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衡量指标计算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241.00 KB
- 文档页数:13
精益生产主要衡量指标(建议收藏)
运营:彭阳老师(专注薪酬绩效、股权、合伙人的实践与落地)什么是精益生产:
生产方式发展历史
精益生产定义: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 )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位国际汽车计划组织(IMPV)的专家对日本“丰田生产方式”的赞誉之称。
精:即少而精,不投入多余的生产要素,只在适当的时间生产必要数量的市场急需品(或下道工序急需产品)
益:即所有的经营活动都需要有益有效,具有经济性
精益生产是当前工业界公认最佳的一种生产系统。
精益生产的衡量指标精益生产是一种通过减少浪费、提高效率和质量来优化生产流程的管理方法。
衡量指标是评估生产过程中效率和质量的标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精益生产的衡量指标:1. 制造周期时间(Manufacturing cycle time):制造周期时间是指从原材料到成品完成的整个生产过程所需的时间。
通过缩短周期时间,企业可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减少库存和等待时间。
2. 一次性通过率(First-pass yield):一次性通过率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品首次通过所有质量检查的比例。
高一次性通过率意味着生产过程中质量问题更少,减少了重工和返工的成本。
3. 库存周转率(Inventory turnover):库存周转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企业库存商品的销售次数。
通过提高库存周转率,企业可以减少库存成本和滞销风险。
4. 人力利用率(Labor utilization):人力利用率是指企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工作时间占总工作时间的百分比。
高人力利用率表示企业充分利用了劳动力资源,提高了生产效率。
5. 损耗率(Waste rate):损耗率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资源或材料的浪费比例。
通过减少损耗率,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6. 交货准时率(On-time delivery):交货准时率是指按照约定时间将产品送到客户手中的比例。
高交货准时率代表企业能够按时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7. 故障率(Failure rate):故障率是指生产设备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次数。
通过降低故障率,企业可以减少停机时间和维修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精益生产的衡量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控和改进,企业可以不断优化生产流程,提高效率和质量,从而实现持续改进和竞争力的提升。
精益生产(Lean Manufacturing)是一种追求高效率和高质量的管理方法,旨在通过减少浪费、优化流程和增强价值创造来提升企业竞争力。
精益生产的三个公式精益生产,这可不是个陌生的词儿。
在咱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实都能瞧见它的影子。
今儿个,咱就来唠唠精益生产的三个公式。
先来说说第一个公式:价值 = 品质 / 成本。
这就好比咱去买水果,同样的价钱,咱肯定想要品质更好的,对吧?要是花了大价钱,买的水果却不新鲜、不好吃,那心里得多憋屈。
举个我自己的真事儿。
有一回,我去市场上买西瓜。
有个摊主吆喝着他家西瓜又大又甜,价格还便宜。
我心动了,挑了一个。
回家切开一看,瓜瓤白里透着点红,一点儿都不甜。
这就是成本花出去了,可品质没跟上,价值也就大打折扣。
再看第二个公式:生产周期 = 加工时间 + 检验时间 + 搬运时间 + 等待时间 + 存储时间。
这就像是我们做一顿饭,从洗菜、切菜、炒菜,到最后端上桌,每个环节花费的时间加起来就是整个做饭的周期。
比如说,有一次我在家包饺子。
准备馅料的时候,发现家里没酱油了,又赶紧下楼去买,这一来一回,加上等待的时间,就拉长了整个包饺子的周期。
最后一个公式:库存 = 生产周期 ×生产速率。
这意味着,如果生产周期长,生产速率又不稳定,那库存就容易积压或者短缺。
就像我之前开的一家小文具店。
有段时间,那种卡通笔记本特别受欢迎,我就进了一大批货。
可没想到,这股热潮很快就过去了,剩下好多库存积压在那儿,占地方不说,还占用了资金。
精益生产的这三个公式,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大道理。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咱得把这三个公式放在心里,时刻琢磨着怎么优化流程,提高品质,降低成本,缩短周期,控制库存。
就拿工厂生产零件来说,要提高零件的品质,就得严格把控原材料的质量,加强生产过程中的检验环节。
同时,合理安排生产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搬运和等待时间。
对于库存管理,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精准计算库存数量,避免积压和缺货的情况。
在咱们日常生活中,精益生产的理念也能派上用场。
比如整理房间,把常用的东西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减少找东西的时间;做饭的时候提前准备好食材,规划好步骤,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