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7 电解质溶液中微粒变化
- 格式:ppt
- 大小:1.61 MB
- 文档页数:20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第一节反应热/1第1课时反应热焓变/1第2课时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9第二节反应热的计算/17第1课时反应热的计算/17第2课时ΔH大小比较及热化学方程式的再书写/23阶段重点突破练(一)/30体系构建体验高考/35章末检测试卷(一)/37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44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44第1课时化学反应速率/44第2课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53第3课时活化能/61微专题1反应历程与活化能/63阶段重点突破练(二)/69第二节化学平衡/75第1课时化学平衡状态/75第2课时化学平衡常数/82微专题2压强平衡常数及其应用/85第3课时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90第4课时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97第5课时化学平衡图像/104微专题3新旧平衡转化率的比较/113阶段重点突破练(三)/116研究与实践了解汽车尾气的治理(教师用书独具)/120第三节化学反应的方向/123第四节化学反应的调控/128实验活动1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教师用书独具)/136体系构建体验高考/140章末检测试卷(二)/143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151第一节电离平衡/151第1课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51第2课时电离平衡常数强酸与弱酸比较/158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166第1课时水的电离/166第2课时溶液的酸碱性与pH/172第3课时溶液混合或稀释时pH的变化规律/178微专题4pH的计算/183第4课时酸碱中和滴定/185微专题5氧化还原滴定法/193阶段重点突破练(四)/195第三节盐类的水解/199第1课时盐类的水解/199第2课时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及盐类水解的应用/205第3课时电解质溶液中微粒间的关系/213第4课时混合溶液中粒子浓度的比较/220微专题6分布图像和对数图像分析/228阶段重点突破练(五)/232第四节沉淀溶解平衡/236第1课时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236第2课时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242第3课时K sp的计算/250微专题7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图像分析/257微专题8电解质溶液四大平衡常数的综合应用/260研究与实践了解水处理过程中的化学原理(教师用书独具)/264 实验活动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教师用书独具)/265实验活动3盐类水解的应用(教师用书独具)/267体系构建体验高考/269章末检测试卷(三)/271第四章化学反应与电能278第一节原电池/278第1课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278第2课时化学电源/285阶段重点突破练(六)/293微专题9新型化学电源/297第二节电解池/299第1课时电解原理/299第2课时电解原理的应用/306微专题10电化学中多池装置及定量计算/313微专题11离子交换膜在电化学中的应用/315微专题12电解原理在物质制备中的应用/318第三节金属的腐蚀与防护/320微专题13电化学原理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328研究与实践暖贴的设计与制作(教师用书独具)/330 阶段重点突破练(七)/332实验活动4简单的电镀实验(教师用书独具)/336实验活动5制作简单的燃料电池(教师用书独具)/337 体系构建体验高考/339章末检测试卷(四)/341模块综合试卷(一)/348模块综合试卷(二)/355。
专题强化练4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大小关系1.(2021浙江温州十五校高二上期中,)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的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0.1mol·L -1(NH 4)2SO 4溶液中:c (N H 4+)+c (NH 3·H 2O )+2c (S O 42-)=0.3mol·L-1B.等浓度、等体积的Na 2CO 3和NaHCO 3溶液混合: (HCO 3-)(H 2 O3)>(CO 32-)(HCO 3-)C.0.1mol·L -1Na 2S 溶液与0.1mol·L -1NaHS 溶液等体积混合:3c (Na +)-2c (HS -)=2c (S 2-)+2c (H 2S )D.向NH 4HSO 4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至恰好呈中性:c (Na +)=c (S O 42-)=c (N H 4+)>c (OH -)=c (H +)2.(2021江苏南通高二上期中,)室温下,下列有关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①NH 4Cl、②(NH 4)2SO 4、③NH 4Al (SO 4)2三种溶液中,c (N H 4+)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③>②>①B.0.1mol·L -1的Na 2CO 3溶液:c (OH -)=c (H +)+c (HC O 3-)+c (H 2CO 3)C.0.1mol·L -1的CH 3COOH 与0.05mol·L -1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pH<7):c (CH 3COO -)>c (Na +)>c (CH 3COOH )>c (H +)D.0.1mol·L -1的Na 2CO 3与0.05mol·L -1的NaHCO 3溶液等体积混合:5c (Na +)=3c (HC O 3-)+3c (H 2CO 3)+3c (C O 32-)3.(双选)(2020江苏启东中学高二上期末,)25℃时,下列有关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0.1mol·L -1(NH 4)2Fe (SO 4)2溶液中:c (S O 42-)>c (N H 4+)>c (Fe 2+)>c (H +)B.pH=11的氨水和pH=3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 (Cl -)>c (N H 4+)>c (OH -)>c (H +)C.在0.1mol·L -1Na 2CO 3溶液中:2c (Na +)=c (C O 32-)+c (HC O 3-)+c (H 2CO 3)D.0.1mol·L -1的醋酸钠溶液20mL 与0.1mol·L -1盐酸10mL 混合后溶液显酸性:c (CH 3COO -)>c (Cl -)>c (CH 3COOH )>c (H +)4.(双选)(2021江苏南京六校联合体高二上月考,)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0.1mol·L -1的NaHA 溶液,其pH=4:c (HA -)>c (H +)>c (H 2A )>c (A 2-)B.0.1mol·L -1NaHCO 3溶液与0.1mol·L -1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 (Na +)>c (C O 32-)>c (OH -)>c (HC O 3-)C.pH 相等的CH 3COONa、NaOH 和Na 2CO 3三种溶液:c (NaOH )<c (CH 3COONa )<c (Na 2CO 3)D.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CH 3COOH 和CH 3COONa 溶液等体积混合:c (CH 3COO -)+2c (OH -)=2c (H +)+c (CH 3COOH )5.(双选)(2021湖南五市十校高二上联考,)室温下,下列溶液中有关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pH=6的NaHSO 3溶液中:c (S O 32-)-c (H 2SO 3)=9.9×10-7mol·L-1B.pH=7的HCl 和CH 3COONa 混合溶液:c (Na +)>c (CH 3COO -)>c (Cl -)=c (CH 3COOH )>c (H +)=c (OH -)C.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①NH4HSO4溶液、②NH4HCO3溶液、③NH4Cl溶液中,pH:②>①>③D.浓度比为1∶2的NaClO、NaHCO3混合溶液:c(HClO)+c(ClO-)=2c(HC O3-)+2c(H2CO3)+2c(C O32-)6.(双选)(2021江苏无锡高三上期中,)25℃时,下列物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
分布系数是指一定型体的平衡浓度占相关型体浓度之和的百分比,称为分布分数又称分布系数。
分布系数决定于该酸碱物质的性质和溶液的酸度,而与其总浓度(又称分析浓度)无关,各种型体的分布系数之和为1。
借助分布系数图像判断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关系,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题型,该类题目的解题关键是正确判断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及其量的关系,以及离子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的大小。
该题型一般综合性强、难度较大,能够很好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推理能力,在复习备考中应特别关注。
一.一元弱酸溶液中的粒子分布系数:(以CH 3COOH 为例)⑴醋酸微粒分布系数图:δ0、δ1分别为CH 3COOH 、CH 3COO -分布系数⑵含义:CH 3COOH + OH -== CH 3COO - + H 2O①当pH<4.76时,主要微粒是CH 3COOH ;②当pH>4.76时,主要微粒是CH 3COO -。
