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GF对颗粒脂肪移植成活率的影响及CT影像学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53.62 KB
- 文档页数:3
影响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存活率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自体游离脂肪组织移植在整形外科领域应用已久。
1889 年,Vander Meulen[1]首次运用人类自体脂肪组织移植,1893 年,Neuber完成了第一例用多个自体游离的小脂肪块填充软组织缺损的脂肪移植手术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2]。
但由于游离脂肪组织移植后吸收严重,易发生中心部位无菌性坏死,且对感染的抵抗力较低,故不带血供的脂肪块移植疗效并不十分满意。
随着液态硅胶注射技术的问世,自体游离脂肪移植的应用随之有所降温。
为了增加脂肪移植物的存活率,1986年,Illouz改用颗粒状脂肪组织移植取得了良好效果[3]。
该方法除了脂肪颗粒容易获得、组织损伤小、操作简便、费用较低、移植脂肪有较大比例存活,并可重复多次注射等优势外,主要是自身组织移植,患者心理上易接受。
临床颗粒脂肪注射移植后发生感染、吸收,尤其是液化坏死的病例并不罕见。
本文就影响其移植存活率的相关因素综述如下。
1颗粒脂肪的获取方式Peer经过一系列人脂肪移植实验后认为,抽吸脂肪的存活率不如整块脂肪移植体[4],因为整块脂肪移植体血管基本上没有破坏,比较容易建立宿主与移植体间的早期血管吻合,而抽吸时对脂肪细胞造成的损伤易引起移植后较多的脂肪细胞降解。
而Ellenbogen认为[5],将脂肪切成直径为4~6mm的珠状,能提高移植体与宿主组织的接触面积,其存活率高而吸收率低。
高负压吸引(接近一个大气压)后脂肪组织仅有10%的细胞形态完整,注射器法采用肿胀技术所获得的脂肪大约有70%以上的脂肪细胞形态完整。
用20ml医用注射器完全回抽其负压为-61.3~-62.7kpa,在抽吸时随着抽吸混合物进入注射器,其负压逐渐接近至零,加上混合液的缓冲作用,对脂肪细胞的损害较小,而且细胞之间彼此分离,其体积/面积比率增加,形成类似于细胞培养的方式,有利于细胞的存活和分化[6],是目前较好的脂肪获得方式。
如采用负压吸引器,压力应控制在560mmHg左右,如果超过此压力,在室温下可使脂肪达到煮沸状态,影响细胞的成活率。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脂肪移植存活的影响郭万里;张宝林【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09(003)010【摘要】目的探讨解决脂肪移植存活率低的有效途径.方法选用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用10 ng/ml HGF、1 ng/ml HGF、生理盐水处理三组,移植1个月后分别采集移植的脂肪组织,测量纯移植体的体积,对不同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行HE染色观察移植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10 ng/ml和1 ng/ml HGF 处理组的移植体的存活量高于盐水处理组的存活量P<0.05),10 ng/ml和1 ng/ml HGF处理组间的存活量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HGF对移植鼠颗粒脂肪组织有促进其血管增生的作用,可以提高移植后脂肪组织存活量.【总页数】2页(P32-33)【作者】郭万里;张宝林【作者单位】030001,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整形外科;030001,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整形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相关文献】1.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脂肪颗粒移植存活率的影响 [J], 常雷;王健;郑丹宁;张波;朱昌;余力2.不同浓度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皮下局部注射对大鼠脂肪移植体存活率的影响[J], 岳毅刚;全媛;邵家松;周海;张敏;花鸣春3.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脂肪细胞对移植组织工程脂肪存活的影响 [J], 刘婕婷;刘毅;哈小琴4.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颗粒状脂肪移植存活率及器官功能恢复的影响 [J], 杜学亮;李庆生;罗少军;郝新光;冯祥生;梁杰5.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对移植颗粒脂肪成活的影响 [J], 梁杰;赵坤;汤炀炀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现状与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是一种由成纤维细胞分泌的生长因子,对细胞增殖和分化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bFGF的研究现状和应用。
一、研究现状bFGF的结构特点:bFGF由146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6kDa,是一种双链性蛋白质。
bFGF具有五种亚型:bFGF-1(FGF-1)、bFGF-2(FGF-2)、bFGF-3(FGF-3)、bFGF-4(FGF-4)和bFGF-5(FGF-5),它们彼此之间结构不同,但功能相同。
bFGF的细胞作用:bFGF主要通过结合高亲和力的受体(FGFR)来发挥作用。
在不同细胞内,bFGF和FGFR的结合会触发不同的信号传导通路,例如细胞增殖通路、血管生成通路、抑制衰老通路等。
bFGF的生物学效应:bFGF具有促进细胞增殖、促进血管生成、促进细胞分化等生物学效应。
研究表明,bFGF在神经再生、骨折修复、肌肉再生、皮肤再生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二、应用研究1、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组织工程是应用生物学原理,通过细胞、生长因子和支架材料等手段构建组织器官的一种技术。
bFGF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bFGF能促进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干细胞的扩增和诱导分化,例如诱导人成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
(2)bFGF在促进血管生成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被应用于组织工程中的血管构建。
