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婴儿食物转换的说课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06.50 KB
- 文档页数:4
不同阶段婴幼儿食谱不同阶段婴幼儿食谱(辅食添加)不同阶段的婴幼儿需要添加不同的辅食,因为他们受身体需求和消化吸收能力的影响,需要的营养元素也有所不同,以下是归纳整理的不同阶段婴幼儿(3-11个月以上)辅食添加食谱的相关知识,供大家参考,同时祝愿各位的宝宝茁壮成长。
在此感谢所有为此提供资料的人士。
一、辅食添加相关知识:1)添加辅食的好处:从出生后4-6个月开始有计划地为婴儿添加泥糊状食物,以满足婴儿对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
换乳期:婴儿在6-12个月左右会逐渐减少吃母乳的数量和次数。
吃泥糊状食品是每个婴儿必须经历的时期,对提高婴儿咀嚼功能,发展语言能力有益处2)添加辅食的原则:从少到多(吃蛋黄由1/4到1/2),从稀到稠(喝米汤-吃稀饭-吃软饭),从细到粗(蔬菜水-蔬菜泥-碎菜)。
添加速度不要过快,吃惯一种再增加一种,一种食物要适应一周左右。
再添加另一种,不易在同一时间内添加多种辅食。
3)添加的食物:蛋黄、米糊、菜泥、水果泥、鱼泥等。
4)添加食物的顺序:2-3个月时,可加菜水、果水、米汤;4-5个月时,可加鸡蛋黄、米粉或代乳粉、菜泥、鱼泥、水果泥(用小勺刮苹果)8-10个月时,可加鸡蛋、稀粥或烂面条、鱼泥、肝泥、瘦肉末、豆腐。
饼干馒头片和切成小块的水果、碎菜等;11-12个月时,可加鸡蛋、软饭、小饺子或馄饨、碎肉、碎菜、豆制品、小块蔬菜等。
喂食时可以让婴儿先舔一下,从逐步适应到勉强接受;从吃进到吐出,反复5-15次,才能毫无戒心地享受新的食物。
如果把开始的拒绝视为不喜欢吃,就不再喂了,就会剥夺婴儿吃这种食物的机会。
6个月以后,已能吃一些固体食物。
在乳牙萌出逐渐增多时增加固体辅助食品,可以训练婴儿的咀嚼动作和咀嚼能力,刺激唾液分泌,促进牙齿增长。
烹调、制作过程要做到科学合理,膳食应由“软”、“烂”为主,逐渐增加硬度,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菜和面点的开头以“碎小”、“精巧”为主,烹制方法应采用“煨”、“煮”、“炖”的方式,不吃油炸或熘、煎之类的油腻食品,以免导致消化不良引起腹泻。
幼儿食物转换方法教案教案标题:幼儿食物转换方法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幼儿食物转换的重要性和原因。
2. 掌握幼儿食物转换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意识。
教学准备:1. 幼儿食物转换的相关知识资料。
2. 幼儿的饮食记录表,用于记录幼儿的食物摄入情况。
3. 幼儿食物转换的示意图或图片。
4. 幼儿食物转换的实例食谱。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幼儿介绍今天的主题:“幼儿食物转换方法”。
解释食物转换的意义,即为了保持健康,幼儿需要逐渐添加新的食物种类,并适当减少或替代一些不太健康的食物。
2. 引发幼儿的思考:你们喜欢吃什么食物?为什么有的食物对我们的身体好,有的食物对我们的身体不好呢?探究:1. 向幼儿介绍食物转换的基本方法:a. 逐渐引入新的食物:例如,将新的蔬菜或水果逐渐添加到幼儿的饭菜中,让幼儿适应新的口味和质地。
b. 适量减少或替代不太健康的食物:例如,减少糖果、零食和高糖饮料的摄入量,适量替代为更健康的零食和饮料,如水果、蔬菜和牛奶。
2. 展示幼儿食物转换的示意图或图片,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食物转换的过程和方法。
实践:1. 分发幼儿的饮食记录表,并要求幼儿记录自己每天的食物摄入情况。
2. 根据幼儿的饮食记录,与幼儿一起讨论并制定个人食物转换计划。
根据幼儿的喜好和需要,逐渐引入新的食物,并减少或替代不太健康的食物。
3. 分发实例食谱,让幼儿根据食谱中的食物转换方法,自己设计一份健康的饮食计划。
总结:1.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向幼儿强调食物转换对于保持健康的重要性。
2. 鼓励幼儿将所学的食物转换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并与家人分享自己的健康饮食计划。
拓展活动:1.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制定幼儿的食物转换计划,并互相监督和鼓励。
2. 定期进行食物转换的回顾和评估,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引发了幼儿的兴趣和思考?2. 幼儿是否理解了食物转换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3. 幼儿是否能够应用所学的食物转换方法到实际生活中?4. 教学准备是否充分,教学过程是否流畅?5. 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或内容,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注:此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和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教案名称:第二节婴儿喂养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选用的是《儿科学》和《儿童营养学》。
