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液与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 副本
- 格式:doc
- 大小:70.50 KB
- 文档页数:5
0 引言胃液是由胃壁黏膜各种细胞分泌物组成的液体。
人的纯净胃液是一种无色透明酸性液体,其成分有无机物(如盐酸、钾、钠、碳酸氢盐等)和有机物(胃蛋白酶原、凝乳酶、内因子、黏蛋白等)。
胃液分析包括空腹与给予刺激剂后的胃液检测,其中胃酸分泌的检查占重要位置。
虽然近年来有了内镜等更为直观的检查手段,胃液检查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检查项目。
下面将胃液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分析阐述如下:1 胃液一般检验1.1 量正常空腹12小时后的胃液残余量约为50mL。
若>100 mL为胃液增多,多见于十二指肠溃疡、卓艾综合征、胃蠕动功能减退及幽门梗阻等;胃液量<10 mL为胃液减少,主要见于胃蠕动功能亢进、萎缩性胃炎等。
1.2 外观正常空腹胃液为无色透明液体,不含血液与胆汁,无食物残渣。
(1)如有大量黏液,则呈浑浊状灰白色。
(2)血与胃液均匀混合,且多因胃酸作用及出血量多少而呈深浅不同的棕褐色,可见于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
胃液呈咖啡残渣样外观,提示胃内有大量陈旧性出血,常见于胃癌,可用隐血试验证实。
(3)插管时引起的恶心呕吐、幽门关闭不全、十二指肠狭窄等均可引起胆汁逆流。
胃液混有新鲜胆汁时则呈现黄色,放置后逐渐变为绿色。
(4)酸碱度。
常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pH 3.5-7.0为低酸,pH>7为无酸。
酸减低常见于萎缩性胃炎、胃癌,十二指肠液反流也会使pH上升。
2 胃液化学检验2.1 乳酸测定乳酸是一种有机弱酸,正常胃液中含量极少,定性试验阴性。
当胃液呈低酸或无酸状态又有幽门梗阻或胃扩张,并引起食物滞留时,经细菌分解后可以产生乳酸,使乳酸含量增加。
胃癌患者胃液中的乳酸明显增多,除因食物发酵所致外,癌细胞对葡萄糖进行无氧酵解也可以产生乳酸,当含量达5g/L时定性试验为阳性[1]。
2.2 隐血试验正常胃液中不含血液,镜检不见红细胞。
当患者患有胃炎、胃溃疡、胃癌时可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而使隐血试验呈阳性。
十二指肠引流液的临床检验【关键词】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临床意义十二指肠液由胰腺外分泌液、胆汁、十二指肠分泌液以及胃液组成。
其主要成分①胰外分泌液;正常人每天分泌量约l500l,无色透明碱性液体内含i%~2%的有机物,如胰蛋白酶、麋蛋白酶、脂肪酶、胶原蛋白酶及各种脂酶等:还有i%的无机物,为na+,h3-。
胰液外分泌受谜走神经及激素的调控。
促胰液素主要促使胰导管组织分泌富含ha-的电解质溶液,促胰酶素则主要刺激酶的分泌,应用这两种激素可以进行胰腺功能测定。
②胆汁:由肝细胞生成后排入毛细管。
经胆管系统入胆囊,储存、浓缩,成人每日分泌500~l000l,ph7.1~7.5,主要成分有胆汁酸、磷脂、胆固醇、胆红素及电解质等。
③十二指肠液:含有多种消化酶,可以分解蛋白质、脂肪和糖,但其活力较胰酶为弱。
ph为7.6。
一、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的应用范围1.凡右肋下部疼痛、消化功能紊乱、原因不明低热、疑有肝胆道系统感染的病原体,或在肝吸虫流行区高度怀疑有感染,而大便3次常规检查末发现虫卵者。
2.严重胆道感染而又不能胜任手术者,可用此法引流治疗。
