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北师大版讲义:第十五单元+古今中外的科技和文艺成就+第38讲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86 MB
- 文档页数:22
第15讲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和当今的世界政治格局1.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考点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名师导语』国际政治格局由两极向多极化的演变是战后世界格局的一种基本趋势,它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
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考查频率较高: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内容主要涉及多极化趋势的曲折发展(如新兴独立国家建立国际经济秩序的努力、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
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多极化发展过程中新兴力量的崛起和新的国际政治秩序的构建需重点关注。
知识点一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1)背景⎩⎨⎧①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
②西欧的政治家的推动。
(2)过程⎩⎪⎨⎪⎧①1951年,法、德、意、荷、比、卢签订了《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1957年,签订《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③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组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3)影响⎩⎨⎧①经济上:推动了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政治上: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1)经济恢复发展 ①原因⎩⎪⎨⎪⎧a.实行民主改革,铲除落后的封建因素。
b.美国减免战争赔偿,提供资金和物资援助。
c.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爆发后,各国纷纷在日本采购物资。
d.政府重视教育,加大投资。
e.抓住战后科技革命的有利时机,大规模引进先进技术。
②表现: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①条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②表现⎩⎪⎨⎪⎧a.20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自主外交”方针,加入联合国。
b.70年代初,提出“多边自主外交”方针,实现了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
c.70年代末,日本提出“全方位外交”方针。
d.80年代初,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大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
2020版高考历史第十五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及文学艺术单元末——查漏补缺提能增分讲义(含解析)第十五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及文学艺术单元末查漏补缺·提能增分现实主义文学VS现代主义文学 1.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文学创作和美学理论的精髓,是将文学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解脱出来,使其成为利器,去扫除古典主义和贵族僧侣主义的颓废气息。
以下作品能体现该精髓的是A.人间喜剧B.巴黎圣母院C.老人与海D.百年孤独解析选A 根据材料“将文学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解脱出来,使其成为利器”,与现实主义文学客观描写社会现实,揭露社会现实的黑暗特点相符,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故A项正确;巴黎圣母院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把理想当作现实加以描写、歌颂,希望用人道主义感化改变世界,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老人与海百年孤独属于现代主义文学,反传统、反理性,强调个人主观感受,与材料不符,故C、D两项错误。
2.尤内斯库的秃头歌女描述了英国的史密斯夫妇在自家的起居室中,几乎没有什么共同语言。
他们把此说成彼,把是说成非,在无聊无意义的语言中,他们的生活状态毫无生存价值。
剧中的马丁夫妇也和史密斯夫妇一样,他们到史密斯家中做客时,竟然认不出自己的丈夫或夫人。
在一段冗长的对话后,他们终于发现他们是一对夫妻。
秃头歌女是没有结尾的戏剧。
结局亦是开始,开始代表着结束。
下列文学作品中,与它同属于一个文学流派的是A.巴黎圣母院B.红楼梦C.等待戈多D.安娜·卡列尼娜解析选C 根据题意,描述的是二战后的现代主义文学,反映了一战和二战对人类的影响在文学上的体现,结合所学知识,巴黎圣母院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红楼梦是中国的古典长篇小说,属于古典现实主义,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故C项正确;D项的作品属于俄国的现实主义作品,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深化提能] 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的区别文学比较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兴起时间19世纪30年代以后兴起于19世纪晚期,20世纪30年代成为文学的主流时代背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济大危机、世界大战等社会问题使人们产生了危机感,他们迷茫、痛苦且找不到出路创作风格强调真实具体的描写现实生活,详细分析人类行为,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对社会现实秩序表现出不满是流派众多、风格各异的多元化文学,其特点是集中表现自我,在艺术手法上反传统科学技术社会发展3.1610年,伽利略发现木星的四颗卫星,为“日心说”找到确凿证据。
第39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考试说明 考查角度 文学的主要成就 ——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2016·课标全国Ⅲ,34)近现代美术艺术 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2014·课标全国Ⅱ,34)经济大危机与影视艺术考点一 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学 1.19世纪的欧美文学 (1)浪漫主义文学①特点:强调理想,追求自由。
