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合并发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
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情况,患者需要综合性的护理措施来帮助其康复。
在护理工作中,我们需要特别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合理制定护理方案,积极应对并发症,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下面,我将分享我在护理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时的一些体会和经验。
对于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我们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方面的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瘫痪、吞咽困难等症状,需要及时进行评估和处理。
对于肺部感染,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以及血氧饱和度,及时评估肺部感染的严重程度。
护理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合理安排护理措施。
对于神经系统方面的症状,我们需要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语言康复等,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
对于肺部感染,我们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加强呼吸道护理,帮助患者清除痰液,促进肺部恢复。
对于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我们需要积极应对并发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肺部感染患者,我们需要加强呼吸道护理,防止呼吸道感染的扩散。
对于神经系统方面的并发症,比如脑水肿、脑出血等,我们需要及时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密切观察其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需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
特别是在疾病的康复阶段,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失落情绪,甚至抑郁,我们需要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帮助其克服疾病带来的心理困扰,增强对治疗的信心。
疑难病例讨论—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护理讨论日期:2014年1月20日时间16:00地点:神经内科示教室主题: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目的:1、通过查房复习相关内容,要求大家掌握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2、脑梗死相关理论知识,促进业务知识的熟练。
3、讨论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要点主持人:护士长彭鲜艳记录人:张慧元(一)责任护士杨亚报告病例患者文书珍,男,80岁,因认知功能下降、意识障碍1周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病史十余年,有3次“脑梗死”病史,曾有左眼外伤致失明。
查体:BP130/90mmHg,神志嗜睡,右侧瞳孔直径约2mm,对光反射灵敏,双上肢有自发动作,四肢肌张力高,双侧巴氏征阳性,双下肢不肿,双肺可闻及湿啰音,心率82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扪及。
患者1月10日 14:40许进食肉饼后突起喉中痰鸣,呼吸困难,全身发绀,大汗,无呕吐、肢体抽搐,大小便失禁,查:BP180/110mmHg,心率150次/分,全身皮肤发绀,立即予以侧卧位,拍背,呋塞米、西地兰静推减慢心率,急查血常规、电解质、血气分析、心肌酶学等,后患者吐出部分中餐进食食物后,全身发绀较前有所好转,心率逐渐减慢至120次/分,多参数监护示氧饱和度96%,患者神志清楚。
辅助检查:肥达氏试验、流出抗体阴性;免疫组正常;PPD-IgG,阴性,PPD-IgM,阴性;血沉:20.00mm;乙肝表面抗原定量、丙肝抗体定量、梅毒抗体定量(初筛)、人免疫缺陷病毒(初筛)阴性;头部CT提示:1、双侧基底节区多发性腔梗,脑萎缩、脑白质变性;肺部CT提示:肺部感染、左室增大,肺淤血,少量胸腔积液。
脑钠肽升高。
头颅MRI:双侧侧脑室旁、双侧放射冠区、双侧半卵圆中心异常信号,考虑陈旧性腔隙性梗塞灶并周围胶质增生;双侧侧脑室旁、双侧放射冠区、双侧半卵圆中心及双侧额顶叶白质异常信号,考虑多发缺血灶;脑萎缩。
腹部彩超:肝实质光点稍多,余未见异常。
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30例临床分析及防治(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诱发机制,影响因素,以便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方法分析200801~200812我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16例并发肺部感染30例,分析肺部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病情程度、意识状态、延髓性麻痹、是否合并基础病以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高龄、病情重、昏迷者、存在延髓性麻痹及合并糖尿病、慢性肺病、心脏病及既往卒中史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
合并肺部感染者病死率明显高于无肺部感染者。
结论控制肺部感染可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的救治成功率。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肺部感染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其发病率、致残率高。
合并肺部感染明显增加病人的住院时间及病死率。
本文旨在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以便及早有效地预防及治疗,降低病死率。
