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声波能传递能量吗
- 格式:doc
- 大小:571.50 KB
- 文档页数:2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知识点归纳八班级物理上册《声现象》学问点归纳(精选6篇)八班级物理上册《声现象》学问点归纳篇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在15℃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听到声音的两种途径:耳朵听声和骨传声双耳效应:可由此推断声源方位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大特性: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由发声体振动频率打算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3、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打算噪声的危害和掌握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凡是阻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声的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利用超声波碎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等医生查病时的“闻”,b超诊病,敲铁轨听声音等八班级物理上册《声现象》学问点归纳篇2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现象: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动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悦耳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肯定在20-XX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方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试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由于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专题2.3 声的利用课前预习1.可以利用声传递信息,如回声定位。
2.可以利用声传递能量,如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3.利用回声定位和速度公式可以测距离(如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潜水艇位置等)。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多孔或柔软的物质会被吸收。
4.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人类发不出超声,也听不到超声。
5.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知识点解读与例题突破知识点一:声可以传递信息。
【例题1】(2019湖南怀化)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调节手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B.“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区分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真空中也能传播声音D.下课铃响后同学们走出教室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答案】C【解析】A.调节手机音量是改变发声体振动的幅度,从而改变响度。
故A正确;B.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区分的。
故B正确;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但声音传播靠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故C错误;D.铃声提醒同学们下课时间到,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故D正确。
知识点二:声可以传递能量。
【例题2】(2019湖北武汉)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从物理学角度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B.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C.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相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相同D.一般来说,超声波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更加强烈,常被用来清洗物体【解析】①发声体的无规则振动产生噪声;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并且不同介质对声音的传播能力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种介质在不同的温度时传播声音的能力也是不同的;③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一般不同;④声音传播时,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这种特点可以应用在医学上。
A.从物理学角度说,噪声是由于物体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
故A正确;B.声音的传播速度既和介质的种类有关又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第3节声的利用【知识与技能】1.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2.了解声音可以传递能量.3.知道什么是超声波和次声波.4.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5.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参观或者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重点】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了解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难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知识点一声与信息【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8-39,完成以下问题:1.声波可以传递信息.2.蝙蝠通过回声定位的方法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3.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捕鱼时渔民可以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4.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这就是平时说的“B超”.【合作探究】演示一声波能够传递信息隆隆雷声过后的一场大雨;铁路工人利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丝;医生通过听诊器了解病人的心跳的情况;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蝙蝠靠超声波绝技在夜间捕捉昆虫.这些现象都说明了什么?答: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教师点拨】蝙蝠的超声定位系统在确定目标方位的精确度、抗干扰能力等方面都远优于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深入研究动物身上各种器官的功能和设备,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叫做仿生学.可以引导学生注意由仿生学的角度打开技术创新之门.【跟进训练】下列不属于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C )A.响起的门铃声B.战场上吹响的冲锋号声C.用噪声炸弹使敌人暂时失去听力D.比赛场上发令员的枪声知识点二声与能量【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9-40,完成以下问题:1.声波可以传递能量.2.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3.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合作探究】演示二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实验一:如图所示,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1.当播放音乐时,火焰的运动情况怎样?答:火焰会摇动.2.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答:说明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实验二:在水槽中装水,一片树叶漂在水中,用木棍戳一下水面,会看见树叶随水波起伏.1.木棍戳水面的能量传给了哪个物体?答:传给了树叶.2. 是通过什么传递的?答:水波.3.超声波在本课中都有哪些应用?答:声波传递信息方面:蝙蝠回声定位、“ B 超”等;声波传递能量方面:超声波除去结石、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等.【教师点拨】1.在理解声波传递能量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可以采用水波来类比.2.在分析声波传递能量的事例时,应着重抓住“动”这一关键词.【跟进训练】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C )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1.超声波的应用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某同学调节天平平衡时,未发现游码在标尺上2g处,始终无法调平天平,于是,她在左盘内放了1g 沙子,终于通过平衡螺母把天平调平衡了,开始称量物体时,她在右盘放入20g砝码2个,5g砝码1个,并将游码移到4g处,天平刚好再次平衡,则该物体的质量是()A.49g B.48g C.45g D.47g2.一个瓶子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400g,装满酒精时的总质量是350g。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重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说明:物体在振动时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V固V液V气),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5)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回声:人耳能辨别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 或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4.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应该在看见发令枪冒白烟时计时,若再听见枪声计时,则会少记0.294S(约为0.3S)。
