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承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英语教学中的民族文化认同与传承英语教学中的民族文化认同对学生的价值观和自我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应该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明白自己所处的国家的历史和传统。
这样一来,他们就能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明白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学生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进而提高自我意识和自尊心。
这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到国际化的环境中。
英语教学中的民族文化传承有助于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
学生们在学习英语的也会接触到英语国家的文化和习俗。
仅仅了解外国文化是不够的,我们也需要向外国人介绍和展示我们自己的文化。
只有通过建立自己的文化自信心,才能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使他们不仅熟悉自己国家的文化,还能够向外国人介绍自己的文化,增强与外国人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国际交往和职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民族文化认同与传承也有助于提高英语教学的兴趣和效果。
学生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如果能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就会更容易产生兴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
通过了解英语国家的民族文化,学生们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使英语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英语国家的民族文化和传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也要看到,目前在英语教学中,民族文化认同与传承的情况并不容乐观。
一些学校在英语教学中,主要注重英语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民族文化的传承。
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自己的民族文化了解不足,文化认同感不强,跨文化交流能力不足,甚至可能出现文化自卑情绪。
我们应该加大对英语教学中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视和投入,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
为了加强英语教学中的民族文化认同与传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学校应该增加民族文化教育的内容。
外语教学与文化传承的思考与探讨外语教学与文化传承是紧密相连的。
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文化传承应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点,而文化传承也应该成为外语教学的一个相应目标。
只有这样,外语学习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别的文化,更好地发挥外语的实际价值。
学习外语,同时也需要学习与之相应的文化。
一门外语的背后,都有着其对应的文化背景,这些文化背景和特色需要被认真地了解和学习。
比如,英语的文化特征体现在它的风俗、传统、衣食住行、习俗等方方面面。
如果在教授英语的同时,不注重传授英国文化的话,学生即使能够通过口语的学习来掌握一些词汇和语法,但是他们却无法真正地理解那些背后的文化价值,更无法真正地体会英语语言的丰富性和深邃性。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课堂上的例子和案例,引领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了解自己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和特色。
另外,文化传承是一种双向的交流过程。
学生不仅需要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和特色,还需要在与外国人交往过程中,多了解他们的文化背景和特色,从而更好地提高交际能力。
这就需要教师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更多地运用任务型和项目型教学,让学生去自主探索和研究外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特色。
此外,教师需要提供具有代表性和生动性的例子,来让学生更好地对文化进行了解和欣赏。
学生不仅要研究语法,还要接触到更多的实际内容,比如电影、音乐、文学等。
通过这些,学生才能体会到不同文化的独特风韵,从而更好地跨越文化的障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流。
最后,在外语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和习惯,并让他们在语言学习中体会到乐趣和成就感。
这样,学生才能有更好的心理素质去研究和了解文化背景和特色。
并且,在学习语言和文化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学生价值观、文化观念以及道德观念的培养,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世界的多样性,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国际视野。
总之,外语教学应该是一个关乎文化与语言的语言教育形式。
英语教学中的民族文化认同与传承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认同。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承载着整个民族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和精神生活。
而在英语教学中,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促进跨文化交流,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目前在英语教学中,由于强调语言技能的传授和应试导向,往往忽视了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将民族文化因素融入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跨文化素养和自我认同感,成为亟待探讨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民族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民族文化认同对英语教学的影响,以及如何传承民族文化,并结合实际案例和教学实践,探讨利用民族文化资源丰富英语教学内容,促进多元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为基于民族文化的英语教学模式的重要性提供理论支持,为民族文化传承与英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1.2 研究意义The significance of researching the identification and inheritance of ethnic culture in English teaching lies in itspotential to foster a deeper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cultural diversity among students. By incorporating ethnic culture into English teaching, educators can create a more inclusive and enriched learning environment that not only enhances language skills but also promote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mutual respect. Additionally, studying the impact of ethnic cultural identity on English teaching can help address issues of cultural stereotypes and biases that may hinder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and learning. Furthermore, by exploring how to effectively transmit ethnic culture in English teaching, educators can contribute to the preservation and promo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fostering a sense of pride and belonging among students. Ultimately, the research on ethnic culture in English teaching is essential for fostering a more inclusive and culturally sensitiv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that values and celebrates diversity.2. 正文2.1 民族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角色In English teaching, the role of ethnic culture is crucial in providing students with a deeper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the language. Ethnic culture not only reflects the unique customs, traditions, and beliefs of a particular group ofpeople but also shapes the way they communicate and interact with others.2.2 民族文化认同对英语教学的影响民族文化认同对英语教学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标题: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传统文化传承路径一、引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具有跨文化意识与全球视野的现代公民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球化背景下,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进而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传统文化传承路径。