这两本教材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其中,《儿科学》主要介绍了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而《儿童营养学》则重点讲解了儿童营养需求和各种营养素的生理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儿童营养的基础知识,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大学医学类专业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但对于儿童营养方面的知识尚不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三、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婴儿喂养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方法,了解不同年龄段婴儿的饮食特点和营养需求。
2.能力目标:能够根据不同年龄段婴儿的饮食特点和营养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喂养计划,为婴儿提供充足的营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婴儿的关爱之心,增强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婴儿喂养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方法,不同年龄段婴儿的饮食特点和营养需求。
2.教学难点:如何根据不同年龄段婴儿的饮食特点和营养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喂养计划。
五、教学对象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大学医学类专业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但对于儿童营养方面的知识尚不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六、教学任务分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婴儿喂养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原则、指导方法、饮食特点和营养需求等。
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婴儿常见喂养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为后续的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以提高其综合素质。
七、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其中,课堂讲授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板书等手段进行讲解;学生讨论则通过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实践操作则利用实验室和校医院等场所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单元2 0—2 岁婴幼儿科学喂养任务1 0—6 月龄婴儿喂养学习活动3 婴儿食物转换教学参考探索1 :什么时候为婴儿添加辅食?佳佳妈妈从书上了解到,从婴儿4个月开始就可以考虑为其添加辅食了。
佳佳已经4个多月了,可是对辅食一点都不感兴趣,怎么也不肯吃。
这可把佳佳妈妈急坏了,她担心佳佳的生长发育会受到影响。
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请小组合作查阅资料,写下你们的看法。
答题参考:1.佳佳4个多月,对辅食不感兴趣,佳佳妈妈不用着急给她添加辅食,不会对佳佳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2.婴儿引入其他食物(辅食)的月龄存在个体差异,应根据婴儿的体格生长、神经发育、摄食技能、社交技能等方面的发育与发展状况来决定是否引入其他食物(辅食)。
辅食引入时间除了考虑上述因素外,还需要考虑社会、文化、经济状况等因素对食物制作的影响。
有学者认为,一般应在婴儿体重达6.5—7kg,且能保持姿势稳定、控制躯干运动,能扶坐、用勺进食时引入其他食物(辅食),此时婴儿的年龄多为4—6月龄。
因此,根据婴儿普遍的生长发育规律,建议婴儿引入其他食物(辅食)的年龄不早于4月龄,也不宜迟于6月龄。
探索2:辅食添加时要遵循哪些原则?婷婷已满6个月了,婷婷妈妈准备给她添加辅食。
但是,婷婷妈妈有一些疑问:先添加什么食物?可以一次添加多种食物吗?辅食烹饪有什么注意事项?请小组合作查阅资料,结合婴儿辅食添加的原则,解答婷婷妈妈的疑问。
答题参考:由于婴儿胃肠道比较娇嫩,接纳新的辅食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因此,为婴儿添加辅食要遵循一定原则,否则容易造成婴儿消化功能紊乱。
辅食添加应在婴儿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进行。
