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心病的护理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心内科《风心病》护理计划背景:风心病是一种心脏病,由于慢性风湿性心脏炎引起的瓣膜损伤所导致。
该病的特点是心脏瓣膜出现炎症、肿胀,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心脏瓣膜的纤维化和瘢痕形成。
风心病可引起血液回流不畅,导致心室负荷过重和心功能不全。
护理目标:1.通过护理干预,减轻症状和不适,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减轻心脏负荷,保持心功能稳定。
3.提供教育和指导,帮助患者理解疾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护理措施:1.监测生命体征: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并记录下来。
注意观察心音的变化,检测心率和心律是否异常。
2.观察症状:及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包括呼吸困难、咳嗽、乏力、胸痛等。
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是否苍白,皮肤是否湿冷。
3.体重监测:定期测量患者的体重,以早期发现心功能不全引起的体液潴留。
4.维持休息:提供舒适的环境,避免患者过度劳累。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合理安排患者的活动和休息时间。
5.规律饮食: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控制患者的钠摄入。
鼓励患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和铁质的食物,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7.定期复查和药物管理:按医嘱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并定期复查患者的各项指标,监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8.提供教育和指导:向患者和其家属提供相关知识的教育,让他们明白疾病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帮助患者制定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制咖啡因摄入和适量运动等。
9.康复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护理计划,包括运动康复、心理康复和饮食康复等方面。
总结:风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需要综合的护理干预。
通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症状、体重监测和药物管理等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保持心功能稳定。
此外,提供心理支持、教育和指导以及康复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并与患者及其家属合作,共同努力,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
风心病护理查房一,时间:2013年11月22日地点:医护办公室二,病情介绍20床周秀兰女67岁于2013年11月10日9:00入院,患者神清,精神差,主诉“反复胸闷,气促10余年,再发伴咳嗽、咳痰3天”,门诊拟“有"风湿性心脏病"史10年,曾行二尖瓣置换术,心脏扩大心功能Ⅲ级”收住我科,入院时T36.4℃P66次/分R22次/分BP140/70mmHg,心电图示:房颤心律,医嘱予心内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低盐饮食,扩冠抗凝抗炎,改善心功能,营养心肌等对症处理,现神清,精神可,两便可,无胸闷,气喘不适主诉。
入院诊断:(1)风湿性心脏病房颤二尖瓣置换术后心脏扩大心功能Ⅲ级(2)冠心病(3)肺部感染(4)腰椎间盘突出症(5)颈椎病既往史:有"风湿性心脏病"史10年,曾行二尖瓣置换术,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及"颈椎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输血史,无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体格检查:T36.4℃ P66次/分 R22次/分 BP140/70mmHg;神清,精神差,唇稍发绀,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细湿性啰音,心界左下扩大,心率74次/分,律不齐;心尖区可闻及金属瓣膜音,心音强弱不等,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四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辅助检查:暂无。
三.该患者护理诊断及相关的护理措施1、心输出量减少2、活动无耐力3、焦虑4、营养失调5、有感染的危险6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7、潜在并发症:栓塞、急性肺水肿(一)一般护理1、休息和活动患者取半坐卧位或端坐卧位休息,急性期限制活动告诉病人体力和精神休息可减轻心脏负荷,利于心功能的恢复。
2、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清淡饮食,改善病人营养状况,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勿用力大便,必要时使用缓泻剂。
浅谈ICU风心病术后护理体会【摘要】目的:通过对风心病护理的探讨,达到对风心病患者的护理效果。
方法:对风心病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及病情观察等护理措施。
结果:通过严密观察及精心的护理,最终26名患者病情稳定转回病房继续治疗,同时有效的提高了对风心病患者的护理治疗效果。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259—02风湿性心脏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简称风心病。
