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1《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本章自我评价》159PPT课件 一等奖比赛优质课
- 格式:docx
- 大小:14.03 KB
- 文档页数:10
3.4.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要求5.“氧化还原反应(一)”教学设计6.(高三一轮复习)一、教材分析7.1.8.地位与作用9.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在物质制备、能源获取和环境问10.题的处理等方面尤为突出。
氧化还原知识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理性思维和化学观念的11.重要载体,是电化学学习的基础。
因此,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12.一。
13.2.14.内容编排特点15.氧化还原反应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必修16.117.教材依次呈现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18.和外显特征、氧化还原反应本质和配平方法、氧化性还原性等相关知识;选修19.420.中的电21.化学是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具体应用和拓展;选修22.523.中出现的有机氧化还原反应是对氧化24.还原反应的重要补充。
建构氧化还原的概念,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掌握氧化还25.原反应的基础。
26.127.课程标准28.教学要求29.考试说明30.根据实31.验事实了解32.氧化还原反33.应的本质是34.电子的转35.移,举例说36.明生产、生37.活中常见的38.氧化还原反39.应。
40.能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41.逐步理解物质被氧化、被还原的概念。
4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理解电子得失守恒43.的含义,并能运用电子守恒解决问题。
44.能配平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会用单线45.桥、双线桥表示其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46.理解氧化性、还原性的含义,能根据实验事实47.判断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
48.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49.理解氧化50.还原反应的本51.质。
52.了解氧化53.还原反应在生54.产、生活中的应55.用。
56.二、学情分析57.学生在高一、高二已经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由于内容过于58.分散,知识接受过于强调记忆,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理解不够透彻,造成对氧化还原59.反应知识掌握不够系统,特别是根据信息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未能较好掌握。
基本信息课题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作者及工作单位李文菊剑川一中教材分析教材把《氧化还原反应》安排在高中化学必修1教材第一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的第三节,有其重要的意义。
因为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是氧还原反应。
而且金属的腐蚀及电化学部分是氧化还原的重要应用。
只有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们理解这些反应的实质。
学生对本节教材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以后对化学的学习。
本节教材安排在这里是承前启后、合乎情理(符合学生学习情况、符合由表及里的学习规律)。
它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反应类型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又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
所以这样的编排充分体现了教学大纲“螺旋式上升”的基本思想。
学情分析初三化学教材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介绍较简单,即“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生成物是氧化剂。
氧气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和“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发应叫做还原反应。
”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去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然后从化合价的角度去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最后从本质上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通过学情分析我采用的主要是探索引申、分析讨论的教法,不断给学生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诱导思维,激发兴趣,层层推进,所以学生就沿着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由表及里的认识规律来思考、推理、判断和概括总结的程序进行学习,这有利于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特征及其本质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各分类方法由于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 2、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关系;了解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
2.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 3.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4.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教学过程:联想质疑:水,我们熟悉的物质,由一个个水分子构成。
那么,一滴水中究竟包含多少个水分子呢?一滴水,大约0.05mL,大约含有17万亿亿个水分子,假设全世界65亿人去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的数,也需要5千年才能数完。
如何才能够数出1克水中含有的水分子数呢?(教师提出“化零为整”的理念,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法)【讲解】化学反应(CO2的制备)是微粒按照一定的数目比进行的,实验室中我们依靠质量与体积确定比例关系,但是一定质量或体积的物质究竟含有多少微粒。
如何才能既了解物质的宏观数量,同时又方便地知道它们所含微观粒子的数量呢?为此,我们沿用“化零为整”的理念,将一定数目的微粒作为一个集体单位,这个集体单位就是摩尔,它用来衡量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
【板书】第三节物质的量一、物质的量物质的量:定义: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mol)注意点:①专有名词(书写时不可插入其它的字);②适用对象:微粒(指明种类);③国际单位制【板书】定义、符号、单位、注意点课堂练习:(学生单独回答)例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思考:物质的量的定义中我们提到一定数目的粒子,1mol微粒到底有多少,衡量基准是什么?根据以下的数据,请同学们自己先分析猜测一下。
物质的量n/mol 总质量m/g 每个微粒的质量/g 微粒数N C 1 12 1.993×10-23 Fe 1 56 9.302×10-23 0.5 28 H2O 1 18 2.990×10-23 2 36 【讲解】通过简单计算,我们可以看出1摩尔任何微粒所含粒子的数目都约是6.02×1023个。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三节氧化剂和还原剂(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有的化学反应中存在着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2)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3)体会氧化还原反应的普遍存在,并能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2)学会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并运用于分析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
(2)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初步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对人类社会的利弊。
