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坡煤矿瓦斯抽采及防突专项设计11
- 格式:doc
- 大小:518.50 KB
- 文档页数:31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防突专项设计和验收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以下简称突出矿井)新水平、新采区防突专项设计编制、审查与验收工作,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矿山安全法》、《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煤矿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突出矿井新水平、新采区防突专项设计编制、审查和验收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防突设计的编制、审查第三条突出矿井新水平、新采区防突专项设计应与新水平、新采区设计一并编制,可以融入到新水平、新采区设计章节,并在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前编制完成。
第四条突出矿井新水平、新采区防突专项设计必须按照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的原则,满足多措并举、可保必保、应抽尽抽、效果达标的要求。
第五条区域防突措施应当优先采用开采保护层。
不具备开采保护层条件的,必须采用顶底板穿层钻孔等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
第六条突出矿井新水平、新采区防突专项设计必须包括下列内容:一、地质报告和煤层突出危险性基础资料;二、区域预测结果;三、煤层开采顺序;四、开拓方式和采区巷道布置;五、防突有关的主要系统;六、采掘作业方法;七、区域与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内容和方法;八、防突工程计划、设备、器材及明细。
第七条突出矿井新水平、新采区防突专项设计必须委托具有乙级及以上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
第八条突出矿井防突专项设计由当地人民政府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组织审批,并按监管权限报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监察机构备案。
第九条突出矿井新水平、新采区必须严格按照批复的防突专项设计组织施工,因地质条件变化等因素确需改变施工设计的,必须修改防突专项设计并经原审批单位审批后,方可施工。
第三章防突专项验收第十条突出矿井新水平、新采区首采工作面投产前,必须按监管权限向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提出新水平、新采区防突专项验收申请。
验收程序如下:一、在首采工作面回采前,矿井先自行组织验收;二、属国有煤矿的突出矿井,必须经煤矿企业组织验收;三、煤矿企业按监管权限向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提出投产验收申请;四、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接到验收申请后,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查;五、组织现场验收;六、书面进行批复。
云南省煤矿瓦斯抽采工程初步设计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
计审批及竣工验收管理办法
【法规类别】矿产资源监督管理
【发文字号】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第13号
【发布部门】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发布日期】2010.12.20
【实施日期】2011.01.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
(第13号)
《云南省煤矿瓦斯抽采工程初步设计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审批及竣工验收管理办法》已经2010年6月3日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第七次局长办公会通过,现予公布。
自2011年1月1日施行。
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日云南省煤矿瓦斯抽采工程初步设计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审批及竣工验收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治理工作,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规范全省煤矿瓦斯抽采工程初步设计、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以下简称“两个设计”)审批及竣工验收管理工作,根据《。
神仙坡煤矿11091采煤工作面瓦斯治理方案一、11091工作面概况:11091工作面位于神仙坡煤矿11采区北翼9号煤层,标高+1735~1680米,距地表垂深42~97米,工作面设计全长为870米,倾斜长为140米,煤层厚度为0.7~1.96米,平均煤层厚1.33米,煤层倾角20~53°,平均30°。
顶板为泥质灰岩局部为泥岩,底板为粉砂岩局部为泥岩,煤层稳定。
11091采煤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
拟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通风方法为“U”通风方式。
11091工作面是11采区11111工作面的近距离保护层。
