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中国近代史
- 格式:ppt
- 大小:4.77 MB
- 文档页数:20
202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易错题常考题专项训练——中国近代史选择题50题1.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晚清在中外交涉事务上,以全权大臣取代了过去的临时性的钦差大臣。
不过全权大臣没有完全按照西例行事,他们对外议订条约时需要随时上奏,不能自主行事。
这反映了晚清时期A.政府落实“中体西用”思想B.东西方制度逐渐地接轨C.对外交往不平等有所强化D.外交制度变革的复杂性2.如表为近代汉口从日本进口产品价值统计表。
据如表可知时间1880年1883年1886年1889年1892年1895年1898年1901年1904年金额10012078036045421603914361908A.晚清时期对外贸易结构改变B.民族资本的投资环境较恶劣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逐渐加剧D.中日贸易的区域发展不平衡3.严复在《天演论》自序中指出,先秦诸子深谙进化论。
他无论翻译西学还是点评中学,都以先秦诸子为重心。
在他那里,先秦诸子是翻译西学时按语中的主角,诸子学则是解读中国学术思想的基本文本。
严复旨在A.梳理中外学术源流B.倡导西学中源学说C.寻求政治改良途径D.提升民族文化自信4.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洪秀全力图构建一个凌驾于政权之上的家庭。
在《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十五家中童子俱日至礼拜堂,两司马教读备遗诏圣书……凡礼拜日,伍长各率男妇至礼拜堂,分别男行女行,讲听道理,颂赞祭奠天父上主皇焉。
”这可用于佐证太平天国A.带有一定的空想性B.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C.实现了妇女的解放D.发扬了经世致用思想5.1898年6月,光绪帝为戊戌变法颁布“明定国是”上谕,说:“……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这表明光绪帝A.触犯了顽固派的根本利益B.通过改革解决理学空谈的弊端C.采取中体西用以救亡图存D.主张变法维新以发展资本主义6.下表所示为19世纪中期的部分作品。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时段大总结讲义一、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1840~1894年)重大史实政治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天国运动自然经济解体;商品输出;民用工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西式服装、餐饮、经济住宅传入文化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1.政治领域: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物质领域: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3.思想文化领域: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要求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4.社会生活方面: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礼仪受到冲击。
二、从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1895~1919年)重大史实1.政治领域: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国方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
2.经济领域: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形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3.思想领域: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4.社会生活方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重大史实1.政治领域: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经济领域:民族资本主义继续曲折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遭到摧残。
3.思想文化领域: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专题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线索1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随着列强的侵略,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在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线索2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诞生;经历了中日甲午战争后、一战期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较快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日益萎缩,发展陷入绝境。
线索3 近代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迁鸦片战争后,随着中西方文明碰撞和交汇,人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社交礼仪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呈现中西合璧的特点。
线索4 近代交通、通信及大众传媒的发展近代以来,交通和通信工具及大众传媒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呈现出近代化、大众化的特点。
第20讲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理知识体系背史论术语(1)机器创造出的文明随列强的“坚船利炮”向世界各地扩散。
固守古老文明的中国在列强军事打击、商品倾销的巨大冲击中败下阵来。
(2)鸦片战争后,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自然经济的解体,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廉价劳动力。
(3)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但它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的开端。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但“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自主学习——主干梳理·依托教材·高于教材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原因:列强利用获得的特权,扩大对华________等。
[知识拓展] 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前提条件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以及航运、铁重要因素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城乡的经济联系历史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主要原因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2.表现(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____________的衰败标志着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从19世纪60年代起,解体速度加快。
中国近代政治史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总结一.时期:太平天国运动1.时间及过程: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等创立的拜上帝教,结合了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思想、农民平均主义。
1851 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 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组织了北伐、西征、东征。
通过北伐、西征。
1856 (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1856 年同年,天京(现在南京)变乱之后,太平天国元气大伤。
由盛转衰。
1864 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失败原因①主观战略上的失误。
②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③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时代的局限性。
(根本原因)2.太平天国两大文件(1)《天朝田亩制度》(革命纲领)目的: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 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内容: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2)关于产品的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评价:①它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②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③但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2)《资政新篇》内容:①政治上,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民众选举。
②经济上,主张发展工商业,鼓励技术发明。
③文教上,提倡设立新式学堂。
评价:是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但是迫于形势未能实行。
3.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①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②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③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的探索;④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4.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二.时期:甲午中日战争1.战争时间:1894 年 7 月开始到 1895 年 4 月结束。
