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庄子_中的孔子形象及其意义

_庄子_中的孔子形象及其意义

_庄子_中的孔子形象及其意义
_庄子_中的孔子形象及其意义

2010年10月第22卷第5期

安康学院学报

Journal of Ankang University

Oct.2010

Vol.22№5

鲁迅先生在《汉文史纲要》中称赞庄子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1]笔者认为,这与书中塑造出来的一系列庞杂而奇特的形象分不开。儒道两家思想基本理念不同,但有趣的是,以儒家圣贤著称的孔子却成为道家经典代表作之一《庄子》中出现频率最高,最活跃的人物形象。全书33篇中共有21篇约50个章节提及孔子。其中,内、外、杂篇中分别占4篇、9篇、8篇。

对于《庄子》一书中出现的孔子形象,历来众说纷纭。有直言不讳说庄子是讥讽孔子的,如司马迁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说“诋訾孔子之徒”是为“明老子之术”[2];也有学者认为庄子实际上是极其推崇与尊重孔子的,如郭象、成玄英等;苏轼在《庄子祠堂记》中更是明确表示,“余以为庄子盖助孔子者,要不可以为法耳。”在苏轼看来,庄子对孔子是“阳挤而阴助之”[3]。不管以怎样一种心态看《庄子》中的孔子,有一点我们不能忽视,那就是孔子在《庄子》中的形象是复杂不一的,甚至在同一篇中性格形象也截然不同。

一、《庄子》中孔子形象的三种形态

总的说来,在《庄子》中孔子的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其一,违背大道,仅有虚伪的仁义道德,屡遭抨击的儒家孔子。孔子的整个思想核心是“仁义”。这点在《庄子》中也体现得十分鲜明,只不过作者对孔子所恪守的“仁义”完全持一种批判的态度。如在《齐物论》中,庄子借长梧子之口批评孔子说,“夫子以为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①,认为他不懂妙道之行。在《德充

符》中叔山无趾对孔子说,“夫天无不覆,地无不载,吾以夫子为天地,安知夫子之犹若是也”,挖苦他蔽于形而不知德,以至于“天刑之,安可解”,不免要受到上天的惩罚。在《天道》里,老聃严厉批评孔子扰乱人性,说他是“偈偈乎揭仁义,若击鼓而求亡子”。《盗跖》篇中的孔子更是狼狈不堪,被柳下跖痛快淋漓地斥责为“以利祸其真,而强反其性情”。就像《大宗师》中孔子所说的,“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内者也。外内不相及”,儒道两家基本主张不同,所以孔子遭到如此尖锐的批判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二,自愧不如得道者,谦虚好学,由儒而道的孔子。在《德充符》中,孔子称赞断脚却执行“不言之教”,能“守其宗”的王跆为圣人,还表示自己已落在众人之后,要拜王跆为师,并且要率领天下所有的弟子去跟他学习。在《大宗师》中,孔子说自己“丘则陋矣”;同是在这篇中,当孔子听说自己的弟子颜回达到了“坐忘”的境界时,便对颜回说“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表示愿意跟随在弟子后面。这种好学的形象与《论语》中所倡导的“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精神是相吻合的。在《天地》篇中,孔子向老聃请教怎样才能称之为“圣人”;同篇中,对于为圃者的言行,孔子自愧不如地对子贡说:“浑沌氏之术,予与汝何足以识之哉!”在《天运》中,孔子往南到沛地见老聃表明自己虽“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但也曾从阴阳理论去探求道,当得到老聃“性不可易,命不可变,时不可止,道不可壅”的指点后三个月不出门,最后还得到了老聃的“丘得之矣”的肯定。在《达生》篇中,孔子积极向

《庄子》中的孔子形象及其意义

李琴,朱倩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摘要:儒道两家思想基本理念不同,但有趣的是,以儒家圣贤著称的孔子却是道家经典《庄子》中出现频率最高、最活跃的人物形象之一。对于《庄子》一书中出现的孔子形象,历来众说纷纭。本文从对《庄子》中孔子形象的几种形态分析入手,通过揭示孔子形象的性质及其异化的成因,从而进一步挖掘《庄子》中所体现出的追求人格独立与精神自由的思想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庄子》;孔子形象;异化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092(2010)05-0054-03收稿日期:2010-04-27

作者简介:李琴,女,江西南丰人,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研究;朱倩,女,广西桂林人,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研究。

①本文《庄子》原文均出自陆钦《庄子通义》,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以下不再一一注明。

54

承蜩者与善游水者问道,并且获得“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和“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的启发。在《则阳》中,孔子自己主动表示市南宜僚会羞于听他的言论,更不会和他见面,可谓有自知之明。在《渔父》中,孔子极其谦虚好学,在聆听了渔父一番话后,“愀然而叹”并且几番“再拜而起”。这种好学的形象,在《庄子》一书中非常鲜明。

其三,追求道学真谛,作为得道者和道家代言人身份出现的孔子。如在《人间世》中孔子提出了“心斋”概念,并且道出了“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的无为思想。在《秋水》中,孔子周游到匡地,被卫军重重围住,然而孔子还是弹琴唱歌,并且知晓“处矣,吾命有所制”,能够安时处顺。在《达生》篇中孔子发表了“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外重者内拙”、“无入而藏,无出而阳,柴立其中央”等俨然一得道者的言论。在《山木》篇中,孔子围于陈、蔡,却讲了一番处逆境而要能够安然顺化的道理。在《徐无鬼》与《则阳》中,孔子都提出了有关“不言之辩”的道家思想。在《寓言》中,借庄子之口说出孔子曾提出“夫受才乎大本,复灵以生”,连庄子都感叹自己比不上他。上述这些都是非得道者不能悟出的一番妙论。

二、《庄子》中孔子形象异化的原因

由前文可知,孔子的形象在《庄子》一书中具有多面性,因而不能简单地说成是被贬或者被扬了。孔子只是一个寓言人物,他已完全异化为庄子道家思想的寄寓物,与《庄子》中塑造出的其他人物形象如黄帝、尧、舜、禹、叔山无趾或者一些假托的人物如浑沌、伯昏无人等没有本质区别。所以,我们更应该把书中的孔子看成一个虚拟性历史人物。《庄子》一书之所以用大量篇幅描写一个虚拟性的孔子形象,主要是希望通过对孔子的异化来寄寓道家的思想学说;而孔子之所以被选择为论述对象,其中的原因大概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儒道两家在某些方面存在着相契合之处,且庄子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有着相当的了解。司马谈在论述六家要旨时也说:“道家者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2]他的话说明道家思想吸收了儒墨两家的成分,从某种程度上讲也即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融合点。一方面孔子主张积极入世,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在实践上,对情感展露经常采取克制引导,自我调节的方法。但另一方面,孔子也曾发出“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的感叹,并曾高度评价伯夷叔齐。正如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所说:“孔子对氏族个体成员的人格尊重(‘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方面发展成为孟子的伟大人格理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另一方面也演化为庄子的遗世绝俗的独立人格理想”[4]。此外,孔子对时间、人生、生命存在着很大的肯定,并