9号煤层下距11号煤层平均为9m。
根据各开采煤层瓦斯资料(煤层瓦斯含量在+1480mm上取各煤层的平均值)、各煤层的煤质资料,神仙坡煤矿9号煤层平均原始瓦斯含量为12.33m³/t,经计算,9号煤层开采时工作面瓦斯涌出量为28.89m³/min。
因此,对11091工作面必须采取抽放后方可进行回采。
矿井主采煤层为11号、22号煤层,其中11号煤层与那罗寨煤矿C409煤层相对应,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二、11091工作面瓦斯治理总体思路由于神仙坡煤矿属近距离煤层群开采,故9号煤层在开采过程中,除9号煤瓦斯涌出外,受采动影响邻近层的瓦斯将大量涌入9号煤层工作面,其影响范围内的煤层上邻近层为2、6、8号煤层,下邻近层为11、14、15号煤层,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必然很高,为此,对11091工作面采用综合瓦斯抽放方法进行瓦斯治理,所谓综合瓦斯抽放方法就是根据瓦斯来源,把几种抽放方法进行最佳组合,达到最大抽放效果的目的。
该工作面宜采用本层瓦斯抽放,邻近层瓦斯抽放和采空区瓦斯抽放相结合的综合抽放方法。
除建立完善瓦斯抽放系统外,还必须完善通风系统和通风设施,保证工作面有足够的风量,同时建立安全监控系统,及时、准确的掌握和了解井下通风、瓦斯等情况,并逐步探索出适应晋家冲煤矿的瓦斯综合治理技术方案,以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安全生产。
贵州湘能实业有限公司水城县神仙坡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联合试运转报告编制:孙贵宁矿总工程师:刘思美矿长:李健元编制时间:2008年5月31日目录参与编制人员神仙坡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联合试运转报告一、矿井建设项目基本概况(一)、矿井概况:1、交通及地理位置神仙坡煤矿位于贵州省水城县木果乡新民村境内,行政上属水城县管辖。
地理坐标:东京104º52'12"至104º54'45",北纬26º45'00"至26º47'35",距六盘水站45km,距野马寨电厂20km,六盘水市到矿区的公路有32km省道柏油路,其余正在建设为三级路,交通较为方便。
2、井田面积及煤层赋存情况井田境界是依据黔国土资矿管[2004]09号《准予划定贵州能发电力燃料开发有限公司(水城县木果乡神仙坡煤矿)矿区范围的批复》。
矿区开采深度由1800m至1250m标高。
井田平面上呈一不规则的多边形,南北长2.86km,东西宽2.163km,面积6.1876km2。
3、煤层赋存情况:本矿井含煤地层为龙潭煤组,含煤24层,精查报告提供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有8层,即2、6、8、9、11、14、15、22号煤层,总厚度10.22m。
其中11、22号煤层为全区主要可采的稳定煤层,总厚度3.76m,占可采煤层总厚的37%。
其它2、6、9号煤层为大部可采,8、14、15煤层为区内局部可采煤层。
神仙坡煤矿范围内地表出露有2、6、9、11、22号煤层(二)矿井建设项目基本概况神仙坡向斜(煤田)勘探工作开始于1966年,由原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煤田地质勘探公司152队进行普查勘探、详查勘探。
于 1966年12月编制提交《贵州省赫威水煤田矿区一、二井精查补充勘探地质报告》。
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受贵州能发电力燃料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根据152煤田地质勘探公司提供《贵州省赫威水煤田矿区一、二井精查补充勘探地质报告》于2003年11月完成《神仙坡煤矿可行性报告》,2004年9月完成《神仙坡煤矿初步设计》。
揭煤安全措施
一、概述
、9#煤
114
理、施钻队伍人员的配置及施钻所需准备的设备等。
???????1.2、神仙坡煤矿瓦斯工程队施工组织管理机构:(见下表)
???????????1.5、114轨道石门打钻辅助设施
???????1、提升、运输系统
???????2、通风
???????在主斜井114运输石门上20m安设FBDN06-2X15KW对旋式局扇1台配与Φ800mm胶质风筒压入式供风。
???????3、供水
???????地面800m3水池供水进入井筒附近山坡上140m3的高位水池(或地面污水处
水沟
???????6、照明
???????下井人员携带矿灯照明。
???????7、通讯
???????在距114轨道石门掘进工作面大于100m处安设一门防爆电话,与地面调度
方式。
???????4.下井前根据工作安排,准备、检查、带足本班所需的工具、材料等,常见故障材料及相应工具必须按实际需要带足备用量。
???????5.装运钻机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装运钻机前要进行检查,钻机各部件要齐全,电机必须防爆,电压应与电源相符,电缆无漏电现象,钻杆、钻具等应无损坏现象;钻机在地面维修或是
理。
整修、加固钻场时,应清理干净脏杂物,挖好清水池,疏通好水沟。
???????(2)无风地点必须安设局部通风机或采用导风筒通风,在打钻过程中不停风,且要有可靠的风电、瓦斯闭锁装置;
???????(3)水压、机件、电源开关等均应良好,符合要求。
???????7.安装钻机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关于印发《贵州湘能矿业集团加强煤矿瓦斯治理能力建设考核办法》的通知矿区安全生产管理局、各矿井: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若干意见》(国办发[2011]26号)和股份公司瓦斯治理专家会诊意见,提高集团公司瓦斯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集团公司组织制定了《加强煤矿瓦斯治理能力建设考核办法》,现随文下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四日贵州湘能矿业集团加强煤矿瓦斯治理能力建设考核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若干意见》(国办发[2011]26号),整改集团公司瓦斯治理专家会诊提出的问题,提高集团公司瓦斯治理能理水平,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加强煤矿瓦斯治理能力建设的安全目标是:杜绝瓦斯人身伤亡事故,消灭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爆炸和瓦斯燃烧事故;严控瓦斯超限事故,力争实现零超限。