认识并理解化学这门学科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判断依据)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三、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四、教学方法方法引导、多媒体、举例、讲授五、学法复习回顾、自主预习、合作探究、练习六、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复习初中化学中常用的元素的化合价,及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定义。
2、预习课本P48——P51内容,完成导学案相关内容。
【媒体显示】1、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2、展示生活、生产中有关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图片。
【引入】初中时我们就学习过氧化还原反应,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碳的燃烧等,当时是从得氧失氧的角度进行划分,今天我们将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学习这个概念。
【温故知新】1、初中学过四种基本反应类型2、写出下列反应化学方程式,指明反应类型,分析参加反应的各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是否发生了变化。
(1)铜与氧气反应(2)氧化铜与氢气反应(3)碳酸钙高温分解(4)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5)NaCl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提问】从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的角度,如何对上述反应进行分类?【阅读】课本P48-49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2、什么是氧化反应?3、什么是还原反应?【练习】完成PPT中相关练习【讨论】1、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提问】如何合理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小结】实质元素(判断依据)反应过程失e-→化合价升高→氧化反应升失氧得e-→化合价降低→还原反应降得还【课堂练习】完成PPT、《导学案》中相关练习七、板书设计一、氧化还原反应1、定义: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
教学设计化学组张海燕人生就像舞台,不到谢幕,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有多精彩。
1碳酸钠纯度测定的实验探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设计、评价、改进实验方案;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侯氏制碱法中纯碱纯度测定的实验方案设计,分析处理数据,重点仪器的使用,使学生体会到化学探究的乐趣,提高学生实验设计以及综合评价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讨论,提出优化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团结精神,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注意实验仪器的使用,严谨认真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二、设计理念突出新课程理念:以学生学习为主体,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并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教学过程中,以侯氏制碱法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侯氏制碱法制出的纯碱可能含有哪些杂质?→解决问题:首先先变相考虑---分析只混有一种杂质时纯碱纯度的测定→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写出具体实验步骤,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并且解决试验中遇见的问题,得出合理结论→回应侯氏制碱法纯碱纯度的测定,可以用那些方法测定?→理论知识联系生产生活,学以致用,学生从中找出合适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本堂课主线是以侯氏制碱法纯碱纯度测定方法展开讨论,将纯度测定的方法更加系统化。
高考复习需要:近年高考,对设计、评价、改进实验方案;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以及对这些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考查频繁,所以学生就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以及实验装置组装能力,这堂课就是更好的提高、训练、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试验方案设计、数据处理以及正确选择工业测定纯碱纯度的实验方法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展示馒头图片,蒸馒头要放入一种化学物质,知道是什么吗?碳酸钠俗名是纯碱,提到纯碱我们必须提到一位“国宝”级人物:侯德榜先生。
2018——2019学年北京高三化学总复习二轮复习.信息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一、平铺直述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1(2018汇编,10分)根据信息书写相应的反应方程式:①硫化氢具有还原性,可以和许多氧化剂反应。
在酸性条件下,H2S和KMnO4反应生成S、MnSO4、K2SO4和H2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014上海单科)②已知在酸性介质中FeSO4能将+6价铬还原成+3价铬。
写出Cr2O2-7与FeSO4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NaClO溶液与Ag反应的产物为AgCl、NaOH和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江苏单科)④鼓泡反应器中通入含有SO2和NOx的烟气,采用NaClO2溶液(在碱性中较稳定)作为吸收剂可同时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请写出用NaClO2溶液将烟气中NO转化成NO-3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016全国Ⅲ)⑤KMnO4氧化酸性废水中Mn2+生成MnO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化学备课组王永飞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鲁科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氧化剂和还原剂第一课时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理论是中学阶段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初中所学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深化和拓展,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电化学等知识的理论主线,对中学化学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同时,氧化还原反应也是工农业生产中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指导化学学习,生产和生活。
二.学情分析在知识储备上,学生已经从得氧失氧角度认识了几个典型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对化合价和原子结构也有了初步认识,知道电子带负电荷,原子得电子变成阴离子,失电子变成阳离子。
但学生对这些知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不能很好的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能力层次方面,学生具有主动探究的热情和较强的理解表达能力,但自主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心理特点:高一的学生好奇心较强,对化学现象,化学实验兴趣浓厚,有较强的求知欲,表现欲和成就欲!三.教学目标 1、学科目标:从化合价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2、评价目标①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的探究,诊断并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②通过对生活中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难点: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五.教法学法新课程主张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我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来突破重难点。
教法:学案导学法;启发引导法;实验探究法;学法:归纳总结;实验验证;合作学习。
六.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给出实验内容,硫酸酸化的重铬酸钾和乙醇的反应。
学生进行实验化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给出问题,在课后进行回答。
【教学引入】月饼中的脱氧剂。
主要成分铁粉,活性炭,已经放了很多天的脱氧剂,打开发现颜色已经变成了红棕色。
