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第2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一)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2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引言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以及不同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吸收和作用。
二、食物的消化1. 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主要由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六个部分组成。
2. 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当我们吃入食物时,食物会在我们嘴里被咀嚼和混合唾液。
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它可以分解淀粉质成为糖类,如葡萄糖。
此外,唾液还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3. 食物在胃内的消化当食物进入胃后,胃肠道壁会分泌胃液,胃液由胃粘液层、主要细胞区和酸性细胞区三部分组成。
胃液中含有胃酸、消化酶等物质。
胃酸的作用是降低胃液的pH值,从而杀死部分细菌和病毒。
胃液中的消化酶可以帮助分解蛋白质。
4. 食物在小肠内的消化当胃液中的食物被分解成一定程度后,会通过幽门进入小肠,小肠是整个消化系统中最长的部分。
小肠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这三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将分解后的营养物质吸收到人体。
5. 食物在大肠内的消化大肠是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最后一个部分,它主要的作用是从食物中吸收水分和维生素,同时也可以将人体无法消化的残渣排出体外。
三、营养物质的吸收1. 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碳水化合物是人体必须的能量来源之一。
在小肠内,碳水化合物会被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可被吸收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中。
人体通过不断补充能量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2. 脂肪的吸收脂肪的分子比较大,无法直接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中,它必须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然后再被吸收到小肠壁上的乳糜中。
随着乳糜进入淋巴系统,最终它们就会进入血液循环。
脂肪是人体的重要能源来源,也是组成细胞膜和合成一些生命物质的原料。
3. 蛋白质的吸收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也是在小肠内进行的。
蛋白质经过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然后氨基酸被吸收到人体的血液循环中。
我们的身体需要足够的蛋白质来修复和构建身体组织,如骨骼、肌肉等。
第8章人体的营养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能力目标明确消化系统各器官在人体的部位,指导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消化系统结构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学习重点: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学习难点:举例说出消化系统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知识回顾:1、食物中所的六大营养物是: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其中水和无机盐于;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属于。
2、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的重要原料;主要的能源物质是;通常作为备用能源的物质。
3、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可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
4、人体缺维生素A时易患________,缺维生素D时易患佝偻病,缺维生素B1时易患_______ ,缺维生素C时易得坏血病。
5、双缩脲试剂的紫色反应检测的是,加碘的淀粉溶液的褪色反应检测的是。
质疑探究小明在吃苹果时,不小心将苹果的种子咽了下去,这粒苹果种子在小明的消化道内,经历了一天的历险记,它先遇到像轧钢机似的上、下尖硬的怪物,差点儿将它压的粉身碎骨;刚躲过一劫,又遇到“酸雨”;后来它钻进一条又长又窄的迷宫,它在这里走了很久身边的许多物质都神秘的消失了,走出迷宫,它又差点儿钻进“死胡同”,幸亏及时改变方向;后来不知怎地,它与一些臭的东西混在一起;最后,它们在小明上厕所时,一起离开了小明。
请你帮这粒种子分析一下(1)它在哪里遇到像轧钢机似的怪物?。
(2)它在哪里遇到酸雨?。
(3)又长又窄的迷宫是什么部位?为什么许多物质在这里神秘的消失?。
(4)死胡同是什么部位?。
(5)它在什么地方与很臭的东西混在了一起?。
第1课时问题:1.我们所吃的食物要经过怎样的变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2.这些变化在哪里发生?3.什么是食物的消化?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由 -----消化系统完成的。
人体的消化系统是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第2课时)课题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第2课时章8学科生物年级七年级学习目标知识和技能1.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说明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初步学会用放大镜观察猪(或羊、鸡)的小肠绒毛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科研能力2.能分工合作制作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质。
2.能根据各个消化器官的功能举例说明养成良好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原因重点 1.概述食物中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2.解释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特点难点 1.描述食物在口腔、胃、小肠内的主要变化2.描述小肠结构特点,解释为什么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餐桌上的美味要经过怎样的变化才能被我们利用呢?视频: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观看与思考引入新课,总体了解消化与吸收讲授新课二、食物在消化管中逐渐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4.食物的消化从口腔开始食物入口,首先要经牙齿切断、撕裂、磨了解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图文介绍食物在口腔中的消碎,同时舌把食物与唾液搅拌混合,形成食团而容易下咽。