第三条加强煤矿瓦斯治理能力建设的工作目标是:理念先进、投入保证、技术可靠、管理到位、机构健全、队伍合格、治理达标、利用有效。
即按照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监局国能煤炭…2010‟235号文件《煤矿瓦斯综合治理专家指导纲要》和《煤矿瓦斯治理专家会诊评分标准》评定,煤矿具备瓦斯治理能力。
第四条本考核办法适用于矿区安全生产管理局和所属矿井;《煤矿瓦斯治理能力评估标准及评分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所属所有矿井。
第五条加强瓦斯治理能力建设总体工作分三年半进行,其中第一年度为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第一年度细分为四个阶段开展工作,分阶段进行检查考核。
以后每年度二季度末进行验收考核。
第六条加强煤矿瓦斯治理能力建设第一年度分四个阶段进行:(一)第一阶段:2011年7~9月。
宣传学习、树立先进理念、制订方案计划、完善机构和配备瓦斯治理专职人员阶段。
主要任务和目标:宣传学习和掌握瓦斯治理能力评估标准,各级领导和安全生产人员了解《贵州湘能矿业集团煤矿瓦斯治理能力评估标准及评分办法》,对照标准进一步查找差距,树立先进理念,制订整改方案、工作计划和“四区成套三超前”规划;完善技术、瓦斯、地质和安全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专职副总工程师和防突副矿长配备到位;具体整治措施的人、财、物及责任落实到位。
采区专项防突设计验收办法一、概述随着我国煤炭行业的快速发展,煤矿采区的规模不断扩大,人员数量和机械设备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给矿山生产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为了保障煤矿生产过程的安全,采区专项防突设计越来越受到行业、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
本文将介绍采区专项防突设计验收办法。
二、防突设计概述采区专项防突设计指的是在采煤工作面等区域,针对防治矿井“突水、突气、突煤、突岩、突裂”等突发情况所采取的相应措施与预案。
防突设计旨在提高煤炭生产安全、保障采矿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生产停产的损失,提高采矿效益。
采区专项防突设计的内容包括:煤层地质条件、工作面负荷能力、钻孔排水、煤层风量控制、通风系统的变化、卡车运输路线、救援预案等。
三、验收办法1. 编制设计方案防突设计单位应按照相关要求编制防突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煤层地质条件:通过煤岩识别和井下勘探资料,对每个采区地层、煤层、煤岩关系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提供煤层地质图、等高线图、断层图、采煤预警图等。
2.工作面负荷能力:根据采煤面效益分析测算和技术措施,提出合理的工作面厚度、采高、倾斜角度;综合考虑被动支护、主动支护、人员定员、透水防治离子交换树脂井下填筑比例等方面,确认采煤面负荷能力。
3.钻孔排水:按照煤层含水规律,确定钻孔埋深、排水量、排水时间、排水泵站型式和配置、排水井的数量、位置和煤层注气点位置,制定重点段揭露前、群突段切换套管灌浆、卸压早期钻孔等技术措施和安全预警信号发出的标准等。
4.煤层风量控制:结合采区风流特点、生产节奏,选择合适的煤层风量控制方案,包括定额风量、自然风量、机械通风等,根据定额风量要求制定对大风量、小风量预报、管制的规定。
5.通风系统的变化:结合工作面开采进出口道状态、开采速度、煤岩相对运动、岩层对通风的影响等因素,根据通风流路分析掌握采空区、采区空气分布和烟气浓度等变化规律,根据要求编制通风系统变化方案。
6.卡车运输路线:根据采区布局、矿山地质条件、运输效益等综合因素,在安全实用、高效经济的原则下确定卡车运输路线,制定技术规范、设备配套、安全预警和通讯保障等方案。
《矿井瓦斯防治》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设计目的和任务(1设计目的通过瓦斯抽放方案设计要达到下列目的:1、系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2、掌握矿井瓦斯抽放设计的步骤和方法;3、熟练掌握方案比较法在瓦斯抽放设计中的应用;4、提高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提高和培养学生文字编写、计算和应用CAD绘图的能力。
(2设计任务根据如下采区煤田瓦斯地质、开拓与通风条件,对该工作面的顺层钻孔瓦斯抽放系统进行设计。
1、采区位置范围该采区位于某矿第一水平,西部为井田边界,东部为采区边界,采区走向长约1550米,倾斜长约890米,采区下部为第二水平大巷,采用上下山开采。
2、地质条件该采区主采煤层为1#煤层,煤层厚度为2.4~3.8米,平均厚度为3.0米,煤层赋存稳定,煤层平均倾角约3.5o,顶板为砂质泥岩,岩层致密,底板为粗粒砂岩。
在该采区内几乎无断层,总体来说,该采区内煤层地质构造简单。
3、工作面范围、巷道布置及开采方法该工作面为该采区的首采工作面,工作面设计走向长度为1530米,工作面倾斜长度为180米,煤层平均厚度3.0米,倾角为3.5 o,煤层无自然发火倾向,煤尘不具备爆炸性。
工作面的巷道布置如下图1所示:该采区设计为走向长壁开采及全部垮落顶板管理法,工作面采用后退式一次采全高综合机械化开采,工作面生产采用三八制,每日推进3.6米。
4、通风方式及瓦斯参数该工作面采用“一进一回”的“U”形通风方式,运输巷进风,回风巷辅助运料、排矸石。
采区布置三条上山,分别是轨道上山、回风上山和皮带上山,轨道上山和皮带上山进风,回风上山回风。
