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波具有能量
- 格式:ppt
- 大小:1.58 MB
- 文档页数:8
初二物理声现象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短跑比赛时,计时员应听到枪声开始计时B.声强级为0dB的声音,人耳刚刚能听到它C.光年是长度单位D.声音在空气中向远处传播时,声波的响度不断减小【答案】A【解析】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需要时间的,计时员距发令枪较远,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正确的计时应该是看到火光计时,所以发令枪的后面都要放一块黑色的板,就是为了让计时员看清火光的。
B选项中的0dB是指人耳刚好听到的声音的大小。
光年是长度单位,是光一年内通过的路程。
声音的响度不仅与声源的振幅有关,还与距声源的远近、声音的分散程度等因素有关。
【考点】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答案】D【解析】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和音色。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响度大。
减弱噪声的途径是一是在声源出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人耳出减弱。
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出减弱噪声。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不合题意;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不合题意;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不合题意;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此题考查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点评:了解声现象的基础知识是此题的关键。
能正确区分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此题较易。
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震耳欲聋”主要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初二物理声现象综合专题试题答案及解析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波具有能量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禁鸣喇叭”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答案】A【解析】声波具有能量,所以医院可以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人们可以用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等,A对;真空不能传声,B错;“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C错;物体振动时,我们不一定能听到声音,比如超声波、次声波,或者没有传声的介质时,我们都听不到声音,D错。
【考点】声现象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答案】 D【解析】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宇航员对话使用的是电磁波),选项A错误。
声源振动的频率,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改变振动频率,即改变声音的音调,选项B中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调,B错误。
隔音墙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的,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选项C错误。
B超是利用超声波检查身体,故选项D正确。
【考点】声音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D.公路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答案】A【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故A正确;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故B错误;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故C错误;D、公路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A.【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噪声的防治。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对声音特征的辨别,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大,强化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是解决识记性题目的基础.4.以下四个图都是我们物理书上的,与它们对应的相关知识不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A、声音可以通过固体进行传播,通过牙齿的传递可以听到声音,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声音的音调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设置噪声监测仪,能够知道噪声的响度大小,但不是减弱噪声的措施,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声呐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工作的,它可以发射超声波,然后收测回波进行计算距离,适用于探测冰山、暗礁、沉船、海深、鱼群、水雷和关闭了发动机的隐蔽的潜艇,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考点】骨传声及骨传导的原理;频率及音调的关系.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音调、防治噪声途径以及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属于基础知识.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B.利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C.“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D.道路旁植树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答案】C【解析】A、实验室很难创造真空环境,因此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一般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所以A说法正确B、因为声音具有能量,可以利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所以B说法正确。
