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PPT
- 格式:pptx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40
心脏术后,如何护理病情分析:在完成心脏手术后,需要关注伤口清洁,以防止感染细菌和真菌。
平时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康复期间应定期进行心脏彩超检查,以了解康复情况。
进行心脏手术时应选择有经验的医生进行辅助治疗,尤其是普通的心内直视手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特别监测。
术前要进行详细的病情分析和术前指导。
术中需要准备麻醉床、通气设备、多功能心电图仪、动脉压力传感器和压力输注设备等设备。
在脏器切除术后的护理中,需要进行日常护理,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由于心脏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因此术后需要多休息。
生活中需要保持安静的环境,保持大便通畅,并密切监控心跳、血压、脉搏和血氧含量等指标。
预防并发症主要是预防静脉血栓的发生,患者在卧床休息期间应避免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以预防心血管和静脉系统的血栓形成。
1.【护理评估】1.1 术中情况包括手术资料、麻醉方法、心肺转流时间,以及各个脏器在手术过程中的功能状态。
1.2 术后病情的观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2.1 在患者苏醒前后观察他们的意识状态和情绪,评估患者对疼痛的忍受能力。
1.2.2 观察术前术后的心肺功能和心电图变化,检查是否存在缺氧症状,确认气管插管位置以及呼吸机的使用情况,并分析通气装置的参数。
1.2.3 观察患者的体表颜色、温度和湿度等微循环情况。
1.2.4 观察伤口和引流情况,包括各引流管的尿量、引流液的性质和数量,以及伤口是否有渗血或渗液等情况。
1.3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认知水平,包括患者及其家属对监护室的适应能力、患者的心理状况、患者对术后康复和健康教育内容的了解情况。
1.4 进行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胸片X光、血气分析和生化检测等。
1.【护理问题】2.1 呼吸方式的低效:呼吸不充分,导致氧气摄入不足,二氧化碳排出不完全。
2.2 心脏输出量的降低:心脏泵血能力减弱,导致机体灌注不足。
2.3 体温升高:体温超过正常范围,可能导致代谢过程紊乱和炎症反应。
目录瓣膜疾病护理常规·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护理常规··3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护理常规·4瓣膜疾病的护理常规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神志、面容、精神状况、营养状况。
2.评估患者心率、心律、血压等生命体征。
3.评估患者日常活动的耐受水平。
4.评估患者皮肤完整性、出入量是否平衡。
二、护理要点1.术前护理(1) 严密观察病情,注意心率失常的先兆症状。
(2) 改善心功能,应用利尿剂的同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控制输液速度,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警惕心衰的发生。
(3) 清淡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4) 积极做好病人术前的准备工作及术前指导工作。
2.术后护理(1) 24h持续动态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
(2) 循环系统的护理:密切监测血压、中心静脉压、心律、心率、呼吸、末梢循环、尿量、血气及电解质,严格控制输液量及速度使病人处于水的负平衡状态。
(3) 呼吸系统管理:妥善固定呼吸机管道及气管插管,经常听诊两侧肺呼吸音,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拔除气管插管病人注意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4) 胸腔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引流管通常,每小时记录心包或心包纵膈引流量并注意引流液的性质、浓度和温度,以判断有无活动性出血,必要时进行ACT监测。
(5) 密切观察有无脑栓塞,肢体动脉栓塞等的征象。
(6) 鼓励进食,改善营养,指导功能锻炼。
三、指导要点1.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大便通畅。
2.定时服用抗凝药物,术后机械瓣需终生抗凝,生物瓣抗凝半年。
3.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少量多餐,不宜过饱,有水肿时给低盐饮食。
四、注意事项1.预防感冒,防止感染性心内膜炎。
2. 定时进行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的测定,观察有无出血征象。
3. 给予利尿药期间,严密观察尿量,注意补钾,防止低钾血症。
