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1)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2
(正、正)
(正、反)
你能只通过一次试验,列出所有可能
个相等的扇形。
任意转动每个转盘,当转盘哪一个转盘的指针指向红色区域的
就可获得一次转动转盘的机会。
转盘停止时,指针指向红、蓝、黄区域,顾客可分别获得1000
元的礼品。
某顾客购物1400元,他获得礼品的概率是多少?他分别获得
元礼品的概率是多少?
这个问题可转化为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
:在试验过程中,这些正方形除颜色外都
一次沙包一
【例题选讲】
、中国象棋红方棋子按兵种不同分布如下:1个帅、5个兵,“士、象、马、车、炮”各2个,将所有棋子反面朝上放在棋盘中,任意取一个不是兵和帅的概率是.
、小明玩转盘游戏,当他转动如图所示的转盘,停止时指针指向2的概率是__________.
、一张圆桌旁边有4个座位,A先坐在如图所。
12.2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一)(1) 新知导读1.有一组卡片,制作的颜色,大小相同,分别标有0~10这11个数字,现在将它们背面向上任意颠倒次序,然后放好后任取一张,则:(1)P (抽到两位数)= ;(2)P (抽到一位数)= ;(3)P (抽到的数是2的倍数)= ;(4)P (抽到的数大于10)= ;答:(1)111 ;(2)1110 ;(3)116;(4)111。
范例点睛例1. 在不透明的袋中装有大小一样的红球和黑球各一个,从中摸出一个球恰为红球的概率与一枚均匀硬币抛起后落地时正面朝上的概率( )A.摸出红球的概率大于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B.摸出红球的概率小于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C.相等D.不能确定 思路点拨:摸出红球的概率是21,一枚均匀硬币抛起后落地时正面朝上的概率是21。
课外链接边阅读边填空,再解答问题:(1)从0~9的数字中任取一个可得到个位数9个(不含0)。
(2)从0~9的数字中任取两个(可重复取)组成两位数,我们先确定十位数,有9种可能(不含0);再确定个位数,有10种可能(含0),所以可组成两位数9×10=90(个)。
(3)从0~9的数字中任取三个(可重复取)组成三位数,我们先确定百位数,有_____种可能(不含0),再确定十位数,有_____种可能(含0);后确定个位数,有______种可能(含0),所以可组成三位数_________=____(个)。
问题1: 从A 地到达C 地必经过B 地,若从A 地到B 地有2条行走路线,从B 地到C 地有3条行走路线,那么从A 地到C 地的行走路线有( )A.2条B.3条C.5条D. 6条问题2:购买体育彩票,特等奖可获得500万元巨奖,其获奖规则如下:你如果购买的彩票号码与开出的号码完全相同,就可以获得该奖,开奖的号码通过如下方法获得:将0~9号码(共计7组)放入七台摇号机中,并编上序号①~⑦,规定第①台机摇出的号码为首位,第②台机摇出的号码为第二位……,第⑦台摇出的号码为第七位,请你分析一下,购买一张体育彩票,中特等奖的概率是多少?随堂演练1.从1,2,3,4,……,9张数字卡片中任抽一张,求抽得偶数卡片的概率____.2.100件产品中有60件一等品,30件二等品,10件等外品,规定一、二等品都为合格品,现任取一件产品,它是合格品的概率_______.3.从8名男医生和7名女医生中选一人作为医疗小组的组长,是男医生的概率是_____,是女医生的概率是_____.4.一个口袋中装有2个白球,1个红球,小林从口袋中摸出1个球,是红球的概率为_________,是白球的概率为_________.5.投掷一枚正四面体骰子,掷得点数为奇数的概率为____________,是偶数的概率为_____,点数小于5的概率为________.6.从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中随意抽取一张,抽到红桃的概率为________,抽到10的概率为_______,抽到梅花4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7.小明和三名女生、四名男生一起玩丢手帕游戏,小明随意将手帕丢在一名同学的后面,那么这名同学是女生的概率为( )A 、0B 、83C 、73 D 、无法确定 8.一箱灯泡有24个,合格率为80%,从中任意拿一个是次品的概率为( )A 、51B 、80%C 、2420 D 、1 9.如图,小明周末到外婆家,走到十字路口处,记不清前面哪条路通往外婆家,那么他能一次选对路的概率是( )(A )12 (B )13 (C )14(D )010.一个均匀的立方体六个面上分别标有数1,2,3,4,5,6.右图是这个立方体表面的展开图.抛掷这个立方体,则朝上一面上的数恰好等于朝下一面上的数的21的概率是 ( ) A 、61 B 、31 C 、21 D 、3211.投掷一枚正方体骰子.(1)掷得“5”的概率是多少?(2)掷得点数不是“5”的概率是多少?(3)掷得点数小于或等于“4”的概率是多少?12.A、B、C、D表示四个袋子,每个袋子中所装的白球和黑球数如下:A.12个黑球和4个白球B.20个黑球和20个白球C.20个黑球和10个白球D.12个黑球和6个白球如果闭着眼睛从袋子中取出一个球,那么从哪个袋中最有可能取到黑球?13.在100张已编号的卡片(从1号到100号),从中任取1张,计算:(1)卡片号是奇数的概率;(2)卡片号是7的倍数的概率。
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知道试验的结果具有等可能性的含义;2.会求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3.能够运用列表法和树状图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要点梳理】要点一、等可能性一般地,设一个试验的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有n个,它们都是随机事件,每次试验有且只有其中的一个结果出现.如果每个结果出现的机会均等,那么我们说这n个事件的发生是等可能的,也称这个试验的结果具有等可能性.要点二、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1.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一般地,如果一个试验有n个等可能的结果,当其中的m个结果之一出现时,事件A发生,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P(A)=mn(其中m是指事件A发生可能出现的结果数,n是指所有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当一个随机事件在一次试验中的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有限个,且具有等可能性时,只需列出一次试验可能出现的所有结果,就可以求出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2.