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动性性实验指导书
- 格式:docx
- 大小:37.77 KB
- 文档页数:2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汽车制动性能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流程。
2. 掌握实验常用设备的使用方法。
3.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并评估实验车辆的制动性能,包括制动协调时间、充分发出的制动减速度和制动距离等关键指标。
二、实验对象与设备实验对象:某品牌小型轿车实验设备:- 机械五轮仪- 光学五轮仪- 惯性测量系统(基于GPS的RT3000)- 数据采集与记录系统(ACME便携工控机)- GEMS液压传感器三、实验内容与方法1. 实验前准备- 熟悉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 确保实验车辆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包括轮胎气压、刹车系统等。
- 在实验前,对实验车辆进行清洁,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2. 实验步骤(1)制动协调时间测试- 在实验场地选择一段直线道路,确保车辆在制动过程中不会受到其他车辆或障碍物的干扰。
- 将实验车辆以规定速度匀速行驶至测试点。
- 驾驶员在测试点前按住制动踏板,记录从开始制动到车辆完全停止的时间,即为制动协调时间。
(2)充分发出的制动减速度测试- 在实验场地选择一段直线道路,确保车辆在制动过程中不会受到其他车辆或障碍物的干扰。
- 将实验车辆以规定速度匀速行驶至测试点。
- 驾驶员在测试点前按住制动踏板,记录从开始制动到车辆完全停止的时间,并利用惯性测量系统测量制动过程中车辆的减速度。
- 通过计算,得到充分发出的制动减速度。
(3)制动距离测试- 在实验场地选择一段直线道路,确保车辆在制动过程中不会受到其他车辆或障碍物的干扰。
- 将实验车辆以规定速度匀速行驶至测试点。
- 驾驶员在测试点前按住制动踏板,记录从开始制动到车辆完全停止的距离,即为制动距离。
3. 数据处理与分析- 利用实验数据,计算实验车辆的制动协调时间、充分发出的制动减速度和制动距离等关键指标。
- 将实验结果与车辆制造商提供的制动性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实验车辆的制动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 制动协调时间:X秒- 充分发出的制动减速度:Y m/s²- 制动距离:Z米2. 讨论-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该实验车辆的制动性能符合车辆制造商提供的指标要求。
机动车制动性能检测作业指导书(一).检测目的为了保证机动车安全行驶,可靠地减速、停车和紧急制动,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防止事故发生,需要定期对车辆制动性能进行检测。
(二).判定标准GB21861-2014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GB7258-2017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2.1制动力百分比要求汽车、汽车列车在制动检验台上测出的制动力应符合表一的要求。
对空载检验制动力有质疑时,可用表一规定的满载检验制动力要求进行检验。
使用转鼓试验台检测时,可通过测得制动减速度值计算得到最大制动力。
摩托车的前、后轴制动力应符合表一的要求,测试时只准许乘坐一名驾驶人。
表一台试检验制动力要求机动车类型制动力总和与整车重量的百分比轴制动力与轴荷a的百分比空载满载前轴b后轴b三轮汽车———≥60 c 乘用车、其他总质量不大于3500kg的汽车≥60 ≥50 ≥60 c≥20 c铰接客车、铰接式无轨电≥55 ≥45 ————车、汽车列车其他汽车≥60 ≥50 ≥60 c≥50d挂车——≥55f普通摩托车——≥60 ≥55轻便摩托车——≥60 ≥50a 用平板制动检验台检验乘用车、其他总质量小于等于3500kg的汽车时应按左右轮制动力最大时刻所分别对应的左右轮动态轮荷之和计算。
