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布楚条约签订的时间_尼布楚条约原文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6
1689年中俄签订了什么条约中国在历史上签订了很多条约,在1689年跟俄国签订的条约是什么?下面由给大家整理了1689年中俄签订了什么条约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1689年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1689年8月22日,清、俄两国在尼布楚开始会谈。
清朝使团重要成员有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都统一等公佟国纲等,俄罗斯使团由御前大臣戈洛文、伊拉托木斯克总督符拉索夫率领。
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十四日),清政府全权使臣索额图和俄罗斯帝国全权使臣戈洛文在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条约内容以满、俄和拉丁文三种文字签订。
条约明确划分了中俄两国东西边界,从法律上确立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清政府同意把贝加尔湖以东的尼布楚之地划归俄罗斯。
尼布楚条约签订背景参见:雅克萨之战从16世纪后期沙皇伊凡四世时开始,俄罗斯开始对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殖民过程。
1636年(明崇祯九年;后金天聪十年;清崇德元年)俄罗斯人到达鄂霍次克海,征服了西伯利亚全境。
这个地区成为了俄罗斯人的殖民地。
从17世纪中叶起,沙俄侵略军越过外兴安岭,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烧毁村庄,杀掠人口,抢夺粮食和貂皮。
当俄罗斯的势力接近清朝的中国时,便发生了军事冲突。
1652年(清顺治九年),俄国人东入黑龙江,“驻防宁古塔(今黑龙江省海林县)章京海色率所部击之,战於乌扎拉村”。
这是中俄之间第一场战斗。
1657年(顺治十四年),俄罗斯帝国派正规军在尼布楚河与石勒喀河合流处建立了雅克萨城与尼布楚城。
之后中俄之间发生多次外交和军事上的冲突。
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清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乱”后,派朋春5月22日从瑷珲起兵三千人,5月25日攻入雅克萨。
之后清军撤军而俄军卷土重来。
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清军两千再攻雅克萨并围城。
经过几个月的战斗,俄军首领托尔布津被击毙,俄军伤亡惨重,雅克萨城指日可下。
这就迫使沙皇政府“乞撤雅克萨之围”,并派戈洛文为大使,前来中国举行边界谈判,11月,清政府为表示谈判诚意,宣布无条件停火,停止攻城。
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是中国的战略失误1689年9月7日(清康熙二十六年七月二十四日),中俄两国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中俄尼布楚条约》,条约共六款,明确规定中俄两国东段边界以外兴安岭(即今斯塔诺夫山脉)至海、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为界,凡岭南一带土地和流入黑龙江的河川,全属中国;以北一带土地及河流,全属俄国,乌第河流域划为待议地区,留待以后再议。
(参见附图)从小学以至于中学、大学,历史教科书上都认为,这个条约是经过平等谈判,并在中国政府作了让步的基础上取得的,因此是个平等条约。
事实上真是如此吗?并认为该条约最多也就是让出了原属于中国的贝加尔湖以东尼布楚一带地方给俄国。
实际上仅仅是这一点领土的问题吗?收复领土联盟认为,此条约对于我国是失大于得,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割让领土的边界条约!它开创了有清以来丧土失地的先河,是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它对于中国的国家战略、地缘态势和民族关系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危害!是中国重大的战略失误!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中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和中国近代史的起始点!一、该条约使俄国合法地获得了侵略基地和广大领土,并为中国的东北和蒙古进一步被渗透和侵略埋下了祸根。
