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寿险准备金评估
- 格式:ppt
- 大小:331.50 KB
- 文档页数:40
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办法正文:----------------------------------------------------------------------------------------------------------------------------------------------------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21年第11号《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办法》已于2021年5月20日经银保监会2021年第5次委务会议审议通过。
现予公布,自2021年12月1日起施行。
主席郭树清2021年10月15日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的监督管理,促进保险公司稳健经营,夯实偿付能力计量基础,保护被保险人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非寿险业务,是指除人寿保险业务以外的保险业务,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短期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业务以及上述业务的再保险业务。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保险公司,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经营上述非寿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包括财产保险公司、人身保险公司及再保险公司。
第四条保险公司应建立并完善准备金管理的内控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
保险公司评估各项准备金,应按照银保监会的规定,遵循非寿险精算的原理和方法,保持客观、谨慎,并充足、合理地提取和结转各项准备金。
第五条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对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进行监管。
第二章准备金的种类及评估方法第六条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包括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及未决赔款准备金。
第七条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是指在准备金评估日为尚未终止的保险责任而提取的准备金,包括未赚保费准备金及保费不足准备金。
第八条未赚保费准备金是指以未满期部分保费收入为基础所计提的准备金,并应减除与获取保费收入相关联的保单获取成本的未到期部分。
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基础数据、评估与核算内部控制规范(保监发[2012]19号)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基础数据、评估与核算内部控制规范》的通知保监发〔2012〕19号各保监局,各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为规范保险公司对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的管理,督促公司加强准备金评估的内部控制,提高准备金计提的充足性、合理性与科学性,促进公司审慎经营、防范风险,我会制定了《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基础数据、评估与核算内部控制规范》。
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二○一二年三月一日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基础数据、评估与核算内部控制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加强准备金评估的内部控制,提高准备金计提的充足性、合理性与科学性,促进保险公司审慎经营、防范风险,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办法(试行)》(保监会令〔2004〕13号)与《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基本准则》(保监发〔2010〕69号)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所指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包括偿付能力报告中的准备金与财务报告中的准备金。
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包含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与未决赔款准备金,其中未决赔款准备金包含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已发生未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及理赔费用准备金。
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内部控制包括准备金基础数据的内部控制、准备金精算评估的内部控制以及准备金核算的内部控制三个部分。
第三条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基础数据、评估与核算管理工作由保险公司董事会或同等权力机构承担最终责任。
保险公司法定代表人对准备金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准备金基础数据真实性以及对准备金评估与核算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实施、维护与监控由保险公司总经理负责。
