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珍菇栽培关键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10
秀珍菇高产栽培技术秀珍菇高产栽培技术秀珍菇,又称环柄侧耳、白环柄侧耳,在分类学上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
秀珍菇的名称来源于台湾,取其秀气而珍贵的意思。
它的柄有5,6厘米,盖直径<3厘米。
秀珍菇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比香菇、草菇更高,接近肉类,比一般蔬菜高3,6倍,秀珍菇含有17种以上氨基酸,更为可贵是,它含有一种人自身不能制造,而食物中通常又缺乏的苏氨酸、高氨酸等。
可见,秀珍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它鲜美可口,具有独特的风味,更有人美其名曰“味精菇”。
因此成为近年来新兴的菌中新秀,颇受市场欢迎。
秀珍姑具有很强的腐生能力,很容易进行人工栽培,本期节目我们以袋式栽培法为例,介绍秀珍菇的人工栽培技术。
秀珍菇整个生产过程包括生产母种、生产原种、生产栽培种和出菇培养四个阶段,下面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
一、生产母种:第一个阶段是生产母种,也就是从子实体中提纯复壮获得母种。
人工栽培食用菌成功的关键是菌种,只有优良的菌种才能达到优质高产,这是秀珍菇高产的第一个要素。
1、母种培养基的制作(1) 母种培养基的配置母种培养基的原料有:马铃薯、葡萄糖、蛋白胨、水、琼脂粉。
下面我们以配置1000毫升得母种培养基为例,向您介绍一下。
将马铃薯去皮后,称重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粉20克、蛋白胨10克。
用量杯量取1000毫升的水倒入锅中,用刀将马铃薯切成片加入锅中,用文火煮沸,煮至用筷子轻轻一插,即可插入。
这时就可以用四层的纱布过滤煮好的马铃薯液,然后倒在量筒里。
看一下,如果不足1000毫升,就加水补足1000毫升,再倒入锅中煮。
最后加入称好的葡萄糖、琼脂粉、蛋白胨,为了防止锅底烧焦我们要加热边搅拌,煮至完全融化,母种培养基就配置好了。
(2) 母种培养基的分装母种的培养基制作好之后,要分装到试管中。
这里用到的试管规格为×200毫米,把每七根试管用绳子扎成一捆。
分装培养基时,18毫米用漏斗下面接一个塑料管,再通过塑料管接装到试管内,分装量为试管高度的1/5左右。
秀珍菇种植技术1 菌种1.1 品种选用种性明确,并经过两个以上生产周期试验,适合于当地气候条件的品种。
1.2 菌种生产扩繁用种源应来自具有相应资质的菌种场。
1.3 质量要求菌丝生长速度在适温(25℃±2℃)条件下,母种为8 d~10 d长满斜面,原种和栽培种30 d~35 d长满全瓶(袋)。
2 场地场地环境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污染源,生产用水应符合GB 5749的要求。
3 栽培3.1 栽培季节3.1.1 自然温度出菇9月~10月制袋,当年11月~翌年5月出菇。
3.1.2 高温季节出菇2月~3月制袋,5月~10月出菇。
3.2 栽培基质栽培基质配方棉籽壳 58%,杂木屑 20%,麦麸 20%,玉米粉 1%,甘蔗渣 1%,含水量 60%±2%。
基质配方中是杂木屑在使用前需经露天堆制处理至深褐色后使用。
3.3 制袋3.3.1 拌料根据配方先将各种原料(干)混合均匀,再按料水比1∶1.1~1.3充分拌料,使配方的含水量为60%~63%(用手紧握料,指缝间有水珠但不下滴)。
灭菌前pH值为7.0~8.0。
3.3.2 装袋3.3.2.1 选用规格为 36 cm×17 cm×0.004 5cm 或 36 cm×18 cm×0.004 5 cm 聚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
