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介绍
- 格式:pptx
- 大小:3.73 MB
- 文档页数:25
侗族简介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三穗、镇远、剑河、玉屏,湖南省的新晃、芷江,靖州、通道,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融水以及湖北恩施、宣恩、咸丰等县。
侗族在老挝也有一个分支,叫“康族”。
文化侗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有“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之美誉。
侗族诗歌的韵律严谨,题材广泛,情调健康明朗,比喻生动活泼。
其中抒情诗歌优美细腻,真挚热情。
;叙事诗歌委婉曲折,含意深长,是侗族民间文学的一项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诗歌歌词多以人类起源、民族迁徙和习惯法为题材,具有史料价值。
以《珠郎娘姆》、《莽岁》、《三郎五妹》、《蝉之歌》等流传最广。
音乐曲调既多又美。
侗族民间舞蹈,有“哆耶”、芦笙舞和舞龙、舞狮等。
节庆侗族的节日以春节、祭牛神(农历四月初八或六月初六)、吃新节(农历七月间)较为普遍。
有些地区还有在十月或十一月过侗年。
由于民族之间的交往,侗族还有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
其中侗族的年节被称为行年。
服饰饮食男穿对襟短衣,有的右衽无领,包大头巾,女子上着大襟、无领、无扣衣,下穿裙或裤。
惯束腰带,包头帕。
用黑、青(蓝)、深紫、白等四色。
黑青色多用于春、秋、冬三季,白色多用于夏季,紫色多用于节日。
女裙分季节,多用黑色。
讲究色彩配合,通常以一种颜色为主,类比色为副,再用对比性颜色装饰。
主次分明,色调明快而恬静,柔和而娴雅。
洛香妇女春节穿青色无领衣,围黑色裙,内衬镶花边衣裙,腰前扎一幅天蓝色围兜,身后垂青、白色飘带,配以红丝带。
侗族地区大多日食四餐,两饭两茶。
饭以米饭为主体。
平坝多吃粳米,山区多吃糯米,糯米种类很多,有红糯、黑糯、白糯、秃壳糯、旱地糯等等,其中香禾糯最有名。
他们将各种米制成白米饭、花米饭、光粥、花粥、粽子.糍粑等,吃时不用筷子,用手将饭捏成团食用,称为"吃抟饭"。
侗族风俗习惯及特点有哪些侗族风俗习惯及特点有哪些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是先秦百越支系之一。
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部分的侗族居住。
那么你知道侗族的风俗习惯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侗族的风俗习惯及特点资料,希望能帮到大家。
侗族民族的饮食侗族分布在中国南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邻处。
侗族种植水稻,稻田养鱼,鱼粮兼营。
出产木耳、香菇、竹笋(玉兰片)、柑橘等。
侗族地区大多日食四餐,两饭两茶。
饭以米饭为主体。
平坝多吃粳米,山区多吃糯米,糯米种类很多,有红糯、黑糯、白糯、秃壳糯、旱地糯等等,其中香禾糯最有名。
他们将各种米制成白米饭、花米饭、光粥、花粥、粽子、糍粑等,吃时不用筷子,用手将饭捏成团食用,称为“吃抟饭”。
侗族一般习惯于清晨做好一天的饭菜,带上山去食用。
其中香禾稻做成的“抟饭”尤为甘美,有“一家蒸饭,全寨飘香”之说。
侗族人喝的茶专指油茶,它是用茶叶、米花、炒花生、酥黄豆、糯米饭、肉、猪下水、盐、葱花、茶油等混合制成的稠浓汤羹,既能解渴,又可充饥。
与饭、茶配套的,还有蔬菜、鱼鲜、肉品、瓜果、野味、菌耳和饮料,食源广博而异杂。
蔬菜大多制成酸莱。
制作酸菜有坛制和筒制两种,坛制是指将淘米水装入坛内,置于火塘边加温,使其发酵,制成酸汤,然后用酸汤煮鱼虾、蔬菜,作为日常最常见的菜肴。
鱼鲜包括鲤鱼、鲫鱼、草鱼、鳝鱼、泥鳅、小虾、螃蟹、螺蛳、蚌之类,可制成火烤稻花鲤、草鱼羹、鲜炒鲫鱼、吮棱螺、酸小虾、酸螃蟹等风味名肴。
民间经常食用的虾酱也多以坛制作。
腌鱼、腌猪排、牛排及腌鸡鸭则以筒制为主。
筒有木桶和楠竹筒两种。
制作腌鱼以入冬最佳,腌渍时间越长,其味越醇。
鱼虾除大量酸食外,亦常鲜食。
肉品主要是猪、牛、鸡、鸭肉,吃法与汉族差别不大。
瓜果有刺梅、猕猴桃、乌柿、野杨梅、野梨、藤梨、饱饭果、刺栗、大王泡,以及松村嫩皮、桑树嫩皮、香草根等。
其中,栎木的果实可做成豆腐,“香树”的皮可洁白牙齿,油茶树上长的“茶泡”是天然的酸甜汁。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区。
侗族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魅力,深受人们喜爱。
以下我们将介绍侗族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其魅力所在。
1. 丰富多彩的传统服饰:侗族服饰以绣花为主要特征,绚丽多彩、工艺精湛。
侗族妇女喜欢穿着色彩鲜艳的长衫,搭配银饰,头戴侗族特色的花环,形象美丽动人,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2. 瑰丽的侗族歌舞:侗族歌舞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歌舞形式。
例如侗族的“白鹤舞”、“银釵舞”等,舞蹈优美动人、富有节奏感,表达了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 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侗族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侗历正月初一的“侗年节”、三月三的“侗族姑娘节”等,这些节日都是侗族人民举行盛大庆祝活动的时刻,人们穿着盛装,唱歌跳舞,庆祝丰收和团圆。
4. 独特的语言文字:侗族有着独特的语言文字系统——侗语,是属于汉藏语系苗瑶侗语族的语言,其文字被称为侗文。
侗文是一种由象形、指事、会意等构成的文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民族特色。
1. 家族观念:侗族人民非常重视家族观念,家族是侗族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侗族文化的核心价值。
侗族人民追求家族的兴旺和繁荣,崇尚家族的团结和和睦。
2. 宗族制度:侗族有着严格的宗族制度,家族成员间维系着紧密的血缘关系。