研究表明,bFGF能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和管腔形成。
(3)bFGF在肌肉组织工程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能够促进肌肉干细胞的增殖,诱导肌纤维芽细胞向肌肉细胞分化。
(4)bFGF在皮肤再生方面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能够促进皮肤细胞的增殖和修复。
2、在神经再生中的应用神经系统的再生能力非常有限,因此神经再生的研究备受关注。
bFGF在神经再生中具有以下应用前景:(1)bFGF可促进神经元的存活和神经突起的生长,因此被应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
提高自体脂肪移植成活率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高明英1,李禹楠1,孙晓杰2(1.延边大学医学院,吉林延吉133000; 2.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长春130000)[关键词]自体;脂肪;移植;成活率;综述运用自体脂肪移植技术治疗人体软组织缺损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2]。
由于自体脂肪组织源于自身,无排斥反应,且移植方法操作简单,不需要切口,不易留瘢痕,术后填充部位形态自然逼真,故自体脂肪成为了临床上最常用的软组织填充物。
1889年Meulen首先用游离脂肪移植于凹陷部位,但术后观察发现,移植后脂肪吸收率达到50%以上,不能完全保证治疗效果。
直到1986年Illouz等学者提出脂肪抽吸技术并于1988年将注射器内的颗粒脂肪移植至人体凹陷部位,才使得脂肪抽吸技术发展以及脂肪移植重新被人们关注。
然而脂肪组织移植后的成活率只在30% 60%,所以如何提高自体脂肪移植成活率成为学者们努力研究的课题。
本文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做一综述如下。
1提高脂肪移植成活率的基础研究1.1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有促进内皮细胞分裂和血管形成及再生的作用。
其可发动炎性反应,活化修复细胞,作用于内皮细胞的趋化因子,在创伤愈合中发挥着作用,并在脂肪移植初期为脂肪提供充足的血供,减少其缺血时间,减少组织坏死几率,从而促进脂肪成活。
bFGF在移植后期还可以减少脂肪吸收率[3]。
易阳艳在要一致的脂肪中加入一定量的bFGF和庆大霉素[4],发现bFGF能够促进人体脂肪移植的成活,使面部凹陷畸形脂肪填充治疗效果极大改善。
1.2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为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结合生长因子,能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使血管形成并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寿命,加速创伤愈合。
作用于血管形成初期可促使原始血管网的形成。
在脂肪移植中被证实VEGF可以促进移植物的血运重建,提高脂肪移植成活率[5]。
1.3ANG:血管生成素可与VEGF协同在血管的生成中发挥作用。
血管基质成分提升面部脂肪移植存活率的临床观察目的:探讨间质血管基质成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在颜面部微整形中的应用,降低移植的脂肪颗粒被吸收率。
方法:笔者选择24例进行面部精雕脂肪填充的患者,于下腹部采用肿胀吸脂术获得自体颗粒脂肪,通过静置,纯化后,加自身血管基质细胞。
混合液采用多点、多层、多部位的注射方法,精雕塑型颜面部。
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22例效果满意,面部两侧基本达到对称,脂肪颗粒基本上没有被吸收,不必进行第二次脂肪填充手术。
而46例对照组单纯进行脂肪填充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被吸收,其中有34例需要进行第二次脂肪填充。
结论:血管基质细胞可以提高自体颗粒脂肪的存活率,面部脂肪填充可以一次成形,减少手术次数。
标签:血管基质层细胞(SVF);脂肪颗粒移植;面部微整形。
自体脂肪组织作为一种理想软组织填充材料,在整形与美容外科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优点是植入自体脂肪组织没有排异,与周围组织质地相同,外观和手感良好。
但由于脂肪细胞的耐缺血能力较差,失去了原有微血管结构的脂肪组织颗粒移植物,在与受区重新建立血运以前,常因局部血供不足而发生移植的脂肪细胞坏死、吸收,形成硬结、囊肿等。
吸收率达到20%~90%,因此临床上往往需要重复脂肪移植注射2~3次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不便。
本研究观察自体基质血管成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 cells,SVF)对提高移植脂肪颗粒(adiposegranule,AG)成活率的作用,以大幅度提升面部微整形的临床效果。
1 临床资料本临床组共24例,女性18,男性6例,年龄38~53岁。
均愿意进行面部精雕塑形。
其中有的患者颜面部各个部位均过度消瘦,感觉就像80岁一样,颜面部皮肤干燥甚至干裂,皱纹显著,皮肤表面触摸时感觉皮肤很松弛,非常自卑,从不敢出席各种社交活动,这些患者都非常羡慕别人有滋润的皮肤,但都拒绝多次面部手术,担心移植的脂肪被吸收,害怕进行多次填充手术。
脂肪干细胞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颗粒脂肪移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孙哲【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2(018)015【摘要】The survival rate of autologous graft pearl fats are influenced by revascularization and the shortage of tissue cell differentiation,the study of adipose tissue derived stem cells( ASCs )and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in the application of autologous fat transplantation found that both factors can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autologous graft pearl fats obviously. Here is to extensively collect and comprehensively analyse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f the roles of ASCs and bFGF in pearl fat graft transplantation recently, to discuss the progress of ASCs and bFGF in the research of pearl fat grafts.