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艺术感想
- 格式:docx
- 大小:852.08 KB
- 文档页数:4
园林艺术学习心得体会(精选)近年来,园林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园林艺术不仅有着美丽和优雅的外观,还有着深刻的内涵和精神内蕴。
作为一名园林艺术爱好者,我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感悟到这种艺术的魅力和魄力。
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和心得,希望对广大园林艺术爱好者有所帮助和启示。
第一,了解历史文化,尤其是园林文化的渊源和发展过程十分重要。
园林艺术是一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艺术形式。
在学习园林艺术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种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无论是造园理论、造园技艺,还是建筑工艺和花园布局,在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和艺术作品中都得到了精华的表达。
因此,通过深入研究中国园林文化的渊源和历史,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园林艺术的内涵和特色。
第二,园林艺术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和地域特点。
园林艺术的设计要考虑到环境因素和地域特点,比如气候、地形、植被、地貌等等。
这些因素不仅决定了园林艺术布局的实用性和美观度,还反映了设计师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作为一个园林艺术爱好者,我们应该学会了解和研究各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以便能够学习和发扬园林文化精髓,创新和开拓自己的园林艺术设计思路。
第三,园林艺术的实践需要注重实际操作和感性体验。
园林艺术不仅需要理论学习,更需要实践操作和感性体验。
通过亲自动手、感受风景、领略自然美景,我们才能真正领会园林艺术的精髓和魅力。
在我的园林艺术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我始终保持着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同时,我也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在实践中悟出新的花园设计理念和方法。
第四,园林艺术的教育需要做好创新和服务。
园林艺术教育是培养园林艺术人才和普及园林文化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个园林艺术教育者,我们应该始终贯彻创新和服务的理念,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捕捉市场脉搏,关注学生的学术和职业发展,为培养人才和推动园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综上所述,园林艺术的学习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
第1篇自古以来,园林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聚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展现了我国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
近期,我有幸走进了一座座美丽的园林,感受了其中的韵味,也让我对园林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观赏园林的心得体会。
一、园林之美,在于山水意境园林之美,美在山水意境。
在园林中,山水、植物、建筑等元素相互交融,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走进园林,仿佛进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让人陶醉其中。
1. 山水之美园林中的山水,既有大自然的雄伟壮观,又有细腻的柔情。
山峦起伏,叠嶂连绵,给人以壮美之感;水波荡漾,碧波荡漾,给人以清幽之感。
山与水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2. 植物之美园林中的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绿树成荫,花草争艳,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
植物在园林中的布局,既有层次感,又有节奏感,使得园林更加生动有趣。
3. 建筑之美园林中的建筑,既有古代建筑的古朴典雅,又有现代建筑的简约大方。
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相互映衬,构成了园林的独特风格。
建筑在园林中的布局,既遵循了传统的风水学说,又融入了现代审美观念,使得园林更具艺术价值。
二、园林之美,在于人文情怀园林之美,美在人文情怀。
园林中的每一处景致,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1. 历史文化园林中的建筑、碑刻、诗词等,都承载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如苏州拙政园中的“拙政园记”碑,记载了拙政园的历史变迁;杭州西湖中的“苏堤春晓”碑,描绘了苏堤的美景。
这些历史文化元素,让园林成为了一座座活生生的历史博物馆。
2. 诗词歌赋园林中的诗词歌赋,既展现了园林的美丽风光,又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如杭州西湖中的“断桥残雪”,诗人苏东坡曾题诗:“断桥残雪无人问,孤舟蓑笠翁。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断桥残雪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喜爱。
3. 伦理道德园林中的伦理道德,体现在对自然、和谐、谦逊等价值观的传承。
如北京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寓意着和谐相处;苏州拙政园中的“听雨轩”,寓意着谦逊待人。
第1篇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园林建设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园林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还能传承文化、保护生态。
