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被减数中间有零的减法
- 格式:ppt
- 大小:1.96 MB
- 文档页数:11
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在我们学习数学的旅程中,减法是一个重要的运算。
而当被减数中间有 0 时,这种退位减法就需要我们更加细心和认真地去对待。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什么是被减数中间有 0 的退位减法。
比如说,我们有一个算式 705 328。
在这个算式中,被减数 705 中间的数字 0 就是我们要关注的重点。
那为什么被减数中间有 0 的退位减法会让一些同学感到困惑呢?这是因为 0 这个数字比较特殊。
当我们进行退位计算时,0 不能直接借位,而是需要向前一位借 1。
我们以 705 328 为例来详细讲解一下计算过程。
从个位开始减,5 减8 不够减,这时要从十位借1,但是十位是0 ,没有数字可以借,所以要继续向百位借 1。
百位借 1 到十位变成 10 个十,十位再借 1 到个位变成 10 个一。
个位上就变成了 15 8 = 7 。
十位上原本是 0 ,被借走 1 后变成了 9 ,9 2 = 7 。
百位上 7 被借走 1 后变成 6 ,6 3 = 3 。
所以,705 328 = 377 。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种计算,我们可以多做一些练习。
比如 802 537 ,607 289 等等。
在做这些练习的时候,要注意每一步的计算,特别是借位的过程。
一定要清晰地知道数字的变化,不能马虎。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养成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计算完成后,我们可以用差加上减数,看看是否等于被减数,来检验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比如说,我们计算出 802 537 = 265 ,那么我们用 265 + 537 ,看看是否等于802 。
如果相等,说明我们的计算是正确的;如果不相等,那就需要重新检查计算过程,找出错误并改正。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小技巧来帮助我们更快更准确地进行计算。
比如,在计算之前先对数字进行观察和估计,心里大概有个得数的范围,这样在计算过程中如果出现明显不合理的结果,就能及时发现错误。
总之,被减数中间有 0 的退位减法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多加练习,认真检查,就一定能够轻松应对。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人教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人教版一、教学内容1. 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概念,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计算方法。
2. 学会使用借位的方法,解决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问题。
3. 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计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概念,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借位的方法,解决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些实际情境,如购物、存钱等,让学生观察并进行计算。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减法来解决,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连续退位减法。
2.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概念,并讲解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例题1:210 108 =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需要进行连续退位减法计算。
讲解借位的方法,得出答案102。
4.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检验学生对连续退位减法的掌握程度。
练习1:230 120 =练习2:340 210 =六、板书设计板书题目:210 108 =板书答案:102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240 130 =(2)450 290 =(3)320 150 =2. 答案:(1)110(2)160(3)17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际情境引入,让学生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应用。
《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是我根据《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这一教案的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57页的例题以及相应的练习题。
例题涉及到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具体内容为:456208。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准备:黑板、粉笔、练习本。
学具准备:学生计算器、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购物时找零,引出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2. 例题讲解:我会用黑板和粉笔详细讲解456208的计算过程,强调退位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几道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练习,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4. 学生自主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我会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456 20820056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4871082. 5632403. 376150答案:1. 3792. 3233. 226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看是否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我还会给学生拓展延伸一些相关的知识,如连续退位减法的其他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这些细节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至关重要。
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购物时找零,引出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这个环节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我会选择一个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使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數學教案設計
教案设计: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发现并理解“借一作十”的规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和运用“借一作十”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先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整十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被减数中间有0,我们应该怎么计算呢?”
(二)新课讲解
1. 教师出示例题:502 - 39 =?
