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酶(Abzyme)课程
- 格式:ppt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25
抗体酶综述陈璇【摘要】抗体酶是一类以过渡态类似物,为半抗原,可诱导免疫系统产生具有类似天然酶催化活性的免疫球蛋白。
抗体酶既具有抗体的高效选择性,又能像酶那样高效催化化学反应,开创了催化剂研究的崭新领域。
本文从抗体酶的发展历史、作用原理、制备、应用及研究展望多个角度进行综述。
【关键词】抗体酶;发现史;作用原理;制备;现状及应用前景抗体酶抗体酶(abzyme),又称催化抗体(cat·alytic antibody),是指通过一系列化学与生物技术方法制备出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抗体,它除了具有相应免疫学性质,还类似于酶,能催化某种活性反应。
抗体与酶相似,它们都是蛋白质分子.酶与底物的结合及抗体与抗原的结合都是高度专一性的,但这两种结合的基本区别在于酶与高能态的过渡态分子相结合,而抗体则与抗原(基态分子)相结合。
抗体与天然酶相比,最大的优点在于抗体的种类是巨大的,免疫系统可以拥有10 种抗原特异性不同的抗体分子。
制备成功的抗体酶不但能催化一些天然酶能催化的反应,而且还能催化一些天然酶不能催化的反应。
抗体酶的发现早在l94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荣誉退休化学教授l』_波林(LinusPaulin'f)就提出过渡态理论(transition state theory) [2]。
这一理论认为,酶之所以具有催化能力,是因为它与反应分子(底物)的牢固结合的方式,有利于反应中的过渡态(transition state)的结构。
而这种结构会迅速重新排列成该反应的产物。
任何有利于过渡态,而不是其它可能的结构的因素,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度。
1 969年,布兰戴斯大学生物化学家w ·詹克斯(w ·Jenks)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
他和几位美国科学家认为,如果波林的观点是正确的话,那么利用某一反应过渡态的模拟物作为免疫原,则会得到催化该反应的抗体。
这种抗体能特异地识别化学反应的过渡态,并利用其结合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第34卷第3期JOURNAL OF THE GRADUATES VOL.34ɴ32013SUN YAT-SE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MEDICINE)2013综述《抗体酶的研究进展》*陆诗淼(1.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免疫学专业)【内容提要】抗体酶又称催化性抗体,是具有催化活性的免疫球蛋白,在其可变区赋予了酶的属性,是抗体的高度选择性和酶的高效催化能力巧妙结合的产物,它可促进许多用普通化学方法很难完成,或者天然酶尚未能催化的新奇转变,特别是自然界不存在的高效催化剂,对生物学、化学和医学等多种学科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文章综合介绍了抗体酶研究的历史过程、催化抗体的结构、性质、催化的反应类型原理、制备、应用及研究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催化抗体;抗体酶;酶学特征;应用进展抗体酶是具有催化性质的抗体。
从1883年Payen和Personz发现第一个酶以来,自从1986年Schultz和Lerner首次证实由过渡态类似物为半抗原,通过杂交瘤技术产生的抗体具有类似酶的催化活性以来,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整整一个半世纪,发现的酶已经超过了4000种。
1986年,Schultz和Lerner同时在美国《Science》周刊上发表了他们各自独立领导的研究组对抗体酶的研究报告,并将之命名为Abzyme。
Abzyme本质为免疫球蛋白(Ig),只是在易变区被赋予了酶的属性,故又被称为催化抗体(Catalytic antibody)。
抗体有极高的亲和力,解离常数在10-4 10-14mol/L,这与酶相似,但无催化活力。
酶的催化机制在于它能结合底物产生过渡态,降低能垒,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
抗体酶显示出在许多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包括许多困难和能量不利的有机合成反应,前药设计,临床治疗,材料科学等多个方面。
抗体酶这种兼具抗体和酶的性质的崭新物质,它集生物学、免疫学、化学于一身,它的发现打破了只有天然酶才有的分子识别和加速催化反应的传统观念,为酶工程学开创了新的领域,同时也为验证天然酶的催化机制,进行酶的人工摸拟,以及研究天然酶催化作用的起源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Abzyme抗体酶:又称催化性抗体catalytic antibody,一类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抗体分子。