⑶电离常数:K a =,当pH=4.76时,δ0=δ1即c (CH 3COOH)=c (CH 3COO -)K a =c (H +) =10-4.6,p K a =pH1.【2020全国Ⅱ】次氯酸为一元弱酸,具有漂白和杀菌作用,其电离平衡体系中各成分的组成分数δ[δ(X)=,X 为HClO 或ClO -]与pH 的关系如图所示。
HClO 的电离常数K a 值为( )A .10-5.5B .10-7.5C .10-9.5D .0.5微粒分布系数题型专练2.【2017浙江】25 ℃时,在含CH3COOH和CH3COO-的溶液中,CH3COOH、CH3COO-二者中各自所占的物质的量分数(α)随溶液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pH<4.76的溶液中,c(CH3COO-)<c(CH3COOH)B.在pH=7的溶液中,α(CH3COOH)=0,α(CH3COO-)=1.0C.在pH>4.76的溶液中,c(CH3COO-)与c(OH-)之和可大于c(H+)D.在pH=4.76的溶液中加盐酸,α(CH3COOH)与α(CH3COO-)之和保持不变3.【2012江苏】(双选)25℃时,有c(CH3COOH) + c(CH3COO-)=0.1 mol·L-1的一组醋酸、醋酸钠混合溶液,溶液中c(CH3COOH)、c(CH3COO-)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
2022年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第一中学高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蒸馒头、炸油条时常用到一种白色物质,它既能中和发酵过程产生的酸,又能引起发泡作用,这种白色物质是()A.NaOH B.Ca(OH)2 C.NaHCO3D.NaCl参考答案:C略2. 已知某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见下表)若把质量分数为22%的该盐溶液由60℃逐渐冷却,则开始析出晶体的温度应在A. 0℃—10℃B. 10℃—20℃C. 20℃—30℃D. 30℃—40℃参考答案:D略3. 下列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一定正确的是()A.Na2CO3和NaHCO3溶液中:c(Na+)+c(H+)=c(OH-)+c(HCO3-)+c(CO32-)B.一元弱碱MOH对应的盐MCl溶液中:c(Cl-)>c(H+)>c(M+)>c(OH-)C.等物质的量的一元弱酸HX与其钾盐KX的混合溶液中:2c(K+)=c(X-)+c(HX)D.pH=3的一元酸HX和pH=11的一元碱MOH等体积混合:c(M+)=c(X-)>c(H+)=c(OH-)参考答案:答案:C4. 已知下列实验事实:①Cr2O3固体既能溶于KOH溶液得到KCrO2溶液,又能溶于硫酸得到Cr2(SO4)3溶液;②将K2Cr2O7溶液滴加到淀粉和KI的混合溶液中,溶液变蓝;③向KCrO2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再酸化,可得K2Cr2O7溶液.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化合物KCrO2中Cr元素为+3价B.实验①证明Cr2O3是两性氧化物C.实验②证明氧化性:Cr2O72﹣>I2D.实验③证明H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参考答案:D考点: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①中,氧化铬与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为两性氧化物;②中,溶液变蓝,生成碘单质,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r元素的化合价降低,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③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r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6价,则过氧化氢中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化合物KCrO2中,K为+1价,O为﹣2价,由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倒数和为0,则Cr 元素为+3价,故A正确;B.由反应①可知,氧化铬与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为两性氧化物,故B正确;C.由②中溶液变蓝,生成碘单质可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r元素的化合价降低,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证明氧化性为Cr2O72﹣>I2,故C正确;D.实验③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r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6价,则过氧化氢中O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所以证明H2O2有氧化性,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基本概念及分析能力、知识迁移应用能力的考查,选项D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5. 同一主族的X、Y、Z三种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是H3XO4<H3YO4<H3ZO4,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X<Y<Z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H3<YH3<ZH3C.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X>Y>Z D.电子层数:X<Y<Z参考答案:略6. A、B、C、D、E五种元素原子序数逐渐增大,且均不超过18。
高考化学练习题:电解质溶液一.选择题(共26小题)1.(2015•安徽)25℃时,在10mL浓度均为0.1mol•L﹣1的NaOH和NH3•H2O混合溶液中滴加0.1mol•L ﹣1盐酸,下列有关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未加盐酸时:c(OH﹣)>c(Na+)=c(NH3•H2O)B.加入10mL盐酸时:c(NH4+)+c(H+)=c(OH﹣)C.加入盐酸至溶液pH=7时:c(Cl﹣)=c(Na+)D.加入20mL盐酸时:c(Cl﹣)=c(NH4+)+c(Na+)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真题集萃.分析:氢氧化钠为强碱,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一水合氨为弱碱,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相同体积与浓度的氢氧化钠与一水合氨其中和能力是相同的,据此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NaOH和NH3•H2O混合溶液中,NaOH完全电离,NH3•H2O部分电离,因此c(OH ﹣)>0.1mol/L,c(Na+)=0.1mol/L,c(NH3•H2O)<0.1mol/L,故c(OH﹣)>c(Na+)>c(NH3•H2O),故A错误;B、在此混合溶液中加入10mL盐酸,存在电中性原则:c(NH4+)+c(H+)+c(Na+)=c(OH﹣)+c(Cl﹣),由于等体积等浓度混合,故c(Na+)=c(Cl﹣),即c(NH4+)+c(H+)=c(OH﹣),故B正确;C、加入盐酸至pH=7时,溶液呈中性,即c(H+)=c(OH﹣),那么c(NH4+)+c(Na+)=c(Cl﹣),即c(Cl﹣)>c(Na+),故C错误;D、加入20mL盐酸时,此时溶液恰好为氯化钠与氯化铵的混合溶液,此时溶液呈酸性,即存在c(H+)>c(OH﹣),那么c(NH4+)+c(Na+)<c(Cl﹣),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把握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易错点为C,注意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原理.2.(2015•广东)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H+和OH﹣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可能引起由c向b的变化B.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0×10﹣13C.该温度下,加入FeCl3可能引起由b向a的变化D.该温度下,稀释溶液可能引起由c向d的变化考点:水的电离;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分析:A、由图可知abc为等温线;B、由b点计算此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0×10﹣14;C、b点到a点,氢离子浓度变大,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据此解答即可;D、稀释不会引起水的离子积的改变,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A、由图可知abc三点对应的平衡常数不变,故abc为等温线,故升高温度,不能由c 到b,故A错误;B、b点c(H+)=c(OH﹣)=1.0×10﹣7,故K W=1.0×10﹣7×1.0×10﹣7=1.0×10﹣14,故B错误;C、加入FeCl3,氯化铁为强酸弱碱盐,铁离子结合水电离出的氢氧根,促进水的电离平衡右移,即氢离子浓度增大,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由b到a),符合图象变化趋势,故C正确;D、由c点到d点,水的离子积常数减小,温度不变,K不变,故不能利用稀释使其形成此变化,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水的离子积常数以及水电离的影响因素,掌握水的离子积为温度的函数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3.(2015•海南)0.1mol下列气体分别与1L0.1mol•L﹣1的NaOH溶液反应,形成的溶液pH最小的是()A.NO2B.SO2C.SO3D.CO2考点:p H的简单计算.分析:0.1mol下列气体分别与1L0.1mol•L﹣1的NaOH溶液反应,二者的物质的量相同,NO2与NaOH等物质的量反应的方程式为:2NO2+2NaOH=NaNO2+NaNO3+H2O;SO2与NaOH等物质的量反应的方程式为NaOH+SO2=NaHSO3;SO3与NaOH等物质的量反应的方程式为NaOH+SO3=NaHSO4;CO2与NaOH等物质的量反应的方程式为NaOH+CO2=NaHCO3,根据反应产物的酸碱性判断.