专题评估检测(二)(专题二)(40分钟60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2024·泰州模拟)美国有位总统评论鸦片斗争时说:“导致该场斗争的缘由是叩头!——傲慢无知的中国人装腔作势,严拒同等对待外邦,尽管是通商,也要把主仆关系强加于外人,并将其尽情羞辱。
”他这样评论是为了( )A.否认斗争损害中国的国家主权B.揭示鸦片斗争爆发的真正根源C.污蔑中方傲慢自大以混淆是非D.假借争取外交同等为英国辩解【解析】选D。
这段话假借争取外交同等为英国辩解,抹杀了鸦片斗争的实质,其实质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沦为其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故选D;材料说明鸦片斗争爆发的缘由,材料没有涉及中国的国家主权受到损害的信息,解除A;鸦片斗争爆发的真正根源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材料无法体现,解除B;C不是其真实目的,解除。
2.中国近代某一条约“变更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起先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减弱。
”签订该条约的斗争( )A.使清廷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B.导致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C.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D.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解析】选B。
依据材料和所学学问可知,鸦片斗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导致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符合材料意思,B正确。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廷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与材料信息强调中国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的信息不符,解除A。
其次次鸦片斗争中国战败,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与材料信息不符,解除C。
中日甲午斗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与材料信息不符,解除D。
3.《南京条约》签订后,清廷议和大臣耆英就如何处理通商口岸的华夷纠纷向璞鼎查发出照会:“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众交涉案件,应即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国自理,内人由内地惩办,避开衅端。
”此照会实质上反映出清廷( )A.意图解决华夷纷争B.主动放弃对英人的审判权C.避开英国再起衅端D.缺乏近代国际法则的意识【解析】选D。
专题十二第36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时作业·学以致用] 实战演练夯实基础一、选择题1.上海师范高校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
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的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的主见D.辛亥革命的民主共和的思想解析:抓住题干中“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进行分析,并结合所学,鸦片斗争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故B项正确。
答案:B2.近代前期,面对西方列强的屡屡侵扰,龚自珍与魏源分别代表了两种看法:前者指陈中国本身的问题在于皇帝制度与科举文化;后者则从西洋文化制度,找寻彼伸我黜的原故。
两人的思想都( )A.侧重于引导国人关注世界B.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C.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D.影响了中国近代的社会变革解析:据材料“近代前期,面对西方列强的屡屡侵扰,龚自珍与魏源分别代表了两种看法:前者指陈中国本身的问题在于皇帝制度与科举文化;后者则从西洋文化制度,找寻彼伸我黜的原故”可以看出两人从不同的角度相识到了中国的落后,两人的思想都影响了中国近代的社会变革,故选D项。
答案:D3.1875年,郭嵩焘奉命出访英国时,将其沿途见闻编成《使西纪程》,但因多有对西方政治等方面的记述,出版其次年就遭到了清政府的毁版,禁其流传。
这表明清政府( ) A.禁止国内传播西方文明B.严禁官员私自著书出版C.极力维护“中体”的地位D.无意于了解西方的国情解析:1875年郭嵩焘出访英国正值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禁其流传的缘由在于极力维护“中体”地位,不让国内宣扬西方政治方面的内容,故选C项。
答案:C4.19世纪六七十年头,李鸿章一再著文强调,中国的“制度文章”“科技水平”远超西方,西方科技如算学、矿学、化学、地学等都是从中国学的;王韬也认为,“礼乐制度、天算器艺,无不由中国流传及外”。
综合提升(二)中国近代史纵横关联一近代中华民族的觉醒1.鸦片战争——民族意识的萌发鸦片战争的惨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开始发生改变,人们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反对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2.甲午中日战争——民族意识逐渐强化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列强掀起的瓜分狂潮使民族危机空前强化,首先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紧接着是农民阶级发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辛亥革命,民族意识逐渐强化。
3.五四运动——民族意识的升华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工人、农民、资产阶级空前团结,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使民族意识进一步升华。
4.抗日战争——民族意识的高涨随着日本侵华的不断加剧,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进一步强化,形成高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民族复兴意识也达到了空前的觉醒。
针对训练1.在鸦片泛滥问题极为严重时,道光帝命林则徐“驰驿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
禁烟问题一触即发,林则徐明白此行“乃蹈汤火”“身蹈危机”,但已“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决心完成禁烟使命。
这反映了林则徐()A.致力于解决银荒兵弱的危机B.决心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C.封建士大夫忧国忧民的情怀D.具有勇于抵抗侵略的冒险精神答案 C解析据材料可知,林则徐明知禁烟运动危机重重,但依然决心完成,体现了其舍己为国的高尚情操,故选C项;材料主旨是林则徐禁烟的决心,没有提及禁烟的原因,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林则徐是封建士大夫,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不可能投入反封建斗争,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勇于抵抗侵略”是一种爱国精神,并非“冒险”,排除D项。
2.(2022·肇庆二模)五四运动时期,上海裕昌祥毛巾打出广告:救国不尚空谈,请大家喝的、吃的、穿的、用的都要用国货。
中国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生产的香烟名为“新爱国香烟”,得到了广大民众的积极响应。
这些做法()A.意在推动反帝爱国运动进入高潮B.彰显了实业家义利并举的精神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获得了国内外各界的广泛支持答案 B解析题干提及五四运动时期,上海裕昌祥毛巾、中国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广告将爱国、救国与国货相联系,体现了民族企业重视逐利与救国,故选B项;推动五四运动进入高潮的是上海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排除A项;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出现于甲午中日战争后,排除C项;“国内外各界”不符合史实,欧美日列强反对中国民族企业家的做法,排除D 项。
高中历史中国近代史重难点知识点总结一、鸦片战争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鸦片战争的背景-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急需扩大海外市场。
- 中国闭关锁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引发中国的禁烟运动。
2.鸦片战争的经过- 1840 年,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战争爆发。
- 1841 年,英军强占香港岛。
- 1842 年,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
3.《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 赔款 2100 万银元。
-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4.鸦片战争的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社会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 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加深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 “修约”要求遭到拒绝。
2.战争经过- 1856 年,英法联军发动战争。
- 1860 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3.不平等条约- 《天津条约》: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
- 《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
4.影响-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 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一部分官绅开始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兴起了洋务运动。
三、太平天国运动1.兴起原因- 阶级矛盾尖锐,自然灾害频发。
- 西方列强的侵略。
2.发展历程- 金田起义:1851 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 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
- 定都天京:1853 年,定都南京,改名天京,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