2. 引导学生观察题目,发现被减数的中间有0,需要进行退位。
3. 教师解释:“借一作十”,即从十位借1到个位,个位的2变成12,然后继续进行计算。
4. 让学生尝试自己计算,并在黑板上演示计算过程。
5. 教师强调,当被减数中间有0时,我们需要按照“借一作十”的规律进行计算。
(三)课堂练习
教师给出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计算过程,及时纠正错误。
(四)课堂小结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借一作十”的规律。
(五)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作为家庭作业,以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_2第2课时《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及减法的验算》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理解减法的验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用。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减法的验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减法的验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减法的验算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购物找零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用100元去买一件89元的衣服,应该找回多少零钱?如何进行计算?2. 新课内容(1)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a. 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407-198=?b. 引导学生观察被减数和减数的特征,发现被减数中间有0,需要连续退位。
c.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计算:i. 从个位开始减,7-8,不够减,向十位借1,变成16-8=8,写在个位上。
ii. 十位上的0退位后,变成3-9,不够减,向百位借1,变成13-9=4,写在十位上。
iii. 百位上的4减去1,得到3,写在百位上。
d.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减法的验算方法a. 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407-198=209,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验证这个减法算式的正确性?b.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验算:i. 将差209加上减数198,得到407。
ii. 比较计算结果与被减数是否一致,如果一致,说明减法算式正确。
c.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减法的验算方法。
3. 巩固练习教师布置一些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题和减法的验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减法的验算方法。
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关键信息:1、被减数中间有 0 的退位减法的定义和适用范围。
2、退位的规则和计算方法。
3、相关的例题和解析。
4、练习题目和答案。
5、错误类型和纠正方法。
1、被减数中间有 0 的退位减法的定义11 被减数中间有 0 的退位减法是指在减法运算中,被减数的某一位是 0,且在这一位上需要向前一位借位的计算。
111 例如:305 178,其中被减数 305 中间的 0 所在位在计算时需要借位。
2、退位的规则和计算方法21 当被减数中间的 0 所在位需要借位时,先从高位借 1 当 10,然后 0 变成 10 再进行计算。
211 以 305 178 为例,个位上 5 减 8 不够减,从十位借 1,十位是 0,需要从百位借 1,百位借 1 到十位变成 10,十位再借 1 到个位变成 10,个位 15 8 = 7。
212 十位上原本是 0,被个位借走 1 后变成 9,9 7 = 2。
213 百位上 3 被借走 1 后变成 2,2 1 = 1。
22 计算过程要注意借位后的数值变化,按照从个位到百位的顺序依次计算。
3、相关的例题和解析31 例 1:402 257个位 2 减 7 不够减,从十位借 1,十位是 0,向百位借 1,百位借 1 到十位变成 10,十位再借 1 到个位变成 12,12 7 = 5。
十位原本是 0,被个位借走 1 后变成 9,9 5 = 4。
百位 4 被借走 1 后变成 3,3 2 = 1。
所以 402 257 = 145。
32 例 2:507 348个位 7 减 8 不够减,从十位借 1,十位是 0,向百位借 1,百位借 1 到十位变成 10,十位再借 1 到个位变成 17,17 8 = 9。
十位原本是 0,被个位借走 1 后变成 9,9 4 = 5。
百位 5 被借走 1 后变成 4,4 3 = 1。
所以 507 348 = 159。
4、练习题目41 603 47642 705 58943 804 67844 901 7355、答案51 603 476 = 12752 705 589 = 11653 804 678 = 12654 901 735 = 1666、错误类型和纠正方法61 忘记借位表现:在计算过程中,没有进行借位操作,导致计算错误。
教案:《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能够正确进行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1. 理解连续退位的概念。
2. 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减法知识,特别是退位减法。
2. 提问:如果被减数的中间有0,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退位减法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a. 举例说明:例如,计算325 - 109。
b. 强调从个位开始逐位相减,如果某一位不够减,需要向高位借位。
c. 如果被减数的中间有0,借位时需要注意,不能直接将0借位,而是需要向更高位借位。
d. 举例说明:例如,计算305 - 109。
2.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进行计算练习。
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 老师选择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纠正。
四、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强调注意事项,特别是借位时的规则。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2. 强调注意事项,特别是借位时的规则,避免学生出现错误。
3. 练习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既要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要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在练习过程中,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进行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4课时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减法(二)》中的第4课时,是“数与代数”教学领域的基础组成部分。
本课是学生在学习了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被减数中间没有0)的基础上学习的。
重点是要解决个位不够减,十位又没有,如何退1的问题。
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是整数加减法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学生错误率相对较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借助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算法背后的道理。
同时教材呈现了两种验算方法,有利于体会验算的作用。
1/ 6教学目标:1.理解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会对减法进行验算,能用验算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2.在迁移类推中探索完成新知,感悟迁移和类比的数学思想,提升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2/ 61.在“心连心”读书活动中,光明小学各年级为希望小学捐赠了一些图书。
六年级比三年级多捐多少本图书?1.独立思考、计算出301-145的结果。
2.如果遇到困难可以用计数器拨一拨,也可以画一画。
3.试着对结果进行验算。
2. 反馈:,从百位上退“1”作10,十位上就有了。
从十位上退1当10放到个位,这时十位还剩9个十3/ 64/ 6,学生独立计算十位上向百位借一作10再向个位退1,这时十位上是9,9-1=8,所以十位是8个位上不够减,向十位借,十位不够向百位借1作10,再退1作10给个位,这时十位上是9-7=2学生独立完成,生1:列竖式计算生2:不用非常准确地计算出来,只要估算就可以了。
生1:笔算减法时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10.生2:当被减数和减数数位变多时,就会出现连续退位的5/ 6考考你——按要求编题,把算式变成符合要求的题目。
第4课时被减数中间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教材例3,P42)
一、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603-548=55100-782=218※720-456=264800-647=
153
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就从百位上
(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十位上一定要用(9)减。
二、我会填表。
(仿教材P44第3题)
加数377 297 359 234 258 451
加数303 407 450 166 36 549
和680 704 809 400 294 1000
1.王叔叔花了500元买一台打字机,买一台扫描仪花去398元,一台扫描仪比一台打字机便宜多少钱?