解答:解:0.1mol下列气体分别与1L0.1mol•L﹣1的NaOH溶液反应,二者的物质的量相同,NO2与NaOH等物质的量反应的方程式为:2NO2+2NaOH=NaNO2+NaNO3+H2O,NaNO2为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SO2与NaOH等物质的量反应的方程式为NaOH+SO2=NaHSO3,NaHSO3在溶液中即电离又水解,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显弱酸性;SO3与NaOH等物质的量反应的方程式为NaOH+SO3=NaHSO4,NaHSO4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氢离子,溶液显强酸性;CO2与NaOH等物质的量反应的方程式为NaOH+CO2=NaHCO3,NaHCO3在溶液中即电离又水解,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溶液显弱碱性;综上可知,形成的溶液pH最小的是SO3;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题目涉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盐的水解、弱电解质的电离,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根据物质之间反应判断产物以及溶液的酸碱性.4.(2015•四川)常温下,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4HCO3与NaCl溶液混合,析出部分NaHCO3晶体,过滤,所得溶液pH<7,下列关于滤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A.<1.0×10﹣7mol/LB.c(Na+)=c(HCO3﹣)+c(CO32﹣)+c(H2CO3)C.c(H+)+c(NH4+)=c(OH﹣)+c(HCO3﹣)+2c(CO32﹣)D.c(Cl﹣)>c(NH4+)>c(HCO3﹣)>c(CO32﹣)考点:盐类水解的原理.专题:盐类的水解专题.分析:A.根据Kw=c(H+)×c(OH﹣)=1.0×10﹣14计算;B.根据物料守恒即c(Na)=c(C)分析;C.根据电荷守恒分析;D.铵根离子部分水解,则c(Cl﹣)>c(NH4+),HCO3﹣的电离程度很小.解答:解:A.Kw=c(H+)×c(OH﹣)=1.0×10﹣14,已知pH<7,即c(H+)>1.0×10﹣7mol/L,则<1.0×10﹣7mol/L,故A正确;B.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即c(Na)=c(C),所以c(Na+)=c(HCO3﹣)+c(CO32﹣)+c(H2CO3),故B正确;C.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c(H+)+c(NH4+)=c(OH﹣)+c(HCO3﹣)+2c(CO32﹣)+c (Cl﹣),由于析出部分NaHCO3晶体,则c(Na+)<c(Cl﹣),所以c(H+)+c(NH4+)>c(OH﹣)+c(HCO3﹣)+2c(CO32﹣),故C错误;D.铵根离子部分水解,则c(Cl﹣)>c(NH4+),由于析出部分NaHCO3晶体,则HCO3﹣浓度减小,HCO3﹣的电离程度很小,所以c(CO32﹣)最小,即c(Cl﹣)>c(NH4+)>c(HCO3﹣)>c(CO32﹣),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的应用,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把握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的应用方法.5.(2015•广东)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NH4+、Ba2+、Br﹣、CO32﹣B.Cl﹣、SO32﹣、Fe2+、H+C.K+、Na+、SO42﹣、MnO4﹣D.Na+、H+、NO3﹣、HCO3﹣考点:离子共存问题.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等,不能相互促进水解等,则离子大量共存,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Ba2+、CO32﹣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SO32﹣、H+结合生成水和气体,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C正确;D.H+、HCO3﹣结合生成水和气体,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题目难度不大.6.(2015•四川)下列有关CuSO4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溶液中Na+、NH4+、NO3﹣、Mg2+可以大量共存B.通入CO2气体产生蓝色沉淀C.与H2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 u2++S2﹣=CuS↓D.与过量浓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2++2NH3•H2O=Cu(OH)2↓+2NH4+考点: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分析:A.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与硫酸铜也不反应;B.通入CO2气体,与硫酸铜溶液不反应;C.H2S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D.与过量浓氨水反应,生成络离子.解答:解:A.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与硫酸铜也不反应,则可大量共存,故A正确;B.通入CO2气体,与硫酸铜溶液不反应,不能生成蓝色沉淀,故B错误;C.H2S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则与H2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H2S=CuS↓+2H+,故C错误;D.与过量浓氨水反应,生成络离子,则离子反应为Cu2++4NH3•H2O=[Cu(NH3)4]2++4H2O,故D 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及离子反应,为高频考点,为2015年高考真题,把握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及络合反应的离子反应考查,题目难度不大.7.(2015•上海)某无色溶液含有下列离子中的若干种:H+、NH4+、Fe3+、Ba2+、Al3+、CO32﹣、Cl ﹣、OH﹣、NO3﹣.向该溶液中加入铝粉,只放出H2,则溶液中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最多有()A.3种B.4种C.5种D.6种考点:离子共存问题.分析:溶液无色,则一定不存在有色的Fe3+;在其中加入金属铝,发生反应并放出H2,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若为酸性,则不存在OH﹣、NO3﹣、CO32﹣,若呈碱性,则不存在Al3+、H+、NH4+、Fe3+,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无色溶液中一定不存在有色的Fe3+;溶液中加入金属铝,发生反应并放出H2,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若溶液为酸性,则不存在:OH﹣、NO3﹣、CO32﹣,阴离子只能为Cl﹣,阳离子可以为:H+、NH4+、Ba2+、Al3+,最多存在5种离子;若呈碱性,则不存在Al3+、H+、NH4+、Fe3+,阳离子只能为Ba2+,则一定不存在CO32﹣,可存在的离子为:Ba2+、Cl﹣、OH﹣、NO3﹣,则最多只有4种,根据分析可知,最多存5种离子,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问题,题目难度中等,涉及离子反应和种类的判断,综合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题目无色以及与铝反应生成氢气的特点,特别注意硝酸不能生成氢气.8.(2014•江苏)水是生命之源,2014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的空间取向图象,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是弱电解质B.可燃冰是可以燃烧的水C.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D.0℃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大考点:水的电离;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A.水能够部分电离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存在电离平衡;B.可燃冰为甲烷和水形成的一种化合物;C.氢氧两种元素还可以组成双氧水;D.液体水变成冰,体积变大,密度变小.解答:解:A.水为极弱的电解质,能够部分电离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A正确;B.可燃冰为甲烷和水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化合物,并不是可燃烧的水,故B错误;C.氢氧两种元素可以组成水、双氧水,故C错误;D.冰中存在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其体积变大,则相同质量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水的电离、水的组成结构及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水的电离,明确可燃冰的组成及性质,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9.(2014•重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B.CH3COONa溶液中滴加少量浓盐酸后c(CH3COO﹣)增大C.Ca(HCO3)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可制得Ca(OH)2D.25℃时Cu(OH)2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其在Cu(NO3)2溶液中的溶解度考点: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盐类的水解专题.