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神经内分泌癌1例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249.45 KB
- 文档页数:1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疗进展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是一类较为罕见的肿瘤,占恶性肿瘤的2%,它是起源于不同神经内分泌器官的一组异质性肿瘤,其中胃肠道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NETs的74%。
在临床上,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病率低,其中约15%-36%为无功能性肿瘤,无典型的临床特点或者掩盖了临床特点。
另外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生长相对较为缓慢,早期表现常无特异性或者根本无明显的症状,临床上易与功能性的疾病产生混淆。
致使延误诊断,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本综述主要对其近年来在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简要总结。
1 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GNET)的分类2010年WHO在组织形态上将消化系统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为四大类:(1)神经内分泌肿瘤,其中包含了NET1级(类癌)和NET2级;(2)神经内分泌癌,其中包含小细胞癌及大细胞癌;(3)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4)部位特异性和功能特异性神经内分泌肿瘤。
2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NET)的诊断2.1临床表现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NET)早期的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如腹胀,上腹痛,腹部不适、呕血、黑便、消瘦纳差等。
它按其临床症状表现不同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某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异常分泌,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功能性症状表现;另一类是与功能性症状表现无关的胃神经内分泌肿瘤。
功能性GNET多表现为过量分泌肿瘤相关物质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无功能性的GNET常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致使早期难以发现。
大多数患者由于肿瘤较大,可在腹部扪及肿块,以及肿瘤引起的相关并发症,或者出现远处肝脏转移引起的黄疸等症状前来就诊。
2.2生化检查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大部分具有内分泌功能,故可通过检测血、尿中的激素及其代谢产物进行GNET的初步筛查。
2.3肿瘤标志物我们最常用的肿瘤标记检测物质是血清或血浆的嗜铬黏多肽A(CgA)和突触素(Syn)。
CgA是一种直径大于80 nm的大分泌颗粒基质中的蛋白,其在诊断神经内分泌肿瘤方面有明显优势,它与肿瘤的体积及肿瘤侵及范围有关,对于监测肿瘤和判断其预后有很大价值。
/病例报告•Case Report•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Chin J Curr Adv Gen Surg2020年12月第23卷第12期Dec.2020Vol.23No.12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报告陈延坤秦成坤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立医院肝胆胰脾外科(山东【关键词】十二指肠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手术切除【中图分类号】R735.3【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9905.2020.12.028【文章编号】1009-9905(2020)12-1003-03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4岁,因“黑便2月,查体发现十二指肠占位1月”入院。
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黑便,偶有恶心,无腹痛、腹胀、发热、寒战等其他临床症状。
1月前于当地医院行电子胃镜示:十二指肠降段肿物,怀疑十二指肠恶性肿瘤。
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血红蛋白渊HGB)84g/Lo血清癌胚抗原(CEA)、CA199、CA125、甲胎蛋白(AFP指等均在正常范围,其他生化指标未见明显异常。
上腹部增强MRI及MRCP示十二指肠降段前壁动脉期见条形高强化灶,截面约0.5cmx1.2cm,静脉期及延迟期呈相对等信号,平扫T1WI及T2WI显示不清;MRCP提示胆囊无增大,肝内外胆管及主胰管无明显扩张(图1)o十二指肠镜示十二指肠乳头大小形态正常,十二指肠乳头旁见一肿物,中央凹陷,糜烂,溃疡形成(图2)o病理科会诊意见:(十二指肠降段)神经内分泌肿瘤,G1(类癌)。
术前诊断:十二指肠降段占位,首先考虑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
手术探查,见病灶位于十二指肠降段腹侧,大小约1.5cmx 1.0cmx0.5cm,质硬,肝左叶肝面见直径约0.5cm 白色质硬结节,切除后送快速冰冻病理回示:纤维增生性结节伴玻璃样变。
遂于十二指肠前壁完整切除肿瘤,考虑存在复发、十二指肠痿、胰痿、出血等风险,加做胃肠吻合术。