3.胆囊切除术后疑有胆总管及胆道系统有残余结石或复发结石时。
4.怀疑伤寒带菌者。
5.进行胰酶泌素.胰泌素试验检测胰腺外分泌功能。
6.怀疑肿瘤行细胞学检查,以协助明确诊断。
7.用于低张十二指肠x线造影。
二、十二指肠引流液的采集(一)患者准备1.检查前夕晚餐后禁食、禁饮。
2.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与方法。
(二)采集方法将灭菌的十二指肠引流管经口咽下,先抽空胃液,并以温水灌洗胃腔,抽尽洗液,病人取右卧位,垫高臀部,再缓缓送进引流管,以免引流管头端在胃内迂回,需30~60in,当第2标记(约56)达到切牙后,再送进少许,边送边抽,当抽出淡黄色清晰、碱性液体时,表示引流管尖头己进入十二指肠。
当引流管进到第3标记(约75)达切牙时,固定引流管,让液体自然流出,此液即为d液,应使其流尽或抽尽,收集于标记d胆汁瓶中。
教您看化验单(二)胃液、十二指肠液检查中文名称:十二指肠液细菌学检查临床意义:胆道感染时常可以从胆汁中培养出细菌,常见的是大肠杆菌。
伤寒病时B管胆汁可培养出伤寒杆菌。
参考值:阴性(无细菌)相关疾病:胆道感染中文名称:十二指肠液一般性状检查化验介绍:十二指肠引流液是指空腹时用十二指肠管进行引流术得到的十二指肠液(D 管)、胆总管液(A管)、胆囊液(B管)、肝胆管液(C管)的总称。
检查的目的是a.了解肝胆疾病情况。
b.胰腺外分泌功能。
c.引流术对一些肝胆疾病有治疗作用。
临床意义:(1)无胆汁排出:常常是因为结石、肿瘤使胆总管阻塞。
无B管胆汁排出也是因为胆总管胆囊管阻塞或者是胆囊收缩功能不好。
也可见于胆囊摘出手术后。
(2)胆汁混浊,加入碱性液体仍不消失,是由于十二指肠炎和胆道感染。
胆汁混有血液常见于十二脂肠炎、消化性溃疡等。
癌症时引流液能见到多量新鲜血液。
(3)胆汁中有颗粒状的沉淀物是胆结石的表现。
参考值:正常引流出的液体D管淡黄色,A管金黄色,B管深褐色,C管柠檬色。
各管液体都是秀胆粘稠,没有团絮状物。
相关疾病:无胆汁排出:肿瘤使胆总管阻塞中文名称:胃液酸度测定化验介绍:胃酸分泌量测定包括总酸度、游离酸测定和基础胃酸排泌量(BAO)、最大胃酸排泌量(MA)、以及高峰胃酸排泌量(PAO)的测定。
临床意义:胃酸增高见于十二指肠溃疡,复合溃疡。
BAO和PAO都增高,BAO〉5mmol/h有诊断意义。
胃泌素瘤,BAO〉15mmol/h,PAO〉30mmol/h,PAO/PAO〉0.6。
胃酸减低可见于胃癌、萎缩性胃炎。
参考值:总酸度(GJ,TA):酚红法:空腹10-60UpH计:注射组织胺后40-140U酚酞法:试餐后60-75U游离酸(GTFA)刚果红试剂:空腹0-30U;试餐后25-50U甲基黄法:注射组织胺后30-120U基础泌酸量(BAO)2-5mmol/h (小时),很少超过5mmol/h(小时)。
第十九章胃液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胃液检验(一)理学检查1.量在空腹不受刺激的情况下,24h胃液分泌量为1.2~1.5L,正常空腹12h的胃液残余量约为50ml。
在插管成功后持续负压吸引1h所得的胃液总量称为基础胃液量,正常为10~100ml。
若大于100ml为增多,常见于胃分泌增多、胃排空障碍、十二指肠液反流等。
若胃液量小于10ml为减少,主要见于萎缩性胃炎、胃蠕动功能亢进等。
正常胃液为无色透明液体,不含血液、胆汁,无食物残渣。
①混浊灰白色:混有大量黏液所致。
②鲜红血丝:多因插胃管时损伤胃黏膜所致。
③棕褐色:胃内出血与胃酸作用所致,见于胃炎、胃溃疡、胃癌等。
④咖啡渣样:胃内有大量陈旧性出血,见于胃癌、胃溃疡及糜烂性胃炎等。
⑤黄色、黄绿色:混有胆汁,见于插管时引起的恶心、呕吐,以及幽门闭锁不全、十二指肠狭窄等所致的胆汁反流等。
2.酸碱度正常胃液pH值为0.9~1.8。
pH值3.5~7.0为低酸,pH值>7.0为无酸。