分析:A、浓氨水和氯化铁之间会发生复分解反应;B、醋酸钠中加入盐酸会发生反应生成醋酸和氯化钠;C、Ca(HCO3)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产物是碳酸钙和碳酸钠;D、根据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来回答判断.解答:解:A、浓氨水和氯化铁之间会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铵,不会获得胶体,故A错误;B、醋酸钠中加入盐酸会发生反应生成醋酸和氯化钠,所以醋酸根离子浓度会减小,故B错误;C、Ca(HCO3)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产物是碳酸钙和碳酸钠,并不会获得氢氧化钙,故C 错误;D、氢氧化铜存在沉淀溶解平衡Cu(OH)2⇌Cu2++2OH﹣,Cu(NO3)2溶液中铜离子会抑制沉淀溶解平衡的右移,所以Cu(OH)2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其在Cu(NO3)2溶液中的溶解度,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物质的性质以及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知识,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整理是解题关键,难度中等.10.(2014•上海)向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CaC2,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所得溶液中()A.c(Ca2+)、c(OH﹣)均增大B.c(Ca2+)、c(OH﹣)均保持不变C.c(Ca2+)、c(OH﹣)均减小D.c(OH﹣)增大、c(H+)减小考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加入CaC2,与水发生CaC2+2H2O=Ca(OH)2+HC≡CH↑,反应消耗水,结合Ca(OH)2(s)⇌Ca2+(aq)+2OH﹣(aq)的影响因素解答.解答:解:加入CaC2,与水发生CaC2+2H2O=Ca(OH)2+HC≡CH↑,反应消耗水,因原溶液为饱和溶液,则反应后一定有Ca(OH)2析出,则溶液浓度不变,故选B.点评:本题为2014年上海考题,涉及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反应的原理以及溶解平衡的特点,难度不大.11.(2014•海南)以石墨为电极,电解KI溶液(其中含有少量酚酞和淀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阴极附近溶液呈红色B.阴极逸出气体C.阳极附近溶液呈蓝色D.溶液的pH变小考点:电解原理;真题集萃.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以石墨为电极,电解KI溶液时,在阴极上是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阳极上是碘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据此回答判断.解答:解:A、以石墨为电极,电解KI溶液时,在阴极上是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该极区碱性增强,遇到酚酞溶液呈红色,故A正确;B、以石墨为电极,电解KI溶液时,在阴极上是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逸出气体氢气,故B正确;C、以石墨为电极,电解KI溶液时,阳极上是碘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碘单质,遇到淀粉变蓝色,故C正确;D、以石墨为电极,电解KI溶液时,生成氢氧化钾溶液,溶液的pH变大,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以及物质的性质知识,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整理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中等.12.(2014•四川)下列溶液中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0.1mol/L NaHCO3溶液与0.1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Na+)>c(CO32﹣)>c(HCO3﹣)>c(OH﹣)B.20mL 0.1mol/L CH3COONa溶液与10mL 0.1mol/L HCl溶液混合后溶液呈酸性,所得溶液中:c(CH3COO﹣)>c(Cl﹣)>c(CH3COOH)>c(H+)C.室温下,pH=2的盐酸与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Cl﹣)+c(H+)>c(NH4+)+c(OH﹣)D.0.1mol/L CH3COOH溶液与0.1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OH﹣)>c (H+)+c(CH3COOH)考点: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专题:盐类的水解专题.分析:A.二者恰好反应生成Na2CO3,溶液中的溶质为0.05mol/L的Na2CO3,碳酸根离子两步水解都生成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只有第一步水解生成HCO3﹣;B.二者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CH3COONa、CH3COOH,混合溶液呈酸性,说明醋酸的电离程度大于醋酸根离子水解程度,但醋酸电离和醋酸根离子水解程度都较小;C.室温下,pH=2的盐酸与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呈碱性,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结合电荷守恒判断;D.二者恰好反应生成CH3COONa,溶液呈存在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判断.解答:解:A.二者混合后恰好反应生成Na2CO3,溶液中的溶质为0.05mol/L的Na2CO3,碳酸根离子两步水解都生成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只有第一步水解生成HCO3﹣,所以c(HCO3﹣)<c (OH﹣),故A错误;B.二者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CH3COONa、CH3COOH,混合溶液呈酸性,说明醋酸的电离程度大于醋酸根离子水解程度,但醋酸电离和醋酸根离子水解程度都较小,所以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顺序是c(CH3COO﹣)>c(Cl﹣)>c(CH3COOH)>c(H+),故B正确;C.室温下,pH=2的盐酸与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呈碱性即c(OH﹣)>c(H+),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得c(Cl﹣)+c(OH﹣)=c(H+)+c(NH4+),且c (OH﹣)>c(H+),所以c(Cl﹣)<c(NH4+),所以c(Cl﹣)+c(H+)<c(NH4+)+c(OH﹣),故C错误;D.二者混合后恰好反应生成CH3COONa,溶液呈存在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得c (CH3COO﹣)+c(OH﹣)=c(H+)+c(Na+),根据物料守恒得c(Na+)=c(CH3COO﹣)+c(CH3COOH),所以得c(OH﹣)=c(H+)+c(CH3COOH),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明确溶液中的溶质及溶液酸碱性再结合电荷守恒、物料守恒来分析解答,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为高考高频点,常常与盐类水解、弱电解质电离结合考查,题目难度中等.13.(2014•天津)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pH=1的NaHSO4溶液:c(H+)=c(SO42﹣)+c(OH﹣)B.含有AgCl和AgI固体的悬浊液:c(Ag+)>c(Cl﹣)=c(I﹣)C.CO2的水溶液:c(H+)>c(HCO3﹣)=2c(CO32﹣)D.含等物质的量NaHC2O4和Na2C2O4的溶液:3c(Na+)=2[c(HC2O4﹣)+c(C2O42﹣)+c (H2C2O4)]考点: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的应用.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盐类的水解专题.分析:A、NaHSO4溶液中存在氢离子守恒分析判断;B、AgCl和AgI固体的悬浊液中氯化银溶解度大于碘化银;C、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碳酸分步电离,第二步电离微弱;D、依据溶液中元素物料守恒计算分析.解答:解:A、NaHSO4溶液中存在质子守恒分析,硫酸氢钠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NaHSO4 =Na++H++SO42﹣,H2O⇌H++OH﹣,溶液中质子守恒,c(H+)=c(SO42﹣)+c(OH﹣),故A正确;B、AgCl和AgI固体的悬浊液中氯化银溶解度大于碘化银,c(Ag+)>c(Cl﹣)>c(I﹣),故B错误;C、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碳酸分步电离,第二步电离微弱,H2CO3⇌H++HCO3﹣,HCO3﹣⇌H++CO32﹣,c(H+)>c(HCO3﹣)>2c(CO32﹣),故C错误;D、依据溶液中元素物料守恒计算,含等物质的量NaHC2O4和Na2C2O4的溶液:2c(Na+)=3[c(HC2O4﹣)+C(C2O42﹣)+c(H2C2O4)],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质溶液中电离平衡分析,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解应用,电解质溶液中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的分析判断,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14.(2014•广东)常温下,0.2mol/L的一元酸HA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部分微粒组分及浓度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A为强酸B.