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礼俗中的“茶”与“酒”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3
潮汕民间的茶礼俗潮汕人把茶叫作“茶米”,茶在潮汕人心目中就像米一样,足以看出潮汕人嗜茶如命。
在潮汕人的日常生活中,茶是一种重要的礼俗载体,无论家居自饮、客来礼敬、拜祖祭神或是婚丧嫁娶,处处可以看见茶的踪迹。
生活礼俗中的茶潮汕人热情好客,邻居来串门、亲朋好友来做客都会泡工夫茶。
这是人们招待客人最起码的礼节,是衡量主人好客程度的基本尺度。
主人在筛完茶之后,自己不能先饮,要等到别人端杯后自己方能端杯。
第一杯茶一定先给左首第一位客人,无论其身份尊卑、年龄大小,亦不分性别。
喝茶时要端取哪一杯也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是顺手势先拿旁边的一杯茶,最后的人才拿中间一杯。
如果不懂规矩,在两旁茶杯未有人端走之前,就先拿了中间一杯,不但会被看作对主人的不敬,也是对在座其他人的不尊敬。
主人催客人饮茶时,主人会用左手手指轻叩茶几,右掌向上伸出,来个“请”的姿势。
如果在喝茶的过程中,又来了客人,主人就得撤换茶叶重新冲茶,以示对新来客人的尊敬。
泡茶待客时,主人家常备有糖饼、瓜子、花生、凉果,称为茶配或茶料。
茶以其特有的清新淡雅的质地,维系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寄寓人们的礼敬与情谊。
在潮汕地区,茶时常被当作礼物赠予亲朋好友。
如给远方的友人寄上一包新茶或名茶,将会让他们感到友谊的纯真可贵,令他们弥加珍惜。
潮汕是全国有名的侨乡,华侨众多。
如有华侨从海外归来,亲属头件事就是备好甜茶(在茶水里加入红糖而成,俗称“祝福茶”)或甜糯米圆、甜糖面,恭恭敬敬捧至华侨面前请“吃甜”,祝贺甜蜜团圆。
家中媳妇及下辈请长辈“吃甜”,还要行“跪茶”之礼,以示尊敬。
华侨登门拜访亲戚或朋友,也会受到同样礼遇。
小辈第一次敬甜茶时,华侨会当面赠送封有钱币、首饰的红包作答谢。
婚姻礼俗中的茶在潮汕旧式婚姻中,买卖婚姻相当盛行,聘金多少成了婚姻成败的关键。
有些人不愿讨价还价议聘,回避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便把聘金美称为“茶仪”,意为男家对女方父母育女之恩的感谢。
“茶仪”以一担茶为单位,双方通过媒人两头奔走,定下双方都满意的担数,然后按市价换成现款,而后才行聘。
结婚敬茶的规矩和礼仪结婚向父母敬改口茶,是婚礼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项。
在北方尤其重视,甚至会把它加进婚礼仪式的环节中,而南方则不太一样,一般是在父母家进行。
那么关于结婚敬改口茶的所有礼仪,包括前期准备、敬茶流程、敬茶时的吉利话和注意事项,今天一篇文章统统告诉你。
一、敬茶前期准备敬茶时需要用到的道具,都要提前准备好。
1、茶具茶杯的图案必须避免寿字、独龙、青松翠柏等图案,最好选择中式的喜庆红色、或者带有寓意好的图案的茶具,比如龙凤呈祥、喜字花纹等等。
不要用白色陶瓷杯和一次性纸杯,颜色不吉利而且显得不够尊重父母。
2、茶叶茶叶方面,当然要选择好一点的,比如龙井茶、碧螺春、铁观音等。
但不同的是,每杯茶里最好放一对莲子和一对红枣,寓意喜结连理、成双成对。
3、跪垫很多地方敬茶时需要双膝跪地,所以新人会事先准备两个红跪垫。
可以直接在网上购买,只要选择寓意好的图案即可。
二、敬茶的意义和顺序在婚礼上向父母敬茶,又称作敬改口茶,这是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的最佳场合,也是表示新人正式将对方父母改口称作爸妈,真正意义上成为一家人的开始。
由于各地区民俗不同,敬茶顺序也会有所差异,但基本礼仪一定要准确。
一般由新郎先呈起第一杯茶,向岳父敬茶,改口;再敬岳母,改口。
然后新娘敬茶,如新郎一般依次而行。
向公婆敬茶的顺序和向岳父岳母敬茶的顺序是一致的,敬茶之后,父母会给改口的敬茶红包,这时候新人就可以改口称为“谢谢爸爸妈妈”了。
三、结婚敬茶流程1、在女方家的敬茶流程①在新娘家,新郎接到新娘后,新人按照男左女右的位置跪在女方父母面前,父亲坐新郎面前,母亲坐新娘面前。
②倒好茶水后,新郎双手端到岳父母面前,先敬茶给岳父,然后再敬给岳母,同时改口称他们为“爸爸、妈妈”,再说些感恩或者吉利话。
③然后新娘敬茶,也是先父亲,后母亲。
长辈喝过茶后,会给新人送上祝褔,并送上红包或金器首饰,作为对新人的祝贺。
切记敬茶和收贺礼时也要用上双手。
④敬茶给新娘父母后,依长辈辈份次序敬茶给祖父母,伯父伯母、叔父叔母。
礼仪文化解析:三茶六礼是什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人们对礼仪这方面要求极高,就拿那些民间习俗来说吧。
结婚的第二天,夫妻要起来给父母敬茶,敬茶这个礼仪可不简单。
那么古代的三茶六礼是什么呢?本期中国礼仪文化带你来看看。
茶礼是中国古代婚礼中一种隆重的礼节。
原来出于古人对茶树习性的认识,以为茶树只能从种子萌芽成株,不能移植,因此把茶树看作是一种至性不移的象征。
所以,民间以茶作为男女订婚的茶礼。
“三茶礼”旧时多流行于江南汉族地区,一般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同房时的“合茶”。
另一种特指婚礼时的三道茶仪式,即第一道百果;第二道莲子、枣子;第三道才是茶。
吃的方式也有讲究:第一道、第二道是接杯之后,双手捧着,深深作揖,然后将杯子与嘴唇触碰一下,即由家人收去,第三道茶作揖后才可以饮。
