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 格式:docx
- 大小:390.59 KB
- 文档页数:7
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课程标准课标解读 1.知道牙齿的种类,能描述牙齿的结构,阐明保护牙齿的重要意义。
2.分析小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结构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3.尝试解读营养素在消化道内被消化和吸收的图解,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素的吸收过程。
4.了解酶的作用和特点。
完成“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的实验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
解读1:消化系统的结构,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及其结构特点,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和简答题,难度较小。
解读2:酶的化学本质、功能及特点,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实验探究题和简答题,难度适中。
知识点01 消化系统的组成人体摄入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素要经过消化和吸收后才能被人体利用,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是在人体消化系统内完成的。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人体的消化系统是由 组成的,人体的消化道、消化腺的组成及其其功能如图所示。
目标导航知识精讲消化系统:(一)消化道:从上到下有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主要功能是进行食物的和(二)消化腺:①分布于消化道外:唾液腺、肝脏、胰腺②分布于消化道壁上:胃腺、肠腺(二)牙(1)作用:牙是人体口腔内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可咬切和磨碎食物。
(2)分类:按出牙的时间,牙分为乳牙和恒牙。
幼儿时长出的一组牙称为乳牙,共20颗。
约6岁起,乳牙逐渐脱落,换上恒牙,共32颗,一般恒牙脱落后就不会再长出来。
(3)结构①牙釉质:包裹在牙本质外侧,它表面光滑而坚硬,是人体最坚硬的结构。
②牙本质:它是牙的主体结构,内部有一腔隙,内含牙髓。
当牙本质暴露后,就能感受外界冷、热、酸、甜等刺激,从而引起疼痛。
③牙髓:位于由牙本质围成的牙髓腔中,由小血管和神经组成。
(4)龋齿:龋齿俗称蛀牙,是青少年中发生率很高的牙病。
①形成原因:微生物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酸性物质,从而引起龋齿。
第2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消化系统的组成
人体的消化系统由一条________和一些能分泌消化液的________组成。
1.消化道:由口腔、咽、________、胃、________、大肠和肛门组成。
2.消化腺
(1)分类:一类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的消化腺,如唾液腺、肝脏、胰腺。
它们通过导管开口于消化道。
另一类是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它们数量甚多,都直接开口于消化道,如胃腺、肠腺等。
(2)功能:消化腺能分泌消化食物的消化液。
具体见下表:
例1(滨州中考)如图为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1是胆囊,贮存的胆汁能乳化脂肪
B.2是小肠,它的内表面有许多皱襞
C.3是肝脏,属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
D.5是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胰岛素
例2下列小肠的结构特点中,与它的吸收功能关系不大的是()
A.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
B.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和绒毛突起
C.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D.小肠内有肠液、胰液、胆汁等消化液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1.食物的消化
食物中的____________,可以不经过消化,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收,而蛋白质、淀粉、脂肪等大分子有机物不溶于水,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简单的能溶于水的营养物质,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在消化道内,人体将食物分解成能被身体吸收利用的小分子化合物的过程叫做________。
消化⎩⎪⎨⎪⎧
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胃肠的
蠕动
消化: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将一种物
质分解成另一种物质 淀粉、蛋白质、脂肪的化学消化
说明 胆汁虽然不含有消化酶,但它可以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这实质上是一个物理消化过程;脂肪微粒在胰脂肪酶和肠脂肪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才是真正的化学消化过程。
例3 关于人体消化和吸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口腔能够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B .口腔、咽、食道、大肠基本上没有吸收作用
C .胃不能消化淀粉但可以吸收葡萄糖
D .消化蛋白质的场所是胃和小肠 2.营养物质的吸收
食物被消化后,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________。
不过,人体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其中口腔、咽、食管基本上没有吸收作用;小肠的吸收功能最强,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在________内完成。
⎩⎪⎨⎪⎧胃—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
以及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
大肠—吸收少量的 和一部分
说明 ①小肠既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又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a.小肠很长;b.小肠内壁上有环形的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这样大大增加了小肠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c.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d.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消化食物。
②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的营养物质中,大部分的脂肪成分由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吸收,经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循环;其他营养成分由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直接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例4 “鲤鱼焙面”是豫菜名品。
吃上一份,其中的主要成分会在你的体内经过如图所示的神奇旅程,最后被消化为可吸收的物质。
图中的曲线甲、乙、丙表示食物中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其中A 指口腔,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人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
B .鱼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它的初步消化在图中所示的
C 段完成 C .面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能代表淀粉消化过程的是曲线甲
D .