①胃酸减少:萎缩性胃炎、胃癌、继发性缺铁性贫血、胃扩张、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②胃酸增多: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泌素瘤、幽门梗阻、慢性胆囊炎等。
(二)化学检查1.胃酸分泌量测定以五肽胃泌素等作刺激物,定时留取基础胃液,测定单位时间内胃酸的分泌量。
(1)参考值:基础胃酸分泌量(BAO):3.90±1.98mmol/h(很少超过5mmol/h)。
最大胃酸分泌量(MAO):3~23mmol/h (男),女性略低。
高峰胃酸分泌量(PAO):20.60±8.37mmol/h。
BAO/MAO:0.2。
(2)临床意义:影响胃酸分泌的因素很多,尽管采集标本、试验方法满意,但其检测仍可受患者的性别、精神、年龄、食欲、酒烟嗜好等影响。
故胃酸分泌量测定对诊断疾病的特异性较差,仅在十二指肠溃疡、胃泌素瘤、胃癌等的诊断中有一定意义。
2.乳酸测定正常空腹胃液中有少量乳酸,但一般方法不易检出。
当胃液呈中性或碱性而食物在胃内潴留6h以上时,由于细菌分解糖类而使胃液中的乳酸、醋酸等增多。
第一节:胃液检验一、胃液量意义空腹大于100ml者为胃液增多,分泌过多或排空受阻,见于十二指肠溃疡、卓一艾综合征、胃蠕动功能减退及幽门梗阻等;空腹少于10ml为胃液减少,多见于胃蠕动功能亢进。
二、胃液颜色意义正常胃液清晰无色,含有大量粘液时可呈灰白色。
黄色或淡绿色表示有胆汁返流;红色或淡红色表示有新鲜出血;咖啡色、淡棕色则表示出血在胃内潴留。
三、胃液气味意义正常胃液带微辛酸味。
胃酸缺乏时无酸味;消化不良或胃内食物潴留过多时发酵味;小肠低位梗阻时有粪臭;晚期胃癌有恶臭;尿毒症时可有氨臭。
四、胃液粘液意义正常胃液含少量粘液。
炎症时明显增多。
五、胃液pH值pH>3.5为低酸,pH>7.0为无酸,多见于萎缩性胃炎、胃癌、十二指肠液反流及恶性贫血等。
六、胃液中食物残渣意义12h空腹后的胃液应无残渣,有食物残渣提示胃蠕动不足,常见于胃扩张、胃下垂、幽门狭窄、幽门溃疡、肿瘤等所致的部分或完全梗阻。
七、胃液分层意义正常空腹胃液静置后可分两层;上层为粘液层,下层为胃液层。
病理情况下分层不清并有其他有形成分出现。
八、胃酸分泌量、基础分泌量意义㈠ 1.增高见于十二指肠溃疡、卓-艾综合征、门腔静脉吻合术、小肠切除术和类癌综合征等;2.减低见于萎缩性胃炎、胃癌、甲亢及恶性贫血等。
㈡、最大分泌量意义1.增高见于十二指肠溃疡、卓-艾综合征等。
2.减低见于胃癌、萎缩性胃炎等。
㈢、高峰分泌量意义增高见于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或梗阻等。
㈣、基础分泌量/高峰分泌量比值意义增高见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卓-艾综合征(多大于0.6)等。
九、胃液隐血试验意义阳性多见于急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等。
十、胃液乳酸测定临床意义:阳性见于幽门梗阻、胃扩张、胃癌等。
十一、胃液细胞检查㈠、红细胞意义正常胃液无红细胞。
红细胞出现提示有胃溃疡、糜烂、炎症、肿瘤或其他损伤。
㈡、白细胞意义正常胃液含少量白细胞。
明显增多见于胃粘膜各种炎症,吞入痰或鼻涕,也可见于胰腺、胆道炎症。
胃液的外观参考值:清晰无色,粘液多时可呈稍混浊的灰白色。
临床意义:病理情况下胆汁反流呈黄或黄绿色混浊,咽管擦伤或见少量红色血丝,咖啡残渣样表示胃内有陈旧性出血,常伴有食物残渣储留,多见于胃癌。
胃液的量参考值:正常空腹胃液约为50~70ml.临床意义:>100ml为增多,见于十二指肠溃疡、胃泌素瘤、胃蠕动力功能减退及幽门梗阻。
<10ml为减少,见于胃蠕动亢动。
胃液的气味参考值:略带酸味。
临床意义:氨臭味见尿毒症,腥臭味见于肺癌,粪臭味见于小肠低位梗阻。
化学检查参考值:pH:0.8~1.8;空腹胃液游离酸:0~30U;总酸度:10~50U;基础胃酸分泌量(BAO):1.92~5.88mmol/h;最大胃酸分泌量(MAO):3~23mmol/h(女性略低);高峰胃酸分泌量(PAO):12.23~28.97mmol/h;隐血试验:阴性。