第二章声现象第3节声的利用利用可闻声能传递信息。
利用回声定位能传递信息。
如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除去人体内结石等。
听铁轨传声科学家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发明了声呐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挑西瓜时,找一个塑料可乐瓶甚至烛焰被“吹”灭。
这是因为橡皮膜的振动引如清洗精密仪器、清洗眼镜、超声波);医生用超声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点拨:超声波具有并能传递强大的能量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振动的强大能量把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考点1:回声定位【例1】下列情况中,不是利用回声定位原理的是( )A.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B.汽车利用倒车雷达判断后面障碍物的距离C.超声波导盲仪D.用超声波牙刷刷牙答案:D点拨:A、B、C均是利用回声来确定物体或障碍物的位置,而D是利用了声音具有能量。
考点2:声的利用整合命题【例2】下列对声的应用实例中,主要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A.有经验的瓜农根据拍击西瓜发出的声音就能判断西瓜的生熟B.医生用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脏跳动的情况C.利用声呐测海深D.利用超声波来清洗精密的机械答案:D点拨:A、B、C均是利用声音使我们获得某些信息,D是利用声波具有能量来清洗物体。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误将物体放在右盘中,天平平衡时,左盘中有50克、20克的砝码各一个,游码的示数为如图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应是()A.73.4克B.70.4克C.66.6克D.无法计算2.丽丽新买来一瓶矿泉水,把它放在冰箱冷冻室中很长一段时间后,则这瓶矿泉水A.质量减少了,密度不变B.质量不变,密度减小C.质量、密度都减少了D.质量、密度都不变3.如图所示,在光屏上恰能看到清晰的像。
则像的性质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4.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下列哪个光学器材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 )A.投影仪B.照相机C.放大镜D.近视眼镜5.如图所示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
八上物理声音知识点构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成为声源。
(2)声音的传播:声音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3)声波与声能:声以波的形式传播,它具有能量。
(4)声速: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
空气中的声速大约为340m/s。
(5)回声及其利用:❶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❷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最少需要0.1s,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❸回声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
❹回声测距方法: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二、声音的特性(1)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2)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声音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三、噪声及其控制(1)乐音、噪声的划分:❶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是声源做规则振动产生的;噪声是声源做不规则振动产生的。
❷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等级和危害: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
(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1)人能感受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2)超声波❶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❷特点:具有方向性强、穿透力强等特点。
❸应用:作为信息载体(传递信息),可用于B超、金属探伤、测距等。
1.1声音是什么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
2.通过学生经历多种方法探究声音产生的过程,鼓励思维的形式向开放性和独特性开展。
3.培养学生善于使用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物理实验的习惯,从中感受到物理学的真实性以及物理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教学难点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启发引导法、讲授法、演示法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声音,悦耳动听,变幻莫测,在很多方面丰富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但是,声音也可能成为无形的杀手。
那么平凡而又奇特的声音究竟是什么?声音有哪些特性?她还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带着你的疑问,好奇和经验,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世界。
添加补充〔复备〕二、新课探究活动一:1.1 探究声音的产生1、[试一试] 请学生设计方案:一张纸、一杯水,一个笔帽、一根橡皮筋,怎样使它们发出声音?你能不能设计方案使其他的物品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
各组提出活动方案、讨论。
学生活动:在探究的根底上,用摩擦、搓揉、指弹、撕等方法使纸发出声音,也可把它做成纸筒,纸笛,纸炮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
一杯水到在地上会发出声音。
向笔帽中吹气,会有声音;笔帽扔在地上会有声音。
拨动橡皮筋会有声音。
〔在学生探究过程中适当引导,启发,对于与众不同的方法给予鼓励。