②成就⎩⎪⎪⎨⎪⎪⎧a.拜伦:《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抨击封建专制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塑造了追求幸福、爱情、自由的英雄形象。
b.雪莱:《西风颂》、《伊斯兰的起义》、《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描写了他所追求的人人享有自由和幸福的理想世界。
c.雨果:《悲惨世界》,描绘了一幅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悲惨世界图景,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2)现实主义文学①特点:关注社会问题,再现社会风貌,揭露和批判社会罪恶。
②代表⎩⎪⎪⎨⎪⎪⎧a.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揭露资产阶级的虚伪、自私和冷酷。
b.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巴尔扎克被尊为“法国现代小说之父”。
c.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展现俄国社会广阔的生活画面,揭示了光辉与阴暗的不同人性。
d.马克·吐温的小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度的艺术成就。
2.20世纪的欧美文学 (1)现代主义①特征⎩⎨⎧a.具有“反传统”倾向。
b.基本思维方式是表现论,即强调表现主观真实,而不注重客观现实。
②代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卡夫卡的《变形记》、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2)现实主义①特征:深受西方现代文化思潮和欧美传统文学的影响,表现出与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的差异。
②代表作品: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3.苏联文学和亚非拉文学 (1)苏联文学①高尔基:《海燕》、《母亲》,成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②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一个人的遭遇》,开拓了战争文学的新领域。
第40讲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育考试说明考查角度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教育事业的发展1.(2017·课标全国Ⅱ,31)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2.(2017·课标全国Ⅲ,31)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3.(2015·课标全国Ⅱ,31)俄语教学与中国的外交政策4.(2013·课标全国Ⅱ,31)学校教学与国家意识形态构建考点一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考点二现代中国的文化教育[巧学妙用]【图示解史】中国研制核武器的背景★中国研制原子弹是为了打破美苏的核垄断、核威胁,增强国防实力。
【图片探史】新中国科技发展的意义★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新中国高新科技发展的意义:经济上,重大科技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科技因素;国防上,有利于我国国防事业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安定环境;政治上,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国际上,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
【构图解史】理解“双百”方针【图示解史】现代中国的教育【图解历史】教育、科技和经济的关系[自主学习答案]考点一①原子弹②原子弹③“东方红一号”④“神舟五号”⑤“南优2号”⑥“银河-Ⅰ号”⑦结晶牛胰岛素考点二①“百花齐放”②“百家争鸣”③《茶馆》④阶级斗争⑤社会主义⑥“伤痕文学”⑦广大工农⑧全面发展⑨国民教育⑩“工农兵学员”⑪高考制度⑫《义务教育法》考法1史论阐述类——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成就及影响【考题2】(2016·浙江文综,19)新中国成立时,世界已进入核时代。
曾长期领导核科学事业的聂荣臻元帅回忆道:“我们国家很大,不可能靠购买武器来支撑国防……唯一的出路只有尽可能吸取国外先进成果,走自己研制的道路。
”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开始于()A.20世纪4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70年代答案 B『方法突破』★明立意从新中国科技成就角度考查时空观念。
★抓关键“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
专题15 近、现代中外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知识网络·脉络清晰|框图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认读导引] 两大主题:近现代世界科技与文化发展历程。
现代中国文化与科技的发展。
三大线索:近现代世界科技发展与世界文学艺术。
现代中国文化教育的曲折和科学技术成就。
五个方面:近现代科技发展历程、近现代世界文学、近现代世界美术、近代以来的影视音乐艺术。
现代中国文化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曲折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知识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一、15—20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1.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工商业的发展,经济上的进步导致技术的进步;政治上大多数国家的资产阶级尚无力量推翻封建统治阶级,需要王权的庇护以发展自己,而国王要依靠资产阶级来削弱贵族势力,并推行重商主义扶持资产阶级,这种王权与资产阶级的妥协造成了文学艺术的封建色彩。
欧洲文学艺术流行的是古典主义潮流,它崇尚理性和创作的规律性、追求完美和谐的形式。
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该时期西方主要国家的工业革命正在加紧进行,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也壮大起来;18世纪末法国在革命时代的到来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确立后,人们对现实的不满,标志着古典主义时期的结束。
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激进运动相对应的是文学艺术领域的浪漫主义运动发展起来。
3.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
真实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开始取代浪漫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主流。