3.3.2.2 将栽培基质装入聚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松紧以培养料紧贴袋壁为度。
装料后料袋重量1 250 g~1 400 g(折干料 500 g~600 g),料袋高 18 cm~20 cm,料面平整;料袋外壁培养料应擦净;封口采用塑料套环,加塞棉塞。
规模化生产时宜采用机械装袋。
装料应在 6 h 内完成。
3.4 灭菌和接种3.4.1 灭菌装料后应立即灭菌。
高压灭菌时采用压力0.14 Mpa、温度126 ℃工艺,此工艺条件下容积4m³~6m³的灭菌时间保持4 h~5 h;容积越大,灭菌时间应适当延长。
秀珍菇的种植
秀珍菇的种植一般需要以下步骤和条件:
1. 选择菇种:秀珍菇属于高级真菌,一般选择优质的菇种进行种植。
可以向专业的菇种供应商购买。
2. 准备菇棚:秀珍菇适合在菇棚中种植,菇棚要选择通风好、温度适宜、湿度控制好的环境。
建议使用大小适中的塑料棚或温室。
3. 准备菇床:菇床一般使用菌丝袋或菌种袋。
菌床的材料可以选择稻草、木屑、秸秆等,要进行消毒处理以杀死可能存在的病菌。
4. 播种菌种:将菌丝袋或菌种袋放在菌床中,将菌种均匀撒播在菌床表面,然后用一层薄土轻轻覆盖。
5. 维护菌床环境:保持菌床湿度适宜,通风良好,并控制菌床温度在20-25摄氏度,可使用喷雾器定期喷水保持湿度。
6. 管理菌床生长:秀珍菇一般需要2-3个月的时间才能进行采摘,期间可根据菌床的生长情况进行适当的管理,如修剪过长的根丝、揭开菌袋或用喷雾器增加湿度等。
7. 采摘:当菌盖展开且菌肉柔软时,就可以进行采摘。
采摘时要轻柔地将菌盖拧下,注意保持菌床的卫生,并避免菌盖泛黑。
以上是秀珍菇的基本种植步骤,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秀珍菇的环境要求及栽培技术秀珍菇,形秀小、洁白,口感柔嫩,美味爽口,属于变温结实性菌类,子实体发育适宜温度为8~20℃,气温稳定在8℃以上、25℃以下均可栽培。
北方秋冬季节利用温室栽培一般在9月中旬开始装袋,10月中下旬开始出菇,出菇可延长到次年4月。
菌袋发满后,在5~8℃的环境中进行低温刺激1~2个小时,可促进原基分化,获得较好的栽培效益。
栽培技术及环境要求1.菌株选择:目前以采用引自日本的小平菇品种是较为理想的栽培品种。
2.培养基配方:秀珍菇是木腐菌,菌丝生活力极强,适宜生长的基质很多,稻草、麦秸、棉籽壳、杂木屑等均可作栽培原料。
营养丰富,特别是氮素营养丰富是秀珍菇实现高产的关键。
因此,在培养料中可以适当添加麸皮、米糠、玉米粉等有机氮源。
培养料的碳氮比应控制在20∶1~-30∶1。
高产配方为:棉子壳85%,麸皮10%,糖1%,石膏2%,石灰2%,料水比为1∶1.4。
3.栽培方法:采用熟料袋栽或发酵料袋栽均可。
采用熟料袋栽方式,原料经高温灭菌,纤维素、木质素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有利于菌丝体分解吸收利用,可缩短转潮期;而采用发酵料袋栽能够减少灭菌环节,降低劳动强度和栽培成本。
4.装袋灭菌:采用熟料栽培时,按配方称取原料,含水量控制在65%左右,采用规格为1~7厘米×33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装干料400~500克,当天装袋当天灭菌。
一般采用常压灭菌法,当温度上升到100℃稳定后,继续保温8~10小时,出锅冷却到28℃以下时即可按操作要求进行接菌;采用发酵料栽培时,要采取二次堆积发酵法,即在第一次发酵温度达到70℃左右时保持24小时,然后进行翻堆,进行第二次发酵至温度达到70℃时再保持之4小时,然后将培养料摊开,温度降至25℃时进行装袋接种,塑料袋为规格45~50厘米×22厘米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
接种后将栽培袋置于20~25℃环境中发菌,同时保持通风和避光条件。
