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说课
- 格式:ppt
- 大小:6.91 MB
- 文档页数:34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前言儿科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临床儿科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后期护理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崔焱主编的《儿科护理学》(第6版)为教材,将护理程序有机地贯穿于教材始终,突出了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转变,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突出了儿科护理专业的特点,力求反映当代儿科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适应儿科护理教学与临床的需要。
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大纲将教材内容按照按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层次来规定各章的考核目标与考核要求,以使考生便于理解及掌握好该门课程的重要内容。
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讲授、示教、操练、讨论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儿科护理学》教学模块、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一)教学模块《儿科护理学》教学包括两个模块。
儿科护理学I主要包括理论课教学和儿科临床基本操作的示教和操练,在学院完成。
具体教学单元和时数安排如下。
儿科护理学II为床旁教学实习,为期2周,内容包括儿科临床护理实践、儿科护理技术示教、儿科护理专题小讲课、儿科护理查房、儿科CBL教学、儿科护理临床进展讲座、儿科高级护理实践见习等。
(二)教学方法包括课堂多媒体教学、问题导向式教学、专题汇报和研讨、高仿真模拟的教学、床旁教学、在线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三)教学评价包括闭卷考试、技能考核、专题汇报、阶段测验、个案考核在内的多元化教学评价。
三、《儿科护理学》具体大纲内容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了解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所涉及的研究范围及儿科护士角色与素质的要求。
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识记1.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所涉及的范围。
2.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理解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第二章儿童生长发育目的要求:1.了解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儿科护理学部分教案第一章:儿科护理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儿科护理学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原则和目标理解儿科护理的发展趋势和挑战1.2 教学内容儿科护理学的定义和范围儿科护理的基本原则和目标儿科护理的发展趋势和挑战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儿科护理学的定义、范围和发展趋势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儿科护理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儿科护理的基本原则和目标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儿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儿科护理案例的分析能力第二章:儿科护理评估2.1 教学目标掌握儿科护理评估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理解儿科护理评估中的重要指标和工具学会运用儿科护理评估结果进行护理计划的制定2.2 教学内容儿科护理评估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儿科护理评估中的重要指标和工具护理计划的制定方法和步骤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儿科护理评估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模拟评估,掌握评估方法和技巧2.4 教学评估模拟评估:评估学生对儿科护理评估方法和步骤的掌握程度护理计划制定:评估学生运用评估结果进行护理计划制定的能力第三章:儿科患者的基本护理3.1 教学目标掌握儿科患者的基本护理技术和方法理解儿科患者的基本护理原则和注意事项学会运用基本护理技术进行儿科患者的护理3.2 教学内容儿科患者的基本护理技术和方法儿科患者的基本护理原则和注意事项基本护理技术在儿科患者中的应用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儿科患者的基本护理技术和方法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模拟护理操作,掌握基本护理技术3.4 教学评估模拟护理操作:评估学生对儿科患者基本护理技术的掌握程度护理记录:评估学生对护理过程的记录和表达能力第四章: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4.1 教学目标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和技巧理解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原则和注意事项学会运用护理知识对儿科常见疾病进行护理4.2 教学内容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和技巧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原则和注意事项护理知识在儿科常见疾病护理中的应用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儿科疾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护理原则和注意事项4.4 教学评估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儿科常见疾病护理方法和技巧的理解程度护理计划制定:评估学生运用护理知识进行儿科常见疾病护理计划制定的能力第五章:儿科患者的心理护理5.1 教学目标掌握儿科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和技巧理解儿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原则和注意事项学会运用心理护理知识对儿科患者进行护理儿科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和技巧儿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原则和注意事项心理护理知识在儿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儿科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和技巧角色扮演法:学生进行模拟护理操作,掌握心理护理技巧5.4 教学评估模拟护理操作:评估学生对儿科患者心理护理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护理记录:评估学生对护理过程的记录和表达能力第六章:儿童生长发育与营养护理6.1 教学目标理解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因素掌握儿童营养需求和评估的方法学会儿童营养不良和肥胖的护理策略6.2 