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化痰活血方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前期60例临床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名医传承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N A T U R O P A T H Y,M a y.2019,V o l.27N o.103病案举隅(1)患者,男,出生8d㊂面黄发热如橘色,不欲乳,打嗝,夜啼,小便黄㊁大便干,指纹紫红,黄疸指数14.9m g/d L,高于正常值12.9m g/d L,患儿黄疸较轻㊂中医辨证为湿热型黄疸㊂治疗以清热㊁健脾㊁化湿㊁祛黄为主㊂方用胎黄灵加减㊂处方:茵陈3g,生地黄㊁茯苓㊁猪苓各2g,当归㊁赤芍㊁竹茹㊁甘草片各1g, 1剂,水煎频服㊂服法:每2h温服2m L,每次喂药前后均给患儿饮温开水两小汤匙,1剂中药2d服完㊂患儿服药1d后,面目黄疸减轻㊂服药后2d,患儿黄疸退,诸症消,黄疸指数降为10.5m g/d L,属正常范围㊂(2)患者,女,出生12d㊂面目肌肤发黄,色暗,小便少,大便溏,打嗝溢乳,腹胀,不时哭闹,指纹淡红,黄疸指数26m g/d L,高于正常值12.9m g/d L,黄疸重㊂检查患儿血常规㊁肝功能均正常㊂中医辨证为寒湿型黄疸㊂治疗以温中健脾㊁化湿祛黄为主㊂方用胎黄灵加干姜,减生地黄,调整剂量㊂处方:茵陈3g,茯苓㊁猪苓㊁干姜各2g,当归㊁赤芍㊁竹茹㊁甘草片各1g㊂2剂,水煎频服㊂服法:每2h温服2m L,每次喂药前后均给患儿饮温,开水两小汤匙,2剂中药4d服完㊂医嘱:注意患儿脐部保暖;患儿母亲禁食鱼虾㊁辛辣和腥发食品㊂患儿服药2d,面目黄疸减轻,但身体皮肤暗黄,腹胀便稀,打嗝溢乳,指纹淡红,嘱守方继服中药2d㊂2剂中药共服4d,患儿面目及全身皮肤无黄疸,无腹胀㊁溢乳,大便正常,临床症状消失,黄疸指数降为11.5m g/d L,属正常范围,效果显著㊂(收稿日期:2018-09-10)马纯政运用化痰散瘀法治疗痰瘀互结型食管癌经验总结徐伟玲1,冯保荣1,马纯政2(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郑州450046;2.河南省中医院,河南郑州450002)ʌ摘要ɔ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㊂马纯政教授认为,痰瘀互结型食管癌的主要病理因素为气㊁痰㊁瘀,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治疗上在运用化痰散瘀法的同时,注重益气养阴,临床疗效显著㊂ʌ关键词ɔ食管癌;痰瘀互结型;化痰散瘀;益气养阴中图分类号:R735.1;R249.2文献标识码:A D O I:10.19621/j.c n k i.11-3555/r.2019.1007近年来,我国癌症患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受到广泛关注[1],而食管癌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2],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㊂马纯政教授从事中医综合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20余载,在治疗痰瘀互结型食管癌有独特的见解,笔者在跟师学习过程中受益匪浅㊂现将马纯政教授诊治痰瘀互结型食管癌的经验介绍如下㊂1病因病机食管癌属于中医 噎膈 反胃 范畴㊂‘素问㊃通评虚实论“中提到: 膈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㊂ 表明噎膈的发生与情志因素关系密切㊂‘医碥㊃反胃噎膈“云: 酒客多噎膈,饮热酒者尤多,以热伤津液,咽管干涩,食不得入也㊂ 提出酒食不节亦为噎膈发病的重要原因㊂明㊃徐灵胎说: 噎膈之证,必有瘀血,顽痰逆气,阻隔胃脘㊂ 指出噎膈的病理因素为瘀血㊁顽痰㊁逆气㊂清㊃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 脘管狭窄 为噎膈的病机㊂马纯政教授总结历代医家对噎膈病因病机的论述,将痰瘀互结型食管癌病因病机归纳为七情内伤㊁饮食不节㊁年老体虚㊂通过仔细研究中医诊治食管癌的相关文献,发现其证型多达13个,其中痰气交阻㊁痰瘀互结为常见类型[3]㊂马纯政教授认为,痰气交阻多见于食管癌早期,而痰瘀互结多见于食管癌中晚期[4]㊂由于痰气相交,阻滞食道,出现吞咽困难,阻塞难下,继而瘀血内结,痰㊁气㊁瘀互相搏结,使通降失调,上下不通㊂久则气郁化火,或痰瘀生热,伤阴耗液,耗伤正气,继而加重病情㊂因此,马纯政教授在运用化痰散瘀法治疗痰瘀互结型食管癌的同时,注重益气养阴㊂2治疗法则2.1化痰散瘀化痰散瘀法基本方中,姜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针对噎膈之胃失和降㊁痰食互结证;桃仁活血润燥,以上两者在化痰散结的同时,又能活血祛瘀,共为君药㊂威灵仙消痰逐饮,通络止痛;胆南星燥湿化痰,消肿散结,利胸膈;黄药子化痰散结消瘿,清热解毒;川贝母开郁,下气,化痰;瓜蒌清肺化痰,利气宽胸;红花散瘀活血,消肿止痛;丹参活血化瘀,以上共为臣药㊂茯苓利水渗湿健脾,使生痰无源;当归补血活血止痛,活血21中国民间疗法2019年5月第27卷第10期. All Rights Reserved.名医传承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N A T U R O P A T H Y ,M a y.2019,V o l .27N o .10而无耗血之虑;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以上共为佐使药㊂诸药相伍,共奏化痰降逆㊁消肿散结㊁活血散瘀之功㊂2.2 益气养阴 痰瘀互结日久,易气郁化火,或痰瘀生热,伤阴耗液,耗伤正气,故马纯政教授在运用化痰散瘀法的同时,注重益气养阴,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酌情加减㊂若患者神疲乏力,常用黄芪㊁党参补益正气;脾虚便溏者,常加党参㊁麸炒白术以补中益气,健脾燥湿;咽干者,常用北沙参㊁生地黄㊁石斛等养阴生津㊂3 病案举隅患者,男,88岁,2018年3月9日就诊㊂患者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消瘦,进食哽咽不顺,当地医院查胃镜提示:食管下段腺癌㊂家属考虑患者年龄较大,遂拒绝手术及放化疗等相关治疗,欲求中医综合治疗㊂现患者神志清,精神欠佳,乏力,消瘦,咽干,进食哽咽不顺,夜寐一般,二便正常,舌质紫暗,苔白厚腻,脉沉弱无力㊂西医诊断:食管下段腺癌㊂中医诊断:噎膈,辨证属痰瘀互结型㊂治则:理气化痰,消瘀散结,益气养阴㊂处方:白花蛇舌草㊁北沙参㊁枸杞子各30g ,冬凌草25g ,麦冬㊁石菖蒲㊁壁虎㊁党参片㊁当归㊁熟地黄㊁蜀羊泉各20g ,炒红花㊁浙贝母各15g ,姜半夏㊁威灵仙㊁醋郁金㊁陈皮各12g ,炙甘草10g ,姜厚朴9g ,三七粉(冲服)3g㊂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㊂2018年3月19日二诊:患者乏力症状较治疗前减轻,咽干㊁进食哽咽不顺症状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咳嗽频繁,咯白黏痰,纳差,夜寐一般,二便正常,舌质暗紫,苔白稍厚,脉沉弱无力㊂守3月9日方,威灵仙改为30g,浙贝母改为川贝母9g ,加焦山楂㊁焦麦芽㊁焦神曲各12g ㊂15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㊂2018年4月10日三诊:患者服药后乏力症状较治疗前减轻,咽干㊁进食哽咽不顺症状较治疗前好转,未再咳嗽,时有咯白黏痰,纳食较治疗前稍有增加,夜寐一般,二便正常,舌质暗㊁苔白,脉沉弱㊂守3月19日方,去川贝母,冬凌草改为15g ㊂15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㊂随后一直门诊口服中药,病情相对稳定㊂按语:初诊时患者神志清,精神欠佳,乏力,消瘦,进食哽咽不顺,夜寐一般,二便正常,舌质紫暗,苔白厚腻,脉沉弱无力㊂故辨证以痰瘀互结为主,兼见气阴亏虚症状㊂痰瘀互结,阻滞食道,通降失司,导致进食哽咽不顺;痰瘀日久,耗伤津液,损伤正气,故见乏力㊁咽干㊁消瘦㊂治则以理气化痰㊁消瘀散结㊁益气养阴为主㊂方药以化痰散瘀法基本方化裁,其中姜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炒红花活血散瘀止痛,两者共为君药㊂威灵仙消痰逐饮,通络止痛;浙贝母化痰散结;三七粉活血化瘀;陈皮理气健脾,燥湿豁痰;壁虎活络散结,以上共为臣药㊂当归补血活血止痛,活血而无耗血之虑;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石菖蒲㊁姜厚朴理气豁痰;白花蛇舌草㊁蜀羊泉消肿散结;党参益气健脾;北沙参㊁熟地黄㊁麦冬养阴生津;枸杞子滋补肝肾;冬凌草消炎止痛,健胃活血;炙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以上共为佐使药㊂诸药相伍,共奏涤痰降逆㊁宽胸散结㊁活血化瘀㊁益气养阴之功㊂二诊,患者服上述药物后,乏力症状较治疗前减轻,咽干㊁进食哽咽不顺症状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咳嗽频繁,咯白黏痰,纳差,故加大威灵仙用量以化痰逐饮;患者出现咳嗽,故将浙贝母改为川贝母,以增强止咳化痰之力,纳差给予焦山楂㊁焦麦芽㊁焦神曲以健脾理气㊂三诊,患者服药后,乏力㊁咽干㊁进食哽咽不顺症状较治疗前好转,未再咳嗽,时有咯白黏痰,纳食较治疗前稍有增加,故减少冬凌草用量,继续服药以巩固治疗㊂4 小结马纯政教授认为,痰瘀互结型食管癌的主要病理因素为气㊁痰㊁瘀,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在运用化痰散瘀法化痰散结㊁活血化瘀的同时,注重益气养阴㊂马纯政教授将活血化瘀与化痰散结药物配合应用到痰瘀互结型食管癌的治疗中,可增强消肿散结作用,使癌瘤缩小或消失;瘀祛有利于痰消,痰消有利于瘀祛,两者相辅相成[5],在抑瘤抗癌的同时,扶助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存期㊂参考文献[1]曾磊,王国平.中国癌症流行病学与防治研究现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7):36-37.[2]周燕荣.从数据质量看信息价值:读‘中国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2012“[J /C D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6,8(7):10-12.[3]司富春,刘紫阳.食管癌中医证型和用药规律分析[J ].中医学报,2012,27(6):655-657.[4]马纯政,王蓉,张明智,等.化痰散瘀法对中晚期食管癌放疗增效的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7(12):830-833.[5]马纯政,王蓉,张明智,等.化痰散瘀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30例临床观察[J ].中医杂志,2013,54(15):1301-1303,1307.(收稿日期:2018-10-09)31中国民间疗法2019年5月第27卷第10期 . All Rights Reserved.。
通脉化浊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的效果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目的探討通脈化浊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的效果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
方法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二科2013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70例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
对照组予以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口服,每日1次。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药汤剂通脉化浊汤,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8周。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血压、TGF-β1、VEGF、sICAM-1水平。
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①诊断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制订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6]中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
②中医诊断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及《现代中医临床诊断学》[8]中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