“六礼”始于周代,据传周文王卜得吉兆,亲迎太姒于渭滨,整个过程有六道仪式,即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后即将此仪式定为“六礼”。
“纳采”是男家请媒人到女家去提亲,若女方同亲议婚,男家才再去女家求婚,携带的礼物通常是活雁;“昏礼下达,纳采用雁。
”周代以前,因地位不同纳采的礼物各不相同,后来一律改用雁。
用雁的原因一是认为雁“木落南翔,冰沣北组”,顺乎阴阳往来;二是认为雁失配偶,终身不再成双,取其忠贞。
“问名”是男家托媒人到女方去询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时,准备合婚的仪式。
问名后,男方将男女双方生辰八字排阴阳,以定婚姻吉凶,若八字合,即可成婚。
“纳吉”是男方将头号名后占卜得到的吉兆可以合婚的消息告诉女方,备上礼物到女方去决定婚约。
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礼仪。
以前是用雁作为婚事已定的礼物,进入“小聘”阶段,俗称送定、过定、定聘等。
后来礼品由雁逐渐演变成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烛等。
“纳徵”是男女双方缔结婚姻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的礼仪,十分繁琐。
女家受礼后要回礼,或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分退回,或将女家给男方准备的衣服鞋袜等送与男家。
中国的传统婚俗文化关于中国的传统婚俗文化有哪些?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中国的传统婚俗文化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结婚时“三茶六礼”的含义“三茶六礼”作为一种古老的乡风民俗,在其长远的地域文化中源远流长。
“三茶六礼”是潜江传统婚礼中的一种礼仪,一般为定婚到结婚之间男女双方所履行的各种礼节。
“三茶”即定婚时的“下茶”男女双方许下终身时,男方以“百果”相送,意喻百年合好。
结婚时的“定茶”,男方以莲籽、枣子为礼,比作连子连心、早生贵子。
同房时的“合茶”,是指男女进入洞房后,两人合饮一杯茶警示男女双方要同甘(干)共苦。
“六礼”倒是文人墨客将婚礼阶段的各种礼节归纳的总称。
传说,始于周文王。
有史册记载:周文王卜得吉兆,纳采订婚后,亲迎太姒于渭滨,经历了——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迎亲六个过程。
纳采就是男方请媒人到娘家去说亲。
算是婚礼中的第一步。
女方答应这门亲事,男方再请媒人到女方家里去问女方的名字和生庚八字(即天干地支记载的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和时辰),看双方生辰是否相克,谓之“问名”。
男方将双方八字卜得吉兆后,择定吉日,决定缔结姻缘,称着“纳吉”(也叫纳八字、订婚)。
“纳徵”就是男女双方订婚后,男方按女家的要求所送的聘礼。
男女到了结婚的年龄,男方择定婚期,备礼告之女家,叫做“请期”(民间的说法叫——报期。
一般在结婚前一个月)。
男方到女方家里去接人,谓之“迎亲”。
“六礼”的的时期、名称各异,所送聘礼也很有讲究。
过去,男方到女家去求亲,礼物应该送大雁。
《礼仪。
土昏礼》载:“婚礼下达,纳采用雁。
”一是以为雁“木落南翔,冰沣北徂。
”顺乎阴阳往来。
二是人们认为雁失配偶,终身不再成双。
取其忠贞不渝。
但这些通指当时的达官贵人。
一般的人弄不来大雁,只好以鸡代雁。
意义也就不那么厚重了。
农村的订婚礼,则以女方的要求来定,多为女人穿戴的衣物、手饰,再配以喜饼和喜酒。
酒是断然不可少的。
过去生了女孩,都说是生了个“酒坛子”。
婚庆礼仪知识婚庆礼仪知识婚庆礼仪知识1新郎,新娘在婚礼上喝”交杯酒”是婚礼上重要的仪式之一。
这种习俗起源于秦代,据史料记载,新郎,新娘各执半瓢饮酒,属意两人合二为一、相亲相爱、百事和谐。
到了唐代才将容器换成酒杯,但是不管用瓢还是酒杯,它的属意还是一致的,也就是象征着永结同好,同甘共苦的深意。
《礼记:昏羲》载:新郎、新娘各执一片一剖为二的瓢饮酒。
其意是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夫妻间享有相同的地位,婚后相亲相爱,百事和谐。
到了唐代,除了沿用瓢作酒器外,亦可以杯替代。
到了宋代,新婚夫妇喝交杯酒时用的是两个酒杯,先饮一半后再换杯共饮,饮完后则将酒杯一正一反掷于床下,以示婚后百年合好。
清末的时候,交杯酒仪式已发展成为“合卺”、“交杯”、“攥金钱”三个部分。
今天的婚仪中,“安杯于床下”之礼已被革除,“攥金钱”则为“掷纸花”所代替,惟“交杯酒”之礼仪仍然实行,为婚礼平添了喜庆的气氛。
为什么新娘要穿白色禮服?自罗马时代开始,白色象征欢庆,这就如同在中国,红色象征着欢庆一样。
在 850 – 990年间,白色也是富裕的象征。
到了20世纪初,白色代表纯洁的意义就远超过其它。
所以白色通常是是礼服的首选颜色,也更代表了新娘的美丽和圣洁。
为什么新娘总是站在新郎的左边?与传统的中国婚礼不同,西式婚礼不是遵循”男左女右”的位置站立。
那时因为古时候,盎格鲁萨克逊的新郎常常必须挺身而出,以保护新娘子免得被别人抢走。
在结婚典礼时,新郎让新娘站在自己的左边,一旦情敌出现,就可以立即拔出佩剑击退敌人。
婚戒起源结婚戒指起源于古埃及。
当时订婚和结婚戒指同属于契约的一部分。
结婚戒指戴在新娘的无名指上,表示新娘对丈夫的忠诚与顺从。
古埃及曾一度出现戒指热。
现代流行在婚礼上互换戒指。