当天气太热、婴儿患病或消化不良时,可延缓添加新的辅食。
当婴儿患病、不思饮食时,甚至可暂时减少辅食,待其病愈后再逐渐恢复。
辅食添加要按照不同月龄婴儿的营养需要和消化能力逐渐推进,具体原则与注意事项如下:1.从6月龄开始添加辅食,首选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
2.鼓励尝试新的食物,每次只引入一种。
婴儿食物转换的时间、方法技巧与注意事项广西桂林林寿松改编婴儿期随着生长发育的逐渐成熟,需要进入到由出生时的纯乳类向固体食物转换的换乳期。
换乳期的泥食物是人类生态学发展中不可逾越的食物形态,它不仅提供营养素,对儿童功能发育和能力获得还有重要促进作用,应引起医师及家长重视。
一、不同喂养方式婴儿的食物转换婴儿喂养的食物转换过程是让婴儿逐渐适应各种食物的味道、培养婴儿对其他食物感兴趣、逐渐由乳类为主要食物转换为进食固体为主的过程。
母乳喂养婴儿的食物转换问题是帮助婴儿逐渐用配方奶或兽乳完全替代母乳,同时引入其他食物;部分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婴儿的食物转换是逐渐引入其他食物。
二、转乳期食物是除母乳或配方奶(兽乳)外,为过渡到成人固体食物所添加的富含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泥状食物(半固体食物)(表1)。
给婴儿引入食物的时间和过程应适合婴儿的接受能力,保证食物的结构、风味等能够被婴儿接受。
表1 过渡期食物的引入月龄食物性状种类餐数、主要营养源、辅助食品进食技能4~6月泥状食物菜泥、水果泥、配方奶 6次奶(断夜间奶)用勺喂含铁配方米粉、逐渐至1次7~9月末状食物稀(软)饭、烂面菜末、水果4次奶学用杯蛋、鱼泥、豆腐、肉末、肝泥 1餐饭1次水果10~12月碎食物软饭、烂面碎肉、碎菜、蛋 3次奶1次水果断奶瓶、手抓食鱼肉、豆制品、水果2餐饭自用勺应根据婴儿发育状况决定引入其他食物。
一般应在婴儿体重达6.5~7kg,此时年龄多为4~6月龄。
给婴儿首先选择的其他食物应易于吸收、能满足生长需要、又不易产生食物过敏。
首先添加的是含强化铁的米粉,其次引入的食物是根块茎蔬菜、水果,可补充维生素、矿物质营养;7~8月龄后逐渐引入动物性食物,如鱼类、蛋类、肉类、和豆制品。
引入的食物制作应以当地食物为基础,注意食物的质地、营养密度、卫生、制作多样性。
此期仍应保证600~800ml乳类,为婴儿营养的主要来源。
婴儿最初的对新食物的抵抗可通过多次体验改变。
幼儿园下学期托班综合活动课《食物变变变》说课稿《食物变变变》说课稿淮阴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幼儿园刘云说课名称:食物变变变(综合)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教师指导用书托班下学期教材。
在书的第57页,它是一节综合课。
食物是幼儿生活中每天都见到的东西,对幼儿来说,好吃的食物最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二、说目标。
1.能说出食物的名称。
2.观察、品尝改变外形或煮熟后的食物,感知食物的味道有很多种。
3.知道很多食物都很有营养,从小要做个不挑食的好宝宝。
三、说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幼儿观察变形前后以及煮熟前后的食物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的变化,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难点是:了解食物的营养,知道要做个不挑食的好宝宝。
四、活动准备。
1.橘子、苹果、香蕉、鸡蛋、虾若干。
2.煮蛋器一个、锅一个、水果刀一把、刀板一块。
五、说教法。
1.直观法:这里的直观法就是演示法,通过演示各种实物的改变,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能很直观地观察到食物的变化。
2.谈话法。
活动中让幼儿回答变形前后的食物的不同之处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启发幼儿学习,以及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3. 观察指导法:此教学方法是针对幼儿在观察食物改变过程中出现的情况,采取随机指导的方法,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观察。
此外我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提问法以及操作体验法等教法帮助幼儿学习。
六、说学法。
1.多渠道参与法。
活动中让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等环节中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鼓励幼儿参与合作、交流与分享。
2.体验交流法:在活动中,让幼儿大胆地进行观察、想象,并能勇敢大方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七、说教学过程。
1.出示实物,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在宝宝的小桌上放上橘子、苹果、香蕉等水果,请幼儿看看、摸摸、闻闻,并说说他们的名称、颜色及形状。
2.比较变形前后的水果。
(1)、师幼共同讨论各种水果的营养价值。
(2)、幼儿观看教师将水果剥皮、削皮、剥成瓣、切成块的过程。