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
临床上最常见的就是单纯二尖瓣病,其次是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病变。
风湿性心脏病史常见的一种心脏病,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寒冷、潮湿和拥挤环境下。
[1]通过严密观察及精心的护理,最终患者病情稳定转回病房继续治疗,现将我科收治的26名风心病患者的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我科共收治了26名风心病术后患者,其中21名女性,5名男性。
年龄为45—67岁,平均年龄为54岁。
入住我院icu为1—4天。
2 护理2.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2.1.1 患者手术下来以后立即给予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至少15分钟观察一次生命体征变化,半小时记录一次。
病情有变化时应随时记录,严格记录每小时出入量。
2.1.2 房颤改良射频消融术后的患者,常规都会安置临时起搏器,起搏方式一般为vvi。
调节起搏器频率为90次/分、起搏阈值一般为5v、灵敏度一般为1.5~2mv。
2.1.3 安置临时起搏器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更加要注意观察起搏器的信号及效果、自主心率及起搏心率的次数、保证导线的良好接触及充足的电源。
2.1.4 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对电解质特别是血钾的要求很严格,一般维持血钾在4.0~5.0mmol/l,低钾会影响心肌细胞的复极化,使心肌细胞的不应期延长,导致心律紊乱,可诱发房颤心律。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护理(讲稿)一、风心病的病理生理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主要是由于风湿病累及心脏,侵犯心脏瓣膜,在瓣膜上形成赘生物,造成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引发血液流通障碍,无法供应全身血液需求而引起的疾病。
风心病最常侵犯的瓣膜是二尖瓣,其次是主动脉瓣,三尖瓣少见,肺动脉瓣罕见。
风湿性心脏病是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病态反应的一部分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病。
它在心脏部位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心脏瓣膜部位。
病理过程有以下三期:1.炎症渗出期:由于链球菌的感染,使心脏的瓣膜出现炎性反应,瓣膜肿胀、变性,那么其活动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增殖期:由于瓣膜长期处于充血水肿状态,瓣膜血液循环不良,瓣膜会发生纤维样变性坏死,结缔组织增生,这种结缔组织会成为瓣膜上的累赘。
因为它并不具备正常心肌细胞的功能。
此期引起瓣膜增厚变形,失去弹性。
3.瘢痕形成期:由于胶原纤维等增生,损伤处机化,形成瘢痕,从而影响心脏瓣膜功能。
感染反复发作,以上病理变化在瓣膜部位的变化,也是此起彼伏,一个部位通常发生重叠的病理变化。
病变后期,由于病变反复发作,赘生物被机化,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瓣膜增厚、变硬、卷曲、短缩、瓣膜间互相粘连、腱索增粗、短缩,最后形成慢性心瓣膜病。
当炎症病变累及房、室内膜时,引起内膜灶状增厚及附壁血栓形成。
二、临床表现及并发症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
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肢体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直至心力衰竭而死亡。
有的则表现为动脉栓塞以及脑梗塞而死亡。
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寒冷、潮湿和拥挤环境下,初发年龄多在5~15岁,复发多在初发后3~5年内。
(一)临床表现临床上常见的心脏瓣膜病变有: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主动脉狭窄或关闭不全;三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联合瓣膜病变(多个瓣膜受损)等。
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点:一、无症状期的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治疗原则主要是保持和增强心的代偿功能,一方面应避免心过度负荷,如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等,另一方面亦须注意动静结合,适应作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和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心的储备能力。
适当的体力活动与休息,限制钠盐的摄入量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注意预防风湿热与感染性心内膜炎。
合并心衰时,使用洋地黄制剂,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
二、风湿性心脏病并发症的治疗: 1.心功能不全的治疗; 2.急性肺水肿的抢救;急性肺水肿处理与急性左心衰所引起的肺水肿相似,不同之处是不宜用扩张小动脉为主的扩张血管药及强心药,当出现快速房颤时,才需选用西地兰降低心室律。
当急性发作伴快速室律时,首选西地兰降低心室律。
3.控制和消除心房颤动。
三、风湿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对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而无症状者,一般不需要手术;有症状且属手术适应症者,可选择作二尖瓣分离术或人工瓣膜替换术,人工瓣膜置换术为治疗成人主动脉瓣膜狭窄的主要方法。
