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 格式:pptx
- 大小:4.50 MB
- 文档页数:35
【初中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知识点+练习1、人口的增长2、工人阶级队伍壮大3、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法国和德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
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
从1870年开始,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1910年,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成的系统教育体系。
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4、城市化:19世纪中期,英国大部人已经生活在城市之中。
城市的公共卫生、供排水、照明、交通逐渐完善。
5、社会问题:(1)社会矛盾激化,资本家与工人的贫富差距加大。
(2)化境污染1. 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900万增加到1 800万。
造成这一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D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B.文艺复兴的推动C.新航路开辟的推动D.工业革命的推动2.下列有关20世纪初英国劳动力结构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C )A.农业劳动力人数多于工业劳动力人数B.农业劳动力人数与工业劳动力人数相当C.农业劳动力人数大大少于工业劳动力人数D.不再划分农业劳动力与工业劳动力3.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
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20%上升至51%,约克郡的城镇数量由1801年的15个增长到1891的63个。
从1820年到1830年,曼彻斯特、伯明翰等主要工业城市的人口增长达40%以上,是增长最快的10年。
推动英国城市化的原因是( A ) A.工业革命 B.“光荣革命”C.文艺复兴D.新航路开辟4.大众教育开始兴起是为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它最早开始于( C )A.亚洲B.非洲C.欧洲D.美洲5.下列有关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化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B )A.城市卫生条件得到改善[B.城市缺乏统一规划C.城市供排水设施开始建设 D.大部分英国人已生活在城市6.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包括( C )①出现垄断组织②社会矛盾激化③殖民掠夺④环境污染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7.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围绕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进行讲述,包括发达国家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变革。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工业化国家在战后取得的成就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战后工业化国家的了解也有一定的程度。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可能缺乏深度和广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工业化国家发展的成就与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及其原因。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工业化国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教材内容。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历史问题。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二战后工业化国家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战后工业化国家发生了哪些变化?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包括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
3.操练(15分钟)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分析工业化国家发生变化的原因。
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