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M
- 格式:docx
- 大小:21.07 KB
- 文档页数:12
SCM的基本内容及实施原则概述SCM(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是使企业更好地采购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所需原材料、生产产品和服务并将其递送给客户的艺术和科学的结合。
目录1、SCM的五大基本内容2、SCM的实施三原则3、SCM系统的发展史SCM的五大基本内容:1.1.计划:这是SCM的策略性部分。
你需要有一个策略来管理所有的资源,以满足客户对你的产品的需求。
好的计划是建立一系列的方法监控供应链,使它能够有效、低成本地为顾客递送高质量和高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1.2.采购:选择能为你的产品和服务提供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和供应商建立一套定价、配送和付款流程并创造方法监控和改善管理,并把对供应商提供的货品和服务的管理流程结合起来,包括提货、核实货单、转送货物到你的制造部门并批准对供应商的付款等。
1.3.制造:安排生产、测试、打包和准备送货所需的活动,是供应链中测量内容最多的部分,包括质量水平、产品产量和工人的生产效率等的测量。
1.4.配送:很多“圈内人”称之为“物流”,是调整用户的定单收据、建立仓库网络、派递送人员提货并送货到顾客手中、建立货品计价系统、接收付款。
1.5.退货:这是供应链中的问题处理部分。
建立网络接收客户退回的次品和多余产品,并在客户应用产品出问题时提供支持。
SCM的实施三原则: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施供给链治理,以增强企业竞争力。
但在实施当中,却轻易陷进软件与方案的泥潭,被细枝末节所缠绕,而失往做事情的大原则。
本文就指出了SCM 实施的三大原则,可以作为企业实施的备忘。
2.1.捉住SCM治理本质需求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是引发供给链治理题目的根源;通过同盟来加强系统整体的抗震能力,“软”“硬”兼施,来实现“以不变应万变”;SCM系统的构建也离不开供给链伙伴的参与,这对企业的资源运筹调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2.2. 要循序渐进假如在评估不到位的情况下就贸然大规模启动,可能有严重后果。
精品文档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系统即供应链管理系统。
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已经同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一起成为中国企业业务管理信息化的重点。
所谓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它是一个范围更广的企业结构模式,它包含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
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都带来收益。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对供应链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及控制。
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四个主要领域: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
供应链管理关心的不仅仅是物料实体在供应链中的流动,除了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运输问题和实物分销以外,还包括以下内容:1. 战略性供应商和用户合作伙伴关系管理。
2. 供应链产品需求预测和计划。
3. 供应链的设计。
4. 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物料供应与需求管理。
5.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产品设计与制造管理、生产集成化计划、跟踪和控制。
6. 基于供应链的用户服务和物流管理。
7. 企业间资金流管理。
8. 给予Internet/Intranet的供应实施供应链管理对加强我国企业竞争力的作用1. 实施供应链管理,可有效地实现供求的良好结合,刺激消费需求,提高服务质量。
2. 实施供应链管理,可降低社会库存,降低成本。
3. 实施供应链管理,可有效地减少流通费用,产生规模效应,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 实施供应链管理,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促进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
scm工法
SCM工法即表面层混合(Surface Compact Mixing)工法,是一种将粉状或泥浆状的固化剂与原位土进行强制混合搅拌的工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适用于改良表层土的铲斗搅拌方式,一种是可以改良深达6m的旋转方式。
SCM工法属于化学加固法的一种,采用深层搅拌的方式,将水泥浆或其他化学物质与土壤强制搅拌,形成单个坚固的桩体,改变土壤的性质,从而提高其承载力,增加稳定性,减少沉降。
SCM单轴搅工法具有成桩直径大、成桩深度大、施工效率高、桩体均匀性好等优点。