婚前戴右手无名指,婚后戴左手无名指,意为左手连心,可以心心相印。
新娘手花的持法随着轻快而庄严的进行曲,缓缓地步上红毯,走道两旁的目光里满满是支持与祝福,而在红毯的另一端,有着最甜蜜最真诚的誓言和满心欢喜的他在等待。
喜事敬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礼仪,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喜事敬茶四句:
1. 一杯清茶表心意,祝福新人幸福长。
2. 敬上一杯茶,祝新人百年好合。
3. 新人携手共饮茶,恩爱一生永不离。
4. 茶香四溢迎喜事,幸福美满到永远。
5. 一杯清茶寄深情,祝愿新人永相爱。
6. 敬上一杯茶,愿新人爱情甜蜜。
7. 新人共饮交杯茶,今生今世不分离。
8. 茶香满堂迎喜事,幸福美满乐无边。
9. 一杯清茶情意深,祝福新人早生贵子。
10. 新人同饮一杯茶,幸福甜蜜到永远。
这些四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以表达对新人的祝福和美好愿望。
同时,在敬茶时,还可以配以适当的音乐和礼节,让整个仪式更加隆重和有意义。
兰溪民间婚礼茶俗茶在民间旧式婚礼中占有重要地位。
民间订婚时,男方要到女方“下茶礼”(茶叶、饰物、糖果包),有预祝生男育女的含意。
新娘陪嫁中有八角式的锡制茶瓶。
结婚行礼后,新郎新娘还要献上香茗,作为一种尊敬的象征;长辈要摸出红纸包的拜见钱,放在茶盘上,仪式才算结束。
婚后第三天,新娘还要在喜娘的陪伴下,挨户向四邻敬茶。
茶在民间婚俗中历来是“纯洁、坚定、多子多福”的象征。
明代许次纾在《茶流考本》中说:“茶不移本,植必生子。
”古人结婚以茶为礼,取其“不移志”之意。
古人认为,茶树只能以种子萌芽成株,而不能移植,故历代都将“茶”视为“至性不移”的象征。
因“茶性最洁”,可示爱情“冰清玉洁”;“茶不移本”,可示爱情“紧贞不移”;茶树多籽,可象征子孙“绵延繁盛”;茶树又四季常青,以茶行聘寓意爱情“坚贞不移”,又寓意爱情“永世常青”、祝福新人“相敬如宾”、“白头偕老”。
故世代流传民间男女订婚,要以茶为礼,茶礼成为了男女之间确立婚姻关系的重要形式。
“茶”成了男子向女子求婚的聘礼,称“下茶”、“定茶”,而女方受聘茶礼,则称“受茶”、“吃茶”,即成为合法婚姻。
如女子再受聘他人,会被世人斥为“吃两家茶”,为世俗所不齿。
旧时婚姻,在婚俗中流行“三茶礼”。
民间向有“好女不吃两家茶”之说。
“三茶”:旧时在兰溪一带,将整个婚姻礼仪总称为“三茶六礼”。
其中“三茶”,即为订婚时“下茶”,结婚时“定茶”,同房时“合茶”。
也有将“提亲、定亲、婚礼”的三次沏茶合称“三茶”。
“三道茶”:举行婚礼时,还有行“三道茶”的仪式。
第一道为“百果”;第二道为“莲子或枣子”;第三道才是“茶叶”,都取其“至性不移”之意。
吃三道茶时,接第一道茶要双手捧之,并深深作揖。
尔后将茶杯向嘴唇轻轻一触,即由家人收去。
第二道依旧如此。
至第三道茶时,方可接杯作揖后饮之。
提亲、定亲、婚礼中都要饮茶,新娘要向公婆敬茶,还用茶作陪嫁。
婚姻是人生“终身大事”之一,往往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缔结姻缘先要由媒人通言,再定吉日相亲。
闽台婚俗-茶礼
闽台婚姻礼仪总称为“三茶天礼”。
“三茶”即订婚时的“下茶”,
结婚时的“定茶”,同房合欢见面时的“合茶”。
在旧社会,男方随媒婆或父母到女方家提亲、相亲,女方的父母就习
惯叫待字闺中的女儿端茶待客,茶杯斟满后,依辈份次序分送到男方亲客
手中,由此拉开了“相亲”的序幕。
男方家人乘机审察姑娘的相貌、言行、举止,姑娘也暗将未来夫君打量一番,当男到女家“送定”(定亲)时,
由待嫁女端甜茶(闽台民间叫“金枣茶”),请男方来客品尝。
喝完甜茶,男方来客就用红纸包双数钱币回礼,这一礼物叫“压茶瓶”。
到了娶亲这
一天,男方的迎娶队伍未到女家,女家就要请吃“鸡蛋茶”(甜茶内置一
个脱壳煮糖的鸡蛋)。
男方婚宴后,新郎、新娘在媒婆或家人的陪伴下,捧上放有蜜饯、甜
冬瓜条等“茶配”的茶盘,敬请来客,此礼叫“吃新娘茶”。
来客吃完
“新娘茶”要包红包置于茶杯为回礼。
结婚成亲的第二天,新婚夫妇合捧“金枣茶”(每一小杯加两粒蜜金枣),跪献长辈,这就是闽南、台湾民
间著名的“拜茶”,也是茶礼在婚事中的高潮。
倘若远离故乡的亲属长辈
不能前往参加婚礼,新郎家就用红纸包茶叶,连同金枣一并寄上。
在闽南、台湾,茶树是缔结同心、至死不移的象征。
据郎英的《七修
类稿》和陈跃文的《天中记》载:“凡种茶树必下子,移植则不复生,故
旧聘妇必以茶为礼,义固有所取也。
”。
婚嫁礼俗闲而无事,多有乡愁,特将我们仇湖这一带婚嫁礼俗多年来怎样逐步演变的,撰文而共飨之。
访亲一般情况下男方先到女方家访亲。
访亲的目的就是了解双方的基本情况。
客气的人家准备茶食,茶食分细茶和粗茶。
细茶就是糖果(京枣、雪枣、麻饼、云片糕等)。
粗茶就是馒头、米糕等点心。
如果同意可以尝一点,但不能大吃,更不能当饭吃。
如果不同意,一般的不尝,推说肚子不饿,嘴的不渴。
被访者一般要包喜钱,如果同意可以收下,如果不同意坚决不收。
送缘(圆)茶访亲后如果不同意就告诉媒人两孩八字不符,五行相克,属相不和。
如属鸡的和属狗的是鸡犬不宁,属蛇的和属马的是蛇盘马脚等等。
男方比女方如果大六岁,叫“六重”。
如果双方同意就称两孩八字相配,五行相生。
在媒人的斡旋下,就可以送缘(圆)茶。
送缘(圆)茶是表示可以订亲,相当于意向性协议。
男方到女方家送一定数量的礼金和礼物。
礼物中桂圆和茶是必须送的,双方小范围内办顿酒席,双方可以走动,结为亲家。
结贴儿送缘(圆)茶后,就考虑结贴儿。
结贴儿就是男女双方孩子出生的年、月、日、时辰写在贴儿上,贴儿就是订亲的证书,男女双方的八字也就成了。
