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心病护理常规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风心病护理查房一,时间:2013年11月22日地点:医护办公室二,病情介绍20床周秀兰女67岁于2013年11月10日9:00入院,患者神清,精神差,主诉“反复胸闷,气促10余年,再发伴咳嗽、咳痰3天”,门诊拟“有"风湿性心脏病"史10年,曾行二尖瓣置换术,心脏扩大心功能Ⅲ级”收住我科,入院时T36.4℃P66次/分R22次/分BP140/70mmHg,心电图示:房颤心律,医嘱予心内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低盐饮食,扩冠抗凝抗炎,改善心功能,营养心肌等对症处理,现神清,精神可,两便可,无胸闷,气喘不适主诉。
入院诊断:(1)风湿性心脏病房颤二尖瓣置换术后心脏扩大心功能Ⅲ级(2)冠心病(3)肺部感染(4)腰椎间盘突出症(5)颈椎病既往史:有"风湿性心脏病"史10年,曾行二尖瓣置换术,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及"颈椎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输血史,无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体格检查:T36.4℃ P66次/分 R22次/分 BP140/70mmHg;神清,精神差,唇稍发绀,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细湿性啰音,心界左下扩大,心率74次/分,律不齐;心尖区可闻及金属瓣膜音,心音强弱不等,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四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辅助检查:暂无。
三.该患者护理诊断及相关的护理措施1、心输出量减少2、活动无耐力3、焦虑4、营养失调5、有感染的危险6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7、潜在并发症:栓塞、急性肺水肿(一)一般护理1、休息和活动患者取半坐卧位或端坐卧位休息,急性期限制活动告诉病人体力和精神休息可减轻心脏负荷,利于心功能的恢复。
2、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清淡饮食,改善病人营养状况,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勿用力大便,必要时使用缓泻剂。
风湿病护理常规风湿性疾病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观察要点1.病人面色、神志、生命体征的变化,有无发热、头昏、乏力、纳差等。
2.皮肤黏膜情况,有无红斑、皮疹、皮损及肢端硬化、雷诺现象,观察口腔、外阴黏膜有无溃疡、霉菌感染。
3.关节肿胀、压痛的情况,有无晨僵、畸形。
4.其他系统受累的表现,有无胸闷、气喘、呼吸困难、咳嗽,有无水肿、尿少、高血压等。
情绪、心理状态。
5.药物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家庭应对及社会支持。
护理措施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根据病人病情及护理等级,指导病人卧床休息或下床活动,急性期多卧床休息,保持关节功能位。
2.饮食宜清淡易下滑,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及增加光敏食物,如有并发症按医嘱治疗饮食执行。
3.遵医嘱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体重并记录,高热者做好高热护理,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
4.巡视病房,了解并满足病人生活所需。
5.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病人,留意预防感染。
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消弭不良情绪。
健康教育1.留意口腔、皮肤黏膜的清洁卫生,做好防晒,尽量制止使用化妆品。
2.适当运动,留意功能锻炼,劳逸结合。
留意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物,防止感冒。
3.定期到门诊复查,遵医嘱调整药物的用量及决定能否妊娠。
坚持心境舒畅,制止情绪波动,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类风湿性关节炎护理常规观察要点1.关节肿痛情况;活动情况;自理情况;关节症状。
2.贫血情况。
3.肺部情况:肺间质纤维化。
4.神经压迫症状。
5.关节周围皮损情况:由于血管炎引起。
6.了解关节炎影响程度的测量标准。
护理措施1.急性期关节肿痛明显,且全身症状较重的患者,应卧床休闲,不宜睡软床垫,枕头不宜过高.2.类风湿病人关节及周围`血管.神经受侵犯,血管收缩缓慢且不充分,使皮温升降迟缓,应注意关节的保暖,避免潮湿寒冷加重关节症状。
3.饮食:营养丰富,纠正贫血。
4.缓解期的病人应加强活动,在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
5.对于卧床不起的患者注意保持正确体位。
风湿性心脏病护理查房
风湿性心脏病护理查房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查房前准备:了解患者的病情、治疗计划、药物使用情况和病程等信息,准备好必要的仪器和纸质记录表格。
2. 患者观察:观察患者的一般状况,包括面色、神志、呼吸状态、血压和心率等指标,检查有无肢体水肿、颈静脉怒张等症状。
3. 心脏听诊:仔细听诊心脏各个瓣膜区以及心尖区,观察有无心脏杂音、心律异常等情况。
4. 心电图监测: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心电图监测,观察有无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等情况。
5. 呼吸系统观察: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检查有无呼吸困难、咳嗽、痰液变化等情况。
6. 肢体观察:观察患者的肢体活动情况、有无肢体水肿、疼痛等症状,检查有无皮肤破损、静脉血栓形成等情况。
7. 药物治疗: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包括药物种类、剂量和用药时间等,观察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
8. 患者教育: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应的健康教育,包括饮食注意事项、药物使用方法、病情观察和复诊等事项。
9. 护理记录:将查房的观察结果、护理措施、用药情况等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便于后续评估和交接。