5.出菇管理原基分化阶段:在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和每潮菇采后的养菌期,拉大温差,使昼夜形成需8~10℃的温差,同时给予适量的散射光线,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促进料面菌丝倒伏,刺激菌丝形成较为整齐的原基。
秀珍菇栽培技术要点秀珍菇怎么种植
秀珍菇又名袖珍菇、小平菇、紫孢侧耳、姬平菇等。
其形态优美;质地脆嫩,清甜爽口,味道鲜美,具有独特的风味,具有“味精菇”之称。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秀珍菇栽培技术要点。
1.栽培季节。
秀珍菇属中偏高温型食用菌,根据秀珍菇中温出菇、变温结实的特性,栽培季节一般掌握菌袋接种阶段当地气温不超28℃,接种后培养35天左右,进入出菇阶段当地温度不低12℃这个界限。
根据这一特性,秀珍菇生产最好安排春末夏初,或夏末秋初生产,各地可根据自身气候、海拔高低不同,适当提前或推迟。
2.培养基配制。
常用的培养基配方如下。
配方一:棉籽壳74%,豆秆15%,麦麸8%,石灰1.5%,石膏粉1.5%;配方二:杂木屑80%,麦麸7%,蔗糖1%,碳酸钙1.5%,石膏粉1.5%;配方三:玉米芯50%,豆秆28%,麦麸17%,碳酸钙2%,石膏粉2%,蔗糖1%;配方四:甘蔗渣40%,杂木屑25%,豆秆15%,麦麸18%,碳酸钙1.5%。
以上配方,料与水比值为:1∶1~1.2,含水量60~65%为适,灭菌前ph值7。
3.装袋灭菌。
采用袋料灭菌能使木质素、纤维素的结构发生物理变化,有利菌丝.分解吸收利用,可缩短转潮期。
栽培袋规格为17厘米×33厘米或18厘米×35厘米的塑料袋,薄膜厚度为4-5丝米为好。
每袋装干料250-350克或湿重500-600克。
袋口采用塑料套环塞棉或用纱线扎口均可。
装袋后及时上灶灭菌。
高压灭菌要求0.103兆帕,
1。
【栽培种植小能手】秀珍菇高产栽培技术1 生产工艺流程栽培原料准备→培养料配制→堆料发酵→装袋→灭菌→接种、发菌管理→出菇期管理→采收。
2 培养料配方(1)木糠75%、麦糠16%、玉米粉5%、石灰3~4%、糖1%。
(2)玉米芯30%、甘蔗渣30%、木糠20%、麦糠16%、石灰3~4%。
(3)棉籽壳40%、蔗渣36%、麦糠20%、石灰3~4%。
3 培养料配制按所选配方要求和每批次的种植规模,称量所需的各种原料并混合搅拌均匀,加入石灰、石膏、肥料等,同时将培养料的PH值(酸碱度)调到8.0~8.5,含水量调到60~65%。
4 培养料的堆制发酵培养料混合均匀后建堆发酵2~8天(据季节、料的生熟程度决定发酵时间长短),中间翻堆1~3次,冷天季节发酵前期可用薄膜覆盖来提高发酵温度,当料温达到60~70℃时揭开薄膜,并用木棒在料中每隔一定距离打孔透气,装袋前半天加入米糠、麦糠、玉米粉等辅料拌匀再闷堆半天即可装袋。
5 装袋可用宽20~25cm、长45cm的筒袋,菌袋先用绳子扎紧一头再装袋,可手工装袋或用装袋机装袋,装袋时培养料要松紧适中,上下均匀,不留空隙,袋口要留5cm扎口。
菌袋装好后按“#”型或竖向叠放到灭菌炉中。
6 灭菌菌袋装进灭菌炉后要立即进行灭菌,开始灭菌时要用猛火,使灭菌炉温度在2~4小时内迅速上升到100℃,之后用中火保持12小时以上,最后旺火猛烧一会,停火焖一夜后出炉。
7 接种当菌袋料温降到50~60℃时出炉,并迅速搬运到已消毒好的接种室或场地冷却后进行接种。
接种前要先用石灰水、来苏尔液等消毒套环、胶圈,接种前要用酒精消毒手和接种钩等工具。
接种时,先接一头,再接另一头,要每人单独完成每个菌袋的接种。
8 菌丝培养阶段管理菌袋接完种后,就地或运往菇棚(房)按井字型堆放进行菌丝培养管理,在发菌阶段,要保持黑暗环境和保持通风,同时要保持菇棚(室)相对干燥,不能向菌袋喷水。
接种后7~10天内不要翻动菌袋,10天后要检查菌袋,踢除已污染的菌袋,13~15天后把上下菌袋调换位,以后每7~10天再翻袋一次,使菌袋的菌丝生长均匀。
秀珍菇栽培技术秀珍菇,又称环柄侧耳、白环柄侧耳,是近几年市场上新开发的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珍稀食用菌。