相当于签订了正式合同。
结贴儿男女双方要大办酒席,邀请亲朋好友,等于向社会公布两家成了亲,两孩订了婚。
男方送女方的订婚礼金和礼物是经媒人协商过的,数额一般都是可观的,有的女方订亲就要金银首饰等贵重物品。
现在有的在订亲前就必须在城市里有房子、有轿车,否则就订不了亲。
做大节(也叫押节)订婚后,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八月十五的中秋节和春节男方都必须要到女方家做大节,也叫押节。
如果儿子不在家,父亲或兄弟都可以代替去,如果不去,表示婚姻就出问题了,另一方就要找媒人问清楚,出了什么问题。
做端午节时必须要有粽子,做中秋节时必须要有月饼和藕。
通话结婚一个月前男方必须和媒人一块儿到女方家通话。
通知女方在什么时间内结婚。
通话的目的,一是让女方知道,提前做好嫁姑娘的准备。
二是要避开姑娘来月经的期间,俗话说:“红人拜堂,家破人亡”。
结婚给长辈敬茶的礼仪
在中国传统婚礼中,给长辈敬茶是一项常见的礼仪。
1. 在新娘和新郎出嫁或出门前,先行准备敬茶用具,包括茶具、茶叶、糖果等。
2. 按照长辈的年龄和关系,确定敬茶顺序。
一般情况下,由长辈的年龄由大到小,逐个敬茶。
3. 敬茶时,新娘和新郎要单膝跪地,双手捧茶杯,先行敬茶,然后说出对长辈的敬意和祝福的话语。
4. 长辈接过茶杯后,可以回应一些祝福和对新人的嘱咐。
5. 新娘和新郎换下一组茶杯,再给下一位长辈敬茶,直到所有长辈都被敬过茶。
需要注意的是,给长辈敬茶是一种对长辈的尊重和感谢,所以在敬茶时要表达出诚挚的心意。
另外,不同地区和家庭也可能有一些细微的差异,建议事先咨询长辈或者家人以确保正确地进行敬茶礼仪。
婚礼敬茶的规矩和礼仪1 敬茶的准备在婚礼上敬茶是一件接受客人最为重要的仪式。
要想让茶艺礼仪的展现尽善尽美,准备婚礼敬茶首先要订购茶叶,要视情况而定,如果有一个好友也懂茶艺,可也可以请他来帮忙精心准备比较好的茶叶,选择优质口感的茶叶来做敬茶,可任取清香、醇厚、回甘三者兼有的新茶叶,要根据身边环境来选茶,也可以根据结婚季节来采用。
准备敬婚茶的工具是另一件重要的事情,一般敬茶使用红色或者裱花黄色的素朴瓷杯,瓷杯的大小和造型以及>茶叶的选取都要合情合理,对于喜欢玉茶的人,可以准备一些茶具,以追求艺术性。
2礼仪要求1、准备敬茶时,嬴夫和新娘必须同时在场,并由他们诚挚的祝贺客人来到礼堂,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2、新郎新娘一定要笑容满面,姿态亲切大方,心态舒展,不可太紧张,焦虑不安。
3、敬茶要从新娘先开始,从俯视位置,轻轻地将茶壶向上把两只手握住不要松手,然后平稳的旋转向客人方向,示意可以品茶,有个整体的感觉,让人感觉非常不一般。
4、行茶时不要局限在一小组人里面,要多多与客人们亲切交流,用心询问客人们,尽量表达出自己的深情,以勉励客人们,有仪式感。
3 将茶送到敬茶完毕后,可以将茶送到各桌上,若有来宾人数很多,这时候要针对不同的客人,将茶安排在最适当的位置,以方便喝茶,另外还要注意在茶上布置花艺,增添婚礼氛围。
在把茶送到客人手里后,我们需要选择一位代表谢谢宾客,以此来感谢客人们参与到婚礼上,新郎新娘也要主动感谢客人们来参加婚礼,以此引起宾客们的共鸣。
4注意事项1、瓷杯上的饮料要比较饱满,而且饮料要以新郎新娘的手势作为配衬,不能只看到饮料,使视觉直接联想起新婚快乐的美景。
2、新郎新娘双双要求端茶,鼓励宾客参加,每个年龄不同的客人,需要按照其实际年龄来分配茶量。
3、行茶结束后,要请客人们照相留念,记录新郎新娘敬茶的美好瞬间,可以和客人们用心交谈,留下温馨的纪念。
5 说明婚礼敬茶的仪式其实在生活中也多多少少都会遇到,我们可以多多练习,以此提高敬茶的水平,对于新婚的家庭来说,能够细心的进行敬茶,体现出他们的婚姻美满,快乐甜蜜。
关于茶的结婚祝福语
首先,茶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清静、淡泊、和谐。
在结婚祝福语中,我们可以
借用茶的象征意义,祝愿新人婚后的生活清静、淡泊、和谐。
比如可以说,“愿你们的婚姻像茶一样,清香淡雅,和谐美好。
”这样的祝福语既简洁明了,又能够表达出对新人美好生活的祝愿。
其次,茶在中国传统礼仪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茶道文化讲究的是一种礼仪、一
种态度,也是一种生活的方式。
在结婚祝福语中,我们也可以借用茶道文化来表达对新人的祝福。
比如可以说,“愿你们的婚姻像品茶一样,细水长流,品味生活的甘甜。
”这样的祝福语不仅能够传达出对新人婚姻生活的美好期许,还能够体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此外,茶在中国文化中还有着团圆的象征意义。
茶叶始终是中国人亲朋好友聚
会的必备饮品,也是表达亲情、友情的重要方式。
在结婚祝福语中,我们也可以借用茶的团圆象征来表达对新人的祝福。
比如可以说,“愿你们的婚姻像喝茶一样,温暖幸福,团团圆圆。
”这样的祝福语不仅能够表达出对新人幸福生活的美好期许,还能够传递出对家庭温馨和睦的祝福。
总的来说,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
的角色,而且在各种重要场合也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
在结婚祝福语中,借用茶的象征意义来表达对新人的祝福,不仅能够使祝福语更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还能够让祝福更加贴近人心,更加真挚动人。