执着于现实生活,这也与庄子所提倡的“保生全身”、“不夭斧斤”、“安时处顺”,不把死当作拯救的具有现实性的感性的快乐自由有一脉相通的气息。

其次,《庄子》书中充满着揶揄抨击孔子的文字,这可以更为有力地贬抑儒学,弘扬道学。《庄子》中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的批判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批判孔子对仁、义、礼、乐的推崇。《马蹄》篇说:“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这里用激烈的言辞批判指责了所谓的圣人讲究仁义,毁坏大道的罪过行为。《骈拇》篇中也表示出类似的极端愤慨:“且夫待钩绳规矩而正者,是削其性者也;待绳约胶漆而固者,是侵其德者也;屈折礼乐,呴俞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者,此失其常然也……故古今不二,不可亏也,则仁义又奚连连如胶漆纆索而游乎道德之间为哉,使天下惑也!”对于儒家过分重视礼乐的行为,《列御寇》中有深刻批判:“饰羽而画,从事华辞,以支为旨,忍性以视民而不知不信。”在庄子看来,大盗窃国,哪有什么仁义礼乐可言。(2)批判孔子对功名利禄的追求。《骈拇》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为名为利而残生伤性的行为:“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天地篇》中作者更是借为圃者之口说出:“子非夫博学以拟圣,于于以盖众,独弦哀歌,以卖名声于天下者乎?”毫不留情地对孔子进行挖苦讽刺。《外物》篇则通过富有戏剧性的大儒小儒的故事,揭露了儒者既要名又要利,打着《诗》、《礼》的招牌,干出肮脏的勾当。(3)批判孔子劳形役智以应世务。《胠箧》篇中明确指出,“故天下每每大乱,罪在于好智”,由于统治者的好智、无道才使天下大乱。《外物》篇中描绘了一个汲汲奔走,蒿目忧世有悖于道家“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状态的孔子形象。显然,他是不能受到得道者的欢迎的,以至于当孔子宿于蚁丘之家时,邻人市南宜僚“羞闻其言”。

三、《庄子》中孔子形象的价值与意义

庄子思路开阔,敢想,敢说,敢写。他发展了一套自己的学说并且在语言文字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相当灵活。他常常用寓言、卮言等似是而非之辞寓意。对于《庄子》一书中的孔子形象我们不能完全确信有其事,需要“正照之,斜照之,远照之,反照之”,才能更好地把握其本质。

庄子对儒家过分宣扬仁、义、礼、乐等可以说是深恶痛绝的,因为那违背了他理想的“即雕即琢,复归于朴”的自然本性。从客观上讲,庄子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批判是有现实基础并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庄子所生活的那样一个天崩地坼,赤裸裸的剥削、掠夺、压迫日益剧烈,“无耻者富,多信者显”的时代,人们日益被财富、权势、野心、贪婪等“物”所统治。庄子发出了强烈的抗议,也可以说是发出了反对异化,要求回

55

新妇得宠,贬刺幽王的喜新厌旧。郑玄笺曰:“鹙也鹤也,皆以鱼为美食,鹙之性贪恶而今在梁,鹤洁白而反在林,兴王养褒姒而馁申后。

”[3]497朱熹曰:“鹙在梁而鹤在林,鹙则饱而鹤则饥矣。幽王进褒姒而黜申后,譬之养鹙而弃鹤也。

”[2]200《召南·鹊巢》中用鹊巢被鸠占来象征新妇取代旧妇:“维鹊有巢,维鸠居之”,“维鹊有巢,维鸠方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鄘风·鹑之奔奔》则是一首典型的刺淫荡乱伦的诗歌:“鹑之奔奔,鹊之疆疆。人之无良,我以为兄。鹊之疆疆,鹑之奔奔。人之无良,我以为君。”陆德明《经典释文》卷五引《韩诗》说:“奔奔疆疆,乘匹之貌。”[5]闻一多说:“牝牡相交谓之‘腾’。相交与相加之义极近。《月令》‘乃合累牛腾马,游牝于牡。’郑注曰‘累、腾皆乘匹之名’。‘乘匹’即《周礼·牧师》‘仲春通淫’及《校人》‘春执驹’之谓,故郑注《校人》曰‘春通淫之时,驹弱,为其乘匹伤之也’

”;“‘奔’亦有乘匹之义。《鄘风·鹑之奔奔》篇‘鹑之奔奔,鹊之疆疆。’”[6]这首诗借公子

汲的声口刺其君父宜公强占自己媳妇姜氏,又怒骂其庶兄顽与姜氏的姘合。卫宜公为自己的儿子“汲”娶妻齐女姜氏,因见姜氏貌美就占为己有,称“宜姜”。宜姜在卫宜公死后又和汲的庶兄顽私通,生下三男二女。这首诗歌就是借助“鹑之奔奔,鹊之疆疆”的兴象来刺砭这种乱伦。参考文献:

[1]赵沛霖.兴的源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

[2]朱熹.诗集传[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

[3]郑玄.毛诗正义[M].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

华书局,1980.

[4]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7:16.[5]陆德明.经典释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60.[6]闻一多.伏羲考[M]//闻一多.闻一多全集.北京:生活

·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20.

“Bird ”as a Cultural Image in The Book of Songs

WANG M eihua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321004,Zhejiang ,China)

Abstract :Image is the sediment of poems.By tracing the image of poems ,especially the original image ,we can know their cultural connotations.“Bird ”is an important image in The Book of Songs ,and it carries a lot of cultural connotations --the primary reli-gious worship for ancestral totem,the desire of the primitive people for life reproduction and the symbol of love without religious con-notations.

