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鞘瘤手术记录
- 格式:doc
- 大小:767.50 KB
- 文档页数:2
腋窝部巨大尺神经鞘膜瘤1例报告腋窝部巨大尺神经鞘膜瘤1 例报告作者李大伟,陈克俊,王晓南【关键词】腋窝巨大尺神经鞘膜瘤神经鞘膜瘤neurilemoma是指由分化的肿瘤性雪旺氏细胞构成的包膜完整的良性肿瘤,其生长缓慢并有自限性,一般直径不超过2 cm[1],少见大于10 cm者。
我院于2005年收治1 例腋窝部10 cm7 cm6 cm大小的尺神经鞘膜瘤,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患者,男,43 岁。
2年前无意间发现右腋窝部肿物,触之较硬,按压无疼痛及窜麻感,肩部活动正常。
1年后,时发右上肢内侧及右环、小指针刺样疼痛,可缓解,同时发现肿物有所增大。
半月前自觉右肩及上臂胀痛、沉重,遂来我院诊治。
体格检查右腋窝处皮下深部可触及边界清楚,表面光滑,鸭蛋样大小的肿物。
中等硬度,纵向移动性小于横向。
肿块无明显压痛。
叩触时可出现沿右上肢内侧至手环、小指远端放射状针刺感。
局部皮温不高,右肩及右上肢未见异常。
核磁共振检查显示右腋窝部神经、动静脉区域软组织肿物,边界清楚,大小为10 cm7 cm6 cm,考虑神经鞘瘤。
入院诊断a臂丛神经内侧束鞘膜瘤;b右腋窝部软组织肿物,臂丛神经内侧束受压。
2 手术切除手术在全麻下进行。
取以肿物为中心的纵形切口,长约12 cm。
逐层暴露。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腋部筋膜,可见肿物大部分位于胸大肌深层,将胸大肌牵开,充分显露肿瘤及腋部神经血管束。
该瘤体呈卵圆形,淡黄色,中等硬度,约为8 cm6 cm5 cm 大小见图1。
瘤体位于尺神经干内,正常的神经束被瘤体挤压呈分散状。
边界清楚,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无明显黏连。
切开神经外膜,将正常的神经束自瘤体包膜外仔细剥离并予以保护,充分显露肿瘤,可见一神经束组与肿瘤的远、近端相延续。
自肿瘤的远、近端切断与肿瘤相连续的神经束组,将肿物取出。
切开的尺神经外膜以无损伤线间断闭合。
彻底止血,逐层闭合。
伤口内置一负压吸引管,患肢以弹力绷带于上臂内收位固定,肿物送病检。
医院手术记录单手术日期Operating Date: 主刀医生Operating surgeon:第一助手First Assistant:第二助手Second Assistant:麻醉方式Anesthesia Type: 腰硬联合麻醉麻醉人员Anesthesiologist:术前诊断:右坐骨神经鞘瘤Pre-operative Diagnosis:neurinoma of right sciatic nerve术后诊断:右坐骨神经鞘瘤Post-operative Diagnosis:neurinoma of right sciatic nerve手术名称:右大腿神经鞘瘤切除术Procedure Performed:resection of right sciatic neurinoma术中发现Findings(Normal+ Abnormal):右大腿跟部一约直径2*3cm肿块,坐骨神经鞘膜来源,囊实性,偏心突出于神经主干内侧,周围包膜完整手术经过Description of Operative Procedure:1、麻醉后,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2、沿右大腿根部做纵行切口,剥离周围组织。
找到坐骨神经,认清与肿瘤关系,避免牵拉损伤。
3、分离切开肿瘤包膜,结扎肿瘤附着血管,沿包膜钝性分离,剥离肿块,见神经干完整无损伤。
4、大量生理盐水及稀释的PVP-I冲洗,严密止血后逐层缝合切口。
5、无菌敷料包扎。
6、经PACU安返回房。
冰冻切片诊断Rapid Frozen Section Telephone Diagnosis:神经鞘瘤手术标本Specimens Removed:切除肿瘤组织失血量Blood Loss:血、血制品使用Blood Products Administered: PRBC 0 FFP 0 Plates 0手术切口分级Surgical Site Classification:II □清洁切口II □半污染切口III □污染切口IV □感染切口手术医生签名:日期:2009-7-23Signature of Operating Surgeon Date & Time。
听神经鞘瘤乙状窦后入路骨瓣开颅手术技巧(附20例报告)摘要】目的探讨听神经鞘瘤乙状窦后入路骨瓣开颅手术技巧,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听神经瘤病人术后生存质量。
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20例听神经鞘瘤患者进行整理,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病人均采用乙状窦后入路骨瓣开颅显微手术,肿瘤全切率90%,无死亡比例,无脑脊液漏、无假性脑膜膨出,无术后枕颈部顽固性疼痛等并发症,临床疗效满意。
结论熟练掌握乙状窦后入路骨瓣开颅技巧可避免一些手术并发症,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对于提高听神经瘤综合手术质量意义重大。
【关键词】听神经鞘瘤乙状窦后入路骨瓣开颅技巧听神经鞘瘤乙状窦后入路骨窗开颅术后遗留骨缺损有影响美观、易皮下积液、脑脊液漏、假性脑膜膨出,枕颈部顽固性疼痛、患者有心理障碍等弊端。
因此,我院于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20例听神经鞘瘤采用乙状窦后入路骨瓣开颅,术后骨瓣复位,效果良好。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8例,女12例;年龄30—65岁,平均41岁。
病程3月—4年,平均42个月。
临床表现:听力下降15例,一侧听力丧失5例,头痛3例,面部麻木6例,头晕8例,行走不稳6例,脑积水1例。
1.2手术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侧卧位头顶略下垂、后旋,乳突位于最高点,Mafield头架固定头部,乳突后s形切口,切开皮肤肌肉,暴露乳突根部、二腹肌沟和星点,在星点外上方5mm处,横窦和乙状窦交点外上界钻1孔或磨钻磨出1骨孔,将明胶海绵自骨孔塞入硬膜外,方向指向横窦、乙状窦。
铣刀逆时针方向铣开骨板,乳突气房开放,大块骨蜡封闭,切开硬膜,打开枕大池释放脑脊液减压后,轻轻牵开小脑,行肿瘤显微切除。
肿瘤切除完全后,硬脑膜悬吊,硬膜减张缝合,骨瓣复位固定,不放置引流,分层缝合肌肉和头皮。
2 结果2.1病理结果病例均为听神经鞘瘤。
2.2手术结果肿瘤全切除18例,次全切除2例;开颅时间为45—90min,平均60分钟;复位的骨瓣全部采用颅骨钛连接片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