Adaptive enzyme石英酶:在细胞中含量变化很大,其合成速率受环境的明显影响。
Chiral blocking手性模块Contact residues 接触残基:这类残基直接和底物接触,参与第五的化学转变Corepressor 共阻遏物:能使阻遏蛋白的构象变化有利于与操纵基因结合的物质,通常是酶促反应的产物。
Diastase 淀粉酶:可使淀粉水解生成可溶性糖的酶Double-head enzyme 双头酶:主链具有两种酶活性的酶。
eg:Asp kinase-Homoserine DHase融合体Enzyme activity 酶活:一定条件下酶催化的反应初速率,单位时间t内底物S的减少量或产物P的增加量Enzyme commission EC酶学委员会Enzyme reactor 酶反应器:用于各种酶进行催化反应的容器及其附属设备。
Fluidized bed reactor FBR 流化床式反应器:通过液体流动使固定化酶颗粒在悬浮翻动状态下进行催化反应的容器。
适用于固定化酶的连续催化反应。
Gene amplification 基因扩增:通过增加基因数量来调节基因表达的方式。
可发生在个体发育的某个阶段或细胞分化的某一过程。
可由选择压力引起,eg:耐药性。
Grow kinetics model生长动力学模型Hammer head structure锤头结构:第一个通过X-ray衍射确定的核酶,由11个保守碱基和3个双螺旋区构成。
Inducer 诱导物:引起诱导作用的物质,为底物类似物。
Isomerases 异构酶:催化分子内部基团位置或构象转化。
有6种:异构、消旋、变位、差向异构、顺反异构。
Isozyme 同工酶:生物体内催化相同反应而分子结构不同的酶。
Ligases 连接酶:利用NTP水解,催化2个分子进行连接。
抗体酶(abzyme)
既是抗体又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称为“抗体酶或催化性抗体”,其本质是免疫球蛋白,但是在易变区赋予了酶的属性。
1986年科学家根据过渡态理论和免疫学原理,运用单克隆抗体技术成功地制备了具有酶活性的抗体。
这加深了人们对酶作用原理的理解,而且在临床医学及制药业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
既是抗体又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称为“抗体酶或催化性抗体”,其本质是免疫球蛋白,但是在易变区赋予了酶的属性。
1986年科学家根据过渡态理论和免疫学原理,运用单克隆抗体技术成功地制备了具有酶活性的抗体。
这加深了人们对酶作用原理的理解,而且在临床医学及制药业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
某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化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75分,每题5分)1. 生物体的不同组织中的DNA,其碱基组成也不同。
()答案:错误解析:DNA的组成具有种的特异性,但没有组织和器官特异性。
2. 蛋白质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圆盘电泳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技术。
()答案:正确解析:3. 在DNA变性过程总是GC对丰富区先解链。
()答案:错误解析:在DNA变性过程中AT对丰富区先解链。
4. X射线衍射分析说明核酸中碱基与糖平面互相垂直。
()答案:正确解析:5. 二硫键能稳定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但它又属于一级结构的内容。
()答案:正确解析:6. 甾体激素可以通过跨膜信号传递引起细胞响应。
()答案:错误解析:甾体激素作用实质上是激素这个小分子通过与细胞中相应的受体蛋白结合成复合物后,作为一个由激素激活的反式作用因子,与其他调控元件和因子协同下引起其靶基因表达的改变从而影响细胞功能。
7. 酶反应最适pH不仅取决于酶分子的解离情况,同时也取决于底物分子的解离情况。
()。
答案:正确解析:8. 纤维素与淀粉的区别是由于糖苷键的不同引起的。
()答案:正确解析:9. 吡哆醛、吡哆胺和吡哆醇可以作为转氨酶的辅酶。
()答案:正确解析:10. 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功能都是运输氧。
()答案:错误解析:血红蛋白是输氧蛋白,而肌红蛋白主要是捕获氧、储藏氧。
11.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核糖体中的RNA数目和种类是相同的。
()答案:错误解析:核糖体中的RNA数目和种类具有种属差异性。
12. 酶影响它所催化反应的平衡。
()答案:错误解析:酶可以改变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13. 多谷氨酸在其等电点附近易于形成α螺旋。
()答案:正确解析:14. 多肽链能否形成α螺旋及螺旋是否稳定与其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直接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