科学婴儿饮食教案小班下学期科学婴儿饮食教案小班下学期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科学的婴儿饮食需求和健康饮食习惯。
2. 培养幼儿对健康食物的兴趣和积极性。
3. 提供实践机会,让幼儿参与制作和品尝健康食物。
教学重点:1. 了解婴儿饮食的需求和特点。
2. 介绍健康食物的种类和营养价值。
3. 培养幼儿的饮食习惯和健康意识。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展示健康食物。
2. 食物模型或制作食物的材料。
3. 幼儿食物摄入量表。
4. 食物营养价值表。
教学步骤:引入:1. 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讨论他们喜欢的食物,并询问他们对食物的了解。
探究:2. 介绍婴儿饮食的需求和特点,如婴儿需要较高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以支持他们的生长和发育。
3. 展示食物营养价值表,让幼儿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
4. 与幼儿一起制作简单的健康食物,如水果沙拉或蔬菜串。
实践:5. 分发幼儿食物摄入量表,让幼儿记录他们每天摄入的食物种类和数量。
6. 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并记录他们的进展。
总结:7. 回顾今天学到的内容,强调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8. 鼓励幼儿继续尝试新的健康食物,并分享他们的经验。
扩展活动:- 邀请一位营养师或厨师来班级进行讲座或示范,介绍更多有关婴儿饮食和健康食物的知识。
- 组织幼儿参观当地的农场或超市,让他们亲身体验购买健康食物的过程。
- 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创作有关健康食物的艺术品。
评估方法:- 观察幼儿在制作食物时的参与程度和兴趣。
- 检查幼儿填写的食物摄入量表,评估他们对健康食物的了解和选择。
教案扩展:- 对于更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食物对健康的影响和营养需求的变化。
- 进行一次健康饮食主题的班级活动,如健康食谱比赛或食物展览。
这个教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教学要求进行调整和修改。
龙源期刊网
儿科护理学婴儿食物转换的说课设计
作者:王姗
来源:《启迪·下旬刊》2020年第01期
摘要:本文介绍儿科护理学教学内容婴儿食物转换的说课设计。
关键词:儿科护理学; 婴儿喂养教学设计
“说课”是面向同行以口头语言表述教学内容及其理论依据,以达到交流和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教研活动。
笔者以“婴儿食物转换”为教学内容,将从七个方面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和阐述。
1.;;; 教材
本次课的教材采用张玉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儿科护理学》第4版。
该教材融合了数字资源,内容实用,主题鲜明,通过教材的数字资源,实现线上线下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婴儿食物转换”属于本教材第五章第三节内容,1学时。
该内容与婴幼儿营养状况密切相关,作为护生应掌握的内容,在临床工作中可为婴儿家长提供科学的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婴儿营养状况,提高婴儿智力和行为发育[1]。
2.;;;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2017级护生,具有中专三年和高职一年半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已经基本形成。
据调查,1721/1722班各12人在中职阶段未学习过儿科护理学,学生自评掌握程度较低,自评掌握较好及以上(4分及以上)的仅11人(见表1)。
但近86%的学生认为儿科护理学需进一步加强学习,提升儿科护理学知识的意愿强烈。
儿科护理学婴儿食物转换的说课设计
作者:王姗
来源:《启迪·下旬刊》2020年第01期
摘要:本文介绍儿科护理学教学内容婴儿食物转换的说课设计。
关键词:儿科护理学; 婴儿喂养教学设计
“说课”是面向同行以口头语言表述教学内容及其理论依据,以达到交流和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教研活动。
笔者以“婴儿食物转换”为教学内容,将从七个方面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和阐述。
1.;;; 教材
本次课的教材采用张玉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儿科护理学》第4版。
该教材融合了数字资源,内容实用,主题鲜明,通过教材的数字资源,实现线上线下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婴儿食物转换”属于本教材第五章第三节内容,1学时。
该内容与婴幼儿营养状况密切相关,作为护生应掌握的内容,在临床工作中可为婴儿家长提供科学的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婴儿营养状况,提高婴儿智力和行为发育[1]。