Key words :The Book of Songs ;bird ;image ;cultural connotations

归人的“本性”的呼声。在当时“天下大乱,圣贤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的社会中,儒墨等显学不免自是彼非,各有所偏,儒墨的那些是非标准又何尝不像在《山木》篇中说到的那样“恶者贵而美者贱”呢?庄子以他的相对主义对抗儒墨等家的独断专论,这种叛逆思想可以说对后世也有着启迪。后来的嵇康反对“立六经以为准”[5],李贽的“不以孔丘是非为是非”等都有着这种积极意义。

总而言之,《庄子》一书中塑造出的孔子很好地反映出作者所追求的人格独立与精神自由的思想,并对后

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参考文献:

[1]鲁迅.汉文学史纲要[M]//鲁迅.鲁迅全集:第9卷.北

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3]苏轼.苏轼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7.[4]李泽厚.美学四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

店,1989.

[5]嵇康.嵇中散集[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0.

The Image and Significance of Confucius in the Book-Zhuangzi

LI Qin ,ZHU Qian

(Faculty of Arts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22,China)

Abstract :The basic idea of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is different.It is interesting that Confucius ,who is known as the sage of the Confucianists ,is one of the most dynamic characters and appears most frequently in Zhuangzi ,the representative work of Taoists.Opinions are widely divided on the image of Confucius in the book of Zhuangzi.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analysis of several form of the image of Confucius in Zhuangzi.It further excavates the idea of pursuing personal independence and spiritual freedom embodied in Zhuangzi and the far-reaching impact to the later generations by revealing the nature and the alienation causes of the image of Confucius.

Key words :Zhuangzi ;the image of Confucius ;alienation

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

(上接第53页)

56

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孔子之楚素材语文版

孔子之楚 【原文】 孔子之楚(1),舍于蚁丘之浆(2)。其邻有夫妻臣妄登极者(3),子路曰:“是稯稯何为者邪(4)?”仲尼曰:“是圣人仆也。是自埋于民,自藏于畔(5)。其声销(6),其志无穷,其口虽言,其心未尝言,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是陆沈者也(7),是其市南宜僚邪(8)?” 子路请往召之。孔子曰:“已矣!彼知丘之著于己也(9),知丘之适楚也,以丘为必使楚王之召己也,彼且以丘为佞人也(10)。夫若然者,其于佞人也羞闻其言,而况亲见其身乎!而何以为存(11)?”子路往视之,其室虚矣。 【注释】 1之:往。 ①蚁左:山丘名。浆:饮料,这里指卖水浆的人家。 ②极:高/这里指屋顶。一说“极”通作“褐(jie)”,指禾苗。 ③稯稯(zong):聚集的样子。 ④畔:田界,这里泛指田园。 ⑤销:通作“消”,消散、消失的意思。 ⑥沈(chen):同于“沉”。“陆沈”喻指隐遁,生活在世人之中却虚淡寂寥。 ⑦市南宜僚:楚国的隐士,已见于前文。 ⑧著:明,这里是透彻了解的意思。 ⑩佞人:这里指献媚的人。 11而:你。 ○ 【译文】 孔子到楚国去,寄宿在蚁丘的卖浆人家。卖浆人家的邻居夫妻奴仆全都登上了屋顶观看孔子的车骑,子路说:“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是干什么呢?”孔子说:“这些人都是圣人的仆从。这个圣哲之人把自己隐藏在百姓之中,藏身于田园生活里。他的声音从世上消失了,他的志向却是伟大的,他嘴里虽然在说着话,心理却好像不曾说过什么,处处与世俗相违背而且心理总不屑与世俗为伍。这是隐遁于世俗中的隐士,这个人恐怕就是楚国的市南宜僚吧?”

子路请求前去召见他。孔子说:“算了吧!他知道我对他十分了解,又知道我到了楚国,认为我必定会让楚王来召见他,他将把我看成是巧言献媚的人。如果真是这样,他对于巧言献媚的人一定会羞于听其言谈,更何况是亲自见到其人呢!你凭什么认为他还会留在那里呢?”子路前往探视,市南宜僚的居室已经空无一人了。

《庄子》故事两则

《庄子》故事两则 教学依据 庄子和孔子一样,都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 庄子的散文在先秦散文中具有独特的风格,他吸收了神话的精髓,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极富浪漫色彩。其故事形象生动,几乎所有的生物非生物都会说话,会辩论,使逻辑思维的理论文章更加生动化、形象化。文中譬喻较多,而且用法灵活。 两则短文作为教材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两篇文章具有开放性。这样便于引导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合作交流并体验、感悟和参与评议活动,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两文只是对当时的活动情景和语言作了客观陈述,没有任何评价性语言。这更有利于我们利用文本资源让学生从多角度去理解文本。如对于《惠子相梁》,有人会说:文本告诉我们不要以丑陋的心态去揣度别人,否则会自取其辱;也有人会说:庄子代表的是真、善、美,因此永远是从容坦荡的,无惧无畏的。对于宛鸟刍鸟之死,有人会说它是清高的,是有骨气之士,但也有人说它只是自我清高,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文,首先我们不能用庄子和惠子谁对谁错来判断。庄子对于外界的认识,常常带着观赏的态度,他把主观的情趣发挥到外物上,产生移情的作用;惠子则不同,他只站在分析的立场,来分析事理意义下的实在性;庄子是以其艺术家的风貌,在认知态度上,偏于美学上的观赏;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在认知态度上,着重认识论的判断。两种对立思路,一个超然物外,又返回事物本身来观赏其美;一个走向独我论,即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 2.两则文章均是在人物的轻松对话中蕴涵着深刻的哲理,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有利于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来感悟、体会文本的内涵。 作为教材资源,该文是实施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师生与文本对话很好的载体,更是实现“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极好文本之一。 因此,在教学中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 1.以“读”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学会积累文言内容。要通过“通读”“朗读”“诵读”“评读”等多形式、多层次的读,而达到“议”和“悟”以及“拓展延伸”的完美融合。 2.注重感悟,注重学生多方位的体验是教学的主渠道。 3.注重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教学中要注重最为重要的思维过程的引导,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元性,特别是要尊重学生个性体验、个性感悟、创造性的思维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借助工具书能读懂课文,掌握并积累必要的文言词义、句义、文义。