E 段只有消化功能,没有吸收功能
酶
1.概念:酶是由生物体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种________,能使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变成可吸收的物质,是一种生物________。
酶不足或缺乏,会导致人体新陈代谢紊乱,甚至出现病症。
2.酶的作用特点:高效性、________、________。
(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多样性:人体内有多种酶,目前已发现的酶达3000多种。
3.酶的催化作用受________和溶液________等外界条件的影响,存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
,此时酶的催化效率最高,高于或低于这个最适值,酶的催化活性都将下降。
人体内的
消化酶在37~38℃左右(人的体温)催化效率最高。
但由于消化道不同部位的pH不同,所以各种消化酶最适的pH不同。
例5图中横轴表示酶的反应条件,纵轴表示酶的催化效率,能正确反映温度或pH与绝大多数酶的催化效率关系的是()
A.甲和乙B.丙和丁
C.都是丁D.都是甲
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例6(衡阳中考)根据“馒头在人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该实验可证明,唾液能消化淀粉
B.要想让唾液发挥作用,温度应保持在37℃左右
C.试管内的混合液,如加碘变蓝,则证明管内淀粉已被唾液消化
D.馒头的消化与牙齿、舌的作用分不开
不清楚三类营养物质消化的起点与终点
例7(无锡中考)如图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
图中哪一条曲线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A.X B.Y
C.W D.X、Y、W都是
例8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向1号、2号试管中各加入2毫升浆糊;再向1号
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2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
将2支试管充分振荡后,放入盛有温水的烧杯中10分钟取出,待冷却后各加入2滴碘液(碘液遇淀粉变蓝),观察实验现象。
回答有关问题:
(1)2支试管内出现的现象是:1号试管________;2号试管________。
(2)如图烧杯中的1号、2号试管适宜放置在________的温水中,效果最好。
(3)该实验证明:唾液淀粉酶对________有消化作用,淀粉被消化分解的终产物是________。
1.如图表所示是有关某种淀粉酶的实验设计和结果,根据图表判断,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说明:pH反映溶液的酸碱度
第1题图
A.甲物质能抑制该淀粉酶发挥作用
B.pH=7时,该淀粉酶的作用速率最快
C.该淀粉酶较适合在40℃的环境下起作用
D.该淀粉酶在作用35分钟后失去活性
2.肝炎病人厌吃油腻食物,其原因是()
A.油腻食物气味过浓易刺激肝脏
B.胆汁分泌不足,影响对脂肪的消化
C.皮下脂肪太厚影响肝脏的功能
D.油腻食物太粘,不易排空
3.(湘潭中考)去年4月央视曝光了“毒胶囊”事件,某些不良企业利用皮革废料加工制成药用胶囊。
但合格的药用胶囊主要成分是淀粉,不经咀嚼直接吞服,这主要是保护哪个器官免受药物的刺激()
A.口腔B.胃C.小肠D.大肠
4.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提出的问题:馒头在口腔中为什么会变甜?
第4题图
装置一: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①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装置二: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②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装置三: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③号试管中不搅拌。
(1)根据提出的问题,你应选择________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__。
(2)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________形成对照实验。
(3)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滴加碘液,摇匀,发现________号试管不变蓝。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以“适宜温度”为变量,应如何设计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曲线表示唾液中唾液淀粉酶经过消化道的各个器官时被消化的程度,请判断唾液淀粉酶属于哪类物质?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要点详解】知识点1:消化道消化腺食管小肠唾液胰液
例1D例2D知识点2: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消化物理化学例3D 吸收小肠酒精水、无机盐维生素例4D知识点3:蛋白质催化剂专一性多样性温度pH例5D
【易错点拨】例6C例7B
【综合应用】例8(1)变蓝不变蓝
(2)37℃(3)淀粉葡萄糖
【巩固提升】1.C 2.B 3.B 4.(1)①和②唾液(2)①和③(3)①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4)设计与①号试管相同的实验装置④,并放在100℃(高温)或0℃(低温)的水中(5)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