唾液淀粉酶可促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经过充分咀嚼后,入口的馒头和米饭变甜,就是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的结果。
在口腔内形成的食团经过咽进入食管。
食管呈管状,长约25cm,通过食管的蠕动,食团被输送到胃。
咽和食管仅是食物输送的通道,不具备消化功能5.胃贮存食物并消化一部分食物(1)胃的结构胃呈囊状,能容纳1~2L升食物。
胃的上口叫贲门,与食管相连;下口叫幽门,与小肠相连。
胃壁自内向外由4层结构组成,即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和浆膜。
肌肉是平滑肌,比较发达,伸展性较大,所以饭前和饭后胃的体积相差较大胃壁内有许多胃腺,胃腺是黏膜上皮向内凹陷形成的。
胃腺能分泌大量的胃液,胃液呈强酸性,胃液中含有的胃蛋白酶只能对蛋白质起初步的消化作用,可将蛋白质消化成多肽,但不能将其分解成氨基酸。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八章人体的营养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学习目标1.知道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理解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基础梳理知识点一消化系统的组成1.消化系统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
消化管:口腔→______→____→胃→________→________→肛门等。
2.消化腺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消化腺能分泌____________,大部分消化液中含有__________,这些酶促进消化管中的食物分解。
知识点二食物的消化1.食物的消化从口腔开始:食物入口,首先要经牙齿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舌把食物与________搅拌混合。
唾液中有一种________可促进淀粉分解为____________。
2.胃贮存食物并消化一部分食物:胃壁内有________,可分泌含有____________的胃液,有助于胃蛋白酶分解食物中的____________。
3.食物的消化主要在小肠进行:小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要场所。
小肠壁内有________,分泌________进入小肠腔内,胰腺分泌的________和肝脏分泌的________,也通过导管送入小肠腔内,这些消化液使食物中的淀粉最终分解为____________,蛋白质最终分解为____________,脂肪最终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三小分子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管上皮细胞进入血液1.营养物质的吸收是指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________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管黏膜上皮细胞进入________的过程。
2.人的______________几乎没有吸收养分的功能,胃能够吸收部分______________,大肠能吸收少量的________、________和部分________,而绝大部分营养物质是由________吸收的。
食物的消化教学反思食物的消化教学反思1《食物的消化》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吃的学问》第三课。
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和食物在人体内的主要消化过程,并知道如何保护人体的消化器官。
探究新课之前,我先引领学生回顾了食物中有哪些营养物质,然后引入食物消化的讨论话题。
学生很容易说出食物消化的过程: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并且能马上理解这些器官都是消化器官。
但是,学生对于肝是消化器官却不是消化道这点不理解,因此,我又加入了消化器官、消化道概念的对比,以及肝的功能的扩充。
在了解如何保护消化器官时,学生也能结合生活实际举一反三,比如: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饭要定时定量、细嚼慢咽、不吃不干净过了保质期的食物、饭后不剧烈运动等。
学生在这节课中提了很多与生活有关的问题,课堂反应很积极,他们对于平时看不见的肚子里面的东西充满了好奇心,跟随食物一起在消化道内旅行时有很多次“原来是这样的”反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信学生的好奇得到满足心的同时,这些知识也能深深的映在学生的脑海里,并且能积极主动的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这样才达到了科学课的目的。
期望能激发更多学生的兴趣,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探索科学的奥秘。
食物的消化教学反思2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对消化的原有理解之上,通过比对消化器官图,猜想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过程和进行模拟实验,初步认识主要消化器官的功能并建立起食物消化需要多种器官共同参与完成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建立他们的健康意识,合理饮食。
《食物的消化》作为生命科学领域——人体学中一个重要话题,学生多多少少知道一点,但他们的认识是不全面、不完整甚至是模糊错误的;同时,在人体消化系统里,只有食物旅行中的出发点和终结点是能用肉眼观察到的,其他消化器官不能被直接观察到,属于人体暗箱问题,这一点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认识上的难点;另外,作为一个系统,各消化器官各具什么功能,是如何协同发挥系统作用的,又是学生既感兴趣同时知之甚少的内容。
北师大版初一生物下册第8章知识点总结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北师大版初一生物下册第8章知识点,包括人类的食物、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等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新学期学习有帮助。
一、人类的食物
1.作用:既不参与构成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需要量很少,但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是其他营养物质所不能替代的。
2.缺乏症状及饮食治疗
维生素A缺乏:皮肤干燥、夜盲症、干眼症(多吃胡萝卜、肝脏及蔬菜瓜果)
维生素B1缺乏: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多吃粗粮、全麦面)