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的求法一般地,等可能性条件下的概率计算方法和步骤是:(1)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并判定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2)确定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的个数n和其中出现所求事件的结果个数m;(3)计算所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P(所求事件)=mn.要点三、用列举法计算概率常用的列举法有两种:列表法和画树状图法.1.列表法当一次试验要涉及两个因素,并且可能出现的结果数目较多时,为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列表法.列表法是用表格的形式反映事件发生的各种情况出现的次数和方式,以及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的次数和方式,并求出概率的方法.要点诠释:(1)列表法适用于各种情况出现的总次数不是很大时,求概率的问题;(2)列表法适用于涉及两步试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2.树状图当一次试验要涉及3个或更多个因素时,为了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树形图,也称树形图、树图.树形图是用树状图形的形式反映事件发生的各种情况出现的次数和方式,以及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的次数和方式,并求出概率的方法.要点诠释:(1)树状图法同样适用于各种情况出现的总次数不是很大时,求概率的问题;(2)在用树状图法求可能事件的概率时,应注意各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务必相同.【典型例题】类型一、等可能性1.如图所示,转盘停止后,指针落在哪个颜色区域的可能性大?为什么?【思路点拨】可以采用面积法计算各颜色所占的比例,比例大的,指针落在该区域的可能性也大.【答案与解析】解:落在黄色区域的可能性大.理由如下:由图可知:黄色占整个转盘面积的;红色占整个转盘面积的;蓝色占整个转盘面积的.由于黄色所占比例最大,所以,指针落在黄色区域的可能性较大.【总结升华】计算随机事件的可能性的大小,根据不同题目的不同条件确定解法,如面积法、数值法等.类型二、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2.(优质试题•本溪)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装有若干个红球和4个黄球,它们除颜色外没有任何区别,摇匀后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后再放回口袋中,通过大量重复摸球实验发现,摸到黄球的频率是0.2,则估计盒子中大约有红球()A.16个B.20个C.25个D.30个【思路点拨】利用大量重复实验时,事件发生的频率在某个固定位置左右摆动,并且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根据这个频率稳定性定理,可以用频率的集中趋势来估计概率,这个固定的近似值就是这个事件的概率.【答案】A.【解析】设红球有x个,根据题意得,4:(4+x)=1:5,解得x=16.故选A.【总结升华】用频率估计概率,强调“同样条件,大量试验”.举一反三:【变式】从分别标有1到9数字的9张卡片中任意抽取一张,抽到所标数字是3的倍数的概率为()A.19B.18C.29D.13【答案】D.3.如图,一个正六边形转盘被分成6个全等的正三角形,任意旋转这个转盘1次,当旋转停止时,指针指向阴影区域的概率是()A.12B.13C.14D.16【思路点拨】确定阴影部分的面积在整个转盘中占的比例,根据这个比例即可求出转盘停止转动时指针指向阴影部分的概率.【答案】B.【解析】解:如图:转动转盘被均匀分成6部分,阴影部分占2份,转盘停止转动时指针指向阴影部分的概率是2÷6=13.故选B.【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几何概率.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相应的面积与总面积之比.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是地板格的一部分,一只蟋蟀在该地板格上跳来跳去,如果它随意停留在某一个地方,则它停留在阴影部分的概率是_____.【答案】P(停在阴影部分)=23.【变式2】如图,已知等边△ABC的面积为1,D、E分别为AB、AC的中点,若向图中随机抛掷一枚飞镖,飞镖落在阴影区域的概率是(不考虑落在线上的情形)()A.14B.12C.34D.23【答案】C.类型三、用列举法计算概率4.在一个口袋中有4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把它们分别标号为1,2,3,4,随机地摸出一个小球不放回,再随机地摸出一个小球,则两次摸出的小球的标号的和为奇数的概率是()A.13B.23C.16D.56【思路点拨】根据题意列出相应的表格,得出所有等可能的情况数,找出之和为奇数的情况数,即可求出所求的概率.【答案】B.【解析】解:列表得:所有等可能的情况有12种,其中之和为奇数的情况有8种,则p=82123=,故选B.【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列表法与树状图法,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举一反三:【变式】现有四个外观完全一样的粽子,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有蛋黄.若从中一次随机取出两个,则这两个粽子都没有蛋黄的概率是()A.13B.12C.14D.23【答案】B.提示:解:用A表示没蛋黄,B表示有蛋黄的,画树状图如下:∵一共有12种情况,每种情况都是等可能的,两个粽子都没有蛋黄的有6种情况,∴则这两个粽子都没有蛋黄的概率是61 122=.5.(优质试题•朝阳)在学习概率的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只有一张电影票,小明和小刚想通过抽取扑克牌的游戏来决定谁去看电影,请你设计一个对小明和小刚都公平的方案.甲同学的方案:将红桃2、3、4、5四张牌背面向上,小明先抽一张,小刚从剩下的三张牌中抽一张,若两张牌上的数字之和是奇数,则小明看电影,否则小刚看电影.(1)甲同学的方案公平吗?请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说明;(2)乙同学将甲的方案修改为只用红桃2、3、4三张牌,抽取方式及规则不变,乙的方案公平吗?(只回答,不说明理由)【思路点拨】依据题意先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分析所有等可能的出现结果,然后根据概率公式求出该事件的概率,比较即可.【答案与解析】解:(1)甲同学的方案公平.理由如下:获胜的概率为:=,则小刚获胜的概率为:,故此游戏两人获胜的概率不相同,即他们的游戏规则不公平;4种,故小明获胜的概率为:=,则小刚获胜的概率为:,故此游戏两人获胜的概率不相同,即他们的游戏规则不公平.【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的是游戏公平性的判断.判断游戏公平性就要计算每个事件的概率,概率相等就公平,否则就不公平.举一反三:【变式】不透明的口袋里装有白、黄、蓝三种颜色的乒乓球(除颜色外其余都相同),其中白球有2个,黄球有1个,现从中任意摸出一个是白球的概率为12.(1)试求袋中蓝球的个数.(2)第一次任意摸一个球(不放回),第二次再摸一个球,请用画树状图法,求两次。