③年龄18~75岁。
④本研究經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高血压病或顽固性高血压病患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近期有生育计划;③存在恶性肿瘤、严重感染、痛风、严重的心肝肾损伤等合并症;④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⑤对本研究应用药物过敏者。
1.4 方法对照组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6]予以常规治疗: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商品名:络活喜,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20120719,每片5 mg)5 mg口服,每日1次。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药汤剂通脉化浊汤(红花20 g、半夏15 g、丹参30 g、茯苓30 g、生蒲黄15 g、生山楂25 g、炒莱菔子20 g,制备煎剂均由我院提供,由药房统一代煎煮,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口服),每日1剂,饭后服用。
痰瘀互生是“病重之源”,两味药(丹参、石菖蒲),一个化痰、一个化瘀自测痰瘀互结痰瘀互结的情况可以通过自测,观察面色和舌相,就能判断出自己是不是已经痰瘀互结。
·看面色健康的人,面色红润,白里透红。
而痰瘀互结之人,面色发暗,或者呈现黑黄色的状态,与正常白里透红的面色有很大差别。
痰瘀互生是“病重之源”,两味药代茶饮,一个化痰,一个化瘀·看舌头健康人群,舌体淡红柔软,薄白苔,运动灵活。
痰则有湿,舌面上会有一层厚腻的舌苔,同时,有瘀堵的舌下静脉会有青紫状。
如果以上症状中,两项都符合,那么你就可能是痰瘀互结型的体质了。
痰瘀互生是“病重之源”,两味药代茶饮,一个化痰,一个化瘀痰瘀互结的体质,很可怕吗?它到底会导致什么样的疾病呢?张伯礼教授:痰可生瘀,瘀可生痰张伯礼教授,主要从事心脑血管病研究,主持了中医药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循证研究,并建立了相关的技术规范。
他从临床中捕捉到冠心病的中医证候特出现血瘀、痰浊等标实证均有明显增加,且常表现为痰瘀互结证候。
张伯礼教授根据中医学“津血同源”理论,及痰来自津、瘀本于血的病理知识,提出了“痰瘀互生”的病因病机理论,认为痰可生瘀,瘀可生痰,痰是瘀的初期阶段,瘀是痰的进一步发展,痰与瘀是冠心病发生、发展、恶化的基本继发因素,痰瘀互生是“病重之源”。
津液成痰主要关系肺、脾、肾,涉及肝、心。
“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肾为痰之本”,而“恶血必归于肝”,“瘀血不离乎心”,痰瘀互结,足以引起脏腑失调。
“经年宿病,病必在络”。
病邪如果由表及里,津血互化失常,五脏六腑、周身四肢都得不到濡养,正气会亏虚,会导致病情更复杂。
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结节、中风、高血脂症等代谢疾病中尤为突出。
冠心病:本虚标实、痰瘀相关高血压:痰瘀互结,毒损心络糖尿病:脾肾两虚,痰瘀互结高血脂症:“浊脂”阻于脉道气血,痰瘀并生两味药搭配,一个化痰,一个化瘀当一个人体内既有痰湿又有瘀血的时候,这就意味着两种邪气在身体内“打架,很容易把心窍给“封闭”,当胸中的阳气遮挡得严严实实,这个时候,人就会感觉到胸闷,心慌,气短,还会有刺痛感,中医叫胸痹,西药即冠心病。
李平教授祛瘀化痰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经验张自强1,2,李思琪1,赵佳慧3,李赛赛1,李园园1,李 平2摘要: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综合征,简称高血压,属于中医 眩晕 眩运 肝风 等范畴㊂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血压患病人数越来越多,如何做好高血压的防控与治疗至关重要㊂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眩晕;痰瘀互结d o i :10.12102/j.i s s n .1672-1349.2022.23.039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我国的患病率㊁致残率较高㊂近30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明显上升,是心血管疾病的首位危险因素[1]㊂西医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方式为药物治疗联合生活方式干预,虽然在降低血压㊁保护心血管方面给病人带来了较大的改善,但是药物使用频繁㊁服用种类繁多㊁长期服用药物及停药后疗效易反弹㊂中医方面通过对病人情绪的调整㊁整体的改善,具有治疗后不易复发的优点,在治疗高血压方面有广阔的前景和独特的优势㊂李平教授从事心血管疾病研究30余年,对高血压的治疗有独到见解,现结合李平教授在临床中治愈的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人1例分析如下㊂1 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1.1 古代医家对高血压的认识 古代无高血压的病名,国家根据病人症状㊁证候等方面的特点将高血压归于 眩晕 风眩 眩运 肝阳 肝风 等范畴㊂首载于‘黄帝内经“,称之为 眩冒 ㊂对于眩晕是如何产生的,不同医家有不同的认识㊂如‘素问㊃至真要大论“中云: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㊂ ‘灵枢㊃海论“云: 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㊂ ‘灵枢㊃卫气“云: 上虚则眩㊂ 内经认为眩晕主要与肝有关,而又相关于髓海不足㊁体虚不适等因素㊂到了汉代张仲景时期,古人对眩晕的认识有了长足的进步㊂‘金匮要略“载: 心下有痰饮 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认为眩晕的发生和痰饮有密切的关系㊂及至明清,李用粹‘证治汇补㊃上窍门㊃眩晕“言: 以肝上连目系而应于风,故眩为肝风,然亦有因火㊁因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960852)作者单位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2.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100029);3.