b机动车(单车)纵向中心线中心位置以前的轴为前轴,其他轴为后轴;挂车的所有车轴均按后轴计算;用平板制动试验台测试并装轴制动力时,并装轴可视为一轴。
c空载和满载状态下测试均应满足此要求。
d对总质量小于等于整备质量的 1.2倍的专项作业车应大于等于50%。
e满载测试时后轴制动力百分比不做要求;空载用平板制动检验台检验时应大于等于 35%;总质量大于 3500kg的客车,空载用反力滚筒式制动试验台测试时应大于等于 40%,用平板制动检验台检验时应大于等于 30%。
F满载状态下测试时应大于等于45%a2.2制动力平衡要求(两轮、边三轮摩托车、前轮距小于等于460mm 的正三轮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除外)在制动力增长全过程中同时测得的左右轮制动力差的最大值,与全过程中测得的该轴左右轮最大制动力中大者(当后轴及其他轴,制动力小于该轴轴荷的 60%时为与该轴轴荷)之比,对新注册车和在用车应分别符合表二的要求。
制动性能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汽车的制动性能进行测试,评估其制动效果,为车辆制动系统的改进提供实验数据。
实验器材及方法器材•汽车•刹车踏板•刹车盘•刹车片•刹车液•制动力测试仪方法1.确保实验车辆处于安全状态,手动刹车已解除。
2.检查刹车盘和刹车片的磨损情况,确保其正常工作。
3.检查刹车液的液位,确保其在正常范围内。
4.连接制动力测试仪,确保其正常工作。
5.在平坦路面上进行实验,确保路面干净、无杂物。
6.由实验者坐在驾驶座上,进行制动测试。
7.在行驶过程中,实验者突然踩下刹车踏板,记录制动力测试仪显示的制动力大小。
8.重复步骤7,进行多次测试,取平均值作为该车辆的制动力。
实验结果经过多次实验测试,得到如下结果: - 实验车辆平均制动力为X N。
- 制动力测试仪显示的最大制动力为Y N。
- 制动力测试仪显示的最小制动力为Z N。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实验车辆的平均制动力可以作为评估该车辆制动性能的指标。
- 实验车辆的最大制动力可用于评估该车辆的紧急制动能力。
- 实验车辆的最小制动力反映了制动系统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实验讨论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以下问题: - 制动力测试仪的精确度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进行实验时需谨慎操作。
- 实验车辆的制动性能可能会受到车辆质量、刹车盘和刹车片的磨损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对汽车的制动性能进行了评估,并得到了实验结果。
我们发现制动力测试仪的数据可作为评估车辆制动性能的重要指标,但需要结合实际驾驶情况进行综合考量。
此外,在进行实验前应仔细检查车辆和实验器材的状态,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1] 实验室实验指导手册,XX大学汽车工程系,2021。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汽车制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 掌握汽车制动性能试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分析汽车制动性能试验结果,评估汽车制动性能的优劣。
二、实验原理汽车制动性能试验主要是通过测量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制动距离、制动减速度等参数,来评价汽车的制动性能。
制动距离是指汽车从开始制动到完全停止所行驶的距离;制动减速度是指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速度变化率。
三、实验设备1. 实验车辆:金龙6601E2客车2. 实验车速测量装置:基于GPS的RT3000惯性测量系统3. 数据采集、记录系统:ACME便携工控机4. GEMS液压传感器,测量制动过程中制动压力的变化情况四、实验步骤1. 实验车辆准备:将实验车辆停放在平整的路面,确保车辆状态良好。
2. 实验环境设置:选择一段直线段作为实验路段,确保路段长度满足实验要求。
3. 实验数据采集:(1)使用RT3000惯性测量系统测量实验车辆的初速度。
