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精品】《图形的变化》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玩一玩,做一做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28—29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会向前后或左右移动物品,能制作一些会旋转的玩具。
2.能力目标:通过操作、制作玩具等一系列活动,初步渗透平移与旋转的思想与方法。
3.情感目标: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按要求移动物品及制作能旋转的玩具。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物体的平移或旋转的运动问题。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来源:]教学用具:多媒体,华容道游戏板,正方形、圆、三角形硬纸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创设情境师:今天,我做一个华容道的游戏,这是一款非常有趣的游戏。
游戏取材自著名的三国故事,曹操在赤壁大战中被刘备和孙权的“苦肉计”、“火烧连营”打败,被迫退逃到华容道,又遇上诸葛亮的伏兵,关羽为了报答曹操对他的恩情,明逼实让,终于帮助曹操逃出了华容道。
(课件出示游戏的介绍)2.揭示课题师:这节课就让我们利用玩一玩、做一做来玩一玩这个游戏好吗?(板书课题:玩一玩、做一做)二、探究新知1.华容道游戏(课件出示游戏图)师:怎样移动图中的人物,才能让曹操从华容道出来?[来源:Z|xx|][来源:学科网]出示游戏规则:4个人物只能横向或纵向移动。
(1)分组合作探讨,共同完成任务。
(2)找学生到实物投影仪上演示。
方法1:曹操先向下走两格,然后再把赵云向上移动2格,兵向左移动1格,关羽向左移动2格,曹操再向左移动1格,然后向下移动到出口。
方法2:赵云向上移动1格,兵向上移动1格,关羽向左移动2格,曹操向下走3格,再向左移动1格,然后向下移动到出口。
……师:看来方法有很多种,在玩一玩的同时,发现了物体可以上、下、左、右,前进、后退这样运动,这就是数学中的平移。
2.制作陀螺师:这是我们小时候经常玩的一种玩具,它不仅好玩,而且里面还藏着许多有趣的数学知识,在我们的国家少数名族运动会上还是一种体育运动项目,在台湾还有人专门为它建造了博物馆。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图形变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等活动,体会平移、旋转的意义,掌握平移、旋转的基本性质。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平移、旋转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平移、旋转在实际中的运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图形变换》。
2.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性质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策略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模型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平移、旋转的过程和效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短片,展示平移、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图形变换的兴趣。
2. 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等活动,独立探索平移、旋转的性质和特点。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疑问,共同解决难题。
4. 教师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总结和讲解,明确平移、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5. 实践应用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设计图案、规划路线等。
6. 总结反思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五、教学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学生反馈等方面的问题,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以上就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图形变换》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第1课时图形的旋转(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例,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借助实例及操作活动,掌握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的方法。
3、通过观察、合作讨论及小组交流认识体会图形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培养合作、概括能力。
教学流程一、引入新课1、创设情境,打开风扇让学生观察其转动;演示体操里面的体转运动等提问学生:身体在做什么运动等,提炼出“旋转”一词。
由此引申到图形的若发生旋转会产生什么样的新图形?板书:图形的旋转2、多媒体演示美丽图案(一幅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紫荆花),让学生思考这些美丽的图案怎么设计的?激发学生探究兴趣3、小组前后桌讨论,点明其中许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得来的。
二、探索新课1、(多媒体展示图案)小组展开讨论,这个美丽的图案可以怎么设计出来?2、多媒体展示其旋转过程3、每一次旋转过程都提问其旋转的角度,位置方,向(补充顺时针逆时针的方向)4、提问从图形A-B-C-D,过程,你发现了什么?5、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大小不变点O(中心点)不变顺时针旋转90度。
6、提问:如果图形A是逆时针旋转90度?你能自己画出来吗?给时间让学生动手画图,教师巡视,展示部分学生成果引导学生思考刚才图形旋转过程,有哪几方面变化哪几方面不变(中心点旋转方向旋转角度)三、课堂巩固1、多媒体展示说一说1、2小题。
2、提问学生,让其说说旋转中心点,方向角度(注意学生回答方向相反,及时指出其旋转角度)3、多媒体展示课本试一试。
4、前后桌讨论并在纸上画出方块的旋转巡视并反馈结果让学生说说图形A如何通过旋转得到图形B。
5、让学生动手实践第2小题,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绕O点按一定方向旋转得到新的图形并在展示台展示。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让学生说说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2、让学生制作一幅由简单图形旋转得到的新图形。
3、课本练习五。
本资源的设计初衷,是为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
作为教师要充分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只有孩子们有了自信,才有可能持续保持对某些事物的兴趣和热情。