北京市昌平区中医院通信作者 李平,E -mail :******************引用信息 张自强,李思琪,赵佳慧,等.李平教授祛瘀化痰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经验[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0(23):4404-4406.痰㊁因虚㊁因暑㊁因湿者 ,认为风㊁火㊁痰㊁虚㊁暑㊁湿是导致眩晕的6种因素㊂虞抟‘医学正传“首次提出: 血瘀致眩 说,认为瘀血可以导致眩晕,而‘医宗金鉴“也记载了这一观点: 瘀血停滞 神迷眩远㊂ 结合历代医家的阐述,眩晕的病因病机无外乎脏腑气血衰弱,邪气内中于人,后发为痰饮㊁水湿㊁肝风等因素,或壅塞脉道,或上扰清窍,发为眩晕,这是古代医家对眩晕最普遍的认识,后虽有发展,但并未列入重心㊂1.2 现代医家对高血压的认识 现代医家对高血压有着较为复杂的认识㊂焦欣等[2]对邓铁涛等62位名老中医临床治疗高血压的医案文献进行整理,发现高血压的主要病机依然以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衡为主,但主要病理因素已由古代的肝风㊁痰湿转变为痰浊㊁瘀血,兼有火热㊁阳亢等因素,其余病因占比较低㊂周忠民等[3]认为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肝郁脾虚导致气机升降异常㊂王敏等[4]认为高血压是以肾虚为本,肝风为标,脾为致病之源㊂邓旭光[5]认为高血压病机为阴阳失调㊁痰瘀互结,认为高血压病早期以阴阳失调为主,中期以痰瘀互结为重,后期则痰瘀胶结㊂李青鸟[6]则认为高血压病主要是因为各种原因引起脏腑组织的供血不良所致㊂现代医家对高血压的病机认识仍不离脏腑阴阳,气机升降的总纲㊂而在病因上许多医家的认识仍停留在肝风内动㊁痰饮水湿的观点㊂但事实上,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在高血压的致病因素中,痰浊和瘀血已经占据了主要原因㊂韩学杰等[7]通过对北京阜外医院500余例高血压病人进行证型调查,发现痰瘀互结的病人占比最高,且多具有舌苔白腻或黄腻㊁舌质暗红㊁脉弦滑的特点㊂王丽颖等[8]对1508例高血压病人中医证候分布进行调查,发现痰瘀互结病人的比例高达59.68%,远高于其他证型㊂刘聪等[9]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痰浊血瘀已演变为高血压的重要病因,并自拟化痰活血降压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㊂本团队在长期的临床研究中发现,高血压已呈相对复杂化的特点,传统观点认为的外邪㊁虚症和单一的㊃4044㊃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 O FI N T E G R A T I V E M E D I C I N E O N C A R D I O -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D e c e m b e r 2022 V o l .20 N o .23病理因素已无法全面地概括高血压的病因病机,必须抓住主证,溯本求源,再结合现代社会生活的背景正确地认识高血压㊂现代社会人群饮食不节㊁肆食油腻㊁作息颠倒㊁情志失调,极易损伤脾胃,聚湿生痰,积久化热而损伤脉络,产生瘀血,最终导致脉道不通,血瘀脉胀而产生高血压㊂所以,李平教授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十分重视痰浊血瘀的存在,并且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论述㊂2李平教授对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的认识2.1病因病机:脾胃受损,痰瘀互结现代人饮食不节,肆食油腻,易损伤脾胃,聚湿生痰㊂‘杂病源流犀烛㊃痰饮源流“曰: 其为物则流动不测,故其为害,上至巅顶,下至涌泉,随气升降,周身内外皆到,五脏六腑俱有 ㊂痰浊在脾胃会缠流宛转,壅滞气机,使其升清降浊的作用降低;在脑窍又会蒙蔽清窍,令人意识不清,最终导致眩晕的产生㊂瘀血为痰浊的病理产物,但其在眩晕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不亚于痰浊㊂血为气之母,瘀血的形成必然会影响气机的运行,气机郁滞,又可引起全身血液运行的不畅,血行瘀阻,血液不能上荣官窍,发为眩晕㊂现代研究多将脉络与高血压联系起来,血管内皮损伤与高血压发病与病情有着重要关系,瘀血由于其病理状态的原因,必将升高血液黏稠度,损伤脉络,增大脉络运行阻力,进而导致高血压㊂瘀血本身是痰浊的病理产物,但疾病日久,痰瘀驳结,互为病理因素,驳结日久,使病情加重㊂2.2痰浊瘀血产生的原因2.2.1痰浊脾为生痰之源㊂‘医学从众录“: 脾土不及,气虚不运,食少化而生痰㊂ ‘诸病源候论“: 劳伤之人,脾胃虚弱,不能克削水浆,故为痰饮也㊂ ‘证治准绳“: 脾虚不分清浊,停留津液而痰生㊂ 脾在痰饮的形成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脾失健运,水湿内生,聚湿生痰,流于四肢㊂后痰饮停滞日久,失于运化,损伤组织,则化为痰浊㊂导致脾失健运的原因:①肝木乘脾,现代人生活压力大,肝气不舒,容易克制脾土;②饮食不节,现代人肆食油腻,肥甘厚味,冷热无度,进食无规,极易损伤脾胃,积热生浊;③肾精亏虚,肾精亏虚,无以滋养脏腑,则会导致脏腑生理功能减退,脾气受损,最终脾失健运,聚湿生浊㊂2.2.2瘀血瘀血的成因比较复杂,或内伤劳倦,或跌扑损伤,或利刃所刺,或饮食不节等㊂但高血压瘀血的成因主要与痰浊相关,较少与其他因素相关㊂痰浊为热,耗伤津液,营阴内耗,损伤脉络,脉络瘀滞,产生瘀血㊂其次,脾为湿困,气机阻滞,气为血帅,气不行则血不畅,最终可能导致瘀血的产生㊂此外,中医素有津血同源的说法㊂‘灵枢㊃决气“: 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 ,说明了两者相互转化的关系㊂两者同属饮食运化的水谷精微,在生理上相互转化,相互作用,参与周身体液调节,而痰浊为病理之津[10],病理之津化生瘀血㊂2.3治疗2.3.1善健脾脾为生痰之源,脾胃不健则痰浊难消,痰浊不消则瘀滞内增㊂李平教授常用温胆汤化裁改善病人脾胃功能㊂此方兼具健脾㊁化痰㊁除湿的功效,用于脾胃痰浊内生者疗效显著㊂服药后病人常出现饮食增多㊁头晕减轻㊁大便顺畅㊁睡眠好转的现象,这是病人痰浊减少,脉络通畅的表现㊂用方取法轻巧,使用剂量通常不大㊂常用剂量为:姜半夏6g,陈皮10g,竹茹15g,茯苓15g,麸炒枳壳10g㊂因病人长期脾虚,若骤消骤降,必将导致脾胃功能受损,身体不适,需循序渐进,步步为营㊂若热像明显者须加黄连,合成黄连温胆汤清化热痰;若情绪烦躁,焦虑抑郁者,须加石菖蒲㊁郁金㊁首乌藤合成经验方 连夏宁心方 