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波
- 格式:pptx
- 大小:2.21 MB
- 文档页数:40
声波的频率范围及利用声波的频率范围分为三个频段:一:次声波(人耳听不到)0.0001-20Hz。
大功率的次声波可以摧毁一切生命。
二,声波:(人耳可听到的,因人而异)一般为:20-16000Hz。
三:超声波:16000-10的12次方Hz,是人耳听不到的范围,许多动物可听到,电子驱蚊器就是用40-65kHz的超声波让它们讨厌。
超声波还用在医疗诊断、定位探测等。
频率在20~20000赫兹之间的低于人听觉频率的声音,我们称之为次声。
人的耳朵虽然听不到次声,身体的各个部分却能感觉得到。
法国学者们通过研究得出结论,认为次声不论怎样总对人体有害。
弱的次声波会影响内耳,引起晕船;强的次声波振动身体,损伤人体器官,甚至导致心跳骤停;中等强度的次声会扰乱消化道和脑的功能,出现昏厥、全身乏力等症状。
为什么次声会造成这样的损害呢?原来,人体各器官总是有一定振动频率的,当次声频率与某器官的固有频率吻合时,便会对其产生强烈的刺激,使人体感到不适。
对人体最不利的是频率在2~15赫兹之间的次声。
因为人体的固有频率是7~13赫兹,头部固有频率为8~12赫兹,胸腹腔内脏固有频率为4~6赫兹。
2~15赫兹的次声正好在这些固有频率范围内,一旦功率过大,就极易与人体器官产生共振,造成头晕、恶心、肌肉痉挛、呼吸困难、惊恐、失去知觉等症状,甚至可能导致大小血管破裂而死亡。
因此,虽然次声无形无声,也不能小看了它的危害性。
自然界中次声的来源很多。
雷击、地震、飓风、火山爆发、极光、山崩、森林火灾等都可产生次声,不过次声最大的来源还是海洋。
1953年,前苏联科学院院士苏列金认为,在风暴和强风的作用下,在波涛表面上方会发生波峰部的波流断裂现象,于是便会产生次声波。
次声波的能量与波浪的长度的平方成正比。
当海浪速度为20米/秒时,每平方米的波浪峰面上次声的功率可为3瓦。
所以,一个并不算大的风暴,次声波的功率就可达数千瓦。
同时,由于次声波的能量在空气中传播时消耗很少,因此比起其他高频声音来它可以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危害也能随之传得更远、更广。
声波简介
物体的振动在空气、水、钢管、地面等介质中传播的一种波,叫做“声波”。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是纵波,起源于发声体的震动;可分为表面声波和立体声波。
声波传到耳朵里,引起鼓膜的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人的耳朵只能听到频率从20 到2 万赫兹范围内的声波,超出这个范围的声波一般是听不到的。
自然界中超声波的应用
超声波在自然界是广泛存在的。
超声波的频率很高,可以携带很大的能量。
同时具有比较好的定向性。
许多动物如海豚、蝙蝠等都有完善的收发超声波的器官,在前进的过程中,能发出超声波来探测前方的情况。
正因为逐渐深入了解了超声波,人们才在现代生产技术中,利用它的定向性发射性质,探测水中的物体、工件内部的缺陷和人体内的病变。
又由于超声波具有能量大而且集中的特性,因此可以用它来切削、焊接、钻孔、清洗机件,还可以用来处理植物种子和促进化学反应。
超声波
超声波是一种人耳听不见的声波,它的频率超过 2 万赫兹。
人们常用“万籁俱寂”来形容没有一点点声音,其实,人们周围充满着声音,只是耳朵听不见罢了。
许多昆虫和动物都会发出超声,像夜蛾能发出和听到20万赫兹的超声波;蜜蜂能发出2万赫兹以上的超声;狗能听到3 万8 千赫兹的超声;老鼠可以听到2万4千赫兹的超声。
超声波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像光一样,是直线传播的,方向很明确,不像通常的声音那样是向四面八方传开的,所以它的力量很大,如果对着人的耳膜,虽然人们听不见它,但耳膜会被震痛,力量大的超声。
声波的特性与传播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
无论是清晨鸟儿的欢唱,还是街头车辆的喧嚣,又或是教室里老师的授课声,这些都是声波在传递信息。
那么,声波到底是什么?它又有哪些特性?又是如何传播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声波的奥秘。
声波,简单来说,是一种机械波。
它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它会引起周围介质(如空气、水等)的分子随之振动,从而形成了声波。
声波具有许多特性,其中频率、波长和振幅是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频率指的是声波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我们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在 20Hz 到 20000Hz 之间。
低于20Hz 的声波称为次声波,高于 20000Hz 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不同频率的声波给我们带来的感受是不同的。