《玩一玩,做一做》教学设计《玩一玩,做一做》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玩一玩,做一做》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玩一玩,做一做》教学设计1一、教材简析:本节教材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的第二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图形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为后续的轴对称图形、平移与旋转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材注重学生的“初步感知”和“积累经验”,安排了华容道游戏,让学生感受平移的特点;通过制作陀螺,认识旋转;放飞“竹蜻蜓”,进一步让学生感知体验旋转的特征。
整个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悟。
二、教学目标:1、结合游戏活动,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够自己动手解决图形或物体平移或旋转的运动问题。
3、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结合游戏活动,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同时,能够自己动手解决图形或物体的平移或旋转的运动问题。
2、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物体的平移或旋转的运动问题。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华容道游戏棋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硬纸牙签竹蜻蜓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我知道我们班的同学非常喜欢玩游戏棋,能告诉老师你们都喜欢玩什么游戏棋吗?生:中国象棋、中国围棋、跳棋。
投影出示华容道游戏棋,问:知道这是什么棋吗?生:华容道。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活动一玩一玩——华容道游戏。
1、老师简单介绍“华容道”的游戏由来及基本的游戏规则。
师:“华容道”游戏是一个非常好玩的游戏棋,据说发明的人受到三国故事“华容道”的影响才发明的这个游戏棋。
师播放“华容道”故事视频。
师:真正的“华容道”游戏比较复杂,我们把它简化一下,变成了现在这样——棋盘上有20个格子,上面只有4颗棋子,分别代表曹操、关羽、赵云和士兵。
曹操想从这个出口逃出去,却被赵云、关羽和士兵挡住了。
保密★启用前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提升卷)答案解析1.C【分析】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移动的图形运动。
平移后图形的位置改变,形状、大小、方向不变。
旋转: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点按某个方向转动一定的角度,这样的运动叫做图形的旋转。
这个定点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叫做旋转角。
旋转前后图形的位置和方向改变,形状、大小不变。
【详解】A.属于旋转现象。
B.属于旋转现象。
C.属于平移现象。
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图形运动的掌握。
2.A【分析】发挥想象,可以尝试在图上画出对折的另一半虚线(见详解),然后再找出正确答案。
【详解】由题意得:如图,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后,按上面虚线剪开,展开后是“十”字。
故答案为: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轴对称图形的剪纸问题。
3.C【分析】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份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据此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得:是轴对称图形。
故答案为:C【点睛】判断一个图案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看在这个图形中能否找到一条直线,使图形沿着这条直线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
4.C【分析】轴对称:在平面内,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都能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其对称轴。
剪纸也是一种轴对称图形,展开后与剪下的图案对应对称。
【详解】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两次,剪出如图所示的图形后展开,得到的图形是。
故答案为:C【点睛】此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意义及在实际当中的运用。
5.A6.A7.B【分析】严格按照图中的方法亲自动手操作一下,即可很直观地呈现出来,或者根据对称性进行解答。
【详解】根据图形的对称性,直接可以排除选项AC,又观察图形可知,三角形在最中间的位置,所以选项B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对于此类问题,学生只要亲自动手操作,答案就会很直观地呈现。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有趣的剪纸活动,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2、在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欣赏数学中的对称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
重点:感知生活中对称图形的特点。
难点:通过折、画、剪等操作活动,得到所需的图案
教学准备:
PPT、剪刀、彩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一天,图形王国的花园里有一只蜻蜓正在空中捉小虫子吃,忽
然飞来一只蝴蝶绕着它飞来飞去,蜻蜓生气地说:别跟我捣乱!
蝴蝶笑嘻嘻地说:你怎么连一家人都不认识了?我是来找你玩
儿的!蜻蜓更生气:你是蝴蝶我是蜻蜓,我们怎么可能是一家
人呢?这时一片树叶落了下来,蝴蝶接着说:这你就不知道了
吧,数学爷爷告诉我,在图形王国中,不仅蝴蝶蜻蜓是一家,
这些树叶和我们也是一家呢!
二、探究新知
1、蜻蜓、蝴蝶和树叶为什么是一家?
仔细观察每个图形的左边和右边,你发现了什么?
2、PPT演示
淘气和笑笑也带来了在手工课上剪的一些漂亮图案。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3、你想剪这样的图形吗?
剪一件小衣服,想想是怎么剪的?师演示步骤,巡回检查指导。
剪一片树叶,你是怎样剪的?
4、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三、应用拓展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1、练一练第1题,照样子做一做
2、说一说怎样才能剪出下面的图案(练一练第2题)
3、连一连。
4、看一看,做一做。
5、欣赏对称图案。
四、作业设计
剪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