经过计算,工作面供风量为1000m3/min。
煤层瓦斯含量为9m3/t,煤体容重为1.4t/m3,有突出危险,经预测,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为25 m3/min。
煤层透气性系数为2.5m2/(MPa2.d,百米钻孔瓦斯流量衰减系数为0.02d-1。
7图1 工作面巷道布置图二、基本内容与要求(1课程设计基本内容1、设计题目为:某矿某采区某综采工作面本煤层瓦斯抽放设计。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方案一、编制设计的依据1、《中华人民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二十八次常委会通过,2002年11月1日施行;2、《纳雍县勺窝乡小龙井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变更)》;3、《煤矿安全规程》(2010版);4、《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2009年);5、《矿井瓦斯抽放管理规》(1997年);6、《煤矿瓦斯抽放技术规》MT/T 692—1997;7、《纳雍县勺窝乡小龙井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变更)安全专篇》;8、煤矿实际资料:采掘工程平面图、可采煤层煤质化验报告、矿界围、水、电资料等;二、设计指导思想1、以《煤矿安全规程》(2010)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2009)中的规定为方案设计原则。
2、根据矿井地质条件和矿界围,结合该矿实测资料,考虑实用、易实施。
三、设计概况纳雍县勺窝乡小龙井煤矿属变更煤矿,矿井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年。
省国土资源厅已换发采矿许可证,证号:C79421,企业性质属私营合伙企业。
黔美基础工程公司于2010年3月对该矿区进行储量/核实工作,并提交《省纳雍县勺窝乡小龙井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及详查地质报告》,省国土资源厅文件(黔国土资储备字[2008]389号)关于《省纳雍县勺窝乡小龙井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2011年1月由兴源煤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并提交了《纳雍县勺窝乡小龙井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变更》,并由省能源局文件(黔黔能源煤炭[2011]94号)《关于对纳雍县小龙井煤矿(变更)开采方案设计的批复》;2011年5月由兴源煤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并提交了《纳雍县勺窝乡小龙井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变更)安全专篇》,并经管理部门备案。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1、区采煤历史悠久,矿区煤层露头线上小煤窑分布较多,大多为当地村民季节性开采,现区所有小煤窑均已关闭、封停,因此,在采掘过程中,要加强对周边小窑的调查工作及探放水工作,要做到“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防止误透小窑,同时必须加强对小窑积水进行疏放,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神仙坡煤矿安全监测监控联合职守制度安全监测监控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为进一步强化安全监控系统的装备、使用、管理与维护,现制定安全监测监控联合职守制度。
一、监测监控联合职守制度1、瓦斯监测中心负责全矿的瓦斯监测系统安装运行工作,及时处理各种故障,确保监测系统正常运行。
2、采掘工作面风流及回风流中的瓦斯超限、报警浓度按0.8%执行,断电浓度按 1.5%执行,其他地点按《煤矿安全规程》执行。
3、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安装探头数量、地点,确保瓦斯超限能正常断电。
4、监控室值班人员应对工作认真负责,对监测器显示的各种数据认真对待,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处理,数据库资料应保存3个月,同时做好记录工作,及时发给有关领导和技术管理部门分析处理。
5、当某监测点瓦斯浓度达到0.8%时监控室值班人员应向矿调度汇报,矿调度查明原因后,向监控室回复。
6、当某监测点瓦斯浓度达到1.5%时,监测中心值班人员应向矿调度、通风科汇报,同时做好详细记录,矿调度应向矿值班领导汇报,通风科应向总工程师汇报,并做好详细记录。
7、当某监测点瓦斯达到2%以上时,监测中心值班人员应向矿调度、通风科汇报,同时做好记录。
矿调度应向矿值班领导、矿长、总工程师汇报,矿长、总工程师、矿值班领导应对出现的情况做出详细工作布置,通知有关单位制定好安全技术措施,隐患未处理,严禁作业,查明原因,待异常情况处理完毕后,信息反馈监控室并做好详细记录工作。
矿调度对出现的异常情况应详细记录。
8、某监测点风机开停、馈电开关出现异常情况时,监控室值班员必须向矿调度汇报并做好记录。
矿调度对出现的情况处理结果信息反馈监控室并做好详细记录。
9、监测日报表每天按时打印,并要经监测中心监测值班人员、通风科审查,即报表上出现的瓦斯异常情况注明原因即处理结果,然后送矿总工程师和矿长审批签字。
10、当井下监测装置出现故障时,监控室值班员必须立即向监控室值班维护人员汇报,值班维护人员及时下井处理并做好详细记录故障现象、时间、原因及处理结果,故障为消除且无安全措施,严禁施工单位生产。
瓦斯抽采与防突工程设计第一章概述一、瓦斯抽放工程设计编制依据1、抽放瓦斯工程设计应体现安全第一、技术经济合理原则,因地制宜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2、新建矿井抽放瓦斯工程设计应以批准的精查地质报告为依据,并参照邻近或条件类似生产矿井的瓦斯资料;改(扩)建及生产矿井应以本矿地质、瓦斯资料为依据。