心包积液患者出院指导: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抽烟。
2、保持良好的心态,稳定的情绪,拥有健康的饮食习惯,平时多吃水果蔬菜等,提高自我免疫力。
3、必须在重油烟处工作的人,尽量保护好自己,比如戴上口罩,定时出去呼吸一些新鲜空气,每年起码做一次检查等。
4.远离烟雾、酒精、药物、辐射、农药、噪音、挥发性有害气体、有毒有害重金属等。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出院指导: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
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
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肢体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直至心力衰竭而死亡。
有的则表现为动脉栓塞以及脑梗塞而死亡。
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寒冷、潮湿和拥挤环境下,初发年龄多在5~15岁,复发多在初发后3~5年内。
并发症(1)心功能不全(心衰);(2)心律失常;(3)呼吸道感染;(4)栓塞(多以脑栓塞为主);(5)急性肺水肿;(6)咽下困难。
治疗原则瓣膜病变不论是狭窄、关闭不全或者同时存在狭窄与关闭不全,到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都需要手术治疗。
对病变瓣膜进行修复或者置换。
治疗方法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点:一、无症状期的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治疗原则主要是保持和增强心的代偿功能,一方面应避免心过度负荷,如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等,另一方面亦须注意动静结合,适应作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和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心的储备能力。
适当的体力活动与休息,限制钠盐的摄入量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注意预防风湿热与感染性心内膜炎。
合并心衰时,使用洋地黄制剂,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
二、风湿性心脏病并发症的治疗:1.心功能不全的治疗;2.急性肺水肿的抢救;急性肺水肿处理与急性左心衰竭所引起的肺水肿相似,不同之处是不宜用扩张小动脉为主的扩张血管药及强心药,当出现快速房颤时,才需选用西地兰降低心室律。
当急性发作伴快速室律时,首选西地兰降低心室律。
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一、风心病护理常规
(一)评估及观察要点
1.基础生命体征和脉搏氧饱和度、疼痛
2.营养状况: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患者的进食情况
3.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无焦虑、恐惧
4.病情及主要症状、体征如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水肿,尿量等
5.口腔疾患,龉齿
6.实验室检查结果:CBC、PT、抗O、ESR、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电解质等7.特殊检查结果:心电图、心脏三位片、心超、心导管检查,心脏MRI等8.家庭支持情况
9.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10.风险评估评估患者有无跌倒,压疮及病情加重等危险
(二)护理要点
1、休息和活动患者取半坐卧位或端坐卧位休息,急性期限制活动,病情允许时应鼓励并协助病人翻身、活动下肢、按摩及用温水泡脚等
2、给氧根据缺氧的轻重程度调节氧流量。
3饮食与饮水加强营养,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清淡饮食,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及饮水过多,勿用力大便,必要时使用缓泻剂。
4、环境保持环境安静、舒适,整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定期消毒,限制探视
5根据病情记录患者咳嗽,咳痰,水肿及风湿活动等症状变化,并将异常情况告知医生并及时处理
6、输液的护理控制输液量和速度,以防其随意调快滴速,诱发急性肺水肿。
7、口腔与皮肤护理做好口腔护理,患者长期端坐位,骶尾部长期受压,注意预防压疮的发生,患者出汗多时应注意保持衣物、床单元清洁、干燥。
8、用药护理注意用药后反应及疗效。
有无心律、心率的变化,有无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及耳鸣、眩晕或黄绿视、听力减退等中毒反应,并及时告知医生
给予处理
9心理护理与患者及家属交流,了解其心理状况保持情绪稳定,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健康教育要点
1. 避免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如感染、过度劳累、情绪激动、钠盐摄入过多等2.饮食指导:指导患者选择低脂、低盐,清淡易消化饮食,每餐不宜过饱,指导患者多补充蛋白和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如鱼肉,鸡肉,多食蔬菜、水果,防止便秘
3. 合理安排活动与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病情稍好时应尽量从事轻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以不引起疲劳或其他不适为可。
戒烟,注意口腔卫生,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防止感冒,节制性生活
4. 用药指导: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增减或撤换药物,尤其是服用洋地黄类药物时,因个体差异很大,应注意有无不良反应,可家属协助或自测脉搏,当脉搏<60次/分时或节律不规则时就暂停药物或及时就诊
5. 教育家属给予病人积极的支持,保持其情绪的稳定,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解除其后顾之忧
6. 嘱病人定期门诊随访,当出现明显乏力、胸闷、心悸等症状,休息后不好转,或出现腹胀、纳差、下肢水肿时,应及时就诊,防止病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