作为一名园林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
在多年的园林工作中,我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现将我的园林技术总结感悟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园林设计的重要性园林设计是园林建设的基础,它决定了园林的布局、风格、功能等方面。
在园林设计中,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1. 注重生态性:园林设计要充分考虑生态因素,注重植物配置、水体处理、土壤改良等,以实现生态平衡。
2. 体现地域特色:园林设计要体现地域文化、民俗风情,使园林具有独特的韵味。
3. 融入人性化:园林设计要关注人的需求,充分考虑人们的休闲、娱乐、健身等活动,使园林成为人们生活的乐园。
4. 注重可持续性:园林设计要考虑长远发展,采用环保、节能、节水等先进技术,实现园林的可持续发展。
二、园林施工技术园林施工是园林建设的关键环节,它关系到园林的工程质量。
在园林施工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1. 严格施工规范: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2. 重视细节处理:在施工过程中,要注重细节处理,如植物修剪、铺装、照明等,使园林更具美感。
3. 加强现场管理:施工现场要有序,确保施工安全、文明、环保。
4. 优化施工工艺:不断改进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
三、园林养护管理园林养护管理是园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园林的长期使用效果。
在园林养护管理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心得:1. 制定科学的养护计划:根据植物生长习性、气候特点等,制定合理的养护计划。
2. 加强植物管理:定期修剪、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确保植物健康成长。
3. 重视环境管理:保持园林环境整洁,处理好废弃物,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4. 注重人员培训:提高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确保园林养护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四、园林创新与发展园林建设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与发展。
园林审美心得园林审美心得篇1我从事园林审美工作已经多年了,作为一名设计师,我深感园林审美的重要性。
园林审美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园林审美的心得。
首先,园林审美需要考虑环境因素。
不同的环境因素会对园林审美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不同的气候条件会决定哪种植物适合生长。
在不同的地点,设计者需要考虑地形和地貌,以确保园林的平衡。
因此,在进行园林审美时,我们必须认真考虑环境因素,从而更好地发挥园林的作用。
其次,园林审美需要考虑美学因素。
园林审美不仅包括对园林美学的理解和掌握,还包括对美学因素的分析和运用。
美学因素包括色彩、线条、形态、质感等方面。
在设计园林时,我们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以创造出优美的视觉效果。
例如,在春天,我们可以利用花朵的颜色和形状,营造出浪漫的氛围。
在夏天,我们可以利用树木的线条和形态,创造出清凉的感觉。
第三,园林审美需要考虑文化因素。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对园林审美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设计园林时,我们需要考虑到文化因素,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例如,在伊斯兰文化中,人们喜欢简洁、朴素的园林风格。
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喜欢浪漫、豪华的园林风格。
因此,在进行园林审美时,我们需要认真了解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设计园林。
最后,园林审美需要考虑实用因素。
园林审美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更重要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在设计园林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实用因素,以创造出舒适的生活环境。
例如,在设计花园时,我们需要考虑到排水、光照等因素,以确保花园的植物生长良好。
总之,园林审美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在进行园林审美时,我们需要考虑到环境、美学、文化、实用等因素,以创造出优美的园林景观。
园林审美心得篇2园林审美心得:感受自然之美自古以来,园林艺术就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园林审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个背景下,我通过学习与实践,对园林审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园林艺术学习心得体会通用版园林艺术学习心得体会园林艺术是一门融合了自然环境和人文元素的艺术,它的美不仅仅在于视觉上的享受,更在于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作为一名园林艺术专业的学生,我对于这门学科的理解和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化和提升。
一、学习方法学习园林艺术需要具备综合性、跨学科性、实践性等特点,因此学习方法也应该高度贴近实际的园林规划和设计实践。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理论学习,掌握园林设计的各项原则和规律,同时也要注重实践,通过实地考察和参观园林,掌握实际的园林规划和设计技能。