维生素C缺乏:坏血病、抵抗力下降(多吃蔬菜、水果。
辣椒中含量最高) 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骨质疏松症、腰酸背痛腿抽筋(虾皮、肝脏)
二、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1、消化道由上到下依次是:
(1)口腔牙齿的咀嚼磨碎食物,舌的搅拌使食物和唾液混合
(2)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没有消化作用。
(3)胃通过蠕动,使食物和胃液混合,并初步消化
(4)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的起始部位为十二指肠)
(5)大肠使食物残渣推向肛门(大肠的起始部位为盲肠)
三、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
知识点1 营养评价提示膳食是否合理。
第8章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第一课时《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系统》导学案学习目标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学习重点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1.消化和吸收是由消化系统完成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
2.消化道具有容纳、磨碎、搅拌和运输食物的功能。
3.消化腺分泌消化液,大部分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消化酶能促进食物分解。
学习过程一、消化系统1. 我们吃的食物需要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消化和吸收都是由__________系统完成的。
消化系统由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大部分组成。
消化管2.教材“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中属于消化管的器官分别是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消化管开始于_________ 终止于________。
3.消化管具有容纳、________、搅拌和_________食物等功能。
消化腺4.教材“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中属于消化腺的器官是_______和________,此外,口腔周围有三对大的________,还有散布在胃壁上的________和散布在小肠壁上的________。
5.消化腺分泌_________,如唾液腺分泌_______、胃腺分泌_______、肠腺分泌______等,大部分消化液含有________,能促进食物分解。
6.人体最大的腺体是________。
它分泌的胆汁汇集到________贮存,再由______ 送入小肠。
7.胰腺分泌的________通过_________流入小肠。
课堂小结8.消化系统包括_______和________,完成______和_______等功能。
9.消化道是食物的通道,分别由口腔、_____、______、胃、______、______ 和肛门组成,具有容纳、磨碎、搅拌和运输食物等功能。
10.消化腺分泌消化液,消化液流入消化管中(如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流入______,胃腺分泌的胃液流入______,肝脏分泌的胆汁、胰腺分泌的胰液和肠腺分泌的肠液都流入_______)并与食物充分混合,大部分消化液中含有的消化酶促进食物分解。
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基础题】一、选择题1.根据下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所分泌的消化液含有消化脂肪的酶B.②的主要作用是贮存胆汁C.③分泌的消化液是唾液D.④分泌胰液【解析】选B。
本题考查消化腺及其所分泌的消化液。
①是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促进脂肪的消化;②是胆囊,主要作用是贮存胆汁;③是胰腺,分泌的消化液是胰液;④是小肠,内有肠腺,能分泌肠液。
2.(2015·某某学业考)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A.食管B.小肠C.大肠D.口腔【解析】选B。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等。
小肠很长,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和微绒毛,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是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
3.(2014·某某学业考)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A.胰腺B.唾液腺C.肠腺D.肝脏【解析】选D。
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胃腺和肠腺是位于消化管内的小消化腺,肝脏、胰腺和唾液腺是位于消化管外的大消化腺,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
4.下列哪项不是小肠结构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特点()A.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一般有5~6米长B.小肠壁内有肠腺C.小肠内壁上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D.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解析】选D。
本题考查小肠的结构特点。
小肠与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有:(1)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一般有5~6米长;(2)内壁上有许多环形的皱襞,皱襞表面生有大量的小肠绒毛和微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3)小肠内有大量的肠腺,能分泌消化液;(4)小肠绒毛内有大量毛细血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但本题考查的是小肠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是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而不是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七年级生物《消化和吸收》教学反思七年级生物《消化和吸收》教学反思(通用8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生物《消化和吸收》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生物《消化和吸收》教学反思篇11、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基于生活经验合作探究,化抽象为形象,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发挥、去创造。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围绕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来组织教学,而且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2、本节课体现生物教学的直观性原则,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利用挂图、模型等形象直观。