秀珍菇肉质脆嫩、纤维含量少,口感特佳,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今天就为大家介绍秀珍菇栽培技术。
秀珍菇栽培技术:一、菌种分离与选育用做生产中的秀珍菇菌种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从子实体分离获取纯菌丝,二是直接向科研单位和菌种生产单位引进。
科研单位一般从子实体分离提纯复壮获取。
一般栽培者因不具备分离制种条件,都是直接从菌种生产单位引进。
二、栽培季节安排根据秀珍菇出菇温度,春栽安排在2-3月制袋,秋栽安排在5-8月制袋,高海拔可提前安排制袋时间。
三、栽培方法秀珍菇栽培方法与平菇、凤尾菇熟料栽培基本相同,但不能用生料栽培。
可室内栽培,亦可室外搭阴棚栽培。
四、菌袋生产与发菌栽培秀珍菇的原料配方:①杂木屑50%,玉米芯26%,麦皮15%,玉米粉5%,蔗糖1%,石膏粉1%,石灰2%,磷酸二氢钾100克,硫酸镁25克。
②棉籽壳92%,麦皮5%,蔗糖1%,石膏粉1%,石灰1%.③甘蔗渣50%,木屑32%,麦皮15%,石膏粉1%,石灰2%,尿素100克。
④棉籽壳 90%,谷壳4%,葡萄糖1%,蛋白胨0.5%,谷氨酸0.5%,麦皮4%,石灰少量。
玉米秆、花生秆、花生壳、稻麦秆等都可做为培养料,以上原材料都应加工粉碎后用。
五、出菇管理技术秀珍菇菌丝长满袋后再继续培养5-7天,使菌丝达到生理成熟,积累养分就可运到出菇场菇房出菇。
出菇房便于管理要求能通风、保温、保湿、干净卫生,菇场边无垃圾,无粪便、无臭水沟。
菌袋还未搬进前要先用敌敌畏和氧化乐果对整个菇房喷雾灭虫一遍,而后再用5%甲醛水溶液喷施。
5天后就可把成熟的菌袋搬进排场管理出菇,排场方法有层架堆垛式(适用于工厂化规范立体栽培),落地堆垛,畦床立袋排放,畦床脱袋埋土等。
无论何种,菌袋搬进前,都要对已清毒灭虫过的菇房(棚)进行先预湿,在床架、墙壁、地面应大量喷水。
秀珍菇的种植技术1. 基本概述秀珍菇是一种木质菌类,主要以木材为基质进行生长。
它喜欢在通风良好、湿度适宜的环境中生长,适合在温暖季节种植。
2. 基础设施秀珍菇种植通常需要建立温室或棚架等设施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温室或棚架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和遮阳功能。
秀珍菇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保持适宜的湿度,可以使用喷水或安装喷雾装置来保持湿度。
秀珍菇栽培最好选择通风良好、温度适宜的地方,不宜种植于湿度过高的地区。
3. 基质选择秀珍菇主要以木材为基质,适合使用锯末(如桦木锯末、杨木锯末等)或麦秸等杂质少的纤维质材料作为培养基。
基质应经过蒸煮或高温消毒处理,以杀死有害微生物,避免对菇体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4. 菇种选择秀珍菇种子主要有菌种和菌块两种形式。
菌种是通过菌丝培养得到的,而菌块则是将培养好的菌种接种到基质上并培育一段时间后得到的。
菌种的选用应注意选择正规的品种和供应商,并确保其质量。
秀珍菇的菌种适用性广,适应性强,适合在不同地区种植。
5. 种植步骤1.处理基质:将选好的基质放入蒸锅或高压锅中进行加热消毒,确保无害微生物。
待基质冷却到适宜温度(一般为2025摄氏度)时,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2.接种:将菌种均匀地撒在基质表面上,然后用木屑或浸泡过的草料覆盖在上面,以保持菌种的湿度。
3.养护:将接种好的基质放入温室或棚架中,保持适宜的温湿度,进行养护。
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湿度在6080%之间。
4.生长:大约经过1520天,菌丝开始向基质中扩展,形成小菇丝块。
