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阅读
- 格式:ppt
- 大小:3.59 MB
- 文档页数:311
考情特点备考方向1.近年高考全国卷一改小说一统天下的局面,2021两套全国卷是小说、散文各一篇。
2020年全国卷Ⅲ考查了散文《记忆里的光》,2020年新高考Ⅰ卷考查了散文《建水记》。
考查文体的变化体现新课标重视多方面培养审美鉴赏能力的教育思想和新高考全面综合考查学科素养的命题理念。
2.文本选材突出人性美与时代性主题。
2021全国甲卷《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突显个人命运和时代命运的结合;2021全国乙卷《秦琼卖马》则突显人性之美;2020年全国卷Ⅱ《书匠(节选)》是弘扬工匠精神的主题;2020年新高考Ⅰ卷《建水记》是传承历史文化的主题;2019年全国卷Ⅱ《小步舞》是映射工业化进程中精神家园丧失的主题。
选材的主题,契合时代精神,体现新课标和新高考重视“立德树人”的理念。
3.设题既注重常规性又兼顾灵活性。
2021全国乙卷的小说两道简答题,一道考查情节的设计意图,一道考查人物心理,都是常规题型,难度也适中。
2021全国甲卷的散文两道简答题,一道考查信息的筛选,一道考查中心句的作用,都是常规题型,但“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的说法简明而生动,体现了命题的灵活性。
灵活性另一方面是不拘常规,因文设题,个性化命题。
如2020年全国卷Ⅰ《越野滑雪》第9题根据文本特点考查海明威创作的“冰山理论”。
1.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要以小说、散文为主,兼顾戏剧、诗歌。
这既是为了应对国家命题中心“反套路”的命题理念,也是为了培养考生真正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
2.因文学类文本考查点侧重文体特征,故本专题分小说、散文来备考。
3.读懂是解答问题的关键,因此,应以读懂文本为切入点,以必备文体知识为突破口,以教材为关联点,以高考真题为能力训练点来进行层进式备考。
如何读懂小说一、掌握文体特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构成了小说的基本面貌。
1.人物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专题03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年份卷别试题简析题材考点2024新高考Ⅱ卷革命小说概括筛选信息、鉴赏艺术特色、理解分析重要语句2023全国乙卷乡土小说鉴赏艺术特色、鉴赏文学形象、分析人物描写手法2022新高考Ⅰ卷历史小说鉴赏文学形象、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结构全国甲卷革命小说鉴赏艺术特色、鉴赏文学形象、分析文体特征与表现手法浙江卷革命小说分析人物描写手法、鉴赏文学形象、鉴赏情节作用、鉴赏艺术效果2021新高考Ⅰ卷革命小说理解分析文本、鉴赏写作手法、鉴赏文学形象全国乙卷当代小说鉴赏艺术特色、鉴赏情节作用、梳理人物心理变化浙江卷乡土小说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鉴赏艺术特色、鉴赏文学形象、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2020新课标Ⅰ卷外国小说鉴赏艺术特色、分析人物心理、鉴赏情节作用新课标Ⅲ卷现代小说鉴赏艺术特色、分析人物心理情感变化、筛选概括信息新高考Ⅱ卷现代小说鉴赏艺术特色、鉴赏重要物象、理解重要语句含义江苏卷乡土小说鉴赏艺术特色、鉴赏文学形象、探究作者情感态度浙江卷外国小说理解重要语句含义、鉴赏文学形象、鉴赏情节作用命题趋势在理解文本内容、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基础上,考查点进一步细化,着眼于对个别语句、某种艺术手法的具体考查,要求考生对文本进行精读,充分把握文本情节,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一、(2024·新高考Ⅱ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千里江山图(节选)孙甘露叶桃离开上海去了南京。
那时候陈千里还不明白,为什么她那么不喜欢父亲叶启年做的事情,自己却又加入进去。
后来他才知道,叶桃去的地方是国民党党务调查科,在叶启年的安排下,她成了机要室干事。
当时他反复问过自己:难道在上海,兆丰花园、夕阳、早春的湖水、水面上一对天鹅,这些都是他在做梦?难道他们手握着手、心怦怦跳时说的话,都只是分别前一时的冲动?他一直都很清楚,在他们两个人当中,叶桃总是先离去的那一个。
新闸路楼上的厢房,他坐在窗下,她坐在梳妆台前,他们在说话,他看见两个她,一个在面前,一个在镜子里。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答题技巧与模板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小说人物1赏析人物描写的角度及作用一、正面描写1. 肖像描写: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
2. 语言描写:①鲜明的展示人物的性格,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③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3. 动作描写:使人物鲜活的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从人物的举手投足中窥见人物的心态性格等。
4. 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
5. 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感情(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推动情节发展。
6. 细节描写:①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爱好、追求。
②深化主题。
③推动情节发展。
④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⑤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二、侧面描写借助次要人物烘托、借助物象烘托、借助环境烘托。
它们的作用: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
三、分析概括主要人物形象的技巧1.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
因为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形象(性格)。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通过对人物的正面侧面描写分析,概括人物形象(性格)特征。