术后病理示:显微镜下见肿瘤细胞存在病理性核分裂(细胞核膜消失,核染色质聚集,边缘呈锯齿状),2/10HPF,侵达深肌层(图济南250021)3)o免疫组织化学:CK(AE1/AE3)(细胞角蛋白抗体AE1/AE3)、Syn(突触素)、CgA(嗜铬蛋白颗粒A)、PHH3(磷酸化组蛋白H3)均表现为阳性,Ki-67(5%),CD56表现为阴性。
胃神经内分泌癌1例报告患者,女,40岁。
因腹痛、黑便、头昏3天,一过性意识障碍4小时入院。
患者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隐痛,位于上腹正中,呈阵发性,无放射痛,与进食及体位无关,排柏油样大便,每日1次,每次量约50g-100g,伴有恶心,头昏,乏力,活动后明显, 4小时前患者上班途中出现一过性意识障碍。
查体:重度贫血貌,腹平软,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胃镜示胃窦见一0.8×0.8cm球形血痂,表面见新鲜出血,周围黏膜充血水肿隆起糜烂,幽门口黏膜充血水肿,镜下胃窦溃疡性质待定,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腹腔内大网膜与胃壁,肝脏多处粘连,胃窦部可扪及一个约2cm×2cm大小质硬区域,切除远端胃大部后剖视标本见胃窦前壁一个2cm×2cm大小溃疡,表面破溃,无活动性出血,胃腔内无血凝块。
患者术后病理经免疫组化及远程会诊:胃部肿瘤位于粘膜下细胞圆形,形态规则,部分细胞呈长圆形,呈实性团样、索样、片状排列,血管丰富,侵犯深肌层,近浆膜层,考虑为胃神经内分泌癌。
(如图1、2)讨论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NEC)是一类能够将胺的前体摄取.通过脱羧作用,合成和分泌胺及多肽激素的恶性肿瘤[1]。
原发于胃的内分泌肿瘤十分罕见,占整个消化道内分泌肿瘤的 2%~6% 。
在所有胃癌中,内分泌肿瘤仅占 0.1% ~ 0. 9%。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分为3种类型: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类癌),高分化神经内分泌癌(恶性类癌)和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癌)。
多数学者认为,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胃内分泌细胞增生一异型增生一胃类癌(高分化)一不典型类癌(中间分化)一神经内分泌癌(低分化)。
胃的肿瘤大多能通过胃镜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而被发现。
B超、CT及MRI检查是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但神经内分泌癌与腺癌影像学不易鉴别,确诊最终须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
胃癌患者病例详细报告病例报告:患者信息:患者姓名:XX年龄:XX岁性别:XX性别就诊时间:XX年XX月XX日临床历史:患者于XX年XX月初次出现胃部不适感,包括胃痛和消化不良症状。
患者未经过自我治疗,并在几周后就诊于本医院。
体格检查:体重:XXkg身高:XXcm一般状况:患者表现出明显的消瘦和疲劳。
腹部检查:腹部平坦无压痛。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红细胞计数正常。
肝功能检查:ALT、AST、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正常。
肾功能检查:血肌酐、尿素氮正常。
消化酶检查:胃酸分泌功能异常,胆汁酸分泌功能异常。
影像学检查:胃镜检查:在胃中段发现一处对比剂吸收异常的溃疡。
腹部超声波检查:可见胃壁增厚。
胸部X线检查:无异常发现。
组织学检查:病理活检结果显示胃部的病变组织,可见明显的腺癌细胞浸润,并与正常组织边界不明显。
分期:根据临床病情、病理报告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该患者被诊断为胃癌,并分期为Stage III。
治疗方案:基于患者的病情和研究文献,医生决定对该患者采取多学科联合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术后辅助化疗和放疗。
手术过程:XX年XX月XX日,在全麻下,行胃癌手术切除术。
手术切除范围包括整个胃的切除,同时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
手术过程顺利,并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术后恢复:术后患者给予适当的液体和营养支持,并进行抗感染治疗。
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术后第7天拆除了胃管,以及第10天拆除了导尿管。
患者术后无明显并发症。
辅助治疗:术后患者接受了化疗和放疗的辅助治疗。
化疗方案为X方案,每周期间隔为X周,共进行了X周期的化疗。
放疗方案为X,总共进行了X周的放疗。
随访:患者出院后定期进行随访,包括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至目前为止,患者已完成X个月的随访,无明显复发或进展的征象。
讨论:本病例是一例胃癌患者,经手术切除并接受化疗和放疗的综合治疗后,术后恢复良好,并已进行X个月的随访,尚未出现明显的复发或进展。
空肠神经内分泌恶性肿瘤伴腺癌成分1例报告标签:空肠神经内分泌恶性肿瘤;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上比较罕见,在全部恶性肿瘤中所占比例不足1%。
病理发现同时伴有腺癌成分更为罕见。
故将笔者收治的1例空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61岁,因“上腹部不适10余年”入院。
近3月纳差,餐后上腹饱胀感。
入院查体:患者营养欠佳,睑结膜略苍白,贫血貌。
心肺未见阳性体征,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于左上腹部可触及一肿物,大小约8 cm×10 cm,质硬,边界清,形态呈球形,表面尚光滑,活动度差。
双下肢轻度指凹性水肿,余无异常。
彩超提示左中腹实性占位;纤维结肠镜未见异常;CT提示小肠富血供占位性病变,考虑间质肿瘤可能性大;血常规提示RBC 28×1012/L,HGB 600 g/L,HCT 229%,MCV 81 1 fl,MCH 21 3 pg,MCHC 2630 g/L。