〕2、[想一想]上述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3、[做一做]图1.1体验声音的产生引导学生共同做一做:用手摸着喉头,你在讲话的时候,声带是怎样发声的,〔手按住声带〕提醒学生注意和思考,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击打音叉,把发声的音叉的尖端接触面颊,有什么感觉?师:刚刚在实验的过程中,大家使尺子、纸、水、笔帽、竖笛等都发出了声音,哪些是由固体发声产生的,哪些是由液体、气体发声的,请同学们大概分分类。
生:……师: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1〕出示一件乐器:问是否是声源?突出“正在〞〔2〕我正在讲话时,我的声带是不是声源?你讲话时,,你的声带是不是声源?设问我和同学们之间能互相听到对方的声音,是不是我们之间的空气在起作用呢?那么声音能在哪些物质中传播?4、[归纳结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出声音;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初三物理声现象试题答案及解析1.有的人说话轻柔,有人说话响亮,但不管说话响亮到何种程度,它都不能传播得很远.(1)写出可使声音变响的一项现代发明(或器材)________________;(2)写出可使声音传送得更远的一项发明________________;(3)写出一种能“保存”声音的现代发明________________.【答案】(1)麦克风(扩音器或喇叭)(2)电话(移动电话)(3)磁带(光盘).【解析】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麦克风、扩音器等将声音的响度变大,还可以通过电话等各种通讯手段将声音传播得更远,同时,也可以通过磁带、光盘、硬件盘等各种存储设备将声音保存下来.(1)可使声音变响的现代发明有麦克风、扩音器等各类音响设备;(2)可使声音传送得更远的发明有包括电话、移动电话、网络等在内的各种通讯工具;(3)能“保存”声音的现代发明有磁带、光盘、硬盘等各种存储设备.故答案为:(1)麦克风(扩音器);(2)电话(移动电话);(3)磁带(光盘).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B.“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C.“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音调要低一些【答案】D【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此选项说法正确,不合题意.B、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别出熟悉的人谁在说话,是因为音色不同的原因.此选项说法正确,不合题意.C、“响鼓也要重锤敲”,意思是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发出声音,打击力量越大,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声音的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响度小一些,与声音的音调无关.此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3.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运用了实验和推理的方法,在图所示声现象的探究中运用该方法的是【答案】B【解析】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是建立在真实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向外抽气体,只是越来越少,不可能抽成真空)形成结论,该实验是运用了实验推理法,其形成原理同牛顿第一定律相同,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4.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波具有能量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禁鸣喇叭”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答案】A【解析】声波具有能量,A选项正确;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不一定能听到声音。
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噪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波具有能量B.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C.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 “金噪子”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2.下列现象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的是()A.利用声呐探测鱼群B.医生通过“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C.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D.放在播放歌曲的音响前面的蜡烛的火焰在晃动3.雅安地震时,解放军及时赶到灾区进行救援.被埋者也要积极采取措施配合,方法之一是不断敲击周围坚硬物体,其目的是()A.将周围物体砸开B.利用声传递能量C.利用声传递信息D.消除寂寞4.新年联欢会,一位同学手持一面小鼓,置于点燃的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敲响小鼓,周围同学看到烛火随着鼓声舞动.对这一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烛火舞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鼓面振动产生的是超声波D.周围同学听到的鼓声是由空气传来的5.通常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的噪声,声强级大于()A. 20dBB. 40dBC. 70dBD. 90dB6.昆虫飞行时它们的翅膀都要振动,生物学家研究发现:蝴蝶飞行过程中每秒翅振仅振动5~6次,而蜜蜂飞行过程中每秒翅振动达300~400次,当它们从你身边飞过时,凭听觉()A.能感觉到蝴蝶飞过B.能感到蜜蜂飞过C.都能感觉到它们飞过D.都不能感觉到它们飞7.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C.声音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8.黑匣子是用来记录飞机飞行中各种数据的装置,一旦出现空难,只要找到黑匣子,人们便可知道飞机失事的原因.黑匣子装备了水下信标,一旦飞机坠入水中时,信标开始发送超声波脉冲.从中我们可知()A.超声波脉冲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超声波脉冲可以被人耳直接听到C.超声波脉冲主要是用来传递信息D.超声波脉冲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9.如图所示的芯片大小只有1.5mm,它内置56个超声波发射器和48个接收器,当它导入心脏后,会沿着心脏中的各个主动脉或静脉移动,实时拍摄下心脏内血管的情况,并能精确提供病变位置.下列关于该芯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超声波能成像B.