_庄子_中的孔子形象及其意义

2010年10月第22卷第5期 安康学院学报 Journal of Ankang University Oct.2010 Vol.22№5 鲁迅先生在《汉文史纲要》中称赞庄子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1]笔者认为,这与书中塑造出来的一系列庞杂而奇特的形象分不开。儒道两家思想基本理念不同,但有趣的是,以儒家圣贤著称的孔子却成为道家经典代表作之一《庄子》中出现频率最高,最活跃的人物形象。全书33篇中共有21篇约50个章节提及孔子。其中,内、外、杂篇中分别占4篇、9篇、8篇。 对于《庄子》一书中出现的孔子形象,历来众说纷纭。有直言不讳说庄子是讥讽孔子的,如司马迁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说“诋訾孔子之徒”是为“明老子之术”[2];也有学者认为庄子实际上是极其推崇与尊重孔子的,如郭象、成玄英等;苏轼在《庄子祠堂记》中更是明确表示,“余以为庄子盖助孔子者,要不可以为法耳。”在苏轼看来,庄子对孔子是“阳挤而阴助之”[3]。不管以怎样一种心态看《庄子》中的孔子,有一点我们不能忽视,那就是孔子在《庄子》中的形象是复杂不一的,甚至在同一篇中性格形象也截然不同。 一、《庄子》中孔子形象的三种形态 总的说来,在《庄子》中孔子的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其一,违背大道,仅有虚伪的仁义道德,屡遭抨击的儒家孔子。孔子的整个思想核心是“仁义”。这点在《庄子》中也体现得十分鲜明,只不过作者对孔子所恪守的“仁义”完全持一种批判的态度。如在《齐物论》中,庄子借长梧子之口批评孔子说,“夫子以为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①,认为他不懂妙道之行。在《德充 符》中叔山无趾对孔子说,“夫天无不覆,地无不载,吾以夫子为天地,安知夫子之犹若是也”,挖苦他蔽于形而不知德,以至于“天刑之,安可解”,不免要受到上天的惩罚。在《天道》里,老聃严厉批评孔子扰乱人性,说他是“偈偈乎揭仁义,若击鼓而求亡子”。《盗跖》篇中的孔子更是狼狈不堪,被柳下跖痛快淋漓地斥责为“以利祸其真,而强反其性情”。就像《大宗师》中孔子所说的,“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内者也。外内不相及”,儒道两家基本主张不同,所以孔子遭到如此尖锐的批判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二,自愧不如得道者,谦虚好学,由儒而道的孔子。在《德充符》中,孔子称赞断脚却执行“不言之教”,能“守其宗”的王跆为圣人,还表示自己已落在众人之后,要拜王跆为师,并且要率领天下所有的弟子去跟他学习。在《大宗师》中,孔子说自己“丘则陋矣”;同是在这篇中,当孔子听说自己的弟子颜回达到了“坐忘”的境界时,便对颜回说“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表示愿意跟随在弟子后面。这种好学的形象与《论语》中所倡导的“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精神是相吻合的。在《天地》篇中,孔子向老聃请教怎样才能称之为“圣人”;同篇中,对于为圃者的言行,孔子自愧不如地对子贡说:“浑沌氏之术,予与汝何足以识之哉!”在《天运》中,孔子往南到沛地见老聃表明自己虽“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但也曾从阴阳理论去探求道,当得到老聃“性不可易,命不可变,时不可止,道不可壅”的指点后三个月不出门,最后还得到了老聃的“丘得之矣”的肯定。在《达生》篇中,孔子积极向 《庄子》中的孔子形象及其意义 李琴,朱倩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摘要:儒道两家思想基本理念不同,但有趣的是,以儒家圣贤著称的孔子却是道家经典《庄子》中出现频率最高、最活跃的人物形象之一。对于《庄子》一书中出现的孔子形象,历来众说纷纭。本文从对《庄子》中孔子形象的几种形态分析入手,通过揭示孔子形象的性质及其异化的成因,从而进一步挖掘《庄子》中所体现出的追求人格独立与精神自由的思想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庄子》;孔子形象;异化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092(2010)05-0054-03收稿日期:2010-04-27 作者简介:李琴,女,江西南丰人,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研究;朱倩,女,广西桂林人,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研究。 ①本文《庄子》原文均出自陆钦《庄子通义》,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以下不再一一注明。 54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的核心思想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的核心思想 孔子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孔子是个大思想家,他创立了儒家学派。首先,他提出“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其次,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后来成为我国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对后世影响极大。KCB齿轮油泵 孔子又是个大教育家。在奴隶社会里,只有贵族子弟能够受教育,文化教育被官府垄断了。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突破官府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据说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他教育学生: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学习态度要老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可调压渣油泵 相传,孔子晚年编订了古待的文化典籍《诗》、《书》等几部书,还根据鲁国的历史材料编成《春秋》一书。这对古待文化的保存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孟子高压渣油泵 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待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KCB-300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齿轮油泵kcb 55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在孟子生活的时待,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高压渣油泵的“亚圣”。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

经典历史人物素材(庄子)

2009高考作文专题复习:经典历史人物素材(庄子) 庄子简介 庄子(约公元前369梷前286),名周,宇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今城关镇东城路)人。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影响深远的哲学流派。 人物事略 1、濠梁之辩 庄子和惠子一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倐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鱼游得多么悠闲白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说:"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循其本。子日‘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嚎上也(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己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壕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秋水》 2、鸱得腐鼠 惠子在魏国做宰相,庄子前去看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十分恐慌,在都城内搜寻庄子,整整三天三夜。庄子去看他,对他说:"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口:‘吓!’今子欲以子之魏国而吓我邪(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吗?鹓雏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会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会进食,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会饮用。正在这时一只鹞鹰寻觅到一只腐烂了的老鼠,鹓雏刚巧从空中飞过,鸱鹰抬头看着鹓雏,发田一声怒吼:‘哧!’如今你也想用你的魏国来怒吼我吗?" 3、材与非材 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

小学语文 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孔子西藏书于周室素材 语文版

孔子西藏书于周室 【原文】 孔子西藏书于周室。子路谋曰:“由闻周之徵藏史(1)有老聃者,免(2)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3)焉。”孔子曰:“善。” 往见老聃,而老聃不许(4),于是繙(5)十二经(6)以说。老聃中其说(7),曰:“大谩(8),愿闻其要。”孔子曰:“要在仁义。”老聃曰:“请问,仁义,人之性邪?”孔子曰:“然。君子不仁则不成,不义则不生(9)。仁义,真人之性也,又将奚为矣?”老聃曰:“请问,何谓仁义?”孔子曰:“中心(10)物恺(11),兼爱无私,此仁义之情也。”老聃曰:“意,几(12)乎后言(13)!夫兼爱,不亦迂乎!无私焉,乃私也。夫子若欲使天下无失其牧(14)乎?则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夫子亦放(15)德而行,循道而趋,已至矣;又何偈偈乎揭(16)仁义,若击鼓而求亡子(17)焉?意,夫子乱人之性也!” 【注释】 1徵藏史:掌管文典的史官。 2免:引退。 3因:问。 4许:赞同。 ⑤繙(fan):反复。 6十二经:一说,为“六经”之误;一说,不确指。 7中:中断。 8大谩:大,同“太”,谩,繁琐。 9生:立身。 10中心:心中正。 11恺(kai):乐。 12几:近。 13后后面说的话。?牧:驾驭。 14放:放任。