苏教版初中数学原教材与新教材目录对照表原教材新教材七(上)第一章我们与数学同行1.1生活数学1.2活动思考第一章数学与我们同行1.1生活数学1.2活动思考第二章有理数2.1比0小的数2.2数轴2.3绝对值与相反数2.4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2.5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2.6有理数的乘方2.7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数学活动算“24”第二章有理数2.1正数与负数2.2有理数与无理数2.3数轴2.4绝对值与相反数2.5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2.6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2.7有理数的乘方2.8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数学活动算“24”第三章用字母表示数3.1字母表示数3.2代数式3.3代数式的值3.4合并同类项3.5去括号数学活动正方体涂色第三章代数式3.1字母表示数3.2代数式3.3代数式的值3.4合并同类项3.5去括号3.6整式的加减数学活动正方体涂色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4.1从问题到方程4.2解一元一次方程4.3用方程解决问题数学活动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调查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4.1从问题到方程4.2解一元一次方程4.3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数学活动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调查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5.1丰富的图形世界5.2图形的变化5.3展开与折叠5.4从三个方向看数学活动设计包装纸箱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5.1丰富的图形世界5.2图形的变化5.3展开与折叠5.4从三个方向看数学活动设计包装纸箱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课题学习制作无盖的长方体纸盒6.1线段、射线、直线6.2角6.3余角、补角、对顶角6.4平行6.5垂直数学活动测量距离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课题学习制作无盖的长方体纸盒6.1线段、射线、直线6.2角6.3余角、补角、对顶角6.4平行6.5垂直数学活动测量距离七(下)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7.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7.3图形的平移7.4认识三角形7.5三角形的内角和数学活动利用平移设计图案第七章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7.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7.2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7.3图形的平移7.4认识三角形7.5三角形的内角和数学活动利用平移设计图案第八章幂的运算8.1同底数幂的乘法8.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8.3同底数幂的除法第八章幂的运算8.1同底数幂的乘法8.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8.3同底数幂的除法数学活动生活中的“较大数”与“较小数”数学活动生活中的“较大数”与“较小数”第九章从面积到乘法公式9.1单项式乘单项式9.2单项式乘多项式9.3多项式乘多项式9.4乘法公式9.5因式分解(一)9.6因式分解(二)数学活动拼图·公式第九章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9.1单项式乘单项式9.2单项式乘多项式9.3多项式乘多项式9.4乘法公式9.5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的再认识——因式分解(一)9.6乘法公式的再认识——因式分解(二)数学活动拼图·公式第十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0.1二元一次方程10.2二元一次方程组10.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0.4用方程组解决问题第十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0.1二元一次方程10.2二元一次方程组10.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0.4三元一次方程组10.5用方程组解决问题数学活动算年龄第十一章图形的全等1.1 全等图形1.2 全等三角形1.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数学活动关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十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11.1生活中的不等式11.2不等式的解集11.3不等式的性质11.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11.5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11.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数学活动一元一次不等式问题的调查第十二章数据在我们周围12.1普查与抽样调查12.2统计图的选用12.3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第十二章证明课题学习丢弃了多少塑料袋12.1说理12.2定义与命题12.3证明12.4互逆命题数学活动由已知探求未知课题学习丢弃了多少塑料袋第十三章感受概率10.1 确定与不确定10.2 可能性与概率数学活动掷图钉八(上)第一章轴对称图形1.1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1.2轴对称的性质1.3设计轴对称图案1.4线段、角的轴对称性1.