1。
什么是SCM供应链管理?它究竟能做什么什么是供应链管理?SCM即(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是一门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其目的是为了改善公司寻找原材料的效率与方式,确保最终交付到客户手中的产品成品或服务的质量。
通常而言,SCM供应链管理是由以下五个基本部分所组成。
1.计划:这属于SCM中的战略部分。
你需要有一套战略来管理所有的资源,以满足客户在产品或服务上的需求。
计划主要指制定一套度量来监控供应链的效率与成本,并保障提供高质量和价值到最终客户。
2.搜索:选择能够为你的终端产品提供品质优良的材料或服务的供应商。
制定一套与供应商之间关于价格、交货和付款的流程,创建度量来监控并改善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同时建立流程来管理验收、运输与货款支付。
3.生产:计划生产、测试、包装和运输所关联的活动。
测量质量等级、产量和员工生产力。
4.交货:也称物流。
规划仓储网络,选择货运公司,并建立发票开票系统来收回货款。
5.退货:建立一个流程及网络来接收客户退回的瑕疵产品,并对问题产品客户提供支持与帮助。
SCM供应链软件能做什么?SCM供应链管理软件是一种复合兼复杂的应用。
前面所列出的五大组成部分中各自都包含了一系列的特定任务,其中许多任务都需要特定的软件来完成。
虽然部分软件厂商尝试去将各种独立软件整合到同一个架构下,但目前为止,仍没有一款完整的应用套装能适用于所有的公司。
大多数公司都需要追踪客户订单、材料供应、生产状态、物流和分销动态,这就要求他们与供应商及各阶段的伙伴之间分享数据。
尽管有一些大型ERP厂商(比如SAP)所提供的产品可以执行全部或部分的供应链管理任务,但鉴于每个行业供应链的独特性,因此企业往往都会采用单项最佳的独立应用,而不是完全整合的产品。
SCM供应链管理与ERP系统之间有什么关系?许多SCM供应链管理应用都依靠ERP软件来供给信息。
从理论上说,你可以自己从遗留系统或应用(比如EXCEL电子表格)中收集并整理信息来供给SCM供应链管理应用,但却很难以做到快速、可靠、持续的信息流。
SCM解决方案引言概述: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是一种通过协调和管理各个环节的供应链活动,以实现高效率和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交付的方法。
SCM 解决方案是指为解决供应链管理中的问题和挑战而提供的技术和策略。
一、供应链可视化1.1 实时数据分析:SCM解决方案可以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和分析,提供准确的供应链可视化。
这样,企业可以实时了解库存水平、交货期限、订单状态等关键信息,以便做出及时决策。
1.2 供应链协同:SCM解决方案可以将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数据整合在一起,实现供应链协同。
这样,企业可以更好地协调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之间的活动,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
1.3 风险管理:SCM解决方案可以通过风险预警系统,帮助企业及时识别和应对供应链中的风险。
这样,企业可以降低供应链中断和延迟的风险,保证供应链的稳定运行。
二、供应链优化2.1 库存优化:SCM解决方案可以通过精确的需求预测和库存管理,帮助企业实现库存的最优化。
这样,企业可以降低库存成本,同时确保及时交付客户需求。
2.2 供应链网络设计:SCM解决方案可以通过供应链网络的优化设计,帮助企业降低运输成本和配送时间。
这样,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2.3 供应链协作:SCM解决方案可以通过供应链伙伴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实现供应链的优化。
这样,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三、供应链可追溯性3.1 产品溯源:SCM解决方案可以通过追踪和记录产品的生产和运输过程,实现产品溯源。
这样,企业可以追踪产品的来源和去向,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3.2 批次追踪:SCM解决方案可以通过批次追踪功能,帮助企业追踪和管理不同批次的产品。
这样,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产品的质量和合规性。
3.3 供应链可追溯性:SCM解决方案可以通过整合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数据,实现供应链的可追溯性。
SCM系统操作办法SCM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是一种管理企业供应链的软件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供应链的协调、优化和控制。
在使用SCM系统之前,企业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SCM系统的需求、选择适合的软件系统、培训员工等。
以下是SCM系统的操作办法,详细介绍了SCM系统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一、SCM系统的功能1.供应链规划:SCM系统可以帮助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供应能力进行供应链规划,确定最佳的物流和存储方案。