此外,团队合作和文献资料的查阅也是必不可少的,园林艺术需要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和灵感的汲取,我们要不断地收集各种文献资料,以便能够在设计中迸发出更多的创意和灵感。
二、专业素养园林艺术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意识。
我们的设计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更是服务于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
因此,我们在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的要求,同时也要注重文化和历史的传承。
此外,我们的设计需要考虑各种细节的处理和充分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和舒适体验。
在专业知识的掌握方面,我们需要掌握植物学、地形学、土壤学、气候学等相关知识,以及各种园林设计软件的应用技巧,以便更好地完成各项设计任务。
三、文化素养园林艺术是一门文化艺术,它深刻地反映出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和文化传承的意义。
因此,园林艺术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文化素养。
我们需要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文化知识,了解不同文化在园林艺术中的体现和意义。
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还要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通过在设计中融入地域特色和文化元素,以便更好地反映历史文化的魅力和活力。
四、实践经验园林艺术专业的学生需要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来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和创造力。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先进的园林规划和设计理念,掌握鉴别合理优秀的方案,并注重在实践中的反思和总结。
此外,在实践中,我们还应该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沟通和协调能力,并且注重与实践环节相关的安全保障和风险控制工作。
园林的心得体会园林是人与大自然的交融之美,也是一种文化的表达方式。
在我走过的园林中,我领悟到了许多园林的心得体会。
首先,园林是对大自然的尊重和借鉴。
园林的设计是对大自然景观的模仿和再创造。
园林中的花草树木、水池溪涧、山石景观等都是大自然在园林中的再现。
园林设计师通过巧妙的手法将大自然的美景融入园林中,让人们可以在园林中体验到大自然的美丽。
其次,园林是人与自己的沟通。
在园林中,人们可以得到放松和舒缓的感觉。
无论是散步还是坐在园子里沐浴阳光,园林都能让人忘却一切烦恼,让人们与自然融为一体。
园林中的静谧、空灵的氛围,让人们心情愉悦,思绪变得清晰。
园林的美丽景色和宁静环境可以帮助人们摆脱繁忙的生活,让心灵得到放松和平静。
再次,园林是人与他人的交流。
在园林中,人们可以与朋友家人一起共享美好的时光。
无论是在园子里聊天、品茶,还是在园子里举办各种活动,园林都能提供一个和谐宜人的环境,让人们更好地沟通交流。
园林中的美景可以成为人们的话题,增进彼此的情感。
园林还能提供一个公共空间,让人们的关系更加融洽。
最后,园林是人与未来的传承。
园林是由前人的智慧和努力创造而来的,我们要尊重和传承园林文化。
园林的设计和建设需要长期、持续的投入和关怀。
我们需要保护园林中的植物和生态环境,让园林成为我们子孙后代的精神家园。
我们也可以通过园林的建设和发展,为未来留下一份美好的遗产。
总的来说,园林给我带来的心得体会是多方面的。
园林是对大自然的尊重和借鉴,是人与自己的沟通和交流,也是对未来的传承和关怀。
园林不仅仅是一片土地上的建筑,更是人们情感和文化的寄托。
让我们一起爱护园林,让园林继续为我们带来美丽和快乐。
园林鉴赏心得体会园林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一种具有独特美感的艺术形式。
在园林鉴赏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园林所带来的美与和谐,也体会到了自然与人类的共生。
以下是我园林鉴赏的心得体会。
首先,园林给人们带来的是美的享受和宁静的心灵。
在园林中,我们可以欣赏到不同植物的美丽,如花草树木的繁茂和姿态优美。
它们散发出迷人的芳香,给人以舒适和愉悦的感觉。
园林中的水景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流水清澈,碧波荡漾,仿佛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给人以放松与安宁的感受。
其次,园林所营造出的和谐与平衡给人以心灵的满足。
园林设计时通常注重空间的布局与结构的安排,使得整个园林景观呈现出一种和谐和平衡的美感。
在游览园林时,我可以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均衡的氛围,人与自然的对话,使我内心变得平静与安宁。
这种和谐与平衡不仅体现在景观的布局上,也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上。
在园林中,我经常能看到人们在一起交流、愉悦,享受着和谐与友善的氛围。
另外,园林也能带给人们一种自然与人类的共生意识。
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需要与自然和谐共处。
园林这种人工创造出的美丽景观,给人们展示了自然之美,也提醒我们要爱护环境,保护生态。
在园林鉴赏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园林所采用的材料和植物都是环保的,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破坏。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人类与自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应该互相依存、和谐共生的关系。
此外,在园林鉴赏中,我还觉察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奥秘。
园林中的植物、动物、地貌等都是自然创造的奇迹。
通过园林鉴赏,我发现了植物的生长规律、花卉的开放过程,以及不同季节景色的变化等等。
这些发现让我更加热爱大自然,同时也让我更加欣赏和珍惜园林所呈现的美景。
鉴赏园林并不仅仅是一种视觉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修养。
通过园林鉴赏,我深刻体会到了美与和谐的力量,体验到了自然与人类的共生之道。