(2)启动实验车辆,以一定速度行驶至实验路段。
(3)在接近实验路段末端时,踩下制动踏板,开始制动。
(4)使用RT3000惯性测量系统记录制动过程中的速度变化数据。
(5)使用GEMS液压传感器测量制动过程中制动压力的变化情况。
4. 数据分析:将采集到的实验数据导入ACME便携工控机,进行数据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制动距离:实验车辆在初速度为50km/h时,制动距离为19m,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2. 制动减速度:实验车辆在制动过程中的平均减速度为7.5m/s²,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3. 制动压力:实验车辆在制动过程中的最大制动压力为0.8MPa,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4. 分析与讨论:(1)实验结果表明,该实验车辆的制动性能良好,制动距离、制动减速度和制动压力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2)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制动过程中,制动压力的变化对制动性能有较大影响。
在制动初期,制动压力迅速上升,随后逐渐趋于稳定。
这说明制动系统在制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响应性能。
汽车制动性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汽车制动性能的测试和分析,探究汽车制动系统的可靠性和工作性能,为汽车制动系统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汽车制动系统主要由制动踏板、主缸、助力器、制动分泵、制动油管、制动器等部分组成。
当驾驶员踏下制动踏板时,制动踏板通过杠杆作用,将力量传递给主缸,主缸产生液压压力,通过助力器将压力传递到制动分泵。
制动分泵将液压压力传到制动油管中,使制动器产生摩擦。
汽车制动性能实验主要测试制动距离、制动力和刹车灵敏度。
三、实验设备和材料1.实验车辆2.制动测功机3.测距装置4.数据采集仪5.计算机6.手动测量工具7.实验软件四、实验步骤1.车辆准备将实验车辆停稳在测试区域内,并调整车辆制动系统,保证制动系统正常工作。
2.实验装置安装将制动测功机固定在地面上,并与车辆制动系统相连。
安装测距装置,并调整到适当位置。
3.数据采集仪和计算机设置将数据采集仪连接到实验车辆的传感器上,并设置合适的参数。
连接计算机,并打开实验软件。
4.实验操作驾驶员踏下制动踏板,使车辆减速。
实验软件会自动记录制动距离、制动力和刹车灵敏度。
5.数据处理将实验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计算平均制动距离、平均制动力和平均刹车灵敏度,并进行比较和讨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平均制动距离为X米,制动力为X牛顿,刹车灵敏度为Xms-2经过分析和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制动距离与制动力成正比,即制动力越大,制动距离越短。
2.刹车灵敏度越高,车辆制动反应时间越短,制动效果越好。
3.制动系统的可靠性与制动距离和制动力密切相关,需要对制动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
六、实验结论通过对汽车制动性能的测试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制动距离与制动力成正比,刹车灵敏度对制动效果有重要影响。
2.制动系统的可靠性与制动距离和制动力密切相关,需要定期维护和检查。
汽车制动性实验报告(一)引言概述:
汽车制动性是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外力作用后能够迅速减速并停下来的性能。
为了验证汽车的制动性能,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动实验。
本文将详细介绍汽车制动性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正文:
1. 制动能力测试
