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防治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3
疑难病例讨论—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护理讨论日期:2014年1月20日时间16:00地点:神经内科示教室主题: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目的:1、通过查房复习相关内容,要求大家掌握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2、脑梗死相关理论知识,促进业务知识的熟练。
3、讨论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要点主持人:护士长彭鲜艳记录人:张慧元(一)责任护士杨亚报告病例患者文书珍,男,80岁,因认知功能下降、意识障碍1周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病史十余年,有3次“脑梗死”病史,曾有左眼外伤致失明。
查体:BP130/90mmHg,神志嗜睡,右侧瞳孔直径约2mm,对光反射灵敏,双上肢有自发动作,四肢肌张力高,双侧巴氏征阳性,双下肢不肿,双肺可闻及湿啰音,心率82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扪及。
患者1月10日 14:40许进食肉饼后突起喉中痰鸣,呼吸困难,全身发绀,大汗,无呕吐、肢体抽搐,大小便失禁,查:BP180/110mmHg,心率150次/分,全身皮肤发绀,立即予以侧卧位,拍背,呋塞米、西地兰静推减慢心率,急查血常规、电解质、血气分析、心肌酶学等,后患者吐出部分中餐进食食物后,全身发绀较前有所好转,心率逐渐减慢至120次/分,多参数监护示氧饱和度96%,患者神志清楚。
辅助检查:肥达氏试验、流出抗体阴性;免疫组正常;PPD-IgG,阴性,PPD-IgM,阴性;血沉:20.00mm;乙肝表面抗原定量、丙肝抗体定量、梅毒抗体定量(初筛)、人免疫缺陷病毒(初筛)阴性;头部CT提示:1、双侧基底节区多发性腔梗,脑萎缩、脑白质变性;肺部CT提示:肺部感染、左室增大,肺淤血,少量胸腔积液。
脑钠肽升高。
头颅MRI:双侧侧脑室旁、双侧放射冠区、双侧半卵圆中心异常信号,考虑陈旧性腔隙性梗塞灶并周围胶质增生;双侧侧脑室旁、双侧放射冠区、双侧半卵圆中心及双侧额顶叶白质异常信号,考虑多发缺血灶;脑萎缩。
腹部彩超:肝实质光点稍多,余未见异常。
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30例临床分析及防治(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诱发机制,影响因素,以便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方法分析200801~200812我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16例并发肺部感染30例,分析肺部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病情程度、意识状态、延髓性麻痹、是否合并基础病以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高龄、病情重、昏迷者、存在延髓性麻痹及合并糖尿病、慢性肺病、心脏病及既往卒中史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
合并肺部感染者病死率明显高于无肺部感染者。
结论控制肺部感染可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的救治成功率。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肺部感染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其发病率、致残率高。
合并肺部感染明显增加病人的住院时间及病死率。
本文旨在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以便及早有效地预防及治疗,降低病死率。
现将我科200801~200812收治急性脑梗死中合并肺部感染的30例患者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急性脑梗死患者216例中男144例,女72例,年龄45~88岁。
按照有无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和非肺部感染组。
感染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在56~88岁。
非肺部感染组186例。
男121例,女65例,年龄在45~72岁。
病情轻重:以改良SSS评分标准评定。
1.2 诊断标准全部病例诊断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均经过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
并发肺部感染的诊断标准是排除发病前肺部感染者。
凡发病后出现下述3项以上者则可确立肺部感染诊断:(1)出现咳嗽、咳痰、胸闷、气喘等呼吸系统症状。
(2)双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呼吸音减弱和(或) 不同程度肺实变体征。
(3)体温≥37.5 ℃,伴有白细胞计数≥10 ×109 /L。
(4)X线胸片呈炎性改变。
老年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防治探讨
作者:王漫丽
来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年第15期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
方法:选取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其中50例合并肺部感染(观察组),50例未出现肺部感染(对照组),分析两组危险因素、住院时间、死亡率,总结防治措施。
结果:球麻痹症状、慢性疾病、意识障碍、高龄是引发老年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对照组死亡率为6.00%,观察组为20.00%,观察组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肺部感染;脑梗死;防治措施;危险因素
临床中,脑梗死属于常见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老年脑梗死患者容易合并多种疾病,其中以肺部感染较为常见[1-3]。
老年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致死率,增加社会、家庭的经济负担。
所以,怎样避免危险因素、防止肺部感染成为临床重点研究问题。
本文主要分析老年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其中50例合并肺部感染(观察组),50例未出现肺部感染(对照组)。
病例排除标准:缺少临床资料或者是统计资料不全患者;入院前,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合并严重脏器功能不全。
病例入选标准: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关于脑梗死相关诊断标准,并通过磁共振或者是头颅CT检查证实;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关于肺部感染诊断标准。
观察组中,女20例,男30例,年龄为66~85岁,平均为(75.24±7.46)岁。
对照组中,22例女,28例男,年龄为67~89岁,平均为(75.24±7.46)岁。
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有一定可比性。
1.2 方法
在本组患者入院时,详细记录患者球麻痹症状、慢性疾病、意识障碍、高龄等危险因素,其中球麻痹症状包含咽腭反应消失或者是迟钝、构音不清、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症状,并对危险因素同患者肺部感染相关性进行分析。
对比两组患者预后状况、住院时间。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统计分析使用 SPSS 13.0 软件,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采用例(%)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采用χ-±s表示,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观察组患者球麻痹症状、慢性疾病、意识障碍、高龄病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 两组患者死亡率、住院时间对比分析
对照组中,3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6.00%;观察组中,10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
20.00%,观察组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333,P
3 讨论
最近几年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在老年人群中,包含脑梗死在内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脑梗死并发症是引起患者发生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医院的感染人群中,脑梗死患者是高危人群,有关研究证实,老年脑梗死患者主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这主要是由于老年患者这一特定人群与脑梗死患者病情特点所决定的[4-5]。
本组中,对照组死亡率为6.00%,观察组死亡率为20.00%,观察组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针对上述老年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具体防治措施包含:①按照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患者体征以及患者临床症状,早期给予抗生素治疗。
有关研究发现,早期给予老年脑梗死患者抗生素治疗,能减少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死率。
②采用脱水药物治疗,不仅能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还会造成痰液粘稠,难以咳出,或者是由于气管插管使得气道水分丧失,导致形成痰痂,可以采取化痰、气道湿化或者是雾化吸入等对症治疗措施。
③脑梗死患者早期治疗过程中,大多数患者长期卧床,易合并球麻痹症状与意识障碍。
所以,临床治疗过程中要帮助患者进行定时拍背以及翻身,鼓励患者主动咳痰、咳嗽,避免发生肺部感染。
④加强患者抵抗力、机体免疫力,纠正患者脏器功能不全症状,加强防治。
总而言之,球麻痹症状、慢性疾病、意识障碍、高龄等均是引发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高危因素,需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肖宇,胡明才,陈琳.128例老年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分析[J].西部医学,2013,2(3):111-114.
[2]李爽,刘畅,张弘,等.腔隙性脑梗死老年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多因素分析[J].现代医学,2012,6(1):134-136.
[3]杨军丽,夏光云,董文红.老年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防治[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8(9):189-193.
[4]屈新华,王玮.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30例临床分析及防治[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4(3):198-200.
[5]刘菁菁,张菁,贺茂林.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和预后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5(9):14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