3、抽放瓦斯设计应与矿井开采设计同步进行,合理安排掘进、抽放、回采、三者间的超前与接替关系,保证有足够的工程施工及抽放时间。
二、采煤工作面概况1.回采范围1541(3)工作面位于东三采区,西起1541(3)回风联巷提料上山,东至F35断层,北到上风巷,南抵下顺槽。
其上风巷标高为-465—-448m,下顺槽标高为-470——-492m。
该面自切眼向西回采,预计收作位置上风巷为距回风斜巷40m,下顺槽为距提料巷60m。
1541(3)工作面可采储量187.79万吨,其走向长1580m,倾斜长200m,采厚4.67m,煤层倾角3—10/7度。
2.生产安排1541(3)工作面上风巷2003年12月开工,下顺槽2003年5月开工,根据接替安排,1541(3)工作面预计于2005年5月投产,2006年6月收作。
预计该面月产量3762吨。
3.煤系地层1541(3)工作面老顶为细砂岩,厚0——3.0/1.5m,灰白色,发育于IV线附近级以西地段;4.构造特征(1)该面13-1煤层赋存稳定,煤层产状为65-210度<3-10/7度。
(2)13-1煤层IV线以东地段,又西向东煤层逐渐变薄。
13-1煤层结构复杂,大部分地段煤层底部含1-2层厚0.05-0.5m的泥岩或炭质泥岩夹矸。
(3)本面地质构造较复杂,又西向东煤岩层产状变化很大,根据三维地震资料,面内主要发育F38、F302、F303、F305、F306等断层,产状见下表:5.水文地质本面水文条件较简单,主要充水水源为顶板砂岩裂隙水,预计正常涌水量5立方米/h,最大涌水量30立方米/h。
贵州湘能实业有限公司神仙坡矿井建设情况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受贵州湘能实业有限公司委托,向在坐的各位简要汇报神仙坡矿井项目建设情况:一、矿井基本情况神仙坡煤矿位于贵州省西部,行政上属水城县管辖。
矿区开采深度由1800m至1250m标高。
井田平面上呈一不规则的多边形,南北长2.86km,东西宽2.163km,面积6.1876km2。
井田内含煤地层为龙潭煤组,含煤24层。
由原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煤田地质勘探公司152队进行普查勘探、详查勘探,于 1966年12月编制提交《贵州省赫威水煤田矿区一、二井精查补充勘探地质报告》,精查报告提供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有8层,总厚度10.22m。
煤质牌号为焦、瘦煤。
井田内工业储量5035万吨,可采储量2552万吨。
矿井设计为年产45万吨的中型矿井,以11采区两个采面(一个综采面及一个高档普采面)年产45万吨达产,服务年限41年,矿井建设总投资1.3亿元。
矿井开拓布署,共划分为两个水平4个采区。
采用区段石门联合呈下行式开采。
各开采煤层属缓倾斜煤层,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
+1800至+1480m为一水平、+1480m至1250m为二水平。
一水平有11、12采区,二水平有21、22采区。
采区开采顺序为11采区、21采区、12采区、22采区。
9#煤层为11#的保护层。
采区内划分为三个区段,同一区段内工作面为走向长壁后退式开采,9#煤层为高挡普采工作面、11#煤层为综采工作面。
神仙坡煤矿现阶段开采为11采区:采区划分为三个区段。
首采工作面11091布置于11采区区北冀一水平一区段。
采掘比例为一采三掘。
采面接替为11091→11094→11111。
1二、矿井建设概况神仙坡煤矿建设项目于2005年开工建设,原建设单位为贵州能发电力燃料开发有限公司。
由于受资金及各类事故的影响,2006年10月份被迫停建。
湖南省煤业集团为了发展的需要,经与贵州能发电力燃料开发有限公司协商,2007年4月成立共同组建贵州湘能实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7亿人民币。
煤矿瓦斯抽采专项设计书一、编制设计的依据1、设计委托书2、上阶段设计及审批文件(1)2011年8月委托XX编制了《平坝县马幺坡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变更)》,并经省能源局以《关于对平坝县马幺坡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变更)的批复》(黔能源煤炭[2012]40号)进行了批复,变更后矿井生产规模30万t/a。
(2)2012年4月委托xx编制了《平坝县马幺坡煤矿安全设施设计(变更)》,并经煤矿安全监察局盘江监察分局以《关于对平坝县马幺坡煤矿安全设施设计(变更)的批复》(黔煤安监盘字[2012]89号)进行了批复。
3、地质报告及其它审批决议(1)省能源局《关于对市平坝县马幺坡煤矿生产地质报告的批复》(黔能源发[2010]809号)及专家组评审意见。
(2)《关于对市煤炭局〈关于请求审批平坝县马幺坡煤矿M8、M9号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的请示〉的批复》(黔能源发[2009]298号)。
(3)《关于市煤炭管理局〈关于市小煤矿2009年度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请示〉的批复》(黔煤生产字[2009]269号);《关于市工业和信息委员会〈关于市小煤矿2010年度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请示〉的批复》(黔能源发[2010]832号);《关于市、六盘水市、市、市、市(第二批)、市2011年度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的批复》(黔能源煤炭[2012]39号);(4)平坝县马幺坡煤矿煤层自燃倾向性和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4、依据的有关法律、条例、规程、规、细则(1)《中华人民国煤炭法》(1996.8);(2)《中华人民全生产法》(2002.6.29);(3)《中华人民国矿山安全法》(1992.11.7);(4)《中华人民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