诊断考虑空肠胃肠间质瘤可能性大,因无类癌综合征表现,故未考虑神经内分泌肿瘤。
给予纠正贫血及常规术前准备后,于2011年3月1日在全麻下行空肠部分切除吻合术。
术中见距屈氏韧带10 cm处肠管增粗,肿瘤未突破浆膜,大小约8 cm×4 cm×3 cm,质硬。
血供丰富,相应系膜处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较大者约0 5 cm×10 cm,质硬,未见融合。
探查未见转移灶。
遂行肿瘤段空肠切除吻合加肠系膜根部淋巴结清扫术。
切下标本见肿瘤向肠腔内生长,占肠腔4/5,表面有黏膜覆盖,形态不规则,无出血点。
术后病理报告: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分化),具有侵袭性,小灶区伴有腺癌成分,肠系膜淋巴结未见转移(0/4);免疫组化结果NSE++、Syn++、CgA-/+、S-100-。
术后恢复顺利,未行化疗,随访至发稿前,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影像学检查无复发迹象。
2讨论神经内分泌肿瘤多发生于胃、肠、胰腺。
在这类肿瘤中最常见的是类癌,发生率约为00025%,占全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50%。
群的数量和功能将会发生变化,从而致使癌细胞逃避免疫攻击[10]。
本研究结果显示化疗中、化疗后,研究组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对肿瘤患者进行营养干预可显著改善其免疫功能。
研究组患者运用改良版PG-SGA量表进行营养干预可明显减少营养不良的发生,尤其对食管癌患者效果显著,与对照组受常规营养宣教的肿瘤患者比较,研究组运用改良版PG-SGA量表可进行动态营养评估和诊断,保证患者饮食摄入足够,进而减少营养不良的发生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且研究组患者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显著减少,可促进患者坚持完成化疗,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改良版PG-SGA量表是一种高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的动态肿瘤人群营养不良筛查工具,运用改良版PG-SGA量表对肿瘤科化疗患者进行动态营养评估和诊断,制订个性化营养方案,可降低患者营养不良发生风险,改善患者免疫状态,减少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肿瘤类型的样本量较少,后续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1] SANZ Á E, SILES M G, FERNÁNDEZ L R, et al. Nut ritional riskand malnutrition rates at diagnosis of cancer in patients treated inoutpatient settings: Early intervention protocol[J]. Nutrition, 2019,57: 148-153.[2] ARAI H, IWASA S, BOKU N, et al. Fluoropyrimidine withor without platinum as first-line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advanced gastric cancer and severe peritoneal metastasis: A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J]. BMC Cancer, 2019, 19(1): 652.[3] DI BELLA A, CROISIER E, BLAKE C, et al. Assessing theconcurrent validity and interrater reliability of patient-led screeningusing the malnutrition screening tool in the ambulatory cancer careoutpatient setting[J]. J Acad Nutr Diet, 2020, 120(7): 1210-1215.[4] ARENDS J, BARACOS V, BERTZ H, et al. ESPEN expert grouprecommendations for action against cancer-related malnutrition[J].Clin Nutr, 2017, 36(5): 1187-1196.[5] BALSTAD T R, BYE A, JENSSEN C R, et al. Patient interpretationof the 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PG-SGA)Short Form[J]. Patient Prefer Adherence, 2019, 13: 1391-1400. [6] GABRIELSON D K, SCAFFIDI D, LEUNG E, et al. Useof an abridged scored 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Assessment(abPG-SGA) as a nutritional screening tool for cancerpatients in an outpatient setting[J]. Nutr Cancer, 2013, 65(2): 234-239.[7] LIU Y J, ZHU G P, GUAN X Y. Comparison of the NCI-CTCAEversion 4.0 and version 3.0 in assessing chemoradiation-inducedoral mucositis for locally advanc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J].Oral Oncol, 2012, 48(6): 554-559.