希望每一对新人都能够得到朋友、亲人和同事们最真挚的祝福,开启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
结婚敬茶流程结婚在女方家敬茶流程结婚敬茶是我国传统的婚嫁习俗,现在依然有其独特的意义。
婚礼当天,一般有两个敬茶环节。
第一个敬茶环节是在女方家,第二个敬茶环节是在婚礼现场。
那结婚敬茶有哪些流程呢?在女方家敬茶的流程分享给大家。
一、结婚敬茶详细流程顺序1.敬茶准备敬茶的茶具一般是盖碗茶,颜色是喜庆的红色。
茶水要事先准备好,温度适宜入口,一般是伴郎或者伴娘准备。
还要准备好跪垫,敬茶的时候会用到。
2.父母准备新郎的父母在上首坐好,等待新人敬茶。
部分地区除了向父母敬茶以外,还要向其他亲戚敬茶。
不管有多少亲戚,都是父母在正上方,敬茶先敬父母。
3.敬茶顺序新郎和新娘一起双膝跪地,一般新郎在左边,新娘在右边。
新郎先敬茶,新娘后敬茶。
先敬茶给父亲,再敬茶给母亲。
敬茶的时候,新娘就要改口喊爸妈。
4.敬茶红包新郎父母喝了新人敬的茶之后,也对新人说一些祝福的话语,还要叮嘱一番。
然后父母给新人发红包,这个红包又被称为改口费,一般是10001元或者1001元。
二、结婚在女方家敬茶流程1.敬茶时间在女方家敬茶的时间,是找到新娘鞋子之后,准备出门之前。
敬茶所需要的茶叶、茶具、跪垫、托盘等东西,都要提前准备好。
2.敬茶顺序敬茶的时候,由伴娘为新人端托盘。
新娘和新郎双膝跪地,男左女右。
一般父亲面对新郎,母亲面对新娘。
敬茶时先敬父母,再敬母亲。
3.敬茶红包新人敬茶之后,长辈会给红包,一般是9999元之类的吉利红包。
在敬茶的过程中,会有专门的司仪,说一些吉祥顺口溜,主持整个流程。
4.注意事项敬茶的茶水不宜倒满,容易打翻或者碰到茶水,七分满即可。
茶水的温度要适宜,里面可以放一些红枣、莲子等,寓意着年生贵子。
以上就是结婚敬茶流程结婚在女方家敬茶流程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能帮助到你。
三茶六礼指的是什么
一、三茶六礼指的是什么?
答案:三茶六礼是中国古代传统婚姻嫁娶过程中的一种习俗礼仪。
古代男女在完成三茶六礼后,才被认为是明媒正娶。
二、三茶礼
下茶:古时婚姻以茶为聘礼,男女双方达成婚约后,男方需送给女方一些礼物以表诚意,所以“下茶”同为“下聘礼”。
定茶:旧时男女成亲,需举行发亲、迎亲、交拜天地和祖宗等各种礼仪,故称之为“定茶”。
合茶:入洞房时,新人需相互敬茶,表示从今以后夫妇恩爱、相敬如宾,此谓“合茶”。
>>古代婚礼流程详细
三、六礼
纳采: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如果女方同亲议婚,男方要向女方献上一些礼物作为求婚之礼。
问名:男方在女方同意提亲建议后,要将女方的姓名及生辰八字带回家中,准备合婚仪式,占卜凶吉。
纳吉:男方问名、合婚后,需将卜婚的吉兆告知女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的礼仪,决定缔结婚姻。
纳征:男女双方缔结婚姻后,男方要将聘书和聘礼送至女家,女方需进行相应回礼。
请期:男家在择定婚期后,将请期礼书送至女家,和女方商
— 1 —
量迎娶日期。
亲迎:男方正式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娘,亲迎有迎轿、下轿、祭拜天地、入洞房等多种程序。
迎娶结束后,六礼才算完成。
— 2 —。
潮汕民间的茶礼俗潮汕人把茶叫作“茶米”,茶在潮汕人心目中就像米一样,足以看出潮汕人嗜茶如命。
在潮汕人的日常生活中,茶是一种重要的礼俗载体,无论家居自饮、客来礼敬、拜祖祭神或是婚丧嫁娶,处处可以看见茶的踪迹。
生活礼俗中的茶潮汕人热情好客,邻居来串门、亲朋好友来做客都会泡工夫茶。
这是人们招待客人最起码的礼节,是衡量主人好客程度的基本尺度。
主人在筛完茶之后,自己不能先饮,要等到别人端杯后自己方能端杯。
第一杯茶一定先给左首第一位客人,无论其身份尊卑、年龄大小,亦不分性别。
喝茶时要端取哪一杯也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是顺手势先拿旁边的一杯茶,最后的人才拿中间一杯。
如果不懂规矩,在两旁茶杯未有人端走之前,就先拿了中间一杯,不但会被看作对主人的不敬,也是对在座其他人的不尊敬。
主人催客人饮茶时,主人会用左手手指轻叩茶几,右掌向上伸出,来个“请”的姿势。
如果在喝茶的过程中,又来了客人,主人就得撤换茶叶重新冲茶,以示对新来客人的尊敬。
泡茶待客时,主人家常备有糖饼、瓜子、花生、凉果,称为茶配或茶料。
茶以其特有的清新淡雅的质地,维系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寄寓人们的礼敬与情谊。
在潮汕地区,茶时常被当作礼物赠予亲朋好友。
如给远方的友人寄上一包新茶或名茶,将会让他们感到友谊的纯真可贵,令他们弥加珍惜。
潮汕是全国有名的侨乡,华侨众多。
如有华侨从海外归来,亲属头件事就是备好甜茶(在茶水里加入红糖而成,俗称“祝福茶”)或甜糯米圆、甜糖面,恭恭敬敬捧至华侨面前请“吃甜”,祝贺甜蜜团圆。
家中媳妇及下辈请长辈“吃甜”,还要行“跪茶”之礼,以示尊敬。
华侨登门拜访亲戚或朋友,也会受到同样礼遇。
小辈第一次敬甜茶时,华侨会当面赠送封有钱币、首饰的红包作答谢。
婚姻礼俗中的茶在潮汕旧式婚姻中,买卖婚姻相当盛行,聘金多少成了婚姻成败的关键。
有些人不愿讨价还价议聘,回避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便把聘金美称为“茶仪”,意为男家对女方父母育女之恩的感谢。
“茶仪”以一担茶为单位,双方通过媒人两头奔走,定下双方都满意的担数,然后按市价换成现款,而后才行聘。
古代新婚敬茶礼仪我国古代许多地区都流行“三茶六礼”婚俗。