第四条为确保准备金充足、合理、科学的计提及相关信息准确的披露,保险公司应建立准备金基础数据、评估与核算内部控制流程,加强管理。
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基础数据、评估与核算内部控制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加强准备金评估的内部控制,提高准备金计提的充足性、合理性与科学性,促进保险公司审慎经营、防范风险,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办法(试行)》(保监会令〔2004〕13号)与《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基本准则》(保监发〔2010〕69号)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所指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包括偿付能力报告中的准备金与财务报告中的准备金。
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包含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与未决赔款准备金,其中未决赔款准备金包含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已发生未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及理赔费用准备金。
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内部控制包括准备金基础数据的内部控制、准备金精算评估的内部控制以及准备金核算的内部控制三个部分。
第三条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基础数据、评估与核算管理工作由保险公司董事会或同等权力机构承担最终责任。
保险公司法定代表人对准备金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准备金基础数据真实性以及对准备金评估与核算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实施、维护与监控由保险公司总经理负责。
第四条为确保准备金充足、合理、科学的计提及相关信息准确的披露,保险公司应建立准备金基础数据、评估与核算内部控制流程,加强管理。
保险公司管理层、精算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在准备金管理过程中应分级授权,权责分明,分工合作,相互制约:(一)保险公司负责精算工作的部门应作为准备金评估的职能部门,应负责牵头研究确定年度准备金评估的假设、方法、模型,选取恰当的发展因子与边际水平,提出准备金评估结果初步意见,并作为发起部门将准备金评估相关事项会签相关部门。
(二)保险公司负责财务工作的部门应及时准确提供费用等财务方面的基础数据,参与准备金评估有关的重大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确定,参与准备金评估流程及内控的设计。
保险公司财务部门同时应作为准备金核算的职能部门,负责将保险公司董事会和公司管理层确定的准备金核算结果计入会计分录,并编制会计报表。
非寿险准备金及其评估方法作者:蒋青松,李保东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21期摘要:对于经营非寿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而言,非寿险准备金是资产负债表上最大的负债项目,因此,非寿险准备金的合理分类、科学评估就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通过给出非寿险准备金的概念和分类,并讨论非寿险准备金科学评估的必要性,对保险理论与实务中的一些评估非寿险准备金的常用方法作出了简单的描述和总结。
关键词:非寿险准备金;准备金评估;链梯法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1-0084-02一、非寿险准备金的含义和分类准备金在银行、保险、证券和投资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不同的领域,准备金的概念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
保险准备金是指保险人为保证其如约履行保险赔偿或给付义务,根据政府有关法律规定或业务特定需要,从保费收入或盈余中提取的与其所承担的保险责任相对应的一定数量的基金。
2004年 12月,中国保监会发布了《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并于2005年1月15日实行。
按照其规定,保险公司的非寿险业务是指除人寿保险业务以外的保险业务,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短期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以及上述业务的再保险业务。
“非寿险准备金”就是指经营非寿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用于支付未来赔付而预留或准备的基金。
一般而言,非寿险准备金包括保费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和理赔费用准备金三部分,反映了非寿险保险人在评估日之后应当承担的所有保单赔付责任以及这期间发生的费用。
保费责任准备金是保险人对评估日之后可能发生的保险事故应当承担的赔付责任,主要包括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保费不足准备金。
未决赔款准备金是保险人对所有在评估日之前已经发生索赔事故、但没有完全赔付、应当在评估日之后承担的赔付责任。
理赔费用准备金则是指对尚未结案的赔案可能发生的费用而提取的准备金。
关于未决赔款准备金,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分类方式。