4.给予洋地黄类药物时,观察有无洋地黄中毒症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护理常规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神志、面容、精神状况、营养状况。
心胸外科疾病一般护理一、护理评估1、健康史和相关因素:评估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发育、饮食习惯和营养状况及手术史、过敏史及家族史,有无出血性疾病和凝血系统的异常,近阶段是否服用抗凝药物或其他药物史。
2、身体状况:了解生命体征和心肺功能状况,有无发绀和呼吸困难、咳嗽咳痰、胸痛等以及患者的活动耐力和自理能力等。
3、辅助检查:主要评估患者X线、CT、MRI、B超、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等结果。
4、心理评估:评估患者有无恐惧、焦虑及对疾病的认知。
评估家属对患者的关心程度及支持力度,家庭对手术的经济承受能力。
二、护理措施1、按外科疾病患者一般护理常规。
2、活动与休息:注意休息,适量活动。
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睡眠。
3、饮食与营养:进普食,有水肿、心肺功能不全者应给予低盐饮食。
食管疾病有梗阻或压迫症状时,给予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必要时静脉补充水、电解质或提供肠内、肠外营养。
4、病情观察(1)生命体征:患者入院后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每天4次连续测3天,若体温在37、5℃以上继续测至体温正常3天,测体重、血压每周1次。
(2)症状和体征:观察有无胸痛、胸闷、气促、咳嗽咳痰、咯血、呕吐等情况。
5、辅助检查:肺部疾病患者,收集清晨痰液进行痰培养及药敏试验检查,必要时送痰标本、抗酸杆菌、癌细胞等。
6、心理护理:关心、安慰患者,耐心解释,消除其顾虑及恐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健康指导要点1、预防呼吸道感染:对嗜烟、酒患者,劝其戒除,减少术后呼吸道分泌物。
2、指导患者腹式呼吸和有效咳嗽的方法,教会其咳嗽时用按压患侧胸壁,以免切口疼痛。
3、口腔护理:朵贝溶液、甲硝唑或生理盐水漱口,每天3-4次。
4、体位引流:肺部化脓性疾病者痰量多时需行体位引流。
按病灶部位指导患者采取合适体位,如病灶在下叶,取俯卧位,床头抬高15度-20度;病灶在中叶,取仰卧位,床头抬高15度-20度;病灶在上叶,取半卧位,角度为30度-60度。
目录(一)肺挫伤护理护理常规 (1)(二)气胸护理护理常规 (3)(三)血胸护理护理常规 (6)(四)脓胸护理护理常规 (8)(五)肺大泡的护理常规 (10)(六)纵隔肿瘤护理常规 (13)(七)肺癌护理常规 (16)(八)食管癌护理常规 (21)(九)肋骨骨折病人的护理常规 (25)(十)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护理常规 (29)(十一)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护理常规..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护理常规 (33)(一)肺挫伤护理护理常规【概念】肺挫伤的发生是由于强大暴力作用于胸壁,使胸腔容积缩小,增高的胸内压力压迫肺脏,引起肺实质出血、水肿;外力消除后变形的胸廓回弹,在产生胸内负压的瞬间又导致原损伤区附加损伤。
【评估】1、肺挫伤的病因。
2、病情评估(1)、生命体征。
(2)、疼痛的位置、性质及程度。
(3)、呼吸情况。
(4)、营养状况。
【护理措施】1、指导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方法。
2、观察病情,尤其要注意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
肺挫伤都有一定程度的呼吸道阻塞,特别要注意严重肺挫伤气管内有血液、渗出液及分泌物等储留、阻塞,造成呼吸困难。
3保持呼吸道通畅中流量吸氧,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痰液粘稠者可予拍背排痰。
4、剧烈干咳者,及时给予镇咳药物。
5、胸部疼痛者,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
6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肺挫伤可导致严重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对感染的易感性增加,故应使用有效的广谱抗生素。
【健康教育】1、保持病室环境安静、舒适、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并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被,减少与流感人群接触,预防感冒,防止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2、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病人咳嗽排痰,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以促进痰液的排出。
3、控制输液速度、剂量、患者及家属不可随意调节输液速度。
4、定时变换体位,给予受压处局部皮肤护理,根据病情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双下肢和患侧上肢功能锻炼,促进肺功能恢复。
