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上册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增长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0605173【精品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7.02 KB
- 文档页数:3
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内容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1):由“倍数关系”等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通过配方法或公式法或分解因式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 掌握用“倍数关系”、“面积法”等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它解决实际问题.2. 掌握建立数学模型以解决增长率与降低率问题.3. 经历由事实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等有关概念的过程,使同学们体会到通过一元二次方程也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教学重点根据面积与面积之间的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二元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根据“倍数关系”、“面积法”等之间的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课时安排3课时.1教案A第1课时教学内容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1):由“倍数关系”等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通过配方法或公式法或分解因式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掌握用“倍数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它解决实际问题.2.经历由事实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等有关概念的过程,使同学们体会到通过一元二次方程也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教学重点用“倍数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教学难点用“倍数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好,我们已经学过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你还记得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吗?生:审题、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最后答题.试:同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等一样,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作为反映某些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这一节我们就讨论如何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二、新课教学探究1: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教师引导学生审题,让学生思考怎样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分析: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开始有一个人患了流感,第一轮的传染源就是这个人,他传染了x个人,用代数式表示,第一轮后共有个人患了流感;第二轮传染中,这些人中的每个人又传染了x个人,用代数式表示,第二轮后共有个人患了流感.列方程1+x+x(x+1)=121,整理,得x2+2x-120=0.解方程,得x1=10,x2=-12(不合题意,舍去)2答: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10个人.思考:按照这样的传染速度,经过三轮传染后共有多少人患流感?121+121×10=1331(人)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究,你对类似的传播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有新的认识吗?后一轮被传染的人数是前一轮患病人数的x倍.三、巩固练习某种植物的主干长出若干数目的支干,每个支干又长出同样数目的小分支、主干,如果支干和小分支的总数是91,每个支干长出多少小分支?解:设每个支干长出x个小分支,则1+x+xx=91,即x2+x-90=0.解得x1=9,x2=-10(不合题意,舍去)答:每个支干长出9个小分支.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应掌握:1.利用“倍数关系”建立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恰当方法解它.2.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一审、二设、三列、四解、五验(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将不符合题意的解舍去)、六答.五、布置作业习题21.3 第6题.第2课时教学内容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2):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解决增长率与降低率问题.教学目标掌握建立数学模型以解决增长率与降低率问题.教学重点如何解决增长率与降低率问题.教学难点解决增长率与降低率问题的公式a(1±x)n=b,其中a是原有量,x是增长(或降低)率,n为增长(或降低)的次数,b为增长(或降低)后的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好,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探究1关于“倍数”的问题,知道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今天,我们就学习如何解决“增长率”与“降低率”的问题.二、新课教学探究2:两年前生产1 t甲种药品的成本是5 000元,生产1 t乙种药品的成本是6 0003元,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现在生产1 t甲种药品的成本是3 000元,生产1 t乙种药品的成本是3 600元,哪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较大?分析:根据题意,很容易知道甲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额为(5 000-3 000)÷2=1 000(元);乙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额为(6 000-3 600)÷2=1 200(元).显然,乙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额较大.但是,年平均下降额(元)不等同于年平均下降率(百分数).