风心病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肢体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直至心力衰竭而死亡。
有的则表现为动脉栓塞以及脑梗塞而死亡。
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寒冷、潮湿和拥挤环境下,初发年龄多在5~15岁,复发多在初发后3~5年内。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气急、咯血和咳嗽。
多在体力活动后出现或加重。
在重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呼吸道感染等情况下可诱发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和肺水肿等症状。
体征:病人可呈现面颊部潮红的二尖瓣面容、唇、指可有轻度周围性紫绀。
若有心房纤颤则心跳快慢不一,强弱不等,心跳和脉搏不一致。
有右心衰竭者出现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和下肢水肿等征象,心尖区可扪到舒张期细震颤,并可听到舒张期隆隆性杂音,心尖区第一音亢进,胸骨左缘第3、4肋间隙可听到开放拍击音,是由于血液流经二尖瓣口时大瓣受到左心房的压力而骤然突向心室面所产生的尖锐短促的声音。
风心病的护理措施简介风心病是一种心脏病,它通常是由风湿热引起的。
这种疾病会导致心脏瓣膜受损,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在进行治疗的同时,适当的护理对于患有风心病的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风心病患者的护理措施。
1. 规律用药风心病患者需要长期使用药物来管理疾病。
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患者按时服用药物,并遵循医生的处方。
风心病患者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来预防感染,以及使用利尿剂来降低体液潴留。
护理人员应该对药物的名称、剂量和频率进行详细记录,并记录患者的反应和任何不良反应。
2. 定期监测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应该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体温和呼吸。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
如果发现血压偏高或偏低、心率异常或体温升高,护理人员应该及时汇报给医生。
3. 促进休息和睡眠风心病患者经常会感到疲劳和乏力,因此他们需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来恢复体力。
护理人员可以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确保患者能够获得足够的安静和休息时间。
此外,避免患者过度劳累和长时间的站立,以减轻心脏的负担。
4. 饮食管理风心病患者需要控制饮食,以减轻心脏的负担。
护理人员应该帮助患者制定适合他们的饮食计划,包括低盐、低脂和高纤维的食物。
避免患者过量摄入咖啡因和酒精,因为它们可能对心脏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护理人员还可以监测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并记录患者的体重变化。
5. 定期锻炼适当的锻炼对于风心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该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或游泳。
这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增强心肌力量。
然而,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患者在锻炼过程中不过度劳累,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锻炼计划。
6. 心理支持护理人员需要提供心理支持给风心病患者,因为他们可能会面临情绪上的困扰和焦虑。
护理人员可以倾听患者的病情和困惑,并提供积极的建议和安慰。
此外,组织心理咨询或支持团体可以帮助患者找到情感上的支持。
7. 提供教育护理人员在风心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角色。
风心病护理诊断及措施引言风心病是一种心脏病,主要是由风湿热引起的心脏瓣膜损害所导致的。
风心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同时也是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
护理诊断和适当的护理措施对于风心病患者的康复和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一、护理诊断1. 心脏功能受限•定义:心脏功能受限是指由于风心病导致的心脏瓣膜损害,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从而导致全身供血不足的症状和体征。
•目标: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要点:–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限制患者过度活动,减轻心脏负担。
–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
2. 液体潴留•定义:液体潴留是指由于心脏功能受限,导致心脏无法有效排出血液,从而导致体内液体潴留的症状和体征。
•目标:减轻液体潴留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要点:–监测患者的体重和尿量,及时发现和处理液体潴留。
–限制患者的液体和钠盐摄入,防止液体潴留加重。
–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
3. 充血性心力衰竭•定义: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心脏瓣膜损害导致的心脏功能不全,引起心脏泵血能力下降,从而导致全身组织供血不足的症状和体征。