5.人类怎样听到声音: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非神经性耳聋——鼓膜或听小骨损坏——可以治愈6.耳聋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损坏——不易治愈。
7.骨传导及实例: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导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上把这样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骨传导实例: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
8.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二、声音的特性1.频率: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赫兹,符号HZ。
2.超声波和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大象可以用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发生,一些机器在工作时也会产生次声波;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
3.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4.音调:(1)频率越大,音调越高;(2)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低;(3)短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高;(4)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5)一般来说,女士的音调高于男士的音调;小孩的音调高于成人的音调。
一、选择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发生声音的响度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2.图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A.音调是否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B.响度是否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C.音调是否与发声体的长短有关D.音色是否与发声体的结构有关3.如图所示,小明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分别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发现小球弹起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大小是为了探究()A.声音的产生原因B.响度和频率的关系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D.响度和振幅的关系4.唐代诗人岑参的诗中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胡琴、琵琶、羌笛各是一种乐器,它们演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A.音调响度B.音色响度C.音色音调D.音色音调响度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降低音调B.人们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这是因为声波能传递信息6.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
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上蒙上胶膜,膜上粘一片小平面镜,拉紧棉线,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小明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B.该实验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实现的D.在月球上做该实验将不能看到光点的晃动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能说明发声体都在振动B.图乙是电影院墙壁的一部分,其中的小孔可以减少回声所产生的干扰C.图丙是示波器上某声音的波形,从物理学角度看,它是噪声D.图丁是用超声测位仪测量海深,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8.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分别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者的响度和音色均不同B.甲、丙两者的响度和音调相同C.乙、丙两者的音调和响度均不同D.甲、丁两者的音调和音色相同9.如图是赛龙舟比赛活动中,某龙舟上的鼓手正在击鼓号令的场景。
第3节《声的利用》【学习目标】1.知道声波能传递信息和能量。
2.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学习重点】: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学习难点】:能辨别实际事例属于哪方面的应用【自主预习】阅读课本P38---P40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声波可以传递信息.2.蝙蝠通过回声定位的方法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3.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捕鱼时渔民可以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4.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这就是平时说的“B超”.5.声波可以传递能量.6.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7.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合作探究】探究一:声与信息1.声音是人们获取信息不可缺少的渠道(1)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我们彼此之间的谈话,教师在课台上的讲课声,同学们课下的交谈与交流声等都是在传递信息。
(2)听到雷声就知道马上要下雨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听诊器了解病人的病情,铁路工人敲击铁轨可知道是否有松动的螺栓是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
想想议议:自然界中的声现象实在是太多了。
除了人类,动物中也有不少是利用声的高手。
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大象无声的交流---大象的活动是在无声无息中进行的,大象主要靠笨重的身体和缓慢的踏步给山那边的同伴传递信息,所以大象能听到人类听不到的次声波。
这些“悄悄话”蕴藏多种信息。
2.次声波传递信息水母(1)次声波指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大自然的许多活动,如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都伴随有次声波的产生。
次声波传播的距离很远,即使在几千千米以外,使用灵敏的声学仪器也能接收到它们产生的次声波。
处理这些信息,可以确定这些活动发生的方位和强度;(2)次声波的特点:破坏力强、能量大、传播距离远。
(3)利用次声波传递的信息①利用所接收到的被测声源产生的次声波,可以探测声源的位置、大小和研究其他特性。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节节过关第2章第3节声的利用一、单选题1.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B.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2.海豚能够发出超声波,老虎能够发出次声波.下列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超声波听起来比较高亢B.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C.次声波听起来比较低沉D.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递能量3.下列对声现象的叙述中与图中的情景相符的是A.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B.图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C.是利用声呐探测海深,其原理是与蝙蝠在夜间飞行时的原理相同D.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明声音的音调高C.北京天坛的丘,加快了声音的传播速度,从而使人听到的声音更加洪亮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5.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B.倒车雷达C.超声波清洗机D.真空罩中的闹钟6.下列实例,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C.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D.超声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7.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