2.采购管理:SCM系统可以管理采购订单、供应商信息、采购合同等,并自动进行采购计划和采购执行的跟踪。
3.库存管理:SCM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库存情况,包括库存数量、库存位置、库存周转率等,并根据需求进行库存的补充和调配。
4.生产计划:SCM系统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制定生产计划,并监控生产进度和质量。
5.订单管理:SCM系统可以管理客户订单,包括订单的接收、处理、分配和跟踪等,并确保及时交付。
6.运输管理:SCM系统可以管理物流、运输和配送过程,包括计划、调度、跟踪和控制等。
二、SCM系统的使用方法1.系统安装与配置企业在使用SCM系统之前,需要将软件安装在计算机上,并进行相应的配置。
配置包括数据库设置、网络连接、用户权限等。
在配置过程中,企业需要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配置选项的选择和参数的设定。
2.基础数据录入企业需要在SCM系统中录入一些基础数据,包括供应商信息、物料信息、客户信息等。
这些数据是其他功能的基础,准确、完整的数据是确保系统运行正常的关键。
3.供应链规划在SCM系统中,企业可以进行供应链规划,包括物流、存储、生产等方面的规划。
首先,企业需要设定规划的目标和约束条件,然后根据这些条件进行规划方案的生成和优化。
企业可以通过模拟和优化的方式找到最佳的供应链方案。
4.采购管理采购管理是SCM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企业可以通过SCM系统管理采购订单、供应商信息、采购合同等。
在SCM系统中,企业可以设定采购规则和政策,自动进行采购计划和采购执行的跟踪。
SCM供给链管理的定位与应用1. 简介供给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是指通过协调和优化生产和供给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实现有效的物流和资源流动,并最大程度地提高产品和效劳的价值。
SCM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局部,它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整个过程。
本文将探讨SCM供给链管理的定位与应用,并介绍其在不同行业中的具体应用。
2. SCM供给链管理的定位SCM供给链管理的定位是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组织,实现供给链的高效运作。
它致力于优化产品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流程并降低本钱,同时提高产品质量和满足客户需求。
SCM的目标是实现供给链的协同管理,以迅速响应市场变化,并降低库存水平,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SCM的定位在于提供企业在供给链中的整体视角,使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供给链中的各个环节和参与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预测需求变化,协调供给商和分销商之间的合作,以及优化物流和库存管理等,企业能够实现供给链的高效运作,降低本钱并提高客户满意度。
3. SCM供给链管理的应用3.1. 制造业在制造业中,SCM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到产品售后的全过程管理。
通过与供给商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企业能够更好地控制供给链中的环节,并优化物流和库存管理,降低生产本钱,并提高产品质量。
此外,SCM还能够通过精确的需求预测和生产方案,使企业能够更加灵巧地响应市场需求,并减少废品和库存浪费。
3.2. 零售业在零售业中,SCM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对商品的有效管理和流通。
通过与供给商和分销商建立紧密关系,企业能够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并根据需求进行采购和供给。
SCM还可以帮助企业优化物流和仓储管理,减少库存积压和商品损失,并提高商品的周转率。
此外,SCM还能够帮助企业构建完善的配送系统和售后效劳体系,提升客户满意度。
3.3. 物流业在物流业中,SCM的应用非常广泛。
SCM解决方案一、背景介绍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是指通过对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有效管理,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高效协调,从而提高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和降低成本。
SCM解决方案是指为了解决供应链管理中的问题,提出的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二、问题分析在供应链管理中,常常会遇到以下问题:1. 缺乏信息共享和协同: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之间信息孤岛,缺乏及时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导致生产计划、库存管理等方面的不协调。
2. 供需不平衡:供应链中的供需关系不平衡,导致供应链的效率低下和成本的增加。