俄国一小撮流匪不远万里前来侵略中国东北边境,中国清朝的正规军和地方武装竟然长时间内无法将其全歼或驱逐,在雅克萨之战大获全胜后又屈辱地签订和约,以土地换和平,把原属中国的土地让予敌国!它使俄国侵略者获得了合法的侵略基地,并获取了巨大的通商权利,使其牢牢地站稳了脚跟!为后来中国清朝衰弱后的割地赔款埋下了深深的祸根!二、中国丧土失地,失去的绝不仅仅是原属于中国的贝加尔湖以东尼布楚一带地方,也不仅仅是贝加尔湖地区,而是整个西伯利亚和北冰洋及太平洋沿岸的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领土和无尽的宝藏!《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的领土,并为后来雍正帝效仿签订《恰克图条约》完全出让贝加尔湖地区开了个恶劣的先例!明朝在其整个历史上无法完全消灭元朝,事实上在我国的北方和西北地区留下了一个北元,这个条约连同后来的《恰克图条约》,把原属于北元的我国北方领土让给了沙俄!自西汉时期,贝加尔湖就是史籍中的北海,是苏武牧羊的地方。
尼布楚谈判康熙二十八年(公元一六八九年)八月,在中俄交界处的尼布楚城(在今苏联的涅尔琴斯克),展开了一场针锋相对的外交斗争。
从明朝以来,沙皇俄国就开始向中国东北部的黑龙江流域扩张,一些野蛮而又凶恶的匪徒经常侵入中国边境抢劫当地人民的貂皮和粮食,还杀人放火,奸淫妇女,甚至把人抓来烤着吃。
当地的达斡尔人、鄂温克人、鄂伦春人、赫哲人费雅喀人恨透了这些吃人的恶魔,都叫他们罗刹(古代传说中一种吃人血肉的恶鬼)。
清朝初年,沙皇俄国加剧扩张,先后在黑龙江流域建立了雅克萨(在今苏联境内黑龙江北岸,与我国漠河相对)和尼布楚两个据点,想把它做为进一步侵略中国的基地。
东北是清朝的发祥地,向来受到清政府的重视。
沙皇俄国这样肆无忌惮地吞并黑龙江流域的领土,清朝政府当然不肯答应,中国军队多次奉命前进驱赶侵略者。
可是,每次中国军队得胜回师之后,沙俄匪徒很快就又卷土重来。
三藩叛乱平定之后,内地比较平静了,康熙皇帝决心要彻底解决东北边境的沙俄侵扰问题。
康熙二十一年(公元一六八二年),他亲自到了吉林,在松花江上乘船勘测地形,了解情况,并决定增加兵力,镇守黑龙江地方。
同时,他又写信给俄国沙皇,表示愿意和平解决两国争端。
沙皇迟迟不答复,康熙皇帝忍无可忍,派兵攻克了雅克萨城。
俄国政府见势不妙,只好答应进行边界谈判。
康熙二十八年(公元一六八九年)八月,双方代表集中到黑龙江流域的尼布楚城,开始了有历史意义的边界谈判。
八月二十二日一大早,中国钦差大臣索额图身穿礼服,骑着骏马,撑着华盖,带着四十名随员和二百六十名卫兵,向谈判地点徐徐而来。
俄国的首席代表戈洛文,由奏着战斗进行曲的军乐队引导,带着同样数目的随员和卫兵,按约定好的时间与中国代表同时到达。
谈判地点是在距双方驻地各五里的地方,这里搭起了两座紧连在一起的大帐篷。
在远处,双方还各自安排了五百名全副武装的士兵,负责警戒。
双方代表进入帐篷以后,同时就座。
中国代表这边只有一张普通的桌子,一条宽板凳,板凳上铺着一个坐垫,布置得很简单。
沙俄掠夺我国土地的条约沙俄掠夺我国土地的条约有著名的《尼布楚条约》和《瑷珲条约》。
这两个条约都直接导致了我国领土的丧失和沙俄在我国边境地区的扩张。
首先,《尼布楚条约》于1858年6月26日签订。
该条约是中国清朝与沙俄帝国之间的一项不平等条约。
根据该条约的内容,中国清朝割让了大片领土给沙俄帝国,其中包括黑龙江以北、外东北、外科尔沁等地区。
中国清朝还同意在这些割让的领土上设立俄属领事馆。
此外,沙俄获得了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放弃通商航海权、扩张和探险的特权。
这一条约直接导致了中国东北地区领土的大量丧失,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造成了严重威胁。
其次,《瑷珲条约》于1858年10月8日签订。
这也是中国清朝与沙俄帝国之间的一项不平平等条约。
该条约是前述《尼布楚条约》的补充。
根据该条约,沙俄向中国清朝索取了更多的领土,主要是包括瑷珲地区(现在的黑龙江省双城市)和东北一部分辽宁地区。
中国清朝同意将这些领土割让给沙俄,并同意在这些割让的领土上建立俄属领事馆。
此外,中国还同意了沙俄将北京、天津、广州等地设立领事馆的请求。