临床意义:1.溃疡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十二指肠溃疡BAO及PAO均增高,BAO>5mmol/h有诊断意义。
如PAO>40mmol/h,提示出血、穿孔可能性大。
单纯性胃溃疡BAO、PAO近于正常。
2.萎缩性胃炎及胃癌诊断:二者胃酸均明显减低,约1/5胃癌患者为真性胃酸缺乏,胃液pH>7.3.胃泌素瘤:BAO>15mmol/h,PAO>30mmol/h,BAO/PAO>0.6.4.幽门梗阻、胃扩张、萎缩性胃炎、胃癌,乳酸可呈阳性。
5.急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时,隐血呈阳性;食管擦伤、牙龈出血咽下后,也可呈阳性反应。
胃液的生化及免疫学检查参考值:总唾液酸(0.5±0.042)mmol/L;癌胚肮原(148.81±113.23)μg/L;胎儿硫糖蛋白抗原阴性。
临床意义:胃癌时总唾液酸及癌胚抗原增高,胎儿硫糖蛋白抗原阳性;胃溃疡和浅表性胃炎时总唾液酸含量轻度增高。
胃液的显微镜检查参考值:红细胞无白细胞少量鳞状上皮细胞少量食物残渣极少量临床意义:1.胃溃疡或胃癌出血时,出现大量红细胞。
临床检验基础讲义 (19)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考试辅导《临床检验基础》胃液和二指肠引流液检验要点1:理学检查量在空腹不受刺激的情况下,24h胃液分泌量为1.2~1.5L,正常空腹12h的胃液残余量约为50mL。
在插管成功后持续负压吸引1h所得的胃液总量称为基础胃液量,正常为10~100mL。
若大于100ml为增多,常见于胃分泌增多.胃排空障碍.二指肠液反流等。
若胃液量小于10ml为减少,主要见于萎缩性胃炎.胃蠕动功能亢进等。
要点2:酸碱度正常胃液pH值为0.9~1.8。
pH值3.5~7.0为低酸,pH值>7.0为无酸。
①胃酸减少:萎缩性胃炎.胃癌.继发性缺铁性贫血.胃扩张.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②胃酸增多: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泌素瘤.幽门梗阻.慢性胆囊炎等。
要点3:化学检查1.胃酸分泌量测定以五肽胃泌素等作刺激物,定时留取基础胃液,测定单位时间内胃酸的分泌量。
(1)参考值:基础胃酸分泌量(BA0):3.90±1.98mmol/h(很少超过5mmol/h)。
最大胃酸分泌量(MAO):3~23mmol/h(男),女性略低。
高峰胃酸分泌量(PAO):20.60±8.37mmol/h。
BA0/MA0:0.2。
(2)临床意义:影响胃酸分泌的因素很多,尽管采集标本.试验方法满意,但其检测仍可受患者的性别.精神.年龄.食欲.酒烟嗜好等影响。
故胃酸分泌量测定对诊断疾病的特异性较差,仅在二指肠溃疡.胃泌素瘤.胃癌等的诊断中有一定意义。
2.乳酸测定正常空腹胃液中有少量乳酸,但一般方法不易检出。
当胃液呈中性或碱性而食物在胃内潴留6h以上时,由于细菌分解糖类而使胃液中的乳酸.醋酸等增多。
乳酸测定主要用于观察胃内食物潴留及协助诊断胃癌。
3.隐血试验正常胃液不含血液,显微镜检查无红细胞。
当急性胃炎.胃溃疡.胃癌时可有不同程度胃出血而隐血试验呈阳性,但多次连续检查的意义更大。
溃疡病的隐血试验阳性多为间歇性的,而胃癌则多为持续性。
胃液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胃液检验(一)理学检查1.量在空腹不受刺激的情况下,24h胃液分泌量为1.2~1.5L,正常空腹12h的胃液残余量约为50ml。
在插管成功后持续负压吸引1h所得的胃液总量称为基础胃液量,正常为10~100ml。
若大于100ml为增多,常见于胃分泌增多、胃排空障碍、十二指肠液反流等。