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1.6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第一章图形的全等1.1 全等图形1.2 全等三角形1.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数学活动关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二章勾股定理与平方根2.1勾股定理2.2神秘的数组2.3平方根2.4立方根2.5实数2.6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第二章轴对称图形2.1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2.2 轴对称的性质2.3 设计轴对称图案2.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数学活动折纸与证明2.7勾股定理的应用数学活动关于勾股定理的研究第三章中心对称图形(一)3.1图形的旋转3.2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 3.3设计中心对称图案3.4平行四边形3.5矩形、菱形、正方形3.6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 第三章勾股定理与平方根 3.1勾股定理3.2神秘的数组 3.3平方根 3.4立方根 3.5实数3.6近似数 3.7勾股定理的应用数学活动关于勾股定理的研究第四章数量、位置的变化4.1数量的变化4.2位置的变化4.3平面直角坐标系数学活动确定藏宝地第四章数量、位置的变化 4.1数量的变化 4.2位置的变化 4.3平面直角坐标系 数学活动确定藏宝地 第五章 一次函数5.1函数5.2一次函数 5.3一次函数的图象 5.4一次函数的应用5.5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 数学活动温度计上的一次函数第五章 一次函数5.1函数 5.2一次函数 5.3一次函数的图像 5.4一次函数的应用5.5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像解法 5.6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数学活动温度计上的一次函数第六章 数据的集中程度6.1平均数 6.2中位数与众数 6.3用计算器求平均数八(下)第七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7.1生活中的不等式 7.2不等式的解集7.3不等式的性质 7.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7.5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 7.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7.7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 第六章 分式6.1分式6.2分式的基本性质 6.3分式的加减 6.4分式的乘除 6.5分式方程 数学活动 分式游戏第八章 分式8.1分式8.2分式的基本性质 8.3分式的加减 8.4分式的乘除 8.5分式方程 数学活动 分式游戏 第七章 反比例函数7.1反比例函数7.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7.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数学活动反比例函数的实例调查 第九章 反比例函数9.1反比例函数9.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9.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数学活动反比例函数的实例调查第八章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8.1图形的旋转8.2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 8.3设计中心对称图案 8.4平行四边形8.5矩形、菱形、正方形 8.6三角形的中位线 数学活动网格——图案第十章 图形的相似10.1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 10.2黄金分割10.3相似图形10.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10.5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0.6图形的位似10.7相似三角形的应用第九章 数据在我们周围9.1普查与抽样调查 9.2统计表、统计图的选用 9.3频数与频率9.4频数分布图和频数分布直方图 数学活动 心率的调查第十一章图形与证明(一)11.1你的判断对吗11.2说理11.3证明11.4 互逆命题第十章 感受概率10.1 确定与不确定 10.2 可能性与概率 数学活动 掷图钉第十二章 认识概率12.1等可能性12.2等可能性条件下的概率 (一)12.2等可能性条件下的概率 (二)九(上)第一章图形与证明(二)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1.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3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 1.4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1.5中位线第一章 二次根式1.1 二次根式 1.2 二次根式的乘除 1.3 二次根式的加减 数学活动 画画 算算第二章 数据的离散程度2.1极差 2.2方差与标准差2.3用计算器求标准差和方差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2.1 一元二次方程 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3 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 题数学活动 矩形绿地中的花圃设计 第三章 二次根式3.1二次根式 3.2二次根式的乘除 3.3二次根式的加减第三章 对称图形——圆3.1 圆 3.2 圆的对称性 3.3 确定圆的条件3.4 圆周角3.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3.6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3.7 正多边形与圆 3.8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 3.9 圆锥的侧面积 数学活动 平面图形的镶嵌 第四章 一元二次方程4.1一元二次方程 4.