此时需增加光照时间,提高温度,增加湿度,促进菌丝的生长。
5.结菇:当小菇丝块覆盖了整个基质表面后,可以逐渐增加光照时间,并控制温度和湿度,使其逐渐产生菇头。
6.加工和收获:当菇体生长到合适大小时,可以进行收获。
收获后的秀珍菇可以进行加工,如腌制、炒菇等。
6. 防病防虫措施秀珍菇种植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扰,因此需要定期巡视和清理病虫害。
可使用无毒、环保的农药进行喷雾防治,但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对菇体产生不良影响。
术罗源县农业局经作站站长指导老师兰世步高级农艺师秀珍菇是商品名称,因其子实体形态袖珍纤美而得名。
在1997年由台湾商人林俊仁先生引入我县,试种获得成功。
产品投入市场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具有广阔市场前景。
菇农取得较好效益,栽培面积迅速扩大。
我县于2003年开始大面积栽培秀珍菇,至今,年栽培规模在1.29亿袋以上,年产值达2.98亿元以上,成为成为我县优质特色主打品种。
县党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秀珍菇生产,抽调农技干部加强技术管理和产后服务工作,努力提高产量和质量,促进菇农增产增收。
我们从我县近几年的秀珍菇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秀珍菇栽培关键技术,秀珍菇种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1 品种特点与特性:1.1品种特点:秀珍菇是菇中极品,具有朵细质白,肉嫩味美,口感香醇、甘甜,食用可口的特点,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无化肥、农药等污染,是真正的天然食品。
其一,秀珍菇具有甜香的海鲜型味,令人感到愉悦;其二,它的菇柄和菇盖同样的好吃,甚至菇柄比菇盖更好吃;其三,秀珍菇不论用何种烹调方法,不会被烧烂,保持着良好的口感,与吃草菇甚为相似。
1.2 品种特性:秀珍菇菌盖初期为圆形,伸展后呈心形、扇形或肾形,盖浅灰色至灰黑色。
菌盖色泽受菌株特性和温度的控制,气温较高时,子实体生长较快,菌盖色泽较浅,为灰白色或浅灰色;气温较低时,子实体生长较缓慢,菌盖色泽较深,多为鼠灰色或灰黑色。
菌柄多为侧生,少数近中生,菌柄细长,单生或丛生。
秀珍菇属于中高温变温结实性真菌,菌丝体生长温度为5~33℃,适温20~30℃;子实体生长温度12~30℃,低于15℃时,子实体容易畸形;10℃以下生长缓慢,5℃停止生长。
夏季出菇,需要10℃以上温差刺激,促进菇蕾的形成,最好在4~5℃低温刺激20至24个小时。
秀珍菇的栽培基质含水量以60~65%为好,太低则子实体质量差、产量低;太高则菌丝生长缓慢,菌包容易感染杂菌。
原基分化的适宜空间相对湿度为85~95%,子实体生长的适宜空间的相对湿度为80~90%。
秀珍菇属好氧真菌,一定浓度的CO2能抑制菌盖的迅速伸展,促使菌柄延长生长;但浓度超过1000ppm时将会抑制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
因此,控制好必要的CO2浓度是秀珍菇高产优质的关键。
秀珍菇走菌期间可不需要光线,但原基的分化生长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光强度为50~1000LX,子实体生长期适当减弱光线,促使菌盖色泽加深,提高子实体商品品质。
秀珍菇的酸碱度,培养料PH值在5.5-8.0之间,菌丝均能生长,但PH值以6.5左右为宜。
秀珍菇的种性不稳,种性不稳会随着栽培环境的变化或采取不同的培养基配方,都有可能改变其形状特征,经过近几年的栽培,在我县已分离出中温偏低的菌株和中温偏高型的菌株,满足夏季和冬季生产的菌种需要。
2 栽培季节安排秀珍菇栽培,各地应根据当地的具体自然气候安排生产。
