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2
- 格式:ppt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18
名词解释第一章文学观念名词解释:1、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
文学观念是发展变化的。
2、文学四要素:当代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指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3、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4、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5、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6、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7、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体验和现创造.8、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9、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
10、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的理解。
11、经验和体验:个人和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
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义、诗意和个性的部分。
经验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真理的世界(当然这还是常识、知识,即前科学的真理);而体验则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它要求“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
第七章戏剧文学一、知识①1、戏剧文学和戏剧的区别·“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是文学因素(剧本)、音乐因素(音乐伴奏、音响效果)、绘画因素(布景)、舞蹈因素(演员的动作、姿态)等的结合。
其艺术形象,主要是通过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来完成。
戏剧表现为是一个通过舞台空间发生在演员和观众之间的“事件”,其核心因素是演员在舞台空间中的表演。
·“戏剧文学”,通常称为“剧本”或“脚本”,是与“抒情文学”、“叙事文学”相并列的第三大文学类别,属于语言艺术的范围。
作为文学文本,剧本具有可以脱离戏剧演出而独立存在的文学审美价值,可以发表,可以出版,可以供读者阅读、鉴赏和研究。
剧本通常都是为了戏剧演出而写的,它供演员在戏剧舞台上表演而存在。
因此,戏剧文学的创作就必须考虑舞台表演的时空限制、适应戏剧艺术舞台性、直观性及综合性的要求。
这就决定了戏剧文学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独特属性。
·【概念在比较中进行限定、凸显特质】戏剧文学与戏剧的区别;戏剧文学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区别。
2、戏剧文学的特点①带*的,为帮助理解的引申材料。
(1)分场分幕,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
戏剧表演要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戏剧文学的创作就不能像其他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那样自由地进行时空转换,它必须高度集中地浓缩生活,使作品内容能够在有限的演出时间和舞台空间中展现出来。
为此它只能减少人物活动的场所、缩短人物活动的时间、加快矛盾冲突的进程,力争在有限的篇幅、较少的场景和较短的时间内反映尽可能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
这种特殊的分幕的结构方式制约着作家必须把不同时间、不同场景里发生的事集中在同一时间和场景。
这是戏剧文学的一大鲜明特色。
(2)台词是刻画人物性格、展示剧情进展、揭示作品主题、表达作家情感倾向的基本载体。
戏剧文学语言由舞台提示和人物语言——台词两部分构成。
但是“舞台提示”主要是为舞台演出所作的说明,靠舞台设计、演员表演体现出来,而不直接传达给观众,观众观看过程中所获得的语言信息只剩下了台词。
一. 单选题(共10题,共6分)1. 文学阅读涉及四个基本要素,即、语境、文学文本、读解。
(0.6分)A.消费B.读者C.媒体D.交流☆考生答案:B★考生得分:0.6 分评语:2. 评论是对某一时期或某一地区的文学发展总体面貌进行分析批评。
(0.6分)A.综合性B.文学思潮C.文学作品D.作家☆考生答案:A★考生得分:0.6 分评语:3. 小说家的语言意识、语言功力归根结底是建立在其上的,借此小说家才能捕捉并表达出对事物的独特感受。
(0.6分)A. 母语B.书面语C. 口语D.标准语☆考生答案:A★考生得分:0.6 分评语:4. 小说中的时间是,它既遵循时间的客观性,同时赋予人的主观感觉因素。
(0.6分)A.主观时间B.叙述时间C.客观时间D.心理时间☆考生答案:B★考生得分:0.6 分评语:5. 随笔这个名称和形式都是法国作家创造的,随后不久这种文体被引进了英语。
(0.6分)A.歌德B.培根C.蒙田D.席勒☆考生答案:C★考生得分:0.6 分评语:6. 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要是的自觉运用。
(0.6分)A.语言符号B.叙述场景C.具体形象D.人物活动☆考生答案:B★考生得分:0.6 分评语:7. 评论是对某一时期或某一地区的文学发展总体面貌进行分析批评。
(0.6分)A.综合性B.文学思潮C.文学作品D.作家☆考生答案:A★考生得分:0.6 分评语:8. 文体是批评和历史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一个作家总体性的思想和艺术的评价。
(0.6分)A.随笔式B.评点式C.序跋式D.评传式☆考生答案:D★考生得分:0.6 分评语:9. 是表现正义与邪恶两种力量斗争冲突中前者失败或毁灭的戏剧。
(0.6分)A.悲喜剧B.喜剧C.正剧D.悲剧☆考生答案:D★考生得分:0.6 分评语:10. 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要是的自觉运用。
(0.6分)A.语言符号B.叙述场景C.具体形象D.人物活动☆考生答案:B★考生得分:0.6 分评语:二. 多选题(共10题,共8分)1. 批评者的主体条件是多方面的,主要应具备以下几方面条件:。
202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文学概论〔二〕试卷(课程代码0054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题1分,共14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不得分。