1996.10.11);(5)《煤矿安全规程》,2009年版;(6)《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GB50399-2006);(7)《矿井瓦斯抽采规》(AQ1027-2006);(8)《矿井瓦斯抽采管理规》(煤安字〔1997〕第189号);(9)《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6-2006);(10)《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AQ1018-2006);(11)《矿井通风安全监测装置使用管理规定》(煤安字〔1995〕第562号);(1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瓦斯抽采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煤监[2008]167号);(13)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煤矿瓦斯治理和综合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发[2008]83号);(14)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煤矿瓦斯治理与综合利用领导小组办公室瓦斯治理与综合利用考核管理办法的通知》(黔府办发[2008]84号)。
皖经信煤炭…2010‟56号关于印发安徽省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新水平新采区防突专项设计和验收实施办法的通知淮南、淮北矿业集团公司,皖北煤电集团公司,国投新集公司,各产煤市煤炭管理部门现将•安徽省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新水平新采区防突专项设计和验收实施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六日- 1 -安徽省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新水平新采区防突专项设计和验收实施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以下简称突出矿井)新水平、新采区防突专项设计编制、审查与验收工作,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根据•矿山安全法‣、•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安徽省构建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安徽省煤矿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安徽省境内的突出矿井新水平、新采区防突专项设计编制、审查和验收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省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负责省属国有煤矿(含国投新集公司,下同)的突出矿井新水平、新采区的防突专项验收工作,验收结果抄送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其他突出矿井由当地人民政府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组织验收,验收结果报省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监察机构备案。
第二章防突设计的编制、审查第四条突出矿井新水平、新采区防突专项设计应与新水平、新采区设计一并编制,可以融入到新水平、新采区设计章节,并在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前编制完成。
- 7 -第五条突出矿井新水平、新采区防突专项设计必须按照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的原则,满足多措并举、可保必保、应抽尽抽、效果达标的要求。
第六条区域防突措施应当优先采用开采保护层。
不具备开采保护层条件的,必须采用顶底板穿层钻孔等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
第七条突出矿井新水平、新采区防突专项设计必须包括下列内容:一、地质报告和煤层突出危险性基础资料;二、区域预测结果;三、煤层开采顺序;四、开拓方式和采区巷道布臵;五、防突有关的主要系统;六、采掘作业方法;七、区域与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内容和方法;八、防突工程计划、设备、器材及明细。
汇报材料各位领导:上午好,首先我代表神仙坡煤矿全体员工对各级领导在百忙之中莅临我矿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下面,我简要汇报以下我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矿井基本概况神仙坡煤矿位于水城县木果乡新民村境内.隶属于贵州湘能实业有公司,煤矿井田面积6.28平方公里,主要可采煤层有9、11、14、15、22号五层。
设计利用储量3325万吨,可采储量为2552万吨,设计生产能力为45万吨/年,设计服务年限为42.2年。
煤矿现有职工565人,其中各类工程技术人员36人,设有(采煤、掘进、机运、通风、瓦斯工程等)8个专业区队10个业务科室。
矿井采用斜井开拓,布置一对主副斜井一回风斜井,主井设计倾角23度,净断面8.5平米,井筒斜长737米,主要用于原煤运输,布置800mm 大倾角胶带输送机;副井倾角22度,净断面8.5平米,斜长768米,井筒铺设轨道,用于运输工程煤矸、材料下放和人员上下。
采用单钩串车提升,主提升绞车为JK-2.5/20提升机。
矿井主要通风机为BDK54-6-NO17型,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矿井于2005年元月开工建设,原建设单位为贵州能发公司,2007年3月由湘煤集团贵州湘能实业有限公司控股承建,截止目前已完成基本建设投资2.3亿元。
