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等值线分布规律
- 格式:doc
- 大小:385.63 KB
- 文档页数:4
等值线的变化规律及其成因一、总特征:1、等值线的凸向具有补偿性特征。
即高值总是凸向小值的方向。
如,一图上,东北某地气温年较差线A侧向北(高纬)凸,B侧向南凸。
则哪侧气温年较差大呢?分析:由于纬度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
根据补偿原则,A侧气温年较差较小。
B侧较大。
原来A侧为大兴安岭山地,B侧为东北平原。
自然,山地气温年(日)较差较平原小。
又如等温线凸向:低温凸向低纬(较高温处),高温凸向高纬(较低温处)再如等压线凸向:向上凸为高压(越往上空,气压越低),向下凹为低压。
2、等值线越密,差异越大。
如冬季等温线较夏天密集,温差大。
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3、两条等值线中间出现封闭的等值线,其数值要吗取相邻的大数值,要吗取相邻的小数值。
若为大值,里面数值则大于大的;若为小值,里面数值则小于小的。
二、具体等值线分析1、等温线:(1)水平分布规律:①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我国由南向北递减)原因:太阳高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太阳辐射逐渐递减;②由城市中心向郊区递减(“热岛效应“)原因:城市由于人口集中,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释放大量热量(2)垂直分布规律:①由山麓到山顶递减。
原因:海拔高度越高,获取地面的热量越少;②海水在1000M深度以上,水温随深度递减,1000M深度以下,水温变化不大。
原因:表层海水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明显,深层海水受影响较小。
2、等“气温年较差”线(1)纬度变化:由低纬度向中、高纬度递增。
原因是低纬度太阳辐射季节变化小,中纬度变化大;低纬度昼夜长短季节变化小;中、高纬度昼夜长短季节变化大。
(2)经度变化:由沿海向内陆递增。
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我国是由南向北递增;由东向西递增)3、等降水量线(1)我国由南向北递减。
原因是越向北雨季越短,降水量越少。
(2)我国由东向西递减。
原因是离海洋越远,水汽越难以到达。
(3)城市由中心向四周递减。
原因是城市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城市中心区尘埃多,凝结核多,降水多(“雨岛效应”)。
“高低低高”规律在地图判读中的应用等值线有许多类型,很多问题较为抽象,是地理复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等值线常常弯曲,其弯曲方向是有规律的,即具有“高低低高”的规律。
那么什么是地理学上“高高低低”规律?我认为是这样的:等值线上一般都标有一些数值,如果某地等值线弯曲的地方凸向较高的数值区,那么这一地点的数值要比其两边的数值偏低,反之如果某地等值线弯曲的地方凸向较低的数值区,那么这一地点的数值要比其两边的数值偏高。
即凸向高值区为低,凸向低值区为高。
具体情况是这样:1.在等温线图中,如果同一纬度上某地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即向温度数值较低的区域凸出),那么此地气温应比同纬度其它地区偏高。
反之,同一纬度上某地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即向温度数值较高的区域凸出),那么此地气温应比同纬度其它地区偏低。
2.在等压线(面)中,同一高度等压线如果向高空凸出(即向气压值较低的区域凸出)则此处气压比两侧偏高。
同一高度等压线如果向低空凹陷(即向气压值较高的区域凸出)则此处气压比两侧偏低。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凸向数值高的区域为山谷,凸向数值低的区域为山脊。
现就结合具体的实例来谈谈“高低低高”规律在地图判读中的应用一、在等温线图判读中的应用在等温线图中,等温线弯曲分布有“高低低高”规律,即等温线向气温高的低纬凸出,气温偏低;等温线向气温低的高纬凸出,气温偏高。
【例1】读图,回答1~2题1.此图若为北半球等温线图,且甲、丙为海洋,乙为陆地,则气温数值:()A.d>b>c>a B.c>d>a>b C.c>a>d>b D.d>b>c>a2.此图乙、丙处若为北太平洋海水等温线图,等值线的数值向北递减,则丙处为()A.北赤道暖流B.北太平洋暖流C.日本暖流D.加利福尼亚寒流【解析】本题考查对等值线图的综合理解能力。
第1题:遵循北半球的等温线分布规律,由南向北温度递减,可知气温数值的大小关系。
通用版届高考地理复习资料其他类型等值线教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其他类型等值线等值线作用:等值线是在地图上反映地理事物空间分布规律的方式,种类多样。
除了以上分析的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压线图外,还有等潜水位线、等降水量线图、等深线图、等太阳辐射线、等年太阳辐射量图、等人口密度线图等。
无论何种等值线图,在判读时都要注意走向、弯曲形态、疏密状况、形状变化及影响分布的主要因素。
但有共同的规律和分析方法,分析等值线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数值分布规律,向哪个方向递增或递减,影响因素是什么。
2、等值线闭合处的数值和反映的问题是什么。
3、等值线密度及反映的问题。
等值线密度大,单位距离内差值大。
4、等值线弯曲及反映的问题。
等值线弯曲凸向高值方向,反映弯曲处比两侧数值低,反之则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原因。
一、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方法总结如下:1、判断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小:等降水量线密集——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稀疏——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小如下图,B地区等降水量线比A地密集,B地区降水分布差别比A地大。