这个条约进一步加剧了中国领土的丧失,沙俄在我国边境地区的扩张势力进一步加强。
这两个条约都是不平等条约,对中国来说是沉重打击。
这不仅削弱了中国在这些地区的主权地位,而且也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
这两个条约标志着沙俄在我国东北边境地区的逐渐扩张,也为后来日俄战争提供了条件。
总的来说,《尼布楚条约》和《瑷珲条约》是沙俄掠夺中国领土的不平等条约。
这些条约的签订导致了中国领土的丧失和沙俄在边境地区的扩张。
这些条约不仅对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也暴露了中国的落后和脆弱。
这些条约的签订不仅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至今仍然是中俄关系中的敏感问题。
尼布楚条约签订时间尼布楚条约是清政府与沙俄在尼布楚签订的一个条约,在这个条约中清政府做出了重大的让步,那么尼布楚条约签订时间你知道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尼布楚条约签订时间,欢迎大家阅读。
尼布楚条约签订时间1689年9月7日尼布楚条约是不平等条约吗尼布楚条约是清政府1689年与沙俄在尼布楚签订的一个条约,在这个条约中清政府做出了重大的让步,在这个条约中为了让沙俄承认清政府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的统治权,将原来属于中国的额尔古纳河到贝加尔湖的领土划归沙俄所有,尼布楚条约是不平等条约吗?其实尼布楚条约是一个不平等条约。
尼布楚条约签订的时候清政府刚刚完成了对国内三藩之乱的平定工作,准噶尔叛乱正急需要清政府派兵前去镇压,于是清政府不愿意与沙俄长期的纠缠不休。
在尼布楚条约签订之前清政府制定了三个谈判方案,以勒拿河至北冰洋为界的第一方案,继而让步提出第二方案,即以外兴安岭的北支(诺斯山)直至亚洲大陆最东北的没入大海深处的诺斯海岬(即楚科奇半岛)为界。
但最后因为谈判的清朝代表的能力问题以及要平叛准噶尔的叛乱等原因希望与俄国保持和平而再次让步,放弃了第二方案和这几百万平方公里土地,连以贝加尔湖为界的第三方案也放弃了。
最后以额尔古纳河至外兴安岭至乌第河为界,从此之后富饶美丽的西伯利亚大平原成为了俄国的领土,中国在该条约中做出了巨大的让步,放弃了从额尔古纳河到贝加尔湖的领土,尼不楚条约实际上不利于中国。
所以说《尼布楚条约》应该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尼布楚条约的意义尼布楚条约是清政府与沙俄1689年在尼布楚签订的一个条约,清政府在这个条约中做出了巨大的让步,将大片的领土割让给了俄国,确定了中国与沙俄的边界,从此之后清政府与沙俄之间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共处,这个条约无论是对沙俄还是对清政府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介绍一下尼布楚条约的意义。
尼布楚条约的意义一:尼不楚条约清政府做出了巨大的让步,将额尔古纳河到贝加尔湖的领土割让给沙俄,沙俄承认清政府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的统治权,从此之后在中俄双方遵照尼布楚条约界定了自己的国界,中俄从此之后恢复了和平,在此之后的一百多年见双方都没有再发生任何的大的争议,保持了和平相处的睦邻友好。
尼 布 楚 條 約
大清皇帝欽差分界大臣領侍衛內大臣議政大臣索額圖
內大臣一等公都統舅舅佟國綱
都統朗談
都統班達爾善
鎮守黑龍江等處將軍薩布素
護軍統領瑪喇
理藩院侍郎溫達
俄羅斯國統治大俄 小俄
白俄暨東 西
北各方疆土世襲獨裁天佑君主約翰·
阿列克歇耶維赤及彼得
·
阿列克歇耶維赤欽差勃良斯克總督御前大臣費嶽多·鄂斯塔斐耶維赤·
烏拉索夫
總主教謝門
·
克爾尼次克
於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
兩國使臣會於尼布楚城附近
為約
束兩國獵者越境縱獵
互殺 劫奪
滋生事端
並明定中俄兩國邊界
以期永久和好起見
特協議條款如下
甲
從黑龍江支流格爾必齊河到外興安嶺(直到海
嶺南屬
於中國
嶺北屬於俄羅斯
西以額爾古納河為界 南屬中國
北屬俄
國
額爾古納河南岸之黑裏勒克河口諸房舍 應悉遷移於北岸
乙
雅克薩地方屬於中國 拆毀雅克薩城
俄人遷回俄境。
兩
國獵戶人等不得擅自越境 否則捕拿問罪
十數人以上集體越境須
報聞兩國皇帝 依罪處以死刑
丙
此約訂定以前所有一切事情 永作罷論
自兩國永好已定
之日起 事後有逃亡者 各不收納 並應械系遣還
丁