三、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文艺发展的阶段特征与表现[中外关联]16—18世纪中国和欧洲科技的不同。
第38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文学的主要成就。
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名师导语』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是近代社会政治、经济在文化领域的反映。
全国课标卷在本考点命题频繁,主要题型为选择题。
主要考查内容为不同文学艺术流派的特征和文学艺术是政治经济的反映,如2014年经济大危机与影视艺术。
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从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的角度认识文学艺术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需要重点关注。
知识点一 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学 1.19世纪的欧美文学 (1)浪漫主义文学①特点:强调理想,追求自由。
②成就⎩⎪⎪⎨⎪⎪⎧a.拜伦:《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抨击封建专制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塑造了追求幸福、爱情、自由的英雄形象。
b.雪莱:《西风颂》、《伊斯兰的起义》、《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描写了他所追求的人人享有自由和幸福的理想世界。
c.雨果:《悲惨世界》,描绘了一幅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悲惨世界图景,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对浪漫主义的评价一群作家现在要求回复纯朴和自然主义;他们较少地注意人是理性的动物,更多地注意人的本能和感情……自然界不再被认为是一架冷冰冰的自动的机械。
它被看作美丽、崇高和魅力的具体体现而受到人们崇拜,或者被看作给人们提供保护和慰藉的源泉而受到人们亲切的尊敬……卑贱的牧羊人和农民在文学中得到了早已应得的地位。
——[美]伯恩斯、拉尔夫《世界文明史》(2)现实主义文学①特点:关注社会问题,再现社会风貌,揭露和批判社会罪恶。
②代表⎩⎪⎨⎪⎧a.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揭露资产阶级的虚伪、自私和冷酷。
b.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巴尔扎克被尊为“法国现代小说之父”。
c.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展现俄国社会广阔的生活画面,揭示了光辉与阴暗的不同人性。
d.马克·吐温的小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度的艺术成就。
2.20世纪的欧美文学 (1)现代主义①特征⎩⎨⎧a.具有“反传统”倾向。
b.基本思维方式是表现论,即强调表现主观真实,而不注重客观现实。
②代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卡夫卡的《变形记》、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2)现实主义①特征:深受西方现代文化思潮和欧美传统文学的影响,表现出与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的差异。
②代表作品: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3.苏联文学和亚非拉文学 (1)苏联文学①高尔基:《海燕》、《母亲》,成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②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一个人的遭遇》,开拓了战争文学的新领域。
③阿·托尔斯泰:《苦难的历程》三部曲。
④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亚非拉文学1.新古典主义美术(1)时间:产生于18世纪后半期。
(2)特点:崇尚古典美的质朴、简练和自然,画面重视历史事实的精确性。
(3)代表人物及作品:大卫《马拉之死》。
2.浪漫主义美术(1)时间:在19世纪初时兴起于法国的一个画派。
(2)特点:偏重于发挥艺术家的想象和创造。
(3)代表人物及作品:籍里柯《梅杜萨之筏》。
3.现实主义美术(1)时间:19世纪中期。
(2)特点:用冷静的态度来观察现实社会,画周围真实存在的人和物,追求形状和色彩的逼真,着重描绘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3)代表:法国画家库尔贝和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画家列宾,列宾的代表作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4.印象画派(1)印象派①时间:19世纪下半叶。
②特点:主张用色彩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间印象,追求在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和所处氛围。
③代表人物及作品:莫奈的《日出·印象》。
(2)后印象派①代表人物:塞尚、凡·高等。
②特点:主张艺术形象要有别于客观物象,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受。
作品大多形式夸张,色彩明快,富于装饰趣味。
③影响:启迪了现代主义艺术潮流。
④代表作品:凡·高的画作《向日葵》。
5.现代主义美术(1)特征:反对传统和理性,专注于艺术家自己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为此不惜违背一般的透视原理,扭曲物体的形象。
(2)代表⎩⎨⎧①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的《呼号》。
②西班牙绘画大师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6.罗丹和现代雕塑(1)地位:19世纪下半期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
(2)代表作:《思想者》。
(3)创作特点:关心人间的疾苦,歌颂人的创造力和人的尊严。
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从19世纪开始,西方绘画的变化发展日新月异,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等直到抽象主义。
如果把这一发展过程描述得概括一点,基本上可以说是主观因素不断压倒、以致全部取代客观因素的过程。
——朱狄《当代西方美学》知识点三 音乐与影视艺术 1.19世纪音乐的繁荣 (1)浪漫主义音乐 ①兴起:19世纪。
②特点:追求情感表达,强调主观感受。
③代表⎩⎪⎨⎪⎧a.德意志的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及向浪漫主义乐派过渡时期的代表。
《第九“合唱”交响曲》表达了反对封建专制、追求共和的理想。
b.奥地利的舒伯特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人之一,被称为“歌曲之王”。
《魔王》《摇篮曲》《小夜曲》是其代表作品。
(2)标题音乐: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被称为“钢琴之王”,写了《塔索》和《前奏曲》等13首交响诗,实践了“标题音乐”的概念。
(3)民族音乐:柴可夫斯基创作的歌剧《黑桃皇后》、舞剧《天鹅湖》等都长演不衰。