15偈(jie)偈:用力。 16揭:举,指标榜。 17亡子:逃跑的人。 【译文】 孔子想把书保藏到西边的周王室去。子路出主意说:“我听说周王室管理文典的史官老聃,已经引退回到家乡隐居,先生想要藏书,不妨暂且经过他家问问意见。”孔子说:“好。” 孔子前往拜见老聃,老聃对孔子的要求不予承诺,孔子于是翻检众多经书反复加以解释。老聃中途打断了孔子的解释,说:“你说得太冗繁,希望能够听到有关这些书的内容大要。”孔子说:“要旨就在于仁义。”老聃说:“请问,仁义是人的本性吗?”孔子说:“是的。君子如果不仁就不能成其名声,如果不义就不能立身社会。仁义的确是人的本性,离开了仁义又能干些什么呢?”老聃说:“再请问,什么叫做仁义?”孔子说:“中正而且和乐外物,兼爱而且没有偏私,这就是仁义的实情。”老聃说:“噫!你后面所说的这许多话几乎都是浮华虚伪的言辞!兼爱天下,这不是太迂腐了吗?对人无私,其实正是希望获得更多的人对自己的爱。先生你是想让天下的人都不失去养育自身的条件吗?那么,天地原本就有自己的运动规律,日月原本就存在光亮,星辰原本就有各自的序列,禽兽原本就有各自的群体,树木原本就直立于地面。先生你还是仿依自然的状态行事,顺着规律去进取,这就是极好的了。又何必如此急切地标榜仁义,这岂不就象是打着鼓去寻找逃亡的人,鼓声越大跑得越远吗?噫!先生扰乱了人的本性啊!”

孔子语录

《孔子语录》 相关识记: 1、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成人之美。 2、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 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 3、理解背诵: 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⑤孔子要求人们对待先进和落后的态度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⑥讲做人应该换负远大,意志坚强的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⑦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⑧孔子认为可以终生奉行的一个字是“恕”,并把这个字阐述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考链接: 1、文学常识。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者。他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2、注音。 论(lún)语陬(zōu)邑(yì)愠(yùn)殆(dài) 3、翻译句子,并注意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学过的功课,不也高兴吗?“说”同“悦”,愉快。 (2)吾日三省 ..吾身。 △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反省。三:泛指多次。三省:多次检查,反省。 (3)温故.而知新。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故:旧的知识。 (4)士不可以不弘毅 ..。 △士大夫不能够不强毅。弘毅:宽宏坚毅。这里指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要的,也不要给予别人。欲:要。施:给,送。 4、“而”字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顺接:指用“而”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是顺着下来的,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转接:指用“而”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有转折,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不知而不愠”。 《鱼我所欲也》 一、文学常识 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我们还学过他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语音。 箪(dān)蹴(cù)羹(gēng)死亦我所恶(wù)

20《庄子》故事两则

20《庄子》故事两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能力目标 1.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2.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情感目标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难点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 1.比较法通过学生译文和标准译文的比较过好语言关,通过惠子与庄子的对比过好寓言关和思想关,通过一、二则故事的不

同文风比较过好欣赏关。 2.延伸拓展法拓宽阅读视野,了解庄子的思想。《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自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过好语言关;引读提高,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感知惠子、庄子的不同表现,过好思想关;美点寻踪,欣赏两则故事;延伸拓展,了解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庄子和孔子一样,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但庄子与孔子的面貌截然不同。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沦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今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片断,让我们走近庄子,感受他的机敏、幽默与诙谐。 二、资料助读 庄子与《庄子》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孔子的五种形象

孔子的五种形象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有五种形象:第一种形象“圣化”。一介布衣的孔子被初步塑造成圣人,中间大概经历了四五百年的过程。吴国大夫曾向孔门弟子子贡发问:你老师莫非是圣人吗?为什么如此多才多艺呢?子贡回答道:上天赋予他做圣人的资质,所以他又多才多艺。这里子贡把孔子赞美成“天纵之将圣”,首次把孔子的形象定位成天赋“圣人”。一百多年后,孟子对孔子作了高度评价,指出:“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意思是说自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更伟大的。孟子认为“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孔子“皆不为也”(《孟子·公孙丑上》)。古代圣人有许多不同的侧面,而在孟子看来,孔子身上凝聚了圣人的各方面的优点,是古代圣人的“集大成”者。在孔子被“圣化”的过程中,大史学家司马迁推波助澜,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他说:“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史记·孔子世家》)这是说自帝王至学者,如果要探讨以六经为核心的知识学问,皆以孔子的观点作为是非标准。援此而论,司马迁就认定孔子是最伟大的圣人(至圣)了。第二种形象“矮化”。“矮化”孔子可以说是自老子开始。孔子当年西行,向老子问礼。老子认为周礼的

创始人周公早已死了,要复周礼必须要估量时代潮流是否允许。老子告诫说:“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史记·老子列传》)这说明孔子身上有两大不足:趾高气扬的神态(骄气、态色),过多的欲望与理想(多欲、淫志)。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矮化”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或策反孔子的学生:与其追随“避人之士”(指孔子),不如跟随避世之士(指隐士);或暗示孔子应改弦易辙,“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也”。《庄子·德充符》塑造了一个肢体残缺名叫“叔山无趾”的人物,向孔子求教并进而论道,最后使得孔子甘拜下风,自惭形秽。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实际上《庄子》一书中还有许多“矮化”孔子的故事。道家“矮化”孔子在历史上是有传统的。《列子·汤问》编造了一个故事:孔子东游,看见两个小孩在辩论早晨的太阳和中午的太阳哪个离我们近?双方从形状、温度出发各执一词,究竟谁对谁错,“‘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也?’”实际上这个问题有相当的难度,两千多年后天文学家经过精密的计算后才能得出答案。但孔子不是圣人吗?按照宋儒朱熹的说法:“圣贤无所不通,无所不能,哪个事理会不得?”但是无所不知的圣人对小孩的疑问也不能回答,这不能不说是