教学内容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因素儿童营养需求和评估的方法儿童营养不良和肥胖的护理策略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需求的基本知识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评估的模拟操作生长发育和营养评估模拟操作:评估学生对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评估方法的掌握程度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儿童营养不良和肥胖护理策略的应用能力第七章:儿童免疫接种与传染病护理7.1 教学目标理解儿童免疫接种的重要性和程序掌握儿童传染病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学会儿童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识别和处理7.2 教学内容儿童免疫接种的重要性和程序儿童传染病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儿童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识别和处理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儿童免疫接种和传染病预防的基本知识小组讨论法:学生讨论疫苗接种和传染病护理的案例7.4 教学评估疫苗接种知识测试:评估学生对儿童疫苗接种知识的掌握传染病护理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儿童传染病护理措施的应用能力第八章:儿童急症护理8.1 教学目标掌握儿童急症的识别和紧急处理原则学会儿童心肺复苏和常见急症护理技术理解儿童急症护理的团队合作和沟通重要性8.2 教学内容儿童急症的识别和紧急处理原则儿童心肺复苏和常见急症护理技术儿童急症护理的团队合作和沟通重要性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儿童急症识别和处理的基本知识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儿童心肺复苏和急症护理技术的模拟操作8.4 教学评估心肺复苏技能测试:评估学生对儿童心肺复苏技术的掌握程度急症护理模拟操作:评估学生对儿童急症护理技术的应用能力第九章:儿童康复护理9.1 教学目标理解儿童康复护理的概念和原则掌握儿童康复评估和干预的方法学会儿童康复护理中的心理支持和家庭指导9.2 教学内容儿童康复护理的概念和原则儿童康复评估和干预的方法儿童康复护理中的心理支持和家庭指导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儿童康复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儿童康复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康复评估和干预9.4 教学评估康复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儿童康复护理方法和技巧的理解程度家庭指导模拟:评估学生对儿童康复护理中家庭指导的能力第十章:儿童安全与事故预防10.1 教学目标理解儿童安全的重要性和事故预防措施掌握儿童伤害预防和处理的方法学会儿童安全教育和家庭合作的重要性10.2 教学内容儿童安全的重要性和事故预防措施儿童伤害预防和处理的方法儿童安全教育和家庭合作的重要性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儿童安全和事故预防的基本知识小组讨论法:学生讨论儿童伤害预防和处理的方法10.4 教学评估安全知识和事故预防测试:评估学生对儿童安全和事故预防知识的掌握伤害预防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儿童伤害预防和处理的应用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儿科护理学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需要重点关注的原因:了解儿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是学习后续章节的基础,对儿科护理学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的理解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整个学科的认识。
儿科护理学课程讲稿儿科护理学课程讲稿儿科护理学课程讲稿儿科护理学课程讲稿目前临床上多采用Apgar评分法来确定新生儿窒息程度,内容包括呼吸(respiration)、心率(pulse)、对刺激的反应(grimace)、肌张力(activity)和皮肤颜色(appearance)等五项,每项0~2分,总共10分;这样,Apgar也与上述5个英文单词的字头对应。
评估标准:评分越高,表示窒息程度越轻;对0~3分为重度窒息(苍白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青紫窒息),评分8~10分者为无窒息。
Apgar评分须在生后1min内就评定,不正常者5min必须再评分,见表1,如仍低于6分,神经系统损伤较大,预后较差。
三、复苏方案将出生新生儿置于预热的自控式开放式抢救台上,设置腹壁温度为36.5℃。
用温热毛巾揩干头部及全身,以减少散热;摆好体位,肩部以布卷垫高2~3cm,使颈部轻微仰伸,然后进行复苏。
(1)清理呼吸道(A):如羊水清或稍浑浊,应立即吸净口和鼻腔的黏液,因鼻腔较敏感,受刺激后易触发呼吸,故应先吸口腔,后吸鼻腔,见图1;如羊水混有较多胎粪,于肩娩出前即开始吸净口腔和鼻腔,在肩娩出后,接生者双手紧抱其胸部,复苏者应立即气管插管,吸净气道内的胎粪,然后再建立呼吸。
(2)建立呼吸(B):包括触觉刺激和正压通气。
①触觉刺激:清理呼吸道后拍打或弹足底1~2次,见图2,或沿长轴快速摩擦腰背皮肤1~2次,图3(切忌不要超过2次或粗暴拍打),如出现正常呼吸,心率>100次/min,肤色红润可继续观察。
②正压通气:触觉刺激后无规律呼吸建立或心率<100次/min,应用面罩正压通气,见图4,通气频率40~60次/min,吸呼比1∶2,压力20~40cmH2O,即可见胸廓扩张和听诊呼吸音正常为宜。
面罩正压通气30s后,如无规律呼吸或心率<100次/min,需进行气管插管,进行复苏气囊正压通气,其频率、吸呼比及压力同面罩正压通气。
第二章第二章 生长发育生长发育生长发育授课章节 第二章 生长发育授课形式 讲授 授课时间 2011年 月 日星期 第 节课授课学时 2 授课对象级 科护理 班授课地点教学目的 与 要 求一、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包括测量方法、计算方法和正常值等。
二、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意义。
三、了解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四、了解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规律,小儿感知、运动功能、语言、各神经反射的发育。
重 点 难 点重点: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 难点: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导入导入::3min 3min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82min 82min第一节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一、生长发育的规律二、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第二节 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 一、小儿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 第三节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 小结小结::2min 2min 课后思考题3min 3min教材与教具 《儿科护理学》范玲主编 高职高专第2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年1月 Powerpoint 幻灯片、教材、教案、讲稿、黑板、粉笔、激光笔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提问法参考资料或相关网站[1] 朱念琼主编《儿科护理学》专科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年5月[2] 王慕狄主编《儿科学》 本科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年5月 [3] 沈晓明主编《儿科学》 本科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年2月 [4] 崔焱 主编《儿科护理学》本科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年5月 [5] 白厚军主编《儿科护理学应试指南》第一版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1月 课后体会生长发育生长发育是小儿不同于成人的重要特点,它包含着机体的质和量的动态变化。