超声波穿透性强C.超声波方向性好D.该芯片发出的超声波不是由振动产生的10.向远处的人喊话,喊话的人用手做成一个喇叭形状,放在自己的嘴上,这样可以()A.提高声音的传播速度,减少声音损失B.提高声音频率,听得更清楚C.减少声音分散,听话人处响度大D.减少声音分散,使各处响度都增大11.“隔墙有耳”的意思是说,在墙的一面说话时,墙另一面的人也能听得到.这个现象能够说明()A.声音能够穿透墙壁传播B.声音能够拐弯传播C.固体、气体能够传播声音D.耳朵有这个特异功能12.下列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A.在居民楼附近种植树木B.在高速路旁建隔音板C.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D.戴耳罩13.在较长的一段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如果另一个人耳朵贴在水管另一端能听到先后三次敲击声,则传来这三次响声的介质依次是()A.铁管、水、空气B.水、空气、铁管C.空气、水、铁管D.水、铁管、空气14.如图所示,某品牌超声波清洁器在清洗眼镜,使用时先向水槽加水使眼镜完全浸没水中,通电清洁器开始工作.此清洁器工作时人站在旁边能听到“嗞嗞”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的音调比人能听到的声音音调低B.超声波传播不需要介质C.人听到的“嗞嗞”声是超声波D.超声波能用来清洗物体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15.以下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A.二胡演奏家用手指按压在弦上的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发声的响度B.在高速公路两侧修建一定高度的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C.站在天坛回音壁的圆形围墙附近说话,可以在围墙内任何位置听见,这是声音的反射现象D.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这表明声音能传递信息二、填空题(共3小题)16.弹吉他时,拨动琴弦可以听到琴声,此时琴弦看上去好像变粗了,这是因为琴弦在_______;若用手掌按在琴弦上,琴声立即消失,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17.如图甲所示,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发出鱼喜欢的声音把鱼诱入鱼网,这表明水能够 ______ ;如图乙所示的“土电话”由两个圆纸盒,一根棉线组成,只要将棉线绷紧,两个人就可以通话了,这“土电话”是利用了 ______ 可以传声的原理制成的.18.钢琴是通过弦的振动发声的,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_________就越大;敲击不同的琴键会听到不同音调的声音,这是因为弦振动的_________不同.三、实验题(共3小题)19.请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后,认真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学习声音之后,小李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二胡、琵琶等弦乐器为什么能演奏出不同音调?在认真观察了乐器之后,他们提出了这样几种猜想:①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长短有关;①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松紧有关;①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粗细有关.为了研究猜想①是否正确,小李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将一根胡琴弦的一端绕结在桌子的腿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挂上几个砝码,使它在桌面上拉紧,并用A、B两个三角形柱状小木块将弦支起.用一把塑料尺弹拨弦的中部,就可以听见弦发出的声音.然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A、B间的距离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A、B间的距离越长,音调越低.小李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弦乐器的音调跟弦长短之间的关系,(1)小李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同一根弦,松紧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________.(2)小李实验过程中,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改变A、B之间的距离,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3)小提琴演员演奏时,手指要在弦上不停地移动,这样做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你将小李他们的实验改进成能研究猜想① 的实验.(写出实验的方法)20.某同学在研究声音的特性时,做了以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_________(高\低),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_(高\低),这说明音调是由_________决定的.(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_________(填变大\变小),听其响度_________(填变大\变小),这说明响度与_________有关.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速度越大.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1)请你在如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像.(2)根据所作图像,温度为15①时声速为__________m/s.(3)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20世纪中期,人们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你能指出在什么情况下试验更容易成功吗?四、计算题(共3小题)22.一辆汽车向山崖匀速行驶,速度是10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某一位置司机鸣笛,经过2s后听到回声,则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是多少?23.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00m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80m后,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30m/s,求汽车行驶的速度.24.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请计算要能区别自己的叫声和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回声,你至少要距离悬崖多少米?