励志尚勤厚德博学第三节铁及其化合物淄博实验中学朱芳【考纲要求】1.了解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以Fe2+与Fe3+的转化为例,理解变价金属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
3.能鉴别溶液中的Fe2+、Fe3+。
【高考热点】1.Fe的基本性质。
Fe2+与Fe3+的性质、转化、鉴别、分离。
3.以铁及其化合物为载体考查氧化还原反应。
【重点、难点】Fe2+与Fe3+的相互转化与鉴别分离【学习探究过程】主题学习内容概括归理前置作业1.画出Al、Al2O3、Al(OH)3、Al3+、AlO2-之间相互转化的反应图,并写出相关反应方程式。
2.写出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写出Fe、Fe2+、Fe3+的价电子排布式。
1.将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连接起来串成一条线、连成一个面。
促进学生自主建构“铝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进一步发展分类观和转化观。
2.能够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导和统领下,从类、族的高度认识物质,初步学会用物质结构理论解释物质的性质。
每课一题下列有关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Fe是一种常见的黑色金属,具有多种变价B.纯铁熔点比生铁的低,纯铁比生铁易生锈C.铁是较活泼的金属,它与卤素(X2)反应的生成物均为FeX3 D.1molCl2与足量的Fe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E.14g铁粉和7g硫粉混合后高温下充分反应能生成21g硫化亚铁F.Fe与水在高温下反应生成Fe(OH)3和H2G.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生铁比纯铁速度快H.铁与稀硝酸、稀硫酸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铁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I.已知Fe与CuSO4溶液能反应,推测Fe与FeCl3溶液也能反应结合近几年高考题自编每课一题,目的是使学生对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在对比其他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基础上能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体现了化学学习中分类的思想和对比的方法。
主题一:铁的性质【物理性质】纯铁具有色金属光泽和良好的延展性,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具有特性,纯铁具有很强的抗腐蚀能力。
新情境中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一、2019化学考试大纲摘录:1、从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
2、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成果,能正确地运用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进行表述,并做出合理解释。
二、学习目标:目标一:建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模型。
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体验到化学就在身边;通过探究反应的实质构建新情境中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模型。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探究与科学态度]用建立的模型尝试解决有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科学探究与模型认知]目标三:练模——熟练运用模型解决相关问题通过练习进一步将所建模型巩固应用。
[模型认知]三、重难点:重点:构建新情境中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模型。
难点:模型的应用。
四、必备知识:1、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线索模型氧化剂→性→化合价→电子→发生反应→被→产物还原剂→性→化合价→电子→发生反应→被→产物2、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对应产物模型氧化剂KClO3ClO-Cl2O2浓H2SO4HNO3KMnO4(H+)MnO2Fe3+H2O2还原产物还原剂I-S2-H2SHS-CO、CFe2+SO2、H2SO3HSO3-、SO32-H2O2氧化产物CO2用模文字叙述型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流程图中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目标二:五、教学过程:目标一:建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模型84消毒液(主要成分NaClO)与洁厕灵(主要成分盐酸)是家庭中必备两种清洁剂,二者混合使用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反应的实质:构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模型目标二:用模——两大类型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一)文字叙述型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例1(潍坊高三化学期末试题)将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再通入少量氯气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跟踪练习:1.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党茹: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2014/10/121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讲: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课题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解课型新课授课教师党茹教材版本人教版章节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讲学生情况(分析)在初中化学(第十章)中,学生已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对溶液导电原因有一定得了解。
在此基础上,介绍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后能导电,结合这些固体在水溶液中能导电这两个特点,就可以很顺利的引出电解质的概念。
在此之前,学生刚刚学过物质的分类这一节课,对分类的方法有了一定得了解,这样子就能够更为清楚得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及其分类,同时可以认识物质除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外,还有其他类型,使电解质之概念了解更为完整,进而对之后电解的知识能够比较容易得接受。
学生能够归纳收集自己通过相关途径积累的知识,结合新课标的学习和教学评价,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提出疑问,进行交流、讨论、辩论,初步具备化学知识积累研究的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处理)本节内容节选自本节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Ⅰ》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在介绍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以前,需要介绍电解质的概念,以及电解质的电力方程式。
因此,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本节课介绍前者。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做过溶液的导电实验。
再次基础上,介绍氯化钠、硝酸、氢氧化钠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后能导电,这样很顺利地引出电解质概念。
然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氯化钠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氯化氢、硫酸、硝酸三种酸的电离方程式,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的定义。