清热化痰㊁宁心安神,改善病人烦躁㊁焦虑症状;若病人饮食积滞较重,喜食脂肉者须加炒山楂,消脂化浊㊂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病人痰浊热毒的增重,精神压力的增加,单用温胆汤的疗效较差,实际临床中李平教授常加黄连㊁石菖蒲㊁郁金㊁首乌藤合成经验方 连夏宁心方 作为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的基础方,而非直接以温胆汤进行加减㊂2.3.2巧通络高血压本质上是脉络不通,运行不畅导致的㊂痰瘀是高血压生成的主要原因,但最终两者将归结于脉道㊁血行之中,阻塞运行,导致眩晕㊂所以脉络是高血压治疗中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㊂李平教授常在化痰祛瘀的基础上使用丝瓜络15~30g,此物活血通络,通经下乳,是疏通脉络的经典中药㊂若瘀滞较重者,可将丝瓜络替换成地龙15g或烫水蛭6g㊂但不可使用全蝎㊁蜈蚣之品,因全蝎㊁蜈蚣为搜风通络,高血压为痰瘀阻络,强行使用恐无疗效㊂2.3.3散化瘀瘀滞是高血压的共同特征,现代医家越来越多地将高血压与瘀滞结合起来,并探讨其病因病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㊂瘀滞形成的原因有多种,而痰瘀互结型高血压之 瘀滞 主要与脾胃相关㊂但其治疗却不可单独从脾胃入手,必须益以新的化瘀通络之品,否则痰瘀日久,不可除也㊂化痰以连夏宁心方化裁,瘀滞应该根据其部位及 表象 治疗㊂对于瘀阻上焦如冠心病病人,可加当归㊁红花,取桃红四物汤之意;对于中焦瘀阻舌象紫暗,舌下脉络瘀滞者,可用三七活血化瘀;对于瘀阻下焦如胞宫类病症,可用仲景方剂 桂枝茯苓丸 缓消瘀血癥块㊂㊃5044㊃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年12月第20卷第23期3验案举隅病人,女,41岁,于2020年9月17日首诊㊂主诉:高血压13年,头晕3个月㊂现病史:2004年发现高血压,最高达170/105mmHg(1mmHg=0.133 kPa),首次于安贞医院就诊,给予富马酸比索洛尔每天5mg㊁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每天80/5mg治疗,效果不佳㊂病人近3个月每于下午头晕,今日病情加重遂来就诊㊂现症见:下午头晕,伴头胀,饮食可,大小便可,眠差多梦㊂既往史:糖尿病,未规律服药,2006年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有肝血管瘤㊂个人及家族史:喜食油腻,月经量少,色黑,经前1周汗出,父母均有高血压㊂中医四诊:面色红,精神可,烦躁,舌红,苔白厚腻,舌下脉络瘀滞,脉沉弦㊂西医诊断:高血压2级㊂中医诊断:眩晕(痰瘀互结证)㊂治以清热化痰,祛瘀通络,方以连夏宁心方合桂枝茯苓丸加减,处方:桂枝10g,茯苓15g,牡丹皮10g,桃仁10g,白芍15g,竹茹15g,陈皮10g,姜半夏6g,胆南星10g,石菖蒲10g,郁金15g㊂7剂颗粒剂,饭后冲服,每日2次㊂2020年9月23日二诊:中午偶有头晕,发作频率㊁次数较前减少,情绪改善㊂血压控制在125~140/65~81mmHg,门诊血压:128/82mmHg㊂睡眠时间延长,做梦次数减少,饮食㊁大小便如常㊂面色红,精神可,舌质红,苔白腻,舌下脉络瘀滞情况改善,脉沉滑㊂效不更方,继服7剂㊂2020年11月5日三诊:病人因事务出京,未能规律就诊㊂出京期间坚持服药1月余,中午仍偶有头晕,饭后心慌,血压控制在106~124/66~85mmHg,饮食㊁大小便如常,眠香㊂面色黄,情绪基本正常,舌淡胖,苔薄白腻,有齿痕,舌下脉络清晰,脉滑㊂病人脾气本虚,且长期服用清热化痰类药物损伤正气,心气不足故饭后心慌;痰瘀渐除后本症现象,脾胃虚弱,故舌淡胖,兼有齿痕;痰浊未尽,故苔仍腻,且偶有头晕㊂故本次以健脾化湿,除痰补虚为主㊂更方:石菖蒲10g,郁金15g,党参10g,茯苓15g,麸炒白术10g,陈皮10g,葛根15g,生山楂15g㊂7剂颗粒剂,饭后冲服,每日2次㊂本次就诊后病人未再前来,半年后随访:自述已无大碍,血压控制良好,头晕已除,睡眠良好,情绪平稳㊂按:病人为中青年女性,患病时间较久,父母均有高血压,有遗传病史㊂病人在就诊过程中未述自己有低血钾㊁心动过速等症状,可排除醛固酮增多症㊁嗜铬细胞瘤等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病人病情已久,非突然起病,且无蛋白尿㊁血尿等肾实质性病变症状,可排除肾血管性高血压及肾实质性高血压㊂结合病人的饮食㊁精神状态等可以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㊂现代人饮食不节,过嗜烟酒,极易损伤脾胃,聚湿生痰,化瘀阻络,导致眩晕㊂如今,痰瘀互结型高血压已经在现代证型中占据了较高比例,这位病人就是典型的痰瘀互结型高血压㊂李平教授从本症入手,深入挖掘高血压病人的内在病因,通过调理脾胃的方法化痰祛瘀,祛除病理因素,故收效理想㊂李平教授在临床中常以 连夏宁心方 作为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的基本方,本方清热化痰,宁心安神㊂在前期的临床试验已证实连夏宁心方对痰热互结型的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等疗效较好[11],对同证型的心律失常病人也有多例治疗经验[12]㊂根据中医 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 的原则,将连夏宁心方运用到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人中,清化热痰,并根据病人上中下三焦部位及舌㊁脉表现,辨证选取合适的化瘀通络药物或成方,对病人的血脉进行良好的疏通,取得了较好疗效㊂4小结对高血压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古人单纯的病理产物上,无论是 无痰不作眩 亦或是 无虚不作眩 都是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再通过先人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结论㊂而现代人的生活节奏㊁饮食结构㊁精神压力等与古人都相差甚远,故不可一概而论㊂应该紧紧遵循仲景辨证施治的原则 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方符合中医人的本色㊂结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痰浊㊁血瘀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的病理产物,而痰的病理性质多为热,瘀多由痰生,故应清热化痰,祛瘀通络,同时注重对脾脏的养护,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生痰之源,获得良好效果㊂参考文献:[1]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6):521-528.