我乡的秀珍菇菌包生产基本安排在春季4月上旬至4下旬,此时气温较低,菌包走满袋约50~60天,后熟时间大约25~30天,一般6月中旬至7月上旬开袋出菇,出菇时间80~90天;秋季安排在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这时气温较适宜,菌包走满袋约30~35天,后熟时间大约20天,一般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开袋出菇,到次年三月左右结束。
3栽培设施建设3.1场地选择要求地面平整,位势较高,水源充足无污染,排水良好,交通便利周围环境清洁。
3.2 菇房搭建通常采用竹木结构大棚,大棚长20~22米,东西走向,宽12米。
地面用三合土夯实或灌筑水泥地,地面自中线顺南北方向向两边倾斜,坡度1%左右,利于排水;棚内南北和东西走向的中间通道宽1.8米,通道最好是水泥面;棚顶南北向呈“八”字形,周边高2.5米,近走道处高4米,屋顶上八口处开口距离一米,其上距离50cm搭盖开口直径距离2米的人字顶弓形顶,棚顶至地面覆盖8丝塑料薄膜,上面再覆盖油毛毡或2cm厚密织草帘,所有透气孔和门窗必须安装25目的塑料防虫网,夏季在棚外围覆盖遮光率90%的遮阳网;在大棚内部通道的两侧,根据每批次出菇菌包量所占栽培数量,分别搭建边高2.2米,中高2.7米,宽5米的室内拱棚,覆盖薄膜形成各个相对独立的小区;栽培架与通道垂直排列,间隔0.8米;底层支撑杆距地20cm,向上间隔60c m设固定支撑横杆,否则菌包堆叠太高易倒塌;每座菇房容量约6-7万袋,太小则棚内环境不易控制,太大则管理不便。
集约化规模生产的菇房按此规格并排搭建。
3.3 冷库建设秀珍菇需要低温剌激才能出菇,需要搭建高温冷库(最低温度4℃),冷库的容积必须与每批次所需要低温剌激的菌包数量相配套。
例如:15万袋规模的菇场,按转潮时间15天计算,每天工作量为1万袋,配套的冷库占地面积约40m2。
4 菌种选择秀珍菇虽属于中温型的菌类,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12-30℃,但可根据出菇中的温度高低分为高温菌株和低温菌株,适宜夏季出菇应选用高温菌株,适宜冬季出菇应选用低温菌株。
要避免困株型选择不当而造成不出菇,少出菇现象。
选择适龄、粗壮、洁白、无染菌污染的菌种,有杂色斑块、干枯收缩、吐黄水等现象的菌种不能使用。
试管母种要求菌丝粗壮、脉络分明、洁白、无污染。
原种培养基质用杂木屑和棉籽壳。
栽培种最好是麦粒菌种,其优点是麦粒营养丰富全面,转接菌包后萌发、定植快,菌包染菌率低、尤其是在春季制袋生产更为重要,菌龄以满瓶后5~7天最好。
5 菌包制作培养5.1 原料配方配方1:棉籽壳30% 粗木屑21% 细木屑30% 麦皮15% 石灰1.5% 轻质碳酸钙1.5% 红糖1%配方2:棉籽壳20% 粗木屑20% 细木屑36% 麦皮20%石灰1.5% 轻质碳酸1.5% 红糖1%5.2 原辅材料预处理秀珍菇菌丝对木质纤维的分解利用的能力较弱,所使用的木质原料最好需要进行软化分解处理。
处理的方法是:生产前2-3个月将粗木屑置于水泥场地上浇透水,每间隔7天翻堆浇水,使木质纤维膨胀软化并利用堆内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初步分解纤维;棉籽壳和细木屑在生产前3天用1%的石灰水淋透,每隔一天翻堆一次备用。
处理过的原料生产的菌包接种后具有菌丝萌发好、吃料快、污染率低,菌包开袋后不易感染杂菌,生物转化率高等优点。
5.3菌包培养经严格消毒和无菌条件下接种后的菌包可立即搬到菇棚发菌培养。
通常利用栽培大棚的水泥通道进行发菌培养,培养之前要对大棚内进行空间和地面进进水泄消毒杀虫,通风换气后在通道上铺撒薄层石灰粉。
春季生产的菌包,环境气温较低,菌种萌发慢、走菌慢,为了提高菌包周围小环境的温度,菌包应进行墙式堆叠,叠高8-10层,墙间距10cm,中间留50cm走道,外覆盖塑料薄膜,利于保温,每天午时通风透气30分钟,每间隔10天翻包挑菌,捡出被污染的菌包。
定时测量堆间气温,菌包站堆间气温,温度>30℃时应加强通风降温至降温至25℃。