解:设甲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为x,则一年后甲种药品成本为5 000(1-x)元,两年后甲种药品成本为5 000(1-x)2元,于是有5 000(1-x)2=3 000.解方程,得x1≈0.225,x2≈1.775.根据药品的实际意义,甲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约为22.5%.答:甲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约为22.5%.算一算:乙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是多少?试比较这两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解:设乙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为x,则一年后乙种药品成本为6 000(1-x)元,两年后甲种药品成本为6 000(1-x)2元,于是有6 000(1-x)2=3 600.解方程,得x1≈0.225,x2≈1.775.同理,乙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约为22.5%.甲、乙两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相同,均约为22.5%.思考:经过计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成本下降额较大的药品,它的成本下降率一定也较大吗?应怎样全面地比较对象的变化状况?经过计算,成本下降额较大的药品,它的成本下降率不一定较大,应比较降前及降后的价格.小结:类似地,这种增长率的问题有一定的模式.若平均增长(或降低)百分率为x,增长(或降低)前的是a,增长(或降低)n次后的量是b,则它们的数量关系可表示为a(1±x)n=b(增长取+,降低取-).三、巩固练习某人将2 000元人民币按一年定期存入银行,到期后支取1 000元用于购物,剩下的1 000元及应得利息又全部按一年定期存入银行,若存款的利率不变,到期后本金和利息共1 320元,求这种存款方式的年利率.分析:设这种存款方式的年利率为x,第一次存2 000元取1 000元,剩下的本金和利息是1 000+2 000x×80%;第二次存,本金就变为1 000+2000x×80%,其它依此类推.解:设这种存款方式的年利率为x,则1 000+2 000x×80%+(1 000+2 000x×8%)x×80%=1 320.整理,得1 280x2+800x+1 600x=320,即8x2+15x-2=0.解得4。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1.3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和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会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论知识,对解一元二次方程有一定的掌握。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将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此外,学生需要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学会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4.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法,通过设计具有代表性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购物问题、长度问题等。
2.准备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课件。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购物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一件商品原价为x元,打8折后的价格为0.8x元。
如果购买这件商品需要支付100元,那么x可以是多少?2.呈现(10分钟)呈现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中存在的等量关系,并用一元二次方程表示。
例如:一件商品原价为x元,打8折后的价格为0.8x元。
如果购买这件商品需要支付100元,那么可以得到方程:0.8x = 100。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九年级数学上册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增长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九年级数学上册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增长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九年级数学上册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增长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增长率)一、教材分析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以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为中心,深入探究有关成本下降和增长率问题。
活动的侧重点是列方程解应用题,提高学生应用方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中涉及了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规律等.这些问题在现实世界中有许多原型,让学生理解两个时间段的平均变化率可以用一元二次方程作为数学模型,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初二学习增长率,下降率的基础上来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来解决的问题,在本课的学习中,应重视相关内容与实际的联系,加强对一元二次方程是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的认识。
分析和解决的关键是找出问题中的相关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把这样的关系“翻译"为一元二次方程。
在教学中借助现代化教学媒体和网络资源,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分解、等方法指导怎样试。
加强对这类题的把握。
三、教学目标通过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决日常生活及生产实际中遇到的有关成本下降和增长率问题。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下降和增长率问题。
难点有关成本下降和增长率问题的数量关系。