最后安排“思考与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从电离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电解质的概念;难点是:电解质的概念,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能区别电解质和非电解质2.了解电离的概念,会书写电离方程式党茹: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2014/10/1223.能从电离的角度重新为酸碱盐下定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与分析,提高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2.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深化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科学价值观和理论结合实践的物质世界观教学方法(策略)(设计)1、通过对初中知识点的回顾,激起学生对溶液导电性的回忆;2、通过实验探讨导电的物质,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及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3、教师通过补充实验和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意识,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分析概括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4、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并进行深一步分析概念;5、将电解质的概念具体化,进而引出酸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对酸概念的学习,进行自己探究,得出碱与盐的概念;6、指导学生书写电解质电离方程式,并进行相关练习连接,巩固知识点;7、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学媒体(设计)1、ppt播放课件内容;2、简单的实验操作;党茹: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2014/10/123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安全用电规范》中说不要用湿手去接触电源,当然出汗的手也不能接触电源,大家知道为什么吗?认真听讲,思考,回答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入教学主题【点评并引入】学习完这节课,我们就会对其原因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章的第一节离子反应。
鲁科版化学必修1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教学设计方案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教学设计科目:化学姓名:史恬鲁科版化学必修1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教学设计方案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体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与还原性,使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体验探索化学奥秘的乐趣。
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自然地融入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背景1、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这为探究铁的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质提供了基础。
同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提取与加工能力,也在以往学习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实验设计经验,但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的能力有待加强。
2、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鲁科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氧化剂和还原剂》,本节课是这一节的第三课时。
这节课的意图就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自主设计实验和有关的活动方案,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在探究的过程中,注重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具体物质(Fe、FeCl2和FeCl3)的性质实验研究不同价态铁元素的相互转化关系,进一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掌握运用氧化还原知识探究铁及其化合物氧化性和还原性的过程和方法。
鲁科版化学必修1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教学设计方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预测物质的性质,并通过实验探究得到证实,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不同价态铁的氧化性和还原性【难点】:预测并通过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教法设计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述法、启示法、探究实验法、演示法教学准备:教材、教案、多媒体课件、实验仪器及药品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旧知【问题】让学生回忆氧化还原反应口诀并找出此反应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典型化学反应的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学会用“双线桥法”“单线桥法”分析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及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2、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典型化学反应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思考与交流”“思考与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策略及方法为了突破重点、难点,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讨论-练习-归纳”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富有驱动性、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最后归纳总结规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将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
三、教学流程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练习指出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具体物质练习归纳双线桥法标氧化还原反应练习归纳单线桥法标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还原性与化合价的关系训练小结与作业安排练习、归纳、总结巩固当堂所学知识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对比、归纳思考、交流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元素化合价与氧化性、还原性关系探究、归纳-2-六、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引入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3、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
(反应物)思考复习巩固前节课中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双线桥法标氧化还原反应〖交流·探究〗:从电子转移的观点说明氧化剂、还原剂的实质是什么?板书: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e-的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e-的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相互讨论思考记笔记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实质来分析氧化剂和还原剂,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练习:双线桥法标明电子转移情况MnO2+4HCl(浓)=MnCl2+2H2O+Cl2↑此反应中被氧化;被还原;氧化剂是;还原剂是;氧化产物是;还原产物是。
第1页
铁及其化合物
【教学目标】
1.了解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以Fe2+、
Fe3+的相互转化为例,理解变价金属元素的氧化性、还原性。
3.能鉴别溶液中的Fe2+、
Fe3+。
【教学重点】铁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以Fe2+、Fe3+的相互转化为例,理解变价金属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们来复习铁及其化合物,它们不论是在生产生活中,还是在生命活动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们还是高考的“宠儿”,,我们首先来看看高考考纲对它的要求。
结构决定性质,为认识其性质,我们先来看看铁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结构。
【问题一】铁处于元素周期表中什么位置?