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A,声波具有能量,正确,不符合题意;B,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正确,不符合题意;C,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正确,不符合题意;D,“金噪子”发出的声波是高频声波,不是次声波,不正确,符合题意.2.【答案】D【解析】A,利用声呐探测鱼群,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医生通过“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音响前蜡烛的火焰晃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该选项符合题意.3.【答案】C【解析】在地震中遇难,被埋在地震废墟下时,不要大声呼喊,要保存体力,不断敲击周围坚硬物体,发出声音,通过声音传递信息,等待搜救人员发现.4.【答案】C【解析】当魔术师敲响小鼓时,鼓面振动,产生声音,声音能传递能量,使蜡烛火焰跳动.听到的鼓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同学耳朵里,这说明声音在人的听频范围内,不是超声或次声.5.【答案】C.【解析】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0dB的声音最微弱,人耳刚能听见;为了保护听力,30~40dB之间是人们较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的声音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如果声音超过90dB,就会影响听力,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6.【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蜜蜂振动频率是300~400Hz,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能听到飞舞的声音,故能感知到蜜蜂飞过;蝴蝶振动频率是5~6Hz,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不能听到飞舞的声音,故感知不到蝴蝶飞过,故选B.7.【答案】B【解析】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这样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当把空气全部抽空后听不到声音.说明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8.【答案】C【解析】A,超声波也是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超声波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因此听不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飞机上的黑匣子发出超声波,主要是传递信息,该选项说法正确;D,超声波和声波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1500m/s左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9.【答案】D【解析】超声波具有声音的特点可以传播信息和能量,另外还具有定向性好穿透力强等特点,在医疗上的B超就是应用超声波成像的,所以题中说法不正确的是D.10.【答案】C【解析】用两手在嘴边做成“喇叭”状或用“土喇叭”,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使声音的响度更大一些.11.【答案】C【解析】在墙的一面说话时,另一面的人也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可以经过空气,墙壁传到对方的耳朵中即声音可以在气体和固体中传播.12.【答案】C.【解析】A,在居民楼附近种植树木,这是在传播途径中隔离和吸收噪声.不符合题意;B,在高速路旁建隔音板,这是在传播途径中隔离和吸收噪声.不符合题意;C,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D,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13.【答案】A【解析】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所以如果水管足够长,声音先后从铁管、水、空气中传过来.14.【答案】D【解析】A,超声波的音调比人能听到的声音音调高,故A错误;B,超声波传播需要介质,故B错误;C,人听到的“嗞嗞”声不是超声波,超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故C错误;D,超声波能用来清洗物体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15.【答案】A【解析】A,二胡演奏家在表演二胡时,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一样,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故A错误.符合题意.B,建立隔音板,阻碍了噪声从发动机向居民传播的路径,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站在天坛回音壁的围墙附近说话,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造成美妙的音响效果.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铁轨时,螺栓松动改变了物体细微处的结构,那么根据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就可以判断出螺栓有无松动,这就说明了声音可以传播信息.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16.【答案】振动;琴弦的振动停止了.【解析】琴弦发声时,琴弦在快速地振动,所以看上去好像变粗了;按住琴弦后,琴弦停止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17.【答案】传播声音;固体可以传声【解析】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发出鱼喜欢的声音把鱼诱入鱼网,这表明水能够传播声音;土电话是通过棉线传播声音的,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的原理.18.【答案】响度;频率.【解析】因为振幅决定了声音的响度,因此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因此当敲击不同的琴键会听到不同音调的声音,这是因为弦振动的频率不同.19.【答案】①低 ①控制变量法 ①改变振动弦的长短来改变音调①取两根长短相同但粗细不同的弦,用相同个数的钩码固定,并保持AB间的距离相等.【解析】(1)小李在实验过程中,粗细和松紧不变的情况下,改变A、B间的距离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A、B间的距离越长,音调越低.