%自体移植颗粒脂肪的成活率受到再血管化及组织细胞分化不足等问题的影响,对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ASCs)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自体颗粒脂肪移植中应用的研究中发现,两者能明显提高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后的成活率.现广泛查阅近年ASCs和bFGF在颗粒脂肪移植中作用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探讨ASCs和bFGF在颗粒脂肪移植中的研究进展.【总页数】3页(P2401-2403)【作者】孙哲【作者单位】昆明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昆明,65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22.9【相关文献】1.湿性脂肪干细胞辅助自体颗粒脂肪移植术研究进展 [J], 刘乃军;郑丽英;王艳2.脂肪干细胞结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辅助颗粒脂肪移植的实验研究 [J], 蒋爱梅;王艳梅;董毅龙;段文晶;孙哲;冒青;李维炜;3.脂肪干细胞结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辅助颗粒脂肪移植的实验研究 [J], 蒋爱梅;王艳梅;董毅龙;段文晶;孙哲;冒青;李维炜4.脂肪干细胞在颗粒脂肪移植中的作用 [J], 赵雪莲;张春莉;苏晓光;张卓男;韩朋;张洁;王艳玲;张锤5.脂肪干细胞辅助自体颗粒脂肪移植术研究进展 [J], 刘乃军(综述); 黄金井(审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bFGF对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目的:探讨bFGF对体外培养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活性的影响。
方法:无菌条件下抽吸的脂肪组织进行前脂肪细胞的原代培养,加入生长因子bFGF 10ng/ml,用MTT 法观察人前脂肪细胞生长状态,测定前脂肪细胞合成甘油三酯的总量。
结果:bFGF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与对照组比较第1、2天差异不明显,随时间的推移,第6~7天到达高峰;到分化6天和9天时,甘油三酯总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结论:重组人bFGF可促进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Abstract: ObjectiveToinvestigate theeffects of bFGF onpreadipocytes(Pra) on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ation in vitro.MethodPreadipocytes were isolated out of fragmentsof freshly obtained human 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 ofadults and cultured. The second passage cells with the density of 104 /cm2 were cultured in DMEM containing 10ng/ml bFGF ( the control only in DMEM),counting the number of the cells with MTT, making the growth curve of the cells and examining the TG masssynthesized in 3rd , 6th and 9th.ResultsbFGF can improve the proliferation of preadipocytes and bFGFcan increase the synthesis of TG of preadipocytes.ConclusionbFGF can improve the proliferation and stimulate differentiation of PraIn vitro.Key words: preadipocytes; bFGF;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ation前脂肪细胞是一类具有增殖和向脂肪细胞分化能力的特异化的前体细胞。
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现状与应用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是一种多功能
细胞因子,具有促进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的作用。
它广泛存在于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中,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肌肉组织和骨骼组织等。
bFGF的研究和应用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bFGF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
研究人员通过对bFGF的生物学特性
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其对调控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具有重要作用。
bFGF可以促进干细胞向特定细胞类型分化,如神经元、心肌细胞等,这为干细胞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
bFGF在血管生成方面的应用也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血管生成是许多疾病治疗的关键,包括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等。
研究表明,bFGF能够通过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新生血管生成。
bFGF被广泛用于心血管病治疗和组织再生。
bFGF还在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方面展示了重要的应用潜力。
研究显示,bFGF可以促进创伤区域的细胞增殖和分化,改善伤口愈合的速度和质量。
bFGF还能够刺激胶原蛋白的合成,促进组织再生和修复。