《庄子》中的孔子

《庄子》中的孔子-国学教育论文 《庄子》中的孔子 文/ 张真山长 作者简介:张真,籍占安徽蒙城,经学私淑先圣,绘事师武隆肖中胤先生。北京象罔书院、歙县竹山书院山长。创建连山堂卮道工作室。常以老庄接引门人,从游者日众。门人辑其文而成︽无端崖︾一册。 孔子的时代,周游六国,遇到过荷條丈人、佝偻者、耕者等等,这些隐士对孔子没有曲语。而所有的儒家道家经典记载,孔子也始终不失孔子应有的儒家气象,孔子的气象是不自大,洗耳恭听。尽管有时主张不同,孔子仍然尊重教训他的人。但是弟子们往往不服气,孔子从没有不服,隐者们不是为了羞辱他,孔子的圣境就在于他的大、和。孔子与批评他的隐者、智者所处都是同样的道境,都有一样的慈悲之心,所不同的是,孔子知不可为而为之,力图挽救正在堕落的世道人心。弟子们则不同,弟子们认为老师最伟大,遇到有人诋毁老师,他们要保护自己的老师。因为道心不同,而致情绪使然。如果连孔子身边的弟子都只能做到这样,那么天下人又能如何?后世随着时间推移,演变成对孔子膜拜的情绪。 在孔子时代,无论是孔子与庄子的对话,还是与弟子们对话都是为了真。孔门弟子让后世不可企及之处,在于弟子们看不懂师父就问,不用揣摩。例如,孔子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伙食。孔子倚树而吟,这份淡定。颜回端供而立,没有狼藉像,依然从容不失气象。另外一段,孔子弦歌不辍,子路跟子贡说老师无耻么?颜回转问孔子,孔子说,冬夏青青,唯松柏独能正。接上面颜回的问题,颜回偷看了老师一眼,说:仲尼恐其广己而造大也,爱己而造哀也,曰:回,无

受天损易,无受人意难。孔子虽然倚树而歌,但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师父的人终日行不离辎重,他的生命没有一刻是为了外在的肉身而活,行走坐卧都是道的履踐,为人师所在师道的层面,随时随地对弟子关注,随时随地因人而异的施教,不会遗漏每个细节。何时鼓励,何时搁置,何时教诲,都是施教的能力。恐其广己而造大,恐其爱己而造哀。所谓广己,人学了很多学问,很容易自以为是。自觉不自觉装懂,装圣人。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走夜路的其实很怕鬼,硬撑着装作不怕的样子。生死面前,颜回端供而站,但是内心有些惶恐,生死撞击他内心守不住的时候,孔子抓住这个苗头当头棒喝。爱己而造哀,因为珍惜自己的生命,才会生出哀伤,情绪一生,无论是革命性鼓动的情绪,还是爱己而造哀的情绪,都会被情绪所牵动,而使身心失重。君子居正,《大学》所谓正心,心一旦失正,意也失诚。失去信心,就会自乱阵脚,自己先败下阵来。 孔子爱怜颜回的称呼,回,无受天损易,无受人易难。意为,不遭天谴容易,做得好不介意别人不夸赞难。孝容易,又敬又孝难,敬孝容易,父母不知道你敬孝而孝难,做到极致,做到圣境。 以上面一点,稍稍窥见圣人时代的景象。那个时代,虽然标签为儒家。所谓的儒道不二,不是在知识层面的理解,不是口头禅,不是在概念上的弥合。人类历史是每个人以自己的身心个体,证圣的过程,上天造人,只有一个目的,让人成为人,但是不会无限制给你机会,所以就有了生死。生死是有时间段的。在段落范围内,不能完成人为人的过程,宗教会告诉你,你浪费了机会。出生落地,就开始了倒计时。儒家不用宗教的语言说明,但是意思相同。所以儒家也修身,三教都以修身为本。只有自己的船能度自己过河。糟蹋自己的身体,就不是修身。

刘老师素材格三:儒

“素材格”写作训练之三:儒?释?道 素材示范 儒家思想的主旨是仁义,舍生取义,以仁孝治国,知其不可而为之,讲的是入世;道家思想主旨是自然和谐,道法自然,以无为之法治国做事,讲的是出世;佛家,强调自身修养,以求来世幸福,讲的是超世。 ——网络论文 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没有精神粮食;佛家是百货店,像大都市的百货公司,各式各样的日用品俱备,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没有钱则观光一番,无人阻拦,但里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东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这譬喻是有其理由的。 ——南怀瑾语录 【素材格解析】 我们的思想处处存在着儒释道的影子,因为千年前的先哲们已经将这样的文化密码镶嵌在我们的基因里;我们的行动时时在受儒释道思想的支配,因为先贤们的睿智创造性地参悟着炎黄子孙的生存法则。 我们的写作正在以思想为经线、以行动为纬线立体交叉地进行着,因而,儒释道类素材是一种富有穿透性、囊括性的作文题材。 作家文章 孔子心和庄子气 张云广 时近中秋,一场冷雨下过,天色已近黄昏。 邻居家的老榆树上,数只麻雀正梳理着翅膀下和尾巴上有些潮湿的羽毛,神情悠然而专注,还不时惬意地叽喳几声,像极了庄子眼中和笔下的风景。 天空,随风而动的灰色云层下,几只燕子在空中忙着捕食,再过不了多久,它们就要跋山涉水飞往南方了。用羽翼追求梦想丈量天下,一路奔波劳顿如当年周游列国的孔子。 麻雀与燕子,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庄子与孔子,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 常常忆起老家的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大爷,算来他今年已经66岁了吧,都在城里上班的儿女曾无数次劝他离开农村进城居住,却被他一次次一口回绝。他吹的小曲隔着老远就能听

《论语十二章》(含答案)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乐也不管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 8.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______________”,而能够持之以恒也是因为“______________”。

浅谈庄子的人物形象

毕业论文(设计) 中文题目:浅谈《庄子》的人物形象 英文题目: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二零一五年五月