3. 物流运输效率低下:物流运输环节中存在着路线选择不合理、运输时间长等问题,导致物流成本的增加。
4. 库存管理困难: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存在着库存过多或过少的问题,导致资金占用过多或无法满足客户需求。
三、SCM解决方案的主要内容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和降低成本,可以采用以下SCM 解决方案:1. 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建立一个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
通过该平台,供应链中的各个参与方可以实时获取和共享信息,从而提高生产计划的准确性和协调性。
2. 需求预测和计划优化: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和预测算法,对市场需求进行准确预测,并优化生产计划。
通过合理的需求预测和计划优化,可以避免供需不平衡的情况发生,提高供应链的效率。
3. 物流运输优化:通过优化物流运输路线和运输方式,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
可以利用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实现物流运输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调度,减少运输时间和成本。
4. 库存管理优化:通过建立库存管理系统,实现对库存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可以利用先进的库存管理算法,实现库存的合理分配和优化,避免库存过多或过少的问题,降低资金占用和满足客户需求。
四、SCM解决方案的效益采用SCM解决方案可以带来以下效益:1. 提高供应链的协同性和响应速度:通过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提高供应链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协同性,实现供应链的快速响应,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
二次碰撞缓解功能scm对应法规一、概述二次碰撞缓解功能(Second Collision Mitigation,简称SCM)是指在车辆发生初次碰撞后,通过智能制动系统等技术手段将车辆速度降低,以减轻或避免二次碰撞造成的伤害。
随着汽车智能化技术的发展,SCM已成为汽车 pass 加安全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
为了规范汽车生产、销售和使用过程中的SCM功能要求,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法规,对汽车制造商、销售商和使用者提出了具体要求。
二、美国法规在美国,汽车安全法规由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统一制定和管理。
对于SCM功能,NHTSA规定了车辆应该具备怎样的二次碰撞缓解技术和性能要求。
具体要求包括但不限于SCM的工作原理、触发条件、响应时间、减速程度等方面。
NHTSA还规定了车辆制造商在测试、标识和宣传方面的要求,包括SCM功能的测试标准、使用说明、使用限制等。
三、欧洲法规在欧洲,汽车安全法规主要由联合国经济委员会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负责制定。
对于SCM功能,欧洲采用了联合国《关于机动车辆自动紧急制动(AEBS)》的规范,其中也包括了SCM功能的要求。
AEBS规范规定了SCM功能应具备的技术特性和性能指标,如触发条件、系统响应时间、制动力度等。
欧洲还规定了车辆生产商应对SCM功能进行认证和标识,以便用户正确使用和识别。
四、我国法规我国对于汽车安全法规的管理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
对于SCM功能,我国目前尚未制定专门的法规,但在《汽车安全技术条件》和《汽车制动系统技术条件》等一系列相关标准中已包括了SCM功能的要求。
我国要求车辆应配备SCM功能,并对其触发条件、响应时间、减速表现等性能进行了规定。
我国还要求生产商应对SCM功能进行适当的测试和认证,以确保其在车辆实际使用中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五、总结今天,随着汽车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SCM功能已成为汽车安全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
供应链专业术语缩写及含义1. SCM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是指在产品或服务从原始材料生产到最终用户使用的整个过程中,协调和管理各个环节,以实现高效的运作和最大程度的客户满意度。
2. ERP -企业资源规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规划是一种集成管理系统,通过整合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和业务流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供应链流程。
3. WMS -仓储管理系统(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仓储管理系统是一种用于管理和优化仓库操作的软件系统,包括入库、出库、库存管理、订单处理等功能。