bFGF在治疗创伤、烧伤和溃疡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尽管bFGF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bFGF的细胞外
寿命较短,容易被降解,限制了其在体内的稳定性和疗效。
bFGF在体内的生物分布和组织渗透性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bFGF的副作用,如血管增生和促癌性,也需要加以注意和解决。
bFGF促进自体脂肪移植成活率的研究:Meta分析目的:评价bFGF对维持和提高自体移植脂肪体积的作用,为bFGF在临床自体脂肪组织移植提供临床效果方面的应用提供科学性的依据。
方法:本文以“生长因子”、“脂肪移植”、“脂肪存活”为关键词检索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和重庆维普数据库,以“bFGF”、“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at graft”为主题词检索了PUBMED、EMBASE数据库,再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合适的文献,提取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利用Meta分析进行系统研究。
结果:11篇全文文献进入Meta分析研究中,5项研究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自体脂肪移植后剩余体积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其余6项研究的实验组与对照组自体脂肪移植剩余体积之间有统计学意义,且实验组明显大于对照组;Meta分析表明bFGF组的自体脂肪移植剩余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bFGF能够有效减少自体脂肪移植后体积的损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自体脂肪移植的成活。
标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自体脂肪;移植;Meta分析自体脂肪作为一种自体组织填充物近来被广泛应用于颜面萎缩、凹陷性瘢痕、眼睑下陷、鼻唇沟过深、隆乳、隆颞、隆鼻等整形修美容修复[1-2]。
自体脂肪是目前治疗体积和轮廓缺陷的主要方式,因其来源于自体的物质,具有取材容易、操作相对简单、无排异反应等优点,脂肪组织以移植的形式进行转移已成为一种常规使用的技术[3-4]。
但尽管脂肪移植术是目前修复美容治疗的重要手段,在移植过程中及术后仍存在部分问题,如缺乏稳定性、最终临床效果的一致性等,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移植脂肪的存活率,多数研究发现自体脂肪在移植后的长期稳定性欠佳,存活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现有报道存活率大致为20%~80%;目前认为影响自体脂肪存活率是多方面的,如自体脂肪采集部位、保存及处理方式、脂肪注射技术等[5-11],部分研究则认为移植脂肪存活率低的原因主要是新生血管不足以及由此产生不可预知的移植脂肪吸收[12-13];因此,除了需要对脂肪移植的操作进行研究[14],对于改善和提高移植脂肪存活率的研究也尤为重要。
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现状与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一种重要的细胞生长因子,它在细胞增殖、分化和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bFGF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可以从其发现、结构和功能、生物合成和调控、研究进展和应用等方面来进行介绍。
bFGF的发现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人们在新生小鼠脑和肾脏中发现了一种具有细胞生长因子功能的成分,经过研究确认它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生长因子,并命名为bFGF。
随后,人们通过克隆和表达技术,成功地从人胎肺细胞中分离和纯化了bFGF,并进一步探明了其生化特性和分子结构。
bFGF的生物合成和调控主要通过转录、翻译和分泌等过程来完成。
bFGF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多样,其转录产物经过剪接和加工后生成多种不同长度的成熟转录本。
翻译后的bFGF蛋白会被定向分泌到细胞外,以发挥其生长因子功能。
bFGF的生物活性还受到多种调控因素的影响,包括核转录因子、细胞因子和细胞外结合蛋白等。
bFGF的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们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了大量纯化的重组bFGF,并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鉴定bFGF的受体和信号转导途径,人们揭示了bFGF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和修复的分子机制。
研究还发现bFGF在肿瘤发生与发展、血管新生和神经系统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进一步拓展了对bFGF功能的了解。
人们还开始探索bFGF在干细胞治疗、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等领域的应用价值,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bFGF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bFGF可以作为细胞培养试剂,用于维持和促进体外细胞培养的生长。
bFGF可以作为药物,用于治疗心肌梗死、创伤和溃疡等创伤性疾病。
bFGF还可以用于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等领域,促进组织和器官的修复和再生。
bFGF还被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中,一些研究表明bFGF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因此也有人将其作为潜在的治疗靶标。
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现状与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小分子多肽,其分子量为18kDa,由146个氨基酸组成。