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4.3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第四章 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4.1 平均数4.2 中位数与众数 4.3 用计算器求平均数4.4 极差与方差 4.5 用计算器求方差 数学活动 估计时间第五章 中心对称图形(二)5.1圆5.2圆的对称性 5.3圆周角第五章 认识概率5.1 等可能性5.2 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一) 5.3 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二)5.4确定圆的条件5.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5.6圆与圆的位置关系5.7正多边形与圆5.8弧长及扇形的面积5.9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课题学习制作“动画片”数学活动调查“小概率事件”九(下)第六章二次函数6.1二次函数6.2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6.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6.4二次函数的应用第六章二次函数6.1二次函数6.2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6.3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6.4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6.5二次函数的应用数学活动第七章锐角三角函数7.1正切7.2正弦、余弦7.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7.4由三角函数值求锐角7.5解直角三角形7.6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第七章图形的相似7.1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7.2 黄金分割7.3 相似图形7.4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7.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7.6 图形的位似7.7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数学活动第八章统计的简单应用8.1货比三家8.2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第八章锐角三角函数8.1正切8.2正弦与余弦8.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8.4由三角函数值求锐角8.5解直角三角形8.6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数学活动第九章概率的简单应用9.1抽签方法合理吗9.2概率帮你做估计9.3保险公司怎样才能不亏本第九章统计和概率的简单应用课题学习探究等周长图形的最大面积9.1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9.2货比三家9.3统计分析帮你预测9.4抽签方法合理吗?9.5 概率帮你做估计9.6保险公司怎样才能不亏本数学活动。
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一)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是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二节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第一课时内容。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来展开说课。
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与作用本节课是初中数学八年级第十二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内容是随机事件中等可能条件下某事物发生的概率问题。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概率相关事件知识的基础上,从上节课所讲的等可能事件出发,探索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的大小为目标,为学生后面学习用列举法求概率及用频率估计概率奠定了基础。
(2)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能够运用概率的定义求简单随机事件中等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并阐明理由。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讨论、分析、计算,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合作交流意识。
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对问题动手实践、逻辑分析,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并且鼓励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够运用概率的定义求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能够初步用树状图、列表图等方式对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事件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正确地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二、教法分析本节课共设计了6个教学活动,难易程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通过游戏的形式,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类比归纳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探求新知。
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活动教学”这一思想,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