[2]焦欣,蔺晓源,雍苏南.基于名老中医经验的高血压病病名㊁病因㊁病机㊁证型研究[J].中医药信息,2020,37(4):31-35.[3]周忠民,赵重学.高血压的中医病机探讨[J].陕西中医,2008,29(2):193-195.[4]王敏,李恩庆.从肝风脾湿肾虚探讨高血压病的病机[J].四川中医,2009,27(9):32-33.[5]邓旭光.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的思路与方法[J].中医杂志,2000,41(2):113-115.[6]李青鸟.原发性高血压病病因之我见[J].光明中医,2000,15(1):8-11.[7]韩学杰,朱妍,陈捷,等.原发性高血压病痰瘀互结㊁毒损心络中医证类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6):453-455.[8]王丽颖,李元,李娜,等.1508例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调查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12):1960-1963.[9]刘聪,王作顺.化痰活血降压汤治疗痰浊血瘀型轻㊁中度高血压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9,35(9):8-10.[10]李鑫,赵爱光,杨金祖,等.基于 津液 及 痰饮 理论探讨黏蛋白5AC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J].辽宁中医杂志,2020,47(8):51-54.[11]于晓晗,王一非,戴方圆,等.以连夏宁心颗粒为代表的清热化痰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14(5):707-711.[12]马良梅,朱国东,赵利,等.李平教授清心化痰法治疗功能性室性心律失常经验[J].环球中医药,2017,10(3):313-315.(收稿日期:2021-05-15)(本文编辑邹丽)㊃6044㊃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 O FI N T E G R A T I V E M E D I C I N E O N C A R D I O-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D e c e m b e r2022 V o l.20 N o.23。
观察自拟涤痰化瘀补肾汤对高血压病病人的降压作用发布时间:2021-10-28T05:22:13.140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5期作者:邱新英[导读] 目的观察自拟涤痰化瘀补肾汤对高血压病病人的降压作用邱新英杭州市上城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浙江杭州310008【摘要】目的观察自拟涤痰化瘀补肾汤对高血压病病人的降压作用。
方法选择2015年01月-2020年10月本院纳入的68例高血压患者展开研究并将其分为参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自拟涤痰化瘀补肾汤治疗),比较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较参照组的血压水平明显降低;比较参照组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较高(P<0.05)。
结论通过给予高血压患者自拟涤痰化瘀补肾汤治疗,其血压水平显著改善,治疗效果明显。
【关键词】自拟涤痰化瘀补肾汤;高血压;中危和低危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疾病,临床中通常以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同时还会伴随血管以及心脑肾等靶器官损伤,发病率及死亡率都相对较高。
高血压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肾功能障碍以及脑卒中的重要危险性因素,其会对患者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因此为了可以对高血压中低危患者的血压水平进行控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治疗,有研究发现[1],自拟涤痰化瘀补肾汤在临床中能够取得非常明显的应用效果,因此本文旨在观察自拟涤痰化瘀补肾汤对高血压病病人的降压作用,见下文。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01月-2020年10月本院纳入的68例高血压患者展开研究并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4例。
参照组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18例和16例,年龄均值为(59.25±1.42)岁,观察组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19例和15例,年龄均值为(59.51±1.20)岁。
比较两组基线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耳鸣、头痛、腰膝酸软、肢体乏力等症状,所有患者均已经确诊为高血压;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丹蒌汤剂用于痰瘀互结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观察在痰瘀互结型高血压治疗中丹蒌汤剂的治疗效果。
方法:84例痰瘀互结型高血压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2020年1月份-2021年12月份,随机分成对照组(西药治疗)和观察组(丹蒌汤剂),各42例。
