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52 MB
- 文档页数:35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一、填空1、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3个分支中的一种。
2、美国当代文论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了文学活动四要素说:世界、作家、作品、读者。
3、19世纪法国文论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提出文学创作决定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
4、几个重要的文论家与其理论:亚里士多德-净化论、布洛-心理距离说、立普斯-移情说、克罗齐-直觉说、弗洛伊德-无意识升华说、荣格-原型说5、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四个方面(课本上是五个,老师做了一下调整):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二、名词解释1、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也叫“文学学”。
它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
2、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名称。
文学作为一种活动,他包括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
3、文学理论:研究文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范畴、文学研究的方法的一门学科。
4、文学批评:是文学接受活动中的一种能动的意识形态评价行为,即站在一定的立场、根据一定的文学理论思想以文学作品为主要对象并兼并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5、文学史:以历时方法,记载文学活动的过程,并对重要的现象作必要的阐释的一门学科。
6、移情:移情是德国心理学家、美学家立普斯提出的一种美学概念,认为主体在接触对象时,把自己的生命、情感移注到外在对象上去,是原本无生命的东西有了生命,本无感情的东西有了人的感情、思想、感觉和意志,非人的东西因而人情化、人格化;在移情中,人的“自我”得到自由伸张的机会,进入“非自我”的外在对象中去活动,这样,人的“自我”就由有限到无限,由禁锢到自我解脱,获得充分自由,于是美感就产生了。
7、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是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的,他认为,文学活动应有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诗学"、"诗论"。
2、一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共时←----- --------→历时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特殊文学史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读者作家作品三、、文学理论应有品格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一种意识形态;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1、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2、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1、文学哲学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2、文学心理学中国古代文论:"比兴"说孔颖达《毛诗正义》:"比者,比方于物。
兴者,托事于物。
……比之于兴,虽同是附托外物,比显而兴隐,故比居兴先也。
"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言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
(P3图)3.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1)从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这一流动系统看首先,文学创作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其次,创作—作品—接受过程,这是一个心理转换过程第三,创作—作品—接受过程,又是一个符号化的过程第四,创作—作品—接受系统,又是特殊的信息系统(2)从文学生产—作品价值—文学消费这个流动的系统来看首先,从文学生产到文学消费是一个组织起来的社会文化过程其次,文学生产道文学消费的过程,又是文学艺术价值的产生、确立和确证过程第三,面对创作—作品—接受和文学产生—文学价值—文学消费这统一的文学活动系统,还有一种把各种视角和方法融合在一起的理论这就是文学文化学(也叫泛文学理论),这种形态的文学理论以“泛文化”作为研究对象。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注意各论的重点内容P12)(1)文学活动论(2)文学反映论,文学是人的一种活动(3)艺术生产论(4)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5)艺术交往论2.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具有当代性,大致可分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条路线。
第二编文学活动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1.文学活动的发生(各说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1)巫术发生说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代表作《金枝》,较早提出了巫术与文学的关系问题。
(2)宗教发生说德国美学家格罗塞,《艺术的起源》,艺术在其活动过程与结果中都存在着丰富的情感活动,追求情感表达就是艺术的表达。
(3)游戏发生说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
(4)劳动说(可能简答也可能论述)马克思认为,文学起源于人的生产劳动,最早的文学艺术作品产生于人类的劳动过程。
把劳动作为文学发生的起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其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再次,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最后,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2.文学活动的发展(P41)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1.文学的文化含义广义: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