4. TMS -运输管理系统(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System)运输管理系统是一种用于优化货物运输和配送过程的软件系统,包括路线规划、运输成本管理、运输跟踪等功能。
5. GPS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卫星导航系统,用于确定物品或车辆的精确位置,提高运输过程的可视化和管理效率。
6. RFID -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利用无线电信号来识别和跟踪物品或货物的技术,可以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采集和监控。
7. JIT -及时制(Just-In-Time)及时制是一种生产和库存管理方法,通过在需要时准确生产所需数量的产品,以减少库存和提高效率。
8. SLA -服务水平协议(Service Level Agreement)服务水平协议是一种合同或协议,规定供应商或物流服务提供商应达到的服务水平标准和指标。
9. KPI -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关键绩效指标是用于衡量供应链绩效的重要指标,可以是成本、交货准时率、库存周转率等。
什么是SCM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什么是SCM,希望对你有帮助哦!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 is the process of planning, implementing, and controlling the operations of the supply chain with the purpose to satisfy customer requirements as efficiently as possi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pans all movement and storage of raw materials, work-in-process inventory, and finished goods from point-of-origin to point-of-consumption.Some experts distinguish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while others consider the terms to be interchangeabl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an enterprise, the scope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s usually bounded on the supply side by your supplier's suppliers and on the customer side by your customer's customers.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s also a category of software products.Supply chain management must address the following problems:Distribution Network Configuration: number and location of suppliers, production facilities, distribution centers, warehouses, and customersDistribution Strategy: centralized versus decentralized, direct shipment, cross docking, pull or push strategies, third party logisticsInformation: integrate systems and processes through the supply chain to share valuable information, including demand signals, forecasts, inventory, and transportationInventory Management: quantity and location of inventory including raw materials, work-in-process, and finished goods SCOR is an operations reference model for supply chain promoted by the Supply-Chain Council.StrategicStrategic network optimization, including the number, location, and size of warehouses, distribution centers and facilities.Strategic partnership with suppliers, distributors, and customers, creating communication channels for critical information and operational improvements such as cross docking, direct shipping, and third-party logisticsProduct design coordination, so that new and existing products can be optimally integrated into the supply