秋季生产的菌包,接种后若气温>30℃,菌包站立足呈“川”字形排放,每行间距3cm;也可墙式2-3层堆叠,墙间距10cm,不再覆盖薄膜,夜间进行通风降温,每间隔5天翻包挑菌;若气温较适宜,可以将菌包直接上架排包发菌。
6 出菇管理第一潮菇的出菇管理(第一潮菇养分积累最集中,其产量也是所有潮次中最高的)。
菌袋搬入栽培房后,应将菌袋沿着颈圈把塑料袋割掉后开袋,并刮去老化的菌种。
此时菇房应该勤加喷水,在喷水的同时给予适当通风,相对温度要达90%左右,房间温度保持在25℃左右,并每天给予一定的散射光,这样连续保持3-5天后,料面上原基开始分化,并形成大量菇蕾,此时,应增强通风和光照时间,或全天通风,但温度一定要保持在85~90%,此阶段菇蕾分化很快,待菇柄伸长至3~4cm,菌盖直径达2cm即菌盖渐平展时,可用细眼喷雾器勤加喷雾,雾点可直接喷在菇体上,要细喷和勤喷,在合适条件下约一天后即可采菇,采菇后,除去料面上的老根和一些没有分化的原基,可直刮至新鲜的培养料,刮完后不可直接向料面喷水,如果菇房中出菇不太整齐,则需将新采完的菌包转移,以便其他菌包的出菇管理。
一潮菇全部采完后,最好当天全部刮净(刮去表面老根和枯死的幼菇及菇蕾,这些地方最容易受双翅目昆虫的危害而烂包),此时菇房的湿度维持在70~80%,这样使培养料表面干燥一些,可防止霉病的大量发生以及部分虫卵的孵化。
为避免空气太干燥,每天可用喷雾器稍喷一点细雾,在此条件下养菌7~10天。
第二潮菇的出菇管理第二潮菇出菇前需对菌包进行浸水处理,浸水前用刀刮去菌包表面稍干的培养料,这样处理有两个目的,一方面可除去表面可能携带的虫卵和病斑,另一方面是增强菌包在短时期内的吸水性,一般浸水一天,可使菌包吸水30~50克,这就为出好下一潮菇提供了充足的水分(在浸水处理时,有雾菌的菌包最好能分开处理,以防止交叉感染),然后放入4℃的冷库中进行24小时低温剌激,同时给杂菌以抑制作用。
期间,可以对菇房进行清洁处理,可用杀虫剂控制虫口密度。
菌包从冷库中搬入菇房后,尤其要保持大棚湿度在85~90%之间,并增加菇房的光照时间和频次,待菇蕾再次出现后管理与第一潮相同。
第三潮、第四潮以及第五潮等的管理同第二潮(在以后几潮的出菇管理中关键技术是养菌和浸水的处理上要合适)。
末潮菇的出菇管理可将菌包尾部刮开部分袋面以出最后一批菇,其他出菇管理模式同上面几潮。
7 病虫害防治7.1 子实体生长阶段虫害主要有蛞蝓、蜗牛、蚤蝇、菇蚊、白蚂蚁、螨类。
7.1.1菇蚊人工捕捉幼虫和蛹,集中杀灭。
发生虫害时,将菇体采完后,可喷洒500~1000倍敌百虫液杀虫,也可用布条醮药剂,挂在出菇房内驱赶虫子。
可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
7.1.2 蚤蝇黑光灯诱杀。
将20瓦灯管横向装在菇架顶层上方60厘米处,在灯管正下方35厘米处放一个收集盆(盘),内盛适量的0.1%的敌敌畏药液,可诱杀多种蝇、蚊类害虫。
也可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
7.1.3 白蚁将灭蚁膏涂抹在蚁路上杀灭白蚁或采用白蚁药诱杀。
7.1.4螨类播种后7天左右,将有色塑料膜盖在床面上几分钟,然后用放大镜检查贴近培养料的一面,一旦发现菌虱,立即用药杀虫。
还可用25%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洗衣粉)400倍液喷雾,连续喷洒2-3次,效果较好。
7.1.5 蛞蝓用毒饵诱杀或用3%密达颗粒剂防治。
7.1.6蜗牛用3%密达颗粒剂防治。
也可用砒酸钙和切碎的菜叶,制成毒饵分点放在菇床周围进行诱杀。
7.2 秀珍菇菌丝培养阶段,常见的杂菌有绿色木霉、青霉、毛霉和红色链孢霉等,发现后应及时处理(详见下表)7.2.1秀珍菇主要病原菌特征与症状及防治对策7.2.2 子实本生长阶段,主要杂菌是粘菌,发现后应及时将染有粘菌的栽培袋进行处理,同时加强对菇房(棚)的通风或喷洒1:600倍氯酸钙(漂白粉)溶液,可抑制病原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