2、判断等降水量线延伸方向。
(1)受海陆影响: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降水自沿海向内陆减少。
如下图是我国辽宁省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状况,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
(2)受地形影响,等降水量线与等高线大致平行。
如新疆天山南北的降水分布。
3、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多雨——迎风坡少雨——背风坡例题:读某区域等降水量图(单位:mm),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位于A.非洲西海岸 B.北美洲西海岸C.南美洲西海岸 D.欧洲西海岸答案:A点拨:东西经分界线为0度经线,结合经纬度分布可以判断该地位于非洲西海岸。
(2)图中B处等降水量线向北凸出的原因是A.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B.沿岸海域有暖流经过C.沿岸海域有寒流经过 D.受低气压控制答案:C点拨:非洲南部西部海岸有寒流经过,使经过地区降水减少。
高中地理复习重点例析之一:等值线图的判读!一、等温线图1. 判断等温线的分布规律(1)根据等温线数值递变规律判断所处的半球位置从全球范围看,无论是1月还是7月,气温的分布都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根据气温值南北方向递变规律,可以判断该地区属哪个半球。
例如,如果一个区域等温线数值自南向北递减就是在北半球,如果自北向南递减就是在南半球,也可能出现中间气温高,往南北方向都递减的现象,那这个地区就处在赤道附近。
(2)根据等温线疏密情况判断气温差异在同一幅图上,等温线密集表示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表示气温差异小。
例如,从我国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上可以看出我国1月份等温线比7月份密集,因此可以判断出我国1月份南北气温差异比7月份大。
2. 判断等温线的弯曲规律(1)由海陆分布引起的等温线弯曲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在同纬度地区,使得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因此造成了在同一纬度等温线发生弯曲的现象。
关于等温线的弯曲规律,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概括: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在同一纬度,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相反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简称“高高低低”)。
反过来,也成立,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在同一纬度,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的地方气温高,相反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的地方气温低。
根据这一规律可以由等温线的弯曲规律判断某地所处的季节与海陆分布状况。
例如,从下面左图中首先判断是在北半球,由于陆地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因此陆地气温比海洋低,所以此时为冬季。
若右图表示夏季等温线分布图,则可以判断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
(2)由其他因素引起的等温线弯曲除了海陆分布的影响外,造成等温线弯曲的原因,也可能是洋流或陆地地势高低。
暖流经过的地方导致气温比同纬度海区高,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寒流经过的地方导致气温比同纬度海区低,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
在陆地上由于地势高低起伏,同纬度地表附近气温不同,在造成等温线弯曲。
高考地理等值线知识点等值线是指数值相等各点的连线。
等值线图则是在地图上利用一组等值线显示地理现象的地面和空间的连续分布,及其均匀渐变的现象,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考地理等值线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考地理等值线知识1等值线的共同特征特点:①同线等值;②同图等距,即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值相等或数值差相等;③同一图中任意两条等值线一般不会相交(陡崖除外);④等值线一般是闭合曲线,但在局部图中可以不闭合;⑤等值线越密集,表明单位水平距离的差值较大,越稀疏表明单位水平距离的差值较小;⑥等值线平直表明该区域与相邻的区域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少,等值线弯曲表明影响该项地理事物的因素较多。
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1.读图名,读出什么事象的等值线图——识别等值线所反映的是何种地理事物;2.判读等值线排列疏密状况——等值线的疏密代表数值的变化幅度大小;3.读数值,最大值、最小值、递变规律、成因——解题的关键是找出等值线变化的规律,并分析其成因;4.等值线走向可以判断主要影响因素——要结合相关的地理知识来判读并解释成因;5.相邻两条等值线数值只能相同或相差一个等值距离;6.等值线的弯曲方向用“凸低为高、凸高为低”来判别等高线图的判读等高线图的高度注记为“海拔高度”(即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我国的海拔是指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