所谓“三茶”就是:下茶、定茶、合茶;而“六礼”吕国利则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下茶之前为纳采、问名等礼数,其实即:通媒、过帖(写生辰八字、家庭状况、财产之类)等事顶。
此后,如若男方有意,便需卜筮问吉凶,得吉签,称“纳吉”,而后方可托媒求亲。
此时,媒人须携“茶礼”前去,这便是“下茶”。
女方若允,就收下礼,称为“受茶”,然后就须泡茶、煮鸡蛋,款待媒人。
否则,既不收礼,也不能泡茶煮蛋的。
在保持古风较浓的地方,“下茶礼”必须有茶叶。
如浙江嘉兴一带,“下茶”之礼—般为:茶、红枣、糕点、首饰、衣料、礼金等。
女方“受茶”后须回礼,此后该女子就不可再许配他人了,民间谓之“已吃了茶了”。
至今绍兴、郵县等地,未婚姑娘在订婚之前,一般不会喝任何一位普通男子递来的茶水。
“下茶”之后,男方一般要择日办定婚酒宴,俗称“吃安心酒”,酒一吃,婚事就确定了。
办酒宴前,男方还须备厚礼往女家“报定”,也即下“定茶”。
如南宋时的杭州,据《梦梁录》中记载:若富裕之家,有茶饼、珠翠首饰、金器、销金裙褶、缎匹等物,并用双羊牵送;四樽或八樽金瓶酒,装在大花银方盒中,上盖红绿销金酒衣,酒担用红布扎彩;此外还有诸般礼品。
女家接定礼盒,便于宅堂备香烛酒果,告盟三界,然后请女亲家夫妇双全者幵盒。
女家即于当日备回定礼。
抽原送礼中的茶饼果物及羊、酒等一半作回定之礼;并以空酒樽一双,放入清水,养上四条金鱼,及筷子一双、葱两根放入樽内,谓之“回国箸”。
“定茶”以后到迎娶以前,按南宋时的杭州婚俗,男方还要择日送聘礼,除金器、彩缎之外,还有花茶果物、团圆饼、羊、酒等物及银条等,谓之“下财礼”。
由于此礼中必须有茶,故平民百姓人家所送的聘礼虽然简单得多了,但茶饼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是极富茶图腾意蕴的婚俗,故处处以“茶饼”为主礼。
清代时,据钟毓龙《说杭州》记载,“茶饼”已换作“点锡小茶瓶若干”,小茶瓶中装的自然是散芽茶;而女方则回以“点锡酒樽若干”,俗谓“男茶女酒”,即男方送给女方的礼中必须有茶。
唐朝婚后敬茶礼仪
唐朝婚后敬茶礼仪是指新婚夫妇在结婚后,由新娘子向新郎献茶,表示尊敬和感恩。
具体流程如下:
1.新娘子先向新郎献茶,新郎接过茶杯后,立正站起,右手托杯,左手扶
住茶盘,向新娘子行礼致谢。
2.新娘子再向新郎的父母、长辈依次献茶,行礼致谢。
3.新郎也按照同样的顺序向新娘子和新娘子的家人献茶,表示对妻子和家
庭的尊重和感恩。
4.敬茶结束后,新人再向家中亲友敬酒,表示感激之情和美好祝愿。
这种传统礼仪源远流长,体现了婚姻中的尊重、感恩和团结,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家族观念的体现。
夫妻喝交杯茶祝贺词夫妻喝交杯茶,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个仪式。
在结婚典礼或是过生日、过年等喜庆时刻,夫妻交杯喝茶是表达感情和祝福的一种方式,也是传统礼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为大家讲解夫妻喝交杯茶的祝贺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寓意。
一、夫妻喝交杯茶的寓意夫妻喝交杯茶是中国古老的传统习俗,代表着夫妻之间相互扶持、互相支持的家庭关系。
交杯茶的过程包含了夫妻之间的互相呵护和关爱,也代表着他们之间的心意和情感,在交杯共饮的过程中,夫妻之间会愈加亲密。
同时,交杯茶也具有向祖先和长辈致敬的含义,历史上,夫妻交杯茶也是向长者问候,表示对他们的尊敬和感激。
二、夫妻喝交杯茶的步骤1、准备两个茶杯、茶叶和热水,将茶杯洗净;2、在任选一方的手中放上一杯茶,接着此方伸出手臂,将茶杯递到伴侣手中,再接过伴侣手中的另一杯茶,喝完后再放回到伴侣手中;3、将两杯茶放在下方的茶盘或茶托上,端正摆好,然后一同品尝。
三、夫妻喝交杯茶的祝贺词夫妻喝交杯茶是在特殊的节日或仪式上进行,此时刻祝贺对于加深夫妻之间的感情和维护甜蜜的婚姻关系十分重要。
以下是几种经典的夫妻喝交杯茶祝贺词:1、祝福两人恩爱持久,白头偕老,岁月长久。
2、生活如茶,苦涩和甜美不断交替,希望你们喝的这杯茶代表着你们婚姻中的美好和祝福。
3、希望有一天,当两个人都坐在老年时光里,回忆起这一刻,是那么的崇高和美好。
4、希望你们能够在接下来的人生中,携手同行,互相扶持,相互守望,共同度过幸福美好的时光。
5、爱就像一杯茶,酸甜苦涩都有,难免有波折,通过相互支持和信任,你们会度过任何困难。
四、夫妻喝交杯茶的注意事项夫妻交杯喝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习俗,既有祝福婚姻长久的含义,也有向先辈祖先致敬的意义。
夫妻喝交杯茶的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茶叶和水的质量要好,不要使用不肥牛奶茶或其他低质量的茶叶;2、交杯茶的举止需要恰当,不能有过多的动作或是言语,让仪式流水线而不违和;3、品尝完交杯茶后,要将茶杯放回到交杯的起点正中央,表示回归原点,同时也在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仪式秩序。
三茶六礼,是中国古代传统婚姻嫁娶过程中的一种习俗礼仪,现也用于代指生意、交易、合作等。
三茶,指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和同房时的“合茶”。