海水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1531m/s,则此处海底深度为()A.3000m B.3062m C.680m D.340m8.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9.祖国即将迎来70周年华诞之际,走在大街小巷上经常能听到有人歌唱《我和我的祖国》,人们通过歌曲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和依恋。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产生: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震动发的声音可以记录下来,早期的机械唱片、近期的磁带、激光唱盘、存储卡等都能记录声音。
2、传播:声由传播,一切固体、、都可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
通常听到的声是靠作介质传播的;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的交谈。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3、声速:(1)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
声速的大小跟有关,还跟介质的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 m/s 。
在不同介质中声速(同、不同)。
声在中传播最快,在中传播最慢(固体、液体、气体)。
(2)、在装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传来的,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传过来的。
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回来,再次听到声音,通常称为回音或。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加强,觉声音更响亮。
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米才能产生回声。
利用回声测距离:s= .,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
*5、人耳的构造和人耳感知声的过程:物体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的形式传播,引起振动,然后通过传到大脑,这样我们便听见了声音。
这是耳传导感知声。
感知声还有一种途径:就是骨传导感知声。
P31第2节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要素指的是音调、、①,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越大,音调越高。
②,它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越大,距发声体越近,越大。
③,它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是不同的。
第3节声的利用【知识与技能】1.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2.了解声音可以传递能量.3.知道什么是超声波和次声波.4.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5.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参观或者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重点】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了解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难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知识点一声与信息【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8-39,完成以下问题:1.声波可以传递信息.2.蝙蝠通过回声定位的方法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3.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捕鱼时渔民可以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4.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这就是平时说的“B超”.【合作探究】演示一声波能够传递信息隆隆雷声过后的一场大雨;铁路工人利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丝;医生通过听诊器了解病人的心跳的情况;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蝙蝠靠超声波绝技在夜间捕捉昆虫.这些现象都说明了什么?答: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教师点拨】蝙蝠的超声定位系统在确定目标方位的精确度、抗干扰能力等方面都远优于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深入研究动物身上各种器官的功能和设备,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叫做仿生学.可以引导学生注意由仿生学的角度打开技术创新之门.【跟进训练】下列不属于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C )A.响起的门铃声B.战场上吹响的冲锋号声C.用噪声炸弹使敌人暂时失去听力D.比赛场上发令员的枪声知识点二声与能量【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9-40,完成以下问题:1.声波可以传递能量.2.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3.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合作探究】演示二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实验一:如图所示,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1.当播放音乐时,火焰的运动情况怎样?答:火焰会摇动.2.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答:说明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实验二:在水槽中装水,一片树叶漂在水中,用木棍戳一下水面,会看见树叶随水波起伏.1.木棍戳水面的能量传给了哪个物体?答:传给了树叶.2. 是通过什么传递的?答:水波.3.超声波在本课中都有哪些应用?答:声波传递信息方面:蝙蝠回声定位、“ B 超”等;声波传递能量方面:超声波除去结石、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等.【教师点拨】1.在理解声波传递能量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可以采用水波来类比.2.在分析声波传递能量的事例时,应着重抓住“动”这一关键词.【跟进训练】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C )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1.超声波的应用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一个质量为0.25kg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kg,若盛满某液体时称得质量是1.75kg,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是A.1.0×103 kg/m3 B.1.16×10 3 kg/m3C.1.75×103kg/m3 D.1.2×103kg/m32.在做“测盐水的密度”的实验中,有下列步骤①用托盘天平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②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体积③用托盘天平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④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上述步骤合理顺序是A.④①③② B.④①②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3.在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发生折射的同时,还在水面发生反射.用箭头标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下列光路中正确的是A.B.C.D.4.小强在水中练习潜水,则能正确反映岸上教练看到水下小强的光路图是A. B. C. D.5.小明拿着凸透镜在窗户和墙壁之间移动,发现墙壁上出现了一个窗户的像,墙壁、凸透镜和窗户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墙壁上出现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幻灯机是利用图中所示的成像规律工作的C.向右移动凸透镜,在墙壁上还会出现一个像D.用白纸挡住凸透镜一半,墙上不能看到窗户完整的像6.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B.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7.小军帮妈妈煲鸡汤时,联想到了许多物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