风湿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2.92 MB
- 文档页数:41
风湿性心脏病的注意事项风湿性心脏病一般是因风湿热导致心脏瓣膜产生病变,俗称风心病。
在我国梅雨季节由于天气多变且比较潮湿,是此类病症的产生的高发期。
心脏是人类身体中非常重要的器官,其结构组成极其复杂,所以跟心脏有关的疾病经常让人感到担忧,并引起恐慌。
本文结合风湿性心脏病病理特征,对其护理注意事项进行阐述。
什么是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一般简称为风心病,源于风湿热活动,致使心脏瓣膜产生心脏病变。
其主要表现为主动脉瓣、三尖瓣、二尖瓣中一个或多个瓣膜狭窄或是闭合不全。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初期无明显症状,在中后期则会出现乏力、心慌气短、肢体水中、咳嗽、并咳呈有粉红色泡沫状痰,直到心力衰竭然后死亡。
有些临床表现为脑梗塞或动脉栓塞致使死亡。
此病多发于潮湿、冬春季、寒冷以及拥挤的环境下,初期发病年龄大多在4~16岁,复发大多表现为2~5年之间。
风湿性心脏病的注意事项风湿性心脏病患有者应注意以下几点:配合医生积极治疗扁桃体炎与慢性咽炎防止过度体力劳动呼吸困难者避免进行体力劳动在临床治疗中有效使用利尿剂和强心剂,增加心功能。
较为严重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应考虑采取人工瓣膜置换术或二尖瓣成形术。
饮食注意事项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与兴奋性药品。
如生姜、辣椒、烟、酒、胡椒、咖啡因、大量浓茶等事物,苯丙胺等此类兴奋药品对心脏也会造成负担,所以风湿性心脏病患有者禁止服用以上食品及药物。
适量控制食用盐的摄入。
食用盐摄入过多将会加大心脏工作负担,与其道理相同,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因减少含钠丰富食物的摄取,如香蕉,避免应摄入钠过量引起的水肿。
缓慢摄取饮料。
一次喝入大量的水、汤、茶、汽水、果汁等饮料,会迅速增加血容量,从而给心脏带来过多的压力。
因此,进食饮料尽量不要一次喝太多,最好不超过400毫升。
急需饮水时,应分几次摄入,每次少喝,间隔时间长些。
风湿性心脏病日常护理应注意以下几点劳逸结合。
在日常对风湿性心脏病的护理过程中应适当进行体力劳动和运动,有利于提高心脏代偿能力。
风湿性心脏病护理措施
风湿性心脏病的七大护理措施。
1、当患者表现出呼吸困难时,要保持半卧位,并持续低流量吸氧。
2、患者需要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并且患者注意要少吃多餐。
如果患者有水肿者的话,不要吃含盐量丰富的食物。
3、要保证患者居住房间空气的新鲜新鲜,保证适宜的温湿度,还要给房间定期的消毒。
患者自己也要之道风心病护理措施,自己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
4、患者需要保证口腔的清洁,每天刷牙两次,病情严重的患者更需要加强口腔护理。
5、注意心电监护,要密切观察患者身体的变化,包括脉搏、体温以及呼吸。
6、患者要保持自身皮肤的清洁,如果是水肿患者,在卧床时要不定期的翻身,并按摩受压的部位,以防止褥疮的发生。
7、但患者发生风湿活动时,会有有发热、红斑以及血沉加快等症状,此时一定要卧床休息。
患者家人还需要为患者做好早晨晚上的护理,最大程度的满足患者的生活需要。
1。
风湿性心脏病病人护理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风湿性心脏病护理的探讨,达到对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风湿性心脏病心理护理及一般护理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患者日常生活能自理,活动后不感心悸、气促,心率、血压、脉搏、呼吸正常。
结论:风湿性心脏病护理非常重要,应重视护理工作。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护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135-01风湿性心脏病是常见的一种心脏病,是风湿病变侵犯心脏的后果,表现为瓣膜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患者中女多于男。
受损的瓣膜以二尖瓣为最常见,其次为主动脉瓣,也可以几个瓣膜同时受累,称为联合瓣膜病变[1]。
由于瓣膜炎症反复发作,瓣膜增厚并缩短、粘连和纤维化造成瓣膜关闭不全和狭窄,可伴有风湿性关节炎。
早期可无症状,随时间的推移产生心脏增大、心律失常,一般经过10~15年逐步出现心力衰竭。
由风湿热引起的瓣膜病占其发病率的50%以上。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风湿性瓣膜病的最佳检查方法。
正常成年人二尖瓣口面积为4~6cm2。
病变后二尖瓣瓣口面积可减小,1.5~4cm2为轻度狭窄,1.0~1.5cm2为中度狭窄,1.0cm2以下为重度狭窄,这时血流梗阻即相当明显,患者表现活动后心慌、气短、咳嗽、乏力、阵发性呼吸困难、咯血或发生心力衰竭等,部分病例可发生心房血栓,血栓脱落可能导致脑栓塞或其他脏器的栓塞。
一经明确诊断,特别是年轻患者有肺间质水肿和阵发性呼吸困难,心功能不全,二尖瓣狭窄中、重度以上,经系统的内科药物治疗,收效不明显者,应施行手术治疗,手术能使患者早期解除病痛,恢复生活能力及工作能力。
护理对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75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共收治风湿性心脏病75例,男23例,女52例。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护理(讲稿)一、风心病的病理生理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主要是由于风湿病累及心脏,侵犯心脏瓣膜,在瓣膜上形成赘生物,造成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引发血液流通障碍,无法供应全身血液需求而引起的疾病。
风心病最常侵犯的瓣膜是二尖瓣,其次是主动脉瓣,三尖瓣少见,肺动脉瓣罕见。
风湿性心脏病是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病态反应的一部分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病。
