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经济法学》教学课件 第08章 财政调控法律制度
- 格式:pptx
- 大小:657.19 KB
- 文档页数:31
《经济法学》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的地位及作用经济法学是法学本科专业主干课之一。
本课程主要阐释经济法的基本理论,介绍经济法律制度,揭示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推动经济法的发展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法学学科。
通过对经济法学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在保障经济运行和维护经济秩序中所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认识到由传统的民事法律制度到经济法律制度转变的法律时代特征;认识到宏观经济调控法律和微观经济调控法律制度是经济法的重要组成内容。
培养学生从经济学的角度,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最终形成能够独立运用经济法知识和方法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经济法学中诸如经济法、反不正当竞争、反垄断、产品质量、宏观调控、预算、税收、金融等基本范畴的内涵与外延。
2.使学生熟悉经济法各个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最新研究动态,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
3、全面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法律运用方法,能较为熟练运用经济法思维分析现实问题。
4、能运用经济法基本理论和法律制度对实践中的经济社会问题和经济案例进行正确分析。
四、课程学时学分、教学要求及主要教学内容(一) 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二) 课程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经济法学的产生和发展,经济法学体系,掌握学习和研究经济法的理论指导和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经济法学的体系,学习和研究经济法的理论指导和基本方法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案例讨论教学主要内容: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经济法学的产生和发展,各国经济法的共同点和差异性,经济法学体系,学习和研究经济法的理论指导和基本方法第1章经济法的概念和历史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经济法,经济法调整的对象,经济法与国际经济法的区别和联系把握经济法的概念,熟悉经济法调整的对象,了解经济法产生的诸多因素,经济法发展历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经济法课程课件•经济法概述•经济法律关系•经济法主体目录•市场规制法律制度•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经济法责任与纠纷解决01经济法概述经济法的定义与特点定义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不能调整所有的经济关系,只调整特定的经济关系,即国家在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特点经济性、政策性、行政主导性、综合性。
经济性体现在它调整的对象是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政策性体现在它要随时适应国家经济政策的需要;行政主导性体现在政府在经济法中占据主导地位;综合性体现在它是公法和私法的融合。
早期经济法早期的经济法主要体现在国家对市场的干预方面,如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
现代经济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法逐渐扩展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保障等领域,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经济法体系。
中国经济法的发展中国经济法的发展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经济法、转轨时期的经济法和市场经济时期的经济法三个阶段。
目前,中国经济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包括宏观调控法、市场监管法、企业法、社会保障法等。
国家适度干预原则国家在市场失灵时进行适度干预,以保障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社会本位原则经济法在保障个人利益的同时,更注重社会整体利益的保护。
经济民主原则经济法强调经济决策的民主化,保障人民参与经济决策的权利。
经济公平原则经济法追求经济公平,保障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和公平竞争环境。
经济效益原则经济法注重提高经济效益,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可持续发展原则经济法强调可持续发展,保障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02经济法律关系经济法律关系概述经济法律关系的定义经济法律关系是指经济法主体在国家干预和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根据经济法律规范规定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经济法律关系的特点经济法律关系具有意志性、国家意志性、法定性、双重性、动态性和连续性等特点。
经济法律关系的要素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以及其他公民等。
第八章宏观调控法律制度⏹宏观调控法的一般原理⏹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金融法律制度⏹对外贸易法律制度第一节宏观调控法的一般原理⏹宏观调控法的概念、特征⏹宏观调控法的调整对象⏹宏观调控法的经济法原理⏹宏观调控法的基本原则⏹宏观调控法的调整方法⏹宏观调控法的体系结构一、宏观调控法的概念、特征⏹宏观调控法的概念宏观调控又称宏观经济调控,是指政府为了实现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之间的平衡,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对社会经济进行的调节与控制。
宏观调控法是指调整在宏观调控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宏观调控的特征宏观调控的主体是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
只有政府(中央政府)才有可能反映总量运行的经济要求,并可能具备制定克服总量失衡的制度及政策的能力。
但不能把宏观经济调控等同于政府调控。
;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发展;宏观调控手段具有综合性,主要有税收、金融、价格、计划和外贸管制等。
⏹宏观调控法的特征以宏观调控关系为其调整对象;主要表现为国家通过经济政策间接影响市场主体经济行为选择的法律手段;由众多经济法律规范组成;二、宏观调控法的调整对象⏹1、国家同它的各级和各部门机关之间的经济关系;⏹2、各级和各部门国家机关之间的经济关系;⏹3、各国家机关同企业、事业等社会组织和公民之间的社会关系;三、宏观调控法的经济法原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及其职能的限定⏹宏观调控的法律基础⏹宏观调控法与经济法的关系(一)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及其职能的限定⏹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均衡的维护1、市场条件下,政府与市场分担着不同的经济职能。
公共物品:是指由公共部门提供的那些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有的物品。
私人物品:是指由私人部门提供的具有排他性的物品。
2、政府公共选择与市场发挥职能时均有可能越界。
3、政府与市场在实际对比关系中,市场处于实质的弱势地位。
市场越界时,政府很容易加以抵制;政府越界时,市场更多地是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