例如,频率较低的声音通常会让我们感觉低沉、厚重,像大鼓的声音;而频率较高的声音则显得尖锐、清脆,比如小鸟的叫声。
波长则是指声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
波长与频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它们的乘积等于声波传播的速度。
在同一介质中,声波的传播速度是恒定的。
所以,频率越高,波长越短;频率越低,波长越长。
振幅是指声波振动的幅度大小。
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亮;振幅越小,声音就越微弱。
打个比方,用力击鼓时,鼓面振动的幅度大,产生的声波振幅也就大,我们听到的鼓声就响亮;轻轻击鼓时,鼓面振动幅度小,声波振幅小,鼓声就轻柔。
说完了声波的特性,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声波的传播。
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这就意味着在真空中,声波是无法传播的。
比如在太空环境中,没有空气等介质,即使有物体振动,也不会产生声音。
在常见的介质中,声波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这是因为固体分子之间的排列紧密,相互作用强,能够更有效地传递振动;而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相互作用较弱,传播振动相对困难。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出现反射、折射和衍射等现象。
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声波会被反射回来,这就是反射现象。
声波声波发声体的振动在空气或其他物质中的传播叫做声波。
声波借助各种介质向四面八方传播。
声波一种纵波,是弹性介质中传播着的压力振动。
但在固体中传播时,也可以同时有纵波及横波。
声波(Sound Wave或Acoustic Wave)是声音的传播形式。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由物体(声源)振动产生,声波传播的空间就称为声场。
在气体和液体介质中传播时是一种纵波,但在固体介质中传播时可能混有横波。
人耳可以听到的声波的频率一般在20赫兹至20000赫兹之间。
声波可以理解为介质偏离平衡态的小扰动的传播。
这个传播过程只是能量的传递过程,而不发生质量的传递。
如果扰动量比较小,则声波的传递满足经典的波动方程,是线性波。
如果扰动很大,则不满足线性的声波方程,会出现波的色散,和激波的产生。
种类鉴定按频率分类,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频率20Hz~20kHz的声波称为可听波;频率20kHz~1GHz 的声波称为超声波;频率大于1GHz的声波称为特超声或微波超声。
声波与正弦波、冲击波、纵波的联系与正弦波的关系正弦波是最简单的波动形式。
优质的音叉振动发出声音的时候产生的是正弦声波。
这是声波的震荡波形。
正弦声波属于纯音。
任何复杂的声波都是多种正弦波叠加而成的复合波,它们是有别于纯音的复合音。
正弦波是各种复杂声波的基本单元。
与冲击波的区别请注意,声波不是冲击波,声波前进的过程是相邻空气粒子之间的接力赛,它们把波动形式向前传递,它们自己仍旧在原地振荡,也就是说空气粒子并不跟着声波前进!同样,在语音研究中要区分气流与声波,它们是两回事。
在发音器官里,声带、舌尖或小舌的颤动,以及辅音噪声的形成等,都离不开气流的作用,但是气流不是声波的代名词。
所谓“*浊音气流”、“*清音气流”的说法似乎包含了极其含混的意思。
另外,即使没有其他声源体的作用,空气粒子总是在做无规则的震荡,或者说它们总是在骚动,它们激发起微弱的“白噪声”。
绝对静寂的大气空间是不存在的。
声波介绍
1.声音:声音产生于物体的振动,并通过激发周围的气体、液体或固体介质的扰动,而以声波的形式进行传播.
如钢板的振动(铜锣):
1)声源:产生声音的振动物体.如敲击后因振动而发出声音的铜锣(声源),用手一捂声音即止,这就揭示了:声源的振动强弱、动态性能直接决定声音大小.2)声波:声源的振动而激发传播介质产生的疏密变化的一种波动形式.
①波阵面:同一时刻波传播到的面,可以是平面、球面、柱形面或它们的组合.
②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依一定的速度传播的过程.声频范围内的机械波即为声波.
③机械波可以是纵波,也可以是横波或二者的组合.
纵波: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同,如上图示.
横波: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如石块投入水中.2.不同传播介质中的声传播特性不同
空气中声速:C空(0.C)=331.6m/s,C空(20.C)=334m/s,ρ空=1.2×9.8N/m3;
水中声速:C水(20.C)=1450m/s,ρ水=1000×9.8N/m3;
钢材中声速:C钢(20.C)=5000m/s,ρ钢=7800×9.8N/m3.
可见:声速与介质密度、温度等关系极大.