《非寿险精算》试题及答案(解答仅供参考)第一套一、名词解释1. 非寿险精算:非寿险精算是研究非寿险业务中风险评估、保费定价、准备金评估、损失分布分析等领域的数学和统计方法。
2. 损失概率:损失概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一特定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 纯保费:纯保费是指保险公司为了覆盖预期的损失成本而收取的保费。
4. 保险准备金:保险准备金是保险公司为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索赔而储备的资金。
5. 责任年限法:责任年限法是一种计算未决赔款准备金的方法,基于假设所有未决赔款将在一定年限内结案。
二、填空题1. 非寿险精算的主要内容包括风险评估、______、准备金评估和损失分布分析。
答案:保费定价2. 在非寿险业务中,______是决定保费水平的重要因素。
答案:损失概率和损失程度3. 如果实际赔付金额超过已收取的保费和投资收益之和,就需要动用______来支付。
答案:保险准备金4. 在非寿险精算中,______是一种常用的损失分布模型。
答案:泊松分布或帕累托分布5. 在责任年限法中,如果假设所有未决赔款将在一年内结案,那么这就是______责任年限法。
答案:一年三、单项选择题1. 非寿险精算主要应用于哪种类型的保险业务?A. 寿险B. 健康险C. 财产险D. 意外险答案:C. 财产险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非寿险精算的内容?A. 风险评估B. 保费定价C. 投资管理D. 准备金评估答案:C. 投资管理3. 在非寿险精算中,用来衡量风险大小的指标是?A. 损失概率B. 损失程度C. 风险暴露D. 风险溢价答案:A. 损失概率4. 下列哪种方法可以用来计算非寿险业务的未决赔款准备金?A. 综合比例法B. 平均估算法C. 责任年限法D. 追溯法答案:C. 责任年限法5. 在非寿险精算中,如果某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为0.1,且每次发生时的平均损失为1000元,则该风险的期望损失为?A. 10元B. 100元C. 1000元D. 10000元答案:B. 100元四、多项选择题1. 非寿险精算的主要内容包括:A. 风险评估B. 保费定价C. 准备金评估D. 损失分布分析E. 投资管理答案:ABCD2.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非寿险业务的保费定价?A. 损失概率B. 损失程度C. 营运费用D. 目标利润E. 法律法规答案:ABCD3. 下列哪些方法可以用来计算非寿险业务的未决赔款准备金?A. 综合比例法B. 平均估算法C. 责任年限法D. 追溯法E. 预测法答案:ABCD4. 在非寿险精算中,以下哪些是常用的损失分布模型?A. 正态分布B. 泊松分布C. 帕累托分布D. 对数正态分布E. 卡方分布答案:BC5. 下列关于非寿险精算的陈述中,哪些是正确的?A. 非寿险精算是研究非寿险业务中的风险评估和管理的学科。
08G非寿险责任准备金评估(以下1-20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1.关于非寿险责任准备金概念的以下描述,错误的说法是()。
(A)责任准备金是在某一置信水平下,对保单未来负债的估计值(B)按照《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办法(试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等同于未赚保险准备金(C)保险保障基金是从保费收入中提取、用于补偿保险客户损失而计提的责任准备金(D)保费不足准备金属于责任准备金(E)投资风险准备与保险责任无关,不属于责任准备金参考答案: C.保险保障基金不属于非寿险责任准备金2.对于业务规模稳定增长的非寿险公司,低估未决赔款准备金在理论上会导致()。
(A)高估公司盈余(B)减少税收(C)低估已发生赔款(D)提高偿付能力比率(E)不改变已发生赔款参考答案:E已发生赔款=已付赔款+(年末未决赔款准备金-年初未决赔款准备金)如果年初年末业务规模稳定,年初年末同样的低估准备金,理论上不会影响当年财务状况。
3.如果需要借鉴美国NAIC的“三测试方法”来评估长期未赚保费准备金,其哪一项测试更能反映保费收入与费用的匹配原则?()(A)三种测试均不能(B)测试一(C)测试二(D)测试三(E)三种测试均可以参考答案C:测试2。
测试允许保费随着未来赔款和费用的出现,匹配收入和费用。
4.定义保险业务的赔付率时,若分母用已赚保费,对应的分子的各项目中,不包括的项目是()。
(A)已付赔款(B)已报告赔款准备金(C)直接理赔费用准备金(D)IBNR准备金(E)保险费不足准备金答案:E5.关于评估短期险未赚保费准备金的年比例法、季比例法和月比例法,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都假设保费收入均匀分布(B)所要求的假设条件依次更为严格(C)评估准确性依次增强(D)如果保费收入集中于上半年,采用年比例法会高估未到期风险(E)如果费收入集中在下半年,采用年比例法会高估未到期风险答案:E6.关于未决赔款准备金评估的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基础数据、评估与核算内部控制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加强准备金评估的内部控制,提高准备金计提的充足性、合理性与科学性,促进保险公司审慎经营、防范风险,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办法(试行)》(保监会令〔2004〕13号)与《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基本准则》(保监发〔2010〕69号)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所指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包括偿付能力报告中的准备金与财务报告中的准备金。
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包含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与未决赔款准备金,其中未决赔款准备金包含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已发生未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及理赔费用准备金。