2007年底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进行联合试运转。
目前矿井生产运输系统、地面排矸系统、地面储装运系统、双回路供电系统(义---神线,木---神线),通风防尘系统、瓦斯抽放系统、压风排水系统、检测监控系统(Kj101系统)、人员定位系统(KJ222系统)已全部形成,经过半年的联合试运转各系统运转正常,效果较好。
矿井首采11091工作面为高档普采工作面,布置在9号层,作为11号煤层的解放层开采,采面布置320煤机割煤,630溜子运输,采用单体配铰接顶梁支护顶板。
掘进工作面全部实现光面爆破施工,采取锚网喷射混凝土永久支护形式支护顶板。
二、矿井目前施工情况矿井目前正在施工作业的地点主要有11091工作面、11111探巷、11094回风顺槽和11152瓦斯抽放巷。
贵州湘能实业有限公司神仙坡煤矿瓦斯抽采及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二OO八年六月二十八日前言贵州湘能实业有限公司神仙坡煤矿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灾害十分严重,煤层瓦斯压力大、原始瓦斯含量高、煤层透气性系数普遍较低,瓦斯灾害严重威胁着矿井的安全生产。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坚持“可保尽保、应抽尽抽、先抽后采、煤气共采”的瓦斯综合治理战略,根据《矿井瓦斯抽放管理规范》、《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完成神仙坡煤矿瓦斯抽采设计及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设计。
第一章矿井基本情况一、矿井概况1、交通及地理位臵神仙坡煤矿位于贵州省水城县木果乡新民村境内,行政上属水城县管辖。
地理坐标:东经104052'12"至104054'45",北纬26045'00"至26047'35",距六盘水站45km,距野马寨电厂20km,六盘水市到矿区的公路有32km省道柏油路,其余正在建设为三级路,交通较为方便。
2、井田面积及煤层赋存情况井田境界是依据黔国土资矿管[2004]09号《准予划定贵州能发电力燃料开发有限公司(水城县木果乡神仙坡煤矿)矿区范围的批复》。
矿区开采深度由1800m至1250m标高。
井田平面上呈一不规则的多边形,南北长2.86km,东西宽2.163km,面积6.1876km2。
设计开采煤层为9#、11#、14#、15#、22#共五层煤。
设计利用储量3325万吨,其中设计水平(+1480m)以上1330万吨,水平以下为1995万吨,可采储量2252万吨。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45万吨/年,矿井服务年限41年。
矿井含煤地层为龙潭煤组,含煤24层,精查报告提供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有8层,即2#、6#、8#、9#、11#、14#、15#、22#煤层,总厚度10.22m。
其中11#、22#煤层为全区主要可采的稳定煤层,总厚度3.76m,占可采煤层总厚的37%。
其它2#、6#、9#煤层为大部可采,8#、14#、15#煤层为区内局部可采。
可采煤层特征见表1。
表1:可采煤层特征表:3、地质构造井田位于神仙坡向斜南西翼,立新一井田南部。
神仙坡向斜南部转折端,地层沿走向及倾向变化较大,由北至南倾向由北东向渐变为北西向,形似一簸箕状。
向斜北西翼地层倾角20—350,一般多在23—270左右,向斜转折端及南东翼浅部地层倾角部分地段高达480,一般在350左右,往深部倾角变缓,一般在240左右。
矿井主要是褶曲构造,地层产状变化较大,影响矿井开拓及采区布臵。
井田内有部分断裂构造发育,主要为北东向断层,多为高角度正断层,发育于各煤层,对煤层破坏较大的主要有5条,但多处于井田边界或为边界分界线,其余井田内部分小断层对矿井开采影响不大。
井田内地质构造发育程度属中等。
4、开拓与开采采用斜井开拓方式。
在井田中部西南约200m的缓坡地带布臵工业广场。
在工业广场内布臵主、副、回风三个井筒。
主斜井与副斜井布臵在15号煤层底板岩层中,回风斜井沿主采煤层11号煤层附近布臵。
主斜井倾角23°,净断面8.5m2,至+1480m水平,井筒斜长737m,井筒装备800mm大倾角胶带输送机运输煤炭;副斜井倾角22°,净断面8.5m2,至+1480m水平,斜长768m。
矿井开采上限标高+1800m,下限标高+1250m,划分为二个水平,四个采区开采,一水平标高+1480m。
+1480m以上为11、12采区,以下为21、22采区。
首采11采区、接替采区分别为21→12→22采区。
根据煤层间距,9#、11#、14#、15#煤层为近距离煤层群,采用区段石门联合开采;22#煤层单独布臵。
各开采煤层属倾斜煤层,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
5、通风系统矿井首采11采区通风为主斜井和副斜井分别进风,回风斜井总回风,构成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
回风斜井安装两台功率为2×90KW 的抽出式轴流通风机,型号为FBCDZ-6-NO.17,额定风压为846-2520Pa,额定风量为2682-4200 m3/min。
6、矿井瓦斯据矿井初步设计资料:预计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在+1480m标高以上平均为19.96m3/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1.71m3/min。
9#煤层掘进工作面(+1676m水平)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6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6m3/t。
矿井于2007年10月2日16:00分在+1480m标高的副斜井井底车场揭11#煤层过程中发生了首次煤与瓦斯突出,突出煤量240吨。