若胃液量小于10ml为减少,主要见于萎缩性胃炎、胃蠕动功能亢进等。
2.颜色正常胃液为无色透明液体,不含血液、胆汁,无食物残渣。
①混浊灰白色:混有大量黏液所致。
②鲜红血丝:多因插胃管时损伤胃黏膜所致。
③棕褐色:胃内出血与胃酸作用所致,见于胃炎、胃溃疡、胃癌等。
④咖啡渣样:胃内有大量陈旧性出血,见于胃癌、胃溃疡及糜烂性胃炎等。
⑤黄色、黄绿色:混有胆汁,见于插管时引起的恶心、呕吐,以及幽门闭锁不全、十二指肠狭窄等所致的胆汁反流等。
3.黏液正常胃液中有少量分布均匀的黏液。
当胃液中出现大量黏液时,提示胃有炎症,特别是慢性炎症。
4.气味正常胃液可略带酸味,而无其他臭味。
①发酵味:消化不良或明显的胃液潴留、有机酸增多时可出现发酵味,见于幽门梗阻、胃张力高度缺乏。
②氨味:见于尿毒症。
③恶臭味:见于晚期胃癌。
④粪臭味:见于小肠低位梗阻、胃大肠瘘等。
5.食物残渣空腹12h后的正常胃液内无食物残渣。
若胃排空障碍,如胃扩张、胃下垂、幽门溃疡、幽门梗阻及胃蠕动功能减退时,胃液中常出现食物残渣,甚至呈食糜样。
6.组织碎片正常胃液中无组织碎片。
胃癌、胃溃疡患者胃液中有时会出现组织碎片,必要时可将组织碎片做病理检查以协助诊断。
7.酸碱度正常胃液pH值为0.9~1.8。
pH值3.5~7.0为低酸,pH值>7.0为无酸。
①胃酸减少:萎缩性胃炎、胃癌、继发性缺铁性贫血、胃扩张、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②胃酸增多: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泌素瘤、幽门梗阻、慢性胆囊炎等。
8.分层正常胃液放置片刻后形成不很明显的两层,上层为少量黏液(多为咽下的鼻咽部黏液),下层为无色透明的胃液层。
胃液引流正常标准胃液引流检查是临床上用于评估胃部功能和诊断胃部疾病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胃液引流正常标准的详细介绍,包括颜色、气味、量、成分、pH值、潜血试验、细菌培养、细胞计数、胆汁引流情况以及胃液酸碱度等方面。
一、颜色正常胃液的颜色应为黄色或黄绿色,这是由于其中含有胆色素所致。
如果胃液呈现红色、咖啡色或黑色,可能是由于胃部出血或溃疡等原因所致。
二、气味正常胃液应具有轻微的酸味,这是由于其中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的缘故。
如果胃液气味异常,如恶臭、粪臭等,可能是由于细菌感染或消化不良等原因所致。
三、量正常胃液的量因个体差异而异,但通常在10-20毫升之间。
如果胃液量过多或过少,可能是由于胃部疾病或消化系统其他疾病所致。
四、成分正常胃液中含有多种成分,如盐酸、胃蛋白酶、粘液和少量红细胞、白细胞等。
如果胃液中某种成分过多或过少,可能是由于疾病所致。
例如,胃酸过多可能是由于胃溃疡、胃炎等疾病所致,而胃酸过少可能是由于萎缩性胃炎、胃癌等疾病所致。
五、pH值正常胃液的pH值应为1.5-3.5,这是由于其中含有盐酸的缘故。
如果pH值异常,可能是由于疾病所致。
例如,pH值过高可能是由于胃酸过多所致,而pH值过低可能是由于胃酸过少或胃部疾病所致。
六、潜血试验正常胃液中不应含有血液,因此潜血试验应为阴性。
如果潜血试验阳性,可能是由于胃部出血或溃疡等原因所致。
七、细菌培养正常胃液中不应含有细菌。
如果细菌培养阳性,可能是由于细菌感染所致。
常见的细菌感染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等。
八、细胞计数正常胃液中的细胞计数应处于一定范围内。
如果细胞计数异常,可能是由于炎症、肿瘤等原因所致。
例如,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是由于细菌感染所致,而红细胞计数升高可能是由于胃部出血或溃疡等原因所致。
九、胆汁引流情况正常胃液中不应含有胆汁。
如果胃液中胆汁过多或过少,可能是由于胆道疾病或胃部疾病所致。
