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1
侗族介绍词
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的贵州、湖南、广西等省份。
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语言、风俗和传统。
侗族人民以其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而闻名。
他们有着自己的语言——侗语,以及独特的音乐、舞蹈和艺术形式。
侗族的传统音乐以大歌、琵琶歌、侗戏等形式为代表,其音乐旋律优美动听,歌词富有诗意。
侗族的传统服饰也非常有特色,以色彩鲜艳、图案精美而著称。
女性通常穿着华丽的盛装,上面装饰着精美的刺绣和银饰。
男性则穿着简洁而别致的服装。
侗族人民还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
鼓楼和风雨桥是侗族建筑的代表,它们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是侗族文化的重要象征。
侗族人民重视家庭和社区,他们有着浓厚的家庭观念和社区意识。
在侗族社会中,家族和邻里关系密切,人们相互帮助、支持和尊重。
少数民族之侗族小资料一、全国侗族分布我国的侗族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三穗、镇远、剑河、玉屏,湖南省的新晃、靖县、通道,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融水等县。
根据20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侗族人口数为2879974。
秦、汉时期,在今广东、广西一带聚居着许多部落,统称之为“骆越”(“百越”的一支)。
每个氏族或村寨,皆由“长老”或“乡老”主持事务,用习惯法维护社会秩序。
“合款”分大小。
“小款”由若干毗邻村寨组成;“大款”由若干“小款”联合。
“小款首”由寨内公推,“大款首”由“小款首”商定。
共同议定的“款约”必须遵守,款民大会是最高权力组织,凡成年男子均须参加,共议款内事宜。
这种组织一直保存到清朝末期和中华民国初期。
二、全国各地侗族自治县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8月19日,广西龙胜县侗族人民和壮、瑶、苗等兄弟民族建立了龙胜各族自治县。
1952年12月3日建立了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
1954年5月7日建立了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
1956年7日23日建立了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同年12月5日建立了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
1984年11月7日建立了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贯彻和实施,实现了侗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三、侗族穿饰侗族人民大都穿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蓝色。
男子装束,近城镇者与汉族无异,唯边远山区略有差别,穿右衽无领短衣,着管裤,围大头帕。
有的头留顶发。
妇女装束各地互有差别,有着管裤、衣镶托肩、钉银珠大扣、结辫盘头者;有衣长齐膝、襟边袖口裤脚有滚边或花边、挽盘发者;有着大襟衣、大裤管、柬腰带、包头帕、挽头髻者;有着对襟衣、衬胸布、围褶裙、系围腰、着脚套或裹绑腿、髻插银椎者;有宽袖大襟、衣滚绣有龙凤花卉、长裙过膝,梳盘发者;也有着汉装者。
一般都喜欢戴银饰。
四、侗族饮食侗族人民的饮食以大米为主要食物,平坝地区以粳米为主,山区则多食糯米。
概述:聚居在中国湖南、贵州、⼴西 3省区相毗邻的⼴⼤地区,⼈⼝1425100⼈(1982年统计)。
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湖南省湖北省和⼴西壮族⾃治区毗邻。
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语⽀,由古越语发展⽽来,侗语以贵州锦屏南部侗、苗、汉等民族杂居地带为界,分成南北两个⽅⾔区,北部⽅⾔受汉语影响较多,吸收汉语语词和语法形式较多,南部⽅⾔则基本保持了古侗语原貌。
南、北⽅⾔⼜主要以语⾳差异为依据,各分3个⼟语。
两种⽅⾔虽有差异,但同源词平均超过70%以上,语法规则基本⼀致,操不同⽅⾔的⼈接触⼀段时间就能通话。
1949年前,侗族没有⽂字,民间流⾏汉字记录侗语。
解放后,党和政府重视侗族⽂字的创制⼯作,经语⾔⼯作者⾟勤努⼒,1958年,在贵阳召开的有侗族代表参加的侗族语⾔⽂字科学讨论会上,通过了《侗⽂⽅案(草案)》,从此,侗族⼈民有了⾃⼰的⽂字。
它是采⽤拉丁字母的拼⾳⽂字。
历史:侗族源于古代“百越”族系,由秦汉时期的“百越”的⼀⽀“骆越”发展⽽来,到了魏晋南北朝以后,属于“骆越”的部落泛“僚”,唐宋时期“僚”开始分化,侗族从中分离出来。
关于侗族是否现分布地区的原住居民,学术界有多种说法,有的认为侗族是⼟著居民,有的认为侗族由外地如两⼴、江西、浙江、福建等地迁徙⽽来,有的认为侗族以⼟著居民为基本成分,融合了别处迁徙来的民族,⽬前尚未有定论。
侗族⼤概在唐宋时期成为单⼀民族,其居住地在唐代称“溪洞”,唐王朝在此地设置了州郡,任命当地⼤姓⾸领为官,没有派兵驻守,此后,在宋、元、明及清朝初期,统治者基本沿袭了唐朝以来的⼟官“羁縻”制,明朝出现了“⼟流并存”的统治局⾯,到了清雍正年间改⼟归流后,侗族居住地才基本纳⼊了流官的统治范围,⼟司制逐渐废除。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国民党政府在侗族地区推⾏了保甲制。
其社会发展据史学家研究,有的认为在唐代以前仍处于原始社会,在唐代直接向封建社会过渡;有的认为其在唐代前已经过了奴⾪制社会,然后进⼊封建社会。
侗族风土人情介绍
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他们有着质朴的民族特色、风土人情。
几千年来,他们保留自己的民族古老的建筑。
侗族人生活的地区属于山地带,层峦叠嶂。
侗族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红薯为主。
侗族以稻米为主食,玉米、红薯为次食。
侗族节日中最隆重的节目是唱山歌。
这一天是个喜庆日子,每年都选择吉日举行。
这天侗族山寨从清晨开始锣鼓咚咚,歌声环绕在村中,古老而特别的山歌让整个山寨既热闹又祥和。
侗族服装与别种不同,青年人的服装以黑色为主,老人以深褐色为主,衣服上部分有漂亮的图案,这些图案都是相互对称的,如:龙配凤,花配草等。
这些图案都是通过人工刺绣而成,下部分用“银子”刺绣成边,环绕着上面图案,这种互相交错、相通的设计,更显出侗族服装的特色。
头上戴的花环也是由“银子”制作而成的,花环上镶嵌着马、龙、凤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据了解这些图案象征着侗族人的热情、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