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PPT
- 格式:pptx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40
心脏术后,如何护理病情分析:在完成心脏手术后,需要关注伤口清洁,以防止感染细菌和真菌。
平时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康复期间应定期进行心脏彩超检查,以了解康复情况。
进行心脏手术时应选择有经验的医生进行辅助治疗,尤其是普通的心内直视手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特别监测。
术前要进行详细的病情分析和术前指导。
术中需要准备麻醉床、通气设备、多功能心电图仪、动脉压力传感器和压力输注设备等设备。
在脏器切除术后的护理中,需要进行日常护理,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由于心脏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因此术后需要多休息。
生活中需要保持安静的环境,保持大便通畅,并密切监控心跳、血压、脉搏和血氧含量等指标。
预防并发症主要是预防静脉血栓的发生,患者在卧床休息期间应避免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以预防心血管和静脉系统的血栓形成。
1.【护理评估】1.1 术中情况包括手术资料、麻醉方法、心肺转流时间,以及各个脏器在手术过程中的功能状态。
1.2 术后病情的观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2.1 在患者苏醒前后观察他们的意识状态和情绪,评估患者对疼痛的忍受能力。
1.2.2 观察术前术后的心肺功能和心电图变化,检查是否存在缺氧症状,确认气管插管位置以及呼吸机的使用情况,并分析通气装置的参数。
1.2.3 观察患者的体表颜色、温度和湿度等微循环情况。
1.2.4 观察伤口和引流情况,包括各引流管的尿量、引流液的性质和数量,以及伤口是否有渗血或渗液等情况。
1.3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认知水平,包括患者及其家属对监护室的适应能力、患者的心理状况、患者对术后康复和健康教育内容的了解情况。
1.4 进行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胸片X光、血气分析和生化检测等。
1.【护理问题】2.1 呼吸方式的低效:呼吸不充分,导致氧气摄入不足,二氧化碳排出不完全。
2.2 心脏输出量的降低:心脏泵血能力减弱,导致机体灌注不足。
2.3 体温升高:体温超过正常范围,可能导致代谢过程紊乱和炎症反应。
目录瓣膜疾病护理常规·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护理常规··3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护理常规·4瓣膜疾病的护理常规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神志、面容、精神状况、营养状况。
2.评估患者心率、心律、血压等生命体征。
3.评估患者日常活动的耐受水平。
4.评估患者皮肤完整性、出入量是否平衡。
二、护理要点1.术前护理(1) 严密观察病情,注意心率失常的先兆症状。
(2) 改善心功能,应用利尿剂的同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控制输液速度,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警惕心衰的发生。
(3) 清淡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4) 积极做好病人术前的准备工作及术前指导工作。
2.术后护理(1) 24h持续动态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
(2) 循环系统的护理:密切监测血压、中心静脉压、心律、心率、呼吸、末梢循环、尿量、血气及电解质,严格控制输液量及速度使病人处于水的负平衡状态。
(3) 呼吸系统管理:妥善固定呼吸机管道及气管插管,经常听诊两侧肺呼吸音,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拔除气管插管病人注意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4) 胸腔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引流管通常,每小时记录心包或心包纵膈引流量并注意引流液的性质、浓度和温度,以判断有无活动性出血,必要时进行ACT监测。
(5) 密切观察有无脑栓塞,肢体动脉栓塞等的征象。
(6) 鼓励进食,改善营养,指导功能锻炼。
三、指导要点1.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大便通畅。
2.定时服用抗凝药物,术后机械瓣需终生抗凝,生物瓣抗凝半年。
3.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少量多餐,不宜过饱,有水肿时给低盐饮食。
四、注意事项1.预防感冒,防止感染性心内膜炎。
2. 定时进行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的测定,观察有无出血征象。
3. 给予利尿药期间,严密观察尿量,注意补钾,防止低钾血症。
4.给予洋地黄类药物时,观察有无洋地黄中毒症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护理常规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神志、面容、精神状况、营养状况。