九年级数学上册21.3.2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增长率问题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1.3.2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增长率问题教案新人教版21.3.2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增长率问题一、教学目标1.掌握建立数学模型以解决增长率与降低率问题2.正确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创建数学模型以化解增长率与减少率为问题四、教学难点正确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明自学非常深入细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第一次月托福数学成绩就是80分后,第二次月托福快速增长了10%,第三次月托福又快速增长了10%,反问他第三次数学成绩就是多少?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两年前生产1吨甲种药品的成本是5000元,生产1吨乙种药品的成本是6000元,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现在生产1吨甲种药品的成本是3000元,生产1吨乙种药品的成本是3600元,哪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较大?思索:(1)怎样认知上升额和上升率为的关系?(2)若设甲种药品平均下降率为x,则一年后,甲种药品的成本下降了元,此时成本为元;两年后,甲种药品上升了元,此时成本为元。
(3)对甲种药品而言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并求解、选择根?解:设甲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为x,则一年后甲种药品成本为5000(1-x)元,两年后甲种药品成本为5000(1-x)元.依题意,得5000(1-x)=3000解得:x1≈0.225,x2≈1.775(不合题意,舍去)(4)同样的方法恳请同学们尝试排序乙种药品的平均值上升率为,并比较哪种药品成本的平均值上升率为很大。
2设立乙种药品成本的平均值上升率仅y.则:6000(1-y)=3600整理,得:(1-y)=0.6Champsaur:y≈0.225答:两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一样大(5)思考经过计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小结:经过排序,成本上升额很大的药品,它的成本上升率为不一定很大,应当比较降前及再降后的价格.小结:类似地,这种增长率的问题有一定的模式.若平均增长(或降低)百分率为x,增长(或降低)前的是a,增长(或降低)n次后的量是b,则它们的数量关系可表示为a(1±x)=b(增长取+,降低取-).(三)重难点通识科例2某公司2021年的各项经营中,一月份的营业额为200万元,一月、二月、三月的营业额共950万元,如果平均每月营业额的增长率相同,求这个增长率.求解:设立这个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得200+200(1+x)+200(1+x)=950整理方程,得4x+12x-7=0,解这个方程得x1=-3.5(舍去),x2=0.5.答:这个增长率为50%.特别注意:增长率不容为负,但可以少于1.(四)归纳小结小结:1.列一元二次方程求解应用题的步骤:检、设立、打听、列于、求解、请问。
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篇一: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2.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过程方法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探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对之进行描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有关传播问题的应用题教学难点:发现传播问题中的等量关系3.教学用具制作课件,精选习题4.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好,我们已经学过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你还记得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吗?生:审题、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最后答题.试:同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等一样,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作为反映某些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这一节我们就讨论如何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二、探索新知【问题情境】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分析】(1)本题中有哪些数量关系?(2)如何理解“两轮传染”?(3)如何利用已知的数量关系选取未知数并列出方程?(4)能否把方程列得更简单,怎样理解?(5)解方程并得出结论,对比几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解答】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则依题意第一轮传染后有x+1人患了流感,第二轮传染后有x(1+x)人患了流感。
于是可列方程:1+x+x(1+x)=121解方程得x1=10,x2=-12(不合题意舍去)因此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10个人.【思考】如果按这样的传播速度,三轮传染后有多少人患了流感?【活动方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分别按问题(3)中所列的方程来解答,选代表展示解答过程,并讲解解题过程和应注意问题.【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解传播问题,验证多种方法的正确性;通过解题过程的对比,体会对已知数量关系的适当变形对解题的影响,丰富解题经验.三、例题分析例1、某种植物的主干长出若干数目的支干,每个支干又长出同样数目的小分支、主干,如果支干和小分支的总数是91,每个支干长出多少小分支?解:设每个支干长出x个小分支,则1+x+xx=91,即x2+x-90=0.解得x1=9,x2=-10(不合题意,舍去)答:每个支干长出9个小分支.例2、参加足球联赛的每两队之间都进行了两次比赛(双循环比赛),共要比赛90场,共有多少个队参加了比赛?例3、学校组织了一次篮球单循环比赛(每两队之间都进行了一次比赛),共进行了15场比赛,那么有几个球队参加了这次比赛?【分析】(1)两题中有哪些数量关系?(2)由这些数量关系还能得到什么新的结论?你想如何利用这些数量关系?为什么?如何列方程?(3)对比两题,它们有什么联系与区别?【活动方略】教师活动:操作投影,将例题显示,组织学生讨论.学生活动:合作交流,讨论解答。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增长率》教学设计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1.3)第二课时
一、教学任务分析
二、教学流程设计
三、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师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1:情景导入
(一)温故知新
1. 解一元二次方
程有哪些方法?
2.列一元一次方
程解应用题都是
有哪些步骤?
3.回忆:变化率的
公式
(二)探索新知
列方程解应用题:某药品原来每盒售价54元,由于两次提价,现在每盒96元,•求平均每次提价的百分数.
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回答
学生板演,通过学生
作答,展示不同学生的思
维层次。
利用实际问题
引入课题,,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师生互动,消
除师生间的陌生
与隔阂,营造轻松
愉悦的课堂氛围.