雙方在對方國家的僑民 悉聽如舊
戊
兩國人帶有往來文票(護照)的 允許其邊境貿易
己 和好已定
兩國永敦睦誼
自來邊境一切爭執永予廢除
倘各嚴守約章 爭端無自而起
康熙 二 十 八 年 七 月 二 十 四 日。
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十四日),清政府全权使臣索额图和俄罗斯帝国全权使臣戈洛文在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下面由给大家整理了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尼布楚条约签订背景参见:雅克萨之战从16世纪后期沙皇伊凡四世时开始,俄罗斯开始对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殖民过程。
1636年(明崇祯九年;后金天聪十年;清崇德元年)俄罗斯人到达鄂霍次克海,征服了西伯利亚全境。
这个地区成为了俄罗斯人的殖民地。
从17世纪中叶起,沙俄侵略军越过外兴安岭,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烧毁村庄,杀掠人口,抢夺粮食和貂皮。
当俄罗斯的势力接近清朝的中国时,便发生了军事冲突。
1652年(清顺治九年),俄国人东入黑龙江,“驻防宁古塔(今黑龙江省海林县)章京海色率所部击之,战於乌扎拉村”。
这是中俄之间第一场战斗。
1657年(顺治十四年),俄罗斯帝国派正规军在尼布楚河与石勒喀河合流处建立了雅克萨城与尼布楚城。
之后中俄之间发生多次外交和军事上的冲突。
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清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乱”后,派朋春5月22日从瑷珲起兵三千人,5月25日攻入雅克萨。
之后清军撤军而俄军卷土重来。
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清军两千再攻雅克萨并围城。
经过几个月的战斗,俄军首领托尔布津被击毙,俄军伤亡惨重,雅克萨城指日可下。
这就迫使沙皇政府“乞撤雅克萨之围”,并派戈洛文为大使,前来中国举行边界谈判,11月,清政府为表示谈判诚意,宣布无条件停火,停止攻城。
尼布楚条约签订经过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五月二十日,清政府在商讨与沙俄谈判方针时,索额图提出:“察鄂罗斯所据尼布楚,本系我茂明安部游牧之所,雅克萨系我达呼儿总管倍勒儿故墟,原非罗刹所有,亦非两界隙地也。
”“尼布楚、雅克萨、黑龙江上下,及通此江一河一溪皆属我地,不可弃之于鄂罗斯”。
他认为:如果沙俄能归还逃人,承认尼布楚、雅克萨、黑龙江是清朝领土,即“与之画疆分界,贸易往来。
《中俄尼布楚条约》是清朝和沙皇俄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正式名称为《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
该条约于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由清政府全权使臣索额图和沙俄全权使臣戈洛文签订于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
条约共分6款,其中关于中俄两国东段边界的规定是:两国以流入黑龙江之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为界,再由格尔必齐河发源处沿外兴安岭直达于海,也为两国之界。
唯乌第河与外兴安岭之间的地方暂行存放待议。
《尼布楚条约》明确规定了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是中国的领土,俄国将其侵占的一部分领土交还中国;与此同时,俄国通过条约将中国让予的贝加尔湖以东尼布楚之地纳入它的版图,将乌第河与外兴安岭之间的地方划为待议地区,并获得重大的通商利益。
《尼布楚条约》是双方经过谈判、中国政府作了让步的结果。
条约的订立为中俄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奠定了基础,使中国东北边疆获得了比较长久的安宁。
尼布楚条约签订的时间_尼布楚条约原文
中俄尼布楚条约(《尼布楚议界条约》)是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签定的第一份边界条约。
下面由为大家整理的尼布楚条约签订的时间,希望大家喜欢!