二、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教材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
教师需要认真挖掘教材,发现其中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并将其与现代英语教学有机结合。
例如,在学习颜色词汇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如“红”代表吉祥,“黑”代表庄重等。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了解并传承传统文化。
三、开展课堂活动课堂活动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故事讲述、歌曲演唱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
例如,在学习节日主题时,可以组织学生模拟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创编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英语短剧,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
四、融合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环节。
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英语学习,与教师密切配合,共同传承传统文化。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英语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美食、习俗等,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
此外,家长还可以与孩子一起阅读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书籍、观看英语原声电影等,拓宽孩子的国际视野,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五、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现代技术手段为传承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展示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的传统文化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英语教学中的民族文化认同与传承在英语教学中,民族文化认同与传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它不仅涉及到学生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和理解,同时也关系到学生对其他文化的尊重和欣赏。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培养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
这可以通过教授学生关于自己文化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和习俗来实现。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重要的节日、民间故事、名人和艺术作品等来展示本国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通过这些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并培养对自己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其他文化保持开放的态度,并尊重其他文化的差异。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国家的文化,并展示不同文化间的共同点和区别。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化交流活动,例如通过合作项目、文化展览和国际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与其他国家的学生进行交流和合作。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他文化,尊重差异,并培养对其他文化的欣赏和理解。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文化传承下去。
这可以通过教授学生传统的习俗和价值观来实现。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传统的艺术形式,例如民间音乐、舞蹈、剧院和绘画等。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文化,例如通过口头表达、写作、手工艺和音乐表演等方式。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继承和传承自己文化的传统和价值观。
英语教学中的民族文化认同与传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通过教授学生自己的文化、了解其他文化,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文化传承下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并培养对其他文化的尊重和欣赏。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同时也有助于促进不同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文化交流。
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与传承引言:中学英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环节,但仅着重语言技能的培养是不够的。
我们应该致力于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培养和传承学生的文化意识,使他们不仅能够用英语进行交流,还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提高文化交流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和传承文化意识,以及为什么这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国家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一、文化意识的培养1.1 文化背景的介绍学习一门语言时,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介绍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名人等,让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
比如,通过介绍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和英国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英国文学和历史的重要性。
1.2 文化差异的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文化差异进行讨论和探索。
例如,我们可以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给外国学生,让他们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同时,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1.3 文化体验的创造为了加深学生对文化的了解和体验,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文化活动。
例如,组织学生们参观艺术展览、演出或者制作传统手工艺品等。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不同文化的魅力。
二、文化意识的传承2.1 文化知识的传授了解文化知识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基础。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课文或者话题,引导学生对文化知识进行学习。
例如,在讲解一篇与中国农历春节相关的课文时,我们可以介绍春节的起源、习俗和重要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文化。
2.2 文化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文化思维是培养文化意识的关键。
我们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化背后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例如,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关于文化背景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不同文化的差异和联系,从而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思维。
2.3 文化价值的传播教师应该成为文化传播的先行者和榜样。