熟悉并掌握生长发育的规律,有助于儿科工作者正确评价小儿生长发育状况,并针对性给予干预,促进小儿健康成长。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注解 Ⅰ导言导言::(3分钟)年轻的父母经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的孩子和邻居家的孩子年龄一样大,但就是没有人家孩子长得高,也没有人家长得胖,是不是缺少什么营养?”的确营养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除了营养因素,还有哪些因素可以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呢?小儿生长发育有什么规律呢?怎样判断它是否正常呢?我们可以通过今天学习来解答以上问题。
儿科护理学部分教案第一章:儿科护理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儿科护理学的定义、任务和重要性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护理程序理解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和影响因素1.2 教学内容儿科护理学的定义和任务儿科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护理程序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和影响因素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儿科护理学的定义、任务和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理解儿科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护理程序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和影响因素1.4 教学评价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儿科护理学的定义和任务的掌握情况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第二章:儿童生长发育2.1 教学目标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因素了解儿童各年龄期的生长发育特点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和指标2.2 教学内容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因素儿童各年龄期的生长发育特点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和指标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因素图形演示法:通过图表和图片展示儿童各年龄期的生长发育特点实践操作法:示范和指导学生进行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和指标的测量2.4 教学评价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因素的掌握情况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和指标的实际操作能力第三章:儿童营养与喂养3.1 教学目标掌握儿童营养需求的特点和营养素的作用了解儿童喂养方式和饮食安排的原则掌握儿童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度的预防和处理方法3.2 教学内容儿童营养需求的特点和营养素的作用儿童喂养方式和饮食安排的原则儿童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度的预防和处理方法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儿童营养需求的特点和营养素的作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理解儿童喂养方式和饮食安排的原则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儿童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度的预防和处理方法3.4 教学评价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儿童营养需求的特点和营养素的作用的掌握情况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儿童喂养方式和饮食安排的原则的理解程度第四章:儿童心理发展4.1 教学目标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因素掌握儿童各年龄期的心理发展特点掌握儿童心理健康的评估方法和促进措施4.2 教学内容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因素儿童各年龄期的心理发展特点儿童心理健康的评估方法和促进措施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因素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理解儿童各年龄期的心理发展特点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儿童心理健康的评估方法和促进措施4.4 教学评价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因素的掌握情况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儿童各年龄期的心理发展特点的理解程度第五章:儿童常见疾病护理5.1 教学目标掌握儿童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了解儿童常见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掌握儿童药物应用的特点和注意事项5.2 教学内容儿童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儿童常见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儿童药物应用的特点和注意事项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儿童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理解儿童常见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儿童药物应用的特点和注意事项5.4 教学评价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儿童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的掌握情况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儿童常见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的理解程度第六章:儿童急性症状护理6.1 教学目标掌握儿童急性症状的识别和处理原则了解儿童急性症状的护理措施和紧急处理流程掌握儿童急性症状的预防方法和健康教育6.2 