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十四日),清政府全权使臣索额图和俄罗斯帝国全权使臣戈洛文在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条约内容以满、俄和拉丁文三种文字签订。
条约明确划分了中俄两国东西边界,从法律上确立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清政府同意把贝加尔湖以东的尼布楚之地划归俄罗斯。
尼布楚条约历史背景雅克萨之战
从16世纪后期沙皇伊凡雷帝时开始,沙俄开始对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殖民过程。
1636年俄国人到达鄂霍次克海,征服了西伯利亚全境。
这个地区成为了俄国人的殖民地。
当俄国的势力接近清朝的中国时,便发生了军事冲突。
17世纪中叶起,沙俄侵略军越过外兴安岭,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烧毁村庄,杀掠人口,抢夺粮食和貂皮。
1652年(清顺治九年),俄国人东入黑龙江,“驻防宁古塔(今黑龙江省海林县)章京海色率所部击之,战于乌扎拉村”。
这是中俄之间第
一场战斗。
之后中俄之间发生多次外交和军事上的冲突。
1657年,沙俄派正规军在尼布楚河与石勒喀河合流处建立了雅克萨城与尼布楚城。
在边疆人民奋起抵抗下,清政府曾一度派兵收复过雅克萨。
并曾多次敦促沙俄进行谈判,可是俄方却置之不理。
1685年,清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乱”后,派将军彭春5月22日从瑷珲起兵五千人,分水陆两路围攻雅克萨。
5月25日在凌厉的攻势面前,侵略军被迫投降,答应撤退,但当清军一离开,又偷偷开进雅克萨城重建据点。
第二年,清军再次围攻雅克萨城。
经过几个月的战斗,侵略军头子托尔布津被击毙,俄军伤亡惨重,雅克萨城指日可下。
这就迫使沙皇政府“乞撤雅克萨之围”,并派戈洛文为大使,前来中国举行边界谈判,十一月,清政府为表示谈判诚意,宣布无条件停火,停止攻城。
谈判过程
会议一开始,俄方代表就提出两国以黑龙江至海为界,左岸属俄国,右岸属中国,企图在谈判桌上取得它用武力未能得到的黑龙江以北大片领土。
这一领土要求,当即被中方代表拒绝。
索额图明确阐述了中国领有黑龙江的情况,提出两国应以勒拿河、贝加尔湖划界。
双方辩论一天,没有任何结果。
1689年8月23日,中俄双方使臣举行第二次会议。
俄方开始仍坚持原方案,中方坚决拒绝。
双方坚持不让,谈判呈破裂危机。
戈洛文见第一方案不能实现,便稍微降低要价,企图以牛满河或精奇里江为界。
索额图抱着早日缔约划界的愿望,一方面明确表示不同意俄
方的第二方案,另一方面作了重大让步,提出以尼布楚为界,尼布楚归属俄国,但仍遭俄方代表戈洛文拒绝。
1689年8月24日至27日,中俄双方使者会外频繁接触,继续进行谈判,中国方面考虑俄方意愿,同意暂时搁置喀尔喀蒙古地区的划界,但俄方态度强横,谈判一度陷于僵局。
1689年8月28日(七月十四)中国为了争取和俄国达成协议,作了重大让步,中国方面已同意割让广大而肥沃的土地,因此,俄接受中国方面提出的分界线,同意放弃对雅克萨的占领。
1689年9月1日(七月十八)俄国代表横生枝节,就外兴安岭东端(诺斯山)的分界线提出无理要求,再三纠缠。
中国方面又做出让步,同意乌第河以南一片地区留待以后议定。
1689年9月3日至6日(七月二十日至廿三日)中俄双方就贸易问题、沙皇称号问题、逃人问题进行讨论,中国方面又再三让步,完成了条约的草稿,并就条约文本的交换,签字盖章、宣誓方式达成协议。
尼布楚条约原文条约有满文、俄文、拉丁文三种文本,以拉丁文为准,并勒石立碑。
碑文用满、汉、俄、蒙、拉丁五种文字刻成。
根据此条约,俄国失去了鄂霍次克海,但与大淸帝国建立了贸易关系。
此条约以外兴安岭和额尔古纳河为界划分俄国和中国,但没有确定兴安岭和乌第河之间地区的归属。