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内部控制包括准备金基础数据的内部控制、准备金精算评估的内部控制以及准备金核算的内部控制三个部分。
第三条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基础数据、评估与核算管理工作由保险公司董事会或同等权力机构承担最终责任。
保险公司法定代表人对准备金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准备金基础数据真实性以及对准备金评估与核算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实施、维护与监控由保险公司总经理负责。
第四条为确保准备金充足、合理、科学的计提及相关信息准确的披露,保险公司应建立准备金基础数据、评估与核算内部控制流程,加强管理。
保险公司管理层、精算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在准备金管理过程中应分级授权,权责分明,分工合作,相互制约:(一)保险公司负责精算工作的部门应作为准备金评估的职能部门,应负责牵头研究确定年度准备金评估的假设、方法、模型,选取恰当的发展因子与边际水平,提出准备金评估结果初步意见,并作为发起部门将准备金评估相关事项会签相关部门。
(二)保险公司负责财务工作的部门应及时准确提供费用等财务方面的基础数据,参与准备金评估有关的重大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确定,参与准备金评估流程及内控的设计。
保险公司财务部门同时应作为准备金核算的职能部门,负责将保险公司董事会和公司管理层确定的准备金核算结果计入会计分录,并编制会计报表。
非寿险精算一、名词解释1、到期风险单位数:也称为已经风险单位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保险人已经提供了相应的保险保障的风险单位数。
2、未到期风险单位数:是指在承保的风险单位数中,截至到某个时点,保险公司尚未提供保险保障的风险单位数。
3、已赚保费:也称作满期保费,是指在保险人所收保费中,已尽保险责任所对应的那部分保费。
4、未赚保费:也称作未到期保费,是指在保险人所收保费中,未尽保险责任所对应的那部分保费。
5、纯费率:是指保险公司对每一风险单位的平均赔款金额,通常用赔款总额与风险单位数之比进行估计,其计算公式为EL P,P 表示纯费率,L 表示赔款总额,E 表示风险单位数。
6、赔付率:是指在每单位保费中用于支付赔款的部分,通常用赔款与保费之比进行估计。
7、事故年度法:即按事故年汇总数据,是汇总精算数据最常见的方法。
按事故年汇总数据就是以事故发生为统计标准,把发生在同一日历年度的保险事故所对应的赔款和保费等数据汇总在一起。
8、未决赔款准备金:是指在会计年度末,已经发生的赔案由于尚未处理(包括尚未报告)或赔付而必须提存的责任准备金。
二、简答题1、确定保险产品市场销售价格的方法(1)使用保险市场上或竞争对手的相同产品的价格;(2)根据利润目标确定价格;(3)在期望保险成本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百分比来确定价格,增加的这个百分比相当于费用附加和利润附加;(4)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确定价格;2、数据汇总的方法(1)事故年度法:按事故年汇总数据就是以事故发生为统计标准,把发生在同一个日历年度的保险事故所对应的赔款和保费等数据汇总在一起。
(2)保单年度法:按保单年汇总数据就是以保单生效日期为统计标准,把在同一个日历年度生效的保单所对应的赔款和保费等数据归集在一起。
(3)日历年度法:按日历年汇总数据就是把发生在同一日历年度的会计数据归集在一起,而不论这些保单何时签发,相应的事故何时发生。
(4)报案年度法:按报案年汇总数据就是以保险事故的报案时间为统计标准,把在同一个日历年度报案的赔款数据归集在一起,而不考虑事故的发生日期和保单的生效日期。
非寿险公司未决赔款准备金逐月评估方法探讨林景添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公司精算部一、引言未决赔款准备金(Claim Reserve)是保险公司为已发生但尚未理赔完毕的赔案所预先留存的资金准备,包括已发生已报告未决赔款准备金和已发生未报告未决赔款准备金(IBNR)。
作为非寿险公司财务报表上的一项重要负债,未决赔款准备金的评估至关重要。
对一家成熟的非寿险公司来说,其未决赔款准备金净额可能占到一年自留保费收入的三分之一,而根据《保险法》规定,非寿险公司当年自留保费不得超过资本金和公积金之和的4倍,因此,未决赔款准备金的提取是否准确不仅关系到当年利润核算是否准确,更关系到一家非寿险公司能否持续经营。
1999年,保险评级机构 A.M.Best调查了1969-1998年之间640家破产公司的破产原因(其中214家公司不能识别主要破产原因),调查结果表明,准备金低估导致破产的公司占总破产公司的34%,准备金低估是非寿险公司破产的首要原因,如2001年5月,澳大利亚第二大非寿险公司HIH保险公司(HIH Insurance Limited)破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未决赔款准备金提取不足引起的,未决赔款准备金提取不足额达到19亿澳元。
具体见表1。
表1:非寿险公司破产原因分析主要原因破产公司数目所占比例% 低估准备金145 34快速增长(定价不足)86 20欺诈44 10高估资产39 9巨灾36 8改变核心业务28 7附属公司26 6再保险失败22 5数据来源:A.M.Best(1999)未决赔款准备金评估不准可能导致的结果如图1所示。
如果未决赔款准备金高估,将会使公司核算利润偏低,或者亏损,致使公司在未来提高产品价格,导致产品失去市场竞争力,丧失客户;如果未决赔款准备金低估,将会使公司核算利润偏高,致使公司对产品价格持乐观态度,通常会降价以提高市场份额,最终导致公司破产。