•目标: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要点:–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洋地黄类药物、血管活性药物等。
–鼓励患者进行轻度活动,以增加心脏功能和改善气体交换。
二、护理措施1. 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定期记录。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2. 控制患者的液体和钠盐摄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限制液体和钠盐的摄入量。
•提醒患者注意饮食,减少高钠盐食物的摄入。
3. 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处方,按时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洋地黄类药物等。
•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风湿性心脏病的预防、治疗和护理措施目录风湿性心脏病有何预警信号 (2)1、风湿性心脏病的症状之临床表现 (3)2、风湿性心脏病的症状之体征表现 (3)风湿性心脏病存在四大危害 (4)1.心律失常 (5)2.血栓栓塞 (5)3.感染性心内膜炎 (5)4.心力衰竭 (6)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 (6)风湿性心脏病护理七大措施 (9)冬季防风湿性心脏病的方法 (11)1、睡前足浴暖好脚 (11)2、戴上帽子暖好头 (11)3、戴个围巾暖好胸 (12)风湿性心脏病的生活指导 (12)风湿性心脏病该如何预防? (14)休息: (14)预防呼吸道感染: (15)心功能不全者应控制水分的摄入: (15)服用利尿剂者: (15)房颤的病人: (15)需拔牙或作其他小手术: (16)风湿性心脏病日常保健: (17)风湿性心脏病病人如何增强信心 (18)风心病预防应着重防止风湿热 (19)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19)预防风心病先防风湿热 (20)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要把好心门 (21)风湿性心脏病有何预警信号风湿性心脏病的症状多是由于湿热活动引起的,在风心病初期,其表现常常为无症状或者有轻微症状,而往往被人们所无视。
风湿性心脏病的症状也可以作为一种来预防风心病恶化的利器,知道了其症状才能够更加及时的得到有效治疗。
风湿性心脏病的预警信号: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
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
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肢体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直至心力衰竭而死亡。
有的则表现为动脉栓塞以及脑梗塞而死亡。
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寒冷、潮湿和拥挤环境下,初发年龄多在5~15岁,复发多在初发后3~5年内。
1、风湿性心脏病的症状之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气急、咯血和咳嗽。
多在体力活动后出现或加重。
在重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呼吸道感染等情况下可诱发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和肺水肿等症状。
风湿性心脏病护理措施
风湿性心脏病的七大护理措施。
1、当患者表现出呼吸困难时,要保持半卧位,并持续低流量吸氧。
2、患者需要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并且患者注意要少吃多餐。
如果患者有水肿者的话,不要吃含盐量丰富的食物。
3、要保证患者居住房间空气的新鲜新鲜,保证适宜的温湿度,还要给房间定期的消毒。
患者自己也要之道风心病护理措施,自己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
4、患者需要保证口腔的清洁,每天刷牙两次,病情严重的患者更需要加强口腔护理。
5、注意心电监护,要密切观察患者身体的变化,包括脉搏、体温以及呼吸。
6、患者要保持自身皮肤的清洁,如果是水肿患者,在卧床时要不定期的翻身,并按摩受压的部位,以防止褥疮的发生。
7、但患者发生风湿活动时,会有有发热、红斑以及血沉加快等症状,此时一定要卧床休息。
患者家人还需要为患者做好早晨晚上的护理,最大程度的满足患者的生活需要。
1。
风心病的护理方法
风心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寒冷、潮湿和拥挤环境下,在这种环境或是气候下的曾经发病者要特别注意。
一般初发年龄多在5~15岁,复发多在初发后3~5年内。
本病是风湿病的后果,积极预防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也有重要的预防作用。
积极有效的治疗链球菌感染,如根治扁桃体炎、龋齿和副鼻窦炎等慢性病灶,可预防和减少本病发生。
如何护理风心病呢?
1.休息。
包括体力和精力两个方面。
病人症状不明显时可适当做些轻工作,但不要参加重体力劳动,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病人伴有心功能不全或风湿活动时应绝对卧床休息,一切生活均应由家人协助。
对病人态度要和蔼、避免不良刺激。
2.预防呼吸道感染。
病室要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温度适宜,防止因呼吸道感染引起风湿活动、加重病情。
3.心功能不全者应控制水分的摄入,饮食中适量限制钠盐,每日以10克(2钱)以下为宜,切忌食用盐腌制品。
4.服用利尿剂者应吃些水果如香蕉、桔子等。
5.房颤的病人不宜作剧烈活动。
应定期门诊随访;在适当时期要考虑行外科手术治疗,何时进行,应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定。
6.如需拔牙或作其他小手术,术前应采用抗生素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