签约中方代表为:中国大皇帝钦差分界大臣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索额图,内大臣一等公都统舅舅佟国纲,都统朗谈,都统班达尔善,
镇守黑龙江等处将军萨布素,护军统领玛喇,理藩院侍郎温达;
俄方代表为:俄罗斯国统治大俄、小俄、白俄暨东、西、北各方疆土世袭独裁天佑君主约翰;阿列克歇耶维赤及彼得;阿列克歇耶维赤钦差勃良斯克总督御前大臣费岳多;鄂斯塔斐耶维赤;乌拉索夫,总主教谢门;克尔尼次克于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两国使臣会于尼布楚城附近,为约束两国猎者越境纵猎、互杀、劫夺,滋生事端,并明定中俄两国边界,以期永久和好起见,特协议条款如左:
一、以流入黑龙江之绰尔河,即鞑靼语所称乌伦穆河附近之格尔必齐河为两国之界。
格尔必齐河发源处为石大兴安岭,此岭直达于海,亦为两国之界﹔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
惟界于兴安岭与乌第河之间诸川流及土地应如何分划,今尚未决,此事须待两国使臣各归本国,详细查明之后,或遣专使,或用文牍,始能定之。
又流入黑龙江之额尔古纳河亦为两国之界:河以南诸地尽属中国,河以北诸地尽属俄国。
凡在额尔古纳河南岸之黑里勒克河口诸房舍,应悉迁移于北岸。
二、俄人在雅克萨所建城障,应即尽行除毁。
俄民之居此者,应悉带其物用,尽数迁入俄境。
两国猎户人等,不论因何事故,不得擅越已定边界。
若有一、二下贱之人,或因捕猎,或因盗窃,擅自越界者,立即械系,遣送各该国境内官司吏,审知案情,当即依法处罚。
若十数人越境相聚,或持械捕猎,或杀人劫略,并须报闻两国皇帝,依罪处以死刑。
既不以少数人民犯禁而备战,更不以是而至流血。
三、此约订定以前所有一切事情,永作罢论。
自两国永好已定之
日起,嗣后有逃亡者,各不收纳,并应械系遣还。
四、现在俄民之在中国或华民之在俄国者,悉听如旧。
五、自和约已定之日起,凡两国人民持有护照者,俱得过界来往,并许其贸易互市。
六、和好已定,两国永敦睦谊,自来边境一切争执永予废除,倘各严守约章,争端无自而起。
两国钦使各将缮定约文签押盖章,并各存正副二本。
此约将以华、俄、拉丁诸文刊之于石,而置于两国边界,以作永久界碑。
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
注:此为拉丁文之汉译本,《尼布楚条约》的正式文本是拉丁文本,在会议上经过宣读核对,由双方代表签字、盖章,互换文本,具有充分的法律效力。
尼布楚条约历史记载东北是清朝的发祥地,历来受到清政府的重视。
清朝初年,沙皇俄国加紧向外扩张,先后在黑龙江流域建立了雅克萨和尼布楚两个据点,将它们作为进一步侵略中国的基地。
清政府多次派军打击侵略者,但每次中国军队得胜回师之后,沙俄匪徒就卷土重来。
为了彻底解决东北边境问题,康熙皇帝亲自到东北了解情况,并决定增加兵力,镇守黑龙江地方。
他还写信给沙皇,表示愿意和平解决两国争端。
但沙皇迟迟不给答复,于是康熙皇帝派兵攻克了雅克萨城。
俄罗斯政府见势不妙,只得同意进行边界谈判。
●1652年(顺治九年),俄人侵入黑龙江。
●1657年,俄罗斯侵占尼布楚、雅克萨地区,继而修筑城堡并进行了血腥的屠杀掠夺,激起当地各族人民奋勇反抗。
期间清政府多次与沙俄交涉,俄方置之不理。
●1685年4月(康熙二十四年),雅克萨之战爆发。
清军约3000人在彭春统率下,攻克俄军450人盘踞的雅克萨城。
●1685年秋,俄军趁清军退兵后重占雅克萨城。
●1686年7月,清军2400人强攻雅克萨城无效。
经过1年的围困,俄军826人最后只剩66人。
●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十四日),在清军取得雅克萨之战的重大胜利后,清政府与俄罗斯签订《尼布楚条约》。
●1858年,中俄订立《瑷珲条约》,雅克萨城最终为俄罗斯割占。