该混合液pH=7C.图中X表示HA,Y表示OH﹣,Z表示H+D.该混合溶液中:c(A﹣)+c(Y)=c(Na+)考点: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等浓度0.2mol/L混合,HA+NaOH=NaA+H2O,所得溶液中A﹣浓度小于0.1mol/L,说明在溶液中存在A﹣+H2O⇌HA+OH﹣,NaA水解,HA为弱酸,NaA 溶液呈碱性,则c(OH﹣)>c(H+),一般来说,盐类的水解程度较低,则有c(A﹣)>c(OH﹣),所以有:c(Na+)=0.1mol/L>c(A﹣)>c(OH﹣)>c(HA)>c(H+),即X表示OH﹣,Y表示HA,Z表示H+,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为:c(Na+)=c(A﹣)+c(HA).A.HA为弱酸;B.该混合液pH>7;C.X表示OH﹣,Y表示HA,Z表示H+;D.Y表示HA,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得到c(A﹣)+c(Y)=c(Na+).解答:解: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等浓度0.2mol/L混合,HA+NaOH=NaA+H2O,所得溶液中A﹣浓度小于0.1mol/L,说明在溶液中存在A﹣+H2O⇌HA+OH﹣,NaA水解,HA为弱酸,NaA溶液呈碱性,则c(OH﹣)>c(H+),一般来说,盐类的水解程度较低,则有c(A﹣)>c(OH ﹣),所以有:c(Na+)=0.1mol/L>c(A﹣)>c(OH﹣)>c(HA)>c(H+),即X表示OH﹣,Y 表示HA,Z表示H+,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得到:c(Na+)=c(A﹣)+c(HA).A.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等浓度0.2mol/L混合,二者恰好反应:HA+NaOH=NaA+H2O,所得溶液为NaA溶液,溶液中中A﹣浓度小于0.1mol/L,说明在溶液中存在A﹣+H2O⇌HA+OH﹣,NaA水解,HA为弱酸,故A错误;B.c(Na+)>c(A﹣),说明NaA水解,A﹣+H2O⇌HA+OH﹣,该混合液pH>7,故B错误;C.HA是弱电解质,则有c(A﹣)>c(OH﹣),c(OH﹣)除了水解产生的还有水电离的,因此c (OH﹣)>c(HA),所以有:c(Na+)=0.1mol/L>c(A﹣)>c(OH﹣)>c(HA)>c(H+),即X表示OH﹣,Y表示HA,Z表示H+,故C错误;D.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c(Na+)=c(A﹣)+c(HA),Y表示HA,得到c(A﹣)+c(Y)=c(Na+),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混合溶液定性判断,根据酸的强弱结合物料守恒、电荷守恒分析解答,考查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溶液PH值、盐类水解等,判断一元酸HA是弱酸为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15.(2014•山东)已知某温度下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常数相等,现向10mL浓度为0.1mol•L ﹣1的CH3COOH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氨水,在滴加过程中()A.水的电离程度始终增大B.先增大再减小C.c(CH3COOH)与c(CH3COO﹣)之和始终保持不变D.当加入氨水的体积为10mL时,c(NH4+)=c(CH3COO﹣)考点: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A.开始时,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当氨水过量后,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逐渐增大,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B.根据一水合氨的电离平衡常数可知,该比值与氢氧根离子成反比,电解氨水的过程中,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逐渐增大;C.根据物料守恒,醋酸和醋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之和不变,但是溶液体积增大,二者的浓度之和逐渐减小;D.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常数相等,氨水与醋酸的浓度、体积相等时,溶液显示中性,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H4+)=c(CH3COO﹣).解答:解:A.酸溶液、碱溶液抑制了水的电离,溶液显示中性前,随着氨水的加入,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逐渐减小,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当氨水过量后,随着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逐渐增大,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所以滴加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故A错误;B.当向CH3COOH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氨水,开始时溶液为CH3COOH和CH3COONH4的混合物,由CH3COONH4的水解常数K h=,随着氨水的加入,c(H+)逐渐减小,Kh不变,则变小,当加氨水至溶液显碱性时,氨水的电离常数K b=,c(OH﹣)与氢离子浓度成反比,随着氨水的滴入,氢氧根离子浓度逐渐增大,电离常数K不变,所以逐渐减小,即始终减小,故B错误;C.n(CH3COOH)与n(CH3COO﹣)之和为0.001mol,始终保持不变,由于溶液体积逐渐增大,所以c(CH3COOH)与c(CH3COO﹣)之和逐渐减小,故C错误;D.当加入氨水的体积为10mL时,醋酸和一水合氨的物质的量相等,由于二者的电离常数相等,所以溶液显示中性,c(H+)=c(OH﹣),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H4+)=c(CH3COO﹣),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混合时溶液定性判断及溶液酸碱性与溶液pH的关系,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溶液酸碱性与溶液pH的关系,明确根据电荷守恒、物料守恒、盐的水解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方法.16.(2014•广东)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Na+、Ca2+、Cl﹣、SO42﹣B.Fe2+、H+、SO32﹣、ClO﹣C.Mg2+、NH4+、Cl﹣、SO42﹣D.K+、Fe3+、NO3﹣、SCN﹣考点:离子共存问题.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离子之间不生成气体、沉淀、弱电解质、络合物、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发生双水解的就能共存,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Ca2+、SO42﹣生成微溶物硫酸钙,所以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酸性条件下,ClO﹣具有强氧化性,能将Fe2+、SO32﹣氧化为Fe3+、SO42﹣,所以不能共存,故B 错误;C.这几种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所以能共存,故C正确;D.Fe3+、SCN﹣生成络合物Fe(SCN)3,所以这两种离子不能共存,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明确离子共存条件是解本题关键,知道物质的性质即可解答,注意:硫酸钙是微溶物,少量时能在水溶液中共存,但不能大量存在,为易错点.17.(2014•安徽)下列有关Fe2(SO4)3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溶液中,K+、Fe2+、C6H5OH、Br﹣可以大量共存B.和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3++2I﹣═Fe2++I2C.和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3++SO42﹣+Ba2++3OH﹣═Fe(OH)3↓+BaSO4↓D.1L O.1mol•L﹣1该溶液和足量的Zn充分反应,生成11.2g Fe考点: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铁离子能够与苯酚发生显色反应;B.根据电荷守恒判断,该离子方程式两边电荷不守恒;C.该离子方程式不满足硫酸铁、氢氧化钡的化学组成关系;D.根据n=cV计算出硫酸铁及铁离子的物质的量,再根据质量守恒及m=nM计算出铁的质量.解答:解:A.Fe2(SO4)3溶液中的Fe3+与C6H5OH发生显色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铁离子能够与碘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2I﹣═2Fe2++I2,题目方程式未配平,故B错误;C.Fe2(SO4)3溶液和Ba(OH)2溶液反应的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钡沉淀,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的比为2:3,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3SO42﹣+3Ba2++6OH﹣═2Fe(OH)3↓+3BaSO4↓,故C错误;D.1L O.1mol•L﹣1该溶液中含有溶质硫酸铁0.1mol,0.1mol硫酸铁中含有0.2mol铁离子,与足量锌反应可以生成0.2mol铁,生成铁的质量为11.2g,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共存的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离子反应发生条件,明确常见的离子之间不能共存的情况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18.