cha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to support supply chain operationsTacticalSourcing contracts and other purchasing decisionsProduction decisions, including contracting, locations, scheduling, and planning process definitionInventory decisions, including quantity, location, and quality of inventoryTransportation strategy, including frequency, routes, and contractingBenchmarking of all operations against competitors and implementation of best practices throughout the enterprise OperationalDaily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planning, including all nodes in the supply chainProduction scheduling for each manufacturing facility in thesupply chain (minute by minute)Demand planning and forecasting, coordinating the demand forecast of all customers and sharing the forecast with all suppliersSourcing planning, including current inventory and forecast demand, in collaboration with all suppliersInbound operations, including transportation from suppliers and receiving inventoryProduction operations, including the consumption of materials and flow of finished goodsOutbound operations, including all fulfillment activities and transportation to customersOrder promising, accounting for all constraints in the supply chain, including all suppliers, manufacturing facilities, distribution centers, and other customers。
Structural Causal Model(SCM)是一种使用有向图(通常为有向无环图,Directed Acyclic Graph,DAG)来建模变量间因果关系的理论框架。
SCM包含三个基本概念,即外源变量(exogenous variables)、内源变量(endogenous variables)和映射函数(mapping function)。
外源变量是没有其他变量作为原因的变量,通常充当内源变量的误差项;内源变量是有至少一个外源变量作为原因的变量;映射函数解释了因果关系如何产生作用。
此外,SCM还包含模块影响假设(Modularity assumption),即一个变量的改变只会影响那些与它直接相连的变量的取值,而不会影响与它没有直接相连的变量的取值。
SCM解决方案SCM(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方法,旨在优化企业的供应链流程,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SCM解决方案的定义、目标、关键组成部分以及实施步骤。
一、定义SCM解决方案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方法,通过整合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以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高效协调。
它旨在优化供应链流程,以降低库存水平、提高交付速度和质量,并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需求。
二、目标SCM解决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1. 供应链可见性:通过提供实时的供应链数据和分析报告,帮助企业了解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情况,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2. 库存优化:通过合理的需求预测和库存管理,减少库存水平,降低库存成本,同时确保供应链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3. 交付速度和质量提升:通过优化物流和运输过程,缩短交付时间,并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完整性。
4. 成本降低:通过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协调和优化,降低物流成本、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关键组成部分SCM解决方案通常包含以下几个关键组成部分:1. 供应链规划:通过对市场需求、产品生命周期和供应链网络进行分析和规划,确定最佳的供应链策略。