[8] 马成龙, 茅卫东, 刘少平, 等. 正元胶囊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抗体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观察[J]. 世界中医药, 2020, 15(22): 3443-3446.[9] 马成龙, 沈冬, 孙晓, 等. LAG-3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的异位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医刊, 2019, 54(9): 1005-1008. [10] 马成龙, 沈冬.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抗体联合多西他赛治疗一线化疗进展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刊, 2019,54(11): 1244-1246.(收稿日期:2021-01-07;修回日期:2021-03-20)(本文编辑:颜行)胃混合性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孙大川,梁文全,张珂诚,陈凛*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北京 100853)摘 要:目的 探讨胃混合性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
椎管内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发表时间:2020-08-27T02:06:32.087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13期作者:周先申费勤勇(通讯作者)[导读] 对神经外科医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其发病机制、诊断、尤其是治疗与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神经外科安徽合肥 230041)【摘要】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NEC)起源于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神经组织,好发于支气管、胃肠、胰腺等部位[1],椎管内神经内分泌癌罕见,国内文献报道迄今为止仅6例[2-7],多为转移而来,而椎管内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更为罕见[8]。
2019年4月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神经外科收治了1例椎管内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结合诊治过程及文献复习,对其临床特点、治疗等进行探讨。
【关键词】椎管内肿瘤;神经内分泌癌【中图分类号】R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13-0240-02 1.病例报道患者女,52岁,因反复左侧腰部、左下肢渐进性疼痛4月入院。
神经系统查体:自主体位,跛行,L2-3棘突和椎旁压痛、叩击痛阳性,双下肢、会阴部、肛周感觉检查正常。
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腱反射正常引出,病理征未引出。
二便正常。
腰椎MRI平扫+增强扫描提示:L2-3椎管内硬膜下占位,约1.6cm×1.7cm×1.0cm,增强见明显强化(图1)。
入院诊断:腰椎管内占位神经鞘瘤?手术采用后正中切口,左侧L2-3半椎板入路逐层分离显露硬脊膜,探查椎管内硬膜外脂肪消失,局部硬脊膜张力较高,沿张力较高处纵向剪开硬脊膜约3cm,即可见红褐色肿瘤,脑脊液流动受阻。
硬脊膜悬吊固定后,轻微推动肿瘤,有黄变脑脊液流出。
仔细探查,见肿瘤质地脆软,大小约1.6cm×1.7cm×1.0cm,自一根粗大马尾发出,肿瘤包膜增厚与神经外膜移行延续,神经穿行其中,血供较丰富,与其余马尾神经无粘连。
胃多发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报道徐伟;姚怡然【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8(47)A01【摘要】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NENs)是一种罕见的来源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异质性肿瘤,约占所有胃肠道肿瘤的8.7%,每年发病率为0.3/100 000[1-2],而胃多发神经内分泌肿瘤在临床上更为少见,且其外观因类似息肉表现常被忽略,现将本院2016年10月收治的1例胃多发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相关资料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8岁。
因排便异常8+个月,腹胀1+个月于2016年10月就诊,门诊查CEA升高,为进一步查因入住本科。
发病来患者精神睡眠可,饮食欠佳,小便正常,大便2~3次/天,为黄色稀糊状便,无黏液脓血。
入院查体未见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脂全套TG 3.01 mmol/L,LDL 3.50mmol/L,CEA 7.86 ng/mL,复查癌胚抗原:5.64 ng/mL。
碳14阳性,腹部增强CT 可见胃壁多发强化小结节影,强化程度均匀,凸向腔内生长(图1),腹部血管CTA及其他脏器未见异常,余血常规、大便常规及OB、肝肾功能、凝血全套、乙肝5项、传染病等均未见异常。
因考虑胃存在多发息肉可能,完善胃镜检查见胃体散在多枚直径0.3~1.0 cm息肉,表面充血,胃底-体交接大弯见大小约1.0 cm×0.8 cm息肉样容器,顶端见溃疡形成,覆厚白苔,充血、肿胀明显,边缘质软,胃窦可见孤立隆起糜烂(图2),因镜下考虑良性息肉样病变可能性大故对胃体、胃底-体交接的多个隆起物行电切术治疗,将切除的胃隆起物送检。
病理报告提示胃体上、中、下部黏膜轻度慢性炎症,内见异性腺体,需做免疫组化协助诊断。