- 布置实验设备和测量仪器
- 选择合适的测试路段和条件
- 测定汽车在各种速度下的制动距离
- 记录制动距离与刹车力的关系曲线
- 分析不同车速下的制动性能差异
2. 制动灵敏度测试
- 选取不同施加刹车力的实验组
- 测试汽车对不同刹车力大小的响应时间
- 分析制动灵敏度与刹车力之间的关系
- 比较不同车辆的制动灵敏度表现
3. 制动平衡测试
- 利用制动力测试仪测定四个车轮的制动力
- 分析制动力的分布情况
- 检测车辆在制动过程中的左右平衡性
- 针对不平衡情况提出调整建议
4. 制动热衰变测试
- 使用测温仪测量制动器片和制动盘的温度
- 进行连续制动实验并记录温度变化
- 分析制动热衰变的过程和速率
- 探讨制动器的热衰变对制动性能的影响
5. 制动安全性测试
- 模拟紧急制动情况,观察车辆的反应
- 测试ABS(防抱死刹车系统)的效果
- 比较不同车辆的制动安全性能
- 分析制动性能的改善方向和建议
总结:
通过上述五个方面的实验研究,我们对汽车的制动性能进行了全面的评估。
制动能力、灵敏度、平衡性、热衰变和安全性都是衡量汽车制动性的重要指标。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该车辆的制动性能良好,但在某些条件下仍存在改进空间。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帮助提升汽车制动性能,从而更好地保障驾驶人的安全。
机动车检测汽车制动性能检测作业指导书1、检测目的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规定:“6.13.1.1汽车在制动试验台上测出的制动力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台试制动力要求(1)制动力平衡要求在制动力增长全过程中同时测得的左右轮制动力差的最大值,与全过程中测得的该轴左右轮最大制动力中大者之比,对前轴不得大于20%,对后轴:当后轴制动力大于或等于后轴轴荷的60%时不得大于24%;当后轴制动力小于后轴轴荷的60%时,在制动力增长全过程中同时测得的左右轮制动力差的最大值不得大于后轴轴荷的8%。
(2)汽车制动协调时间(指在急踩制动时,从踏板开始动作至制动力达到表2规定的制动力75%时所需的时间):对采用液压制动系的车辆不得大于0.35s;对于采用气压制动系的车辆不得大于0.56s。
(3)车轮阻滞力:进行制动力检测时,车辆各轮的阻滞力均不得大于该轴轴荷的5%。
(4)驻车制动性能当采用制动试验台检验车辆驻车制动力时,车辆空载,乘坐一名驾驶员,使用驻车制动装置,驻车制动力的总和应不小于该车在测试状态下整车重量的20%;对总质量为整备质量1.2倍以下的车辆,限值为15%。
”2、检测仪器及功能⑴检测仪器: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ACZD-10⑵功能:①检测汽车制动力;②检测汽车制动力平衡;③检测车轮阻滞力;④检测汽车制动协调时间;⑤检测汽车驻车制动力。
3、操作步骤(1) 打开制动台电源开头,仪表自动复位。
(2)打开工位计算机,双击桌面上的“制动检测程序”图标,起动程序后点“自动检测”按钮,再点“开始”按钮,引导系统开始自动检测。
⑶轴重测定后,引导系统指示“制动检测前轴进入制动台”,进行制动检测,前轴制动检测过程如下:①引车员将汽车前轮开上汽车制动试验台。
②计算机控制下起动电机,制动台滚筒转动。
③紧接着,引导系统上显示:“踏制动踏板到底后松开”时,引车员在此时将刹车踏板迅速踩到底,然后松开刹车踏板,跟着引导系统的提示操作。
一、实验目的检测和分析汽车的制动性能二、检测项目制动距离,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MFDD(因场地和实验仪器问题,本次实验不检测制动方向稳定性和制动协调时间,制动初速为30km/h。
另外,本次所用仪器可检测制动时间和最大减速度)三、实验仪器1.CTM2002A汽车拖拉机综合检测仪2.制动传感器,装在制动踏板上3.OES-Ⅱ非接触式车速仪(光电传感器)可装于汽车的全端,后端或侧面;要求:安装牢固,并用保险绳傅劳。
传感器的光学镜头要垂直地面,镜头前端与地面距离约500mm,镜筒上的标白线方向对准汽车行驶方向(向前或向后)四、实验步骤1.综合检测仪的使用方法和检测过程打开电源开关,按下任意键→(测试参数设置菜单)按“确认键”→(主测试菜单)按“↓↑”键选择要测的项目(制动试验)。