2. 采购管理:通过建立与供应商的紧密合作关系,确保及时供应和优质原材料的采购。
3. 生产计划和调度:通过合理的生产计划和调度,确保生产线的高效运作,减少生产周期和停工时间。
4. 仓储和物流管理:通过优化仓库布局、运输路线和运输模式,提高物流效率,减少运输成本。
5. 订单管理:通过整合订单信息和库存信息,实现订单的及时处理和交付。
6. 信息技术支持:通过使用供应链管理软件和技术工具,实现供应链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
四、实施步骤SCM解决方案的实施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诊断和分析:对企业的供应链进行全面的诊断和分析,包括流程、系统和组织结构。
2. 设计和规划:根据诊断结果,制定SCM解决方案的设计和规划,包括目标设定、资源配置和时间计划。
进出口管理制度一、进出口贸易统计制度第一条进出口贸易统计是一项反映公司经营业绩、影响公司发展决策、进出口计划以及有关配额、许可证、审批证能否得到批准的重要工作。
第二条总公司本部、下属贸易公司及其他有关单位应制定专人负责进出口贸易的统计工作。
统计人员应按业务管理部的要求如实填报各项统计数据,并报公司业务管理部备案。
第三条在公司系统内建立进口贸易统计年报、季报和月报制度,公司本部建立周报制度,及时向公司领导及上级主管部门提供业务进展的最新情况。
第四条统计报表以及时、准确为原则。
各种报表应严格按下列规定的时间报送:1.周报内容为一周内货物实际进出口情况,应于每星期六下午报至主管贸易的副总经理。
2.下属各公司若其进出口货物未经总公司业务部办理,则应填写月报。
月报内容为上月28日至当月27日的实际进出口情况,每月28日报至公司业务管理部,经业务管理部累加整理后次日报至总公司业务管理部。
3.季报内容为季末月28日到本季末月的27日的实际进出口情况,月报应于每季末的28日报至总公司业务管理部。
4.年报应于每年12月25日报至总公司业务管理部,业务管理部累加整理后,于12月30日前报至市政府经济发展局统计处。
第五条已上报表如遇节假日影响,不能当期完成的,影响应提前填报。
第六条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应分类统计填写,同时报送。
第七条商品名称应规范具体,数量和金额应整数填写;金额一律以美元为统计单位。
第八条统计报表按公司规定的统一表格填写。
第九条统计人员若未能按照上述规定填写报表或漏报、延期填报而造成不良后果,应由统计人员负责。
业务管理部有权对其通报批评,责令其按照要求填报。
(三)出口报关第八条总公司各部门及下属企业虚办理一般贸易出口货物报关的,须凭其财务部门开出的调拨单到业务管理部门办理有关手续,无调拨单的,业务管理部有权拒绝报关。
第九条在一般情况下,星期日和节假日停止报关出货。
如影情况紧急确需报关出货的,须由业务部门经理于星期三提出书面申请,经业务管理部及主管副总裁同意后,方能报关出货。
第十条报关员在报关出货后,须妥善保管盖有海关印章的报关单,并由报关员到代理报关单位办理报关手续,其他人不得直接到代理报关单位办理报关手续。
其他人员直接办理报关的,公司不付报关代理费。
(四)进口报关第十一条各业务部门需办理货物进口报关的,须书面向业务管理部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后方能办理。
不得随意办理进口报关手续。
(五)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项目报关第十二条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项目手册在海关的备案及报关后的核销工作,由业务部门经办人员负责办理,报关员协办。
第十三条如在内地加工,由业务部门人员负责在内地办理海关监管手续,遇到问题应及时与公司业务管理部联系。
第十四条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项目手册,公司各业务部门由业务管理部保管,下属企业由合同监察员保管。
第二条全公司的一般贸易出口收汇核销单由总公司业务管理部统一向外汇管理局申领,集中保管。
各有关出口企业应配备核销单领用登记本,登记本由财务部保管。
领取核销单须凭财务部开具的调拨单及核销单领用登记本到总公司业务管理部领用,由业务管理部在核销单领用登记本上对领用情况登记后,由领用人将领用登记本交还财务部。
(三)核销期限个出口企业财务部应根据核销单领用登记事项,督促、检查核销工作办理情况。
核销期规定为:即期信用证及本票出口项下的核销单,原则上一个月内核销完毕。
远期信用证及托收出口项下核销单,原则上一个半月内核销完毕。
过期未核销的,有总公司业务管理部发出催办通知。
催办后仍不办理,又无特殊原因的,业务管理部有权暂时不发核销单,直到办完过期核销单为止。
(四)核销单的核销核销单的核销,总公司有业务管理部负责办理,下属各有关出口单位由各自单位的财务人员负责办理。
在班里核销单的核销手续时应提供下列材料:核销单、报关单、汇票副本、发票以及结汇水单正本及复印件。
如结汇水单金额中已扣除押汇利息、佣金、保险费等,应提供相应的发票单据及银行付款通知单。
为便于电脑操作,单位应在核销单备注栏上填上本单位代码。
(三)出口第四条公司业务管理部在收到信用证后,应将信用证对照合同加以审核。
审核无误后,开出一式三份的审证记录单,两份留底,一份交业务部门,在出货前,由业务管理部对照信用证项下已收客户单据情况,加签“同意出货”意见后。
由业务经办人员交财务部门。
审核信用证工作一般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
第五条各部门应按业务管理部的审核意见执行。
需要修改时,业务部门应在出货日3天前,要求客户通过开证银行修改完毕,够则一切后果由承办人负责。
第六条业务管理部门应对拟出货的信用证经常查阅。
对已过装期、效期的信用证,及时与业务部门联系,业务部门应向业务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的缴证证明,以便及时通知银行办理撤证手续。