易错点
500-398=102(元)
答:一台扫描仪比一台打字机便宜102元。
2.小丽家今年养鸡702只,比去年多养158只。
小丽家去年养鸡多少只?
702-158=544(只)
答:小丽家去年养鸡544只。
口算
340-90=250
550-170=380
460+70=530
820-150=670
302-40=262
360+23=383
301-100=201
810-90=720
150+250=400
700-140=560
第4课时
一、55218264153
二、377407450234294549
三、1.500-398=102(元) 2.702-158=544(只)
四、解析:
答案:0370150 3。
中间有0的减法借位算式题【原创实用版】目录1.中间有 0 的减法借位算式题的概念和特点2.借位运算的规则和方法3.解答中间有 0 的减法借位算式题的具体步骤4.举例说明并总结方法正文一、中间有 0 的减法借位算式题的概念和特点中间有 0 的减法借位算式题,是指在减法运算中,被减数或减数中间出现 0 的算式。
这种算式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进行借位运算,其特点是计算过程较为复杂,需要仔细分析。
二、借位运算的规则和方法借位运算是指在减法运算中,当某一位的被减数小于减数时,需要向高位借 1,以完成减法运算。
借位的规则是:从高位向低位逐位进行,当某一位被减数小于减数时,向高位借 1,并将该位减数加上 10 再进行减法运算。
三、解答中间有 0 的减法借位算式题的具体步骤1.首先,将被减数和减数对齐,确保每一位都有对应的数字。
2.从低位开始,逐位进行减法运算。
3.如果某一位被减数小于减数,需要进行借位运算。
具体操作是:从高位向低位逐位检查,当发现某一位被减数小于减数时,将该位的减数加上 10,并在高位减 1。
4.继续进行减法运算,直至计算出最终结果。
四、举例说明并总结方法例如:计算 304 - 1981.对齐被减数和减数:304- 1982.从低位开始,逐位进行减法运算:4 - 8,由于 4 小于 8,需要进行借位运算。
14 - 8 = 60 - 9,由于 0 小于 9,需要进行借位运算。
10 - 9 = 13 - 1 = 23.最终结果为:106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解答中间有 0 的减法借位算式题的方法:对齐被减数和减数,从低位开始逐位进行减法运算,当遇到借位情况时,按照借位规则进行处理。
三年级数学被减数中间有零的退位减法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有趣的数学题,题目是关于“三年级数学被减数中间有零的退位减法”。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复杂?别担心,咱们轻松聊,绝对不让你觉得烦。
咱们知道数学就像是一块拼图,有些时候拼到一半,你可能会发现中间有块空缺的地方,这时候可就得好好琢磨一下了。
想象一下,假如你在超市里买东西,看到价格标签上有个“0”,这可不是一个普通的“0”,它可能就藏着小秘密呢。
想象一下,你手里有一个大大的苹果,苹果的价格是305元。
然后,咱们又看到一个牌子,上面写着说这个苹果打八折,等一下,你有没有发现?中间的“0”就让我们得退位减法来一场精彩的表演!咱们要把这个305分开来看:3,0,5。
这“0”可真是个有趣的小家伙,什么都不值,但是却在这里引导我们去思考。
咱们可以先看最右边的“5”,从“5”里减去“5”,没问题,结果就是“0”。
好,这时候看着它,心里是不是有点小得意呢?接下来咱们再往左边看,“0”这时候就显得有点捉襟见肘了,毕竟它没有任何价值。
可是,等一下,咱们还有左边的“3”,对吧?这时候要从“3”减去“1”,为了让“0”不那么孤单,我们得向左边的“3”借点力量。
于是,“3”变成了“2”,“0”变成了“10”,一瞬间,这个“0”就变得活跃了起来,仿佛在说:“来吧,给我机会!”哎,看来“0”也能变得灵活多变,这可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接着我们就继续减法,10减去5,哎,结果是“5”。
然后再把“2”带下来,结果就成了“25”。
就这样,咱们终于把这个苹果的价格算出来了,嗯,应该是245元,打完折后价格确实变得更美丽了。
是不是觉得这“0”也不是那么可怕呢?看,它就像个小助手,帮助我们完成了这道题。
你知道吗,其实“0”在数学里可大有来头,它的存在就像生活中的许多小插曲,虽说看似不起眼,但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说,在生活中,咱们偶尔也会遇到需要退位的情况,比如借东西、分糖果,都是一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