宗族长辈的言行举止在侗族文化中担任着重要的引领和榜样作用,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
3. 生产方式:侗族历来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粮食、棉花、烟叶等是侗族人民的主要农作物。
侗族人民勤劳勇敢,以种田养家,以此谋生。
4. 独特的风俗习惯:侗族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如丰富的饮食文化,侗族人民喜爱米酒、猪肉等美食;崇拜自然、尊重祖先等传统观念,侗族人民重视礼仪,祭祀活动非常隆重。
5. 宗教信仰:侗族信仰多神,崇拜山神、水神,认为自然界万物都有灵性。
侗族人民在农耕、求雨等重大活动中,都会举行祭祀仪式,以此祈求神灵的护佑和福祉。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侗族是中国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于湘、黔、桂三省区,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民族。
侗族的文化有着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本文将介绍侗族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其魅力。
一、侗族的历史侗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
侗族先民在长江、湘江、沅江和浙江的流域内繁衍生息,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与传统。
在各朝代的历史中,侗族曾经拥有过自己的国家和政权,如侗汉国、苗侗国等。
而在明代时期,侗族地区归属于湖南的宜章府和安化县。
清代,侗族分布在湖南、贵州、广西、江西、四川等省,是中国西南地区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之一。
1949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侗族地区得到了更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关注和扶持。
二、侗族的语言侗语是侗族的母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与壮语相近。
侗语一般使用拉丁字母拼写,有8音调和丰富的语法规则,是一种充满韵味的语言。
在侗语中,文字和音乐是相融合的,音乐可以传递文字所不能表达的信息,体现了侗族对音乐的深厚热爱。
三、侗族的习俗侗族有着浓郁的宗教色彩,信仰天地之神和祖宗之灵。
侗族崇尚自然,对山水、天气等自然现象有着深刻的感悟和崇敬。
侗族还有许多有趣的习俗,如踩鼓荡锣、边阔歌、布边戏等,它们体现了侗族的民间艺术和文化特色。
在侗族的传统婚礼中,要有布依族的媒人为其牵线搭桥,新人需要破解一个机关门,才能进入洞房。
洞房里还要进行“撞门”和“压床板”的仪式,寓意幸福美满。
四、侗族的美食侗族的饮食文化非常丰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在侗族的日常饮食中,以米、面、豆类为主食,同时也有许多独特美食,如酸汤鱼、腐竹煲、黄米糕等。
其中,酸汤鱼是侗族非常著名的一道菜肴,其酸味适口,肉质鲜美。
黄米糕则是侗族的传统美食,口感软糯,入口即化,深受人们喜爱。
五、侗族的服饰侗族的服饰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因地区和时代的差异可以分为苗寨侗、水上侗、山上侗等不同类型。
侗族日常穿着,男性一般着长衫、裤子和头巾等,女性则穿着长裙、蒲包、肚兜等。
侗族历史文化知识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
侗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侗族历史和文化的知识。
侗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朝时期。
侗族的祖先是古代夏朝的一支部落,经过多次迁徙和融合,形成了现在的侗族。
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
侗族的文化特点丰富多样。
侗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侗台语族,拥有独特的语言体系和语法结构。
侗族的文字传统上主要使用楚辞和楚文两种文字,现在多数侗族人民已经掌握了汉字。
侗族的文学艺术形式丰富多样,有民歌、舞蹈、乐器演奏等。
侗族的民歌通常表达了人民的生活、劳动和情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侗族的传统建筑也是其独特的文化表现。
侗族的木楼是侗族人民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
侗族木楼结构复杂,采用传统的木工技术建造而成,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侗族木楼的外观造型精美,内部装饰富丽堂皇,展示了侗族人民的智慧和审美能力。
侗族的节日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侗族人民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如侗族年、芦笙节、板凳节等。
这些节日通常与农耕生产和祭祀活动有关,是侗族人民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
在节日期间,侗族人民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舞蹈表演、音乐演奏、民俗游戏等,场面热闹非凡。
侗族的饮食文化也有其独特之处。
侗族人民主要以稻米为主食,吃米饭、米粥等。
侗族的传统菜肴口味独特,做法独到,如酸笋炒肉、酸笋炖鱼、炒猪肉等。
侗族还有一种特色的美食——酸肉粉,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侗族的服饰也是其独特的文化表现。
侗族男女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自己的传统服饰。
侗族男子通常穿着黑色的长衫,配上白色的长裤和蓝色的披肩。
侗族女子则穿着五颜六色的长衫和裙子,头戴花冠,身上佩戴各种饰品。