在繁忙的生活中,园林鉴赏带给我一片宁静的净土,让我得以放松身心,重拾内心的平静。
因此,我会坚持每天去园林中散步、欣赏风景,以保持心灵的宁静和和谐。
园林个人总结思想方面园林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学科,涵盖了美学、生态学、建筑学、工程技术等多个方面,因此在思想方面具有其独特性和特点。
从我的个人角度来看,我认为园林思想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态环境意识。
园林设计的根本目标是创造出舒适、健康、美丽的生活环境。
因此,园林从设计的初衷就要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这需要我们在设计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尊重自然规律,合理规划和运用资源,做到可持续发展。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要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注重植物的选择和搭配,以及景观的布局和构造,使得园林作品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实现生态平衡。
二、人文关怀。
园林设计不仅仅是对自然环境的呈现,更应该是对人的关怀和尊重。
园林设计师要深入了解人们的需求和心理,以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设计中,我们应该考虑到人们的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使得园林作品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和活动需求。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营造出人们喜爱、舒适的空间环境,让人们在其中得到安慰和享受。
三、审美意识。
园林设计是一门艺术,因此审美意识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园林作品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同时又要体现出设计师独特的审美理念和风格。
园林设计师要具备独立的审美能力,能够通过对景观元素、色彩、质感等的把握,创造出美丽、舒适的园林空间。
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自己的审美视野,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四、文化传承。
园林设计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和传承。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对地域文化的研究和挖掘,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使园林作品体现出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人文精神。
通过园林设计,我们可以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人们在欣赏园林的同时,感受到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园林思想是一种综合性的思维方式,融合了生态环境、人文关怀、审美意识和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
只有在这些思想指导下,我们才能够设计出更加美丽、舒适、具有人文关怀和生态价值的园林作品。
园林艺术学习心得体会园林艺术是一门融合自然与人文的学科,通过对园林景观的设计与规划,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美学。
在学习园林艺术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园林艺术的独特之处以及对个人的影响,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与体会。
一、审美素养与艺术欣赏园林艺术需要我们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进行审美欣赏。
在学习过程中,我学会了通过观察、感受和分析来发掘园林景观的美。
无论是山水园林的曲径通幽,还是花园的繁花似锦,每一个景观都蕴含着设计师的智慧和对美的追求。
透过摄影、绘画等形式,我可以更好地记录和分享自己对园林艺术的感悟。
二、景观规划与设计园林艺术学习中,我了解到景观规划和设计是园林艺术的核心。
通过学习景观规划的原理和方法,我能够对一个空地进行有效的布局与利用,创造出具有艺术性和功能性的景观。
在景观设计过程中,我需要考虑到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植被特点以及人文历史等因素,使得设计既符合自然的发展规律,又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与欣赏。
三、植物知识与园艺工艺园艺作为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植物知识和园艺工艺的熟练运用。
通过学习植物学的基础知识,我能够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喜好条件以及适合的园艺管理方法。
同时,我也学到了许多园艺工艺技巧,如繁殖、修剪和养护等,使得我能够更好地参与园艺的实际工作,增加对园林艺术的实践经验。
四、活动策划与管理园林艺术的学习过程中,我参与了许多与园林有关的活动,如园林展览、设计比赛等。
这些活动不仅增加了我对园林艺术的了解,还培养了我与他人协作、策划和管理的能力。
在活动策划与管理方面,我学习到了如何确定活动的目标、制定计划、组织资源和进行实施,让园林艺术与更多的人产生联系与共鸣。
五、人文关怀与环境保护园林艺术的学习过程中,我意识到园林艺术不仅仅是美的创造,更是一种呵护与关怀。
学习园林艺术让我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景观设计来满足人们的需求与情感,创造一个宜居的环境。
同时,环境保护也是园林艺术不可或缺的内容,我要积极参与到绿化、节能减排等环保行动中,为保护地球做出自己的贡献。
园林艺术学习心得体会在我与园林艺术结缘并开始学习的这段时间里,我深深体会到了这门学科的魅力和重要性。
通过学习园林艺术,我们不仅仅是在探索和欣赏美景,更是在为人类创造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环境。
在这里,我将分享一些我在园林艺术学习过程中得到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园林艺术教会我观察和欣赏自然之美。