5、戒烟酒,因吸烟可刺激呼吸道引起痰液增多,如果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更会加重呼吸困难;因饮酒可扩张血管,容易造成肺损伤部位出血。
手术后患者的护理常规手术后期是指从患者被送到恢复室或外科病房至患者出院或继续追踪的时期。
手术创伤导致患者防御能力下降,术后禁食、切口疼痛和应激反应等加重了患者的生理、心理负担,不仅影响创伤愈合和康复过程,而且可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后护理的重点是防治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促进患者康复。
【术后评估】(一)术中情况了解手术方式和麻醉情况,手术进程及术中出血、输血和补液情况以及留置的引流管情况等,以判断手术创伤大小及对机体的影响。
(二)身体状况1.生命体征评估患者回到病室时的神志、血压、脉搏、呼吸、血氧。
2.切口状况了解切口部位及敷料包扎情况。
3.引流管了解所置引流管的种类、数目和引流部位,注意引流液的量和性状、导尿管引流尿液的量和色泽。
4.肢体功能了解术后肢体感知觉恢复情况和四肢活动度、皮肤的温度和色泽。
5.体液评估术后患者尿量、各种引流的丢失量、失血量及术后补液量和种类。
6.营养状态评估术后患者每日摄入营养素的种类、量和途径,了解术后体重变化。
7.术后不适及并发症了解有无切口疼痛、恶心呕吐、腹胀、呃逆、尿潴留等不适,观察和评估不适的种类和程度;评估有无术后出血、感染、切口裂开、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及危险因素。
8.辅助检查了解术后血、尿常规、生化检查、血气分析等结果,尤其注意尿比重、血清电解质水平、血清蛋白及血清转铁蛋白的变化。
(三)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评估术后患者和家属对手术的认识和看法,了解患者术后的心理感受,有无紧张、焦虑不安、恐惧、悲观、猜疑或敏感等心理反应。
进一步评估有无引起术后心理变化的原因:①手术致正常生理结构和功能改变,担忧手术对今后生活、工作及社交带来不利影响,如截肢、乳房切除或结肠造口等。
②术后出现的各种不适如切口疼痛、尿潴留或呃逆等。
③术后身体恢复缓慢及发生并发症。
④担心不良的病理检查结果、预后差或危及生命。
⑤担忧住院费用昂贵和难以维持后续治疗。
(四)判断预后了解术后患者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措施的落实情况。
心脏外科疾病护理常规第一节心脏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第二节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护理常规第三节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手术护理常规第四节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护理常规第五节法洛氏四联症矫正术护理常规第六节瓣膜置换术护理常规第七节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护理常规第八节主动脉夹层手术护理常规第九节心脏移植手术护理常规第十节心包、纵膈引流的护理第十一节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护理第一节心脏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 见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 心理护理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讲解各种治疗护理的目的、意义及方法、手术方式、麻醉相关知识;说明术前、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及配合方法;说明术后留置各种管道的意义,减轻患者术前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增加患者参与治疗和护理的意识,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手术。
3. 饮食护理一般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宜少食多餐;控制液体摄入量;术前8~12h禁食,禁饮6~8小时。
4. 心功能维护改善心功能,持续或Bid氧气吸入2~4L/min,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等治疗。
有合并并发症者,积极治疗。
5. 呼吸道准备预防或控制上呼吸道感染,控制呼吸道感染,术前1~2天训练有效咳嗽和深呼吸,术前两周戒烟酒。
6. 协助医生完成术前各项检查术前1天肠道准备、配血、药物过敏试验、沐浴、洗头、剪指(趾)甲,更换清洁衣裤、进行手术部位标记等。
7. 术日晨准备(1)测量T、P、R、BP。
(2)皮肤准备:清除手术区域毛发和充分清洁手术野皮肤。
皮肤准备范围:①正中切口:前胸左腋后线至右腋后线,包括双侧腋下;②右进胸切口:右侧的前胸正中线至后脊柱线,包括右腋下、上从锁骨水平线至剑突下;③介入切口:下腹部及会阴部包括脐孔。
(3)其他:患者准备好生活用品交至监护室护士,取下义齿、发夹、眼镜、手表、首饰等;准备手术需要的物品,将病历、胸片、胸引瓶、术中特殊用药等一并清点,交给手术室接送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