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吸收热量
- 格式:ppt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18
热值和热量的计算公式
热值的理解和热量的计算:
1.热值的理解: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表示燃料完全燃烧时放热本领的大小,取决于燃料本身的化学成分,与燃料的质量、燃料燃烧是否完全、燃烧快慢等无关。
2.热量的计算:
(1)利用比热容计算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Q=cmΔt。
①吸热公式:Q吸=cm(t-t0)。
②放热公式:Q放=cm(t0-t)。
其中t0表示物体的初温,t表示物体的末温。
(2)利用热值计算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①固体、液体:Q放=mq(m表示燃料的质量,q表示热值)。
②气体燃料:Q放=Vq(V表示燃料的体积,q表示热值)。
热量与热值1. 热量:在物理学中,把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2. 热量用字母Q表示,单位是焦(J)。
一根火柴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1000J。
3. 实验表明:对同种物质的物体,它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温度的变化多少成正比。
4. 热值:把1某种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5. 热值是燃料的一种属性,与质量、是否完全燃烧等没有关系,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不同。
6. 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或7. Q表示热量,单位是焦(J), q表示热值,单位是焦/千克()或焦/米3 (3) ; m表示质量,单位是千克();V表示体积,单位是米3 (m3)8 .氢气的热值很大,为q氢=1.4 X 108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m3的氢气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为 1.4 X 108J。
9.提高炉子效率的方法:①改善燃烧条件,使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②尽可能减少各种热量损失巩固练习1、热机是把____ 能转化为______ 能的机械,在热机里,转变为的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能量的比值称为热机效率。
2、如何提高热机效率,是减少能源消耗的重要问题,要提高热机效率,其主要途径是减少热机工作中的各种___________ 损失,其次是保证良好的_________ ,减少机械损失。
3、为节约能源,需提高热机的效率,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效率的是A、尽量使燃料充分燃烧B、尽量增加热机的工作时间C、尽量减少废气带走的热量D、尽量减少热机部件间的摩擦4、目前,社会上有一些旧的被淘汰的内燃机,从长远看,你认为有必要修一修再使用吗?说明原因?。
一.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和哪些因素有呢?
1,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和、、有关。
2,要研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和物质种类是否有关,我们可以采用哪种科学方法?
答:
如果设计实验的话,应该控制哪些物理量?需要哪些器材?设计一下?
可以控制为相同进行研究。
器材:
练习1,关于温度、热量、比热容,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了热量。
B.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C.物体比热容越大,放出热量越多。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练习2,对于公式c=Q
/mΔt,下列理解正确的是:物质的比热容跟()
吸
A,物体吸收的热量成正比。
B,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C,物体的温度变化成反比。
D,物体吸收的热量、质量、温度变化无关。
练习3.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物质吸收的热量跟物质的种类有关的是()
A.体积相等的两杯水温度都升高了10°C,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B.质量相等的两块铜温度分别升高了5°C和10°C,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C.体积相等的水和煤油都升高10°C,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都升高10°C,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练习4.为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选取了水、煤油两种物质做实验,下表记录了实验测得的数据及设法求得的有关的数据。
热量计算的考点有物体吸收或放热、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热平衡方程及其热效率。
中考物理试卷中题型涉及选择题、填空题和综合应用题。
特别是近几年中考涉及的热量计算试题难度不大,但今后解决创新试题就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掌握一些科学方法,复习过程中知道常考的知识点,常考的题型的解析是非常重要的。
一、热量计算常考点考点1: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公式①计算物体吸收热量的公式为:Q吸=cm(t-t0)=cm⊿t。
②计算物体放出热量的公式为:Q放=cm(t0-t)=cm⊿t。
其中,Q吸表示吸收热量,单位是J;c表示物体比热容,单位是J/(kg·℃);m表示质量,单位是kg;t0表示物体初始温度,单位是℃;t表示物体后来的温度,单位是℃。
⊿t=t-t0表示物体升高了的温度。
⊿t=t0-t,表示物理降低了的温度。