(2013•重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ClO3和SO3溶于水后能导电,故KClO3和SO3为电解质B.25℃时,用醋酸溶液滴定等浓度NaOH溶液至pH=7,V醋酸<V NaOHC.向NaAlO2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有沉淀和气体生成D.AgCl沉淀易转化为AgI沉淀且K(AgX)=c(Ag+)•c(X﹣),故K(AgI)<K(AgCl)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镁、铝的重要化合物.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分析:A.KClO3和三氧化硫的水溶液都能导电,KClO3是电解质,但三氧化硫是非电解质;B.CH3COOH不完全电离,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a+)+c(H+)=c(OH﹣)+c(CH3COO﹣),等体积等浓度混合时显碱性,则中性时应使醋酸过量;C.NaHCO3溶液与NaAlO2溶液,反应中碳酸氢钠提供氢离子与偏铝酸根反应生成Al(OH)3;D.AgCl沉淀易转化为AgI沉淀,说明溶解度S(AgCl)>S(AgI),所以K(AgCl)>K (AgI);解答:解:A.电解质是熔融态或水溶液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自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氯酸钾溶于水自身电离出钾离子和氯酸根离子,能导电是电解质;SO3溶于水后和水反应生成硫酸,硫酸电离出阴阳离子而使其溶液导电,电离出阴阳离子的物质是硫酸而不是三氧化硫,所以SO3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B.醋酸与NaOH溶液反应:CH3COOH+NaOH=CH3COONa+H2O,根据电荷守恒c(Na+)+c(H+)=c(OH﹣)+c(CH3COO﹣),若等体积等浓度混合时显碱性,则25℃时,用醋酸溶液滴定等浓度NaOH溶液至pH=7显中性时应使醋酸过量,即V醋酸>V NaOH,故B错误;C.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由于酸性:HCO3﹣>Al(OH)3,根据强酸制备弱酸,NaHCO3溶液与NaAlO2溶液,反应中碳酸氢钠提供氢离子与偏铝酸根反应生成生成Al(OH)3,AlO2﹣+HCO3﹣+H2O=Al(OH)3↓+CO32﹣有沉淀生成,无气体生成,故C错误;D.向AgCl沉淀中滴入稀KI溶液,会出现白色沉淀AgCl转变为黄色沉淀AgI,说明AgCl沉淀易转化为AgI沉淀,沉淀易转化为更难溶沉淀,越难溶物质其饱和溶液中电离出相应离子浓度越小,故K(AgI)<K(AgCl),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质、酸碱中和、氢氧化铝、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等知识,掌握它们的相关本质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19.(2013•天津)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蒸馏水中滴加浓H2SO4,K w不变B.CaCO3难溶于稀硫酸,也难溶于醋酸。
电解质离子在溶液中的行为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溶质可以是电解质或非电解质。
本文将重点探讨电解质离子在溶液中的行为,包括电离、导电性、溶解度以及溶液的浓度等方面。
一、电离性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能够电离成离子的化合物,电解质离子在溶液中会带电离子的形式存在。
例如,氯化钠(NaCl)在水中溶解时会电离成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
而非电解质则不会电离,例如蔗糖在水中溶解时不会产生离子。
二、导电性由于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离子,它们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当电解质溶液与电极相连时,正离子向阴极移动,负离子向阳极移动,从而形成电流。
因此,电解质溶液能够导电。
而非电解质溶液由于没有离子的存在,无法导电。
导电性可以用电导率来衡量,电导率是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指标。
电导率取决于解离度和离子浓度。
解离度表示在溶液中溶解的化合物分子中有多少成为离子,可以用解离度公式计算。
离子浓度越高,电导率就越高。
三、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能溶解的最大溶质量。
对于电解质来说,溶解度可以分为离解和解离度两个概念。
离解是指电解质通电时发生的电离过程,使化合物分解成离子。
而解离度则是指溶解的电解质中离子与未电离分子的比例。
解离度可以用溶液中阳离子、阴离子的浓度来表示。
溶解度随温度的改变而变化,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
但对于一些溶解热为正值的化合物,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四、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是指溶质在溶剂中的相对含量,通常用相对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体积比或溶质的摩尔浓度来表示。
常用的浓度单位有质量浓度、体积浓度和摩尔浓度。
质量浓度表示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单位为克/升(g/L)。
体积浓度表示溶液中溶质的体积占溶液总体积的比例,常用单位为升/升(L/L)。
摩尔浓度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的体积比,单位为摩尔/升(mol/L)。
在计算溶液浓度时,需要考虑溶质的摩尔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以及溶液的体积等因素。
专题7-电解质溶液图像题真题演练1. 【2021广东选择考适应性测试9】. 叠氮酸(HN 3)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NaN 3。
已知NaN 3溶液呈碱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0.01 mol·L -1HN 3溶液的pH=2 B. HN 3溶液的pH 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 NaN 3 的电离方程式: NaN 3= Na ++3N 3-D. 0.01 mol·L -1 NaN 3溶液中: c (H +)+ c (Na + )= c (N 3-)+ c (HN 3) 【答案】B【解析】A .由题意,NaN 3溶液呈碱性,叠氮酸根(N 3-)会发生水解,说明HN 3为弱酸,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故0.01 mol·L -1 HN 3溶液的pH>2,A 错误;B .HN 3为弱酸,电离方程式为HN 3=H + +N 3-,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HN 3的电离,c (H +)增大, pH 减小,B 正确;C .NaN 3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出Na +和N 3-,电离方程式为 NaN 3= Na ++ N 3-,C 选项错误;D .0.01 mol·L -1 NaN 3溶液中:由物料守恒 c (Na +)= c (N 3-)+ c (HN 3),故D 错误。
2.2.【2021重庆市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13】 草酸H 2C 2O 4是二元弱酸。
向100 mL 0.40 mol/L H 2C 2O 4溶液中加入1.0 mol/L NaOH 溶液调节pH ,加水控制溶液体积为200 mL 。
测得溶液中微粒的δ(x)随 pH 变化曲线如图所示,δ(x)=-2-2242424c(x)c(H C O )+c(HC O )+c(C O ),x 代表微粒H 2C 2O 4、HC 2O -4或C 2O 2-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曲线Ⅰ是HC 2O -4的变化曲线 B. 草酸H 2C 2O 4的电离常数K= 1.0×10-1.22C. 在 b 点,c(C 2O 2-4)+2c(OH -)= c(HC 2O -4)+c(H +) D. 在c 点,c(HC 2O -4)=0.06 mol/L 【答案】B【解析】A .当酸性越强时,曲线Ⅰ表示的微粒的含量越高,可推知曲线Ⅰ是H 2C 2O 4的变化曲线,曲线Ⅱ是HC 2O -4的变化曲线,曲线Ⅲ是C 2O 2-4的变化曲线,A 错误;B .在a 点H 2C 2O 4的浓度和HC 2O -4的浓度相等,pH=1.22,则草酸H 2C 2O 4的电离常K =()()()-24224c HC O ?c H c H C O+=()c H +=10-1.22,则B 正确;C .在 b 点,c(C 2O 2-4)= c(HC 2O -4),且溶液呈酸性,若c(C 2O 2-4)+2c(OH -)= c(HC 2O -4)+c(H +),则2c(OH -)= c(H +),显然不成立,C 错误;D .在c 点,HC 2O -4的含量为0.15,而H 2C 2O 4的物质的量为0.1L× 0.40 mol/L=0.04 mol,则HC 2O -4的物质的量为0.15×0.04 mol=0.006 mol,溶液体积为0.2L ,c(HC 2O -4)=0.006 mol÷0.2L=0.03 mol/L,D 错误。
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大小比较一、电离平衡理论和水解平衡理论1.电离理论⑴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电离消耗的电解质及产生的微粒都是少量的,同时注意考虑水的电离的存在;⑵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的,主要以第一步电离为主2.水解理论从盐类的水解的特征分析:水解程度是微弱的(一般不超过2‰)。
例如:NaHCO3溶液中,c(HCO3―)>>c(H2CO3)或c(OH― )理清溶液中的平衡关系并分清主次:二、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关系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的负电荷总数等于阳离子的正电荷总数,电荷守恒的重要应用是依据电荷守恒列出等式,比较或计算离子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