六礼,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即婚姻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等六种仪式。
在古代,男女若没有完成三茶六礼的过程,婚姻便不被承认为明媒正娶。
三茶六礼是什么意思三茶六礼:指明媒正娶,正式婚姻。
现用于代指生意、交易、合作等。
三茶指的是什么下茶指男女双方许下终身时,男方以“百果”相送,意喻百年合好。
定茶指男方以莲籽、枣子为礼,比作连子连心、早生贵子。
合茶指男女进入洞房后,两人合饮一杯茶警示男女双方要同甘共苦。
六礼指的是什么纳采男家请媒人到女家去提亲,若女方同亲议婚,男家才再去女家求婚,问名男家托媒人到女方去询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时,准备合婚的仪式。
问名后,男方将男女双方生辰八字排阴阳,以定婚姻吉凶,若八字合,即可成婚。
纳吉男方将头号名后占卜得到的吉兆可以合婚的消息告诉女方,备上礼物到女方去决定婚约。
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礼仪。
纳徵男女双方缔结婚姻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的礼仪,十分繁琐。
女家受礼后要回礼,或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分退回,或将女家给男方准备的衣服鞋袜等送与男家。
聘礼中的物品多取吉祥语,其数取双忌单。
后来说的“要得发不离八”即由此而来。
请期俗称“提日子”、“送日头”等,是男家聘礼后择定结婚日期,备礼去女家征求意见的仪式。
这项礼仪多从简,在“纳徵”的同时决定婚期。
亲迎是迎娶新娘的仪式,礼仪十分繁杂,也有多种样式,各地各有惯例,不尽相同,大致是由门外进入室内的全过程。
三茶六礼习俗由来三茶六礼茶礼是中国古代婚礼中一种隆重的礼节。
原是出于古人对茶树习性的认识,以为茶树只能从种子萌芽成株,不能移植,因此把茶树看作是一种至性不移的象征。
所以,民间以茶作为男女订婚的茶礼。
婚姻礼俗中的“茶”与“酒”
(一)茶篇
茶与婚礼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在缔婚中应用、吸收茶叶或茶叶文化作为礼仪的一部分。
然而,茶叶文化的浸渗或吸收到婚礼之中,是与我国饮茶的约定成俗和以茶待客的礼仪相联系的。
男娶女嫁时,男方要用一定的彩礼把女子交换或买过来。
由于婚姻事关男女的一生幸福,所以,以大多数男女的父母来说,彩礼虽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但更重视和更多的还是那些消灾祐福的吉祥之物。
茶在我国各族的彩礼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七修类稿》是明代嘉靖、隆庆年间的一部作品,从中可以看到当时彩礼中的茶叶,已非像米、酒一样,只是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用品列选,而是赋予了封建婚姻中的“从一”意义,从而作为整个婚礼或彩礼的象征而存在了。
也如《茶经》所说,我国古人只是认为茶树“植而罕茂”,并不认为茶树不可移植。
道学者们为了把“从一”思想也贯穿在婚礼之中,就把当时种茶采取直播的习惯说为“不可移植”,并在众多的婚礼用品中,把茶叶列为必不可少的首要礼物,以致使茶获得象征或代表整个婚礼的含义了。
如今我国许多农村仍把订婚、结婚称为“受茶”、“吃茶”,把订婚的定金称为“茶金”,把彩礼称为“茶礼”等等,即是我国旧时婚礼的遗迹。
下面,列举一些我国各族婚礼中应用茶叶的习俗。
订婚,也叫订亲、定亲、送定、小聘、送酒和过茶等等,民间称法很多,差不多一地一个说法。
在旧时,订婚是确定婚姻关系的一个重要仪式,只有经过这一阶段,婚约才算成立。
我国各地订婚的仪式相差很大,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男方都要向女家送一定的礼品,以把亲事定下来。
如京津和河北一带农村,订婚也称“送小礼”;送的小礼中,除首饰、衣料和酒与食品之外,茶是不可少的,所以,旧时问姑娘是否订婚?也称是否“受茶”。
送过小礼之后,过一定时间,还要送大礼(有些地方送大礼和结婚合并进行),也称“送彩礼”。
大礼送的衣料、首饰、钱财比小礼多;视家境情况,多的可到二十四抬或三十二抬。
但大礼中,不管家境如何,茶叶、龙凤饼、枣、花生等一些象征性礼品,也是不可缺少的。
茶叶当然还带有“从一”的含义。
女方收到男家的彩礼以后,随即也要送嫁妆和陪奁,经过这些程序以后,才算完聘。
女方的嫁妆也随家庭经济条件而有多寡,但不管怎样,一对茶叶罐和梳妆盒是省不掉的。
茶叶在婚礼中作为“从一”的象征,过去主要流行于汉族中间。
但是,我国多数民族,都有尚茶的习惯,所以,在婚礼中用茶为礼的风俗,也普遍流行于各个民族。
如云南佤族订婚,要送三次“都帕”(订婚礼):第一次送“氏族酒”六瓶,不能多也不能少,另再送些茶叶、芭蕉之类,数量不限。
第二次送“邻居酒”,也是六瓶,表示邻居已同意并可证明这桩婚事。
第三次送“开门酒”,只一瓶,是专给姑娘母亲放在枕边晚上为女儿祈祷时喝的。
云南西北纳西族称订婚为“送酒”,送酒时除送一罐酒外,还要送茶二筒、糖四盒或六盒,米二升。
云南白族订婚多数和汉族一样,礼物中少不了茶。
如大理区洱海边西山白族“送八字”的仪式中,男方送给女方的礼物中就都有茶。
例如住在洱源的白族男女合过“八字”可以成婚的话,男方要向女家送“布一件,猪肉三块(一块带尾),火腿一只,羊一只(宰好),茶叶二两,银圈一个,耳环一对和现金若干,并附‘八字贴’一张”。
女方把礼物收下,婚事也就算定了下来。
居住在云龙的白族订婚的礼物为“衣料四包,茶二斤,猪肉半爿或一只腿”等。