1. 数值大小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大小按“大于小数,小于大数”的法则读数,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内部数值大小遵循“大于大数,小于小数”的法则读数。
2. 疏密程度在同一幅地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地面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缓。
综合比较时,应利用“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比值越大,坡度越陡。
3. 形状特征①判断地形: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曲部分较和缓——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高原地形。
等值线特征的描述
等值线是指在同一数值水平面上的点所构成的曲线,如地形图中的等高线、气象图中的等压线等。
对于等值线的描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
1. 等值线的形态:等值线的形态通常反映了被描述的地貌或气象特征的特点,如山区地形图中的圆顶山峰、河流中的漩涡等。
2. 等值线的密集程度:等值线的密集程度可以反映出地貌或气象特征的变化程度,如等高线的密集程度越大,则表示地形的变化越剧烈。
3. 等值线的分布规律: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可以反映出地貌或气象特征的空间分布情况,如等高线的分布规律可以反映出山脉的走向和地形的起伏情况。
4. 等值线的高程:等值线的高程是等值线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它可以反映出地形或气候的高低差异,如等高线的高程可以反映出山峰的高度或者山谷的深度。
总之,等值线的描述是对地貌或气象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重要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分析自然环境中的各种特征。
- 1 -。
地理事物分布规律描述
一、线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1)描述某一特定线条,如年等降水量线:可从走向、延伸方向去考虑,
如果有拐点,就要分段描述。
(2)描述多条线状地理事物的总体分布特点:
描述其分布特点(疏密、延伸方向(走向)、弯曲方向等。
)其中描述延伸方向可用:沿纬线(东西)方向;沿经线(南北)方向;沿河流;沿地形;沿海岸等等。
描述弯曲凹凸可以用:向低纬突(凸)出;向高纬突(凸)出;向南凸;向北凸;向高海拔;向低海拔;向河流上游;向河流下游等
数值变化趋势【总体的递变规律和极值分布(最大值、最小值)】
解此类题目时要注意描述与成因的配合。
1、读“我国某区域1月等温线和年等降水量线图”,回答相关问题。
(1)说出图示区域1月气温及年降水量的总体变化趋势
开描述);
A B
C
气温:自南向北递减(定性),由0°C降到-28°C 以下(定量)
原因:受纬度位置(太阳辐射)的影响。
降水:年降水量变化趋势: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定性)由500毫米以上降至200毫米以下。
(定量)形成的主要原因:从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海陆位置)。
描述图中等积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
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主要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影响;该等值线西半段因受太行山影响,呈南北走向。
3、世界某区域图,描述图中C地区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6分)(注:等值线疏密)
分布特点:向西北(北)方向凸出(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等降水量线与山地走向一致),分布密集(或降水差异大)。
原因:C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受夏季风和山地地形抬升的影响,降水充沛,夏
季风越往西北势力越弱,降水越少,使年等降水量线向西北方向弯曲明显,山区地形相
对高度大,坡度大,导致降水量的垂直差异明显,使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密集。
21.(2010·四川文综)读以下两幅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2)图1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简述130°经线以东地区气温空间分布的显著特点,并
运用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释甲地等温线沿虚线方向弯曲的原因。
答: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单位距离气温差沿海大于内陆,低温中心位于图示
区域东北角。
该地位于大兴安岭东侧,冬季风越过大兴安岭,气流下沉增温,甲地气温高
于同纬度两侧,所以等温线发生弯曲
(2010新课标卷)
图5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
(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
布,分析沿MN一线的
地形分布特点。
(12分)
(2)比较甲、乙两地雪
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
解释原因。
(6分)
(2)甲地雪期比乙地地雪期短,原因是甲地纬度低于乙地,甲地降雪量比乙地多,主要是因为甲地比乙地距海近,水汽更为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