十、胃液酸碱度正常胃液的酸碱度应为酸性,即pH值小于7.0。
如果酸碱度异常,可能是由于疾病所致。
胃液与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胃液与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胃液检验:
1、胃液量
[正常参考值] 50-70ml
[临床意义]
1.增:>100ml异常,见于十二指肠溃疡、卓一艾综合征(胃泌素瘤)、胃蠕动功能减退、幽门梗阻或痉挛。
2.减少:<10m1为异常,见于胃蠕动功能亢进等。
2、胃液颜色
[正常参考值] 清晰无色。
[临床意义]
1.少量红色:因咽管擦伤粘膜所致。
2.咖啡残渣样:提示胃内有陈旧性出血,常见于胃癌、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炎、胃外伤等。
3.灰白色:见于胃内粘液增多(如胃炎)。
4.黄绿色:见于胆汁返流。
5.食物残渣:见于胃扩张、胃下垂、幽门溃疡、肿瘤所致阻塞或部分阻塞等。
3、酸碱反应(pH)
[正常参考值] pH0.9-1.8。
[临床意义]
1.pH降低:常见于十二指溃疡、胃溃疡等。
2.pH增高:常见于胃癌、萎缩性胃炎、恶性贫血等。
4、粘液
[正常参考值]少量。
[临床意义]粘液增多常见于慢性胃炎。
5、镜检红细胞(RBC)
[正常参考值]无。
[临床意义]
1.少量红细胞:见于插导管时损伤所致。
2.量红细胞:见于胃溃疡、糜烂炎症以及肿瘤等。
6、镜检白细胞(WBC)
[正常参考值]少量。
[临床意义]胃液白细胞增多常见于胃粘膜的各炎症,口腔、副鼻窦、鼻咽部及呼吸道的炎症,以及在少情况下十二指肠、胰腺及胆道炎症等。
7、镜检上皮细胞(EPi)
[正常参考值]少见。
[临床意义]
1.少量鳞状上皮细胞:来自口腔、咽部及食管,临床意义不大。
2.柱状上皮细胞增多:常见于胃炎。
8、镜检食物残渣(FR)
[正常参考值] 极少。
[临床意义] 胃液食物残渣增多,出现大量淀粉颗粒、脂肪滴、肌肉纤维等,多见于胃肠蠕动功能减低(如胃下垂、胃扩张),或幽门梗阻(如消化性溃疡、胃癌)。
9、镜检幽门弯曲菌
[正常参考值] 无。
[临床意义] 胃液内查到幽门弯曲菌,常见于慢性活动性胃炎、胃溃疡等。
10、胃酸分析(GAA)
[正常参考值]
基础胃酸分泌量(BAO):1.39-5.17mmol/h;
最大胃酸分泌量(MAO):3.0-23.0mmol/h;
高峰胃酸分泌量(PAO):12.23-28.97mmol/h。
[临床意义]
1.增高:
(1)胃酸增高最常见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复合性溃疡时,其BAO及PAO均增加。
PAO15mmol/L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阂值,低于此值而患十二指肠溃疡者颇为罕见。
如P AO>40mmol/h,高度提示即将有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2)胃泌素瘤患者胃酸增高,BAO>15mmol/h,PAO>30mmol/h,BAO/PAO常>0.6。
(3)单纯性胃溃疡患者,BAO及PAO值常与正常人数值相近。
2.减少:见于胃癌、萎缩性胃炎等。
11、隐血试验(OB)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急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以及食管损伤、牙跟出血等。
12、乳酸(LA)测定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食物潴留,如幽门梗阻、萎缩性胃炎、慢性胃扩张,以及胃癌、其他恶性肿瘤等。
13、胃蛋白酶(Pep)测定
[正常参考值](4-6)×104U/L。
[临床意义]
1.减少:常见于胃炎、慢性胃扩张、慢性十二指肠炎等。