2.;;;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2017级护生,具有中专三年和高职一年半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已经基本形成。
据调查,1721/1722班各12人在中职阶段未学习过儿科护理学,学生自评掌握程度较低,自评掌握较好及以上(4分及以上)的仅11人(见表1)。
但近86%的学生认为儿科护理学需进一步加强学习,提升儿科护理学知识的意愿强烈。
3.;;; 教学目标
3.1知识目标了解婴儿食物转换的概念,掌握其原则、步骤及方法。
3.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进行及指导婴儿家长正确进行食物转换。
3.3素质目标关心爱护婴幼儿,能够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
4.;;; 教学重难点
重点:婴儿食物转换的原则及方法;难点:婴儿食物转换的步骤。
5.;;; 说教法、学法
基于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旨,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5.1教法:
5.1.1案例教学法; 通过婴儿食物转换的案例,请学生思考婴儿在食物转换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转换的步骤。
通过案例的讨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
5.1.2直观演示法; 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如稀饭、稠粥等不同食材的实物展示。
5.1.3情景式教学法; 通过模拟临床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小组角色扮演,注重学生思维变通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输出。
5.2学法:
5.2.1自主探究法;; 课前通过线上平台提供婴儿食物转换的预习资料,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自行梳理理解的难点,带着问题进行新课程的学习。
5.2.2 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如婴儿食物转换的时间。
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的形成。
6.;;; 教学过程
6.1; 復习旧课(3分钟)
通过蓝墨云班课,在已建儿科护理学题库中抽取题目进行上一次课的知识点测试,查漏补缺。
6.2 导入新课(3分钟)
通过临床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如“8个月宝宝,进食量少,辅食未添加,最近发现宝宝爱哭闹、消瘦、脸色苍白。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3 讲授新课(30分钟)
6.3.1 婴儿食物转换的概述(5分钟)采用提问法、引导法、启发教学法讲解为什么要进行婴儿食物转换、概念及时间。
6.3.2 食物转换的原则(5分钟); 采用提问法、引导法、讨论法讲解食物转换的原则以及注意事项。
如婴儿患病时应如何进行食物转换。
6.3.3 食物转换的步骤和方法(20分钟)主要结合实物和图片,采用讲授法、情景引入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讲解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不同质地婴儿食物的添加时间、步骤和方法。
请学生组内进行家长和护士的角色扮演,其他组员提出问题和解决措施,教师进行评价指导。
6.4 课堂小结(4分钟); 教师通过表格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重难点,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6.5 课堂练习(3分钟); 通过蓝墨云班课进行测试,即时检测本次课教学效果,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内化。
6.6 布置作业及预习任务(2分钟); 布置案例作业,请学生根据案例结合课上所学知识点,制作一份婴儿食物转换的健康教育计划,并在规定时间内上传蓝墨云班课。
7.;;; 教学反思
本次课模拟临床工作情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逐步引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教好地掌握所学教学内容,同时也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能力及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冉玉芹. 276例母乳喂养婴儿食物转换状况与影响因素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17,第15卷(20):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