(2)在探究音调跟弦的长短的关系的实验过程中,控制粗细和松紧不变,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3)小提琴演员演奏时,手指要在弦上不停地移动,在粗细和松紧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弦的长短,改变弦的音调(4)取两根长短相同但粗细不同的弦,用相同个数的钩码固定,并保持AB间的距离相等20.【答案】(1)高;高;频率;(2)变大,变大,振幅,发出的声音是次声.【解析】(1)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这说明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锯条,锯条的振幅越大,听其响度越大,这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很难振动,频率小于20Hz,人耳感觉不到.21.【答案】(1)如下图;(2)339;(3)低温【解析】(1)在坐标系中描述空气温度和声音速度的对应点,然后连线,如下图所示;(2)根据图像及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发现,温度每降低10①,声速升高6m/s,所以可以判断15①时声速为339m/s;因为声音在低温状态下,声音的速度降低,所以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在低温下做实验.22.【答案】解:①v=st,①在t=2s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s1=v1t=10m s×2s=20m⁄,声音传播的距离:s2=v2t=340m s×2s=680m⁄,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为s,则:2s=s1+s2,∴s=s1+s22=20m+680m2=350m;司机听到回声汽车距高山的距离:s′=s−s1=350m−20m=330m.答: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是330m.【解析】司机鸣笛后,声音传到高山返回汽车时,汽车以10m/s的速度已经前行了2s,根据速度公式可求汽车行驶的距离;在这段时间内,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是司机鸣笛时汽车与高山距离的2倍,根据速度公式求司机鸣笛时汽车与高山距离;司机听到回声汽车距高山的距离等于司机鸣笛时汽车到高山距离减去汽车行驶的距离.23.【答案】解:设鸣笛时汽车到山崖距离为s,则2s=s声+s车,声音传播的距离:s 声=2s−s车=2×700m−80m=1320m,∵v=st,①声音传播的时间(即车行驶的时间):t=s声v声=1320m330m s⁄=4s,所以汽车行驶速度为:v 车=s车t车=80m4s=20m s⁄.答:汽车行驶的速度是20m/s.【解析】声音传播的距离等于鸣笛时汽车到山崖距离的2倍减去汽车行驶的距离,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声音传播的时间;声音传播的时间与汽车行驶80m所用时间相同,最后根据速度公式求出汽车行驶速度.=0.5s,24.【答案】解:声音从发出到障碍物需要的时间t=0.1s2人至少距离障碍物的距离为⁄s=vt=340m s×0.5s=17m【解析】要想从听觉上区分自己的叫声和回声,声音来回传播的时间至少0.1秒,则声音从发出到=0.5s,人至少距离障碍物的距离为障碍物需要的时间t=0.1s2⁄s=vt=340m s×0.5s=17m。
声的利用一、声音能传递信息1.利用可闻声能传递信息。
各种声现象充满了人们的生活,人们接收外界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声音传递信息,如下表所示。
这些都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例子,实际上,通过声音能获得的信息远不止这些。
2.利用回声定位能传递信息。
蝙蝠为什么能在黑暗中飞翔自如呢?原来,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超声波碰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蝙蝠根据回声到达的方位和时间,就能确定目标的位置,并能判断出目标是否是它要捕捉的昆虫。
人们把这种根据回声探测目标的方法称为“回声定位”。
科学家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
捕鱼时渔民利用声呐来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
3.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 000 Hz 的声波,它的穿透能力很强,且容易发生反射,故超声波被广泛地应用在多种技术中,如下表所示。
练习、题干:下列事例中,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A.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B.超声导盲仪帮盲人探测路上的障碍物C.挑西瓜时,用手指弹几下来判断生熟D.敲鼓时,鼓面上的纸屑随着跳动[答案]:A、B、C[解析]:鼓发声时鼓面上的纸屑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并不是由鼓声获得某些信息。
二、声音能传递能量如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除去人体内结石等。
1.声波具有能量如图所示,找一个塑料可乐瓶,把瓶底剪掉并蒙上橡皮膜,用橡皮筋扎紧。
桌上放一点燃的蜡烛,瓶口对着烛焰。
敲击橡皮膜使其发声,会看到蜡烛的火焰晃动,甚至烛焰被“吹”灭。
这是因为橡皮膜的振动引起了周围空气的振动,而空气的振动又引起了蜡烛火焰的晃动。
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2.声能的利用超声波具有很强的振动、冲击和破碎作用,可以用来清洗物体(如清洗精密仪器、清洗眼镜、超声波洁牙、超声波洗衣机等);医生用超声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使液体雾化(超声波加湿器、药液雾化器等);利用超声波对钢铁、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超声除尘;超声搅拌等等。
声波具有能量的例子
1. 你知道吗,当我们对着山谷大喊,那阵阵的回声不就是声波具有能量的表现吗?就好像我们用力抛出一个球,它会反弹回来一样呀!
2. 想想看,扬声器能发出声音让整个房间充满音乐,这难道不是声波携带能量在起作用吗?就如同小火车拉着货物在轨道上奔跑呀!
3. 为啥在声呐的探测下能发现海底的秘密呢?那不就是声波的能量在大显身手嘛,这和夜晚的灯光照亮黑暗是一个道理嘛!
4. 当我们听到剧烈的爆炸声时,那强大的冲击感,不正是声波具有强大能量的证明吗?简直就像是一头猛兽在释放它的力量!
5. 你们有没有注意过,舞台上的音响能让我们感受到震撼的节奏,这可就是声波的能量在舞动呀,好比是一场激情的狂欢派对!
6. 超声洗牙能去除牙结石,这不就是利用了声波的能量吗?就好像是一位小小的清洁工在努力打扫呀!
7. 地震时发出的可怕声波,能造成那么大的破坏,这还不能说明声波具有能量吗?不就像是一场可怕的风暴在肆虐吗!
8. 那种能震碎玻璃的高音,难道不是声波能量的厉害之处吗?就如同一个大力士能轻易折断一根木棍一样!
9. 我们说话的声音能让对方听到并理解我们的意思,这其中也有声波能量的功劳呀,难道不是吗?这不就像是我们传递消息的小使者嘛!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声波具有能量这一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有着各种各样奇妙又有趣的体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