考点2: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公式①燃料完全燃烧释放出的热量公式为:Q放=mq。
②气体燃料完全燃烧释放出的热量公式也可为:Q放=qV。
推导过程如下:说明:①中的公式对固体、液体、气体、均适用。
②只对气体适用。
两个公式的得出都是根据热值的定义式得到的。
其中,Q放表示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是J;q表示燃料的热值,单位是J/kg;m表示质量,单位是kg。
V表示体积,单位是m3。
考点3:热平衡方程热平衡方程为:Q放=Q吸。
高温物体和低温物体混合达到热平衡时,高温物体温度降低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的热量。
这时Q放=c1m1(t01-t),Q吸=c2m2(t-t02)。
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等于另外物体吸收的热量。
这时Q放=qm1,或者Q放=qV,Q吸=cm2(t-t0)。
电热器通电流放出的热量等于另外物体吸收的热量,这时Q放=I2Rt(焦耳定律公式),Q吸=cm(t-t0)。
利用热平衡方程可以求解很多问题,有时结合比例式,解题更简单。
考点4:热效率公式(1)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热量的计算公式
热量的计算公式是指用于计算物体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的方程式。
热量可以定
义为物体在能量转化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在物理学中,热量(Q)的计算公式可以由以下方程给出:
Q = m × c × ΔT
其中,Q表示物体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单位为焦耳J或卡路里cal);m表示物体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或克g);c表示物体的比热容,即物体每单位质量所吸
收或释放的热量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单位为J/(g·℃)或cal/(g·℃));ΔT表示
温度变化,即物体的最终温度减去初始温度的差值(单位为℃)。
这个计算公式可以用于各种情况下的热量计算,例如,当一个物体从一个温度(T1)变化到另一个温度(T2)时,可以使用这个公式计算物体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其中,如果ΔT为正值,则表示物体升温释放热量;如果ΔT为负值,则表示
物体降温吸收热量。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计算公式仅适用于没有相变(如熔化、沸腾)发生的情况。
当物体发生相变时,需要考虑相变潜热的影响,并将其加入到计算公式中,以得到更准确的热量计算结果。
总之,热量的计算公式是通过物体质量、比热容和温度变化来计算物体释放或
吸收的能量。
这个公式在物理学和工程学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帮助人们理解和计算热量转移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热量计算的考点有物体吸收或放热、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热平衡方程及其热效率。
中考物理试卷中题型涉及选择题、填空题和综合应用题。
特别是近几年中考涉及的热量计算试题难度不大,但今后解决创新试题就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掌握一些科学方法,复习过程中知道常考的知识点,常考的题型的解析是非常重要的。
一、热量计算常考点考点1: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公式①计算物体吸收热量的公式为:Q吸=cm(t-t0)=cm⊿t。
②计算物体放出热量的公式为:Q放=cm(t0-t)=cm⊿t。
其中,Q吸表示吸收热量,单位是J;c表示物体比热容,单位是J/(kg·℃);m表示质量,单位是kg;t0表示物体初始温度,单位是℃;t表示物体后来的温度,单位是℃。
⊿t=t-t0表示物体升高了的温度。
⊿t=t0-t,表示物理降低了的温度。
考点2: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公式①燃料完全燃烧释放出的热量公式为:Q放=mq。
②气体燃料完全燃烧释放出的热量公式也可为:Q放=qV。
推导过程如下:说明:①中的公式对固体、液体、气体、均适用。
②只对气体适用。
两个公式的得出都是根据热值的定义式得到的。
其中,Q放表示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是J;q表示燃料的热值,单位是J/kg;m表示质量,单位是kg。
V表示体积,单位是m3。
考点3:热平衡方程热平衡方程为:Q放=Q吸。
高温物体和低温物体混合达到热平衡时,高温物体温度降低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的热量。
这时Q放=c1m1(t01-t),Q吸=c2m2(t-t02)。
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等于另外物体吸收的热量。
这时Q放=qm1,或者Q放=qV,Q吸=cm2(t-t0)。
电热器通电流放出的热量等于另外物体吸收的热量,这时Q放=I2Rt(焦耳定律公式),Q吸=cm(t-t0)。
利用热平衡方程可以求解很多问题,有时结合比例式,解题更简单。
考点4:热效率公式(1)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2020 年高考物理热学计算专题及答案专题简介:1.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公式①计算物体吸收热量的公式为:Q 吸=cm (t -t 0)=cm ⊿t 。
②计算物体放出热量的公式为:Q 放=cm (t 0-t )=cm ⊿t 。
其中,Q 吸表示吸收热量,单位是J ;c 表示物体比热容,单位是J/(kg·℃);m 表示质量,单位是kg ;t 0表示物体初始温度,单位是℃;t 表示物体后来的温度,单位是℃。
⊿t =t -t 0表示物体升高了的温度。
⊿t =t 0-t ,表示物理降低了的温度。
2.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公式①燃料完全燃烧释放出的热量公式为:Q 放=mq 。
②气体燃料完全燃烧释放出的热量公式也可为:Q 放=qV 。
推导过程如下: 说明:①中的公式对固体、液体、气体、均适用。
②只对气体适用。
两个公式的得出都是根据热值的定义式得到的。