bFGF属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的一员,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增殖因子,不仅在胚胎发育中发挥关键作用,在成体组织的维持和修复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研究表明,bFGF通过与其在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诱导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并促进基质合成和细胞黏附等作用。
bFGF不仅参与了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过程,还在骨折愈合、神经保护和肌肉再生等对组织修复和再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功能。
因此,研究bFGF的生物学功能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bFGF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组织工程领域。
例如,在皮肤创伤愈合中,bFGF能够促进创面愈合和增强创面的机械性强度;在骨折愈合中,bFGF能够促进骨生长和骨细胞分化;在神经修复中,bFGF能够促进神经再生和提高神经元的存活率;在肌肉再生中,bFGF能够促进肌肉细胞分化和组织修复。
此外,bFGF还被广泛应用于人工皮肤、心血管支架等生物材料的制备。
然而,bFGF的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bFGF具有较短的生命周期,容易失活和分解。
因此,研究如何延长bFGF的生命周期,提高其稳定性是很有必要的。
另一方面,bFGF具有较高的代价,在大规模的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的经济负担。
因此,如何降低bFGF 的生产成本,提高其生产效率也是很有意义的研究方向。
总之,bFGF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增殖和分化因子,其在生物学中的作用和临床应用前景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未来的研究和应用中,需要进一步探究其相关的生物学机制,并加强其生产和应用的研究,以期更好地发挥其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的作用。
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现状与应用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重要的生长因子,它在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生物学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bFGF在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医学、生物技术和医药等。
本文将就bFGF的研究现状和应用进行介绍。
一、bFGF的研究现状1. bFGF的发现和结构bFGF最早是在成纤维细胞中发现的,后来在多种细胞和组织中也有发现。
bFGF是一种单链多肽,其分子量为约18~24kD,由155个氨基酸组成。
bFGF的结构具有高度保守性,其中143个氨基酸序列是高度保守的,而12个残基的序列差异较大。
这种结构上的保守性可能反映了bFGF在生物学功能上的重要性。
2. bFGF的生物学功能bFGF在机体内广泛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生物学过程。
它可以刺激肿瘤细胞和非肿瘤细胞的增殖,还可以促进多种细胞的分化。
bFGF对血管生成和愈合过程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bFGF还参与调控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等。
3. bFGF的信号传导途径bFGF的生物学功能主要是通过信号传导途径实现的。
bFGF与其受体(bFGFR)结合后,可以激活多种信号传导途径,如PI3K/Akt、Ras/Raf/MEK/ERK、PLCγ和STAT等通路,从而介导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生物学效应。
4. bFGF与疾病的关系bFGF与多种疾病的关系备受关注。
它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参与了多种炎症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发生机制。
研究bFGF的生物学功能和信号传导途径对于阐明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寻求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
5. bFGF的研究进展近年来,人们对bFGF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不仅对其在基础科学中的功能进行了探索,还开展了大量的临床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bFGF可用于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领域,在心脏病、神经系统疾病和骨科疾病的治疗中都显示出了良好的潜力。
二、bFGF的应用1. bFGF在医学领域的应用bFGF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成活率的研究进展自体脂肪移植来源丰富,取出容易,无排异反应,是理想的填充材料。
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的缺点主要是成活率低于60%[1],这是限制其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
因此,如何提高成活率就成为脂肪移植的热点。
目前的研究表明:自体脂肪移植的成活率和药物、移植部位、注射方式及注射量、获取脂肪的方式等因素有关。
1 促进脂肪移植成活率的药物1.1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bFGF是一种具有广泛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明显的促进分裂和增殖作用,它在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的多个环节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而对移植脂肪具有良好的促进成活作用。
此外,bFGF对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起促进作用。
1.2 瘦素:是一种新的血管增生刺激因子,主要是由脂肪细胞分泌并通过旁分泌的形式作用于内皮细胞。
有实验表明:提高移植脂肪组织瘦素水平,对移植颗粒组织的血管增生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而且这种作用还可能与局部浓度有关。
经过瘦素处理的颗粒脂肪组织,移植10天后血管密度最大。