它在心脏部位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心脏瓣膜部位。
病理过程有以下三期:1.炎症渗出期:由于链球菌的感染,使心脏的瓣膜出现炎性反应,瓣膜肿胀、变性,那么其活动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增殖期:由于瓣膜长期处于充血水肿状态,瓣膜血液循环不良,瓣膜会发生纤维样变性坏死,结缔组织增生,这种结缔组织会成为瓣膜上的累赘。
因为它并不具备正常心肌细胞的功能。
此期引起瓣膜增厚变形,失去弹性。
3.瘢痕形成期:由于胶原纤维等增生,损伤处机化,形成瘢痕,从而影响心脏瓣膜功能。
感染反复发作,以上病理变化在瓣膜部位的变化,也是此起彼伏,一个部位通常发生重叠的病理变化。
病变后期,由于病变反复发作,赘生物被机化,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瓣膜增厚、变硬、卷曲、短缩、瓣膜间互相粘连、腱索增粗、短缩,最后形成慢性心瓣膜病。
当炎症病变累及房、室内膜时,引起内膜灶状增厚及附壁血栓形成。
二、临床表现及并发症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
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肢体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直至心力衰竭而死亡。
有的则表现为动脉栓塞以及脑梗塞而死亡。
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寒冷、潮湿和拥挤环境下,初发年龄多在5~15岁,复发多在初发后3~5年内。
(一)临床表现临床上常见的心脏瓣膜病变有: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主动脉狭窄或关闭不全;三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联合瓣膜病变(多个瓣膜受损)等。
风湿性心脏病护理查房
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由于风湿热引起的心脏疾病,主要表现为心脏瓣膜的受损和心室功能减退。
在护理查房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患者的病史和症状:了解患者是否有风湿热史,是否存在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如气短、乏力、心悸等。
2. 心脏听诊:仔细听诊患者的心脏声音,观察心音是否正常,是否有杂音出现。
风湿性心脏病常常伴有心脏瓣膜的损伤,会导致杂音的出现。
3. 血压和心率监测:定期测量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并记录下来。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常常伴有心功能不全,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可以反映疾病的进展。
4. 呼吸状况观察: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呼吸质量,注意是否有呼吸困难的出现。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可能会因为心功能不全而导致肺水肿,出现呼吸困难。
5. 水肿观察: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水肿的表现,特别是下肢水肿。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室功能减退,有时会导致液体滞留在组织中,引起水肿。
6. 药物服用情况:了解患者目前是否正在服用抗风湿药物或者心脏病治疗药物,是否按时服用。
在查房时可以询问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或者副作用出现。
7. 心电图监测:对于有心率不齐或心电图异常的患者,可以进行心电图监测,以评估心脏的电活动。
8. 其他辅助检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安排心脏超声、X光等辅助检查,以更全面地评估心脏病情。
以上是针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查房内容,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和药物治疗。
同时,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反馈患者的病情,以便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
风湿性心脏病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
1、病情:a、生命体征
b症状和体征
2、自理能力
3、心理评估
4、既往史:是否反复发扁桃体炎等链球菌感染史;是否出现过关节痛、关节炎等风湿热的表现
5、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B超是诊断最准确、最重要的方法
【护理要点】
1、休息与活动:风湿热病人必须卧床休息,呼吸困难时给予氧气吸入;长期卧床者定时协助翻身,关节肿痛者保持舒适体位;禁止有感冒、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探视。
2、饮食护理:少量多餐为原则,限制脂肪摄入,多摄取清淡、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来维持营养;心衰应控制水分,限制钠盐。
3、用药护理:遵医嘱予抗生素抗风湿药物治疗,观察作用和副作用。
4、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注意体温热型,有无并发症,观察有无风湿活动表现,如皮肤环形红斑、皮下结节、关节红肿及不适等。
5、长期卧床者应进行下肢主动或被动性活动,预防栓塞。
6、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做好心理护理。
【健康指导】
1、改善潮湿、寒冷的居住环境;积极防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等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2、注意保暖,改善营养;合理安排休息、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3、接受牙科治疗等侵入性操作时应告知医生目前正服用抗凝剂,并说明曾患此病。
