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车场与硐室
- 格式:ppt
- 大小:7.95 MB
- 文档页数:72
第四节井底车场及硐室施工测量一、马头门施工测量马头门是指立井井筒与井底车场连接部分的巷道。
这段巷道的特点是断面大,而且是变化的,如图11-37所示。
(一)马头门开切高程位置的确定在砌筑马头门上部井壁时,设置水准点P,用钢尺法导人高程得Hp。
马头门开切的高程位置根据水准点P确定。
若马头门的底板的设计高程为H设,则h=HP-H设。
由P向下量h,确定马头门开切底板的高程位置,如图11- 37所示。
(二)马头门掘进时中线的标定1.马头门中线的标定马头门中线一般与提升中线重合(或平行)。
当马头门采用全断面据砌时,提升中线就是马头门中线,同时也是掘进中线。
标定马头门开切方向时,如图11-37所示,首先在井盖上沿提升中线标定两点,下放两条边线。
然后在掘进吊盘上,沿两条边线拉线绳引至井壁上,打眼后打A木桩,在木桩上钉圆钉作为标志。
在两木桩的圆钉上挂下两根垂球线A、B,其延线方向即为马头门的掘进方向。
当马头门两边掘进6~10 m时,应进行一井初次定向,求出定向基点C、D的坐标及方位角aCD.根据定向基点精确标定马头门中线,如图1l一38所示。
具体方法是:在设计图的马头门中线上选择一点E,根据其与井筒中心、提升中心之间的关系确定E点的坐标;利用E点和C、D点坐标及其方位角,求出标定数据/CE、β1、β2;然后用极坐标法由C点标定E点,再由E点标定马头门中线点1、2和3、4。
圈11-37 马头门示意图1——提升中线的边线;2——细钢丝;图11-38马头门中线的标定3——掘进吊盘2.两侧导硐中线的标定当马头门采用两侧导硐施工时,需给出导硐中线。
两侧导硐中线可根据与井筒十字中线的关系,利用直角坐标法将导硐中线点1、2及3、4标在井盖上或掘进吊盘上。
当导硐掘进一定距离后,将其移设到导硐顶板上,悬挂垂球指示导硐掘进方向,如图11- 39所示。
(三)马头门腰线及拱基线的标定马头门腰线的标定,是用设在马头门上方的水准点P作为高程控制点,在高于马头门底板(或轨面)设计标高l m 围11- 39导硐中线标定处,标出腰线点B,如图11—40所示,图中B点标高H B为-349. 220 m,然后按设计底板坡度标出其他各腰线点。
井底车场及硐室安全标准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安全管理监察局编制本标准是根据《GB50416-2007煤矿井底车场硐室设计规范》、《GB50125-2005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由同煤集团安监局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
编制过程中,编写组进行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参考国家有关资料,反复修改,最后由安监局组织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七节。
内容包括:基本规定、主排水系统、主变电所、运输系统硐室、井下爆炸材料硐室、安全设施硐室、其它硐室。
本标准适用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对煤矿井筒及相关硐室的安全管理和监管,并作为《矿井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的评估、检查内容,其中第一节《基本规定》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如有需要对标准进行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电子版发送至集团公司安监局安全体系建设办公室,邮箱:ajjstx@。
本标准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同煤集团安监局参编单位:四老沟矿、同发东周窑矿主要起草人:薛龙山史永强张功王力李东升史朝辉马栋1.0.1井底车场硐室布置应满足使用方便,便于设备安装、检修及运输的要求,还应符合防水、防火等安全要求。
1.0.2井底车场主要硐室位置,应选择在比较稳定坚硬的岩(煤)层中,并应避开断层、破碎带、含水层和采空区。
不得布置在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煤层和冲击地压的煤层中。
1.0.3井下机电硐室应设在进风流中。
如果硐室深度不超过6 m,入口宽度不小于1.5m且无瓦斯涌出,可采用扩散通风。
1.0.4机电设备硐室地面宜高出外部巷道底板,并应采用混凝土铺底,铺底厚度不小于0.1m,空气温度不得超过30℃。
1.0.5机电设备硐室进出口或通道中,必须安装向外开启的防火门或防火栅栏两用门。
1.0.6对含水性强的围岩硐室,其支护应采取防水防潮措施,机电设备硐室不应有滴水现象。
1.0.7井下爆炸材料库必须有独立的通风系统,其回风流必须直接引入矿井的总回风巷或主要回风巷中。
矿井井筒、井底车场及硐室术语解析1 井筒在地下开凿的联络矿井地下与地面的主要通道。
包括:立井、斜井和平硐。
2 溜井用于自重运输的地下通道。
3 平硐服务于地下开采,在地层中开凿的、直通地面的水平通道。
4 立井服务于地下开采,在地层中开凿的由地面直通地下的竖直通道。
一般由井颈、井身、井窝三部分组成。
5 斜井服务于地下开采,在地层中开凿的,直通地面的倾斜通道。
6 暗井在地层中开凿的,不直通地面的立井或斜井。
7 井颈接近地面,为安装吊盘等井筒掘进用设施而施工的、井壁加厚、加强段井筒,包括锁口部分。
8 井筒锁口立井井口靠近地表需要布置管线出口、井口装备支持结构的部分,需加强支护,并在施工时作为井筒正常段及以下施工用平台。
9 井窝井底车场水平或下放式箕斗装载硐室以下的井筒部分。
10 井壁在井筒开挖围岩(土)的表面构筑一定的厚度、强度和密封性好的整体构筑物。
11 井筒正常段井口锁口以下到马头门或装载硐室的一段井筒。
12 主井主要用于提升煤炭的井筒。
13 暗主井主要用于提升煤炭的暗井。
14 副井主要用于提运人员、矸石、材料和设备的井筒。
15 暗副井主要用于提运人员、矸石、材料和设备的暗井。
16 风井主要用于矿井通风的井筒。
17 进风井主要用于矿井进风的井筒。
主井、副井常常兼做进风井。
18 回风井主要用于矿井回风的井筒。
19 中央回风井设在矿井主工业场地内的回风井。
20 边界回风井位于井田浅部边界中央或两翼的回风井。
21 矸石井主要用于提升矸石的井筒。
22 混合井同时具有主井和副井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井筒。
23 矿井安全出口当矿井井下发生灾害时能用于通达地面的人行通道。
24 主斜井用于提升煤炭的斜井。
25 副斜井用于提升矸石、设备材料及人员的斜井。
26 回风斜井专供矿井排出风流的斜井。
27 缓坡斜井在地层中开凿的,用于通行无轨胶轮车直通地面的倾斜巷道(坡度通常小于7°)。
28 风硐主要通风机和风井之间的专用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