2.胃癌、恶性贫血等胃液内无游离盐酸者,常无胃蛋白酶分布。
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
1、引流液量
[正常参考值]
D液:10-20m1;A胆汁:10-20m1;
B胆汁:30-60m1;C胆汁:随引流时间而异。
[临床意义]
1.无胆汁液排出:常见于总胆管梗阻,一般由胆结石、肿瘤引起。
2.如果仅无B胆汁排出,可因胆囊梗阻、胆囊收缩不良或已作过胆囊摘除术后所致。
2、引流液颜色
[正常参考值]
D液:淡黄色;A胆汁:金黄色;
B胆汁:深褐色;C胆汁:柠檬黄色。
[临床意义]
1.十二指肠液(D液)可因混入胆汁而呈黄绿色,如带有血色则表示十二指肠或胃部溃疡。
2.胆汁液颜色变淡,表示胆囊浓缩能力减退;如同时伴有血液,可见于急性十二指肠
炎、消化性溃疡、肿瘤等;如B胆汁呈绿色或黑褐色,多见于胆道扩张伴有感染。
3、引流液透明度
[正常参考值] 清晰透明略粘稠。
[临床意义]
1.混浊:常见于胃液混入、十二指肠炎或胆道感染等。
2.胆汁浓厚:常见于胆石症所致的胆囊液淤积。
3.胆汁稀淡:常见于慢性胆囊炎所致的浓缩功能低下。
4、引流液酸碱度(pH值)
[正常参考值]
D液:pH7.6;A胆汁:pH7.0;
B胆汁:pH6.8;C胆汁:pH7.4。
[临床意义] 十二指肠引流液呈酸性,常见于有胃液混入
5、引流液镜检白细胞(WBC)
[正常参考值] 偶见。
[临床意义] 白细胞大量出现,常见于十二指肠和胆道感染。
6、引流液镜检红细胞(RBC)
[正常参考值] 无。
[临床意义]红细胞阳性,常见于引流管擦伤,十二指肠、肝、胆、胰等部位的出血性炎症及肿瘤等。
7、引流液镜检上皮细胞(Epi)
[正常参考值] 少量鳞状上皮细胞。
[临床意义] 柱状上皮细胞增多,常见于十二指肠炎、胆道炎症等。
8、引流液粘液丝(MT)
[正常参考值] 无。
[临床意义] 粘液丝阳性,常见于十二指肠炎症及胆总管发炎,尤其是胆囊颈部发炎。
9、引流液结晶(Cry)
[正常参考值] 无。
[临床意义] 胆结石时可见到胆固醇或胆红素结晶。
10、引流液寄生虫(Par)
[正常参考值] 无。
[临床意义] 在十二指肠引流液中,尤其是在B胆汁中发现兰贾弟鞭毛虫滋养体、中华分枝
睾吸虫卵、钩虫卵、蛔虫卵、粪圆线幼虫、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等,见于相应的寄生虫病感染。
延伸阅读:
•精液检验
一、常规检查:1、液量的检查[正常参考值]2-5ml。
[临床意义] 1.若数日未
射精、且精液量少于1.5m1者为不正常,说明精囊或前列腺有病变;若精液量
减至数滴,甚至排不出,称为无精液症,见于生殖系统的特异性感染,如结核、
淋病和非特异性炎症等。
2.若精液量过多(一次超过8m1),则精子被稀
释而相应减少,有碍生育。
2、颜色检查[正常参考值]灰白或乳白色,久未射精
者可呈浅黄色。
[临床意义]1.黄色或棕色脓样精液:见于精囊炎或前列
腺炎等。
2.鲜红或暗红色血性精液:见于生殖系统的炎症、结核和肿瘤
等。
3、粘稠度和液化检查[正常参考值]粘稠胶冻状,30分钟内自行液化。
[临
床意义]1.精液... >> 详细
•尿液检验
一、一般检查:1、尿量:[正常参考值]成人:1.0-1.5L/24h,或1mL/(h·k
g体重);小儿:按kg体重算比成人多3-4倍。
[临床意义]1.尿量减少
(1)生理性饮水少、出汗多等。
(2)病理性常见于肾炎、尿毒症肾功能衰
竭、休克、脱水、严重烧伤、心功能不全等。
2.尿量增多(1)生理性
出汗少、饮水过多、饮浓茶、酒精类、精神紧张。
(2)病理性尿崩症、糖尿
病、慢性肾炎等。
2、颜色:[正常参考值]透明,琥珀黄色。
[临床意义]灰白色云雾状混浊,常见于脓尿;红色云雾状混浊常为血尿;酱油色多为急性血管内溶血所引起的血红蛋白尿;深黄色为服红素尿,见于阻塞性或肝细胞
性黄... >>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