教学内容儿童急性症状的识别和处理原则儿童急性症状的护理措施和紧急处理流程儿童急性症状的预防方法和健康教育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儿童急性症状的识别和处理原则情景模拟法:模拟儿童急性症状的护理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和紧急处理训练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儿童急性症状的护理措施和预防方法6.4 教学评价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儿童急性症状的识别和处理原则的掌握情况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儿童急性症状的护理措施和紧急处理流程的实际操作能力第七章:儿童慢性疾病护理7.1 教学目标掌握儿童慢性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了解儿童慢性疾病的护理措施和康复护理掌握儿童慢性疾病的健康教育和家庭支持7.2 教学内容儿童慢性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儿童慢性疾病的护理措施和康复护理儿童慢性疾病的健康教育和家庭支持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儿童慢性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理解儿童慢性疾病的护理措施和康复护理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儿童慢性疾病的健康教育和家庭支持7.4 教学评价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儿童慢性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的掌握情况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儿童慢性疾病的护理措施和康复护理的理解程度第八章:儿童感染性疾病护理8.1 教学目标掌握儿童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了解儿童感染性疾病的护理措施和预防方法掌握儿童感染性疾病的家庭护理和社区护理8.2 教学内容儿童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儿童感染性疾病的护理措施和预防方法儿童感染性疾病的家庭护理和社区护理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儿童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理解儿童感染性疾病的护理措施和预防方法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儿童感染性疾病的家庭护理和社区护理8.4 教学评价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儿童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的掌握情况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儿童感染性疾病的护理措施和预防方法的理解程度第九章:儿童创伤和意外事故护理9.1 教学目标掌握儿童创伤和意外事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急救处理了解儿童创伤和意外事故的护理措施和康复护理掌握儿童创伤和意外事故的预防方法和健康教育9.2 教学内容儿童创伤和意外事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急救处理儿童创伤和意外事故的护理措施和康复护理儿童创伤和意外事故的预防方法和健康教育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儿童创伤和意外事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急救处理情景模拟法:模拟儿童创伤和意外事故的护理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和急救处理训练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儿童创伤和意外事故的护理措施和预防方法9.4 教学评价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儿童创伤和意外事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急救处理的掌握情况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儿童创伤和意外事故的护理措施和康复护理的实际操作能力第十章:儿童临终护理10.1 教学目标理解儿童临终护理的概念和伦理问题掌握儿童临终护理的措施和心理支持了解儿童临终护理的家庭支持和丧葬安排10.2 教学内容儿童临终护理的概念和伦理问题儿童临终护理的措施和心理支持儿童临终护理的家庭支持和丧葬安排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儿童临终护理的概念和伦理问题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理解儿童临终护理的措施和心理支持小组讨论法: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二章:儿童生长发育重点关注章节内容: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因素,儿童各年龄期的生长发育特点,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和指标。
儿科护理常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急性感染性喉炎(一)评估及观察要点1. 评估患儿有无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及吸气性喘鸣和三凹征•2. 有无发热、烦躁不安、出汗、面色青紫等缺氧表现。
(二)实施要点1、执行儿科一般护理常规2、室内保持空气新鲜、湿润,以减少对喉部的刺激,减轻呼吸困难。
3、给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应缓慢进食,避免呛咳。
并补充足量的水分。
4、遵医嘱应用雾化(沙丁胺醇和布地柰德),消除喉头水肿。
一般情况下不主张吸痰。
5、保持患儿安静,避免哭闹,减少活动,尽可能将检查及治疗集中进行。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喉梗阻情况,严重梗阻时做好气管切开术的准备。
(三)指导要点1、指导家长感冒时不要亲密接触患儿,加强宝宝的营养。
2、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物,避免感冒。
对易患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3、定期健康检查,按时预防接种,增强机体免疫力。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一)评估及观察要点1. 询问发病前有无感染史,有无进食甘薯、玉米等含丰富胰蛋白酶抑制剂的食物。
2. 询问是否有突发腹痛并逐渐加重,多在脐周或上腹部,伴呕吐、腹泻和便血,有无里急后重感。
3. 有无发热,观察腹部体征,如腹胀、肠鸣音消失。
(二)实施要点1. 执行儿科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2. 立即禁食至大便隐血阴性3次,腹胀消失和腹痛减轻后试行进食,从流质、半流质、少渣软食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3. 有腹胀尽早安置胃肠减压,保持胃肠减压通畅,观察引流物的性质、颜色、并记录引流量。
4. 卧床休息,满足患儿生理、心理需要,避免外界刺激,操作尽量集中进行,保证患儿休息。
5.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神志、周围循环,脱水程度、大便性质及量,腹部情况,防止并发症发生。
(三)指导要点1. 指导家长合理喂养,指导母乳喂养。
添加辅食应循序渐进,由少到多,选择适当断奶时机,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