摘要 本文以《庄子》一书中的人物形象为研究内容,将书中的人物分为先秦诸子、寓设人物和神话人物三大类,研究先秦诸子中的孔子、老子、惠子人物形象,寓设人物中怪异残存之人、隐士方外之人、巧技之人的人物形象,以及神话人物中古帝王与神话人物的形象;三类人物都是以其行迹、品性,直接、间接的阐述庄子之“道”。 关键字:《庄子》;人物形象;庄子

Abstract Based on the image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book zhuang zi as the research content, the characters in the book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pre-qin scholars, main characters and mythical figure three categories, the research of the pre-qin scholars Confucius, Lao tzu, keiko the character image, the main characters of weird residual, hermit nowhere man, the statics of character image, and mythical figure medieval Kings and emperors and myth character image; Three types of character in its tracks, character of direct and indirect zhuangzi "tao". Key words: "zhuangzi", the character image, chuang tzu

八下语文阳光课堂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在括号中填上拼音或汉字。(5分) 人,不要无谓地幻想与理想美丽邂逅( ▲),而应开阔胸jīn( ▲),抱着不断雕镂(▲)自我的态度,直到将自己切成一颗最cuǐcàn( ▲)的钻石,在生命的长河中yìyì( ▲)生辉! 2、下面句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近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白宫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双方达成共识:排除干扰、减少摩擦、管控分歧,是推进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必由之路。 B.刘翔在伯明翰特许赛男子60米栏以7秒41打破亚洲纪录,面对佳绩他举重若轻。C.2012年全年预计有约20次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其中“神九”“神十”的发射将会成为空前绝后的壮举。 D.20号,媒体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采访,发现福岛核电站万人空巷,枯草丛生。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通过持续摄入含有1073R-1乳酸菌的酸奶饮料,会使中小学生患流感的几率有效降低。B.王菲的重庆演唱会上发生了观众席垮塌,因此补演时上座率只有六七成。 C.按照省环保厅统一部署,加大投入,尽快形成PM2.5、一氧化碳、臭氧指标的监测能力,实现市区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浓度有明显下降。 D.乍暖还寒时候,记者就在枫泾古镇看到不少游客们携家带口在古镇小巷里徜徉。 4、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本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3分) 2月18日,盐城人才金港“HR俱乐部”理事会成立,几十位来自政府、高校、知名企业的HR齐聚人才金港,围绕“打造政产研学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主题畅 谈人才工作。 据了解,盐城人才金港是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导成立的人才公共服务平台。为了落实开发

小学语文 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孔子见老聃素材 语文版

孔子见老聃 【原文】 孔子见老聃,老聃新沐(1),方将被发而干(2),然似非人(3)。孔子便而待之(4),少焉见,曰:“丘也眩与,其信然与?向者先生形体掘若槁木(5),似遗物离人而立于独也。”老聃曰:“吾游心于物之初(6)。” 孔子曰:“何谓邪?”曰:“心困焉而不能知,口辟焉而不能言(7),尝为汝议乎其将(8)。至阴肃肃(9),至阳赫赫(10);肃肃出乎天,赫赫出乎地(11);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或为之纪而莫见其形(12)。消息满虚,一晦一明,日改月化,日有所为,而莫见其功。生有所乎萌(13),死有所乎归(14),始终相反乎无端而莫知乎其所穷(15)。非是也,且孰为之宗!” 【注释】 1沐:洗头发,“薪沐〃即刚洗了头发。 2被(pi):通作“披”。 3热(zhe):通作“蛰”,“蛰然”就是不动的样子。非人:不像是个活着的人,这里指凝神寂志如槁木,一动也不动。 4便:通作“屏”,屏蔽的意思?老聃新沐披发待干,孔子不便直入相见,故隐于屏后等待,“便而待之”的意思就是在门下等候。 5掘(wu):通作“柮”,指没有枝叶的树干,这里是形容直立不动像木头似的。 6物之初:即宇宙之初。 7辟:合。 8将:大略。“议乎其将”意思是谈谈它的大概。 9肃肃:阴冷的样子。 10赫赫:炎热的样子。 11这里说阴气出于《天,阳气出于地,似与老庄哲学中惯常的说法——阴气与地有关联,阳气与天有关联——不合。 12纪:纲纪: 13所乎萌:所萌发的地方。 ?所乎归:归向的地方。 ?反:返;“相反”即相互循环的意思

【译文】 孔子拜见老聃,老聃刚洗了头,正披散着头发等待吹干,那凝神寂志、一动不动的样子好像木头人一样。孔子在门下屏蔽之处等候,不一会儿见到老聃,说:“是孔丘眼花了吗,抑或真是这样的呢?刚才先生的身形体态一动不动地真像是枯槁的树桩,好像遗忘了外物、脱离于人世而独立自存一样”。老聃说:“我是处心遨游于浑沌鸿濛宇宙初始的境域。” 孔子问:“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呢?”老聃说:“你心中困惑而不能理解,嘴巴封闭而不能谈论,还是让我为你说个大概。最为阴冷的阴气是那么肃肃寒冷,最为灼热的阳气是那么赫赫炎热,肃肃的阴气出自苍天,赫赫的阳气发自大地;阴阳二气相互交通融合因而产生万物,有时候还会成为万物的纲纪却不会显现出具体的形体。消逝、生长、满盈、虚空、时而晦暗时而显明,一天天地改变一月月地演化,每天都有所作为,却不能看到它造就万物、推演变化的功绩。生长有它萌发的初始阶段,死亡也有它消退败亡的归向,但是开始和终了相互循环没有开端也没有谁能够知道它们变化的穷尽。倘若不是这样,那么谁又能是万物的本源!”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名言

7、敏而好学 一工精彩文档<■ ,不耻下问。 ■- ■ I ■ ■ .■ t I ■ ■ j ■ sail . ??■? ■ ■ ■ ■ a is ■: * 1 ?■??」■! ■■■ a ■aw, ■ ■ ■ ■ H ,? jp'l 1: ▲,/■ \ A If ; 、a ,古在 o R ■〔HH, Lj-r^-L' ■ F ? F i| <1 r * f p |J < h ■ r * / 'I ■ * I p >z p x *k,1 a J * - tfi !■/JB — r ■" -I 、J 、「、小 ’ ? I B ? ■ ‘ i ■ 9 i ■ I < I M A, I 丄J ? ■/ ■ I r A , a i d " |, Ll ■ ■ I ill i iiuj?i h _ 1 ]■疋■ * 9 i i _■_■_■ /jZ z=t J ,l==r ■ .p .. ■ 1 ?■卜 i ?[- I /~r 丿] 7. r ■ ■>! ? _ k a ] . q 4 |—?—|i - | / a a a 孔子名言 敏于事而慎于言。 【译文】人应在做事上主动积极但在说话上谨慎。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 r r t t -a r - t a ■ n r v t ?■?* 而更加危险。 【译文】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工 '5、德不孤?,必有邻。' !T ! ■ ■?* = r ■■'? ! - — ! I '6、听其言而观其行。' 【译'文】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孔.子孟子:谏言名句 译文 "【译■文】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 二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 '0 ■ I B ? - ■ a H I 4 ? ■■ ■ I H ■ 一■ 3、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 '【译文】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讷 e :语言迟钝,不善讲话 '敏:敏捷 ■【译文】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 ,一定会有同他相亲近的人。