为学习能力较
强的学生通过一
个展示的平台。
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目标1、本节课主要学习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解决平均变化率问题。
2、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3、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4、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重难点、关键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有关平均变化率问题的应用题难点:发现平均变体化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关键: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件,精选习题学生准备:复习有关知识,预习本节课内容教学过程一展示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具体内容如下)学习目标1、本节课主要学习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解决平均变化率问题。
2、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3、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4、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二展示学习要求(学生对照要求自学,教师巡视并做个别辅)学习要求1、某农户第一年的粮食产量为6万kg,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20%,第二年的产量为____________万kg,第三年的产量为____________万kg ;某商品原价每件100元连续两次降价,平均每次降低率为10%,第一次降价后价格为每件________元,第二次降价后价格为每件________元通过以上两题你能发现关于两次平均增长(降低)率问题的一般关系吗?(用A表示基数,X 表示平均增长(降低)率,B表示新数)2、学校图书馆去年年底有图书5万册,预计到明年年底增加到7.2万册.求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设年平均增长率为X,则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_。
3、对照课本46页探究2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甲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额为元,•乙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额为元,显然,乙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额较.(2)设甲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为x,则一年后甲种药品成本为元,两年后甲种药品成本为元.从而可列方程为。
6000元,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现在生产1吨甲种药品的成本是3000元,生产1吨乙种药品的成本是3600元,哪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较大?(1)如何理解年平均下降额与年平均下降率?它们相等吗?(2)若设甲种药品年平均下降率为x,则一年后,甲种药品的成本下降了________元,此时成本为________元;两年后,甲种药品下降了________元,此时成本为________元.(3)增长率(下降率)公式的归纳:设基准数为a,增长率为x,则一月(或一年)后产量为a(1±x);二月(或二年)后产量为a(1±x)2;n月(或n年)后产量为a(1±x)n;如果已知n月(n年)后总产量为M,则有下面等式:M=a(1±x)n.(4)对甲种药品而言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活动1创设情境1.长方形的周长________,面积________,长方体的体积公式________.2.如图所示:(1)一块长方形铁皮的长是10 cm,宽是8 cm,四角各截去一个边长为2 cm 的小正方形,制成一个长方体容器,这个长方体容器的底面积是________,高是________,体积是________.(2)一块长方形铁皮的长是10 cm,宽是8 cm,四角各截去一个边长为x cm 的小正方形,制成一个长方体容器,这个长方体容器的底面积是________,高是________,体积是________.活动2自学教材第20页~第21页探究3,思考老师所提问题要设计一本书的封面,封面长27 cm,宽21 cm,正中央是一个与整个封面长宽比例相同的矩形,如果要使四周的彩色边衬所占面积是封面面积的四分之一,上下边衬等宽,左右边衬等宽,应如何设计四周边衬的宽度(精确到0.1 cm).(1)要设计书本封面的长与宽的比是________,则正中央矩形的长与宽的比是________.(2)为什么说上下边衬宽与左右边衬宽之比为9∶7?试与同伴交流一下.(3)若设上、下边衬的宽均为9x cm,左、右边衬的宽均为7x cm,则中央矩形的长为________cm,宽为________cm,面积为________cm2.(4)根据等量关系:________,可列方程为:________.(5)你能写出解题过程吗?(注意对结果是否合理进行检验.)(6)思考如果设正中央矩形的长与宽分别为9x cm和7x cm,你又怎样去求上下、左右边衬的宽?活动3变式练习如图所示,在一个长为50米,宽为30米的矩形空地上,建造一个花园,要求花园的面积占整块面积的75%,等宽且互相垂直的两条路的面积占25%,求路的宽度.答案:路的宽度为5米.作业布置教材第21-22页习题21.3第2-7题.课堂总结.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审、设、找、列、解、答.最后要检验根是否符合实际..传播问题解决的关键是传播源的确定和等量关系的建立..若平均增长(降低)率为x,增长(或降低)前的基准数是a,增长(或降低)n 次后的量是b,则有:a(1±x)n=b(常见n=2)..成本下降额较大的药品,它的下降率不一定也较大,成本下降额较小的药品,它的下降率不一定也较小..利用已学的特殊图形的面积(或体积)公式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弄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根据面积与面积(或体积)之间的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二次方程,并能正确解方程,最后对所得结果是否合理要进行检验.。