3.从分析环境入手: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4.从分析情节入手:情节展开的过程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
展现人物鲜明的个性。
5.从分析人物关系入手:小说中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
理清人物之间的行为关系,分析他们的交互评价、情感态度。
6.借助作者的议论或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语句分析。
答题模式:……是一个……样的人物形象。
……具有以下性格特点:①……②……③……四、分析主要人物的作用1.对情节的作用: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对情节是否有推进作用?2.对主题的作用:人物形象的典型性,考虑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了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
专题一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一、小说基本概念和“三要素”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
在三要素中,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二、小说的种类1.按篇幅分:长篇小说(深刻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篇小说(展示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片段)、短篇小说(截取一个生活片段,以小见大)和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聚焦生活中的一个小“镜头”,见微知著)。
2.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神魔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等。
3.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4.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现代主义小说.5.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6.按国别分:中国小说、外国小说。
三、高考所选小说体裁的文体特征1.微型小说微型小说也叫小小说、超短篇小说。
它篇幅短小,情节单一,人物仅三两个,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形象地表现一个简单的主题。
其特点有:①篇幅短小,②立意奇特,③选材小中见大,④情节完整,⑤结局出人意料。
千字左右的微型小说是高考常考的体裁之一.阅读时除要抓住小说的三要素外,还要重点品读小说的结尾,它往往是小说情节的匠心之处、主题的集中表达之处。
2.散文化小说散文化小说(也称抒情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体,是中国现当代小说的新样式。
这类小说情节散文化(或淡化情节),结构散化,不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也少有冲突,缺乏悬念,呈现给读者的多是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主张“不装假,事实都恢复原状,展示生活的本色”,叙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注、浸洒在色调平淡的描写中.这类小说是江苏卷的首选。
因为它与散文太相似了(命题者多点明是小说体裁),但它毕竟是小说,所以还是要按小说的阅读方法去读它(答题也是如此)。
重难点04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把握整体阅读方法(二)小说情节、环境、人物及主题的关系小说常见主题小说阅读步骤——读文“4步法”第一步:划分层次,初识情节小说本质上也是一种记叙文,可以按照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先明确记叙的对象、事件及其前因后果,把握事件“发生——经过——结果”的完整过程;也可以按照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把握。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必须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第二步:依托情节,初识人物通过情节的发展以及情节发展过程中对人物的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初步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生活的具体环境,有哪些言行和想法,与其他人有着怎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初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在这一步中不要忽视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直接评价语。
第三步:抓住时空,初识环境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时空里。
从时间上看,人物生活在什么时代里;从空间上看,人物生活在哪个特定区域内(如南方或北方,城市或农村等)。
抓住了人物生活的时空特点,就初步认识了小说中的环境特点及作用。
当然,在这一步中如能注意到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能快速概括其特点及作用,那就更好了。
第四步:提炼整合,初识主题把握住小说的主题是读懂小说、整体把握的具体体现,但小说的主题表达不像论述类文本那样直白,也不似散文用抒情议论来表达,它往往通过象征、暗示、比拟等手法,让读者借助情节、环境等感悟出来。
这就是阅读小说“入”和“出”的过程,是“悟”的过程,要在综合归纳上下功夫,除了要联系小说的三要素看主题外,还可联系小说的标题、题材、含有意蕴的段落和语句,这样多方联系综合,才能准确概括出小说的主题。
1、试题位置:小说,在高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
自2010年国家考试中心将命题卷称为“新课标全国卷”以来,文学类文本阅读一直聚焦在小说阅读上,小说阅读成为了高考测试中的必考内容,目的就是要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