九年级3月阶段形成性测试语文试题

初三语文试卷 【卷首语】 亲爱的同学,相遇在美丽的春天,缘自于美丽的主题——为理想而奋斗!高扬着乐观坚强的旗帜进发吧,大声对自己说——Y es , I can!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在括号中填上拼音或汉字。(5分) ( ▲),而应开阔胸jīn( ▲),抱着不断雕镂.(▲)自我的态度,直到将人,不要无谓地幻想与理想美丽邂逅 .. 自己切成一颗最cuǐcàn( ▲)的钻石,在生命的长河中yìyì( ▲)生辉! 2、下面句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近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白宫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双方达成共识:排除干扰、减少摩擦、管控分歧,是推进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必由之路 。 .... 。 B.刘翔在伯明翰特许赛男子60米栏以7秒41打破亚洲纪录,面对佳绩他举重若轻 .... C.全年预计有约20次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其中“神九”“神十”的发射将会成为空前绝后 的壮举。 .... ,枯草丛生。 D.20号,媒体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采访,发现福岛核电站万人空巷 ....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通过持续摄入含有1073R-1乳酸菌的酸奶饮料,会使中小学生患流感的几率有效降低。 B.王菲的重庆演唱会上发生了观众席垮塌,因此补演时上座率只有六七成。 C.按照省环保厅统一部署,加大投入,尽快形成PM2.5、一氧化碳、臭氧指标的监测能力,实现市区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浓度有明显下降。 D.乍暖还寒时候,记者就在枫泾古镇看到不少游客们携家带口在古镇小巷里徜徉。 4、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本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3分) 2月18日,盐城人才金港“HR俱乐部”理事会成立,几十位来自政府、高校、知名企业的HR齐聚人才金港,围绕“打造政产研学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主题畅谈人才工作。 据了解,盐城人才金港是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导成立的人才公共服务平台。为了落实开发区人才服务政策,贴

从_庄子_内七篇_中两个不同的孔子形象谈庄子之思想

2001年2月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Feb.,2001第10卷第1期 Journal of Xi’an Petroleum Institute(S ocial Science) Vol.10No.1 从《庄子?内七篇》中两个不同的 孔子形象谈庄子之思想 曹小晶 (西北大学文学艺术传播学院,陕西西安710069) 摘 要:通过对《庄子?内七篇》中两个不同孔子形象(A.原本的孔子B.庄化的孔子)的分析和比较,试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孔庄思想本是一家,他们都以人生哲学为其主体,对社会人生充满了关注;只是庄子相比孔子而言,其思想的容量更为宽大、深厚和玄邃,有超越孔子思想的一面,但这种超越并不是真正的逍遥自在,庄子的思想始终停留在珍惜生命与拯救天下的两难选择中,并因此而矛盾着、痛苦着,也正是这一显著突出的思想特点造就了中国知识分子数千年来儒道并存、互相交融的心态基型和双面人格。 关键词:庄子;孔子;双面人格 中图分类号:B2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645(2001)01-0077-04 1  凡是读过《庄子》的人都有这样一个印象:庄子的文笔奇异诡怪、诙谐玄妙,且“见得方说到”,学者闻一多先生评价说:“读《庄子》,本分不出那是思想的美,那是文字的美。那思想与文字,外型与本质的极端调和,那种不可捉摸的浑圆的机体,便是文章家的极致”;无论从思想还是文辞上,他都打破了一般常规,无视偶象,上天入地,喜笑怒骂皆有妙趣,就连被人们尊为至圣的孔子也成了笔下的常客,常常遭到批评和讥笑,一扫孔夫子往日神圣的庄严,连同孔夫子整日整月席不遐暖、忙于传播教诲的仁义理智也被斥为大伪、大害,而加以挖苦、讥蔑;但是稍微留心,也会发现在内七篇中还有另外一个孔子,这个孔子不同于那个被讥讽的孔子,与其说他是孔子,毋宁说他是庄子,因为他是庄化了的孔子,是庄子思想的代言人,那么庄子为什么要把自己的一些思想通过孔子的形象告诉诸人呢?虽然庄子文笔诡异,他笔下的人物常常是虚构的,人物之间的对话也常常是杜撰的,因此杜撰孔子来代言也是很正常的事,但是我以为庄子这样做是很有深意的,证据有二:首先从内七篇中可以看到他写到许多人物,有凭空塑造的,如妙姑射山之神人等,也有根据一点史实线索编造的,如尧舜、楚狂接舆、连叔等,而孔子这一形象正属于后一类,从内七篇看来,一般凡是属于后者这类人物,庄子虽然也在编造其言其事,以服务于自己的思想,但基本上都未脱出这一人物的原本特征,因此庄化的孔子有庄子编造的一面,但也不能说这一形象本身完全彻底是反其道而行之;其次就庄子文章本身的一贯特色来看,他的文辞、手法与思想、内容浑然一体,分不清哪是内容,哪是文辞,例如《德充符》篇,庄子欲说明:破除外型残缺的观念,而重视人的内在性德,有德之人生命自然流露出一种精神力量吸引着人。他就通过王骀、申徒嘉、叔山无趾、哀骀它这一系列外形残缺的人物形象与其言行德行的强烈反差来达到其想要说明的目的,也就是说人物形象选择本身,庄子是大有深意的,因此庄子对庄化孔子的塑造也不是胡抓乱来的。那么被庄子所批判讥笑的孔子与庄化了的孔子既然不是一种完全相反的关系,犹如一个真孔子、一个假孔子,那么他们就相同吗?他们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回到原著: 收稿日期:2000-09-05 作者简介:曹小晶(1968-),女,陕西安康人,西北大学文学艺术传播学院讲师,文艺学硕士,主要从事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