以上是对侗族历史文化知识的简要介绍。
侗族以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而闻名于世,这些历史文化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应该加强对侗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和传承,使其得以永久保存下去。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侗族文化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容。
本文将介绍侗族文化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内容。
侗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广东等地。
侗族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
侗族文化的魅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独特的建筑艺术:侗族的传统建筑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侗族的木屋建筑采用“三块石头,两块木板,一支弓箭”,不使用一颗钉子或一根绳子。
这种建筑技艺不仅展现了侗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还融入了侗族文化的审美观念和生活哲学。
2.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侗族民间艺术形式多样,有歌舞、音乐、绘画、刺绣等。
侗族的歌舞艺术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侗族的歌舞形式独特,歌词质朴而深情,舞蹈动作优美而独特。
这些歌舞作品多以自然景观和生活场景为题材,真实反映了侗族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3.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侗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芦笙节”、“尝新节”、“过水节”等。
这些节日是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是人们繁忙劳作之余放松身心、欢度欢乐时刻的重要方式。
在这些节日中,人们会进行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如舞蹈、歌唱、竞技等,展现了侗族人民的热情和豪放个性。
4.独特的民俗风情:侗族有丰富的民俗风情,如侗族婚俗、葬俗、祭祀习俗等。
侗族的婚俗庄重而独特,有着严格的仪式和讲究。
侗族的葬俗以天葬为主,融入了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而侗族的祭祀习俗则体现了对祖先的崇拜和感恩之情。
侗族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侗族的语言文字、民俗传统、宗教信仰、历史传说等。
侗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系统,采用汉字作为书写系统,但有自己的发音和词汇。
侗族的民俗传统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婚俗、葬俗、祭祀习俗等。
侗族的宗教信仰以“侗神信仰”为主,崇拜自然界和祖先。
侗族还有许多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如“侗神创世”、“侗族英雄”等,这些历史传说体现了侗族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侗族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容。
侗族介绍词
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的贵州、湖南、广西等省份。
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语言、风俗和传统。
侗族人民以其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而闻名。
他们有着自己的语言——侗语,以及独特的音乐、舞蹈和艺术形式。
侗族的传统音乐以大歌、琵琶歌、侗戏等形式为代表,其音乐旋律优美动听,歌词富有诗意。
侗族的传统服饰也非常有特色,以色彩鲜艳、图案精美而著称。
女性通常穿着华丽的盛装,上面装饰着精美的刺绣和银饰。
男性则穿着简洁而别致的服装。
侗族人民还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
鼓楼和风雨桥是侗族建筑的代表,它们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是侗族文化的重要象征。
侗族人民重视家庭和社区,他们有着浓厚的家庭观念和社区意识。
在侗族社会中,家族和邻里关系密切,人们相互帮助、支持和尊重。
少数民族之侗族小资料一、全国侗族分布我国的侗族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三穗、镇远、剑河、玉屏,湖南省的新晃、靖县、通道,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融水等县。
根据20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侗族人口数为2879974。
秦、汉时期,在今广东、广西一带聚居着许多部落,统称之为“骆越”(“百越”的一支)。
每个氏族或村寨,皆由“长老”或“乡老”主持事务,用习惯法维护社会秩序。
“合款”分大小。
“小款”由若干毗邻村寨组成;“大款”由若干“小款”联合。
“小款首”由寨内公推,“大款首”由“小款首”商定。
共同议定的“款约”必须遵守,款民大会是最高权力组织,凡成年男子均须参加,共议款内事宜。
这种组织一直保存到清朝末期和中华民国初期。
二、全国各地侗族自治县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8月19日,广西龙胜县侗族人民和壮、瑶、苗等兄弟民族建立了龙胜各族自治县。
