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2018.3护理查房
- 格式:ppt
- 大小:1.64 MB
- 文档页数:31
迟发性维生素K1缺乏致颅内出血的护理一、概述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是严重危害我国小儿健康的营养性疾病,是当前我国婴儿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指出生2周~1岁因缺乏维生素K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以1~3个月母乳喂养儿多见,因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低,使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合成障碍。
正常时颅内容物与颅腔之间存在着精细平衡,以保持颅内压稳定,3个月内小儿脑发育迅速,其血管周围组织改变较快,此即为维生素K缺乏症并颅内出血发生的生理解剖学基础。
二、病因和影响因素1 新生儿肝脏对凝血酶原的合成尚未成熟,凝血因子在新生儿期仅为正常人的30%—60%2 由于维生素K经过胎盘的通透性差,母体内的维生素很少进入胎儿体内。
婴儿(尤其是早产儿,小于胎龄儿)肝内维生素储存量低。
3 母乳维生素的质量浓度低,仅为1-15ug/L(牛乳为60ug/L)4 新生儿肠道菌群尚未充分建立,致使维生素合成不足。
5 出生前孕母接受抗癫痫药、抗凝剂、抗结核药等。
6 婴儿肝胆系统疾病或代谢性疾病。
7 胃肠道感染8 长期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头孢菌素类。
三、分类国际出血与血栓协会儿科委员会定义维生素K1缺乏性出血是指由于vitK1缺乏导致维生素依赖,凝血因子活性低下,并能被维生素K所纠正的出血。
根据发病年龄段不同分3型(1)早发型在出生后24小时内发病(2)经典型在出生后1—7天发病(3)迟发型在出生8天以后发病。
早发型较罕见,经典型预后好,迟发型以突发性颅内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颅内出血发生率为92%病死率22%该病致残率较高。
四、临床表现一般情况:发病的男女比率为:1 ,发病高峰年龄4-8周,农村多于城市,母乳喂养儿常合并感染。
神经系统表现:突发起病,进行性面色苍白,发热或体温不升,四肢冷,呕吐,烦躁不安或尖叫,意识障碍乃至昏迷,呼吸不规则,抽搐,前囟饱满或颅蜂裂开,严重者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患儿可出现脑疝表现。
儿科护理查房简介儿科护理查房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确保儿童病情的及时观察和评估,以提供恰当的护理和治疗。
本文档将介绍儿科护理查房的目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目的儿科护理查房的主要目的是:1. 检查儿童的身体状况,包括体温、心率、呼吸等指标的测量。
2. 观察儿童的一般行为和情绪状态,以评估其是否有不适或痛苦。
3. 检查儿童的病情和治疗进展,以及对治疗方案的响应。
4. 确认并解答家长的疑问和关注,提供必要的护理指导和支持。
流程儿科护理查房的流程可以参考以下步骤:1. 准备:查房前,准备一份儿童的病历资料,包括过去病史、用药记录等。
确保自己了解儿童的病情和治疗计划。
2. 测量生命体征:首先,使用合适的仪器和方法测量儿童的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
记录并比较与之前测量的结果。
3. 观察行为和情绪:观察儿童的行为和情绪,包括睡眠、进食、排尿等。
寻找任何异常或不适的迹象。
4. 检查病情和治疗:根据医生的指导,仔细检查儿童的病情和治疗进展。
记录任何变化或发现的问题,并与医生进行沟通。
5. 与家长交流:与儿童的家长进行交流,确认是否有任何新的症状、疑问或关注。
提供必要的护理指导和支持。
注意事项在进行儿科护理查房时,务必注意以下事项:1. 尊重儿童和家长的隐私和尊严,提供友好和支持性的沟通方式。
2. 记录和报告所有的观察结果和对整体状况的评估。
3. 及时与医生和护理团队进行沟通,分享发现的问题和变化,并遵循医生的治疗指示。
4. 在查房过程中,遵循正确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洗手、戴手套等。
5. 在与家长交流中,提供恰当的护理指导,解答疑问,并与家庭共同制定和执行治疗计划。
结论儿科护理查房是一项关键的护理工作,通过观察和评估儿童的病情和治疗进展,提供恰当的护理和支持。
护士在查房过程中要准备充分,及时沟通和记录,同时尊重儿童和家长的权益。
通过这样的护理查房,可以为儿童的康复和健康提供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