结果:治疗前两组血压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血压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痰瘀互结型高血压治疗中使用丹蒌汤剂治疗方法,有助于将患者的血压水平降低到标准范围,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痰瘀互结型高血压;丹蒌汤剂;血压水平;治疗效果高血压作为一种心血管疾病,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发病率,尤其是在中老年人中,发病率极高,高血压在临床上被纳入到心血管疾病范畴中,通过对该疾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解可知,以血压升高和动脉硬化引发所致,在发病之后会导致患者的多个器官组织遭受到严重的损害,增加了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概率,一些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还会对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影响[1]。
从中医角度对高血压疾病进行分析可知,被纳入到“风眩”、“头痛”范畴中,其中,痰瘀互结型作为高血压中的一种类型,在疾病治疗中最为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服用降压药,但是由于高血压疾病本身属于一种慢性病,在用药后患者极容易出现诸多的不良反应,不可长时间服药。
当前,在高血压疾病治疗中建议使用中药治疗方法,倡导使用的中药方剂为丹蒌汤剂,在血压指标控制上持久平缓,所取得的治疗效果受到了广大患者及其家属的一致认可。
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为84例痰瘀互结型高血压患者,观察丹蒌汤剂所取得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4例痰瘀互结型高血压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2020年1月份-2021年12月份,随机分组。
对照组42例,男20例,女22例,37-72(53.5±2.6)岁;观察组42例,男21例,女21例,38-73(54.2±2.8)岁;两组资料无差异(P>0.05)。
益气活血化痰汤治疗肺结节的疗效评价邮编:618000【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益气活血化痰汤治疗肺结节的疗效。
方法:从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肺结节患者中抽选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30例,接受益气活血化痰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患者例数为30例,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EF、FEV1、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PEF、FEV1、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肺结节患者中采取益气活血化痰汤治疗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益气活血化痰汤;肺结节;疗效肺结节是临床上常见的肺部疾病,大多数肺结节主要分为三个类型:良性结节、恶性结节和炎性结节,在患者出现肺结节之后,需要及时接受治疗,以免病情进展,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
当前治疗肺结节的方式有很多,常规的治疗方式以西药治疗为主,但是常规的西药治疗效果一般,难以让患者满意。
为了更好的保证疾病治疗效果,临床上可以将中医治疗技术充分运用于患者治疗中,而当前常见的中医治疗方式中,益气活血化痰汤的运用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分析益气活血化痰汤治疗肺结节的疗效,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从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肺结节患者中抽选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30例,其中男性患者例数为14例,女性患者例数为16例,患者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龄32岁,平均年龄(53.11±1.55)岁,患者最长病程5年,最短病程半年,平均病程(3.77±0.25)年。
对照组患者例数为30例,其中男性患者例数为15例,女性患者例数为15例,患者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40岁,平均年龄(53.19±1.50)岁,患者最长病程4.5年,最短病程1年,平均病程(4.74±0.29)年。
丹蒌汤剂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临床疗效分析发布时间:2021-12-27T07:33:22.156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8期作者:陆贵中[导读]陆贵中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康复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000【摘要】目的探讨丹蒌汤剂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于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痰瘀互结型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并以双盲法均分成AB两组。
予以A组常规西药治疗,B组添加丹蒌汤剂治疗,并对比疗效。
结果在中医证候积分对比上A组为(12.84±2.97)分,B组为(8.38±2.21)分;在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对比上A组为(129.38±9.91)mmHg与(88.17±7.79)mmHg,B组为(123.20±8.44)mmHg与(81.50±7.62)mmHg;以上数据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丹蒌汤剂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疗效确切,具有加高实用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丹蒌汤剂;痰瘀互结型高血压;中医证候积分;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Danlou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with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hypertension