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迎丰桥镇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3)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迎丰桥镇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3)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迎丰桥镇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3)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的根是否合理。
教材及学情分析探究3的问题中,已知封面及正中央矩形的长宽比都是9:7,由此可以推出上、下、左、右边衬之比也为9:7。
问题中的方程的两个根都是正数,但他们并不是问题的的解。
必须根据他们的值得大小,来确定哪个更合乎实际.这种取舍更多地要考虑问题的实际意义,这是检验数学模型的解是否是实际的过程.九年级的学生在以前学习了用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分析问题、找出等量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时教学目标1、探索以几何图形为背景的应用题,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数学模型在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中的作用。
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的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2、经历数学建模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建立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体会数学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促进作用.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应用问题难点寻找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教学过程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探究3:如图,要设计一本书的封面,封面长27cm,宽21cm,正中央是一个与整个封面长宽比例相同的矩形,如果要使四周的彩色边衬所占面积是封面面积的四分之一,上、下边衬等宽,左、右边衬等宽,应如何设计四周边衬的宽度(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思考:(1)本题中有哪些数量关系?(2)正中央是一个与整个封面长宽比例相同的矩形如何理解?(3)如何利用已知的数量关系选取未知数并列出方程?分析:依据题意可知,封面的长宽之比是27∶21=9∶7,中央的矩形的长宽之比也应是9∶7.设中央的矩形的长和宽分别是9a cm和7a cm,由此得上、下边衬与左、右边衬的宽度之比是21(27-9a)∶21(21-7a)=9(3-a)∶7(3-a)=9∶7.淡化解方程,重点突出列方程弄清问题背景,把有关数量关系分析透彻,特别是找出可以作为列方程依据的主要相等关系让学生更加熟练地列方程解应用题,并强化运用。
课题: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增长率(下降率)问题执教:张英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增长率(下降率)的相等关系,列出相应一元二次方程,并能解出所列方程和检验结果是否合理;(2)学会利用平均增长率(下降率)计算、预测简单变化后的数量.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经历将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领悟数学模型思想,进一步感受方程的工具作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1)经历完整建立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与认识一元二次方程源于实际;(2)加强数学建模思想,培养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难点:找出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学习过程】一、模型探讨问题讨论:某商店一月份的利润是8000元,三月份的利润是9680元,这两个月利润平均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解:设这两个月利润平均增长的百分率为x.讨论:一月份利润是二月份利润是三月份利润是建立方程:概括:若变化前量为a,平均增长率为x,二次增长后量为b,则有:若变化前量为a,平均下降率为x,二次下降后量为b,则有:快速巩固:1.2014年前生产某种药品的成本是5000元,到了2016年成本是3000元.设该种药品的成本平均下降率为x,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2.图书馆去年有图书5万册,预计到明年将增加到7.2万册.设该图书馆每年图书平均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二、典例分析例某地区2013年投入教育经费2500万元,2015年投入教育经费3025万元.(1)求2013年至2015年该地区投入教育经费的年平均增长率;(2)根据(1)所得的年平均增长率,预计2016年该地区将投入教育经费多少万元.三、巩固运用A 组1.某厂今年1月份的产量为100吨,平均每月产量增加20%.则二月份的产量为 吨,三月份的产量为 吨;2.某超市一月份的营业额为36万元,三月份的营业额为48万元,设每月的平 均增长率为x ,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A .()248136x -=B .()248136x +=C .()236148x -=D .()236148x +=3.某商品经过连续两次降价,销售单价由原来200元降到162元,设两次的平 均下降率为%a ,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A .()22001%162a +=B .()220012162a -=C .()22001%162a -=D .()22001162a -=4.某种型号的手机,原售价7200元/台,经连续两次降价后,现售价为4608 元/台.(1)求两次降价的平均百分率是多少?(2)为了促销,将进行第三次降价,如果仍保持前两次降价的平均百分率,请你预计第三次降价后售价是多少?B 组某机械厂七月份生产零件20万个,第三季度(七月、八月、九月)共生产零件.....66.2万个,求该厂第三季度平均增长率.(列出方程即可)C 组某牌子食用油两次升价后,零售价为原来的1.44倍,已知两次升价的增长率相同,求每次升价的增长率.四、课堂小结1.谈谈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2.你认为最难是在那里?还有那些困惑?五、课后作业《课堂导学案》1819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