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融入一些与文化价值观相关的活动和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英语教学中的民族文化认同与传承英语是一门全球通用的语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在英语教学中,如何结合民族文化,让学生们既能够学到语言知识,又能够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传承民族传统,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就英语教学中的民族文化认同与传承进行探讨。
英语教学中的民族文化认同,首先需要教师们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们所在民族的文化资源。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民族传统节日、民族服饰、民间习俗等来增强学生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文化背景,或者安排学生们做关于民族文化的小调研,从而让学生更加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
英语教学中也可以通过研究当地民族文化特色的英文文献、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们了解到英语所属国家的文化传统,从而加深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认同。
通过介绍英国的文化符号、美国的传统节日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除了在英语教学中强调民族文化认同外,还需要重视文化传承。
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更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通过英语教学,我们可以向学生传递民族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等。
可以通过民族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让学生们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通过民族乐器演奏、传统舞蹈表演等活动,让学生们感受自己民族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英语教学中,民族文化认同与传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充分挖掘和传承民族文化,才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树立文化自豪感,从而更好地学习和传播英语文化。
也能够促进不同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增进世界各国的相互了解与友谊。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们可以通过调整教学内容、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等方式来融合民族文化。
在英语教学中引入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民间故事和传说,让学生们在学习语言的了解和传承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给学生欣赏民族音乐、民间舞蹈,并且教导他们用英语描述所看到的民族文化表演,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英语教学中的民族文化认同与传承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更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增强文化自豪感。
英语教学中的民族文化认同与传承在英语教学中,民族文化认同与传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通过传授和弘扬民族文化,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增强对自身身份的认同,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民族文化认同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尊和自信。
通过学习和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身份和重要性。
他们会明白自己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着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这种认同感将帮助他们在学习英语时更加自信,更有动力去学习。
民族文化认同也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不仅仅是了解自己,还可以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
通过了解和比较不同民族的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形成一种跨文化的视野和包容心态。
这种视野和心态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
民族文化认同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自己的文化。
通过学习和了解民族文化,学生可以了解到自己民族的传统知识和技艺。
这些传统知识和技艺包括语言、音乐、舞蹈、绘画等各个方面。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这些技艺,将自己民族的文化传承下去,同时也可以创新和发展这些传统文化。
这样,民族文化就可以与时俱进,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方法来促进民族文化认同与传承。
我们可以在教材中加入一些关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内容,让学生了解和学习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
我们可以邀请一些文化专家或者艺术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者表演,让学生有机会亲身体验和感受自己民族的文化。
我们还可以安排一些民间文化活动,如民族服饰展示、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等,让学生参与提高他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民族文化认同与传承在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和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学生可以提高自尊和自信,拓宽视野,同时也有助于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
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传承自己民族的文化。
这样,英语教学将既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能培养他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思路点拨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的珍贵宝库,其中包含的语言、文字、图画、音乐等不仅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意义,而且对于个人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西方外来文化不断涌入,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尤其在学生当中,出现了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的现象,因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刻不容缓。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以英语为媒介,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活动,鼓励参与有关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等形式,实现中华文化的传承。
一、对比中西方文化,发现差异教材服务于英语教学,因此涉及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较少。
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注重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引导学生发现差异。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西方文化,还让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
例如在教学The universal language 这一章节时,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音乐、歌剧等,特别是在“Read-ing ”部分以大段的篇幅讲述了图兰朵这部歌剧,由于图兰朵这部歌剧的人物所在国籍及故事发生背景均为中国,因此其展现的艺术形式与中国文化存在一定的联系,然而由于这部歌剧的作曲家为贾科莫普契尼,他是意大利人,因此其展现的内容中也具有许多西方色彩。
因此在本章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歌剧为契机,向学生渗透中西方剧种之间的差异,比方说就可选取中国剧种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京剧与西方歌剧进行比较。
在实际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京剧中比较著名的曲目《霸王别姬》选段以及本章节中重点介绍的西方歌剧《图兰朵》选段,并在观赏前请学生重点注意两个剧目中的舞台造型、演员表演、配乐方面的差异,观赏过后,请学生进行说明。