心胸外科疾病一般护理一、护理评估1、健康史和相关因素:评估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发育、饮食习惯和营养状况及手术史、过敏史及家族史,有无出血性疾病和凝血系统的异常,近阶段是否服用抗凝药物或其他药物史。
2、身体状况:了解生命体征和心肺功能状况,有无发绀和呼吸困难、咳嗽咳痰、胸痛等以及患者的活动耐力和自理能力等。
3、辅助检查:主要评估患者X线、CT、MRI、B超、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等结果。
4、心理评估:评估患者有无恐惧、焦虑及对疾病的认知。
评估家属对患者的关心程度及支持力度,家庭对手术的经济承受能力。
二、护理措施1、按外科疾病患者一般护理常规。
2、活动与休息:注意休息,适量活动。
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睡眠。
3、饮食与营养:进普食,有水肿、心肺功能不全者应给予低盐饮食。
食管疾病有梗阻或压迫症状时,给予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必要时静脉补充水、电解质或提供肠内、肠外营养。
4、病情观察(1)生命体征:患者入院后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每天4次连续测3天,若体温在37、5℃以上继续测至体温正常3天,测体重、血压每周1次。
(2)症状和体征:观察有无胸痛、胸闷、气促、咳嗽咳痰、咯血、呕吐等情况。
5、辅助检查:肺部疾病患者,收集清晨痰液进行痰培养及药敏试验检查,必要时送痰标本、抗酸杆菌、癌细胞等。
6、心理护理:关心、安慰患者,耐心解释,消除其顾虑及恐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健康指导要点1、预防呼吸道感染:对嗜烟、酒患者,劝其戒除,减少术后呼吸道分泌物。
2、指导患者腹式呼吸和有效咳嗽的方法,教会其咳嗽时用按压患侧胸壁,以免切口疼痛。
3、口腔护理:朵贝溶液、甲硝唑或生理盐水漱口,每天3-4次。
4、体位引流:肺部化脓性疾病者痰量多时需行体位引流。
按病灶部位指导患者采取合适体位,如病灶在下叶,取俯卧位,床头抬高15度-20度;病灶在中叶,取仰卧位,床头抬高15度-20度;病灶在上叶,取半卧位,角度为30度-60度。
目录(一)肺挫伤护理护理常规 (1)(二)气胸护理护理常规 (3)(三)血胸护理护理常规 (6)(四)脓胸护理护理常规 (8)(五)肺大泡的护理常规 (10)(六)纵隔肿瘤护理常规 (13)(七)肺癌护理常规 (16)(八)食管癌护理常规 (21)(九)肋骨骨折病人的护理常规 (25)(十)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护理常规 (29)(十一)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护理常规..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护理常规 (33)(一)肺挫伤护理护理常规【概念】肺挫伤的发生是由于强大暴力作用于胸壁,使胸腔容积缩小,增高的胸内压力压迫肺脏,引起肺实质出血、水肿;外力消除后变形的胸廓回弹,在产生胸内负压的瞬间又导致原损伤区附加损伤。
【评估】1、肺挫伤的病因。
2、病情评估(1)、生命体征。
(2)、疼痛的位置、性质及程度。
(3)、呼吸情况。
(4)、营养状况。
【护理措施】1、指导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方法。
2、观察病情,尤其要注意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
肺挫伤都有一定程度的呼吸道阻塞,特别要注意严重肺挫伤气管内有血液、渗出液及分泌物等储留、阻塞,造成呼吸困难。
3保持呼吸道通畅中流量吸氧,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痰液粘稠者可予拍背排痰。
4、剧烈干咳者,及时给予镇咳药物。
5、胸部疼痛者,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
6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肺挫伤可导致严重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对感染的易感性增加,故应使用有效的广谱抗生素。
【健康教育】1、保持病室环境安静、舒适、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并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被,减少与流感人群接触,预防感冒,防止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2、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病人咳嗽排痰,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以促进痰液的排出。
3、控制输液速度、剂量、患者及家属不可随意调节输液速度。
4、定时变换体位,给予受压处局部皮肤护理,根据病情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双下肢和患侧上肢功能锻炼,促进肺功能恢复。
5、戒烟酒,因吸烟可刺激呼吸道引起痰液增多,如果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更会加重呼吸困难;因饮酒可扩张血管,容易造成肺损伤部位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