至于迎亲或结婚仪式中用茶的情况,有作礼物的,但主要用于新郎、新娘的“交杯茶”、“和合茶”,或向父母尊长敬献的“谢恩茶”、“认亲茶”等仪式。
所以,有的地方也直接称结婚为“吃茶”。
汉族“吃茶”和订婚的以茶为礼一样,茶在这里都带有“从一”的意思;
但我国其他兄弟民族结婚时赠茶和献茶,则多数只作生活中的一种礼俗。
如云南大理区的白族结婚,新娘过门以后第二天,新郎、新娘早晨起来以后,先向亲戚长辈敬茶、敬酒,接着是拜父母、祖宗,然后夫妻共吃团圆饭,至此再撤棚宣告婚礼结束。
洱源白族结婚,一般头天是迎亲,第二天正客(正式招待客人),第三天闲客(新娘拜客);新婚夫妇向客人敬茶是在第三天。
在接见时,男方还要分别向新娘及其父母、兄弟送礼。
送给新娘的礼物,主要是成亲当天新娘穿戴用的服饰;送给新娘父母的有布二件,其他主要是猪肉、羊肉和酒茶一类女方谢客用的食品;送给新娘弟弟的礼物为……“酒半壶,茶叶二两,猪肉一方”。
很明显,洱源白族结婚时,茶叶不送新娘及其父母,只送给其弟弟,这种茶,在婚礼中就不具有汉族那样的特殊含义。
这一点,如西北的裕固族,结婚第一天,只把新娘接进专设的小帐房,由女方伴新娘同宿一夜。
第二天早晨吃过酥油炒面茶,举行新娘进大帐房仪式。
新娘进入大帐房时,要先向设在正房的佛龛敬献哈达,向婆婆敬酥油茶;进房仪式结束后,就转入欢庆和宴饮活动。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向新郎赠送羊小腿的礼俗,实际是宴饮时由歌手唱歌助兴的一种活动。
仪式开始,由二位歌手,一位手举带一撮毛的羊小腿,一位端一碗茶,茶碗中间放一大块酥油和四块小酥油。
茶代表大海,大块酥油代表高山,然后说唱大家喜爱的“谣答曲戈”(裕固语“羊小腿”)。
这里,在裕固族的婚仪中,茶又只代表大海的意思。
如前所说,我国大多数民族,都嗜好饮茶;我国各族婚礼,五光十色,在缔婚的每一个过程中,往往都离不开用茶来作礼仪。
(二)酒篇
“喜酒”,往往是婚礼的代名词,置办喜酒即办婚事,去喝喜酒,也就是去参加婚礼。
而如今,随着人情事故的强化,风土民俗趋于淡化,但是,我们依旧可以赏心悦目不同民族不同致趣的本土风俗。
满族人结婚时的“交杯酒”:入夜,洞房花烛齐亮,新郎给新娘揭下头盖后要坐在新娘左边,娶亲太太捧着酒杯,先请新郎抿一口;送亲太太捧着酒杯,先请新娘抿一口;然后两位太太将酒杯交换,请新郎新娘再各抿一口。
满族人在举行婚礼前后的“谢亲席”:将烹制好的一桌酒席置于特制的礼盒中,由两人抬着送到女家,以表示对亲家养育了女儿给自家做媳女的感谢之情。
另外,还要做一桌“谢媒席”,用圆笼装上,由一人挑上送到媒人家,表示对媒人成全好事的感激之情。
达斡尔族的“接风酒”和“出门酒”:送亲的人一到男家,新郎父母要斟满两盅酒,向送亲人敬“接风酒,这也叫”进门盅“,来宾要全部饮尽,以示已是一家人。
尔后,男家要摆三道席宴请来宾。
婚礼后,女方家远者多在新郎家住一夜,次日才走,在送亲人返程时,新郎父母都恭候门旁内侧,向贵宾一一敬“出门酒”。
“会亲酒”,订婚仪式时,要摆的酒席,喝了“会亲酒”,表示婚事已成定局,婚姻契约已经生效,此后男女双方不得随意退婚,赖婚。
“回门酒”,结婚的第二天,新婚夫妇要“回门”,即回到娘家探望长辈,娘家要置宴款待,俗称“回门酒”。
回门酒只设午餐一顿,酒后夫妻双双回家。
“交杯酒”:这是我国婚礼程序中的一个传统仪节,在古代又称为“合卺”(卺的意思本来是一个瓠分成两个瓢),在唐代即有交杯酒这一名称,到了宋代,在礼仪上,盛行用彩丝将两只酒杯相联,并绾成同心结之类的彩结,夫妻互饮一盏,或夫妻传饮。
这种风俗在我国非常普遍,如在绍兴地区喝交杯酒时,由男方亲属中,儿女双全,福气好的中年妇女主持,喝交杯酒前,先要给坐在床上的新郎新娘喂几颗小汤圆,然后,斟上两盅花雕酒,分别给新婚夫妇各饮一口,再把这两盅酒混合,又分为两盅,取“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之意,让新郎新娘喝完后,并向门外撒大把的喜糖,让外面围观的人群争抢。
婚礼上的交擘酒:为表示夫妻相爱,在婚礼上夫妻各执一杯酒,手擘相交各饮一口。
、
然而,在酒宴过程中劝酒也是不可或缺,也及以淳朴民风遗存的一面,如“文敬”、“武敬”、“罚敬”,等等。
“文敬”,是传统酒德的一种体现,也即有礼有节地劝客人饮酒。
酒席开始,新婚主人在讲上几句话后,便开始了第一次敬酒。
这时,宾主都要起立,主人先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并将空酒杯口朝下,说明自己已经喝完,以示对客人的尊重。
客人一般也要喝完。
在席间,主人往往还分别到各桌去敬酒。
“回敬”:这是客人向主人敬酒。
“互敬”:这是客人与客人之间的“敬酒”,为了使对方多饮酒,敬酒者会找出种种必须喝酒理由,若被敬酒者无法找出反驳的理由,就得喝酒。
在这种双方寻找论据的同时,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得到升华。
“代饮”:即不失风度,又不使宾主扫兴的躲避敬酒的方式。
本人不会饮酒,或饮酒太多,但是主人或客人又非得敬上以表达敬意,这时,就可请人代酒。
代饮酒的人一般与他有特殊的关系。
在婚礼上,男方和女方的伴郎和伴娘往往是代饮的首选人物,故酒量必须大。
“罚酒”:这是中国人“敬酒”的一种独特方式。
“罚酒”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
最为常见的可能是对酒席迟到者的“罚酒三杯”。
有时也不免带点开玩笑的性质。
但,总归而之,“喜酒”上主客双方,礼上还礼,欢庆祝福,喜饮畅流便足以。
金敏
文03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