画出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写出铁的电子排布式,并分析铁的原子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合价
Fe位于第四周期第VIII族,
属于过渡元素
电子排布式:1s2
2s2
2p6
3s2
3p6
3d6
4s2
铁的主要化合价:+2
+3
【问题二】
铁跟哪些物质反应能生成+2价铁的化合物?又跟哪些物质反应能生成+3价铁的化合物?Fe→Fe2+
S、I2
、Ag+
、Fe3+
、Cu2+
、
H+
等
Fe→Fe3+
Cl2、Br2
、
HNO3
等
铁与氧化剂反应不只生成单纯的只含+2或+3价的物质,还可以生成一种特殊的物质——Fe3O4
Fe3O4中有1/3的Fe是+2价,有2/3的Fe是+3价,可写成FeO.Fe2O3,但不能认为Fe3O4是FeO和Fe2O3的混合物,实际上是纯净物。
铁与氧气点燃或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可以得到Fe3O4
【问题三】铁的重要氧化物有哪些?它们各有哪些重要的性质?
1、铁的氧化物
化学式
FeO(碱性氧化物)
Fe2O3(碱性氧化物)
Fe3O4
俗名
颜色状态
价态
溶解性
与酸反应
HCl
HNO3
HI
与还原剂反应(CO、H2、Al、C)Al与Fe3O4:
CO与FexOy:
FeO与H2:
第2页
【问题四】铁的氢氧化物有哪些?它们各有哪些重要的性质?
2、铁的氢氧化物
化学式
Fe(OH)2
Fe(OH)3
物理性质
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红褐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化学性质
①与非氧化性强酸反应
Fe(OH)2+2H+===Fe2++2H2O
②与氧化性酸反应
3Fe(OH)2+10HNO3
===
3Fe(NO3)3+NO↑+8H2O
③空气中放置被氧化
4Fe(OH)2+2H2O+O2
====
4Fe(OH)3
(1)与酸反应
Fe(OH)3+3H+===Fe3++3H2O
(2)受热分解(不稳定性)
2Fe(OH)3Fe2O3+3H2O
【问题五】如何实现Fe2++和Fe3+之间的相互转化?
总结:Fe
、Fe2+、Fe3+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
Fe→Fe2+
②
Fe2+→Fe
③
Fe→Fe3+
④
Fe3+→Fe
⑤
Fe2+→Fe3+
KMnO4(H+)、Cl2、Br2、HNO3、H2O2(H+)等
【思考1】:如何书写FeO、Fe(OH)2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
3FeO
+
10HNO3
=
3Fe(NO3)3+ NO↑+5H2O 3Fe(OH)2 +
10HNO3
=
3Fe(NO3)3 +
NO↑+8H2O ⑥
Fe3+→Fe2+ Zn
、
Fe
、
Cu
、
、
I-等
【思考2】:Fe2+、Fe3+离子的检验
Fe2+和Fe3+在水溶液中分别呈浅绿色和黄色,结合特征反应可检验它们的存在:
1.
Fe2+的检验:
①加碱溶液
---白色沉淀→灰绿色→红褐色
②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入氯水→血红色溶液
③加K3【Fe(CN)6】---蓝色沉淀
2.
Fe3+的检验:
①加碱溶液
----红褐色沉淀
②加KSCN溶液----血红色溶液
③加苯酚溶液----紫色溶液
【思考3】:如何书写Fe2O3、Fe(OH)3与HI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O3
+
=
2FeI2
+
I2
+
3H2O
2Fe(OH)3
+
6HI
=
2FeI2
+
I2
+
6H2O
通过一节课的努力,我们终于慢慢完善了这个铁三角,别看它小,却很重要,生活中离不开铁制品,生命中离不开铁元素,尤其是血红蛋白中,正是Fe2+
的存在,为人体输送氧气,若Fe3+→Fe2+
,人就会头晕乏力,出现缺铁性贫血,所以身体不缺铁,脑袋装置铁,打造一副钢筋铁骨,才能从容应对明年的高考,
预祝大家2019高考好运! Fe
Fe2+Fe3+①
②
③
④
⑥
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