如在只含有A+、M-、H+、OH―四种离子的溶液中c(A+)+c(H+)==c(M-)+c(OH―),若c(H+)>c(OH―),则必然有例如,在NaHCO3溶液中,有如下关系:2、物料守恒:就电解质溶液而言,物料守恒是指电解质发生变化(反应或电离)前某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的物质的量等于电解质变化后溶液中所有含该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的物质的量之和。
实质上,物料守恒属于原子个数守恒和质量守恒在Na2S溶液中存在着S2―的水解、HS―的电离和水解、水的电离,粒子间有如下关系( Na+,S2―守恒)(H、O原子守恒)练习:写出NaHS溶液中存在的水解和电离方程式然后写出电荷守恒式及物料守恒式,并将两式相加。
3、质子守恒:无论溶液中结合氢离子还是失去氢离子,但氢原子总数始终为定值,也就是说结合的氢离子的量和失去氢离子的量相等。
三.离子浓度的大小判断㈠单一溶液1、弱酸、弱碱溶液例题1 0.1mol/L 的H2S溶液中所存在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弱酸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一般关系是:C(显性离子) > C(一级电离离子) > C(二级电离离子) >C(水电离出的另一离子)同样的思考方式可以解决弱碱溶液的问题例题2 室温下,0.1mol/L的氨水溶液中,下列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A. c(OH-)>c(H+)B.c(NH3·H2O)+c(NH4+)=0.1mol/LC.c(NH4+)>c(NH3·H2O)>c(OH-)>c(H+)D.c(OH-)=c(NH4+)+c(H+)2、能发生水解的盐溶液解此类题型的关键是抓住盐溶液中水解的离子【例题1】在CH3COONa 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c(Na+)>c(CH3COO―)>c(OH―)>c(H+)B、c(CH3COO―)>c(Na+)>c(OH―)>c(H+)C、c(Na+)>c(CH3COO―)>c(H+)>c(OH―)D、c(Na+)>c(OH―)>c(CH3COO―)>c(H+)解析:【小结】一元弱酸盐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一般关系是:C(不水解离子) > C(水解离子)>C(显性离子)>C(水电离出的另外一种离子)【练习】在氯化铵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c(Cl-)>c(NH4+)>c(H+)>c(OH-)B.c(NH4+)>c(Cl-)>c(H+)>c(OH-)C.c(NH4+)=c(Cl-)>c(H+)=c(OH-)D.c(Cl-)=c(NH4+)>c(H+)>c(OH-)【例题2】在Na2CO3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______解析:【小结】二元弱酸盐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一般关系是:C(不水解离子)> C(水解离子)>C(显性离子)>C(二级水解离子)>C(水电离出的另一离子)【练习】在Na2S溶液中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A、c(Na+) =2c(HS-) +2c(S2-) +c(H2S) B.c(Na+) +c(H+)=c(OH-)+c(HS-)+2c(S2-)C.c(Na+)>c(S2-)>c(OH-)>c(HS-) D.c(OH-)=c(HS-)+c(H+)+c(H2S)【例题3】判断0.1mol/L 的NaHCO3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解析:【小结】二元弱酸的酸式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一般关系是:C(不水解离子)>C(水解离子)>C(显性离子)>C(水电离出的另一离子)>C(电离得到的酸根离子)【练习】草酸是二元弱酸,草酸氢钾溶液呈酸性,在0.1mol/LKHC2O4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c(K+)+c(H+)=c(HC2O4-)+c(OH-)+ c(C2O42-) B.c(HC2O4-)+ c(C2O42-)=0.1mol/LC.c(C2O42-)>c(H2C2O4) D.c(K+)= c(H2C2O4)+ c(HC2O4-)+ c(C2O42-)㈡混合溶液首先分析两溶液能否反应,若不反应,则根据电离及水解情况分析判断。
专题07 第13题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过关一、试题分析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是高考的重点,主要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移动影响规律及应用,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K sp、pH的计算,中和滴定的计算、指示剂的选择等。
二、试题导图三、必备知识知识点1 电离平衡和溶液的酸碱性1.电离平衡中的三个易错点(1)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不一定增大,如向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冰醋酸,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但醋酸的电离程度减小。
(2)弱电解质在加水稀释的过程中,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不一定都减小,如氨水加水稀释时,c(H+)增大。
(3)由水电离出的c(H+)=1.0×10-13 mol·L-1的溶液不一定呈碱性。
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1)水的电离①任何条件下,水电离出的c(H+)=c(OH-);常温下,离子积常数K W=1.0×10-14。
②酸、碱抑制水的电离,能水解的正盐、活泼金属(如Na)则促进水的电离。
(2)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
①当电离能力大于水解能力时,如何判断溶液酸碱性举例:a.CH3COOH的电离程度大于CH3COO-的水解程度,所以等浓度的CH3COOH与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酸性;b.NH3·H2O的电离程度大于NH+4的水解程度,等浓度的NH3·H2O和NH4Cl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
②当水解能力大于电离能力时,如何判断溶液酸碱性举例:HClO的电离程度小于ClO-的水解程度,所以等浓度的HClO与NaClO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
③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主要取决于酸式酸根的电离能力和水解能力哪一个更强。
如在NaHCO3溶液中,HCO-3的水解能力大于电离能力,故溶液显碱性;而在NaHSO3溶液中,HSO-3的电离能力大于水解能力,故溶液显酸性。
电解质溶液图像专题电解质溶液的图像题,从知识载体的角度看:一可用于考查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二可考查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守恒问题;三可考查有关电解质溶液的各种计算;四可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考查分离和提纯等具体的化学应用问题。
常见的图像题类型:1.pH(或pOH)—体积的变化曲线2.微粒分布分数(或系数)—pH(或pOH)的变化曲线3.浓度—浓度的变化曲线4.对数的变化曲线5.导电能力(或电导率) —体积(或浓度)变化曲线【练1】分布分数图:可以表示溶液中各种组分随pH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1.25℃,c(CH3COOH)+c(CH3COO-)=0.1mol·L-1的一组醋酸和醋酸钠混合溶液,溶液中c(CH3COOH)、c(CH3COO-)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离子浓度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pH=5.5溶液中:c(CH3COOH)>c(CH3COO-)>c(H+)>c(OH-)B.W点表示溶液中:c(Na+)+c(H+)=c(CH3COOH)+c(OH-)C.pH=3.5溶液中:c(Na+)+c(H+)-c(OH-)+c(CH3COOH)=0.1mol·L-1D.向W点所表示的1.0L溶液中通入0.05molHCl气体(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c(Na+)+c(H+)=c(CH3COOH)+c(OH-) +c(Cl-)2.草酸(H2C2O4)是一种易溶于水的二元中强酸,在水中它的存在形态有H2C2O4、HC2O4-、C2O42-,各形态的分布系数(浓度分数)α随溶液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1)图中曲线1表示的分布系数变化;曲线3表示的分布系数变化.现有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的下列溶液:①Na2C2O4 ②NaHC2O4 ③H2C2O4 ④(NH4)2C2O4 ⑤NH4HC2O4 已知NaHC2O4溶液显酸性.(2)Na2C2O4溶液中,c(Na+)/c(C2O42-) 2 (填“>”、“=”、“<”),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3)常温下,向10mL 0.1mol/L H 2C 2O 4溶液中滴加0.1mol/L NaOH 溶液,随着NaOH 溶液体积的增加,当溶液中c (Na +)=2c (C 2O 42-)+c (HC 2O 4-)时,溶液显 性(填“酸”、“碱”或“中”),且V (NaOH ) 10mL (填“>”、“=”或“<”).(4)下列关于五种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溶液②中,c (C 2O 42-)<c (H 2C 2O 4)B .溶液②中,c (H 2C 2O 4)+c (OH -)=c (C 2O 42-)+c (H +)C .溶液④⑤中都符合c (NH 4+)+c (H +)=c (HC 2O 4-)+2c (C 2O 42-)+c (OH -)D .五种溶液都符合c (H 2C 2O 4)+c (HC 2O 4-)+c (C 2O 42-)=0.1mol ·L -1.(5)五种溶液中c (H 2C 2O 4)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具体解法:“四看三联系一注意”:四看:(1)先看图像的面与线,面要看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线要看各组分浓度随pH 的变化趋势(2)再看图像的点,点要看起点,终点和交点对应的pH(3)点还要看最高点和最低点对应的pH 和各组分存在的pH 范围(4)最后看各条曲线相互重叠程度的大小三联系: 找出某个pH 对应的成分后再联系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的规律进行判断;一注意: 答题时还要特别注意在图表中没有提供的信息或潜在信息。