1952年12月3日建立了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
1954年5月7日建立了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
1956年7日23日建立了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同年12月5日建立了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
1984年11月7日建立了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贯彻和实施,实现了侗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三、侗族穿饰侗族人民大都穿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蓝色。
男子装束,近城镇者与汉族无异,唯边远山区略有差别,穿右衽无领短衣,着管裤,围大头帕。
有的头留顶发。
妇女装束各地互有差别,有着管裤、衣镶托肩、钉银珠大扣、结辫盘头者;有衣长齐膝、襟边袖口裤脚有滚边或花边、挽盘发者;有着大襟衣、大裤管、柬腰带、包头帕、挽头髻者;有着对襟衣、衬胸布、围褶裙、系围腰、着脚套或裹绑腿、髻插银椎者;有宽袖大襟、衣滚绣有龙凤花卉、长裙过膝,梳盘发者;也有着汉装者。
一般都喜欢戴银饰。
四、侗族饮食侗族人民的饮食以大米为主要食物,平坝地区以粳米为主,山区则多食糯米。
侗族介绍发言稿
大家好,
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侗族。
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湖南、贵州、广西和湖北等地区。
侗族人口众多,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生活方式。
侗族文化非常丰富多样。
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侗语,是壮侗语系的一支。
同时,侗族也以他们的傩舞和侗戏而闻名于世。
傩舞是侗族传统的舞蹈形式,常常在重要的节日和庆典中表演。
侗戏则是一种民间戏曲形式,讲述着丰富多彩的故事,深受侗族人民的喜爱。
除此之外,侗族还以他们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
木楼是侗族建筑的代表,它们均采用木质结构,形状宛如楼阁,结构稳固而独特。
每个侗族村寨都有自己的木楼,整个村寨就如一个巨大的艺术品。
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也非常独特。
他们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和脐橙等农作物。
此外,侗族人民还擅长制作手工艺品,如侗族刺绣、蜡染和木雕等,这些手工艺品精美绝伦,代表了侗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侗族的饮食文化也有着自己的特色。
侗族人民喜欢食用酸辣食物,尤其擅长腌制食品,如腊肉和腊鱼等。
此外,酸汤也是侗族餐桌上的一道传统佳肴,它以饺子和酸肉为主要食材,口感
酸爽,令人回味无穷。
侗族人民向往和平与团结,他们重视家庭和睦,对待客人热情友好。
他们以木族之音为乐,以侗族的傩舞为舞台,展现着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侗族是中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他们的独特文化和传统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欣喜和震撼。
让我们一同保护和传承侗族的文化,让它们在历史长河中永远流传下去。
谢谢大家!。
广西侗族解析
广西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和湖南省的西南部。
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独特的民族,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音乐、舞蹈、服饰等丰富的文化遗产。
侗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是一种声调语言。
侗族的文字是侗文,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侗文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侗族人民的日常交流工具,也是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侗族的音乐和舞蹈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侗族的音乐以竹笛、唢呐、板胡等乐器为主,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侗族的舞蹈则以“大歌”、“小歌”、“花灯舞”等为代表,舞蹈动作优美、姿态优雅,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侗族的服饰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侗族男女的服饰各具特色,男子的服饰以长衫、马褂、褶裙等为主,女子的服饰则以长衫、褶裙、腰带等为主,色彩鲜艳、图案精美,体现了侗族人民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除了以上文化遗产,侗族还有许多其他的文化特色,如侗族的节日、民间传说、民间医药等。
侗族的节日有“芦笙节”、“龙船节”、“花山节”等,这些节日都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侗族的民间传说则以“木鱼天书”、“侗族神话”等为代表,这些传说不仅具有神秘的
色彩,也反映了侗族人民的生活和思想。
侗族的民间医药则以中草药为主,具有独特的疗效和治疗方法,是侗族人民的重要保健方式。
广西侗族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遗产的民族,其语言、文字、音乐、舞蹈、服饰等都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保护和传承侗族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