1.以下关于文学的源泉的说法及?周易?中“观物取象〞的观念相符合的一项为哪一项【】A.再现说B.表现说 C. 劳动说D.游戏说2.“戴蓉州云:‘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谈哉?〞,这一诗论的作者是【】A.皎然B.刘禹锡C.王昌龄D.司空图3.1711年发表了?批评论?,从而加速了“文学批评〞这个概念为社会广泛承受进度的英国诗人是【】A.蒲伯B.华兹华斯C.拜伦D.普希金4.美国文学批评家w·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首先提出了什么概念? 【】A.表达者B.隐含作者C.隐含读者D.故事人物5. “愁之为物,惟惚惟恍。
不招自来,推之弗往。
寻之不知其际,握之不盈一掌。
寂寂长夜,或群或党〞,整体看这里所运用的抒情话语方式是【JA.比喻B.象征C.比照D.反讽6.以下各项对诗歌特点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诗歌是语言艺术,以空间性的再现为主B. 诗歌以线条、形状、色彩为媒介,以时间性的表现为主C.诗歌以文字符号为媒介,其本身并没有可以被人直接感受的形象D.诗歌以线条、形状、色彩为媒介,可以间接地唤起读者的联想,在头脑中形成具有光、色、态的具体形象7.?沧浪诗话?的作者是【】A.严羽B.李峤C.司空图 D. 苏东坡8.“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荫,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这是欧阳修对四季景象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风格特点? 【】A.简约B.刚健 C. 平淡 D. 疏放9. 以下不属于亚里士多德文体三分法中的类型的是【】A.史诗B.小说C.抒情诗D.戏剧10.以下关于通俗文学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通俗文学的创作常常是源自整体精神上的失衡而自发的行为,借助艺术创作寻求精神出路。
文学概论(二)期末重点一、选择、名词解释1.文学作品的类型: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P200现实型文学:主要是历史上那些现实感很强的叙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再现性指正视现实,真实的再现现实的矛盾和规律,作家的思想感情包含在真实的描绘之中.逼真性指以写实的方法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进行逼真的描绘.理想型文学:主要是历史上那些抒情诗歌、散文、《西游记》一类魔幻作品。
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表现性指侧重表现作家的情感、理想、幻想等主观世界。
虚幻性指运用夸张、变形的方法,虚构出现实世界不存在的虚幻形象。
象征型文学:指历史上的寓言、童话、象征诗歌等,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暗示性指作品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某种意义、思想。
朦胧性指作品的寓意较为朦胧宽泛,难以用单一的确定意义去概括。
✔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现实型文学以逼真叙事写实为主,理想型文学以抒情和表现理想为主,象征型文学常用象征、暗示等手法,重在寄寓某种意蕴。
它不像现实型文学重用逼真描写,也不像理想型文学用抒情方法.象征型文学常对对象进行变形化、拟人化处理,常常淡化时间与空间,以追求广泛的象征性.如《刻舟求剑》,暗示人们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2.散文(自己补充)广义的散文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
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
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基本特征: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抒写真实感受。
[填空题]散文就其表现形式,可分抒情、议论(论说)、叙述(叙事)三类.3.特征化: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叫做“特征化”。
文学概论复习题(加油啊)典型:是显示出特征的、富有艺术魅力的人物性格。
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它一般包含着更为丰厚的历史内容,成为人类通过文学认识生活的方式之一,所以,它常常是叙事文学的至高的美学追求,是人物塑造达到艺术至境的标志。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
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接受心境: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处于一定的情绪状态。
在文学阅读活动开始时,这种生活中的情绪状态不可能截然中断,会伴随读者进入阅读过程,影响阅读效果。
读者的这种影响阅读的情绪状态,就叫接受心境。
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指的是: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文学消费: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学消费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活动。
这种意义上的文学消费是自有文学以来就存在的。
传统文艺学,将其表述为“文学欣赏”。
狭义的文学消费则是在近代以来出现的,指的是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印刷出版等传播媒介得到广泛运用的条件下,在文学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以来,人们对它的消费、阅读和欣赏。
隐含的读者:(“隐含的读者”是德国接受美学代表人物伊瑟尔提出的重要概念)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也就是说,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
这种预想有时是自觉的,有时可能是不自觉的。
延留:在文学接受活动中,当我们读完一部小说,或一首诗歌之后,其作品中的人物、场景还会萦绕脑际,其思想情感仍会波动于心间,其情趣、意境会引我们再三回味,甚至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道德情操、言谈举止和审美追求,这种情况,就是文学接受过程中的延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