【总页数】3页(P456-458)【关键词】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多发;neoplasms;息肉样病变;神经内分泌系统;肿瘤患者;年发病率;临床资料;【作者】徐伟;姚怡然【作者单位】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贵阳5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02【相关文献】1.表现为多发息肉的胃神经内分泌肿瘤一例 [J], 李蓥;徐红2.胃多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 [J], 周琴;李斌;汪泳3.胃神经内分泌肿瘤肝多发转移1例 [J], 陈晓;赵宏4.误诊为胃息肉的多发性胃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 [J], 罗锦斌;郑娟5.多发息肉样胃神经内分泌瘤1例报道 [J], 王鑫;马颖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神经内分泌癌1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1-06-24T16:58:35.733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4期供稿作者:隋心[导读] 胃的肿瘤大多能通过胃镜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而被发现。
B超、CT及MRI检查是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隋心
【关键词】胃;神经内分泌癌;病例报告【中图分类号】R6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169-01 患者,女,40岁。
因腹痛、黑便、头昏3天,一过性意识障碍4小时入院。
患者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隐痛,位于上腹正中,呈阵发性,无放射痛,与进食及体位无关,排柏油样大便,每日1次,每次量约50g-100g,伴有恶心,头昏,乏力,活动后明显, 4小时前患者上班途中出现一过性意识障碍。
查体:重度贫血貌,腹平软,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胃镜示胃窦见一0.8×0.8cm球形血痂,表面见新鲜出血,周围黏膜充血水肿隆起糜烂,幽门口黏膜充血水肿,镜下胃窦溃疡性质待定,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腹腔内大网膜与胃壁,肝脏多处粘连,胃窦部可扪及一个约2cm×2cm大小质硬区域,切除远端胃大部后剖视标本见胃窦前壁一个2cm×2cm大小溃疡,表面破溃,无活动性出血,胃腔内无血凝块。
患者术后病理经免疫组化及远程会诊:胃部肿瘤位于粘膜下细胞圆形,形态规则,部分细胞呈长圆形,呈实性团样、索样、片状排列,血管丰富,侵犯深肌层,近浆膜层,考虑为胃神经内分泌癌。
(如图1、2)
讨论
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NEC)是一类能够将胺的前体摄取.通过脱羧作用,合成和分泌胺及多肽激素的恶性肿瘤[1]。
原发于胃的内分泌肿瘤十分罕见,占整个消化道内分泌肿瘤的 2%~6% 。
在所有胃癌中,内分泌肿瘤仅占 0.1% ~ 0. 9%。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分为3种类型: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类癌),高分化神经内分泌癌(恶性类癌)和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癌)。
多数学者认为,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胃内分泌细胞增生一异型增生一胃类癌(高分化)一不典型类癌(中间分化)一神经内分泌癌(低分化)。
胃的肿瘤大多能通过胃镜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而被发现。
B超、CT及MRI检查是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但神经内分泌癌与腺癌影像学不易鉴别,确诊最终须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
胃神经内分泌癌辅助诊断方法:免疫组化是最常用的方法,较常用的有QrA、Syn及NSE等,而CgA和Syn则有很高的特异性。
铬粒素A(CgA)水平是神经内分泌肿瘤(NET)的特异性指标,临床最为常用。
血清CgA的敏感性与肿瘤类型、分化程度及大小有关。
在正常人或非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中CgA也有轻度升高,但水平较低。
研究表明60%-80%的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中血清CgA水平高于正常,而CgA恰恰是神经内分泌细胞中分泌颗粒所释放的代表其分泌特征的物质。
本患者免疫组化:CgA(+),Syn(+)。
胃神经内分泌癌的治疗方式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全身化疗,生物治疗、靶向药物治疗等[2]。
总之,手术是治疗胃神经内分泌癌达治愈目的的惟一手段,但对已有转移者效果较差,放射治疗仅适用于控制脑转移或控制骨转移所致的疼痛;全身化疗一般不作为常规和优选治疗方案,可作为综合治疗的一种手段;生物治疗主要用于控制由原发肿瘤或转移灶过量的自分泌激素或神经分泌所致临床症状;目前,靶向药物治疗是研究的新方向,但对胃神经内分泌癌疗效的提高,有待于人们对神经内分泌癌生物学行为更深入的研究以及新的靶向药物的发现和多中心、多学科的联合试验和总结。
参考文献
[1]萧树东,许国铭.中华胃肠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40-843
[2]王白石,刘洪一,贾宝庆.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研究进展.山东医药.2010,54(34):115-116作者单位:264400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