但在移植20天后,瘦素处理组织的血管密度却呈降低趋势,说明瘦素的血管增生刺激作用呈浓度相关性。
至于其发挥作用的浓度范围,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2]。
1.3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也可影响脂肪细胞的生长。
利用能进行生物降解的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聚乙二醇分别制成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bFGF及其混合物的缓释剂,来研究其对大鼠游离脂肪移植成活率的影响。
实验说明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bFGF的缓释剂均有促进移植体存活的作用。
1.4 血管生成素-1:郭杰等[3]实验证明一定浓度的血管生成素-1起到了促进移植脂肪早期血管形成的作用,从而可以提高自体脂肪移植成活率。
2 移植部位游离脂肪颗粒移植于脂肪组织或肌肉内或其他组织,其成活率有何区别,李青峰[4]认为在脂肪组织间的脂肪颗粒移植较其他部位有更高的存活率,存在生理同源性的现象。
如果脂肪组织移植于肌肉内,则疗效稳定,通过动物实验证明,注射在肌肉内的脂肪颗粒存活率较高,可能与受区丰富的血液供应有关。
提高脂肪移植存活成功率的研究进展作者:柳丛李云霞叶媛邹敬江胡葵葵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18年第10期[摘要]近年来,随着自体脂肪移植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自体脂肪移植应用于整形和重建手术中。
其主要优点在于脂肪组织具有丰富的再生多潜能细胞,且来源丰富,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
因此,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填充物。
然而不同的采集、加工和再注入脂肪细胞的技术都影响着移植的存活率,本文就当前提高脂肪移植存活率的现有研究展开综述,以便于探索新的方法来改善脂肪组织移植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脂肪移植;存活率;基质血管组分(SVF);SVF-gel[中图分类号]R62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8)10-0155-04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utologous fat transplantation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autologous fat transplantation is used in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Its main advantages are that adipose tissue has abundant regenerative pluripotent cells,abundant sources, simple operation and less trauma, so it is considered as an ideal filler. However, different techniques of collecting, processing and reinjecting adipocytes affect the survival rate of transplantation. Therefore,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improving the survival rate of fat transplantation in order to explore new methods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fat tissue transplantation.Key words: fat transplantation; survival rate; 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 SVF-gel在整形和重建手术中,脂肪组织作为理想的软组织填充材料而得到广泛研究与关注。
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现状与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是一种重要的胞外信号分子,它在细胞分化、增殖、血管生成以及伤口愈合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主要介绍bFGF的研究现状以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一、bFGF的研究现状bFGF最早于1975年由Gospodarowicz等人从成纤维细胞中分离出来,因其能够促进成纤维细胞生长而得名。
目前已经证实bFGF能够影响多个细胞类型的生长和分化,包括内皮细胞、胶质细胞、骨细胞等等。
其作用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结合细胞表面上的受体进行信号转导。
在这个过程中,bFGF与Fgfr(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结合,激活其内在酪氨酸激酶酶活性,最终导致多种信号通路的激活,如Ras-MAPK、ERK、PI3K等通路,从而影响细胞增殖、分化、迁移等功能。
除此之外,bFGF还具有刺激新血管形成的作用,是一个强有力的血管生成因子。
在组织修复和再生过程中,它可以帮助维持血管内皮细胞弹性、改善血流供应并促进组织修复的进行。
二、bFGF的应用1. 组织工程组织工程是一种应用工程学原理和方法,通过构建“生物与物质”的兼容性,在体外制备人工组织,然后将其植入人体以替代已经受损或失去功能的组织。
bFGF在组织工程中可用于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形成血管支架及保护细胞免受凋亡的损伤等方面。
2. 血管再生bFGF在血管再生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刺激内皮细胞增殖、增强血管通透性、促进血管壁的细胞外基质合成等方式达到促进新血管形成的目的。
应用bFGF进行血管再生的治疗方式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3. 皮肤修复bFGF在皮肤修复中也有其独特的应用。
它能够促进皮肤表皮层及真皮层的细胞增殖,预防创伤愈合过程中的瘢痕形成,同时还能够减轻细胞凋亡的影响,有利于创面愈合及皮下结缔组织的重构。