有的学生从舞台造型方面进行了说明,他观察到在京剧《霸王别姬》中舞台造型十分简单,除去桌、椅及情节必要的道具外,没有其他复杂的装置,而《图兰朵》的舞台设置则更为复杂,不仅道具众多而且布景也更为复杂,每切换一个场景基本都要更换布景;有的同学从演员表演方面入手,发现在戏曲中,演员的表演虽然相对歌剧来讲较为“含蓄”,但是表达的情感似乎更为深切,仿佛演员与角色融为一体,而西方歌剧则更注重角色体验,演员的表现则更为夸张。
英语教学中的民族文化认同与传承
在英语教学中,民族文化认同与传承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在全球化的今天,学习和传
承自己的民族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身份认同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至关重要。
通过英语教学,我们可以促进学生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了解和传承,同时也可以增强他们对其他文化的包容
和尊重。
通过教授相关的民族文化知识,我们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和传统。
在教
授英语的我们可以介绍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习俗、传统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了解这些,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文化,建立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英语教学还可以通过传授和使用本国的民族文化语言、文学作品和音乐等,来传承并
保护国家的文化传统。
通过学习本国的文学作品和音乐,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和体验本国的
文化底蕴。
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一些本国的传统民歌、诗歌或童谣,让学生通过演唱或
朗诵的方式来传承这些民间艺术作品。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技能,还
能培养他们对自己文化的传承意识,并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本国文化的兴趣。
通过英语教学,我们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其他文化的包容和尊重。
全球化的进程使得各
国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变得日益频繁。
在这种背景下,学习其他国家的文化和语言成为了必
要的能力。
通过了解其他文化,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加对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尊重。
我们可以在英语教学中引入一些其他国家的文学作品、音乐或传统习俗,通过比较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并尊重其他文化的差异。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承
摘要: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
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
关键词:语言文化内涵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
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一、文化教育的内容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差异及其对学生带来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1.称呼语人教社JEFC教材Book3 Lesson 14 The man upstairs中,出现过“I'm sorry to trouble you,comrade.”的道歉语。
“comrade”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称呼,在英语国家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和Madam.如果我们和英语国家的人以comrade相称,他们将会感到莫明其妙。
在JEFCBook3 Lesson 34 Uncle Wang's Factory中,学生们称呼一位工人为“Uncle Wang”,这也是中文思维套用英语的现象。
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
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
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 Smith”、“Auntie Brow n”,对方听了会觉得不太顺耳。
英语文化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姓,只带名,如“Uncle Tom”。
又如学生知道teacher的含义是“老师”,也就相应地把“王老师”称为Teacher Wang. 其实,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
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王老师=Teacher Wang.此外还把汉语中习惯上称呼的“唐秘书”、“张护士”称为Secretary Tang,Nurse Zhang,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感觉不可思议。
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Miss,Mrs.等。
2.感谢和答谢
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
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
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
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
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
这是最起码的礼节。
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drink?),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
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thanks.”就行了。
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人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
3.赞美
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
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
通常称赞别人的外表时只称赞她努力(打扮)的结果,而不是她的天生丽质。
因此赞美别人发型的很多,赞美别人漂亮头发的很少。
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如,A:Your skirt looks nice.B:Thank you.4.隐私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
如在JEFCBook 1 Lesson 16中有这样的对话:“How old are you,Mrs Read?”“Ah,it's a secret!”为什么Mrs Read不肯说出自己的年龄呢?因为英语国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
再如中国人表示关心的“你去哪儿?”(Where are you going?)和“你在干什么?”(What are you doing?)在英语中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监视别人的话语而不受欢迎。
5.打招呼
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Have you had your dinner?)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
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
二、为什么进行文化教育
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
一个企业若想让自己的产品畅销国际市场,不仅需要高超的经济和技术手段,而且需要深入了解对象国的文化,使该产品在包装设计和实用性方面符合对象国民众的心理需求。
如,在中国,“龙(dragon)”是我们的精神图腾,是吉祥和权力的象征,中国人也以作为龙的传人而倍感自豪,然而在西方人眼里,对“龙”就没有这份特殊的情感,甚至将“龙”理解为一种张牙舞爪的可怕的怪物。
如果某一企业家对此不甚了解,将印有“龙”图案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试想这种产品能否刺激西方人的购买欲?能否给企业创造高效益?
2.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
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
但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即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此,语言的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被提了出来。
三、文化教育的方法
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1.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2.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
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
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邀请中外“英语通”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
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