当实测车速等于设置的“测试车速”时,仪器发出“嘀”的声,表示测试条件已具备,按“确认键”开始进行测试,同时开始制动,当车速降至0时,测试过程自动结束,屏幕左下侧显示测试结束,分别为制动初速,制动距离,制动时间,最大减速度和MFDD,按“F1”键可将测试结果打印出来。
附:制动距离、MFDD和制动稳定性的要求2.OES-Ⅱ非接触式车速仪的安装方法1)用螺栓安装到汽车前端或后端车体上2)安装要牢靠,防止汽车行进时传感器有较大幅度的抖动或汽车制动时产生较大变形、移位和甩动3)传感器的光学镜头要垂直地面,前后倾角允许误差为正负3度,左右倾角允许误差为正负5度,镜头前端与地面距离约500mm。
本次试验该车速仪安装在汽车后端。
3.连接好仪器,设置好汽车拖拉机综合检测仪4.试验汽车检查1)检查汽车安全带是否正常;2)检查汽车轮胎有无过多磨损;3)停车时猛踩制动踏板,检查制动踏板和汽车制动是否正常;5.启动汽车,加速至初速40km/h,当仪器“嘀”的一声时,按下确认,同时空挡刹车。
6.实验结束,打印数据并分析;1)实验数据测得:MFDD=0.8202/m s a ’=-6.752/m smax a =-12.172/m st=2.65ss=11.615mV0=45.1m/s2) 分析试验汽车制动性能良好;五、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学习了解了CTM2002A 汽车拖拉机综合检测仪的使用方法和检测汽车制动性能的实验过程,并通过所得数据分析汽车的制动性能,虽然本次实验没有进行制动跑偏的检测,但在理论学习中,了解到汽车制动时如果跑偏是极其危险的。
实验九汽车制动性实验
一.实验内容
行车制动系统冷态效能实验
二.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汽车制动系统冷态效能的方法,了解有关仪器的工作原
理和使用方法,学会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三.实验条件
1.实验车辆
(1)试验车车辆技术状态(如轮胎气压、胎面花纹高度、制动、转向性能及发动机工作状态等)及车用燃料、润滑油(脂)和制动液牌号、规格应符合该车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要求。
新车须经过2500km磨合行驶。
(2)车辆加载质量。
除有特殊规定外,轿车为规定乘员数的一半(取整数),城市客车为总质量的65%,其它车辆为额定满载。
乘员质量按每员65kg计算。
载荷按试验技术条件要求放置在车厢内,固定牢靠,试验时不得晃动和颠离,不得因潮湿、散失等条件变化而改变其质量大小。
2.仪器精度
仪器的精度不低于0.5%。
计时器最小读数为0.1s。
试验仪器必须经过计量检定,在有效期内使用;并在使用前进行调整,确保功能正常,符合精度要求。
四.实验原理
行车制动系统冷态效能实验:当车速达到30Km/h时,迅速踏下制动踏板,仪器开始采样,汽车减速直至停车,仪器停止采样。
五、实验仪器
1. GPS数据采集系统:综合多颗已知位置的卫星的数据计算接收机的具体位置及其变化,并换算得到试验车行驶的速度、加速度、时间、距离。
六、实验方法与步骤
1.按仪器说明书的要求将仪器的各个连接线以及电源线接好。
2.打开电源盒的电源开关。
3.打开软件VBox Tools,选择COM端口连接数据采集器。
4.步骤
(1)报告生成器试验设置Start Conditions
(2)勾选“制动触发器激活”
(3)Line Conditions :勾选“时间 每
0.01s” Apply
(4)当踏下制动踏板时,制动触发器激活,仪器开始自动采样,车速达到0km/h 后结束试验。
(5)保存结果:报告生成器 保存结果 XLS Excel format
七、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1. 实验数据记入下表中
2. 制动距离校正
制动初速度在极限偏差为3%的范围内,制动距离按下式修正:
其中:L—校正后的制动距离,m;
L′—测定的制动距离,m ;
u— 初速度的规定值,Km/h ;
u ′— 初速度的测量值,Km/h 。
3. 计算充分发出的平均制动减速度。
七、实验的重点和难点
1.计算充分发出的平均制动减速度。
八、注意事项
1.实验时注意力集中,做好安全防范,按要求操作仪器。
2.正确连接仪器电源的正、负极。
九、思考题
1.汽车制动性的评价指标?
2.汽车制动性试验包括哪些项目?可能用到哪些仪器?
3.影响汽车制动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
)'/('u u L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