在园林艺术的教导下,我学会了仔细观察周围的自然景观,无论是鲜花盛开的花坛、郁郁葱葱的树林还是湖泊中的倒影,都能给人带来无限的美感和喜悦。
园林艺术告诉我,美不仅存在于大自然中,也存在于人类精心打造的花园和公园中。
通过对景观元素的研究和运用,园林艺术能够创造出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使人们得到身心的舒展和放松。
其次,园林艺术教会我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学习园林艺术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园林艺术不仅仅注重美的创造,更关注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设计土地利用和植被配置,园林艺术可以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并为生物多样性提供更好的生长和繁衍条件。
学习园林艺术让我更加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再次,园林艺术培养了我对设计的热爱和创造力。
园林艺术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结合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艺术设计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学习园林艺术不仅要熟悉植物学、土壤学等自然科学知识,还需要理解人类文化和社会背景对园林设计的影响。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慢慢培养起了对设计的热爱和创造力。
园林艺术的学习让我深刻感受到设计的力量和魅力,也激发了我不断追求美与创新的欲望。
最后,园林艺术教会我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团队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完美的园林作品需要涵盖多个方面的专业知识,需要景观设计师、建筑师、工程师等各个专业的人员进行密切合作。
通过学习园林艺术,我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团队合作中,沟通技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造园人即诗人——谈园林意境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题记造园即园林的营造、构筑,重在构字,含义深刻。
深在意境,妙有诗情画意。
因此它不是山水、建筑、绿化等的简单组合,而是遵循一定自然法则和艺术规律所创造的符合人们审美情趣的可行、可游、可望、可赏、可息、可感、可悟的一种人工环境。
意匠,如按《辞海》的解释,“谓作文、绘画等事的精心构思。
语出陆机《文赋》‘意司契而为匠。
’契,犹言图样;匠,工匠。
杜甫《丹青引》‘诏谓将军抚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中国诗画同源,充盈着诗情画意的园林赤然,均重意境。
意境犹如灵魂,意立而情出,融情于景,情景相生。
景由匠作出之,统领匠心的是意。
但景是意的载体,犹如躯壳,无此,则灵魂无所着落。
以此而言,造园之意匠,应是艺术与技术的有机结合,完美统一。
然而,意境犹如融入水中之盐,无形而有味。
园林的意境,源出于自然之美、人文之美。
它们犹如源头活水,让人进入灵性飞动的清新境界。
园林意境是我国古典园林设计中艺术构思意匠的核心,是通过园林境域的综合艺术感受所反映的某种情意,是‘融情于景’的设计方法,使“知音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这种密切相关的情意与境域共同表现为园林意境。
情生于景,而又超出由之所激发的境域之外,给感受者以余味或遐想的余地,或者借喻为“弦外之音”,是园林艺术意境的特征之一。
但音是由弦产生的,宋代欧阳修所说的“天人之意,相与融洽”才是意境的全部。
园林意境的创始时代的代表人物如晋、宋时期的陶渊明、王羲之、谢灵运等,到唐宋时的柳宗元、白居易、王维、欧阳修等人常常既是文学家、艺术家,又是园林创作者。
我国的山水画、山水园、山水记、山水诗之间,不仅有共同的意境创作的问题,亦且常常为同一创作者。
正如苏轼所说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而王摩诘的辋川园林,在意境上则兼诗画而有之。
所以有人说园林意境,就是园林中的诗情画意。
陶渊明用“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意境来衬托出春回大地,新生与“解冻”的生活意境,用“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画一般的恬淡意
境,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园林意境,这都是意境不存在什么“生境”、“画境”、“意境”之间的高低差别。
而意境本身之意,因功夫深浅,则有高低不同的境界。
清代诗人袁枚,常喜欢谈诗的意境,但境界不算很高;近代王国维,虽作品的意境多些做作,但其研究诗词的意境,倒是极好的。
常人对于园林,总是说去游玩。
如果能够游得触景生情、游兴勃发、游无倦意、游而忘返,能够游出如此境界的,就诚如郑板桥所言:“非惟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而物我相通、物我相爱的关键,是其中一个贯穿了一个“情”字。
反过来讲,作为园林的设计者,意在笔先不仅仅指在胸有丘壑、胸有成竹,还应该笔下有情,以情生景,灵性飞动。
传说,万历年间,巡抚湖广的无锡人秦熠官场失意,解职回籍。
为一吐心中块垒,遂寄情山水,啸傲云霞,因而有惠山“寄畅园”的超凡之作。
园中建“知鱼槛”,取意于《庄子•秋水篇》中庄子与惠子在濠水边有关“鱼之乐”的对话。
悟出如果没有庄子内心的从容和自由,也就没有鱼从容出游的快乐的道理。
秦熠正是从这点出发,试图像庄子那样通过人与鱼的情感交流,心灵相通,“焉知我非鱼,此乐思蒙庄”,来求得精神的解脱和陶冶。
秦熠这一立意在先,境由心造,寓情于景的有为之作。
中国园林充满诗情画意,落花流水皆成华美文章,陈从周《清雅风范——苏州园林鉴赏》云:“当时园林建造复有文人画家的参与,用人工构成诗情画意,将平时所见真山水,古人名迹,诗文歌赋所表达的美妙意境,采其精华而总和之,加以突出,使游者入其地,览景而情生。
”从上述可知,游人在园林中得触景生情,在不少场合原是造国家有意识先期作了“因情生景”的反馈。
而为了触发和强化游人的这种感受,园林中又通过“文学上极典雅美丽而适当的辞句”制作兼有书法美的匾额、楹联,使游人在大好园林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情操的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