因此,无论未决赔款准备金高估还是低估,都会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的影响。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回溯分析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2012.05.17•【文号】保监发[2012]46号•【施行日期】2012.05.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保险正文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回溯分析管理办法》的通知(保监发〔2012〕46号)各财产保险公司:为加强准备金评估充足性监管,及时掌握各财产保险公司准备金评估的质量,规范非寿险业务准备金评估回溯分析工作,根据《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办法(试行)》、《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基本准则》和《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基础数据、评估与核算内部控制规范》,我会制定了《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回溯分析管理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准备金回溯分析报告应以正式公文报送至我会,同时将电子版发送至以下邮箱:************************.cn。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二○一二年五月十七日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回溯分析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评估充足性监管,及时掌握各财产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保险公司”)准备金评估的质量,规范准备金回溯分析工作,根据《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办法(试行)》、《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基本准则》和《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基础数据、评估与核算内部控制规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准备金回溯分析是利用后续信息对前期准备金评估结果进行评判与分析,以检验与改进准备金评估质量的过程与方法,即采用回溯日的数据基础和信息对前期会计报表中的准备金评估结果进行重新评估,通过比较重新评估结果与原评估结果的差异,衡量保险公司准备金评估的充足性,分析前期准备金评估的假设、方法与流程的合理性,以此发现问题并在后续会计期间的准备金评估中进行修正。
第三条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回溯分析包括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回溯分析和未决赔款准备金回溯分析,其中未决赔款准备金包括已发生已报告未决赔款准备金、已发生未报告未决赔款准备金和理赔费用准备金。
与其他行业相比,保险业的负债主要由各种责任准备金组成非寿险责任准备金是对保险合同所承担的保险责任或经营风险的评估结果,其计算需要依赖保险精算人员运用特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计量,这是非寿险责任准备金的确认与计量不同于其他负债的地方,也是初次涉及保险会计的财务人员较难理解的地方。
(一)非寿险责任准备金的含义非寿险责任准备金中的责任是指保险公司对被保险人或保单持有人的未了责任,准备金是保险公司因承保保险业务而提取的基金,或者说是对因承保保险业务而引起的将来负债或已有负债的提取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取在先,赔款支付和费用发生在后,所以保险公司要设置一定储备基金以应付未来的保险责任。
按照中国保监会《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办法》的规定,非寿险责任准备金包括:未决赔款准备金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1.未决赔款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是指保险公司在会计期末对已发生保险事故应付未付赔款所提取的一种资金准备,一般包括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已发生未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和理赔费用准备金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是指为保险事故已经发生并已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而保险公司尚未结案的赔案而提取的准备金;已发生未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是指为保险事故已经发生,但尚未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的赔案而提取的准备金;理赔费用准备金是指为尚未结案的赔案可能发生的费用而提取的准备金。
2.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是指保险人为尚未终止的非寿险保险责任提取的准备金,包括保险公司为保险期间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保险合同项下尚未到期的保险责任而提取的准备金,以及为保险期间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保险合同项下尚未到期的保险责任而提取的长期责任准备金。
(二)未决赔款准备金的确认与计量1.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评估最常应用的技术是逐案估计法,即由经验丰富的理赔人员对每一个已报案赔案的未决赔款成本进行估算,同时要考虑索赔自身的特点经济环境等的变化在进行会计处理时,需要精算部门分别提供再保前和再保后的未决赔款准备金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