3.声音的频率范畴
声源的振动频率:0 ~ 20Hz ~ 300Hz ~ 2000Hz ~ 20000Hz。
怎么形成声波声波如何传播原理声波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机械震动而产生的。
怎么形成声波?声波是如何传播的?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怎么形成声波,欢迎阅读。
怎么形成声波从物理现象而言,物体振动后接触到空气,激振空气而发生空气压力的波动。
形成空气质点向外传送,产生稠密层与稀疏层。
也就是空气的分子被交替地压紧与放松,空气密度高时,气压高於稳态的大气力。
疏时,气压小於稳态的大气压力,这就是压力波动而形成的声波运动。
声波运动可藉固体,液体,或气体传送,但我们在音响的范畴里。
所谓的声波系指振动藉由空气传送者而言。
物体振动空气所产生的疏密波,进人耳的外耳道,到达人耳的耳膜,振动耳膜所引起的听觉感觉叫做「声音」。
但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很有限,因此我们所谓的声音,乃指能引起人耳能感觉的振动频率而言。
更高或更低的频率不能引起人耳听觉反应的不称为声音,超过人耳低频感觉以外的为「低声纳」( Subsonic )。
而超过人耳高频感觉以外的为(超音波)。
声波是如何在空气中传送的呢?声波的传送很类似石子掉入水池中所造成的向四面扩散的涟波,由石子的落池点开始,形成由小到大,一环一环的同心涟波,向四面扩散。
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环一环高起水平面的波形是波顶,而一环一环低於水平面的是波谷,如果我们用图来表示的话。
水平面为「0点」,涟波是呈弧形的形状,高於水平面的是波峰,低於水平面的是波谷。
而声波也是由音源向各方向把空气分子交替地压紧与放松的。
如果我们也用图来表示的话,压紧为波峰,放松是波谷。
空气最紧密的地方是波顶,最放松的地方是波谷,「 0 点」是稳态的大气压力,压紧与放松之间的相隔时间则视音源振动的速率而定。
声波种类鉴定按频率分类,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频率20Hz~20kHz的声波称为可听波,即人耳能分辨的声波;频率20kHz~1G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频率大于1GHz的声波称为特超声或微波超声。
与正弦波的关系正弦波是最简单的波动形式。
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声波是一种通过介质传播的机械波,是人类感知声音的主要方式。
声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涉及到通信、医疗、安全、测量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介绍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通信领域声波在通信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电话通信就是利用声波传输声音信号。
当我们打电话时,话筒会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通过电话线路传输到接收方,然后再将电信号转化为声音。
此外,声波在无线通信中也有应用。
无线电波、微波等无线信号都可以通过声波来调制和解调,实现无线通信。
二、医疗领域声波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超声波技术上。
超声波是一种高频声波,具有穿透力强、不易对人体产生伤害等特点。
医生常常利用超声波进行诊断和治疗。
例如,超声波检查可以用于产前检查、心脏病检查、肝脏病检查等,通过对声波的反射和传播速度的测量,可以获取人体内部的结构和状态信息。
此外,超声波也可以用于医疗器械的清洗和消毒,具有高效、无污染等优点。
三、安全领域声波在安全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声波传感技术上。
声波传感技术利用声波传播的特点,通过声波的反射、传播速度等参数来检测和测量目标物体的距离、位置、形状等信息。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安防系统、智能家居、无人驾驶等领域。
例如,超声波传感器可以用于测距和避障,帮助车辆或机器人避免碰撞;声纳技术可以用于水下目标的探测和定位,应用于海洋勘探、潜水器等。
四、测量领域声波在测量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声速计可以利用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来测量空气的温度;声纹识别技术利用声波的特征来进行身份识别;声波测流计可以利用声波的传播时间和传播速度来测量液体或气体的流速等。
总结起来,声波在通信、医疗、安全、测量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利用声波传播的特点,人们可以实现声音的传输、医学诊断、安全监测和测量等功能。
声波的应用不仅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也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相信声波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应用。
声波的传播特性一、声波的形成与传播声波是一种由物质振动引起的机械波,它通过分子或者物质媒介的相互作用传播。
声波的形成可以是由于声源的振动,如乐器的弦乐、声音的膨胀、电子学中的麦克风等。
当声源振动时,空气中的分子也会跟随振动,形成密度的变化。
这种密度的变化引起了压力的变化,使得声波以机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二、声波的传播速度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
在空气中,声波传播的速度约为343米/秒。
而在其他物质媒介如水、钢铁、木材等中,声波的传播速度都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声波的传播速度受到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
介质密度越大,声波传播速度越慢;弹性模量越大,声波传播速度越快。
三、声波的频率和振幅声波的频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声源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频率越高则声波的音调越高,频率越低则声波的音调越低。
典型的例子是人耳对声音频率的感知,人耳能感知到的声音频率范围约为20Hz到20kHz。
振幅是声波的能量强度的度量,也可以理解为声音的大小。
振幅越大,则声音越响亮;振幅越小,则声音越微弱。
影响声波振幅的因素有驱动力的大小、声源的大小等。
四、声波的衰减与折射在传播过程中,声波会逐渐衰减。
衰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吸声和散射。
吸声是声波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通常用于吸音材料的设计和声学的研究。
散射是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受到障碍物的干扰而发生方向变化。
当声波遇到介质的边界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是指声波传播到两个介质的交界面时,由于介质密度的差异,声波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声音从水中传播比在空气中快”的原因。
五、声波的干涉和声相当两个或多个声波在空间中相遇时,会发生干涉现象。
干涉可以分为构造干涉和破坏干涉两种。
构造干涉是指声波相长叠加而增强,声音变得更响亮。
破坏干涉是指声波相互抵消,声音变得较弱或者完全消失。
声相是指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处于同一相位的状态。
相位是指声波的起点与某一特定时刻之间的时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