现将我科200801~200812收治急性脑梗死中合并肺部感染的30例患者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急性脑梗死患者216例中男144例,女72例,年龄45~88岁。
按照有无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和非肺部感染组。
感染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在56~88岁。
非肺部感染组186例。
男121例,女65例,年龄在45~72岁。
病情轻重:以改良SSS评分标准评定。
1.2 诊断标准全部病例诊断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均经过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
并发肺部感染的诊断标准是排除发病前肺部感染者。
凡发病后出现下述3项以上者则可确立肺部感染诊断:(1)出现咳嗽、咳痰、胸闷、气喘等呼吸系统症状。
(2)双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呼吸音减弱和(或) 不同程度肺实变体征。
(3)体温≥37.5 ℃,伴有白细胞计数≥10 ×109 /L。
(4)X线胸片呈炎性改变。
脑梗死合并发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危险因素,以便有效预防和治疗。
方法:对253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年龄、意识障碍、吞咽障碍、大面积脑梗死及合并慢性肺部疾病是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病死率明显升高。
结论: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是病情加重和死亡的重要因素,积极控制肺部感染有利于减轻残疾和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脑梗死肺部感染危险因素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其发病率、致残率高。
肺部感染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可导致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病死率升高。
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253例,对其并发肺部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便更好地加强预防和控制,改善预后。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脑梗死患者253例,其中男142例,女111例,年龄46~90岁。
按照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其中感染组48例(18.97%),男27例,女21例,年龄55~90岁;非感染组205例,男115例,女90例,年龄46~79岁。
诊断标准:脑梗死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部ct或mri检查证实。
并
发肺部感染诊断标准[2]是发病前无肺部感染,入院48小时后出现下述任意三项以上者:①出现咳嗽、咳痰、胸闷、气喘等呼吸系统症状;②双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呼吸音减弱和(或)不同程度肺实变体征;③体温≥37.5℃,伴有白细胞计数≥10×109/l;
④x线胸片呈炎性改变;⑤痰培养有致病菌生长,大面积脑梗死是指梗死灶面积>20cm2或梗死范围累及两个脑叶以上。
调查内容:比较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各项因素,包括年龄、意识障碍、吞咽障碍、是否大面积脑梗死、有无慢性肺部疾病等。
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
结果
危险因素分析:两组年龄、意识障碍、吞咽障碍、大面积脑梗死及是否合并慢性肺部疾病5个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1。
两组死亡率比较:感染组死亡人数13例,病死率为27.08%;非感染组死亡人数9例,病死率为4.39%。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本研究显示,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率为18.97%,明显高于卫生部规定的二级甲等医院的院内感染率(10%),亦高于我院同期院内感染率(6.32%),较文献报道[3]的51.5%低,表明脑梗死患者易并发肺部感染,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
感染组病死率达27.08%,
明显高于无肺部感染的患者,较文献报道[4]的19.2%高。
在本研究中,肺部感染与高龄、意识障碍、吞咽障碍、大面积脑梗死及合并慢性肺部疾病等因素相关。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机体抵抗力下降,呼吸道、肺组织的结构、形态发生退行性变,功能减低,咳嗽反射迟钝,气道纤毛清除能力下降,易发生肺部感染。
意识障碍多见于脑干梗死、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长期卧床,气道内分泌物向低位积聚,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排痰困难,可引起坠积性肺炎;呕吐物、咽部分泌物返流、鼻饲过程中的返流可导致吸入性肺炎;由于病情危重,常需行侵袭性操作,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吸痰器等,可使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受损,破坏了呼吸道黏膜的防御能力;大剂量使用脱水剂,易使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易出现脑心综合征,心功能衰竭,肺瘀血,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
假性延髓性麻痹患者由于双侧皮质延髓束受损,出现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及食物残留在口腔内,易发生吸入性肺炎。
有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呼吸道上皮细胞变性、损伤,腺体分泌增加,支气管壁变形。
以上诸多原因易致肺部感染,而肺部感染一旦发生,将加重脑缺氧、脑水肿,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因此,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是提高脑梗死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