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常用护理技术-PPT
- 格式:ppt
- 大小:5.34 MB
- 文档页数:83
外科门诊常用护理技术
1红纱条制作
2甲捻的制作
3蚕食换药法
适应症:主要用于慢性溃疡、脓肿溃脓、褥疮等久治难愈的伤口以及较为狭小的窦道。
4手法按摩排乳
适应症:乳腺炎初期,哺乳期妇女母乳淤滞不通造成乳块淤积。
5穿刺抽脓
适应症:疖痈已成脓未溃破
6抽胞液
适应症:浅二度以内烫伤成泡期
7外用药膏的贴敷法
适应症:急性疔疮疖痈炎症初期
8急性甲下积血的点刺放血法
适应症:一周内指(趾)甲挤压淤血活动期
9嵌甲的技术操作
适应症:甲沟炎成脓期、肉芽组织增生期
10点刺放血法
适应症:丹毒初期。
三、常用外科护理技能考核项目及标准
(一)外科换药
1、目的
(1)更换伤口敷料。
(2)保持伤口清洁,促进伤口愈合及舒适。
(3)做好伤口评估和敷料选择。
(4)预防、控制伤口感染。
2、操作程序
3、注意事项:
(1)保持敷料干燥,敷料潮湿时,必须立即更换。
(2)包扎伤口时,要保持良好血液循环,不可固定太紧,包扎肢体时从身体远端到近端,促进静脉回流。
(3)手术后遗留于皮肤的消毒药水可用温水毛巾擦拭;胶布留下的痕迹可用汽油或松节油擦拭。
(4)保持双手持镊法,左手镊相对无菌,右手镊接触伤口。
接触病人的镊子不得直接接触敷料,敷料不可过湿。
(5)换药时,应按照从清洁、污染、感染、特殊感染的原则进行,避免交叉感染。
换药评分标准
记录
伤口记录
(二)外科拆线
1、目的
一切皮肤缝线均为异物,不论是愈合伤口或感染切口的缝线均应拆除。
2、操作程序
3、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2)拆线方法正确,如避免使皮肤外部分缝线从伤口内通过,以免增加感染机会。
(3)注意剪刀的使用方法,应将剪刀与皮肤平行插入缝线下面,可减少疼痛,但应防止误伤皮肤。
拆线评分标准。
神外专科护理操作训练项目一、鼻饲技术二、胃肠减压技术三、雾化吸入疗法四、血糖监测五、动脉血气标本的采集技术六、物理降温法七、心电监测技术八、脑室引流护理九、痰标本采集法十、患者约束法十一、压疮的预防及护理十二、轴线位翻身法十三、肌力评分考核标准神外病区一.鼻饲技术:㈠目的:对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从胃管灌入流质食物,保证病人摄入足够的营养、水分和药物,以利早日康复。
㈡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⑴询问患者身体状况,了解患者既往有无插管经历。
⑵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合作。
⑶评估患者鼻腔状况,包括鼻腔粘膜有无肿胀、炎症、鼻中隔弯曲、息肉等,既往有无鼻部疾患。
2.操作要点:⑴核对医嘱,准备用物。
⑵根据医嘱准备鼻饲液。
⑶携物品至患者旁,为患者取适当体位。
⑷检查胃管是否通畅,测量胃管放置长度。
⑸为患者进行插管操作,插入适当深度并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⑹选择合适位置固定胃管。
⑺灌注鼻饲液。
3.指导要点:⑴告知患者插胃管和鼻饲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
⑵告知患者鼻饲操作过程中的不适及配合方法⑶指导患者在恶心时做深呼吸或者吞咽动作⑷指导患者在带胃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避免胃管脱出。
㈢注意事项1.插管过程中患者出现呛咳、呼吸困难、紫绀等,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重插。
2.昏迷患者插管时,应将患者头向后仰,当胃管插入会厌部时约15cm,左手托起头部,使下颌靠近胸骨柄,加大咽部通道的弧度,使管端沿后壁滑行,插至所需长度。
3.每天检查胃管插入的深度,鼻饲前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并检查患者有无胃潴留,胃内容物超过150毫升时,应当通知医师减量或者暂停鼻饲。
4.鼻饲给药时应先研碎,溶解后注入,鼻饲前后均用20毫升水冲洗导管,防止管道堵塞。
5.鼻饲混合流食,应当简介加温,以免蛋白凝固。
6.对长期鼻饲的患者,应当定期更换胃管。
二、胃肠减压技术㈠目的1.解除或者缓解肠梗阻所致的症状。
2.进行胃肠道手术的术前准备,以减少胃肠胀气。
3.术后吸出胃肠内气体和胃内容物,减轻腹胀,减少缝线张力和伤口疼痛,促进伤口愈合,盖上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4.通过对胃肠减压吸出物的判断,可观察病情变化和协助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