专题:原电池和电解池【考点分析】1.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以及电极方程式的书写;2.电解池阴阳极的判断以及电极方程式的书写;3.金属的防护以及电解在氯碱工业、精炼铜、电镀、电冶金等方面的应用;4.电解中电极附近溶液pH值的变化;5.化学计算;【知识详解】1.原电池原理:使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作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
这种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⑴根据电极材料判断:活泼性较强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或者非金属为正极。
⑵根据电子或者电流的流动方向:电子流向:负极一正极。
电流方向:正极一负极。
⑶根据电极变化判断:氧化反应一负极:还原反应正极。
⑷根据现象判断:电极溶解一负极;电极重量增加或者有气泡生成一正极。
⑸根据电解液内离子移动的方向判断:阴离子一移向负极:氧离子一移向正极。
3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负极:⑴负极材料本身被氧化:①如果负极金属生成的阳离子与电解液成分不反应,则为最简单的:M-n e=r如:Zn-2 e-=Zn:*②如果阳离子与电解液成分反应,则参与反应的部分要写入电极反应式中:如铅蓄电池,Pb+S043--2e=PbS0i(2)负极材料本身不反应:要将失电子的部分和电解液都写入电极反应式,如燃料电池CH,-O:(C作电极)电解液为KOH:负极:CH:+100H-8 e=C0r+7H:O正极:⑴当负极材料能自发的与电解液反应时,正极则是电解质溶液中的微粒的反应,H2SO4 电解质,如2H'+2e=H: CuSO t电解质:Cu^+2e= Cu⑵当负极材料不与电解质溶液自发反应时,正极则是电解质中的Oa的还原反应①当电解液为中性或者碱性时,也0参加反应,且产物必为0H;如氢氧燃料电池(KOH电解质)O:+2H:O+4e=4OH'②当电解液为酸性时,H•参加反应,产物为也0 03+4H++4e=2H304.化学腐蚀和电化腐蚀的区别考点解说 6. 金属的防护⑴改变金属的内部组织结构。
高考化学选择性必修一选择题(3)1、25°C时有三瓶溶液:pH=3的盐酸、pH=3的醋酸溶液和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别用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等体积pH=3盐酸和pH=3醋酸溶液至pH=7,所需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前者小于后者B.等体积pH=3的盐酸和pH=3醋酸的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相同的锌粒,醋酸中锌粒先反应完C.三瓶溶液加水稀释100倍,pH变化最大的是醋酸溶液D.三瓶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均为1.0×10-11mol·L-12、在相同温度下,甲、乙两种溶液,甲溶液的pH是乙溶液的2倍,则甲溶液中c(H+)甲与乙溶液中c(H +)乙之比是A.10∶1 B.100∶1 C.1∶100 D.无法确定3、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1.0×10-13mol·L-1,该溶液可能是①二氧化硫②氯化铵水溶液③硝酸钠水溶液④氢氧化钠水溶液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4、相同体积的pH=3的强酸溶液和弱酸溶液分别跟足量的镁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强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 B.弱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C.两者产生等量的氢气 D.无法比较两者产生氢气的量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纯水的导电能力非常弱,但向其中加入电解质后形成的溶液导电能力会增强B.食盐水的导电能力比氨水强C.氢氟酸溶液中存在H+、F-、OH-、HF和H2OD.同一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会表现出不同的性质6、某固体化合物A不导电,但熔化或溶于水都能完全电离。
下列关于物质A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是共价化合物 B.A是离子化合物C.A为非电解质 D.A为弱电解质7、某温度下,向10mL0.1mol/LCaCl2溶液中滴加0.1mol/L的Na2CO3溶液,滴加过程中溶液中-lgc(Ca2+)与Na2CO3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z点对应的分散系很稳定B.w、x、y三点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为y点C.若用等浓度的Na2SO4溶液代替Na2CO3溶液,则图像在x点后的变化如虚线部分所示D.Ksp(CaCO3)=5×10-10mol2/L28、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pH=5的CH3COOH溶液和pH=5的NH4Cl溶液中,c(H+)相等B.pH 相同的①CH3COONa、②NaHCO3、③NaC1O 三种溶液的c(Na+):①>②>③C.向BaCO3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新制氯水,c(Ba2+)增大D.将P H =4的盐酸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9、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0.1 mol/L Na2S溶液中存在:c(OH-)=c(H+)+c(HS-)+c(H2S)B.0.1mol/L NaHCO3溶液与0.1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 (Na+)>c(CO32-)>c(HCO3-)>c(OH-) >c(H+)C.常温下,pH相同的①CH3COONa ②NaHCO3 ③NaClO三种溶液的c(Na+):①>②>③D.将CH3COONa溶液从20℃升温至30℃,溶液中增大10、25 ℃时,在“H2A—HA-—A2-”的水溶液体系中,H2A、HA-和A2- 三者中各自所占的物质的量分数(α)随溶液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教案研究一下解决这类问题的理论基础。
[板书]一、电离平衡理论和水解平衡理论1.电离理论:[讲]⑴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电离消耗的电解质及产生的微粒都是少量的,同时注意考虑水的电离的存在;⑵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的,主要以第一步电离为主;[板书]2.水解理论:[投]从盐类的水解的特征分析:水解程度是微弱的(一般不超过2‰)。
例如:NaHCO3溶液中,c(HCO3―)>>c(H2CO3)或c(OH― )理清溶液中的平衡关系并分清主次:[讲]⑴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因水解而损耗;如NaHCO3溶液中有:c(Na+) >c(HCO3-)。
⑵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的水解是微量的(双水解除外),因此水解生成的弱电解质及产生H+的(或OH-)也是微量,但由于水的电离平衡和盐类水解平衡的存在,所以水解后的酸性溶液中c(H+)(或碱性溶液中的c(OH-))总是大于水解产生的弱电解质的浓度;⑶一般来说“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如水解呈酸性的溶液中c(H+)>c(OH-),水解呈碱性的溶液中c(OH-)>c(H+);⑷多元弱酸的酸根离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主要以第一步水解为主。
[过]守恒作为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是人类征服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客观世界抽象概括的结果。
在物质变化的过程中守恒关系是最基本也是本质的关系之一,化学的学习若能建构守恒思想,善于抓住物质变化时某一特定量的固定不变,可对化学问题做到微观分析,宏观把握,达到简化解题步骤,既快又准地解决化学问题之效。
守恒在化学中的涉及面宽,应用范围极广,熟练地应用守恒思想无疑是解决处理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工具。
守恒思想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想,其实质就是抓住物质变化中的某一个特定恒量进行分析,不探究某些细枝末节,不考虑途径变化,只考虑反应mol/L,CH3COOH过量,因此选项B正确。
[讲]上述两题的特点是pH1+pH2==14,且等体积混合。
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关系的特点是[板书]c(弱电解质的离子)>c(强电解质的离子)>c(显性离子) > c (水电离出的另一离子)3、强碱弱酸盐与强酸混合和强酸弱碱盐与强碱混合[点击试题]0.2 mol/L的CH3COOK与0.1 mol/L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下列粒子的物质的量关系正确的是( )A.c(CH3COO―)== c(Cl―)== c(H+)> c(CH3COOH)B.c(CH3COO―)== c(Cl―)> c(CH3COOH)> c(H+)C.c(CH3COO―)> c(Cl―)> c(H+)> c(CH3COOH)D.c(CH3COO―)> c(Cl―)> c(CH3COOH)> c(H+)解析:两溶液混合后CH3COOK+HCl KCl+CH3COOH,又知CH3COOK过量,反应后溶液中CH3COOK、CH3COOH和KCl物质的量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