2.现代主义音乐的兴起(1)兴起:进入20世纪,现代主义音乐兴起。
(2)种类⎩⎪⎨⎪⎧①爵士乐起源于美国的新奥尔良,是黑人文化与欧洲白人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②摇滚乐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猫王”普雷斯利。
英国的“甲壳虫乐队”将大众文化形式推向顶峰。
③20世纪下半叶,人们将电子技术应用到音乐艺术之中,产生了电子音乐。
3.影视艺术的发展 (1)电影①诞生:1895年12月卢米埃尔兄弟放映了《火车进站》、《水浇园丁》等短片。
②默片时代:卓别林的《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及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
③有声影片⎩⎨⎧a.《爵士歌王》:第一部有声影片。
b.《浮华世界》:第一部彩色电影。
c.《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④第二次世界大后,宽银幕和立体声电影相继问世。
(2)电视①历程⎩⎪⎨⎪⎧a.1923年,美国兹沃里金发明了电子显像管。
b.1925年,贝尔德发明了电视机。
c.1936年11月,英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
d.40年代初,美国开始播出电视节目。
e.1951年彩色电视机问世。
②特点:时效性强、覆盖面广、价格低廉。
③影响⎩⎨⎧a.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b.有助于人们获取信息,扩大视野,提高素养,改变思维方式和社会风尚。
【构图解史】 世界文学的发展信息提取: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主要有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苏联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四大流派。
【构图解史】 近现代文学成就【漫画解史】 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产生的时代背景信息提取: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是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但反封建仍然是其主要内容,不是反对资本主义。
【漫画解史】 浪漫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的区别信息提取:浪漫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后者揭露社会弊端。
【构图解史】19世纪以来的音乐艺术【构图解史】印象派绘画和现代主义绘画的产生【构图解史】影视艺术的发展【归纳总结】19世纪以来的美术发展【漫画解史】电视的发展及影响信息提取: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视由笨重变得轻薄,每天长时间看电视,不活动,边看电视边吃零食的人易引起肥胖。
探究1解读重要“历史概念”1.古典主义17世纪开始流行在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
法国古典主义的政治基础是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哲学基础是笛卡尔的唯理主义理论。
古典主义在创作理论上强调模仿古代,主张用民族规范语言,按照规定的创作原则(如戏剧的三一律)进行创作,追求艺术完美。
西方古典主义包含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新古典主义等。
这一潮流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因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和样板而被称为“古典主义”。
2.印象派印象派是十九世纪后半期法国展开的艺术运动、画风。
印象派的命名源自于1874年莫奈的画作《印象·日出》。
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
(2018·重庆调研)20世纪初,一些中国学者和艺术家撰文介绍和评价西方某一艺术形式,认为其审美趋向重视神韵,与中国传统艺术有相通之处。
这一“艺术形式”应是()A.印象派绘画B.浪漫主义音乐C.现代派绘画D.荒诞派戏剧解析印象派绘画注重通过色彩来体现绘画者的思想,非注重形似而是注重神韵,与中国传统艺术有相通之处,故A项正确。
答案 A探究2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文化艺术与社会环境的关系1.文艺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1)文艺是现实的反映,文艺的发展会受所处时代环境的推动或制约。
文学艺术总是与其所处的时代相适应的,只有这样才会引起社会共鸣,才会具有生命力。
(2)近代欧洲文学艺术的发展深深打上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传播和工业革命的烙印。
2.各种文学流派的盛行与时代背景的关系(1)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浪漫主义文学:反映了社会各阶层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理性王国”的失望,反映了欧洲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特征。
(2)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随着工业革命在西欧展开,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尖锐。
一方面它力图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另一方面对现存的社会秩序进行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3)19世纪末期以来的现代主义文学: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代,两次世界大战、频繁的经济危机使人类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环境中。
(4)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荒诞派:对资本主义文明失望、苦闷和迷惘,以荒诞的主题把现实的丑恶、人生的痛苦与绝望描绘出来。
1.(2018·课标全国Ⅱ,34)1836年,俄国著名戏剧家果戈里发表剧作《钦差大臣》,描写的是一名小官吏路过某偏僻小城,当地人们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
该作品()A.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B.揭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C.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D.讽刺了拜金主义的风气解析在戏剧《钦差大臣》里,一名小官路过偏僻小城时,当地人们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暴露了他们的丑恶嘴脸。
作者用喜剧这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社会的丑恶原形,从而揭露了俄国农奴制社会的黑暗、腐朽、荒唐,故答案为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