第七条在提交银行议付单据中,如有客户出具的单据,业务部门应要求客户在出货前1天,将单据传真给业务管理部门,或将单据正本送公司业务管理部,以便核对或修改,不延误出货和结汇工作。
凡出货当日客户出具的单据正本未能送达业务管理部的,或有不符点的,不予出货。
不按此规定执行的,业务部门应付相应的责任。
第八条单证审核相符的,在出货时,由财务部门根据业务管理部门在出口货物关审批单上签署的审核意见,开具内部货物调拨单,凭此出口报关。
第九条出货后当天,业务部门应将出货装箱等详细资料提交给业务管理部门,以便及时制单。
业务管理部门应根据信用证得时间要求,及时审核,制作好结汇单据,并将一份商业发票交给财务部备案。
3一般贸易进出口业务3.1出口业务3.11业务部门向客户寄发样品或客户寄样,要求凭样生产。
客户确认样品后,双方签订合同;3.12合同的付款方式,若是采用信用证付款,业务人员必须要求客户在规定时间内开出信用证;3.13接单人员必须根据合同下达生产订单给生产部门,并明确货物完成期限、质量标准、装箱等贸易资料。
3.14接单人员在生产部门要求的时间内,提供包装资料给生产部,提供特殊的质量要求给质检部,并提供运输信息与要求给销售部;3.15生产部应根据生产订单,评审无误后根据交货期和生产能力合理安排生产,编制生产任务书下发给相关车间;3.16质检部必须对产品品质进行控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抽检,把握出货产品质量;货物备齐后,如需法定商检的产品向商检局申请报验。
3.17销售部在合同要求的出货时间前3天应提供以下资料:销售合同、该合同下的信用证、货物明细表。
3.18单证员根据货运委托书向船运公司或货代订舱,单证员必须在两个工作日内取得订舱信息,若不能订到舱位或目的港不能确认的,要在当天通知业务员,以便及时通知客户。
3.19定好船期后,要发装箱通知单给成品仓库;集装箱拖走后,相关人员要向成品仓库索取发货清单。
3.110据实际发货情况填制报关文件,报关文件包括:A、出口销售发票B、出口装箱单C、出口报关单D、商检通关单或换证凭单E、报关委托书F、其他特殊文件3.111以上报关资料盖好公司在海关备案的法人及法人代表章或报关专用章连同备案后的核销单寄给相关单位。
3.112制作好整套议付单据,在开船后五个工作日内递交整套议付单据。
A、在L/C结汇方式下,若议付行对单据有异议时,单证员必须耐心解释或及时更正,需要担保时,认真出具担保书。
B、在D/P或D/A结汇方式下,要向客户取得准确的国外代收行详细地址,并提供给委托行。
C、在T/T结汇方式下,要求一律要等收到财务部的货款到帐通知后,再将正本单据寄往国外客户。
D、在任何一种结汇方式下,若客户有要求扣款或减价时,必须取得销售经理的批准后方可放单。
E、业务员对单据要跟踪查询,直到单据安全到达对方手中。
F、任何正本单据在交接过程中都要做好登记和签收工作。
3.113议付单据送交银行的同时,根据报关单内容制作“税务”出口专用发票。
3.114出货后一个月内,要做好核销单及退税单的退单工作,退回的核销单有收汇后及时到外管局核销。
3.115所有单据副本,要做好归档工作。
3.2进口业务3.21由采购部与国外出口商签订合同,财务部根据进口合同向银行申请开立信用证;3.22进口货物涉及进口许可证的,采购部需事先办妥有关手续,并领取许可证后,方可组织货物进口。
3.23货物到港后,委托报关行报关,缴纳海关税款后,及时将进口货物拉回工厂投入生产。
4加工贸易进出口业务4.1进口业务必须由专门操作员向外经贸局和国税局审批有关手续,到海关申请办理进口手册并获得批准才可操作;4.2保税货物到港和单证收集后,由报核员委托进口港当地报关行向有关主管单位办理进口报关、清关、拖柜和商检等事宜;4.3报核员进出口报关时必须控制好手册的使用,手册执行完毕后核销结案并建立完整的加工贸易合同档案。
4.5保税货物入库后,仓库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加工贸易管理制度》,不得擅自挪用、出售经海关特准进口的保税货物。
4.6其他进出口业务管理及手续依照3.05采购人员必须按国家法律法规及合法途径采购进口货物,不得非法收购走私进口货物。
6公司不得违反国家进出口管理法规,擅自无证进出口货物。
本制度自发文即日起生效,任何人违反应追究行政或法律责任。
报关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规范报关管理,使报关业务更加有效,准确与符合法规要求2范围适用于企业货物进出口报关业务。
3公司属自理报关企业,仅为本企业办理进出口货物报关手续,由于出口口岸的限制,一般通过口岸的代理报关企业代为办理手续。
4货物出口时报关业务员必须在货物装船前一或二个工作日(特殊情况除外)进行报关业务。
5报关业务前必须做好以下单据:5.1出口业务:出口报关缺乏委托书,出口发票、装箱单、报关单、出口商检委托书,出口商检换证凭条或凭证,出口核销单。
如涉及加工贸易业务的必须提供手册报关。
5.2进口业务:进口报关委托书,进口发票、装箱单、提单和其他特殊单证,如手册、进口许可证、无木质包装声明等。
6报关业务管理6.1出口业务6.1.1业务员必须在货物出运至少7天前制作好出口报关单证;6.1.2报关资料须经公司单证审核员复核,尤其在产品规格、数量、金额、港口等方面进行严格检查,并作好复核合格率的登记,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
6.1.3出口业务操作员在报关日至少2-3个工作日前,寄全套报关资料给报关行/报关公司,并做好交接手续,同时要求报关行/报关公司回传交接单;6.1.4报关行/报关公司必须在报关日向海关申报并递交所需的报关资料;6.1.5货物出运二个月内,报关行/报关公司须将海关签发的核销单、报关单退回企业。
6.2进口业务6.2.1业务员先取得进口货物正本单据。
6.2.2货物到港口后,业务员必须将进口发票、装箱单、提单、报关委托书及其他特殊单证寄往指定报关行,委托当地报关行办理进口成本清关手续。
6.2.3海关等有关主管部门一经放行,业务员应及时安排拖柜并通知公司指定仓库做好卸货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