4、遵医嘱正确服药,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5、育龄妇女避免妊娠。
6、定期复诊,若出现乏力腹胀、纳差、发热、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就诊。
16.1护理问题护理措施16.2健康教育路径16.1。
1呼吸困难①评估患者血压、体温、心率、心律及呼吸;②观察有无劳累后气促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情况;③给予氧气刺入;④保持大便通畅;⑤术后伤口疼痛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16。
2。
1入院教育①介绍病房环境、设施;②介绍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病区主任及护士长;③住院规章制度(陪护、探视制度等);④介绍安全、物品管理;⑤各项检查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配合要点;⑥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及护理方法.16.1。
2心悸、乏力①根据心功能情况合理协助患者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②给予床旁心电图,注意心电图的变化;③持续吸氧,改善缺氧状态;④避免情绪激动,饱餐及屏气用力动作;⑤保持大便通畅;⑥长期卧床患者,给予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
16.2。
2药物指导①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药物作用、副作用、用药期间的注意事项;②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药物的作用、副作用、用药期间的注意事项;③遵医嘱按时定量服药,不能随意增减量。
16。
1.3心理支持①术前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抑郁、焦虑、恐惧、睡眠紊乱、厌食以及脑循环障碍等心理问题;②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尽量减少打扰;③观察患者睡眠情况,医护人员应以一种有条不紊的方式进行工作,以免增加患者的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16。
2。
3饮食指导①有粗有细,不甜不咸(每日摄入盐量6克左右)每餐七、八分饱;②每日饮食清淡,低盐低脂,少胆固醇;③多食水果蔬菜。
16.1.4术前功能锻炼①讲解手术前后准备的目的及方法,练习深呼吸,呼吸功能锻炼,床上排尿排便,体验拍背感受;②讲解戒烟的重要性;③积极采取措施控制上呼吸道及肺部感染。
16。
2.4风心病手术治疗指导①风心病手术治疗相关知识;②皮肤准备;③麻醉方式;④手术方式。
16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护理计划。
风湿性心脏病临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对比分析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实验组睡眠、食欲、运动状况及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即叮嘱患者卧床休息,引导其定期翻身,定期进行肢体活动,减少或避免坠积性肺炎等多种并发症的产生。
同时需加强防寒保暖工作,避免由感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引导患者科学饮食,尽可能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品。
实验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其护理方法包括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吸氧护理及输液护理等。
1.3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2.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数据选择(χ±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生存质量评分对比实验组睡眠、食欲、运动状况及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 讨论风湿性心脏病通常由风湿热活动引起,即患者存在严重的风湿热活动,进而产生心脏病变,导致急性风湿性心脏炎。
风湿性心脏病常见于冬春季节,与潮湿或寒冷的环境有关。
对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除了给予对症治疗外,还应加强护理,积极、有效的护理是患者疾病治疗的重要保障,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满意度。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整体护理主要有以下几点:3.1 病情观察疲乏、气促、心悸是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对此,护理人员需加强病情观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率过快、脉搏异常、呼吸困难等症状,若出现上述症状,则需及时告知主治医生,及时给予对症治疗[1]。
对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其夜间心房收缩力明显降低、心率减慢严重、房室传导存在阻滞现象、心房不应期逐渐缩短,对此,护理人员需加强夜间观察。
3.2 心理护理风湿性心脏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对生活影响大等多种特点,患者极易出现不良心理,缺乏治疗信心,出现消极配合治疗的现象,不利于疾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