treated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20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double-blind method. Group A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and group B was treated with Danlou decoction. Results in the comparison of TCM syndrome scores, group A was (12.84 ± 2.97) and group B was (8.38 ± 2.21); The levels of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were (129.38 ± 9.91) mmHg and (88.17 ± 7.79) mmHg in group A and (123.20 ± 8.44) mmHg and (81.50 ± 7.62) mmHg in group B; The above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Danlou decoction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with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has higher practicability and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Key words] Danlou Decoction;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type hypertension; TCM syndrome score; curative effect 高血压作为诱发心脑血管类疾病的关键因素,其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造成影响,且若不能有效地控制高血压,那么还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
自拟化痰活血方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前期6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化痰活血方对痰瘀互结型高血压前期患者的治疗作用。
方法纳入痰瘀互结型高血压前期患者120例,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服化痰活血方汤剂,对照组单纯生活方式干预连续治疗4w,观察化痰活血方的治疗作用。
结果治疗组血压水平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0.01)。
结论化痰活血方对痰瘀互结型高血压前期患者治疗作用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化痰活血方;痰瘀互结;高血压前期;临床观察
高血压前期是由JNC-7指南提出的,血压水平在收缩压(SBP)120~139/舒张压(DBP)80~89mmH范围内,是临床高血压病的早期阶段,亟待治疗。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自拟化痰活血方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前期,收到显著疗效。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2013年2月~8月就诊于我科的痰瘀互结型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
治疗组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38.8±6.8)岁。
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31例,年龄(39.2±6.5)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诊断标准
1.2.1.1高血压前期诊断标准依据JNC-7指南制定,即收缩压(SBP)120~139/舒张压(DBP)80~89mmH。
1.2.1.2痰瘀互结证诊断标准[1] 主症:头重或痛。
次症:头重如裹或头痛如刺,胸脘痞闷,胸痛心悸,纳呆呕恶,身重困倦,手足麻木。
舌脉:舌质暗红,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数。
主症具备一项,次症具备两项,并结合舌脉。
1.2.1.3症状改善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制定[2]。
1.2.2治疗方法对照组单纯生活方式干预。
治疗组加服化痰活血方汤剂,组方如下:半夏12g、陈皮12g、茯苓15g、当归20g、桃仁12g、红花12g、川芎15g、甘草6g,水煎30min,早晚分服,1剂/d。
连续观察4w,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及临床症状。
1.2.3统计方法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SPSS 1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血压水平,见表1。
2.2症状改善,见表2。
3讨论
笔者依据数年临床经验,认为高血压前期患者以痰瘀互结证为多见,故拟化痰活血方,本方由”二陈汤”和”血府逐瘀汤”化裁而来,具有理气化痰、活血祛瘀之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化痰、活血类中药可以调节人体内部糖脂代谢、改善血管活性。
本研究也证实,化痰活血方可明显改善痰瘀互结型高血压前期患者血压水平及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韩学杰.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方案(初稿)[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7):611-613.
[2]邓筱萸.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