从生活出发,发现问题,激发兴趣,设疑导入。
3、本节课突出“先学后教”教学方式,教师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时间、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合作者和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
教师引导学生动眼观察挂图、模型,动脑思考分析问题,动手思考完成自学检测,然后大家动口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最大限度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参与学习活动。
4、贯彻生物学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出示挂图和模型展示各消化器官的结构以直观的教具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积极思考各器官的功能,教师出示课前制作的模拟小肠结构以及配合“资料分析”,能够顺畅地推测出吸收营养物质最多的是小肠这一正确结论。
这样对重点问题重点分析才能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5、采用淀粉试纸做实验避免了学生收集唾液的不便,实验更简便,更利于操作。
本节课要注重对学生的组织避免实验时部分学生看热闹,学生对知识的总结还不很到位,识图能力还较差。
对实验的分析能力也不足。
这些都有待今后教学中进一步加以培养。
七年级生物《消化和吸收》教学反思篇2上完这堂课后,我也发现了本堂课的许多不足之处,对于本节课活动的组织还欠到位,虽然进行活动的同学在积极参与,但是坐在下面的部分学生在看热闹,没有起到面向全体学生的作用;在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再细致到位一点,不要像蜻蜓点水般,否则会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在设计思考题时,应留给学生充分的余地思考,而不是急于提醒和引导。
生物优化设计答案?第一节人类的食物????快乐预习感知?一??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 二??1.最主要?薯类2.储备?肉类?植物油?3.生长发育?瘦肉?奶?豆类?三1.60﹪~70﹪?2.钙、磷??血红蛋白3.水溶性?脂溶性??轻松尝试应用????1~6??DDAABA??7(1)A、B(2)C(3)含碘的无机盐(4)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能力提升1~14?BBDDADCCCCCACB?15(1)ADC(2)贫血(3)B?16(1)富病主要是由缺乏维生素B1引起的。
富病中还有一种称为“神经炎”的疾病。
食物疗法是应尽可能多吃一些穷人吃的东西,如新鲜蔬菜、糙米等。
(2)穷病主要是由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雀目”指的是夜盲症,食物疗法是应尽可能多吃一些富人吃的东西,如猪肝、鱼肉、胡萝卜和玉米等。
?17(1)马铃薯?肝?(2)糖(3)维生素C?18(1)④?使用同一滴管吸取吲哚酚试剂(2)多(3)先加等量的水果汁,再向其中滴吲哚酚试剂(使操作更加简便)(4)猕猴桃?第二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快乐预习感知????一1.咽?胃?小肠?磨碎?搅拌?运输?2.唾液腺?胃腺?肝脏?消化液?消化酶3.唾液淀粉酶?胃液?胃液?肝脏?胆汁?二1.较大?蛋白质?脂肪2.?唾液淀粉酶?麦芽糖?三1.可吸收?消化2.口腔?胃?小肠?四、口腔?食管小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无机盐?维生素?例题B???轻松尝试应用1~5?CBBCA?6(1)2、3、5、8、9、10?(2)2?口腔?9?大肠?5?胃8?小肠(3)5?胃?氨基酸?2?口腔8?小肠(4)4?肝脏?胆汁?11?胆囊?肠腔?脂肪?(5)8?小肠?三9?大肠?(6)1?唾液腺?4?肝脏?6?胰腺?胃腺?肠腺(7)唾液腺?6?胰腺?肠腺(8)阑尾???能力提升?1~11?BCBCBDADDBD?12(1)变蓝?变蓝?不变蓝?变蓝(2)在0℃和80℃时,唾液不能使淀粉分解。
第8章人体的营养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第2课时)淮南实验中学刘兵一、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说明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2.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活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3.认同消化系统对食物的消化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二)教学难点唾液在淀粉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教学演示文稿、图片,演示实验、探究活动相关材料、用具等。
用鸡的嗉囊来替代透析袋。
选材好处:1.材料容易获得。
2.处理方便,不易破损。
将鸡嗉囊反复搓洗,清除表面、内部组织,得到半透明膜状的结构即可。
(二)学生准备收集适量唾液。
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回忆消化系统的组成。
播放《舌尖上的中国》视频或展示多种多样的美食。
问题:食物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回顾。
观看。
思考、回答。
激发学习兴趣,复习巩固,引入新课学习。
消化的概念我们知道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入消化道后会发生微妙的变化,那么为什么要发生这种变化呢?(板书: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第2课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一、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演示实验。
操作步骤实验前现象实验后现象实验一①嗉囊内注入淀粉溶液②烧杯的水中滴加碘液嗉囊内溶液白色嗉囊内溶液变蓝烧杯的水没有变蓝实验二①嗉囊内注入葡萄糖溶液②尿糖试纸插入烧杯的水中尿糖试纸淡绿色尿糖试纸棕褐色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讨论:(1)你在这个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2)淀粉分子和葡萄糖分子透过鸡嗉囊存在什么差异?(3)怎样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理解实验本质?分析现象,结合人体提出下列问题:(1)你推测淀粉分子能否通过人体的消化管呢?观察演示实验。
思考、回答。
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实验材料的改进,将微观的物质变化直观地呈现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