7、煤尘爆炸性及煤炭自燃“精查补充地质报告”对22#煤层进行煤尘爆炸性试验,其结论为煤尘具有爆炸性;对22#煤层取样进行化验,其△T值为28℃,煤层为自燃煤层。
煤炭科学总院重庆分院对9#、11#煤层进行煤尘爆炸性鉴定和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其结论为9#、11#煤的煤尘具有爆炸性危险; 9#、11#煤层煤炭自燃倾向性均为一类:容易自燃。
二、矿井瓦斯基础参数1、根据贵州省煤炭设计研究院《神仙坡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提供各煤层预测瓦斯参数:表2 :煤层预测瓦斯参数表2、经煤炭科学总院重庆分院对神仙坡煤矿9#、11#煤层瓦斯基本参数测定:表3:9#、11#煤的瓦斯吸附常数及工业分析等参数测定结果:表4: 9#、11#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和坚固性系数测定结果:表5:煤层瓦斯基本参数测定结果:①瓦斯压力:9#煤层在埋深110.3m(封孔点标高+1694.7m)的瓦斯压力为0.4Mpa;在埋深404.1m(钻孔见煤标高+1542.9m)的瓦斯压力为1.2Mpa。
11#煤层在埋深117.1m(封孔点标高+1682.9m)的瓦斯压力为0.93Mpa;在埋深396.9m(钻孔见煤标高+1573.1m)的瓦斯压力为2.6Mpa,在埋深409.5m(钻孔见煤标高+1542.9m)的瓦斯压力为2.78Mpa。
②瓦斯压力梯度:9#煤层瓦斯压力梯度为0.0029MPa/m,11#煤层瓦斯压力梯度为0.0067MPa/m。
③瓦斯含量:9#煤层在埋深110.3m的瓦斯含量为6.530 m3/t;在埋深404.1m的瓦斯含量为11.540 m3/t。
11#煤层在埋深117.1m的瓦斯含量为8.867 m3/t;在埋深396.9m瓦斯含量为13.384 m3/t;在埋深409.5m的瓦斯含量为13.688 m3/t。
④透气性系数:9#煤层在埋深404.1m(钻孔见煤标高+1542.9m)的透气性系数为0.06320m2/Mpa2.d;11#煤层在埋深409.5m(钻孔见煤标高+1542.9m)的透气性系数为0.033495m2/Mpa2.d。
⑤钻孔瓦斯流量衰减系数:9#煤层在埋深110.3m的钻孔瓦斯流量衰减系数为0.0476d-1;在埋深404.1m的钻孔瓦斯流量衰减系数为0.1402d-1。
11#煤层在埋深117.1m的钻孔瓦斯流量衰减系数为0.0777d-1;在埋深396.9m钻孔瓦斯流量衰减系数为0.2090d-1;在埋深409.5m的钻孔瓦斯流量衰减系数为0.2311d-1。
三、矿井现有安全技术装备情况1、安全监测监控系统2007年12月装备了镇江KJ101N型煤矿综合监控系统。
地面中心站监控模拟量65个,开关量38个。
地面工业场地设有4个分站,分别为工业场地压风机房、扇风机配电间、10kV变电所及瓦斯抽放站监控分站,监测变电所的电压、电流,瓦斯抽放站机房的瓦斯浓度、瓦斯抽放泵开停、管路中负压、流量、温度,风机和绞车的运行状态。
井下设有9个分站,分别监控井下各采、掘工作面、硐室的瓦斯、一氧化碳、风速及井下风门开关、设备开停、水位等。
2、瓦斯抽放系统地面设永久瓦斯抽放站,布臵于工业广场东北部。
瓦斯抽放设备:高负压水环式真空泵两台,型号2BE1-353,配套电机型号为YB 315S-4,功率为110KW,转速为1487r/min;低负压水环式真空泵两台,型号为2BEY-40,配套电机型号为YB 315M-4,功率为132KW,转速为1485r/min。
3、钻机现有抽放及防突用钻机:ZYG750型钻机一台、ZYG650型钻机一台、QFZ-22型防突钻机两台。
4、防突仪器突出危险性预测仪器:WTC瓦斯突出参数仪三台;MD-3瓦斯解吸仪两台。
五、瓦斯综合利用情况目前尚未建立地面瓦斯储气罐,瓦斯未利用。
第二章瓦斯抽采及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设计第一节煤层突出危险区域性预测一、单项指标法采用煤的破坏类型、瓦斯放散初速度△P、煤的坚固性系数f和煤层瓦斯压力P作为预测指标,只有全部指标达到或超过其临界值时方可划为突出煤层。
经煤炭科学总院重庆分院对9#、11#煤通过实验室实验和现场测试,各煤层突出危险性指标单项指标如下表:表6:煤层突出危险性指标单项指标9#、11#煤层各单项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推荐的临界值。
二、综合指标D与K法经煤炭科学总院重庆分院对9#、11#煤通过实验室实验和现场测试,各煤层突出危险性综合指标如下表:表7:煤层突出危险性综合指标9#、11#煤层突出危险性综合指标D、K都超过了《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推荐的临界值。
三、结论9#、11#煤层均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从突出危险程度分析,无论是单项指标还是综合指标,9#煤层均比11#煤层小得多,说明9#煤层突出危险程度比11#煤层低。
第二节区域性瓦斯防治措施区域性瓦斯防治措施主要有开采保护层和预抽煤层瓦斯。
按《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第45条规定:在突出矿井开采煤层群时必须首先开采保护层。
开采保护层后,在被保护层中受到保护的地区按无突出煤层进行采掘工作;在未受到保护的地区,必须采取防治突出措施。
一、开采保护层1、保护层的采动作用开采保护层后,在地层中形成一定的采空空间,周围的岩层和煤层便向形成的采空空间移动和变形,从而引起地层应力重新分布,并在采空区上方形成自然冒落拱,使压力传递给采空区以外的岩层,也即保护层对其周围的岩层及煤层产生采动影响。
由于采动影响,煤层、岩层局部卸压,产生膨胀变形,原有的天然裂缝(构造的、内生的)和大孔隙张开,并形成了新裂缝(外生的)。
由此增加了煤、岩体的渗透能力和透气性,提高了瓦斯解吸能力和排放强度。
根据保护层周围岩层和煤层的岩层移动强度(即其卸压程度),在保护层垂直层面方向,在距保护层距离h≤10m时,形成层间距纵横交错的互相沟通的大裂缝系统,即岩石混乱移动带(冒落带),处于该带内的突出层,其瓦斯可得到充分排放,残余瓦斯压力值一般为0—0.2Mpa,此值与层间距离、原始瓦斯压力均无关。
在这个带中,采上保护层时保护层的瓦斯涌出量是被保护层的3.85—4.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