・88・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21年2丿丨第32卷第2期Chin J Aesth Plasi Siirg,Fdb2021\ol.32No.2•面部年轻化美容整形专题论著•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研究王冰玲邹同荣吴琛【摘要】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联合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整形烧伤科诊治的82例面部皮肤松垂或局部软组织缺失凹陷求美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
两组均为双侧填充,对照组予以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观察组予以PRF联合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结果所有求美者术后获随访3~14个月,均未出现感染、血肿、硬结、囊肿、脂肪液化、色素沉着、感觉迟钝、局部凹陷等并发症。
大部分求美者移植区较术前丰满、圆润,皮肤较术前紧致,富有弹性,局部凹陷明显改善,面部轮廓对称、协调。
术后3个月,对照组填充脂肪被吸收有9例(22.5%)而行2次填充,观察组中有3例(7.1%)行2次填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效果评价总有效率(83.3%)高于对照组(57.5%),P<0.05;观察组满意率(92.9%)高于对照组(72.5%),P<0.05c结论PKE联合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应用于面部年轻化中效果明显,制备过程简单,术后并发症较少,且效果较持久,求美者的满意度较高【关键词】面部年轻化;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自体脂肪移植;填充凹陷Application of platelet-rich fibrin combined with autologous fat transplantation in facial rejuvenationWA NG Bing-ling,ZOU Tong-rong,WU Chen.(Department of Plastic and Burn Surgery,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Yibin, Yibin664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platelet—rich fibrin(PRF)combined with autologous fat transplantation in facial rejuvenation.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82beauty seekers with facial skin sagging or local depression from December2017to December2019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ll beauty seeker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method.Bilateral filling was performed in both groups.The beauty seeker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autologous fal transplanta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by PRE combined with aulologous fat transplantation.Results All beauty seekers were followed up for3to14months.No complications such as infection,hematoma,induration,cyst,fat liquefaction,pigmentation, hypoesthesia and local depression occurred.Most patients had full transplantation area,tight and elastic skin.The local de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the facial contour was symmetric and harmonious.Three months after operation,9patients(22.5%)in the control group and3patients(7.1%)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filled twice because of fat absorptio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hservatinn group(83.3%)evaluated by surgeon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57.5%,P<0.05).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beauty seekers in the obsen-ation group(92.9%)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72.5%,P<0.05).Conclusion PRF combined with autologous fat transplantation has obvious efficacy in facial rejuvenation.The preparation process is simple,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s less,the efficacy is long-lasting and patients'satisfaction is high.[Key words]Facial rejuvenation;Platelet-rich fibrin;Autologous fat transplantation;Fill the depression面部软组织的松地,皮肤弹性降低,皮下脂肪减少.面部皮肤下垂,皱纹加深,额颍部、鼻唇沟、面颊部等出现凹陷,从而导致面部轮廓改变及外观的老化叫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是第2代血小板浓缩制品,是一种富含血小板、细胞生长因子及片细胞的纤维蛋口凝胶叫自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整形烧伤科对82例面部年轻化求美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DO1:10.3969/j.issn.l673-7040.2021.02.007作者单位: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整形烧伤科.四川宜宾644000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