其中,Q 放表示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是J ;q 表示燃料的热值,单位是J/kg ;m 表示质量,单位是kg 。
V 表示体积,单位是m3。
3.热效率公式(1)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汽车发动机的效率、飞机发动机的效率、轮船发动机的效率均属于热机的效率,其公式为:η=放吸Q Q 。
(2)炉具的热效率:天然气燃烧放出的热量是炉具提供的总热量,Q 总=Q 放,水吸收的热量是有用的热量Q 有=Q 吸,则η=总有Q Q 。
(3)电热水器的效率:电热丝所产生热量为Q 总,总=Q 放,水需要吸收热量为Q 有,有=Q 吸,则η=总有Q Q 。
专题例题:【例题1】(2018•济宁)将盛有凉牛奶的瓶子放在热水中(如图所示),通过 方式改变牛奶的内能,图中乙是250g 牛奶与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牛奶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 J .[c 牛奶=4.2×103J/(kg•℃)]【答案】热传递;2.1×104。
物理内能与热量知识点
物理内能:物理内能是指物质微观粒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内能与物体的温度相关,
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内能可以通过加热或者做功的方式增加。
热量:热量是能量的一种传递方式,是由于物体之间温度差异而产生的能量传递。
热
量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传递。
物体的内能变化:当物体吸收热量时,其内能增加;当物体释放热量时,其内能减少。
物体的内能变化可以表示为:ΔQ = ΔU + ΔW,其中ΔQ表示吸收的热量,ΔU表示内能变化,ΔW表示对外界做的功。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通过物体内部颗粒间的相互碰撞来传递热量的过程。
热传导是固
体和液体中热量传递的主要方式。
对流传热:对流传热是指通过流体(气体和液体)的运动来传递热量的过程。
对流传
热是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两种方式。
辐射传热:辐射传热是指通过热辐射的方式传递热量的过程。
所有物体在温度不为0K 时都会辐射热量,温度越高,辐射热量越大。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能量守恒定律,它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
量不会凭空消失或产生,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物体的内能变化等于吸热减去对外界做功。
这些是物理内能与热量的一些基本知识点,还有很多相关的内容,如热容、焓、热机等。
金属吸热计算公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金属是一种常见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这使得金属在传热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而金属吸热计算公式则是用来描述金属在吸收热量时的规律。
金属吸热计算公式可以用以下方式进行描述:当金属受热时,它会吸收热量Q,这个热量的大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
Q = mcΔT
其中,Q表示金属吸收的热量,m表示金属的质量,c表示金属的比热容,ΔT表示金属温度的变化量。
金属吸热计算公式的具体应用可以通过以下例子来说明:假设我们有一块铁板,质量为2kg,比热容为0.45J/g·℃,将其放在一个温度为100℃的热源中,经过一段时间后,铁板的温度升高到150℃。
那么根据金属吸热计算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铁板吸收的热量为:Q = 2kg × 0.45J/g·℃ × (150℃ - 100℃) = 90J
这意味着铁板吸收了90焦耳的热量。
金属吸热计算公式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金属在传热过程中的规律,还可以在工程和科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准确计算
金属吸收的热量,我们可以更好地设计和控制金属材料的应用,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和性能。
金属吸热计算公式是研究金属传热过程中的重要工具,通过计算金属吸收的热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金属的热学性质,并在实际应用中加以利用。
希望通过对金属吸热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可以更好地促进金属材料的发展和应用。
吸收热量物体内能一定增加?在学习高中物理的时候往往会遇到很多关于物理问题,上课觉着什幺都懂了,可等到做题目时又无从下手。
以至于对于一些意志薄弱、学习方法不对的同学就很难再坚持下来。
过早的对物理没了兴趣,伤害了到高中的学习信心。
收集整理下面的这几个问题,是一些同学们的学习疑问,小编做一个统一的回复,有同样问题的同学,可以仔细看一下。
【问:吸收热量物体内能一定增加?】答:并不是这样的。
物体的内能由两个外在因素决定,其一是吸收(或放出)热量,另外一个是做功。
如果某物体吸收了40j的热量,却向外界做了600j的功,其内能会减小。
【如何求解电势能的变化?】回答:电势能比较抽象难懂,遇到这类考题很多学生没有什幺思路,可以从两个大的思路求解,1是根据电势能变化与电场力做功对应关系,2是借助于能量守恒定律。
动能定理主要研究的是动能变化,不能用来求解电势能。
【问:波动图像和振动图像分别能读出哪些数据?】答:两者最大区别就是横坐标不同,振动图像的横轴是时间轴,而波动图像横坐标表示的是位移(长度量)。
从振动图像中我们可以读出振动周期t和振幅a;波动图像告诉了我们波的波长、振幅、波峰与波谷此时所在的位置。
【问:赤道与北极那一处的重力加速度更大些?】答:北极的重力加速度要大于赤道附近的加速度。
原因有两个,其一在于地球是个椭球体,北极距离地心较近,完全一样的两个物体,在北极的所受到的万有引力大,重力加速度就大;其二,万有引力=重力+向心力,物体在北极附近,其角速度几乎为零,向心力小,通过公式我们也能看出重力加速度就大。
【问:学过的物理考点怎样吃透?】答:高中物理知识都比较抽象,吃透一个考点除了明白其概念外,还要辅助做题。
某个知识点的不同考法,可以命出各种题型,每个类型的题练个两三次,加上参考答案的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